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6日发(作者:蒲茹)
使用报告/201003
松下GF 1数码相机试用手记
囝图文/荀粲
多年以前,那时还是胶片时代,当
第一款单镜头反光相机上市的时候,摄
影界几乎没有什么专业人士认为单镜头
反光相机会取代已横行市场多年的旁轴
相机。当徕卡公司的技术人员咨询资深
的专业摄影师时,他们得到的答案是:
M系列旁轴相机已趋于完美,而新上市
的单反相机则有大量的不足,所以没人
会选择单反相机。但随着人们发现单反
相机相对于旁轴相机更为直观、易用、
方便,情况发生了变化。在各个摄影领
域,单镜头反光相机迅速取代旁轴相
机,成为摄影器材中的霸主,除一些具
I目1 暂时 需要白句授§影师仍选择
旁轴相机之外,旁轴相机在短短的几年
间现出。日薄西山的凄凉。
回顾历史,当我们感叹单反相机
取代旁轴的时候,也许,历史正惊人
的重演。 0
在早些时候微4/3系统产品剐冈《上
市的时候,没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有实力
取代单反相机的新技术产品,但随着松
下推出了采用微4/3系统技术的新型相
机GF1,人们发现,原来比单反更为好
用且更具发展空间的新型摄影器材已经
出现了。虽然这部相机相对而言还有许
多不足,但它在许多方面表现出来的强
劲优势,已足以令人们对微4/3系统产
生新的看法。
图1相机原大
握持手感和稳定性
G F1刚拿到手。你会发现这是一部非常具有旁轴气息的古典气质相机,黑色的
机器外观,看上去恬淡、低调。而对于那些时尚用户和女性用户而言,其银色或红
色版本则能获得她们的喜欢。
与单反相机相比,采用微4/3系统架构的松下GF1最大的特点就是取消了五棱镜
光学反光镜匣和反光板,这使相机整体厚度及重量都大大减轻。配合其小巧的饼干
镜头,携带起来要比普通的单反相机方便得多。不过,由于相机外壳涂覆漆膜相对
光滑,且机身厚度不大,因此,握持手感和防滑性并不算好。
户外防护能力
GF1采用了金属外壳,随机配有能同时保护EVF电路接121和热靴插槽的塑料保
护卡子(图2)。但由于取消了反光板,因此相机在工作的时候是直接通过感光器
照相机 1 9
2010 03/使用报告
件进行取景的,这样,只要
卸下镜头,感光器件就会直
接暴露在外,虽然感光器件
前面的低通波滤镜上覆盖有
高硬度的防静电涂层,减少
了灰尘粘在感光器件表面的
可能,但仍让人担心感光器
像删除按钮在拍摄时还可被当做景深预测按钮来使用,按动该
按钮,画面会显示出当前光圈、快门、色温以及曝光补偿设置
下所拍摄的画面最终效果。
5除普通菜单按钮外,该相机还设计有一个类似于富士相
机FN快捷菜单功能按钮的快捷菜单按钮,按动该按钮,可直接
进入最常用的菜单设置中,便于用户进行迅速调整,以弥补相
机快捷按钮较少的不足。
件粘灰。事实上,这个问题
6.GF1除能进行2s、10s延时自拍和10s延B,-}3张连拍之
是很好解决的,早期的松下
G1就曾经完美地解决了这~
问题。在G1机内,设计有~
个可关闭的快门帘幕,一旦
按动镜头释放按钮,帘幕就
图2b
会自动放下遮挡灰尘,在安
装完镜头后帘幕又自动升起 可有效降低感光器件上落灰的几
率,但令人疑惑的是,为什么GF1没有采用?
