2024年5月9日发(作者:真友菱)
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
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积累
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君子要讲和谐,但不能随波逐流,不能同流合污。《中庸》所谓“君子和而不流,”就是指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有
丝毫含糊。
B
.文艺工作者只有真正深人生活并紧跟时代步伐,才可能创作出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的优秀作品。
C
.原始人类阅读的对象就是大自然:山峦在蔚蓝的天空下寂静绵延,野鹿在蜿蜒的溪流旁悠闲漫步。
D
.近来,共享经济的概念大热,单车、汽车充电宝等都打着共享的旗号在运营。共享设施该如何配置?执法部门又
该如何管理呢?
2.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近年来,面对国内手机市场严重滞销的不利形势,OPPO集团恪守创新的宗旨,在竞争中取得了优势。(将“取得”
改为“占据”)
B
.平昌冬奥会武大靖短道500米预赛的获胜,将决定着我国能否进入半决赛阶段。(将“获胜”改为“胜负”)
C
.读《望岳》,我们只有理解了作品内容,走进了诗人心灵,才能读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在句末加上
“的豪情”)
D
.为了防止这类溺水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学校制作了相关安全提示的宣传单进行派发。(删去“不”)
3.排列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与辞賦、律诗、词曲等诸多传统文体相比,对联在现代生活条件下依然保持旺盛的活力。
②对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
③随着对联试题进入中高考的语文试卷,对联文化越来越受到教学界重视。
④它是由汉字音、形、义特性发展出来的独特文体。
A
.①④②③
B
.②④①③
C
.③①②④
D
.②①④③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孩子向家长倾吐心声时,家长应洗耳恭听,这是家庭沟通中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
B
.在今天的全校大会上,校长的一番高谈阔论让学生们深受教育。
....
C
.一连下了好几天雨,操场上到处拖泥带水的。
....
D
.我们坚信教育可以成为一件美好的、慢的、自然而然发生的,不再是急功近利追求结果的事情。
....
5.古诗文默写。
__________
,
__________
!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韩愈在《马说》中描写千
里马悲惨命运的句子是
__________
,
__________
。一样的离情,不一样的别绪。岑参目送友人远去,“
__________
,
__________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景象让他伤感惆怅;王勃却豁达地告诉朋友“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无需效儿女情态。
6.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缺氧(节选)
一种难以忍受的沉重感使我透不过气来。将近下午三点,我的恐惧感达到了十分强烈的程度。我接连不断地打着
呵欠,打得连下颌骨都快要脱落了。我的肺在不停地活动着,在拼命地呼吸那维持生命所必需的氧,可是,氧气越来
越少。我脑子在发木,软塌塌地躺在那里,既无力气,又几乎没了意识。我那忠实的孔塞伊同我的症候相同,也在忍
受着同样的痛苦。但他一刻也不离开我的左右,而且还拉着我的手,在鼓励着我,我还听见他有气无力地跟我说:“唉!
要是我可以不呼吸,留点空气给先生,该有多好呀!”
我听了之后,禁不住热泪盈眶。
诚然,我们在艇内时,人人都觉得难以忍受,而一旦轮到自己穿上潜水服,一个个又欢蹦乱跳地、急不可耐地跑
出去干起活来。铁镐击在冰层上发出的声响此起彼落。胳膊酸了,手磨破了,但苦和累算得了什么!这点伤痛算得了
什么!维持生命的空气吸进肺里了!我们大口大口地呼吸着!大口大口地呼吸着!
不过,并没有人故意延长在水下的工作时间。干完自己的活儿,便立刻把维持生命的储气罐交给喘不上气来的同
伴。尼摩艇长以身作则,带头严格遵守这项纪律。一到时间,他便立即把储气罐交给另一个人,回到空气混浊的艇上
去。他始终那么镇静、坚定。
这一天,活儿干得比平常更加起劲儿。需待挖掘的冰层只剩下两米了。只有两米厚的冰层把我们与可自由航行的
海隔开了。但是,储气舱中的空气几乎已经告罄。剩下的那点空气要留给挖掘冰层的人,不能再供给艇内的人了。
回到艇内,我已经处于半昏迷状态。多么难熬的一夜!简直难以描述!第二天,我的呼吸更加困难,头脑昏沉沉
的,晕晕乎乎的,如同醉汉一般。我的两个同伴同我的状况一样。有几名艇员在喘着粗气。
这是我们被困海底的第六天。尼摩艇长发现用铁镐挖太慢,便决定把剩下的隔断我们的冰层压碎。他凭借巨大的
精神力量战胜肉体上的痛苦,保持着镇定与活力。他在不停地思考着,策划着,行动着。
按照他的指令,艇减轻了一些负载,也就是说,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心,使艇离开冰面。等艇漂起来之后,大家便
齐心协力地去拉,把它拉进根据它的吃水线挖出来的大沟里,让艇上的储水舱灌满水,使艇进到槽沟中,沉下去。
这时,所有的人都回到丁艇上。与外面相通的双重门已经关好。于是,“鹦鹉螺”号在冰层上停好,而这层把我
们与海水隔离开来的冰层此时只剩一米厚了,而且还被凿得满是坑坑洼洼的。
储水舱的阀门全部打开来,一百立方米的海水哗哗地往里灌,“鹦鹉螺”号的重量一下子增加了十万公斤。
我们满怀着希望在等待着,在倾听着,连所有的痛苦都忘到脑后去了。能否获救,就看这一下子了。
尽管脑袋嗡嗡的,但不一会儿,我还是听见了"鹦鹉螺"号艇体下面传来的一阵震颤声。艇体在起伏、倾斜。突然,
冰像是被撕破的纸似的带着一种奇特的响声破裂开来,“鹦鹉螺"号往下沉去。
“冰层穿破了!"孔塞伊凑近我耳旁悄声说道。
我说不出话来。我紧握住他的手,身子不由自主地抖动着。
突然,“鹦鹉螺"号因为自身那超大的重量,宛如一发炮弹嗖的一声落八水中,如同在真空中往下坠似的。
于是,全部电力都集中输向水泵,把储水舱中的水抽掉。几分钟后,艇的坠落停止下来,几乎与此同时,气压计
便显示出,艇在往上升,螺旋桨全速运转,艇体,甚至连螺栓,全都在震颤。艇载着我们向北疾速驶去。
可是,艇还得在大冰盖底下行驶多长时间?还得一天?那我可挺不住一天了!
