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中国制造2025主要内容是什么

IT圈 admin 63浏览 0评论

2024年5月18日发(作者:泥惜筠)

中国制造2025主要内容是什么

2017年将是我国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关键一年,有关部门将出台一系

列举措,推进“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持续落地和制造业的全面转型升级。那么,中国

制造2025主要内容任务是及目标什么?什么是中国制造2025?下面随小编一起来了解

相关资料吧。

中国制造2025主要内容

《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目标是: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通过“三步走”

最终实现中国制造业强国的核心目标。第一步,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

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新中国成立

一百年时(2049年),制造业强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第一步目标是制造强国战略实现的关键,因此在《中国制造2025》中制定了细化的

目标。即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制造业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制造业信息化水平

大幅提升。掌握一批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优势领域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产品质量有较

大提高。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

物耗及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到2025年,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全员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两化(工业化和信息化) 融合迈上新台阶。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

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

司和产业集群,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见图1-4)。

将实行五大工程,具体介绍如下。

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围绕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增

材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创新发展的重大共性需求,形成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

(工业技术研究基地),重点开展行业基础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成果产业化、人才培训等

工作。制定完善制造业创新中心遴选、考核、管理的标准和程序。到2020年,重点形成

15家左右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力争到2025年形成40家左右制造业创

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

强化基础工程:简称强基工程。开展示范应用,建立奖励和风险补偿机制,支持核心

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的首批次或跨领域应用。组织重点突

破,针对重大工程和重点装备的关键技术和产品急需,支持优势企业开展政产学研用联合

攻关,突破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的工程化、产业化瓶颈。强化平台支撑,布局

和组建一批“四基” 研究中心,创建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完善重点产业技术基础体系。

到2020年,40%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实现自主保障,受制于人的局面逐步

缓解,航天装备、通信装备、发电与输变电设备、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家用电器等

产业急需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 和关键基础材料的先进制造工艺得到推广应用。到

2025年,70%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实现自主保障,80种标志性先进工艺得

到推广应用,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成较为完善的产业技术基础服务体系,逐步形成

整机牵引和基础支撑协调互动的产业创新发展格局。

智能制造工程:紧密围绕重点制造领域关键环节,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装备融

合的集成创新和工程应用。支持政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开发智能产品和自主可控的智能装

置并实现产业化。依托优势企业,紧扣关键工序智能化、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生产过程

智能优化控制、供应链优化,建设重点领域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在基础条件好、需求

迫切的重点地区、行业和企业中,分类实施流程制造、离散制造、智能装备和产品、新业

态新模式、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服务等试点示范及应用推广。建立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和信

息安全保障系统,搭建智能制造网络系统平台。到2020年,制造业重点领域智能化水平

显著提升,试点示范项目运营成本降低30%,产品生产周期缩短30%,不良产品率降低

30%。到2025年,制造业重点领域全面实现智能化,试点示范项目运营成本降低50%,

产品生产周期缩短50%,不良产品率降低50%。

绿色制造工程:组织实施传统制造业能效提升、清洁生产、节水治污、循环利用等专

项技术改造。开展重大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再制造、低碳技术产业化示范。实施重

点区域、流域、行业清洁生产水平提升计划,扎实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源头防治专项。

制定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企业标准体系,开展绿色评价。到2020年,

建成千家绿色示范工厂和百家绿色示范园区,部分重化工行业能源资源消耗出现拐点,重

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下降20%。到2025年,制造业绿色发展和主要产品单耗达到

世界先进水平,绿色制造体系基本建立。

高端装备创新工程:组织实施大型飞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民用航天、智能绿

色列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智能电网成套装备、高档数控

机床、核电装备、高端诊疗设备等一批创新和产业化专项、重大工程。开发一批标志性、

带动性强的重点产品和重大装备,提升自主设计水平和系统集成能力,突破共性关键技术

与工程化、产业化瓶颈,组织开展应用试点和示范,提高创新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抢

占竞争制高点。到2020年,上述领域实现自主研制及应用。到2025年,自主知识产权

高端装备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明显下降,基础配套能力显著增强,

重要领域装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中国制造2025》是什么

据中证网报道,《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为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强国转变,缩短

