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IT圈
>
锅炉、汽机、发电机概述
2024年5月12日发(作者:佟佳文茵)
1.1 锅炉概述
陕西府谷发电厂一期工程2×600MW锅炉是哈尔滨锅炉厂股份有限公司根据美国ABB
—CE燃烧工程公司技术设计、制造的HG-2070/17.5-YM9型锅炉,本期工程装设两台
600MW燃煤发电机组,锅炉为亚临界参数、控制循环、四角切向燃烧方式、一次中间再热、
单炉膛平衡通风、固态排渣、紧身封闭、全钢构架的型汽包炉。锅炉以最大连续负荷(B-MCR)
工况为设计参数,最大连续蒸发量2070t/h,过热器、再热器蒸汽出口温度为541℃,给水
温度283.5℃。
锅炉采用全钢结构构架,高强螺栓连接,连接件接触面采用喷砂处理工艺,提高了连接
结合面的摩擦系数。锅炉呈“П”型布置方式,紧身封闭布置。设计有固定的膨胀中心,受
热面采用全悬吊结构。炉膛上部布置有分隔屏、后屏过热器、后屏再热器。水平烟道中布置
有末级再热器、末级过热器和立式低温过热器。后烟道竖井布置水平低温过热器和省煤器,
水平低温过热器采用水冷吊挂结构。后烟道下部布置有两台三分仓再生式回转空气预热器。
锅炉炉膛断面尺寸为18542mm×17448mm,大板梁顶标高83725 mm,锅筒中心标
高74304mm。炉膛高热负荷区域水冷壁采用内螺纹管的膜式水冷壁。强制循环系统选用三
台炉水循环泵,2台炉水循环泵即可满负荷运行,1台备用,以提高锅炉运行的可靠性。顶部
受热面各部分间采用大口径连接管连接。
锅炉为单炉膛四角布置的摆动式直流燃烧器切圆燃烧方式,配6台MPS型磨煤机,正压直
吹式制粉系统,在锅炉BMCR工况时,5台磨煤机运行,一台备用。每角燃烧器为6层一次风口,
燃烧器可上下摆动,一次风喷嘴可最大摆动±20°,二次风喷嘴最大摆角为±30°,上层燃尽风喷
嘴设计为反切12°,且可左右摆动±12°。配有二级高能点火系统,点火枪和油枪均为可伸缩
式,油枪总的最大出力按30%B-MCR工况设计。在锅炉A、B层煤粉燃烧器内还安装有等离
子发生器,可直接点燃煤粉,从而达到机组无油点火和低负荷稳燃的目的。
炉膛上部前墙和两侧墙布置墙式再热器。炉膛上部空间沿炉膛宽度方向布置6大片大节
距过热器分隔屏以增加再热器和过热器的辐射特性,起到切割旋转的烟气流以减少进入水平
烟道沿炉宽方向的烟温偏差。
水冷壁采用CE公司于七十年代末期发展的内螺纹管膜式水冷壁的强制循环系统,可以降
低锅炉循环倍率至2左右,以便采用低压头的循环泵,减少电耗并提高运行可靠性;对每个
水冷壁回路的各种工况均用计算机作了精确的水循环计算,确保水循环的可靠性。膜式水冷
壁为光管加扁钢焊接型式。
各级过热器和再热器最大限度地采用蒸汽冷却的定位管和吊挂管,以保证运行的可靠
性。分隔屏和后屏沿炉膛宽度方向有六组汽冷定位夹紧管,并与墙式再热器之间装设导向定
位装置,以作管屏的定位和夹紧,防止运行中管屏的晃动;过热器后屏和再热器前屏用横穿
炉膛的汽冷定位管定位以保证屏与屏之间的横向间距,并防止运行中的晃动;布置于后烟道
中的水平式低温过热器采用自省煤器出口集箱引出的水冷吊挂管悬吊和定位;省煤器采用金
属撑架固定;对于高温区的管屏(过热器分隔屏、过热器后屏、再热器前屏)通过延长最里面
的管圈做管屏底部管的夹紧用。各级过热器和再热器采用较大的横向节距,防止在受热面上
结渣结灰,同时还便于在蛇形管穿过顶棚处装设高冠板式密封装置,以提高炉顶的密封性。
各级过热器和再热器均采用较大直径的管子,如Φ57、Φ60、Φ63等,以增加管子在制造和
安装过程中的刚性,有利于降低过热器和再热器的阻力;这种较粗管子的顺列布置对降低管
子的烟气侧磨损及提高抗磨能力均有利。各级过热器、再热器之间采用单根或数量很少的大
直径连接管相连接,能对蒸汽起到良好的混合作用,以消除偏差。各集箱与大直径连接管连
接处均采用大口径三通。
每台锅炉装有二台三分仓容克式空气预热器。由于设计煤种水份不高,采用较低的干燥
剂温度,故预热器采用逆转式,以获得较高的热二次风温,满足炉内燃烧的需要;同时获得