我实在喘不上气来,只好半倚在图书馆的一张沙发上。我脸色发青,嘴唇发紫,机体丧失了所有的功能。我什么
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时间的概念已经从我的意识中消失了。我的肌肉已经无力,收缩不了了。
我不知这样过去了多少时间。但我下意识地感到已生命垂危,挺不过去了……
1
.请概括选文《缺氧》的主要内容。
2
.选文中的“我”是谁?在故事情节中起什么作用?
3
.依据选文,结合其他章节故事情节,概括尼摩船长的形象。
4
.尼摩船长一行人在海底环球探险旅行时,还经历了许多险情,请你简要说出三次险情。
二、阅读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雍氏之役,韩征甲与粟于周。周君患之,告苏代。苏代曰:“何患焉?代能为君令韩不征甲与粟于周,又能为君
得高都。”周君大悦曰:“子苟能,寡人请以国听。”苏代遂往见韩相国公中曰:“公不闻楚计乎?昭应谓楚王曰:
‘韩氏罢于兵,仓廪空,无以守城,吾收之以饥,不过一月必拔之。”今围雍氏五月不能拔,是楚病也。楚王始不信
昭应之计矣,今公乃征甲及粟于周,此告楚病也。昭应闻此,必劝楚王益兵守雍氏,雍氏必拔。”公中曰:“善。然
吾使者已行矣。”代曰:“公何不以高都与周。”公中怒曰:“吾无征甲与粟于周,亦已多矣。何为与高都?”代曰:
“与之高都,则周必折而入于韩,秦闻之必大怒而焚周之节不通其使是公以弊高都得完周也,何不与也?”公中曰:
“善。”不征甲与粟于周而与高都,楚卒不拔雍氏而去。
(选自《战国策·西周策》)
1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韩征甲与粟于周 征:征用
.
B
.寡人请以国听 听:服从,照办
.
C
.韩氏罢于兵 罢:通“疲”,累。
.
D
.何为与高都 与:和
.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秦闻之必大怒而焚周之节不通其使是公以弊高都得完周也
A
.秦闻之/必大怒而焚周之/节不通其使/是公以弊高都得完周也
B
.秦闻之必大怒/而焚周之节/不通其使/是公以弊高都得完周也
C
.秦闻之必大怒/而焚周之/节不通其使/是公以弊高/都得完周也
D
.秦闻之/必大怒而焚周之/节不通其使/是公以弊高/都得完周也
3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苏代向周君表明自己可以让韩国不向西周求兵求粮并且献出高都。
B
.楚将昭应曾说一月便能夺取韩国的雍氏,现在包围雍氏五月不能攻下。
C
.韩国相国听信了苏代的言辞,将高都献给楚国。
D
.楚将昭应最终没有攻下雍氏就离开了,没有兑现自己对楚王说的话。
4
.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楚王始不信昭应之计矣,今公乃征甲及粟于周,此告楚病也。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孝经》云:“夫孝,德之本也。”
王敬臣,长洲人。十九为诸生,受业与校。性至孝,父疽发背,亲自吮舐。老得瞀眩疾,则卧于榻下,夜不解衣,
微闻响咳声,即跃起问安。
孙抑,世居晋宁洪洞县。关保之变,挈父母妻子避兵平阳之柏村。有乱兵至村剽掠,拔白刃吓抑母,求财不得,
举刃欲斫之。抑亟以身蔽母,请代受斫,母乃得释。而抑父被虏去,不知所之。或语之曰:“汝父被驱而东矣,然东
...
军得所掠民皆杀之,汝慎无往就死也。”抑曰:“吾可畏死而弃吾父乎?”遂往出入死地屡濒危殆,卒得父以归。
.
(原文有删改)
o
眩:眼花头晕,迷糊。④挈:带领。⑤斫(注释)①校:魏校,学者,王敬臣的老师。②疽
jū
:毒疮。③瞀
mà
zhuó
:砍。⑥亟
jí
:急忙。
1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抑亟以身蔽母 蔽:遮蔽,遮挡
.
B
.不知所之 之:去、往
.
C
.汝慎无往就死也 就:完成
.
D
.或语之曰 或:有人
.
2
.下列句子中,“其”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其父被掳去
.
A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
B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塞翁失马》)
.
C
.其一犬坐于前(《狼》)
.
D
.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
3
.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敬臣的父亲背部长疮,他亲自为父亲吸舔脓疮;为了照顾年老生病的父亲,他整夜不脱衣服在父亲床边服侍。
B
.乱兵劫持了孙抑的母亲,求财不得就要用刀砍人,孙抑急忙挺身而出保护母亲,使母亲免受伤害。
C
.无论是王敬臣悉心照料病中的父亲,还是孙抑挺身而出保护身处险境的母亲,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根
本的孝道。
D
.孙抑的父亲被乱兵劫走,孙抑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去救父亲,最终没有成功。
4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微闻响咳声,即跃起问安。
②抑曰:“吾可畏死而弃吾父乎?
