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9日发(作者:纳喇以松)
行道树法桐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摘 要:它被誉为“行道树之王”。它的树干比较粗壮,树干也比
较笔直,而且它的树干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越来越大,为人们
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避暑之地。在当今时代,随着生态化城市建设的重
要性不断增强,法桐在城市绿化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变得愈来愈突出。
因此,一定要加强对它的病虫害防治理论和应用实践的研究,让它能
够科学地治病除虫,从管理和科学地运用两个角度,更好地保护好城
市绿化成果,提高城市的绿化景观效果。
关键词:法桐;病虫害;防治
1. 法桐特点分析
1.1法桐叶大荫浓,适应能力强,能在城区道路通风不良的土壤
中生长,生长迅速,耐修剪。
1.2叶大,小枝密被浅棕色柔毛,幼叶有较强的滞尘作用,幼叶
有较强的防尘作用。
1.3可吸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其他机动车排放的有毒气体。
1.4能增加当地的空气相对湿度,使城市的微气候环路发生变化,
从而使空气品质得到改善。
1.5根弱,易受大风侵袭,在夏天,如果没有进行加强,很可能
会出现安全问题。
2. 法桐病虫害防治重要性
在林木生产经营中,防病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一旦出现重大
病害,不仅会降低“绿色净化器”的效能,还会对城市园林环境造成
不利影响。因此,在对其进行养护和管理时,一定要加大对其病虫害
的控制力度。首先,有利于使其观赏性、生态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使其固有的生态性转变为可实现的生态、社会效益。其次,及时有效
地控制和控制病虫害,以防止大面积的病害和病虫害的出现,从而促
进了城市景观建设,更好地维护和维护了城市的绿化成果。
3. 行道树法桐中常见病虫害分析
3.1 病害
3.1.1白粉病是传播最广,难以根治的一类病害。其伤害表现在
新枝、新枝、新枝等部位。发病初期,叶面黄化,叶背上出现粉状斑
点,枝条的节间较短;在病情较重的时候,病叶的正反两面均有白粉,
白粉较多,且呈层状,渐渐变黄、脱落。甚至症状不那么明显的芽头
和枝头,翌年也可能发生更严重的病害。每年5-6月、8-9月是该病
的高发季节,其侵染面积与风密切相关,在强风条件下,侵染面积也
随之扩大,而持续的降雨对病原菌的侵染起到了抑制作用。
3.1.2黄化病;黄化病害主要出现在嫩叶上,其原因是缺乏微量
元素,发病期大多在六月中下旬,随后到了七月至八月,病情快速扩
大,叶子也从绿色逐渐变成了灰褐色。
3.1.3悬铃木霜霉病。这种病主要危害的是胸径4-6 cm的法桐树,
通常在五月下旬发病,六月到七月是它的流行高峰期,这种病可以在
叶子上越冬,一直延续到翌年。
3.2 虫害
3.2.1悬铃木方翅网蝽。该病原来源于北美,是目前在我国许多
地方发生的一种重要害虫,严重危害林农生产,若得不到有效控制,
极易造成地域性危害。其繁殖力极高,一年内平均可产284枚卵,一
年内可传2-5代,甚至更多代。它们的成虫生活在树皮下面,或者是
多瓣的树皮中间,从四月份开始为害,到了七、八月是为害的高峰期,
它们的散播能力很强,可以通过风和成虫的飞行,将它们的扩散范围
扩大到更大的范围。它对法桐造成的危害,主要是因为它会吸收树木
的汁液,从而对树体本身的生理循环造成破坏。因此,受此虫害影响
的树木,它们的叶子正面多会出现密集的白色斑点,背面则会出现锈
色斑点。这些斑点会对法桐原有的生理结构造成破坏,从而会对叶片
的光合作用产生影响,进而会对法桐合成营养物质造成阻碍,同时也
会抑制其减缓温室效应的作用。
3.2.2.美国白蛾,是世界范围内的检疫性害虫,第一次在我国于
1979年6月发现,目前已在多个地方发生为害。其产卵量和产卵量与
日本红火蚁相似,且传播速率和媒介途径与日本红火蚁相似,对我国
300多种阔叶树种造成严重危害。在1 a内,有2-3个世代,五月初
出现第1代幼虫,五月末、七月末、九月中是各世代的为害高峰。幼
虫多为群体生活,取食树上的树叶,直至只剩下叶脉。
3.2.3.红蜘蛛对法桐的危害表现在4代之后,雌性成虫主要躲在
树干皮缝、地表皮缝等隐蔽地点越冬,其危害的过程主要是靠着它的
口器刺入法桐的叶片,汲取汁液,破坏叶片内的叶绿素,所以这个过
