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IT圈
>
西方霸权与金融崛起六约翰·劳的金融传奇
2024年5月23日发(作者:次春海)
>>专栏
西方霸权与金融崛起
约翰
●
劳的金融传奇
L———一_陈雨露卜———————————————————————————————————————————一
1
6年,路易十四去世后的法国王室比较烦,因为
他们没钱花。法国王室的年收入约是7千万里弗尔
(1
795年前法国的一种货币单位),可支出是23亿里弗
尔,大部分钱用来替。太阳王”擦屁股了。
路易十五年仅5岁.摄政王奥莱昂公爵则纯粹是个饭
桶,他提出的方法无非是追查失职的财政官.废除一些行
政职务.王室危在旦夕。
这个时刻一个传奇人物约翰・劳(1671』1729年,
John
Law)横空出世,在世界历史.经济学说史.金融史上,
约翰・劳绝对都是值得一提的人物。
按照约翰-劳对人类的贡献.可以这样定义他的人生:
经济学家.法国财政大臣.通用银行创始人.法兰西银行
创始人,杀人犯、越狱犯和金融诈骗犯。
约翰・劳出身于英国爱丁堡一个兼营黄金首饰的银行
世家,青年时代接受过良好的政治经济学教育。据说他曾
经想去学习银行和股票交易,但关于他的记录却说他年轻
时通常是在赌桌上赚生活费的。虽然最后他曾贵为法国财
政大臣,学术思想独树一帜,但他绝对不是年轻人的楷模,
因为1694年约翰・劳为了抢女朋友杀掉了情敌,最后被
判终身监禁。
约翰・劳绝对是个天才,他很有办法,具体什么办法
不太清楚,反正最后他成功越狱,到了欧洲大陆。在前往
欧洲大陆的旅途中(或者说逃亡中)约翰・劳提出了自己
的金融理论,1705年出版专著(货币与贸易通论>。
之后200多年,不断有人复述他的学术思想,其中有
写了一本书名叫<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的人.这个人
叫做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此<通
论)非彼(通论>,但彼<通论>源自此(通论>。
约翰・劳的主要观点如下:经济萧条的情况下,增加
货币供给不会提高物价,反而会增加产出.如果没有金银,
也好办.用纸币代替就行:政府应当设立拥有货币发行权
万方数据
的银行,这家银行应当提供足够的信贷和通货来保证经济
繁荣。
1
919年.熊彼特在看到<货币与贸易通论>之后掩卷
长叹,“约翰・劳的金融理论足以使他在任何时候都跻身
于一流货币经济学家之列”。
很不幸.约翰・劳生活在十八世纪.更不幸的是他把
当时的法国当作了自己经济理论的试验品。
可能是法国王室听说了约翰-劳的理论,可以自己动
手印票子,还能带来更多税收,很好。不就是成立一家银
行吗,只要能够搞到钱.10家也不成问题。不过.此时摄
政会议还不敢让约翰・劳放手去干,1716年法国政府只
特许约翰・劳在巴黎建立了一家私人银行.就是通用银行
(Bangue
Genarale),并授予通用银行特许货币发行权.货
币可以兑换硬币和付税。1718年12月4日.通用银行被国
有化,更名为皇家银行(BanqueRoyale),任命约翰・劳
为行长。1719年皇家银行开始发行国家法定纸币,同年约
翰・劳组建印度公司fCompagn
Jedes
Indes).垄断了法国
所有欧洲以外的海外贸易。
1
719年约翰・劳以5000万里弗尔的价格买下了法
国皇家造币厂.同时发行印度公司5万股股票,每股面值
1000里弗尔.用以募集资金。印度公司股票的升值给约
翰・劳以信心.他跟着以5300万里弗尔/年的价格接管
了法国税收.他对整个法国征税,多不退.少补。约翰・劳
的方法是裁撤税官.扩大税基,取消皇室贵族免税待遇。
