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法天象地之咸阳城

IT圈 admin 45浏览 0评论

2024年5月17日发(作者:蒋幻丝)

法天象地:渭水贯都的咸阳城

秦都咸阳初建时位处渭水北岸与九嵕山之南,“山水俱阳”,故名咸阳。到千

古一帝秦始皇兼并天下后,他不仅大规模扩建咸阳城,而且利用“法天象地”的思想

进行整体布局,使咸阳形成了“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的的宏伟

壮观局面。

“渭水贯都”的咸阳城就像是天空银河及两侧的群星降落在关中:地上的宫殿

与天上的群星位置对应,交相辉映。渭河象征着天上的银河,咸阳宫代表着天上的紫

微垣,阿房宫象征天上的营室星,而横桥复道则代表着天上渡过银河的阁道星。怪不

得唐代诗人李商隐咏《咸阳宫》诗中感叹:“咸阳宫阙郁嵯峨,六国楼台艳绮罗。自

是当时天帝醉,不关秦地有山河。”

一、从山南水北到渭水贯都

咸阳最初兴建于今咸阳市东渭城区窑店镇,位处渭水北岸与九嵕山之南。按古

人的阴阳观念,山之南、水之北属“阳”,咸阳具有“山水俱阳”的区位特点,故

名。宋敏求《长安志》引辛氏《三秦记》就是这么解释的:“咸阳,秦都也,在九嵕

山南,渭水北。山水俱阳,故名咸阳。”唐人说法不同,但实质都是相同的,李吉甫

《元和郡县图志·关内道·咸阳县》谓:“在北山之南,渭水之北,故曰咸阳。”实

际上北山是今礼泉、泾阳、三原诸县北部东西向山脉的统称,也包括九嵕山在内,故

两种说法并不矛盾。

到了秦昭王时代,渭南的宫台庙苑王室建筑已经初具规模,又建有渭河大桥连

接南北,也就是说咸阳城扩展到了渭河以南。

《史记·孝文本纪》《正义》引《三辅旧事》云:“秦于渭南有兴乐宫,渭北

有咸阳宫,秦昭王欲通二宫之间,造横桥。”据此推断,兴乐宫至迟应建于秦昭王时

代。秦兴乐宫建于咸阳渭南的长安乡,汉长乐宫是对秦兴乐宫的旧殿改修而成的。

章台是秦都咸阳在渭河南岸的主要宫室建筑之一,在秦昭王七年(前300)即已

建成,因为《史记·樗里子列传》记载此年死去的秦国名相樗里疾“葬于渭南章台

之东”。昭王时章台成为朝廷政治外交活动的重要场所。《史记·楚世家》载,昭

王初年,楚怀王被骗至武关,遭秦兵虏掠,“西至咸阳,朝章台,如蕃臣,不与亢礼”。

秦昭王在章台以蕃臣之礼节接见楚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王得和

氏璧,秦恃强凌弱,诈称愿以十五城换取之。蔺相如不畏强秦,毅然出使秦国,“秦王

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相如勇敢机智地与秦昭王周旋,最后完璧归赵。

这一著名历史剧的主要舞台就在章台。《史记·苏秦列传》记有苏秦游说楚威王的

话:“今乃欲西面而事秦,则诸侯莫不西面而朝于章台之下矣,”说如果楚王也屈服

于秦国,则东方各国无不西面而朝拜于秦国章台之下。这些都把章台当作了秦人宫

廷的代名词,说明章台已经与一般的离宫别馆性质不同,它已经成为咸阳都城的重要

组成部分。

秦始皇采取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完成了扫灭六国、统一天下的雄伟大业,为夸耀

其功,他对首都咸阳进行了更大规模的扩建。《三辅黄图·咸阳故城》记载:“始皇

穷极奢侈,筑咸阳宫,因北陵营殿,端门四达,以则紫宫,象帝居。渭水贯都,以象天汉;

横桥南渡,以法牵牛”。说明秦统一天下后对都城咸阳进行了全面改造,在渭水南北

两岸扩建旧宫,营建新殿,使首都咸阳的城市规模盛况空前。

在渭河北岸,秦始皇扩建了咸阳宫,同时还把东方六国的宫殿搬到了咸阳原北

部。《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在长达十年的统一战争中,“秦每破诸侯,写放(仿)

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南临渭,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屋复道周阁相属”。仿六国