程与悬铃木方翅网蝽害虫相似。被红蜘蛛为害后,叶子会出现灰黄色
的点状、斑块,叶子会变得干枯、脱落。
3.2.4.光肩星天牛是一种广布的干蛀蚀害虫。1个世代,2年1个
世代,以幼虫寄生在树体中,次年4月开始取食为害,6月末至7月
末为成虫盛期,10月份仍有零星发生,7-8月末在主干或主侧枝条上
产卵。受害后,树木生长势减弱,极易形成枯枝,在夏天更易出现风
折的情形。严重时,可导致木本植物死亡。除上述四种害虫外,另有
袋蛾,日本龟蜡蚧,六星黑点蠹蛾等。
4. 行道树法桐病虫害防治方法
根据上述对法桐的特点、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以及主要病害和虫
害类型的分析,我们认识到对这方面研究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
应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把握工作重点。
4.1 对行道树法桐种植全过程进行监管
虽然移植的成活率很高,但在运输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带着病
菌和寄生虫的幼苗,这是一个惨痛的教训。所以,在行道树栽培的整
个过程中,都要进行有效的监督。首先要严格控制苗木产地的检疫,
确保没有输入性病虫害;其次,对运送至栽植区的幼苗,必须重新检
验,如有病虫,则予以返还或就地处置。第三,在移植后,要做好相
应的病虫害防治工作,采用生根剂,修剪断裂的树根和枝条,加强水
肥管理,使其迅速恢复,提高对病虫害的抗性。
4.2 强化病虫害管理和配套服务
对行道树法桐的病虫害进行管理,要用一种科学、合理的管理方
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配套服务来实现。具体来说,就是要建立一支
专业化的养护管理队伍,配备病虫害防治专业技术人员,做好病虫害
的预测预报工作,加强对病虫害的日常观察、监测工作,对不同时节、
不同种类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进行细致细致地进行,尤其要把握好防治
的关键时期,采取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措施,早日将病虫危害控制
住,从而让树木的健康生长。
4.3研究新型病虫害防治手段,引进新的技术,不同的害虫有不
同的表现形式,因此,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在食叶类害虫中,要
做好1代幼虫的防治,防止大面积虫害的发展和扩散,并以化学防治
法为主,进行有效的灭虫,如苦参碱、灭幼脲和吡虫啉等;在羽化阶
段,可使用黑光灯等物理手段进行诱杀;对蛀干的害虫,在幼虫活跃
的时期,可通过注射药物封闭虫孔,锤打产卵疤痕,或结合冬季造林,
将越冬的幼虫集中清理干净;在成虫的发育期,可以进行人工捕杀,
不仅经济,而且环境友好。无论是疾病或者害虫,在冬天的时候,都
要配合清理树叶和老树皮,用刷子刷树皮缝,或者用生石灰涂白,这
样才能彻底的消灭越冬病源和虫源。
4.4 认真分析问题,对症下药
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要认真观察叶片、树干等的受害特征、
病虫害遗留痕迹等,对危害法桐的虫害或者病害的种类进行分析、研
究、确定,从而科学地设计防治方法,对症下药,在法桐的不同生长
阶段,对不同的病虫害展开合理、高效的防治,从而将行道树法桐的
绿化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完全发挥出来。
5. 结语
有“行道树之王”之称的法桐,正逐步成为我国城市道路绿化的
主栽树种。通过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可以使其在城市绿化,
尤其是行道树方面,充分发挥出其树形、树势的优势,并具有较好的
景观效应。但若不重视保护与管理,不重视病虫害,只怕反而会起到
相反的效果,使它的社会与生态效益大打折扣。所以,要加强对其病
虫害防治的理论与应用的研究,使其能更好地治疗疾病,更好地保护
好城市绿化成果,提高城市绿化景观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山恒.行道树法桐出现早衰的原因及应对措施[J].乡村科
技,2019(33):75.
[2]魏东晨.行道树法桐主要病虫害及防治[J].河北林业科
技,2020(06):82-83.
[3]王付民,李磊,温红,高智芳,郭庆涛.行道树法桐衰枯原因及解
决方法[J].河北林业科技,2020(01):73-74.
