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泽雅水库大坝内部变形监测资料分析

IT圈 admin 26浏览 0评论

2024年5月21日发(作者:邵鸿文)

By MA Qing—sOng:AnaIysis on the monitoring data of inner deformation of Zeya reservoi r dam 

泽雅水库大坝内部变形监测资料分析 

麻青松 ,周王俊 ,黄克胜 ,熊国文 

(1.泽雅水库管理站,浙江温州325023;2.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29) 

摘要:对泽雅水库运行10年来的大坝变形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采用对数曲线对坝体沉降进行了统计建模分析,并对 

面板受拉区出现裂缝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关键词:水平位移量;沉降量;流变;面板裂缝 

Title:Analysis on the monitoring data of inner deformation of Zeya reservoir dam//by MA Qing-song,ZHOU Wang-jlzn,HUA NG 

Ke-sheng and et .//Zeya Reservoir Administrative Office 

Abstract:Analysis on the deformation monitoring data of Zeya reservoir dam was carried out,and logarithmic eurve was adopted 

in statistical mode analysis of dam settlement.Further the cause reasons for cracks on the face slab were presented. 

Key wor ̄:horizontal displacement;settlement;rheology;crack on face slab 

中图分类号:TV69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1092(2010)O1—0044—02 

1工程概况 

泽雅水库位于瓯江水系戍浦江支流,在浙江省 

温州市瓯海区泽雅镇境内,距温州市区28 km。水 

水平位移点。各测点的具体布置如图1所示。 

库以城市供水为主,兼有防洪、养殖、旅游等综合效 

益,总库容5 7l3万In 。水库大坝为混凝土面板堆 

石坝,坝高78.8 ITI,坝顶长313.5 m,上下游坝坡均 

为 :1.3,下游设有二级马道。坝顶高程113.8 m,坝 

底宽213 m,总填筑方量约140万m 。本工程为Ⅲ等 

工程,大坝按2级建筑物设计。堆石坝坝料母岩为品 

屑熔结凝灰岩,该凝灰岩的饱和抗压强度,弱风化为 

40~60 MPa,微风化至新鲜岩石为80~100 MPa,前者 

图1内部变形测点布置图 

Ftg 1 Distribution of inner deformation monitoring points 

3变形观测资料分析 

3.1坝体内部沉降分析 

大坝左0+3.O0断面55.5 m、74.0 m及94.0 m 3 

属中硬岩,后者属硬岩。堆石料的级配也经专门试 

验确定,大坝筑坝材料性能良好。该工程于1996年 

开工,水库于1998年4月下闸蓄水,1999年初竣 

工。2004~2005年,发现水库面板出现一些裂缝,并 

个高程各沉降测点及下游坝坡处观测房的沉降过 

程线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大坝内部各测点在 

竣工后的沉降基本上仍都在缓慢增加,且目前仍未 

及时进行了修补处理。为此,本文针对大坝坝体内 

部的变形观测成果进行了分析。 

完全停止。除初蓄水时沉降随库水位的上升有所增 

2大坝变形监测测点布置 

在大坝主断面(左0+3.O0)的3个不同高程布 

大外,大坝的沉降量受每年度库水位周期性变化的 

影响较小,这是由于其堆石体的弹塑性特性且弹性 

部分很小。因此,竣工后大坝的沉降主要是由于筑 

坝材料的流变特性所引起,沉降量主要与时间相 

置了3套水管式沉降仪和1套水平位移计,共10 

个测点和4个水平位移点,以观测坝体的内部沉降 

和水平位移。其中在55.5 m及94.0 m高程分别有 

4个和2个沉降测点,74 m高程各有4个沉降点和 

关,即沉降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加。其中位于上部 

94.0m’高程各测点中沉降增量最大,中部74.0m高 

程各测点中沉降增量次之,底部55.5 m高程各测 

i44 Dam and Safety 2010

_l

1 

