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9日发(作者:召良吉)
2、原理图
从图2可知:
L
H
1
0
HN
2D2D
1
=
L2D
t
2
t
1
2LDt
所以可得:
四、实验步骤
1、用卷尺测量金属杆的长度
L
2、光杠杆放在仪器平台上,其后足尖放在金属杆顶端的金属套上,光杠杆的镜面在铅
直方向。在光杠杆前1.5~2.0m处放置望远镜及直尺(尺在铅直方向)。调节镜尺组让望远镜
与直尺相对镜面成对称关系,调节望远镜的目镜使叉丝清晰,如图2,再调节望远镜使直尺
的象进入望远镜中。
3、打开电源开关,按下预置开关,进入预置状态,轻触调节开关,调节预置温度,调节
完毕后,按预置开关,退出预置状态,进入工作状态。
4、当温度达到预置温度时要注意观察补偿开关是否亮了,若亮了则正常,由于温度是
连续升温和降温,注意温度会升到某个温度点后,开始降温,当温度降到比预置温度高10
度的位置时打开补偿开关并且顺时针旋到40V的位置进行补偿,当温度下降较慢时可认为
系统供热和散热相对稳定,记下相对稳定的温度以及此时望远镜里直尺上的读数N
0
,之后
关掉补偿开关重新预置,当温度到达时补偿,稳定时重新记录为N
1
,依此类推,直到测完规
定的组数。预置温度的上限为100ºC。不过在预置温度较高时补偿量应当增加,即逆时针旋
一点,另外若温度无法达到前面所说的补偿位置就开始降温就要在开始降温时补偿,并且补
偿量也应该稍大一些。
5、停止加热,测出直尺到平面镜镜面间距离D,取下光杠杆,用游标卡尺测量后足尖
到两前足尖中点的距离H。
五、注意事项
1. 在测量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光杠杆及望远镜位置的稳定。
2、系统断电后,再次测量前需重新预置。
六、数据及处理
N(cm)
T(°C)
5.08
59.7
5.12
60.6
5.38
70.5
5.55 5.70
76.2 80.2
5.84 5.91 6.18 6.28
85.7 90.0 96.3 100
H=8.130cm; D=147.00cm; L=49.50cm
H(N
2
N
1
)
8.130(6.285.20)
1.7010
5
(/K)
2LD(t
2
t
1
)2147.0049.50(10064.5)
u
H
m
3
0.002
3
0.0015cm
;
u
L
m
3
0.05
3
0.029cm
;
u
D
m
3
0.05
3
2
0.029cm
;
u
u
N
u
N1
u
N2
2
u
t1
u
t2
2
2
22
2
m
3
2
0.05
3
0.041
;
t
m
3
2
2
0.5
3
0.41
;
22
E
u
H
H
u
L
u
D
u
N
u
t
L
D
N
t
22222
2
0.0015
0.029
0.029
0.041
0.41
=
8.130
49.50
147.00
1.08
35.5
=
3.4110
8
3.4410
7
3.910
8
0.001451.410
4
=
14.710
4
=3.9%
u
E
3.9%1.7010
5
0.0710
5
(/K)
5
u
1.700.07
10(/K)
3.9%
E
2024年5月19日发(作者:召良吉)
2、原理图
从图2可知:
L
H
1
0
HN
2D2D
1
=
L2D
t
2
t
1
2LDt
所以可得:
四、实验步骤
1、用卷尺测量金属杆的长度
L
2、光杠杆放在仪器平台上,其后足尖放在金属杆顶端的金属套上,光杠杆的镜面在铅
直方向。在光杠杆前1.5~2.0m处放置望远镜及直尺(尺在铅直方向)。调节镜尺组让望远镜
与直尺相对镜面成对称关系,调节望远镜的目镜使叉丝清晰,如图2,再调节望远镜使直尺
的象进入望远镜中。
3、打开电源开关,按下预置开关,进入预置状态,轻触调节开关,调节预置温度,调节
完毕后,按预置开关,退出预置状态,进入工作状态。
4、当温度达到预置温度时要注意观察补偿开关是否亮了,若亮了则正常,由于温度是
连续升温和降温,注意温度会升到某个温度点后,开始降温,当温度降到比预置温度高10
度的位置时打开补偿开关并且顺时针旋到40V的位置进行补偿,当温度下降较慢时可认为
系统供热和散热相对稳定,记下相对稳定的温度以及此时望远镜里直尺上的读数N
0
,之后
关掉补偿开关重新预置,当温度到达时补偿,稳定时重新记录为N
1
,依此类推,直到测完规
定的组数。预置温度的上限为100ºC。不过在预置温度较高时补偿量应当增加,即逆时针旋
一点,另外若温度无法达到前面所说的补偿位置就开始降温就要在开始降温时补偿,并且补
偿量也应该稍大一些。
5、停止加热,测出直尺到平面镜镜面间距离D,取下光杠杆,用游标卡尺测量后足尖
到两前足尖中点的距离H。
五、注意事项
1. 在测量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光杠杆及望远镜位置的稳定。
2、系统断电后,再次测量前需重新预置。
六、数据及处理
N(cm)
T(°C)
5.08
59.7
5.12
60.6
5.38
70.5
5.55 5.70
76.2 80.2
5.84 5.91 6.18 6.28
85.7 90.0 96.3 100
H=8.130cm; D=147.00cm; L=49.50cm
H(N
2
N
1
)
8.130(6.285.20)
1.7010
5
(/K)
2LD(t
2
t
1
)2147.0049.50(10064.5)
u
H
m
3
0.002
3
0.0015cm
;
u
L
m
3
0.05
3
0.029cm
;
u
D
m
3
0.05
3
2
0.029cm
;
u
u
N
u
N1
u
N2
2
u
t1
u
t2
2
2
22
2
m
3
2
0.05
3
0.041
;
t
m
3
2
2
0.5
3
0.41
;
22
E
u
H
H
u
L
u
D
u
N
u
t
L
D
N
t
22222
2
0.0015
0.029
0.029
0.041
0.41
=
8.130
49.50
147.00
1.08
35.5
=
3.4110
8
3.4410
7
3.910
8
0.001451.410
4
=
14.710
4
=3.9%
u
E
3.9%1.7010
5
0.0710
5
(/K)
5
u
1.700.07
10(/K)
3.9%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