在高端领域与国际差距”的“三个10年”战略中的第一步,主线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

融合,“云联网+传统工业”融合有望成为中国新一轮制造发展制高点,驱动“中国制造”

向“中国智造”加速转变。

不同于之前的产业规划战略,《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第一次从国家战略层面为建

设制造强国而制定的一个长期战略性规划。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制造大国。但在巨

大的制造业体量规模背后,是我国制造业技术品质工艺相对落后与严重的产能过剩,我国

制造业一直以来“大而不强”的现状亟需改变。

《中国制造2025》的最终意图是通过在创新、“智”造等多方面的转变,使中国从

制造业大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这意味着,到2025年,我国综合指数接近德国、日本

实现工业化时的制造强国水平,基本实现工业化,进入世界制造业强国第二方阵。”工信

部部长苗圩坦言。

另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中国制造2025”这一概念自从2014年12月被首次提出

以来,今年3月23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中国制造2025”围绕创新驱动、

智能转型、绿色发展,将在国际合作中进一步提升中国制造业水平。欢迎各国企业积极参

与,利用国际产能合作等机会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

“历史上中国曾是制造业的第一大国,大约在1850年,中国丢掉了制造业第一大国

这个位置。2010年我国再次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苗圩说,我国虽然是制造业的大国

了,占整个世界制造业20%左右的份额,但是“大而不强”。

目前,全世界80%的空调、70%的手机以及60%的鞋都是中国制造。但过去几年,

中国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在下降。工信部副部长毛伟明对此直言不讳:“自主创新能力不

足,关键核心技术还是受制于人。”

在《中国制造2025》中,一个亟须实现的转变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中国制造2025”这一概念自从2014年12月被首次提出以来,今年3月23日,

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中国制造2025”围绕创新驱动、智能转型、绿色发展,

将在国际合作中进一步提升中国制造业水平。欢迎各国企业积极参与,利用国际产能合作

等机会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

“历史上中国曾是制造业的第一大国,大约在1850年,中国丢掉了制造业第一大国

这个位置。2010年我国再次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苗圩说,我国虽然是制造业的大国

了,占整个世界制造业20%左右的份额,但是“大而不强”。

目前,全世界80%的空调、70%的手机以及60%的鞋都是中国制造。但过去几年,

中国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在下降。工信部副部长毛伟明对此直言不讳:“自主创新能力不

足,关键核心技术还是受制于人。”

以汽车产业为例,社科院工经所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已成为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但

在全球产业链的分工中主要处于组装环节和零部件制造环节,位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目

前,中国汽车工业的品牌营运、整车与零部件设计与研发、关键与核心零部件制造等环节

主要被奔驰、通用、丰田等跨国公司所把握,这些跨国公司占据着价值链的高端。

苗圩则用“缺核少芯”来形容中国制造业所面临的困境。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高端芯片如果不解决,对我国整个电子信息行业的发展将形成最大的一个瓶颈。此外,

飞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设备的核心技术,我国目前还不掌握。”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发展经济学博士岳健勇此前发文称,在制造业核心的装备制造上,

虽然中国的发电设备、机床与汽车产品数量在全球居于前列,但仍有一半以上的IC制造

设备和高档数控机床等需要依靠进口。在信息产业、精密仪器、生物科技等方面,国内主

要负责包装和组装工序,相当大的产业价值都产生在国外。

而在创新驱动战略的引领下,我国的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高速轨道交通等领域技术

取得突破性进展。此外,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百万吨乙烯成套装备、风力发电设备、千万

亿次超级计算机等装备产品技术水平已跃居世界前列。

不得不提及的是,要做到智能制造,并非只是采用新型制造技术和装备。“还要将迅

速发展的信息通信技术渗透到工厂,在制造业领域构建信息物理系统,从而彻底改变制造

业生产组织方式和人际关系,带来制造方式和商业模式创新转变。”苗圩表示,在五项重

大工程中,“智能制造将是主攻方向。”

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李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智能制造会给制造业带来“两

提升、三降低”:“两提升”指生产效率的大幅度提升,资源综合利用率的大幅度提

升;“三降低”指研制周期大幅缩短,运营成本大幅下降,产品不良品率大幅下降。

李东透露,工信部已发布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的实施方案,并计划今年选30个以上试