公平地说,约翰・劳在最初的几年里确实为法国带来
了好处,皇家银行经营良好,缓解了王室财政困境,还捎
带打击了贵族。
不过接下来的事情,就有点不靠谱了。
约翰・劳希望通过印度公司募股偿还30亿里弗尔国
债,印度公司为此在1719年9—12月份增发30万股.每
股面值5000里弗尔。
专栏《《
在那个时代,以股票支撑货币回购实在不是一个好主意,
遗憾的是当时约翰・劳确实就这么干了,王室的信誉就此
乱成一团糟。
股票本身就是投机性金融产品,交易市场上的人多为
资本利得而非红利.当股票价格不能维持收益时.泡沫会
破灭,届时将失去回购货币手段,而流通中的货币足以击
垮皇家银行。
约翰・劳注定是这场游戏的输家。
1
720年,约翰・劳的事业达到了巅峰.王室宣布由他
出任法国财政大臣,据说当时一名贵妇人曾为见她一面故
意制造马车交通事故。传奇没有延续多久,仅到1
720年5
月印度公司股价就开始下跌.虽然跌幅远没有传说中的离
谱,1721年9月也不过跌回1719年5月的水平,约翰・劳
设计的这个体系还是有可能支撑下去的,如果没有银行挤
兑的话.
如果按照资本充足率计算的话,即使按最低估的数字,
皇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也是16%,比巴塞尔协议规定的现
代银行整整高一倍。率先跑到皇家银行挤兑的竟然是王室
成员,任何银行都经不起挤兑,当时的英格兰银行也不行.
或者说从古至今没有任何一家银行能抗住.
每当看到这段历史,人们都惊讶于约翰・劳的金融天
才.计划本来天衣无缝,根本无懈可击。但在关键时刻王
室背判了他,并把罪责推托到他身上,约翰-劳的金融帝
国轰然倒塌,他只得拿出老本行,再次出逃。
可以这样猜测,约翰・劳的真实想法是通过皇家银行
发行纸币解决财政危机,再通过卖出印度公司股票回购市
场上流通的货币.这样实际上流通的货币不会增多。
他的思路跟现代中央银行也没啥区别,当代各国中央
银行经常卖出国库券对冲流通中的货币,比如中国人民银
行购买不良贷款的专项票据,就直接卖给银行回收人民币。
国库券和印度公司股票的实质也很类似,都不进入实体经
济。
问题是,印度公司股票被炒作得实在太高了,到了这
个时候已经是完全的投机。如果泡沫破灭.皇家银行将无
法通过发行印度公司股票回购货币,而且印度公司股票好
像不能完全对j中流通中的货币.按股票发行价计算约翰・劳
最多对j中掉一半货币。
关键是.印度公司的股票根本没有约翰・劳吹嘘的收
益。虽然当代中央银行许诺的国库券收益也没什么实体经
济支撑.但中央银行和实体经济可以承受这个利率。所以,
由于印度公司吹嘘的是密西西比挖掘黄金的收益,因
而这场闹剧经常被称为密西西比泡沫。密西西比泡沫与郁
金香危机.南海危机本质截然不同,或者说本就不是一个
重量级的体系。
约翰・劳体系本身并没有过多的错误,现代中央银行
就是这个货币运作思路,如果说有错.他确实不应该选择
股票作为回购手段,更不应该把回购价格定的这么高。
能指责约翰・劳吗7相信读者自有公论。此后,大概
80年内法国都没敢再重建银行体系,始终使用铸币。可惜,
历史永远是~艘不能返程的航船。
对于约翰・劳.我们只能说他不应该改行当财政大臣,
好好当你的逃犯,好好研究你的经济学.或许当代经济学
之父就是他了。口
万方数据
29
西方霸权与金融崛起(六)约翰·劳的金融传奇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
陈雨露
金融博览
FINANCIAL VIEW
2009,""(10)
0次
本文链接:/Periodical_
授权使用:胡原民(wfzncjzf),授权号:7aa75c81-bc05-4094-a88b-9e1400c9a366