5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遂 往 出 入 死 地 屡 濒 危 殆
9.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
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
.根据《古代汉语词典》所给的词条,为下列语句中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只填序号)
喻:①晓谕,开导。②明白,知道。③表达,说明。④比喻,譬喻。⑤通“愉”,愉快。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出师表》)
.
2
.对文言语句的翻译及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百里奚举于市。
翻译:百里奚从集市里被赎回并起用。
理解:举百里奚和舜等六人的例子,是为了强调后文“大任”的重要性。
B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翻译:内心困苦,思虑阻塞.这样以后才能有所作为。
理解:作者认为,人只有与忧患不断斗争,超越自我,才能有所作为。
C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翻译:一位国君,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势均力敌的国家和外来的侵略,他就有
被颠覆的危险。
理解:这句举国君丧失政权的事例,反面证明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3
.结合上文和链接材料的具体内容,从“忧患”和“安乐”两个方面分别谈谈它们给个人和国家带来的影响。
江南朝士,因晋中兴,南渡江,卒为羁旅,至今八九世,末有力田,悉资俸禄而食耳。假令有者,皆信僮仆为
之,未尝目观起一坺土,耕一株苗;不知几月当下,几月当收,安识世间馀务乎?故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皆
优闲之过也。
初七、八、九三日,君复与侠士谋救皇上,事卒不成。初十日遂被逮。被逮之前一日,日本志士数辈苦劝君东游,君
不听。再四强之,君曰:“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
请自嗣同始!”卒不去,故及于难。
①朝士:朝中士大夫。②中兴:西晋亡后,东晋又建国于江南,故称中兴。③信:依靠。④坺:
bá
,耕地时翻起
的土块。⑤办:治理。
4
.古诗文中,有不少表达作者忧患意识的语句。调动积累,写出在这方面给你印象最深的一句:“ ”。(本
试卷已出现的除外)
10.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善读可医愚
①关于读书的话题,前人已讲过许多。几乎人人都能讲出一套为什么要读书的道理。近来又出现一种的“读书无
用论”,说什么“打开互联网,能知天下事,还看什么书?”诚然,互联网可以给人很多信息和知识,也可以达到实
用的目的。但我认为不能全代替读书。为什么要读书?我想起了我国汉代大学者刘向的一句话。他说:“书犹药也,
善读之可以医愚。”我认为,这话切中要害,颇有深意。刘向是位大学者,也是位大编辑家。他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
刘交的四世孙。他一辈子的主要工作是当编辑,读书。应该说,刘向读了很多书,对读书的意义和作用有深刻领悟,
他关于读书的警语是有很深刻意义的。
②刘向说的“善读之可以医愚。”我认为包含两层意思:“医愚”讲的是作用,“善读”讲的是方法。“善读”
这点很重要。从古至今,书籍之多,用“如山”、“如海”形容并不过分。人生有限,就是超世天才,也很难把天下
的书读尽读完。因此,每个人特别是对主要职业不是与书打交道的人来说,读书还应该有自己的选择。各人应该根据
各自需要从不同的典籍中吸收不同的知识,以丰富自己的营养。英国思想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
慧,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每一类书籍有不同的作用和功能。
因此,每个想读书的人都可以而且应该根据自己的不同需要,选择自己借书、购书、读书的目标。这些书就像“药”
一样,“对症下药”,就可以治疗自己缺乏知识的“愚”的毛病,使自己变得聪明和充实起来。
③过去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一般来说这话不错,但对于一些涉世不深,头脑还很单纯的青少年来说,“善
读”还是读书中的重要一环。图书就像朋友一样,会给人以善与恶的不同影响。英国一位作家说:“不好的书也像不
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坑害。”在我们目前的社会生活中,被坏书、坏影视作品和有害网站坑害,从一个单纯无
④⑤
①②③
知的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例子着实还不少。许多人都是因为缺乏知识,特别是缺乏法制方面的知识造成的恶果。因
此,我们的社会各界,老师、家长,在教育青少年勤于读书的同时,还要帮助他们善于择书,选择有益的书,充实他
们,引导他们,正像选择好药一样,医治他们的缺乏知识的“愚言”之症。此所谓“善读之可以医愚”也!
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文章将“善读”与“医愚”结合起来论述,从论述的重点来看,作者主要论述的是“善读”。
B
.文章论述观点时,采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也用对比的方法突出自己的看法。
C
.本文是一篇驳论文,开头举出“打开互联网,能知天下事,还看什么书?”的说法,是为了后文进行针对性批驳。
D
.文章的论点是“善读可医愚”,本文题目就揭示了中心论点。
2
.文章第②、③段引用了培根和另一位英国一位作家的话,分别有什么作用?
3
.本文从哪两个方面论述了“善读”的必要性?还进一步指出该怎样有选择地读书?