www.dam.com.cn 

麻青松,等:泽雅水库大坝内部变形监测资料分析 

g目\ 世蟮 

点中沉降增量最小。其原因是底部测点的压缩层更 

薄且受荷载最大,施工期坝料压缩更充分,致使竣 

工后的沉降量最小。反之,上部测点的沉降量速率 

最大,其沉降增量的分布是合理的。施工期沉降最 

大的为S6测点,1999年5月最大沉降为44.1 em, 

至2008年12月,该测点沉降增至54.1 em,沉降增 

量为10 cln。最大沉降约为坝高的0.69%,小于技术 

警戒值1%,大坝的沉降总量仍然在正常范围内。但 

位于坝中部的该测点竣工后的沉降增量占沉降总 

降趋势,对实测内部沉降进行了统计分析。一般而 

加 如 ∞ 

言,大坝运行期的沉降主要受坝料的流变特性影 

响,沉降主要与时效有关,因此,取时效t为单一的 

回归因子。根据大坝的沉降特点,大坝沉降统计分 

析的回归模型主要有对数曲线、指数曲线、双曲线、 

∞ 

生长曲线等,通过对以上各类曲线的拟合效果进行 

了全面分析与比较,以对数曲线拟合效果最好。通 

常对数曲线与大坝沉降变形的过程也最相符,拟合 

效果及稳定性最好,是沉降拟合的最常用曲线。因 

量达18.5%,沉降增量较大。竣工后沉降增量最大 

的为S2测点,沉降量从27.2 em增大为46.4 em,沉 

降增量为19.2 em,占沉降总量的41-4%。沉降增量 

及占总沉降量的比例均较大。另外位于垫层内的 

S1及S3测点在竣工后的沉降增量分别为10.8 cm 

及7.8 em,沉降增量均较大。由于垫层内的沉降会 

使面板的变形及受力增大,从而可能导致面板裂 

缝,同时,由于本坝坝址处的地形较特殊,两岸岸坡 

特别是右岸岸坡较陡,可能使沿坝轴线方向坝体沉 

降特别是垫层处的沉降不均匀,从而使两岸的受拉 

区面板更易出现裂缝。大坝的内部沉降测点布置于 

坝中间的最大断面处,但从其竣工后的沉降增量较 

大仍可判断大坝两岸面板受拉区的下覆坝体沉降 

增量也应较大及变形不均性,这也可能是大坝面板 

于2004~2005年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 

1997 1999 2001 2003 2005 2007 2009时间/年 

图2各测点沉降过程线 

Fig.2 Graphs of the dam settlement measured by monitoring 

points 

从各内部测点的沉降过程线及以上的分析可 

知,大坝竣工后的沉降量较大,且目前仍未完全停 

止,大坝沉降仍未完全稳定。由于竣工后沉降主要 

由坝料的流变特性所引起,表明本工程的坝料的流 

变性较大,且流变的稳定时间长。 

为全面了解大坝的沉降过程,分析并预测其沉 

WWW.dam.com.cn 

此,选定对数曲线作为沉降统计分析的回归模型。 

其拟合方程为: 

S=a+b lg(1+c )+Js0 (1) 

式中:口、b、c为回归系数,t为时效,以年计,上 

式t的起算时间为1998年5月,S0为对应的初始 

沉降值。 

各沉降测点的拟合曲线参数见表1。 

表1内部沉降拟合方程参数表 

Table 7 Parametersinthefitedequationofinnersettlement 

测点 拟合参数 相关系数 

编号 b S

0 

R 

S2 一O.10 24.2 0.56 21.6 0.990 

S3 一O.O9 9.75 1.57 15 0.966 

S4 —0.04 14.6 0.75 32_3 0.981 

S5 O-29 13.8 O.72 32.6 0.982 

S6 0.12 15.8 0.63 39.6 0.985 

S9 0.19 4.O6 2.83 24.4 0.91O 

Sl0 -039 2.24 l7.1 l8.7 0.802 

采用相关系数及回归残差对拟合质量效果进 

行评价,相关系数接近1,表明拟合效果较好。由式 

(1)可预测将来一段时问内各测点的沉降量,由于 

在进行时效因子对沉降影响的回归模型比选时,选 

用了拟合效果较好的对数曲线,但此类函数无极 

值,不能直接推算最终沉降量。一般此时取t=25年 

时的沉降预测值作为最终沉降量,这样可计算得各 

测点的最终沉降。以实测沉降量最大的S6测点为 

例,其预测的最终沉降量为59.11±0.11(era),约占坝 

高的0.750%,小于技术警戒值1%,大坝的沉降总 

量仍然在正常范围内,但已明显大于竣工时测值, 

表明本工程的坝料的流变性较大。 

3_2坝体内部水平位移分析 

大坝在最大断面74.0 ITI高程水平位移过程线 

(下转第52页) 

AC 

2010・1大坝与安全 

By WANG Xu:Application of seismic CT for geological hazards detection in tunnels 

(里程K235+820~+940)5—20 m的松散层,以及山 

坡浅表松散层。 

基础断裂I J1.物探与化探,2006,30(2):186~188. 