宫的位置史籍明言在“咸阳北阪上”。

始皇帝把渭南地区作为其规划建设的重点,先是修建了信宫(极庙)与甘泉前殿,

最后甚至决定把皇宫从渭北迁出,在渭南上林苑中兴建新的施政中心——朝宫(阿房

宫)。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帝二十七年(前220年)也即秦统一全国后的第

二年,“作信宫渭南,已更命信宫为极庙,象天极。自极庙道通丽山。作甘泉前殿,筑

甬道,自咸阳属之。”

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始皇帝嫌渭北咸阳宫太小,遂开始在渭南上林苑

中动工营建一座规模更为宏伟的组群建筑,并决定建成后将作为新的朝宫,来体现统

一帝国的非凡气魄。《史记·秦始皇本纪》详细地记载了朝宫修建的时间与地点、

指导思想与总体设计、主体建筑的规模与进展状况:“(始皇)三十五年……始皇以

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吾闻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间,帝王之都也。乃

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

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巅)以为阙。为复道,自

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

之。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丽

山。发北山石椁,乃写蜀、荆地材皆至”。至秦二世覆亡前,仍在陆续修建,尚未完

全峻工。

咸阳兴修于渭水北岸,为战国时秦的都城,后来秦统一全国,咸阳也升格为中国

第一个大一统中央集权秦帝国的都城,且随着渭南章台、兴乐宫、甘泉宫尤其是阿

房宫这样的宫殿与昭王庙、极庙等礼制性建筑的兴修,又通过渭桥、复道、甬道、

阁道把它们与渭北连接起来,在秦汉人的都市观念中,渭南已经被视作都城咸阳不可

分割的一部分,甚至还把皇家陵园与上林苑这样的郊区设施也划入都城之范围。司

马迁在《史记》中就认为秦初统一全国时,咸阳已扩向渭河以南,“诸庙、章台、上

林在渭南”,是秦都咸阳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辅黄图》描述秦都咸阳规模时

说:“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也认为秦都咸阳已经横跨渭水南

北两岸。

二“法天象地”的宫庙布局

秦都咸阳宫庙的布局完全是按照“法天象地”的思想来设计的,根据《史记·

秦始皇本纪》,秦始皇二十七年(前220年),“作信宫渭南,已更名信宫为极庙,象天

极”。极庙为始皇帝生前的宫庙,象征着天上的天极星座。天极星即北极星,群星拱

卫而最为尊贵,故《史记·六国年表》又称极庙为“太极庙”。秦始皇采用邹衍的

阴阳五行说,开始把天上的星座与地上的君臣相比附。按《史记·天官书》,“中宫,

天极星”。《索隐》引《文耀鉤》:“中宫大帝,其精北极星。”天极星在天球的中

央,是中宫大帝之精,也是世俗皇帝在天宫的代表。

次年秦始皇改信宫为“极庙”,古人“宫”、“庙”界限不严,宗庙有时候可

以从宫室转化而来。司马贞《索隐》云:“为宫庙象天极,故曰极庙。”极庙象征天

上的天极星座。天极星即北极星,是群星所拱最尊贵的星座。始皇帝活着时,全国各

地已向极庙按时奉献贡物。《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今始皇为极庙,四海之内

皆献贡职,增牺牲,礼咸备,毋以加”等语可证。

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作阿房宫,《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为复道,自

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三辅黄图》也说:秦始皇筑咸

阳宫,“以则紫宫,象帝居。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以2200年

前夏历十月傍晚6-8时的今西安市天顶120度视角的天象印证,秦都咸阳附近的宫

庙阁道建筑与天河星象在平面上极为相近,说明上述记载并不虚妄。见附图2.秦都

咸阳宫殿与天象位置对照示意图。

在咸阳城的规划中,咸阳宫象征着天上的“紫宫”,也是天极所在。“紫宫”