4
.读了这篇文章,你认为有什么现实意义?请联系自身实际情况谈谈感悟。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我国古代图书馆
刘绍义
有人经常把书院与图书馆混为一谈。
尽管古代的书院,如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
河南登封太室山的嵩阳书院等,都有不少藏书,但它们与图书馆还不是一回事。图书馆是以藏书为主,书院是以讲学
为主,其目的和设置都相差甚远。
早在周代,我国就有了图书馆。只不过,那时不叫图书馆,叫“盟府”,主要保存盟约、图籍、档案等与皇室有
关的资料。严格地说,这只是图书馆的雏形。老子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图书馆馆长,据《史记》记载,老子“姓李
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这个“守藏室”,就是藏书之所。
到了西汉,皇室就开始大量收藏图书了,开国之相萧何还在宫内设置了专门用来藏书的石渠阁、天录阁,这也是
后来人们常常把皇家图书馆称为“石渠”“天录”的原因。汉武帝算得上一位重视保存典籍的开明之君,他不但在宫
里修建了专门收藏图书的“秘府”官舍,还以官方命令在全国广泛征集图书,来丰富皇室藏书。兰台、石室、麒麟阁,
都是汉代收藏图书的地方。当时人们为了防火防潮,已经开始把藏书之所修建成石头的了,从“石室”的名称上,我
们就可以知道。汉代收藏图书的书柜,多为铜色包边,所以也有人把图书馆称为“金匮”。
东汉桓帝时设置的秘书监一职,即专门管理图书秘籍的官员。秘书监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这一官职被
后代沿用,到隋炀帝的时候,秘书监已经是正三品了。唐代的魏徵就曾经担任过秘书监一职,他为唐代的书籍整理,
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唐代以前,图书主要是由官府掌控,民间是不允许大量藏书的。有的朝代,比如秦朝就取缔了私人藏书。唐代民
间私人图书馆的出现,开了我国历史上私人藏书的先河。唐代的私人藏书,是随着印刷业的发展而兴盛起来的。在那
些逐本抄书的年代,私人要想收藏大量的书籍,经济情况就是个问题。有了先进的印刷技术,官府藏书大量增加,私
人藏书也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韩愈就曾在自己的诗歌里,提过老友邺侯的藏书,“插轴三万卷”由此可知唐代私
人藏书之丰之盛了。
到了明代,专门管理图书秘籍的秘书监一职就被废止了,图书馆馆长的职务也并入了翰林院。清代除了文渊阁、
文津阁、文澜阁这些图书馆外,翰林院、国子监、内府等机构也收藏过图书。这些机构的长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
也负责管理这些图书,算得上是兼职的图书馆馆长了。
那么,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图书馆”这一名称的呢?据记载,真正使用“图书馆”一词,还是从“江南图书馆”
开始的。修建于清代光绪三十三年(17年)的江南图书馆,不但最先使用“图书馆”三个字,也把图书馆丰富的藏书
推到了公众面前。
所以说,“江南图书馆”开创了我国“图书馆”的新篇章,是一所真正的大众图书馆。
(选自《意读》2017年七月刊,有删改)
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周朝保存盟约、图籍、档案等与皇室有关资料的“盟府”,是我国图书馆的雏形。
B
.汉代已有专门收藏图书的“秘府”官舍,石渠、天录等均为汉代皇家图书馆的别称。
C
.民间藏书丰富之极的私人图书馆能够在唐代出现,主要得益于先进的印刷技术。
D
.清代翰林院、文渊阁、文澜阁、国子监等机构的长官都兼负有收藏管理图书之责。
2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古代的书院虽有藏书,但以讲学为主,其目的和设置与以藏书为主的图书馆完全不同。
B
.为防火防潮,汉代时人们把藏书之所建成石头的,且收藏图书的书柜也多以铜色包边。
C
.东汉时设置了专管图书秘籍的秘书监,这一官职由各机构的长官兼任,并历代沿用。
D
.唐代官府藏书大量增加,在书籍整理方面,时任秘书监的魏徵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三、应用
12.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科学家研究发现,人体免疫系统在对付细菌的过程中,白血球里的中性粒细胞发现细菌入侵的敌情后,会马上奔
赴疆场,与细菌拼杀。这些投入到疆场的中性粒细胞注定要成为烈士,因为它们就像是过河的小卒,①
___
。这些投
入疆场的勇士,在与细菌拼杀到精疲力尽的时候,便自行解体,从体内抛出丝状体物质。 ②
____
,就构成了细菌难逃
的“天网”。让人惊讶的是,构成“天网”的丝状体物质,恰恰就是隐藏在中性粒细胞内部的DNA!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13.作文
世界很大很大,我们却很小很小,珍藏小小的秘密,追逐小小的梦想,收集小小的温暖,捡拾小小的快乐,感叹
小小的遗憾,品味小小的幸福。
请以“小”为话题完成作文。
要求:①自行拟题,内容具体,情感真挚,积极向上。 ②除诗歌外,体裁不限。③不少于600字。 ⑤文章不得出
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一、积累
1、
A
【解题分析】
A
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将引号中的逗号移至引号外。因为所引用的“君子和而不流”已经做了整个句子的
句子成分。
2、
A
【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
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
语感能力。A项修改不正确,“市场”与“滞销”主谓搭配不当,应删去“市场”,让“手机”做主语。
点睛:病句的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前后矛盾。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
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
逻辑分析法。
3、
B
【解题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排列语序的能力。这段文字以“对联”为中心进行讲解,②句是起始句;④句开头的
“它”字,代指上
句的“对联”,可作为第二句;①句中“与辞赋、律诗、词曲等诸多传统文体相比”来体现对联的“独特性”,可作
为第三句;③由“对联是”可以判断此句为结尾句。综合以上分析,可排序为:②④①③。故选
B
。
4、
D
【解题分析】
A项,“洗耳恭听”指专心地听(请人讲话时说的客气话),用在句中属谦敬错位;B项,“高谈阔论”指漫无边际地大
发议论(多含贬义),用在句中属褒贬误用;C项,“拖泥带水”形容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干脆,用在句中属
2024年5月9日发(作者:真友菱)
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
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积累
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君子要讲和谐,但不能随波逐流,不能同流合污。《中庸》所谓“君子和而不流,”就是指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有
丝毫含糊。
B
.文艺工作者只有真正深人生活并紧跟时代步伐,才可能创作出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的优秀作品。
C
.原始人类阅读的对象就是大自然:山峦在蔚蓝的天空下寂静绵延,野鹿在蜿蜒的溪流旁悠闲漫步。
D
.近来,共享经济的概念大热,单车、汽车充电宝等都打着共享的旗号在运营。共享设施该如何配置?执法部门又
该如何管理呢?