点示范项目,未来将连续三年实施试点示范,边示范边总结边推广,2017年准备全面推

广。

苗圩说,工信部此前仔细分析了德国提出来的“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从

大的方向上来说,是不谋而合、异曲同工。所谓相同的地方,就是更多地用信息技术和先

进制造业进行结合,或者讲用“互联网++”先进制造业这么一个结合,带动整个新一轮

制造业发展。发展最大的动力还在于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或者用德国人的讲法,

叫CPS系统或信息物理系统。

深圳市电子商会执行会长程一木表示,无论是“工业4.0”还是“中国制造2025”,

最终都要落实到智能化和信息化上,生产技术和管理体系实现智能化,二者融为一体。

“不是说使用机器人生产就达到目标了,整个流程体系必须智能化。每个企业都是一个生

态圈,靠互联网+技术联系起来。”

《中国制造2025》如何实现

很显然,《中国制造2025》的本质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是以制造业数字化、

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建立在物联网和务(服务)联网基础上,叠加新能源、新材料等方

面的突破而引发的新一轮变革。

而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制造亟待注入创新驱动活力,只有制造业实现由大到强的质

变,才能为经济稳定增长提供重要支撑力量。可以预见,《中国制造2025》必将会带动

技术创新的浪潮,制造业将经过科技创新的雕琢焕发容颜。

那么,《中国制造2025》如何实现呢?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规划力争通过“三步走”来实现战略目标。第一步:力争用十

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

营中等水平。第三步: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

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规划提出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强化工业基础能

力、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深入推进制造

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等九项任

务,其中还将要突破发展的重点领域细化为包括信息技术产业在内的十大领域。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发展研究室主任吕铁表示:“三步走战略是比较

事实求是的,是立足于我国制造业实际的安排。它不同于德国工业4.0计划只针对高新技

术,而是将围绕整个制造业做大、做精、做强。我国制造业中不同的行业差异很大,某些

行业需要长期积累。”

吕铁认为:“规划将提升我国制造业的创新能力而不是扩大制造业规模作为基本的政

策指向。这也体现了生产性投资驱动向创新性投资驱动的转变。”

不过,制造业发展依然面临体制机制和市场环境的障碍。

吕铁指出:“制造业的资金回报率才5%到6%,和金融、房地产行业相比制造业的

平均利润率很低。如果没有相应扶持措施,企业不可能长期从事制造业领域。”基于此,

吕铁之前曾撰文指出要让制造业的高生产率反映到资本的回报上,从根本上优化我国制造

业的发展环境,坚定企业家投资实业的信心,解决制造业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

此外,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宏观研究部主任贾晋京还提及中国制造在产业链

中地位的上升很难突破,这主要是由企业的组织行为能力决定的,而这又取决于一个国家

的金融配置能力。有了强大的金融支撑能力,中国制造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才能上升。

规划最后提出八项措施作为战略支撑和保障,包括: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营造公平竞

争市场环境、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完

善中小微企业政策、进一步扩大制造业对外开放、健全组织实施机制等。

“八项战略支撑都是针对我国制造业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的系统性的举措。有长

期举措,如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完善金融扶持和加大财税政策力度则是中短期需要做的。”

吕铁说。

以深圳为例,相对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和较高的市场化程度,使得这块不到2000公

里的土地上集聚了大量像腾讯和华为这样耳熟能详的高科技企业知名品牌。在迎接“中国

制造2025”过程中,这些在全球来说都颇具竞争力的企业在研发水平上优势明显。

刘国宏是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区域发展规划研究所的副所长。几年前,他曾经就深圳

企业出现外迁趋势做了一个调研。“当时就在讨论深圳的产业结构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是以服务业为主导,还是以制造业为主导,最后政府还是认为应该牢牢抓住制造业的优

势。”

他补充道:“深圳的工业企业很多已经从加工制造的环节进入了以研发为主的环节,

绝大多数员工从事技术含量高的研发工作,但是不少龙头企业得到了政府的政策扶持,办

公场所多在工业园区内,土地价格相对不高,这就保证了低运营成本。”