2024年5月19日发(作者:纳喇以松)
行道树法桐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摘 要:它被誉为“行道树之王”。它的树干比较粗壮,树干也比
较笔直,而且它的树干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越来越大,为人们
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避暑之地。在当今时代,随着生态化城市建设的重
要性不断增强,法桐在城市绿化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变得愈来愈突出。
因此,一定要加强对它的病虫害防治理论和应用实践的研究,让它能
够科学地治病除虫,从管理和科学地运用两个角度,更好地保护好城
市绿化成果,提高城市的绿化景观效果。
关键词:法桐;病虫害;防治
1. 法桐特点分析
1.1法桐叶大荫浓,适应能力强,能在城区道路通风不良的土壤
中生长,生长迅速,耐修剪。
1.2叶大,小枝密被浅棕色柔毛,幼叶有较强的滞尘作用,幼叶
有较强的防尘作用。
1.3可吸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其他机动车排放的有毒气体。
1.4能增加当地的空气相对湿度,使城市的微气候环路发生变化,
从而使空气品质得到改善。
1.5根弱,易受大风侵袭,在夏天,如果没有进行加强,很可能
会出现安全问题。
2. 法桐病虫害防治重要性
在林木生产经营中,防病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一旦出现重大
病害,不仅会降低“绿色净化器”的效能,还会对城市园林环境造成
不利影响。因此,在对其进行养护和管理时,一定要加大对其病虫害
的控制力度。首先,有利于使其观赏性、生态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使其固有的生态性转变为可实现的生态、社会效益。其次,及时有效
地控制和控制病虫害,以防止大面积的病害和病虫害的出现,从而促
进了城市景观建设,更好地维护和维护了城市的绿化成果。
3. 行道树法桐中常见病虫害分析
3.1 病害
3.1.1白粉病是传播最广,难以根治的一类病害。其伤害表现在
新枝、新枝、新枝等部位。发病初期,叶面黄化,叶背上出现粉状斑
点,枝条的节间较短;在病情较重的时候,病叶的正反两面均有白粉,
白粉较多,且呈层状,渐渐变黄、脱落。甚至症状不那么明显的芽头
和枝头,翌年也可能发生更严重的病害。每年5-6月、8-9月是该病
的高发季节,其侵染面积与风密切相关,在强风条件下,侵染面积也
随之扩大,而持续的降雨对病原菌的侵染起到了抑制作用。
3.1.2黄化病;黄化病害主要出现在嫩叶上,其原因是缺乏微量
元素,发病期大多在六月中下旬,随后到了七月至八月,病情快速扩
大,叶子也从绿色逐渐变成了灰褐色。
3.1.3悬铃木霜霉病。这种病主要危害的是胸径4-6 cm的法桐树,
通常在五月下旬发病,六月到七月是它的流行高峰期,这种病可以在
叶子上越冬,一直延续到翌年。
3.2 虫害
3.2.1悬铃木方翅网蝽。该病原来源于北美,是目前在我国许多
地方发生的一种重要害虫,严重危害林农生产,若得不到有效控制,
极易造成地域性危害。其繁殖力极高,一年内平均可产284枚卵,一
年内可传2-5代,甚至更多代。它们的成虫生活在树皮下面,或者是
多瓣的树皮中间,从四月份开始为害,到了七、八月是为害的高峰期,
它们的散播能力很强,可以通过风和成虫的飞行,将它们的扩散范围
扩大到更大的范围。它对法桐造成的危害,主要是因为它会吸收树木
的汁液,从而对树体本身的生理循环造成破坏。因此,受此虫害影响
的树木,它们的叶子正面多会出现密集的白色斑点,背面则会出现锈
色斑点。这些斑点会对法桐原有的生理结构造成破坏,从而会对叶片
的光合作用产生影响,进而会对法桐合成营养物质造成阻碍,同时也
会抑制其减缓温室效应的作用。
3.2.2.美国白蛾,是世界范围内的检疫性害虫,第一次在我国于
1979年6月发现,目前已在多个地方发生为害。其产卵量和产卵量与
日本红火蚁相似,且传播速率和媒介途径与日本红火蚁相似,对我国
300多种阔叶树种造成严重危害。在1 a内,有2-3个世代,五月初
出现第1代幼虫,五月末、七月末、九月中是各世代的为害高峰。幼
虫多为群体生活,取食树上的树叶,直至只剩下叶脉。
3.2.3.红蜘蛛对法桐的危害表现在4代之后,雌性成虫主要躲在
树干皮缝、地表皮缝等隐蔽地点越冬,其危害的过程主要是靠着它的
口器刺入法桐的叶片,汲取汁液,破坏叶片内的叶绿素,所以这个过
程与悬铃木方翅网蝽害虫相似。被红蜘蛛为害后,叶子会出现灰黄色
的点状、斑块,叶子会变得干枯、脱落。