2.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近年来,面对国内手机市场严重滞销的不利形势,OPPO集团恪守创新的宗旨,在竞争中取得了优势。(将“取得”
改为“占据”)
B
.平昌冬奥会武大靖短道500米预赛的获胜,将决定着我国能否进入半决赛阶段。(将“获胜”改为“胜负”)
C
.读《望岳》,我们只有理解了作品内容,走进了诗人心灵,才能读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在句末加上
“的豪情”)
D
.为了防止这类溺水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学校制作了相关安全提示的宣传单进行派发。(删去“不”)
3.排列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与辞賦、律诗、词曲等诸多传统文体相比,对联在现代生活条件下依然保持旺盛的活力。
②对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
③随着对联试题进入中高考的语文试卷,对联文化越来越受到教学界重视。
④它是由汉字音、形、义特性发展出来的独特文体。
A
.①④②③
B
.②④①③
C
.③①②④
D
.②①④③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孩子向家长倾吐心声时,家长应洗耳恭听,这是家庭沟通中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
B
.在今天的全校大会上,校长的一番高谈阔论让学生们深受教育。
....
C
.一连下了好几天雨,操场上到处拖泥带水的。
....
D
.我们坚信教育可以成为一件美好的、慢的、自然而然发生的,不再是急功近利追求结果的事情。
....
5.古诗文默写。
__________
,
__________
!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韩愈在《马说》中描写千
里马悲惨命运的句子是
__________
,
__________
。一样的离情,不一样的别绪。岑参目送友人远去,“
__________
,
__________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景象让他伤感惆怅;王勃却豁达地告诉朋友“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无需效儿女情态。
6.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缺氧(节选)
一种难以忍受的沉重感使我透不过气来。将近下午三点,我的恐惧感达到了十分强烈的程度。我接连不断地打着
呵欠,打得连下颌骨都快要脱落了。我的肺在不停地活动着,在拼命地呼吸那维持生命所必需的氧,可是,氧气越来
越少。我脑子在发木,软塌塌地躺在那里,既无力气,又几乎没了意识。我那忠实的孔塞伊同我的症候相同,也在忍
受着同样的痛苦。但他一刻也不离开我的左右,而且还拉着我的手,在鼓励着我,我还听见他有气无力地跟我说:“唉!
要是我可以不呼吸,留点空气给先生,该有多好呀!”
我听了之后,禁不住热泪盈眶。
诚然,我们在艇内时,人人都觉得难以忍受,而一旦轮到自己穿上潜水服,一个个又欢蹦乱跳地、急不可耐地跑
出去干起活来。铁镐击在冰层上发出的声响此起彼落。胳膊酸了,手磨破了,但苦和累算得了什么!这点伤痛算得了
什么!维持生命的空气吸进肺里了!我们大口大口地呼吸着!大口大口地呼吸着!
不过,并没有人故意延长在水下的工作时间。干完自己的活儿,便立刻把维持生命的储气罐交给喘不上气来的同
伴。尼摩艇长以身作则,带头严格遵守这项纪律。一到时间,他便立即把储气罐交给另一个人,回到空气混浊的艇上
去。他始终那么镇静、坚定。
这一天,活儿干得比平常更加起劲儿。需待挖掘的冰层只剩下两米了。只有两米厚的冰层把我们与可自由航行的
海隔开了。但是,储气舱中的空气几乎已经告罄。剩下的那点空气要留给挖掘冰层的人,不能再供给艇内的人了。
回到艇内,我已经处于半昏迷状态。多么难熬的一夜!简直难以描述!第二天,我的呼吸更加困难,头脑昏沉沉
的,晕晕乎乎的,如同醉汉一般。我的两个同伴同我的状况一样。有几名艇员在喘着粗气。
这是我们被困海底的第六天。尼摩艇长发现用铁镐挖太慢,便决定把剩下的隔断我们的冰层压碎。他凭借巨大的
精神力量战胜肉体上的痛苦,保持着镇定与活力。他在不停地思考着,策划着,行动着。
按照他的指令,艇减轻了一些负载,也就是说,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心,使艇离开冰面。等艇漂起来之后,大家便
齐心协力地去拉,把它拉进根据它的吃水线挖出来的大沟里,让艇上的储水舱灌满水,使艇进到槽沟中,沉下去。
这时,所有的人都回到丁艇上。与外面相通的双重门已经关好。于是,“鹦鹉螺”号在冰层上停好,而这层把我
们与海水隔离开来的冰层此时只剩一米厚了,而且还被凿得满是坑坑洼洼的。
储水舱的阀门全部打开来,一百立方米的海水哗哗地往里灌,“鹦鹉螺”号的重量一下子增加了十万公斤。
我们满怀着希望在等待着,在倾听着,连所有的痛苦都忘到脑后去了。能否获救,就看这一下子了。
尽管脑袋嗡嗡的,但不一会儿,我还是听见了"鹦鹉螺"号艇体下面传来的一阵震颤声。艇体在起伏、倾斜。突然,
冰像是被撕破的纸似的带着一种奇特的响声破裂开来,“鹦鹉螺"号往下沉去。
“冰层穿破了!"孔塞伊凑近我耳旁悄声说道。
我说不出话来。我紧握住他的手,身子不由自主地抖动着。
突然,“鹦鹉螺"号因为自身那超大的重量,宛如一发炮弹嗖的一声落八水中,如同在真空中往下坠似的。
于是,全部电力都集中输向水泵,把储水舱中的水抽掉。几分钟后,艇的坠落停止下来,几乎与此同时,气压计
便显示出,艇在往上升,螺旋桨全速运转,艇体,甚至连螺栓,全都在震颤。艇载着我们向北疾速驶去。
可是,艇还得在大冰盖底下行驶多长时间?还得一天?那我可挺不住一天了!