学术界人士也认为,国内部分企业的研发能力已经与国际同类最先进的企业处于同一

水平线上,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奠定了技术基础。

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曲建表示,虽然与以德国为代表的4.0相比,

国内很多企业还不能在同一水平上竞争,但是,这些年来成果显著,国内不少龙头企业已

经完成与发达国家的垂直分工,正在进行水平分工。

他解释道:“发达国家原来负责高端的部分,而国内很多企业主要是负责低端的环节,

比如说加工,但是这些企业的转型速度非常快,现在已经与发达国家企业同处于高端的分

工过程。”

战略目标

立足国情,立足现实,力争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第一步: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制造业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大幅

提升。掌握一批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优势领域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产品质量有较大提

高。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

及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

到2025年,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员劳动生产率明显提

高,两化(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迈上新台阶。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

物排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产业集群,在全球

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

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创新能力大

幅提升,重点领域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整体竞争力明显增强,优势行业形成全球创新引领

能力,全面实现工业化。

第三步: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

国前列。制造业主要领域具有创新引领能力和明显竞争优势,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体系和

产业体系。

2020年和2025年制造业主要指标

类别指 标2013年2015年2020年2025年

创新能力规模以上制造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0.880.951.261.68

规模以上制造业每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1(件)0.360.440.701.10

质量效益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283.183.584.585.5

制造业增加值率提高--比2015年提高2个百分点比2015年提高4个百分点

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速(%)--7.5左右(“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速)6.5左右(“十四

五”期间年均增速)

两化融合宽带普及率3(%)37507082

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4(%)52587284

关键工序数控化率5(%)27335064

绿色发展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幅度--比2015年下降18%比2015年下

降34%

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幅度--比2015年下降22%比2015年下降40%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幅度--比2015年下降23%比2015年下降41%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62657379

1 规模以上制造业每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规模以上制造企业有效发明

专利数/规模以上制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

2 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是反映我国制造业质量整体水平的经济技术综合指标,由质

量水平和发展能力两个方面共计12项具体指标计算得出。

3 宽带普及率用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代表,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固定宽带家庭用户

数/家庭户数。

4 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应用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的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规模以

上企业总数量(相关数据来源于3万家样本企业,下同)。

5 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的平均值。

2024年5月18日发(作者:泥惜筠)

中国制造2025主要内容是什么

2017年将是我国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关键一年,有关部门将出台一系

列举措,推进“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持续落地和制造业的全面转型升级。那么,中国

制造2025主要内容任务是及目标什么?什么是中国制造2025?下面随小编一起来了解

相关资料吧。

中国制造2025主要内容

《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目标是: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通过“三步走”

最终实现中国制造业强国的核心目标。第一步,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

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新中国成立

一百年时(2049年),制造业强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第一步目标是制造强国战略实现的关键,因此在《中国制造2025》中制定了细化的

目标。即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制造业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制造业信息化水平

大幅提升。掌握一批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优势领域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产品质量有较

大提高。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

物耗及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到2025年,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全员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两化(工业化和信息化) 融合迈上新台阶。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

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

司和产业集群,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见图1-4)。

将实行五大工程,具体介绍如下。

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围绕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增

材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创新发展的重大共性需求,形成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

(工业技术研究基地),重点开展行业基础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成果产业化、人才培训等

工作。制定完善制造业创新中心遴选、考核、管理的标准和程序。到2020年,重点形成

15家左右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力争到2025年形成40家左右制造业创

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

强化基础工程:简称强基工程。开展示范应用,建立奖励和风险补偿机制,支持核心

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的首批次或跨领域应用。组织重点突

破,针对重大工程和重点装备的关键技术和产品急需,支持优势企业开展政产学研用联合

攻关,突破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的工程化、产业化瓶颈。强化平台支撑,布局

和组建一批“四基” 研究中心,创建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完善重点产业技术基础体系。

到2020年,40%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实现自主保障,受制于人的局面逐步

缓解,航天装备、通信装备、发电与输变电设备、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家用电器等

产业急需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 和关键基础材料的先进制造工艺得到推广应用。到

2025年,70%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实现自主保障,80种标志性先进工艺得

到推广应用,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成较为完善的产业技术基础服务体系,逐步形成

整机牵引和基础支撑协调互动的产业创新发展格局。

智能制造工程:紧密围绕重点制造领域关键环节,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装备融

合的集成创新和工程应用。支持政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开发智能产品和自主可控的智能装