下载时间:2010年10月19日
2024年5月23日发(作者:次春海)
>>专栏
西方霸权与金融崛起
约翰
●
劳的金融传奇
L———一_陈雨露卜———————————————————————————————————————————一
1
6年,路易十四去世后的法国王室比较烦,因为
他们没钱花。法国王室的年收入约是7千万里弗尔
(1
795年前法国的一种货币单位),可支出是23亿里弗
尔,大部分钱用来替。太阳王”擦屁股了。
路易十五年仅5岁.摄政王奥莱昂公爵则纯粹是个饭
桶,他提出的方法无非是追查失职的财政官.废除一些行
政职务.王室危在旦夕。
这个时刻一个传奇人物约翰・劳(1671』1729年,
John
Law)横空出世,在世界历史.经济学说史.金融史上,
约翰・劳绝对都是值得一提的人物。
按照约翰-劳对人类的贡献.可以这样定义他的人生:
经济学家.法国财政大臣.通用银行创始人.法兰西银行
创始人,杀人犯、越狱犯和金融诈骗犯。
约翰・劳出身于英国爱丁堡一个兼营黄金首饰的银行
世家,青年时代接受过良好的政治经济学教育。据说他曾
经想去学习银行和股票交易,但关于他的记录却说他年轻
时通常是在赌桌上赚生活费的。虽然最后他曾贵为法国财
政大臣,学术思想独树一帜,但他绝对不是年轻人的楷模,
因为1694年约翰・劳为了抢女朋友杀掉了情敌,最后被
判终身监禁。
约翰・劳绝对是个天才,他很有办法,具体什么办法
不太清楚,反正最后他成功越狱,到了欧洲大陆。在前往
欧洲大陆的旅途中(或者说逃亡中)约翰・劳提出了自己
的金融理论,1705年出版专著(货币与贸易通论>。
之后200多年,不断有人复述他的学术思想,其中有
写了一本书名叫<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的人.这个人
叫做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此<通
论)非彼(通论>,但彼<通论>源自此(通论>。
约翰・劳的主要观点如下:经济萧条的情况下,增加
货币供给不会提高物价,反而会增加产出.如果没有金银,
也好办.用纸币代替就行:政府应当设立拥有货币发行权
万方数据
的银行,这家银行应当提供足够的信贷和通货来保证经济
繁荣。
1
919年.熊彼特在看到<货币与贸易通论>之后掩卷
长叹,“约翰・劳的金融理论足以使他在任何时候都跻身
于一流货币经济学家之列”。
很不幸.约翰・劳生活在十八世纪.更不幸的是他把
当时的法国当作了自己经济理论的试验品。
可能是法国王室听说了约翰-劳的理论,可以自己动
手印票子,还能带来更多税收,很好。不就是成立一家银
行吗,只要能够搞到钱.10家也不成问题。不过.此时摄
政会议还不敢让约翰・劳放手去干,1716年法国政府只
特许约翰・劳在巴黎建立了一家私人银行.就是通用银行
(Bangue
Genarale),并授予通用银行特许货币发行权.货
币可以兑换硬币和付税。1718年12月4日.通用银行被国
有化,更名为皇家银行(BanqueRoyale),任命约翰・劳
为行长。1719年皇家银行开始发行国家法定纸币,同年约
翰・劳组建印度公司fCompagn
Jedes
Indes).垄断了法国
所有欧洲以外的海外贸易。
1
719年约翰・劳以5000万里弗尔的价格买下了法
国皇家造币厂.同时发行印度公司5万股股票,每股面值
1000里弗尔.用以募集资金。印度公司股票的升值给约
翰・劳以信心.他跟着以5300万里弗尔/年的价格接管
了法国税收.他对整个法国征税,多不退.少补。约翰・劳
的方法是裁撤税官.扩大税基,取消皇室贵族免税待遇。
公平地说,约翰・劳在最初的几年里确实为法国带来
了好处,皇家银行经营良好,缓解了王室财政困境,还捎
带打击了贵族。