即紫微垣,位处北天中央位置,故又称中宫,北极居其中,众星四布以拱之,也可称作

天极。冬夜,以北极星为中心的紫宫在银河北部,为天之中央。《晋书·天文志》

曰:“紫宫……一曰紫薇,大帝之坐也,天子之常居也,主命主度也”,是主宰宇宙的

“天帝”所居;地面上,咸阳宫在渭水北岸,为主宰人间的天之骄子——皇帝所居,以

其为中心,各宫庙环列周围形成拱卫之势,构成“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

拱之”的格局,与天上的“紫宫”遥相对应。其后中国历代的皇宫皆有“紫宫”之

称,又因皇宫有城垣且禁人出入,故人们常称之为“紫禁城”。今天北京的故宫又称

紫禁城应该来源于此。

渭河象征着天上的银河。银河又称天河、天汉。冬季初夜,横亘天际,各个星

座分布于河中及其两岸,璀璨夺目。地面上,渭河东西横穿咸阳,南北两岸宫庙台苑

建筑错落有序,与天上群星上下交辉,垂直相映。

渭桥象征着天上的阁道星。据《史记·天官书》,“紫宫……后六星绝汉抵营

室,曰阁道。”阁道六星位于紫微宫之后,在银河中南北排成一条直线,横跨银河。

位于咸阳宫南部渭河上的桥梁,后代称横桥,秦昭王时创建,始皇帝又有扩建,横贯南

北,并通过复道、阁道建筑把地面上的咸阳宫与阿房宫连接起来,正像天上的阁道星

连接紫宫与营室一样。《晋书·天文志》谓:“阁道星,天子游别宫之道也。”明确

说明了阁道星的性质,也正与上述史籍所载形势相符。

阿房宫象征着天上的营室星。营室在飞马星座内,在银河以南,阁道南偏西处,

也是帝王之居。《晋书·天文志》:“营室二星,天子之宫也。一曰玄宫,一曰清

庙。离宫六星,天子之别宫。”地面上的阿房宫位于渭河南岸,渭桥南偏西处,与天

上的营室垂直相对。

据张鸿杰《秦都咸阳的规划与建设》,秦都咸阳的建筑实体还有不少与天上的

星象具有对应关系,如咸阳宫东侧的兰池宫与紫宫东侧的咸池星对应,横桥南侧的极

庙与阁道星南侧的娄宿(牧养牺牲以供祭祀)对应,渭河南岸的上林苑与银河南侧之

天苑星对应。

每年十月的黄昏时分,营室星正当南中天,北极星巍然不动,银河居中东西横贯

其间。此时天空中的星象格局正好对应于地上渭水两岸的咸阳宫殿布局,紫微垣对

应咸阳宫,银河对应渭水,营室对应阿房宫,天上的阁道星对应横跨渭水的横桥与复

道,周围的宫殿也灿若群星,拱卫皇居。此时天地融为一体,天上的群星与地上的宫

殿交相辉映,时空达到最完美的结合。这种法天布局使秦都咸阳成为具有磅礴气势

与瑰丽景象的宇宙之都,充分表现出大一统秦帝国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同在的不可一

世的绝代风范。

2024年5月17日发(作者:蒋幻丝)

法天象地:渭水贯都的咸阳城

秦都咸阳初建时位处渭水北岸与九嵕山之南,“山水俱阳”,故名咸阳。到千

古一帝秦始皇兼并天下后,他不仅大规模扩建咸阳城,而且利用“法天象地”的思想

进行整体布局,使咸阳形成了“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的的宏伟

壮观局面。

“渭水贯都”的咸阳城就像是天空银河及两侧的群星降落在关中:地上的宫殿

与天上的群星位置对应,交相辉映。渭河象征着天上的银河,咸阳宫代表着天上的紫

微垣,阿房宫象征天上的营室星,而横桥复道则代表着天上渡过银河的阁道星。怪不

得唐代诗人李商隐咏《咸阳宫》诗中感叹:“咸阳宫阙郁嵯峨,六国楼台艳绮罗。自

是当时天帝醉,不关秦地有山河。”