操控感受
在操控设计方面,GF1采用了类单反的操控设计,从实际
测试的情况来看,其总体设计有许多令人欣喜的地方,也有不
少遗憾之处。
设计亮点:
1在机顶左侧,有一个拍摄模式拨轮。拨轮上,除P\SXA\
M 4种标准曝光模式外,还
具有2种自定义模式、iAUtO
(智能自动)及特殊的滤镜拍
摄模式。同时,在模式拨盘下
有单张、连拍和包围曝光以及
定时拍摄的模式选择拨杆,使
用起来非常方便(图3)。
2在相机背部左上角,
有一个多功能参数拨轮,值得
称道的是,该拨轮除可以拨动
操控以外,还可以通过按压的
方式来切换转盘功能,也就是
说通过一个转盘即可实现双拨
图4
轮的功能(图4)。
3该机的四方向按钮中
有一个FN自定义快捷按钮,
用户可通过菜单根据自己的使
用习惯,将该按钮进行自定义
快捷定制设置,使操控更加符
合个人的使用习惯(图5)。
4该机机背右下方的图
2O I照相机
外,还能通过专用的遥控器对相机进行控制。
不足之处:
1.该相机虽具有专用的闪光灯弹出按钮,便于弹出闪光
灯,但闪光灯闪光模式仍需
进入菜单才能进行调节,使
其操控相对比较麻烦(图
6)。
2.该机在机器背后设计
有自动对焦和手动对焦模式
转换按钮,但对于习惯了单
图6
反相机操控设计的用户而言 将该转换按钮设置在机身前部的
镜头转换按钮旁似乎要更方便一些。
3.相比具有机身防抖功能的奥林巴斯E—P1,G F1不具备机
身防抖功能,因此其在暗光线下的手持拍摄能力要弱于前者。
LCD和EVF取景器
传统的数码单反,由于取景光路的关系,摄影者在取景时
很难获得1 00%的
取景视野。同时,
在按下快门前,摄
影者也无法通过光
学取景器直观的预
先了解图像的拍摄
效果,而只能在拍
摄完毕后通过LC D
浏览。但采用微 图7
4/3系统设计理念的GF1则允许摄影者通过EVF取景器或LCD取
景器直接取景,因此不但其取景视野达到了1 00%,而且摄影
者还可以在未按下快门前就能在EVF和LCD上预先看到拍摄效
果(图7)。
实际拍摄时,当摄影者通过GF1的拨轮改变相机的光圈、
快门、EVil"偿、色温、lSO等参数时,EVF和LCD均可即时反
应,预先显示出改变参数后的拍摄效果,极大的提高照片的拍
摄成功率。
GF1采用了一块46万像素3 0英寸的TFT液晶显示屏,该
屏幕具有很大的可视视角,摄影者几乎可以近乎平行的角度
使孵鼹告/2010 03
图8 图9
一
图11
图12
通过LCD进行取景,但令人遗憾的是这块LCD在强光下取景
时画面效果会差很多。此外,显示的图像的整体颜色、亮度
和对比度都要明显高于实拍画面。值得肯定的是。GF1还支
巴斯以及徕卡等微4/3系统的厂商能持续推出新款镜头,加之
持外置的角度可调整EVF取景器(虽然该EVF外接取景器售价
约要近1400元),但笔者认为这是发挥GF1潜能必须购买的
附件。
EVF取景器结合了光学取景器和LCD取景器两者的优势。和
光学取景器相比,GF1的EVF电子取景器取景时的画面能够与实
际拍摄的照片无限度的近似,这是光学取景器所无法做到的。同
时,EVF取景器还可显示出摄影者需要了解的拍摄参数,摄影者
在手动对焦时,还能直接在EVF上针对对焦点位置来将图像放大
以提高对焦的精度,或调出直方图来判断画面曝光是否正确,而
这些都是光学取景器无法实现的。同时,G F1的外接EVF取景器
还能像普通光学取景器一样为摄影者提供稳定性的便利。测试
显示,GF1在使用EVF时,其耗电量也要明显小于使用LCD。另