不过接下来的事情,就有点不靠谱了。
约翰・劳希望通过印度公司募股偿还30亿里弗尔国
债,印度公司为此在1719年9—12月份增发30万股.每
股面值5000里弗尔。
专栏《《
在那个时代,以股票支撑货币回购实在不是一个好主意,
遗憾的是当时约翰・劳确实就这么干了,王室的信誉就此
乱成一团糟。
股票本身就是投机性金融产品,交易市场上的人多为
资本利得而非红利.当股票价格不能维持收益时.泡沫会
破灭,届时将失去回购货币手段,而流通中的货币足以击
垮皇家银行。
约翰・劳注定是这场游戏的输家。
1
720年,约翰・劳的事业达到了巅峰.王室宣布由他
出任法国财政大臣,据说当时一名贵妇人曾为见她一面故
意制造马车交通事故。传奇没有延续多久,仅到1
720年5
月印度公司股价就开始下跌.虽然跌幅远没有传说中的离
谱,1721年9月也不过跌回1719年5月的水平,约翰・劳
设计的这个体系还是有可能支撑下去的,如果没有银行挤
兑的话.
如果按照资本充足率计算的话,即使按最低估的数字,
皇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也是16%,比巴塞尔协议规定的现
代银行整整高一倍。率先跑到皇家银行挤兑的竟然是王室
成员,任何银行都经不起挤兑,当时的英格兰银行也不行.
或者说从古至今没有任何一家银行能抗住.
每当看到这段历史,人们都惊讶于约翰・劳的金融天
才.计划本来天衣无缝,根本无懈可击。但在关键时刻王
室背判了他,并把罪责推托到他身上,约翰-劳的金融帝
国轰然倒塌,他只得拿出老本行,再次出逃。
可以这样猜测,约翰・劳的真实想法是通过皇家银行
发行纸币解决财政危机,再通过卖出印度公司股票回购市
场上流通的货币.这样实际上流通的货币不会增多。
他的思路跟现代中央银行也没啥区别,当代各国中央
银行经常卖出国库券对冲流通中的货币,比如中国人民银
行购买不良贷款的专项票据,就直接卖给银行回收人民币。
国库券和印度公司股票的实质也很类似,都不进入实体经
济。
问题是,印度公司股票被炒作得实在太高了,到了这
个时候已经是完全的投机。如果泡沫破灭.皇家银行将无
法通过发行印度公司股票回购货币,而且印度公司股票好
像不能完全对j中流通中的货币.按股票发行价计算约翰・劳
最多对j中掉一半货币。
关键是.印度公司的股票根本没有约翰・劳吹嘘的收
益。虽然当代中央银行许诺的国库券收益也没什么实体经
济支撑.但中央银行和实体经济可以承受这个利率。所以,
由于印度公司吹嘘的是密西西比挖掘黄金的收益,因
而这场闹剧经常被称为密西西比泡沫。密西西比泡沫与郁
金香危机.南海危机本质截然不同,或者说本就不是一个
重量级的体系。
约翰・劳体系本身并没有过多的错误,现代中央银行
就是这个货币运作思路,如果说有错.他确实不应该选择
股票作为回购手段,更不应该把回购价格定的这么高。
能指责约翰・劳吗7相信读者自有公论。此后,大概
80年内法国都没敢再重建银行体系,始终使用铸币。可惜,
历史永远是~艘不能返程的航船。
对于约翰・劳.我们只能说他不应该改行当财政大臣,
好好当你的逃犯,好好研究你的经济学.或许当代经济学
之父就是他了。口
万方数据
29
西方霸权与金融崛起(六)约翰·劳的金融传奇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
陈雨露
金融博览
FINANCIAL VIEW
2009,""(10)
0次
本文链接:/Periodical_
授权使用:胡原民(wfzncjzf),授权号:7aa75c81-bc05-4094-a88b-9e1400c9a366
下载时间:2010年10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