3.2.4.光肩星天牛是一种广布的干蛀蚀害虫。1个世代,2年1个
世代,以幼虫寄生在树体中,次年4月开始取食为害,6月末至7月
末为成虫盛期,10月份仍有零星发生,7-8月末在主干或主侧枝条上
产卵。受害后,树木生长势减弱,极易形成枯枝,在夏天更易出现风
折的情形。严重时,可导致木本植物死亡。除上述四种害虫外,另有
袋蛾,日本龟蜡蚧,六星黑点蠹蛾等。
4. 行道树法桐病虫害防治方法
根据上述对法桐的特点、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以及主要病害和虫
害类型的分析,我们认识到对这方面研究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
应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把握工作重点。
4.1 对行道树法桐种植全过程进行监管
虽然移植的成活率很高,但在运输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带着病
菌和寄生虫的幼苗,这是一个惨痛的教训。所以,在行道树栽培的整
个过程中,都要进行有效的监督。首先要严格控制苗木产地的检疫,
确保没有输入性病虫害;其次,对运送至栽植区的幼苗,必须重新检
验,如有病虫,则予以返还或就地处置。第三,在移植后,要做好相
应的病虫害防治工作,采用生根剂,修剪断裂的树根和枝条,加强水
肥管理,使其迅速恢复,提高对病虫害的抗性。
4.2 强化病虫害管理和配套服务
对行道树法桐的病虫害进行管理,要用一种科学、合理的管理方
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配套服务来实现。具体来说,就是要建立一支
专业化的养护管理队伍,配备病虫害防治专业技术人员,做好病虫害
的预测预报工作,加强对病虫害的日常观察、监测工作,对不同时节、
不同种类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进行细致细致地进行,尤其要把握好防治
的关键时期,采取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措施,早日将病虫危害控制
住,从而让树木的健康生长。
4.3研究新型病虫害防治手段,引进新的技术,不同的害虫有不
同的表现形式,因此,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在食叶类害虫中,要
做好1代幼虫的防治,防止大面积虫害的发展和扩散,并以化学防治
法为主,进行有效的灭虫,如苦参碱、灭幼脲和吡虫啉等;在羽化阶
段,可使用黑光灯等物理手段进行诱杀;对蛀干的害虫,在幼虫活跃
的时期,可通过注射药物封闭虫孔,锤打产卵疤痕,或结合冬季造林,
将越冬的幼虫集中清理干净;在成虫的发育期,可以进行人工捕杀,
不仅经济,而且环境友好。无论是疾病或者害虫,在冬天的时候,都
要配合清理树叶和老树皮,用刷子刷树皮缝,或者用生石灰涂白,这
样才能彻底的消灭越冬病源和虫源。
4.4 认真分析问题,对症下药
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要认真观察叶片、树干等的受害特征、
病虫害遗留痕迹等,对危害法桐的虫害或者病害的种类进行分析、研
究、确定,从而科学地设计防治方法,对症下药,在法桐的不同生长
阶段,对不同的病虫害展开合理、高效的防治,从而将行道树法桐的
绿化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完全发挥出来。
5. 结语
有“行道树之王”之称的法桐,正逐步成为我国城市道路绿化的
主栽树种。通过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可以使其在城市绿化,
尤其是行道树方面,充分发挥出其树形、树势的优势,并具有较好的
景观效应。但若不重视保护与管理,不重视病虫害,只怕反而会起到
相反的效果,使它的社会与生态效益大打折扣。所以,要加强对其病
虫害防治的理论与应用的研究,使其能更好地治疗疾病,更好地保护
好城市绿化成果,提高城市绿化景观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山恒.行道树法桐出现早衰的原因及应对措施[J].乡村科
技,2019(33):75.
[2]魏东晨.行道树法桐主要病虫害及防治[J].河北林业科
技,2020(06):82-83.
[3]王付民,李磊,温红,高智芳,郭庆涛.行道树法桐衰枯原因及解
决方法[J].河北林业科技,2020(01):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