我实在喘不上气来,只好半倚在图书馆的一张沙发上。我脸色发青,嘴唇发紫,机体丧失了所有的功能。我什么
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时间的概念已经从我的意识中消失了。我的肌肉已经无力,收缩不了了。
我不知这样过去了多少时间。但我下意识地感到已生命垂危,挺不过去了……
1
.请概括选文《缺氧》的主要内容。
2
.选文中的“我”是谁?在故事情节中起什么作用?
3
.依据选文,结合其他章节故事情节,概括尼摩船长的形象。
4
.尼摩船长一行人在海底环球探险旅行时,还经历了许多险情,请你简要说出三次险情。
二、阅读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雍氏之役,韩征甲与粟于周。周君患之,告苏代。苏代曰:“何患焉?代能为君令韩不征甲与粟于周,又能为君
得高都。”周君大悦曰:“子苟能,寡人请以国听。”苏代遂往见韩相国公中曰:“公不闻楚计乎?昭应谓楚王曰:
‘韩氏罢于兵,仓廪空,无以守城,吾收之以饥,不过一月必拔之。”今围雍氏五月不能拔,是楚病也。楚王始不信
昭应之计矣,今公乃征甲及粟于周,此告楚病也。昭应闻此,必劝楚王益兵守雍氏,雍氏必拔。”公中曰:“善。然
吾使者已行矣。”代曰:“公何不以高都与周。”公中怒曰:“吾无征甲与粟于周,亦已多矣。何为与高都?”代曰:
“与之高都,则周必折而入于韩,秦闻之必大怒而焚周之节不通其使是公以弊高都得完周也,何不与也?”公中曰:
“善。”不征甲与粟于周而与高都,楚卒不拔雍氏而去。
(选自《战国策·西周策》)
1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韩征甲与粟于周 征:征用
.
B
.寡人请以国听 听:服从,照办
.
C
.韩氏罢于兵 罢:通“疲”,累。
.
D
.何为与高都 与:和
.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秦闻之必大怒而焚周之节不通其使是公以弊高都得完周也
A
.秦闻之/必大怒而焚周之/节不通其使/是公以弊高都得完周也
B
.秦闻之必大怒/而焚周之节/不通其使/是公以弊高都得完周也
C
.秦闻之必大怒/而焚周之/节不通其使/是公以弊高/都得完周也
D
.秦闻之/必大怒而焚周之/节不通其使/是公以弊高/都得完周也
3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苏代向周君表明自己可以让韩国不向西周求兵求粮并且献出高都。
B
.楚将昭应曾说一月便能夺取韩国的雍氏,现在包围雍氏五月不能攻下。
C
.韩国相国听信了苏代的言辞,将高都献给楚国。
D
.楚将昭应最终没有攻下雍氏就离开了,没有兑现自己对楚王说的话。
4
.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楚王始不信昭应之计矣,今公乃征甲及粟于周,此告楚病也。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孝经》云:“夫孝,德之本也。”
王敬臣,长洲人。十九为诸生,受业与校。性至孝,父疽发背,亲自吮舐。老得瞀眩疾,则卧于榻下,夜不解衣,
微闻响咳声,即跃起问安。
孙抑,世居晋宁洪洞县。关保之变,挈父母妻子避兵平阳之柏村。有乱兵至村剽掠,拔白刃吓抑母,求财不得,
举刃欲斫之。抑亟以身蔽母,请代受斫,母乃得释。而抑父被虏去,不知所之。或语之曰:“汝父被驱而东矣,然东
...
军得所掠民皆杀之,汝慎无往就死也。”抑曰:“吾可畏死而弃吾父乎?”遂往出入死地屡濒危殆,卒得父以归。
.
(原文有删改)
o
眩:眼花头晕,迷糊。④挈:带领。⑤斫(注释)①校:魏校,学者,王敬臣的老师。②疽
jū
:毒疮。③瞀
mà
zhuó
:砍。⑥亟
jí
:急忙。
1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抑亟以身蔽母 蔽:遮蔽,遮挡
.
B
.不知所之 之:去、往
.
C
.汝慎无往就死也 就:完成
.
D
.或语之曰 或:有人
.
2
.下列句子中,“其”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其父被掳去
.
A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
B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塞翁失马》)
.
C
.其一犬坐于前(《狼》)
.
D
.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
3
.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敬臣的父亲背部长疮,他亲自为父亲吸舔脓疮;为了照顾年老生病的父亲,他整夜不脱衣服在父亲床边服侍。
B
.乱兵劫持了孙抑的母亲,求财不得就要用刀砍人,孙抑急忙挺身而出保护母亲,使母亲免受伤害。
C
.无论是王敬臣悉心照料病中的父亲,还是孙抑挺身而出保护身处险境的母亲,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根
本的孝道。
D
.孙抑的父亲被乱兵劫走,孙抑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去救父亲,最终没有成功。
4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微闻响咳声,即跃起问安。
②抑曰:“吾可畏死而弃吾父乎?