[3]段心标,金维浚.井问地震层析成像初始速度模型fJ】.地球 

物理学进展,2007,22(6):1831~1835. 

[4]肖宽怀,刘浩,孙宇,等.地震CT勘探在昆石公路隧道病害 

诊断中的应用fJ1.地球物理学进展,20o3,18(3):472~476. 

【5】李丹,李川,赵永贵.地震CT与FBG传感器技术在隧道结 

构诊断中的应用[J].工程地质学报,2008,16(6):839~843. 

[6]贾莹,孟刚,荣宁,等.地震CT在箱型梁桥检测中的应用『JI.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2f4):71~75. 

(3)隧道出口段非稳定区的产生及隧道的破坏, 

是由于出口段松散堆物在饱水情况下发生变形和侧 

移,对隧道产生侧向推力造成的。 

(4)隧道中部K235+879~+889段的塌方冒顶是拱 

顶松散层与垂向节理带填充松散物失稳的结果。■ 

参考文献: 

【1]赵爱华,张美根,丁志峰.横向各向同性介质中地震波走时 

收稿日期:2009—09—24 

作者简介:王旭(1975一),男,云南昆明人,工程师,从事基 

模拟[J1.地球物理学报,2006,49(6):1762-1769. 

[212 ̄建军,廖全涛,曹建伟,等.应用井问地震CT探测某桥墩 

{ ; { { 

础工程建设工作。 

{ { { { { 

(上接第45页) 

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在竣工后各测点的水平 

位移均在逐渐缓慢增大,且竣工后均向下游移动, 

到目前仍未有稳定。各测点的位移总量也均为向下 

游移动,即使施工期向上游位移的H 、H:测点的位 

移总量也偏向下游。与大坝内部沉降一样,除初蓄 

水时水平位移随库水位的上升有所增大外,大坝的 

水平位移受每年度库水位周期性变化的影响也很 

小。水平位移量主要与时间相关,即沉降随时间推 

移逐渐增加。 

发生的沉降量一样,也会使面板的受力及变形增大。 

从各测点的水平过程线及以上的分析可知,大 

坝竣工后的水平位移量较大,且目前仍未完全停 

止,大坝水平位移仍未完全稳定。由于竣工后沉降 

主要由坝料的流变特性引起,表明本工程坝料的流 

变性较大,且流变的稳定时间长。同时,大多数测点 

竣工后的水平位移增量占位移总量的比例远大于 

相同位置的竣工后沉降增量占沉降总量的比例,这 

是因为大坝蓄水后测点处水平应力增量的比例远 

大于垂直应力增量的比例。 

4结语 

泽雅水库内部变形监测资料分析表明,坝料 

的流变性较大,且流变的稳定时间较长。大坝变形 

的总量及增量均较大,并未完全稳定。在两岸岸坡 

特别是右岸岸坡较陡的边界条件下,又因坝料的 

时l创/ff- 

流变性较大,两岸的受拉区面板更易出现裂缝。■ 

图3各测点水平位移过程线 

Fig.3 Graphs of the dam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measured by 

monitoringpoints 

参考文献: 

[1】熊国文,王东生,周干武.大坳面板堆石坝内部变形观测资 

料分析【J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1,(12):44 ̄46. 

[2]黄日高,熊国文,周干武.龙门脚水库面板堆石坝原型观测 

与分析[J】.浙江水利科技,2003,(4):39-42. 