置并实现产业化。依托优势企业,紧扣关键工序智能化、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生产过程

智能优化控制、供应链优化,建设重点领域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在基础条件好、需求

迫切的重点地区、行业和企业中,分类实施流程制造、离散制造、智能装备和产品、新业

态新模式、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服务等试点示范及应用推广。建立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和信

息安全保障系统,搭建智能制造网络系统平台。到2020年,制造业重点领域智能化水平

显著提升,试点示范项目运营成本降低30%,产品生产周期缩短30%,不良产品率降低

30%。到2025年,制造业重点领域全面实现智能化,试点示范项目运营成本降低50%,

产品生产周期缩短50%,不良产品率降低50%。

绿色制造工程:组织实施传统制造业能效提升、清洁生产、节水治污、循环利用等专

项技术改造。开展重大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再制造、低碳技术产业化示范。实施重

点区域、流域、行业清洁生产水平提升计划,扎实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源头防治专项。

制定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企业标准体系,开展绿色评价。到2020年,

建成千家绿色示范工厂和百家绿色示范园区,部分重化工行业能源资源消耗出现拐点,重

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下降20%。到2025年,制造业绿色发展和主要产品单耗达到

世界先进水平,绿色制造体系基本建立。

高端装备创新工程:组织实施大型飞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民用航天、智能绿

色列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智能电网成套装备、高档数控

机床、核电装备、高端诊疗设备等一批创新和产业化专项、重大工程。开发一批标志性、

带动性强的重点产品和重大装备,提升自主设计水平和系统集成能力,突破共性关键技术

与工程化、产业化瓶颈,组织开展应用试点和示范,提高创新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抢

占竞争制高点。到2020年,上述领域实现自主研制及应用。到2025年,自主知识产权

高端装备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明显下降,基础配套能力显著增强,

重要领域装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中国制造2025》是什么

据中证网报道,《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为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强国转变,缩短

在高端领域与国际差距”的“三个10年”战略中的第一步,主线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

融合,“云联网+传统工业”融合有望成为中国新一轮制造发展制高点,驱动“中国制造”

向“中国智造”加速转变。

不同于之前的产业规划战略,《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第一次从国家战略层面为建

设制造强国而制定的一个长期战略性规划。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制造大国。但在巨

大的制造业体量规模背后,是我国制造业技术品质工艺相对落后与严重的产能过剩,我国

制造业一直以来“大而不强”的现状亟需改变。

《中国制造2025》的最终意图是通过在创新、“智”造等多方面的转变,使中国从

制造业大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这意味着,到2025年,我国综合指数接近德国、日本

实现工业化时的制造强国水平,基本实现工业化,进入世界制造业强国第二方阵。”工信

部部长苗圩坦言。

另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中国制造2025”这一概念自从2014年12月被首次提出

以来,今年3月23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中国制造2025”围绕创新驱动、

智能转型、绿色发展,将在国际合作中进一步提升中国制造业水平。欢迎各国企业积极参

与,利用国际产能合作等机会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

“历史上中国曾是制造业的第一大国,大约在1850年,中国丢掉了制造业第一大国

这个位置。2010年我国再次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苗圩说,我国虽然是制造业的大国

了,占整个世界制造业20%左右的份额,但是“大而不强”。

目前,全世界80%的空调、70%的手机以及60%的鞋都是中国制造。但过去几年,

中国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在下降。工信部副部长毛伟明对此直言不讳:“自主创新能力不

足,关键核心技术还是受制于人。”

在《中国制造2025》中,一个亟须实现的转变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中国制造2025”这一概念自从2014年12月被首次提出以来,今年3月23日,

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中国制造2025”围绕创新驱动、智能转型、绿色发展,

将在国际合作中进一步提升中国制造业水平。欢迎各国企业积极参与,利用国际产能合作

等机会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

“历史上中国曾是制造业的第一大国,大约在1850年,中国丢掉了制造业第一大国

这个位置。2010年我国再次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苗圩说,我国虽然是制造业的大国