5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遂 往 出 入 死 地 屡 濒 危 殆
9.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
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
.根据《古代汉语词典》所给的词条,为下列语句中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只填序号)
喻:①晓谕,开导。②明白,知道。③表达,说明。④比喻,譬喻。⑤通“愉”,愉快。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出师表》)
.
2
.对文言语句的翻译及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百里奚举于市。
翻译:百里奚从集市里被赎回并起用。
理解:举百里奚和舜等六人的例子,是为了强调后文“大任”的重要性。
B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翻译:内心困苦,思虑阻塞.这样以后才能有所作为。
理解:作者认为,人只有与忧患不断斗争,超越自我,才能有所作为。
C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翻译:一位国君,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势均力敌的国家和外来的侵略,他就有
被颠覆的危险。
理解:这句举国君丧失政权的事例,反面证明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3
.结合上文和链接材料的具体内容,从“忧患”和“安乐”两个方面分别谈谈它们给个人和国家带来的影响。
江南朝士,因晋中兴,南渡江,卒为羁旅,至今八九世,末有力田,悉资俸禄而食耳。假令有者,皆信僮仆为
之,未尝目观起一坺土,耕一株苗;不知几月当下,几月当收,安识世间馀务乎?故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皆
优闲之过也。
初七、八、九三日,君复与侠士谋救皇上,事卒不成。初十日遂被逮。被逮之前一日,日本志士数辈苦劝君东游,君
不听。再四强之,君曰:“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
请自嗣同始!”卒不去,故及于难。
①朝士:朝中士大夫。②中兴:西晋亡后,东晋又建国于江南,故称中兴。③信:依靠。④坺:
bá
,耕地时翻起
的土块。⑤办:治理。
4
.古诗文中,有不少表达作者忧患意识的语句。调动积累,写出在这方面给你印象最深的一句:“ ”。(本
试卷已出现的除外)
10.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善读可医愚
①关于读书的话题,前人已讲过许多。几乎人人都能讲出一套为什么要读书的道理。近来又出现一种的“读书无
用论”,说什么“打开互联网,能知天下事,还看什么书?”诚然,互联网可以给人很多信息和知识,也可以达到实
用的目的。但我认为不能全代替读书。为什么要读书?我想起了我国汉代大学者刘向的一句话。他说:“书犹药也,
善读之可以医愚。”我认为,这话切中要害,颇有深意。刘向是位大学者,也是位大编辑家。他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
刘交的四世孙。他一辈子的主要工作是当编辑,读书。应该说,刘向读了很多书,对读书的意义和作用有深刻领悟,
他关于读书的警语是有很深刻意义的。
②刘向说的“善读之可以医愚。”我认为包含两层意思:“医愚”讲的是作用,“善读”讲的是方法。“善读”
这点很重要。从古至今,书籍之多,用“如山”、“如海”形容并不过分。人生有限,就是超世天才,也很难把天下
的书读尽读完。因此,每个人特别是对主要职业不是与书打交道的人来说,读书还应该有自己的选择。各人应该根据
各自需要从不同的典籍中吸收不同的知识,以丰富自己的营养。英国思想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
慧,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每一类书籍有不同的作用和功能。
因此,每个想读书的人都可以而且应该根据自己的不同需要,选择自己借书、购书、读书的目标。这些书就像“药”
一样,“对症下药”,就可以治疗自己缺乏知识的“愚”的毛病,使自己变得聪明和充实起来。
③过去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一般来说这话不错,但对于一些涉世不深,头脑还很单纯的青少年来说,“善
读”还是读书中的重要一环。图书就像朋友一样,会给人以善与恶的不同影响。英国一位作家说:“不好的书也像不
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坑害。”在我们目前的社会生活中,被坏书、坏影视作品和有害网站坑害,从一个单纯无
④⑤
①②③
知的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例子着实还不少。许多人都是因为缺乏知识,特别是缺乏法制方面的知识造成的恶果。因
此,我们的社会各界,老师、家长,在教育青少年勤于读书的同时,还要帮助他们善于择书,选择有益的书,充实他
们,引导他们,正像选择好药一样,医治他们的缺乏知识的“愚言”之症。此所谓“善读之可以医愚”也!
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文章将“善读”与“医愚”结合起来论述,从论述的重点来看,作者主要论述的是“善读”。
B
.文章论述观点时,采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也用对比的方法突出自己的看法。
C
.本文是一篇驳论文,开头举出“打开互联网,能知天下事,还看什么书?”的说法,是为了后文进行针对性批驳。
D
.文章的论点是“善读可医愚”,本文题目就揭示了中心论点。
2
.文章第②、③段引用了培根和另一位英国一位作家的话,分别有什么作用?
3
.本文从哪两个方面论述了“善读”的必要性?还进一步指出该怎样有选择地读书?