一、从山南水北到渭水贯都

咸阳最初兴建于今咸阳市东渭城区窑店镇,位处渭水北岸与九嵕山之南。按古

人的阴阳观念,山之南、水之北属“阳”,咸阳具有“山水俱阳”的区位特点,故

名。宋敏求《长安志》引辛氏《三秦记》就是这么解释的:“咸阳,秦都也,在九嵕

山南,渭水北。山水俱阳,故名咸阳。”唐人说法不同,但实质都是相同的,李吉甫

《元和郡县图志·关内道·咸阳县》谓:“在北山之南,渭水之北,故曰咸阳。”实

际上北山是今礼泉、泾阳、三原诸县北部东西向山脉的统称,也包括九嵕山在内,故

两种说法并不矛盾。

到了秦昭王时代,渭南的宫台庙苑王室建筑已经初具规模,又建有渭河大桥连

接南北,也就是说咸阳城扩展到了渭河以南。

《史记·孝文本纪》《正义》引《三辅旧事》云:“秦于渭南有兴乐宫,渭北

有咸阳宫,秦昭王欲通二宫之间,造横桥。”据此推断,兴乐宫至迟应建于秦昭王时

代。秦兴乐宫建于咸阳渭南的长安乡,汉长乐宫是对秦兴乐宫的旧殿改修而成的。

章台是秦都咸阳在渭河南岸的主要宫室建筑之一,在秦昭王七年(前300)即已

建成,因为《史记·樗里子列传》记载此年死去的秦国名相樗里疾“葬于渭南章台

之东”。昭王时章台成为朝廷政治外交活动的重要场所。《史记·楚世家》载,昭

王初年,楚怀王被骗至武关,遭秦兵虏掠,“西至咸阳,朝章台,如蕃臣,不与亢礼”。

秦昭王在章台以蕃臣之礼节接见楚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王得和

氏璧,秦恃强凌弱,诈称愿以十五城换取之。蔺相如不畏强秦,毅然出使秦国,“秦王

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相如勇敢机智地与秦昭王周旋,最后完璧归赵。

这一著名历史剧的主要舞台就在章台。《史记·苏秦列传》记有苏秦游说楚威王的

话:“今乃欲西面而事秦,则诸侯莫不西面而朝于章台之下矣,”说如果楚王也屈服

于秦国,则东方各国无不西面而朝拜于秦国章台之下。这些都把章台当作了秦人宫

廷的代名词,说明章台已经与一般的离宫别馆性质不同,它已经成为咸阳都城的重要

组成部分。

秦始皇采取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完成了扫灭六国、统一天下的雄伟大业,为夸耀

其功,他对首都咸阳进行了更大规模的扩建。《三辅黄图·咸阳故城》记载:“始皇

穷极奢侈,筑咸阳宫,因北陵营殿,端门四达,以则紫宫,象帝居。渭水贯都,以象天汉;

横桥南渡,以法牵牛”。说明秦统一天下后对都城咸阳进行了全面改造,在渭水南北

两岸扩建旧宫,营建新殿,使首都咸阳的城市规模盛况空前。

在渭河北岸,秦始皇扩建了咸阳宫,同时还把东方六国的宫殿搬到了咸阳原北

部。《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在长达十年的统一战争中,“秦每破诸侯,写放(仿)

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南临渭,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屋复道周阁相属”。仿六国

宫的位置史籍明言在“咸阳北阪上”。

始皇帝把渭南地区作为其规划建设的重点,先是修建了信宫(极庙)与甘泉前殿,

最后甚至决定把皇宫从渭北迁出,在渭南上林苑中兴建新的施政中心——朝宫(阿房

宫)。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帝二十七年(前220年)也即秦统一全国后的第

二年,“作信宫渭南,已更命信宫为极庙,象天极。自极庙道通丽山。作甘泉前殿,筑

甬道,自咸阳属之。”

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始皇帝嫌渭北咸阳宫太小,遂开始在渭南上林苑

中动工营建一座规模更为宏伟的组群建筑,并决定建成后将作为新的朝宫,来体现统

一帝国的非凡气魄。《史记·秦始皇本纪》详细地记载了朝宫修建的时间与地点、

指导思想与总体设计、主体建筑的规模与进展状况:“(始皇)三十五年……始皇以

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吾闻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间,帝王之都也。乃