了,占整个世界制造业20%左右的份额,但是“大而不强”。

目前,全世界80%的空调、70%的手机以及60%的鞋都是中国制造。但过去几年,

中国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在下降。工信部副部长毛伟明对此直言不讳:“自主创新能力不

足,关键核心技术还是受制于人。”

以汽车产业为例,社科院工经所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已成为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但

在全球产业链的分工中主要处于组装环节和零部件制造环节,位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目

前,中国汽车工业的品牌营运、整车与零部件设计与研发、关键与核心零部件制造等环节

主要被奔驰、通用、丰田等跨国公司所把握,这些跨国公司占据着价值链的高端。

苗圩则用“缺核少芯”来形容中国制造业所面临的困境。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高端芯片如果不解决,对我国整个电子信息行业的发展将形成最大的一个瓶颈。此外,

飞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设备的核心技术,我国目前还不掌握。”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发展经济学博士岳健勇此前发文称,在制造业核心的装备制造上,

虽然中国的发电设备、机床与汽车产品数量在全球居于前列,但仍有一半以上的IC制造

设备和高档数控机床等需要依靠进口。在信息产业、精密仪器、生物科技等方面,国内主

要负责包装和组装工序,相当大的产业价值都产生在国外。

而在创新驱动战略的引领下,我国的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高速轨道交通等领域技术

取得突破性进展。此外,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百万吨乙烯成套装备、风力发电设备、千万

亿次超级计算机等装备产品技术水平已跃居世界前列。

不得不提及的是,要做到智能制造,并非只是采用新型制造技术和装备。“还要将迅

速发展的信息通信技术渗透到工厂,在制造业领域构建信息物理系统,从而彻底改变制造

业生产组织方式和人际关系,带来制造方式和商业模式创新转变。”苗圩表示,在五项重

大工程中,“智能制造将是主攻方向。”

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李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智能制造会给制造业带来“两

提升、三降低”:“两提升”指生产效率的大幅度提升,资源综合利用率的大幅度提

升;“三降低”指研制周期大幅缩短,运营成本大幅下降,产品不良品率大幅下降。

李东透露,工信部已发布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的实施方案,并计划今年选30个以上试

点示范项目,未来将连续三年实施试点示范,边示范边总结边推广,2017年准备全面推

广。

苗圩说,工信部此前仔细分析了德国提出来的“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从

大的方向上来说,是不谋而合、异曲同工。所谓相同的地方,就是更多地用信息技术和先

进制造业进行结合,或者讲用“互联网++”先进制造业这么一个结合,带动整个新一轮

制造业发展。发展最大的动力还在于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或者用德国人的讲法,

叫CPS系统或信息物理系统。

深圳市电子商会执行会长程一木表示,无论是“工业4.0”还是“中国制造2025”,

最终都要落实到智能化和信息化上,生产技术和管理体系实现智能化,二者融为一体。

“不是说使用机器人生产就达到目标了,整个流程体系必须智能化。每个企业都是一个生

态圈,靠互联网+技术联系起来。”

《中国制造2025》如何实现

很显然,《中国制造2025》的本质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是以制造业数字化、

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建立在物联网和务(服务)联网基础上,叠加新能源、新材料等方

面的突破而引发的新一轮变革。

而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制造亟待注入创新驱动活力,只有制造业实现由大到强的质

变,才能为经济稳定增长提供重要支撑力量。可以预见,《中国制造2025》必将会带动

技术创新的浪潮,制造业将经过科技创新的雕琢焕发容颜。

那么,《中国制造2025》如何实现呢?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规划力争通过“三步走”来实现战略目标。第一步:力争用十

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

营中等水平。第三步: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

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规划提出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强化工业基础能

力、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深入推进制造

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等九项任

务,其中还将要突破发展的重点领域细化为包括信息技术产业在内的十大领域。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发展研究室主任吕铁表示:“三步走战略是比较

事实求是的,是立足于我国制造业实际的安排。它不同于德国工业4.0计划只针对高新技

术,而是将围绕整个制造业做大、做精、做强。我国制造业中不同的行业差异很大,某些

行业需要长期积累。”

吕铁认为:“规划将提升我国制造业的创新能力而不是扩大制造业规模作为基本的政

策指向。这也体现了生产性投资驱动向创新性投资驱动的转变。”