4
.读了这篇文章,你认为有什么现实意义?请联系自身实际情况谈谈感悟。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我国古代图书馆
刘绍义
有人经常把书院与图书馆混为一谈。
尽管古代的书院,如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
河南登封太室山的嵩阳书院等,都有不少藏书,但它们与图书馆还不是一回事。图书馆是以藏书为主,书院是以讲学
为主,其目的和设置都相差甚远。
早在周代,我国就有了图书馆。只不过,那时不叫图书馆,叫“盟府”,主要保存盟约、图籍、档案等与皇室有
关的资料。严格地说,这只是图书馆的雏形。老子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图书馆馆长,据《史记》记载,老子“姓李
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这个“守藏室”,就是藏书之所。
到了西汉,皇室就开始大量收藏图书了,开国之相萧何还在宫内设置了专门用来藏书的石渠阁、天录阁,这也是
后来人们常常把皇家图书馆称为“石渠”“天录”的原因。汉武帝算得上一位重视保存典籍的开明之君,他不但在宫
里修建了专门收藏图书的“秘府”官舍,还以官方命令在全国广泛征集图书,来丰富皇室藏书。兰台、石室、麒麟阁,
都是汉代收藏图书的地方。当时人们为了防火防潮,已经开始把藏书之所修建成石头的了,从“石室”的名称上,我
们就可以知道。汉代收藏图书的书柜,多为铜色包边,所以也有人把图书馆称为“金匮”。
东汉桓帝时设置的秘书监一职,即专门管理图书秘籍的官员。秘书监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这一官职被
后代沿用,到隋炀帝的时候,秘书监已经是正三品了。唐代的魏徵就曾经担任过秘书监一职,他为唐代的书籍整理,
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唐代以前,图书主要是由官府掌控,民间是不允许大量藏书的。有的朝代,比如秦朝就取缔了私人藏书。唐代民
间私人图书馆的出现,开了我国历史上私人藏书的先河。唐代的私人藏书,是随着印刷业的发展而兴盛起来的。在那
些逐本抄书的年代,私人要想收藏大量的书籍,经济情况就是个问题。有了先进的印刷技术,官府藏书大量增加,私
人藏书也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韩愈就曾在自己的诗歌里,提过老友邺侯的藏书,“插轴三万卷”由此可知唐代私
人藏书之丰之盛了。
到了明代,专门管理图书秘籍的秘书监一职就被废止了,图书馆馆长的职务也并入了翰林院。清代除了文渊阁、
文津阁、文澜阁这些图书馆外,翰林院、国子监、内府等机构也收藏过图书。这些机构的长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
也负责管理这些图书,算得上是兼职的图书馆馆长了。
那么,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图书馆”这一名称的呢?据记载,真正使用“图书馆”一词,还是从“江南图书馆”
开始的。修建于清代光绪三十三年(17年)的江南图书馆,不但最先使用“图书馆”三个字,也把图书馆丰富的藏书
推到了公众面前。
所以说,“江南图书馆”开创了我国“图书馆”的新篇章,是一所真正的大众图书馆。
(选自《意读》2017年七月刊,有删改)
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周朝保存盟约、图籍、档案等与皇室有关资料的“盟府”,是我国图书馆的雏形。
B
.汉代已有专门收藏图书的“秘府”官舍,石渠、天录等均为汉代皇家图书馆的别称。
C
.民间藏书丰富之极的私人图书馆能够在唐代出现,主要得益于先进的印刷技术。
D
.清代翰林院、文渊阁、文澜阁、国子监等机构的长官都兼负有收藏管理图书之责。
2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古代的书院虽有藏书,但以讲学为主,其目的和设置与以藏书为主的图书馆完全不同。
B
.为防火防潮,汉代时人们把藏书之所建成石头的,且收藏图书的书柜也多以铜色包边。
C
.东汉时设置了专管图书秘籍的秘书监,这一官职由各机构的长官兼任,并历代沿用。
D
.唐代官府藏书大量增加,在书籍整理方面,时任秘书监的魏徵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三、应用
12.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科学家研究发现,人体免疫系统在对付细菌的过程中,白血球里的中性粒细胞发现细菌入侵的敌情后,会马上奔
赴疆场,与细菌拼杀。这些投入到疆场的中性粒细胞注定要成为烈士,因为它们就像是过河的小卒,①
___
。这些投
入疆场的勇士,在与细菌拼杀到精疲力尽的时候,便自行解体,从体内抛出丝状体物质。 ②
____
,就构成了细菌难逃
的“天网”。让人惊讶的是,构成“天网”的丝状体物质,恰恰就是隐藏在中性粒细胞内部的DNA!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13.作文
世界很大很大,我们却很小很小,珍藏小小的秘密,追逐小小的梦想,收集小小的温暖,捡拾小小的快乐,感叹
小小的遗憾,品味小小的幸福。
请以“小”为话题完成作文。
要求:①自行拟题,内容具体,情感真挚,积极向上。 ②除诗歌外,体裁不限。③不少于600字。 ⑤文章不得出
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一、积累
1、
A
【解题分析】
A
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将引号中的逗号移至引号外。因为所引用的“君子和而不流”已经做了整个句子的
句子成分。
2、
A
【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
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
语感能力。A项修改不正确,“市场”与“滞销”主谓搭配不当,应删去“市场”,让“手机”做主语。
点睛:病句的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前后矛盾。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
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
逻辑分析法。
3、
B
【解题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排列语序的能力。这段文字以“对联”为中心进行讲解,②句是起始句;④句开头的
“它”字,代指上
句的“对联”,可作为第二句;①句中“与辞赋、律诗、词曲等诸多传统文体相比”来体现对联的“独特性”,可作
为第三句;③由“对联是”可以判断此句为结尾句。综合以上分析,可排序为:②④①③。故选
B
。
4、
D
【解题分析】
A项,“洗耳恭听”指专心地听(请人讲话时说的客气话),用在句中属谦敬错位;B项,“高谈阔论”指漫无边际地大
发议论(多含贬义),用在句中属褒贬误用;C项,“拖泥带水”形容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干脆,用在句中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