水平位移测点H ~H 在同一高程中自大坝上 

游至下游分布,竣工后各测点的水平位移增量基本 

致,这是因为其蓄水后水平应力增量基本相同。 

1998~2008年,H ~H4测点竣工后水平位移增量分别 

为84.46 IBm、73.82 nqin、83.06 mlTl、88.58 mm,水平位 

收稿日期:2009—07—24 

作者简介:麻青松(1978一),男,工程师,主要从事大坝安全管 

理工作。 

移增量较接近,但均较同类工程偏大。其中,位于垫 

层出的H 测点的水平位移增量为84.46ml2q,和此处 

;52 Dam and Safety 2010

1 

WWW.dam.com.cn 

2024年5月21日发(作者:邵鸿文)

By MA Qing—sOng:AnaIysis on the monitoring data of inner deformation of Zeya reservoi r dam 

泽雅水库大坝内部变形监测资料分析 

麻青松 ,周王俊 ,黄克胜 ,熊国文 

(1.泽雅水库管理站,浙江温州325023;2.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29) 

摘要:对泽雅水库运行10年来的大坝变形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采用对数曲线对坝体沉降进行了统计建模分析,并对 

面板受拉区出现裂缝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关键词:水平位移量;沉降量;流变;面板裂缝 

Title:Analysis on the monitoring data of inner deformation of Zeya reservoir dam//by MA Qing-song,ZHOU Wang-jlzn,HUA NG 

Ke-sheng and et .//Zeya Reservoir Administrative Office 

Abstract:Analysis on the deformation monitoring data of Zeya reservoir dam was carried out,and logarithmic eurve was adopted 

in statistical mode analysis of dam settlement.Further the cause reasons for cracks on the face slab were presented. 

Key wor ̄:horizontal displacement;settlement;rheology;crack on face slab 

中图分类号:TV69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1092(2010)O1—0044—02 