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

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巅)以为阙。为复道,自

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

之。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丽

山。发北山石椁,乃写蜀、荆地材皆至”。至秦二世覆亡前,仍在陆续修建,尚未完

全峻工。

咸阳兴修于渭水北岸,为战国时秦的都城,后来秦统一全国,咸阳也升格为中国

第一个大一统中央集权秦帝国的都城,且随着渭南章台、兴乐宫、甘泉宫尤其是阿

房宫这样的宫殿与昭王庙、极庙等礼制性建筑的兴修,又通过渭桥、复道、甬道、

阁道把它们与渭北连接起来,在秦汉人的都市观念中,渭南已经被视作都城咸阳不可

分割的一部分,甚至还把皇家陵园与上林苑这样的郊区设施也划入都城之范围。司

马迁在《史记》中就认为秦初统一全国时,咸阳已扩向渭河以南,“诸庙、章台、上

林在渭南”,是秦都咸阳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辅黄图》描述秦都咸阳规模时

说:“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也认为秦都咸阳已经横跨渭水南

北两岸。

二“法天象地”的宫庙布局

秦都咸阳宫庙的布局完全是按照“法天象地”的思想来设计的,根据《史记·

秦始皇本纪》,秦始皇二十七年(前220年),“作信宫渭南,已更名信宫为极庙,象天

极”。极庙为始皇帝生前的宫庙,象征着天上的天极星座。天极星即北极星,群星拱

卫而最为尊贵,故《史记·六国年表》又称极庙为“太极庙”。秦始皇采用邹衍的

阴阳五行说,开始把天上的星座与地上的君臣相比附。按《史记·天官书》,“中宫,

天极星”。《索隐》引《文耀鉤》:“中宫大帝,其精北极星。”天极星在天球的中

央,是中宫大帝之精,也是世俗皇帝在天宫的代表。

次年秦始皇改信宫为“极庙”,古人“宫”、“庙”界限不严,宗庙有时候可

以从宫室转化而来。司马贞《索隐》云:“为宫庙象天极,故曰极庙。”极庙象征天

上的天极星座。天极星即北极星,是群星所拱最尊贵的星座。始皇帝活着时,全国各

地已向极庙按时奉献贡物。《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今始皇为极庙,四海之内

皆献贡职,增牺牲,礼咸备,毋以加”等语可证。

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作阿房宫,《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为复道,自

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三辅黄图》也说:秦始皇筑咸

阳宫,“以则紫宫,象帝居。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以2200年

前夏历十月傍晚6-8时的今西安市天顶120度视角的天象印证,秦都咸阳附近的宫

庙阁道建筑与天河星象在平面上极为相近,说明上述记载并不虚妄。见附图2.秦都

咸阳宫殿与天象位置对照示意图。

在咸阳城的规划中,咸阳宫象征着天上的“紫宫”,也是天极所在。“紫宫”

即紫微垣,位处北天中央位置,故又称中宫,北极居其中,众星四布以拱之,也可称作

天极。冬夜,以北极星为中心的紫宫在银河北部,为天之中央。《晋书·天文志》

曰:“紫宫……一曰紫薇,大帝之坐也,天子之常居也,主命主度也”,是主宰宇宙的

“天帝”所居;地面上,咸阳宫在渭水北岸,为主宰人间的天之骄子——皇帝所居,以

其为中心,各宫庙环列周围形成拱卫之势,构成“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

拱之”的格局,与天上的“紫宫”遥相对应。其后中国历代的皇宫皆有“紫宫”之

称,又因皇宫有城垣且禁人出入,故人们常称之为“紫禁城”。今天北京的故宫又称

紫禁城应该来源于此。

渭河象征着天上的银河。银河又称天河、天汉。冬季初夜,横亘天际,各个星

座分布于河中及其两岸,璀璨夺目。地面上,渭河东西横穿咸阳,南北两岸宫庙台苑

建筑错落有序,与天上群星上下交辉,垂直相映。

渭桥象征着天上的阁道星。据《史记·天官书》,“紫宫……后六星绝汉抵营

室,曰阁道。”阁道六星位于紫微宫之后,在银河中南北排成一条直线,横跨银河。

位于咸阳宫南部渭河上的桥梁,后代称横桥,秦昭王时创建,始皇帝又有扩建,横贯南

北,并通过复道、阁道建筑把地面上的咸阳宫与阿房宫连接起来,正像天上的阁道星

连接紫宫与营室一样。《晋书·天文志》谓:“阁道星,天子游别宫之道也。”明确

说明了阁道星的性质,也正与上述史籍所载形势相符。

阿房宫象征着天上的营室星。营室在飞马星座内,在银河以南,阁道南偏西处,

也是帝王之居。《晋书·天文志》:“营室二星,天子之宫也。一曰玄宫,一曰清

庙。离宫六星,天子之别宫。”地面上的阿房宫位于渭河南岸,渭桥南偏西处,与天

上的营室垂直相对。

据张鸿杰《秦都咸阳的规划与建设》,秦都咸阳的建筑实体还有不少与天上的

星象具有对应关系,如咸阳宫东侧的兰池宫与紫宫东侧的咸池星对应,横桥南侧的极

庙与阁道星南侧的娄宿(牧养牺牲以供祭祀)对应,渭河南岸的上林苑与银河南侧之

天苑星对应。

每年十月的黄昏时分,营室星正当南中天,北极星巍然不动,银河居中东西横贯

其间。此时天空中的星象格局正好对应于地上渭水两岸的咸阳宫殿布局,紫微垣对

应咸阳宫,银河对应渭水,营室对应阿房宫,天上的阁道星对应横跨渭水的横桥与复

道,周围的宫殿也灿若群星,拱卫皇居。此时天地融为一体,天上的群星与地上的宫

殿交相辉映,时空达到最完美的结合。这种法天布局使秦都咸阳成为具有磅礴气势

与瑰丽景象的宇宙之都,充分表现出大一统秦帝国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同在的不可一

世的绝代风范。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