不过,制造业发展依然面临体制机制和市场环境的障碍。

吕铁指出:“制造业的资金回报率才5%到6%,和金融、房地产行业相比制造业的

平均利润率很低。如果没有相应扶持措施,企业不可能长期从事制造业领域。”基于此,

吕铁之前曾撰文指出要让制造业的高生产率反映到资本的回报上,从根本上优化我国制造

业的发展环境,坚定企业家投资实业的信心,解决制造业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

此外,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宏观研究部主任贾晋京还提及中国制造在产业链

中地位的上升很难突破,这主要是由企业的组织行为能力决定的,而这又取决于一个国家

的金融配置能力。有了强大的金融支撑能力,中国制造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才能上升。

规划最后提出八项措施作为战略支撑和保障,包括: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营造公平竞

争市场环境、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完

善中小微企业政策、进一步扩大制造业对外开放、健全组织实施机制等。

“八项战略支撑都是针对我国制造业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的系统性的举措。有长

期举措,如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完善金融扶持和加大财税政策力度则是中短期需要做的。”

吕铁说。

以深圳为例,相对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和较高的市场化程度,使得这块不到2000公

里的土地上集聚了大量像腾讯和华为这样耳熟能详的高科技企业知名品牌。在迎接“中国

制造2025”过程中,这些在全球来说都颇具竞争力的企业在研发水平上优势明显。

刘国宏是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区域发展规划研究所的副所长。几年前,他曾经就深圳

企业出现外迁趋势做了一个调研。“当时就在讨论深圳的产业结构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是以服务业为主导,还是以制造业为主导,最后政府还是认为应该牢牢抓住制造业的优

势。”

他补充道:“深圳的工业企业很多已经从加工制造的环节进入了以研发为主的环节,

绝大多数员工从事技术含量高的研发工作,但是不少龙头企业得到了政府的政策扶持,办

公场所多在工业园区内,土地价格相对不高,这就保证了低运营成本。”

学术界人士也认为,国内部分企业的研发能力已经与国际同类最先进的企业处于同一

水平线上,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奠定了技术基础。

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曲建表示,虽然与以德国为代表的4.0相比,

国内很多企业还不能在同一水平上竞争,但是,这些年来成果显著,国内不少龙头企业已

经完成与发达国家的垂直分工,正在进行水平分工。

他解释道:“发达国家原来负责高端的部分,而国内很多企业主要是负责低端的环节,

比如说加工,但是这些企业的转型速度非常快,现在已经与发达国家企业同处于高端的分

工过程。”

战略目标

立足国情,立足现实,力争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第一步: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制造业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大幅

提升。掌握一批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优势领域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产品质量有较大提

高。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

及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

到2025年,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员劳动生产率明显提

高,两化(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迈上新台阶。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

物排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产业集群,在全球

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

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创新能力大

幅提升,重点领域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整体竞争力明显增强,优势行业形成全球创新引领

能力,全面实现工业化。

第三步: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

国前列。制造业主要领域具有创新引领能力和明显竞争优势,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体系和

产业体系。

2020年和2025年制造业主要指标

类别指 标2013年2015年2020年2025年

创新能力规模以上制造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0.880.951.261.68

规模以上制造业每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1(件)0.360.440.701.10

质量效益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283.183.584.585.5

制造业增加值率提高--比2015年提高2个百分点比2015年提高4个百分点

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速(%)--7.5左右(“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速)6.5左右(“十四

五”期间年均增速)

两化融合宽带普及率3(%)37507082

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4(%)52587284

关键工序数控化率5(%)27335064

绿色发展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幅度--比2015年下降18%比2015年下

降34%

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幅度--比2015年下降22%比2015年下降40%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幅度--比2015年下降23%比2015年下降41%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62657379

1 规模以上制造业每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规模以上制造企业有效发明

专利数/规模以上制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

2 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是反映我国制造业质量整体水平的经济技术综合指标,由质

量水平和发展能力两个方面共计12项具体指标计算得出。

3 宽带普及率用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代表,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固定宽带家庭用户

数/家庭户数。

4 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应用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的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规模以

上企业总数量(相关数据来源于3万家样本企业,下同)。

5 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的平均值。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