1工程概况 

泽雅水库位于瓯江水系戍浦江支流,在浙江省 

温州市瓯海区泽雅镇境内,距温州市区28 km。水 

水平位移点。各测点的具体布置如图1所示。 

库以城市供水为主,兼有防洪、养殖、旅游等综合效 

益,总库容5 7l3万In 。水库大坝为混凝土面板堆 

石坝,坝高78.8 ITI,坝顶长313.5 m,上下游坝坡均 

为 :1.3,下游设有二级马道。坝顶高程113.8 m,坝 

底宽213 m,总填筑方量约140万m 。本工程为Ⅲ等 

工程,大坝按2级建筑物设计。堆石坝坝料母岩为品 

屑熔结凝灰岩,该凝灰岩的饱和抗压强度,弱风化为 

40~60 MPa,微风化至新鲜岩石为80~100 MPa,前者 

图1内部变形测点布置图 

Ftg 1 Distribution of inner deformation monitoring points 

3变形观测资料分析 

3.1坝体内部沉降分析 

大坝左0+3.O0断面55.5 m、74.0 m及94.0 m 3 

属中硬岩,后者属硬岩。堆石料的级配也经专门试 

验确定,大坝筑坝材料性能良好。该工程于1996年 

开工,水库于1998年4月下闸蓄水,1999年初竣 

工。2004~2005年,发现水库面板出现一些裂缝,并 

个高程各沉降测点及下游坝坡处观测房的沉降过 

程线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大坝内部各测点在 

竣工后的沉降基本上仍都在缓慢增加,且目前仍未 

及时进行了修补处理。为此,本文针对大坝坝体内 

部的变形观测成果进行了分析。 

完全停止。除初蓄水时沉降随库水位的上升有所增 

2大坝变形监测测点布置 

在大坝主断面(左0+3.O0)的3个不同高程布 

大外,大坝的沉降量受每年度库水位周期性变化的 

影响较小,这是由于其堆石体的弹塑性特性且弹性 

部分很小。因此,竣工后大坝的沉降主要是由于筑 

坝材料的流变特性所引起,沉降量主要与时间相 

置了3套水管式沉降仪和1套水平位移计,共10 

个测点和4个水平位移点,以观测坝体的内部沉降 

和水平位移。其中在55.5 m及94.0 m高程分别有 

4个和2个沉降测点,74 m高程各有4个沉降点和 

关,即沉降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加。其中位于上部 

94.0m’高程各测点中沉降增量最大,中部74.0m高 

程各测点中沉降增量次之,底部55.5 m高程各测 

i44 Dam and Safety 2010

_l

1 

www.dam.com.cn 

麻青松,等:泽雅水库大坝内部变形监测资料分析 

g目\ 世蟮 

点中沉降增量最小。其原因是底部测点的压缩层更 

薄且受荷载最大,施工期坝料压缩更充分,致使竣 

工后的沉降量最小。反之,上部测点的沉降量速率 

最大,其沉降增量的分布是合理的。施工期沉降最 

大的为S6测点,1999年5月最大沉降为44.1 em, 

至2008年12月,该测点沉降增至54.1 em,沉降增 

量为10 cln。最大沉降约为坝高的0.69%,小于技术 

警戒值1%,大坝的沉降总量仍然在正常范围内。但 

位于坝中部的该测点竣工后的沉降增量占沉降总 

降趋势,对实测内部沉降进行了统计分析。一般而 

加 如 ∞ 

言,大坝运行期的沉降主要受坝料的流变特性影 

响,沉降主要与时效有关,因此,取时效t为单一的 

回归因子。根据大坝的沉降特点,大坝沉降统计分 

析的回归模型主要有对数曲线、指数曲线、双曲线、 

∞ 

生长曲线等,通过对以上各类曲线的拟合效果进行 

了全面分析与比较,以对数曲线拟合效果最好。通 

常对数曲线与大坝沉降变形的过程也最相符,拟合 

效果及稳定性最好,是沉降拟合的最常用曲线。因 

量达18.5%,沉降增量较大。竣工后沉降增量最大 

的为S2测点,沉降量从27.2 em增大为46.4 em,沉 

降增量为19.2 em,占沉降总量的41-4%。沉降增量 

及占总沉降量的比例均较大。另外位于垫层内的 

S1及S3测点在竣工后的沉降增量分别为10.8 cm 

及7.8 em,沉降增量均较大。由于垫层内的沉降会 

使面板的变形及受力增大,从而可能导致面板裂 

缝,同时,由于本坝坝址处的地形较特殊,两岸岸坡 

特别是右岸岸坡较陡,可能使沿坝轴线方向坝体沉 

降特别是垫层处的沉降不均匀,从而使两岸的受拉 

区面板更易出现裂缝。大坝的内部沉降测点布置于 

坝中间的最大断面处,但从其竣工后的沉降增量较 

大仍可判断大坝两岸面板受拉区的下覆坝体沉降 

增量也应较大及变形不均性,这也可能是大坝面板 

于2004~2005年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 

1997 1999 2001 2003 2005 2007 2009时间/年 

图2各测点沉降过程线 

Fig.2 Graphs of the dam settlement measured by monitoring 

points 

从各内部测点的沉降过程线及以上的分析可 

知,大坝竣工后的沉降量较大,且目前仍未完全停 

止,大坝沉降仍未完全稳定。由于竣工后沉降主要 

由坝料的流变特性所引起,表明本工程的坝料的流 

变性较大,且流变的稳定时间长。 

为全面了解大坝的沉降过程,分析并预测其沉 

WWW.dam.com.cn 

此,选定对数曲线作为沉降统计分析的回归模型。 

其拟合方程为: 

S=a+b lg(1+c )+Js0 (1) 

式中:口、b、c为回归系数,t为时效,以年计,上 

式t的起算时间为1998年5月,S0为对应的初始 

沉降值。 

各沉降测点的拟合曲线参数见表1。 

表1内部沉降拟合方程参数表 

Table 7 Parametersinthefitedequationofinnersettlement 

测点 拟合参数 相关系数 

编号 b S

0 

R 

S2 一O.10 24.2 0.56 21.6 0.990 

S3 一O.O9 9.75 1.57 15 0.966 

S4 —0.04 14.6 0.75 32_3 0.981 

S5 O-29 13.8 O.72 32.6 0.982 

S6 0.12 15.8 0.63 39.6 0.985 

S9 0.19 4.O6 2.83 24.4 0.91O 

Sl0 -039 2.24 l7.1 l8.7 0.802 

采用相关系数及回归残差对拟合质量效果进 

行评价,相关系数接近1,表明拟合效果较好。由式 

(1)可预测将来一段时问内各测点的沉降量,由于 

在进行时效因子对沉降影响的回归模型比选时,选 

用了拟合效果较好的对数曲线,但此类函数无极 

值,不能直接推算最终沉降量。一般此时取t=25年 

时的沉降预测值作为最终沉降量,这样可计算得各 

测点的最终沉降。以实测沉降量最大的S6测点为 

例,其预测的最终沉降量为59.11±0.11(era),约占坝 

高的0.750%,小于技术警戒值1%,大坝的沉降总 

量仍然在正常范围内,但已明显大于竣工时测值, 

表明本工程的坝料的流变性较大。 

3_2坝体内部水平位移分析 

大坝在最大断面74.0 ITI高程水平位移过程线 

(下转第52页) 

AC 

2010・1大坝与安全 

By WANG Xu:Application of seismic CT for geological hazards detection in tunnels 

(里程K235+820~+940)5—20 m的松散层,以及山 

坡浅表松散层。 

基础断裂I J1.物探与化探,2006,30(2):186~188. 