较低的一次风温作干燥剂用。
2024年5月12日发(作者:佟佳文茵)
1.1 锅炉概述
陕西府谷发电厂一期工程2×600MW锅炉是哈尔滨锅炉厂股份有限公司根据美国ABB
—CE燃烧工程公司技术设计、制造的HG-2070/17.5-YM9型锅炉,本期工程装设两台
600MW燃煤发电机组,锅炉为亚临界参数、控制循环、四角切向燃烧方式、一次中间再热、
单炉膛平衡通风、固态排渣、紧身封闭、全钢构架的型汽包炉。锅炉以最大连续负荷(B-MCR)
工况为设计参数,最大连续蒸发量2070t/h,过热器、再热器蒸汽出口温度为541℃,给水
温度283.5℃。
锅炉采用全钢结构构架,高强螺栓连接,连接件接触面采用喷砂处理工艺,提高了连接
结合面的摩擦系数。锅炉呈“П”型布置方式,紧身封闭布置。设计有固定的膨胀中心,受
热面采用全悬吊结构。炉膛上部布置有分隔屏、后屏过热器、后屏再热器。水平烟道中布置
有末级再热器、末级过热器和立式低温过热器。后烟道竖井布置水平低温过热器和省煤器,
水平低温过热器采用水冷吊挂结构。后烟道下部布置有两台三分仓再生式回转空气预热器。
锅炉炉膛断面尺寸为18542mm×17448mm,大板梁顶标高83725 mm,锅筒中心标
高74304mm。炉膛高热负荷区域水冷壁采用内螺纹管的膜式水冷壁。强制循环系统选用三
台炉水循环泵,2台炉水循环泵即可满负荷运行,1台备用,以提高锅炉运行的可靠性。顶部
受热面各部分间采用大口径连接管连接。
锅炉为单炉膛四角布置的摆动式直流燃烧器切圆燃烧方式,配6台MPS型磨煤机,正压直
吹式制粉系统,在锅炉BMCR工况时,5台磨煤机运行,一台备用。每角燃烧器为6层一次风口,
燃烧器可上下摆动,一次风喷嘴可最大摆动±20°,二次风喷嘴最大摆角为±30°,上层燃尽风喷
嘴设计为反切12°,且可左右摆动±12°。配有二级高能点火系统,点火枪和油枪均为可伸缩
式,油枪总的最大出力按30%B-MCR工况设计。在锅炉A、B层煤粉燃烧器内还安装有等离
子发生器,可直接点燃煤粉,从而达到机组无油点火和低负荷稳燃的目的。
炉膛上部前墙和两侧墙布置墙式再热器。炉膛上部空间沿炉膛宽度方向布置6大片大节
距过热器分隔屏以增加再热器和过热器的辐射特性,起到切割旋转的烟气流以减少进入水平
烟道沿炉宽方向的烟温偏差。
水冷壁采用CE公司于七十年代末期发展的内螺纹管膜式水冷壁的强制循环系统,可以降
低锅炉循环倍率至2左右,以便采用低压头的循环泵,减少电耗并提高运行可靠性;对每个
水冷壁回路的各种工况均用计算机作了精确的水循环计算,确保水循环的可靠性。膜式水冷
壁为光管加扁钢焊接型式。
各级过热器和再热器最大限度地采用蒸汽冷却的定位管和吊挂管,以保证运行的可靠
性。分隔屏和后屏沿炉膛宽度方向有六组汽冷定位夹紧管,并与墙式再热器之间装设导向定
位装置,以作管屏的定位和夹紧,防止运行中管屏的晃动;过热器后屏和再热器前屏用横穿
炉膛的汽冷定位管定位以保证屏与屏之间的横向间距,并防止运行中的晃动;布置于后烟道
中的水平式低温过热器采用自省煤器出口集箱引出的水冷吊挂管悬吊和定位;省煤器采用金
属撑架固定;对于高温区的管屏(过热器分隔屏、过热器后屏、再热器前屏)通过延长最里面
的管圈做管屏底部管的夹紧用。各级过热器和再热器采用较大的横向节距,防止在受热面上
结渣结灰,同时还便于在蛇形管穿过顶棚处装设高冠板式密封装置,以提高炉顶的密封性。
各级过热器和再热器均采用较大直径的管子,如Φ57、Φ60、Φ63等,以增加管子在制造和
安装过程中的刚性,有利于降低过热器和再热器的阻力;这种较粗管子的顺列布置对降低管
子的烟气侧磨损及提高抗磨能力均有利。各级过热器、再热器之间采用单根或数量很少的大
直径连接管相连接,能对蒸汽起到良好的混合作用,以消除偏差。各集箱与大直径连接管连
接处均采用大口径三通。
每台锅炉装有二台三分仓容克式空气预热器。由于设计煤种水份不高,采用较低的干燥
剂温度,故预热器采用逆转式,以获得较高的热二次风温,满足炉内燃烧的需要;同时获得
较低的一次风温作干燥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