[3]段心标,金维浚.井问地震层析成像初始速度模型fJ】.地球 

物理学进展,2007,22(6):1831~1835. 

[4]肖宽怀,刘浩,孙宇,等.地震CT勘探在昆石公路隧道病害 

诊断中的应用fJ1.地球物理学进展,20o3,18(3):472~476. 

【5】李丹,李川,赵永贵.地震CT与FBG传感器技术在隧道结 

构诊断中的应用[J].工程地质学报,2008,16(6):839~843. 

[6]贾莹,孟刚,荣宁,等.地震CT在箱型梁桥检测中的应用『JI.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2f4):71~75. 

(3)隧道出口段非稳定区的产生及隧道的破坏, 

是由于出口段松散堆物在饱水情况下发生变形和侧 

移,对隧道产生侧向推力造成的。 

(4)隧道中部K235+879~+889段的塌方冒顶是拱 

顶松散层与垂向节理带填充松散物失稳的结果。■ 

参考文献: 

【1]赵爱华,张美根,丁志峰.横向各向同性介质中地震波走时 

收稿日期:2009—09—24 

作者简介:王旭(1975一),男,云南昆明人,工程师,从事基 

模拟[J1.地球物理学报,2006,49(6):1762-1769. 

[212 ̄建军,廖全涛,曹建伟,等.应用井问地震CT探测某桥墩 

{ ; { { 

础工程建设工作。 

{ { { { { 

(上接第45页) 

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在竣工后各测点的水平 

位移均在逐渐缓慢增大,且竣工后均向下游移动, 

到目前仍未有稳定。各测点的位移总量也均为向下 

游移动,即使施工期向上游位移的H 、H:测点的位 

移总量也偏向下游。与大坝内部沉降一样,除初蓄 

水时水平位移随库水位的上升有所增大外,大坝的 

水平位移受每年度库水位周期性变化的影响也很 

小。水平位移量主要与时间相关,即沉降随时间推 

移逐渐增加。 

发生的沉降量一样,也会使面板的受力及变形增大。 

从各测点的水平过程线及以上的分析可知,大 

坝竣工后的水平位移量较大,且目前仍未完全停 

止,大坝水平位移仍未完全稳定。由于竣工后沉降 

主要由坝料的流变特性引起,表明本工程坝料的流 

变性较大,且流变的稳定时间长。同时,大多数测点 

竣工后的水平位移增量占位移总量的比例远大于 

相同位置的竣工后沉降增量占沉降总量的比例,这 

是因为大坝蓄水后测点处水平应力增量的比例远 

大于垂直应力增量的比例。 

4结语 

泽雅水库内部变形监测资料分析表明,坝料 

的流变性较大,且流变的稳定时间较长。大坝变形 

的总量及增量均较大,并未完全稳定。在两岸岸坡 

特别是右岸岸坡较陡的边界条件下,又因坝料的 

时l创/ff- 

流变性较大,两岸的受拉区面板更易出现裂缝。■ 

图3各测点水平位移过程线 

Fig.3 Graphs of the dam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measured by 

monitoringpoints 

参考文献: 

[1】熊国文,王东生,周干武.大坳面板堆石坝内部变形观测资 

料分析【J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1,(12):44 ̄46. 

[2]黄日高,熊国文,周干武.龙门脚水库面板堆石坝原型观测 

与分析[J】.浙江水利科技,2003,(4):39-42. 

水平位移测点H ~H 在同一高程中自大坝上 

游至下游分布,竣工后各测点的水平位移增量基本 

致,这是因为其蓄水后水平应力增量基本相同。 

1998~2008年,H ~H4测点竣工后水平位移增量分别 

为84.46 IBm、73.82 nqin、83.06 mlTl、88.58 mm,水平位 

收稿日期:2009—07—24 

作者简介:麻青松(1978一),男,工程师,主要从事大坝安全管 

理工作。 

移增量较接近,但均较同类工程偏大。其中,位于垫 

层出的H 测点的水平位移增量为84.46ml2q,和此处 

;52 Dam and Safety 2010

1 

WWW.dam.com.cn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