外,其EVF还能和LCD一样显示网格线,便于摄影者调整相机的
俯仰角度以及构图位置。
实测表明,G F1所采用的外接EVF取景器相比其LC D具有
更为真实和准确的图像显示效果,更有利于摄影者判断拍摄效
果。此外,GF1的外接EVF可以变换取景角度,可以被当做单
反相机的直角取景器那样使用,这样,摄影者在拍摄地面上低
角度的花卉、昆虫等物体时,无需弯腰或趴在地上就可以直接
进行拍摄了(图8、图9)。
附件与镜头兼容
微4/3系统由于没有了反光系统,其镜头的法兰焦距可以
被设计得更短,这就意味着未来与这种相机配合的新型镜头可
以被设计得具有更强通光性能重量更轻,制造成本也更低。事
实上,从该机所配套的松下G 20mm F1 l7ASPH超大光圈镜头
的成像素质和整体性能上来看也印证了这一点。
G F1除能支持所有微4/3系统
接口镜头之外,还能通过专用的
镜头转接环(图10)使用4/3系统
接口镜头,甚至与尼康的镜头连
接进行拍摄。因此,即便是在目
前微4/3系统的镜头群较少的情况
下,GF1也能搭载合适的镜头完成
各种拍摄任务。只要松下和奥林 图1o
适马、图丽及腾龙等副厂镜头厂商的支持,微4/3系统的镜头
群总有一天将与目前的35mm数码单反相机系统的镜头群的总
量与性能达到一个相当的水平(图11、12)。
感光器件和图像画质
松下GF1采用了4/3系统规格的Live MOS RGB影像传感器
(感光器件尺寸为17 3mm X 13mm),实际有效像素为121 1
万,在4:3和16:9图像尺寸比例下,最大能获得4000 X3000
或4000 X 2248像素的画面。由于采用了新型的维纳斯数字处
理引擎,其图像处理速度相比早期的G1快很多。而从该机使用
2Omm F1-7镜头、在感光度lS0100、自动白平衡、光圈F4 0、
最大分辨率RAW图像模式的测试条件下对I SO1 2233分辨率测
试标版的实拍结果上看,其中央分辨率测试值达26OOLW/PH,
画面边缘分辨率达到了2250LW/PH,达到甚至超过了同等像素
但采用更大的APS—C画幅感光器件的数码单反图像画质水平。
整体画面给人以干净、细腻、锐利的感受。
而在试用中我们也发现,在不同的图像格式下,该机会显
示出不同的色彩风格和画面效果,在JPEG图像格式下,其画
面具有色彩饱和度适中,灰度较大的特点。而在RAW格式下,
则表现出色彩饱和度和对比度相对较高,灰度较低的画面特
点,不过,在图像锐度和分辨率方面,JPEG格式和RAW格式
并没有太大的差距。
感光度
G F1的感光度范围为IS01 00~3200,实测表明,在
lSO100~400的感光度范围内,GF1的图像噪音控制水平要优
于E—P1和LX3,但比起APS—C画幅的佳能E0S 500D要差一
些。当感光度提升到lSO800之后,其所拍摄的图像开始出现
黄色的噪点,但处于视觉可忍受的范围之内,当感光度提升
到lSO1600时,其画面无需放大即可看到清晰的噪点,相对而
言,要比E—P1在同样感光度下的哚点更为明显一些。当感光
度达到该机的最高lS03200时,其画面噪点变得非常明显,图
像颗粒粗大,细节丢失较为严重,可以说只具备画面记录功
能,而已经无从谈起画质了。目前的微4/3系统在高感光度噪
点控制水平上,还亟待提高。
照相机I 21
201O 03/使甩报告
_ 等●■I 雷 曩 l l -囝l疆芋 蕾 l_
l l lI 管 l j 萋
鞫
l
l 目一 一
i _ 一 I
山 -
尕片 ISO1() 0 s( )2。
爆。 I ●
E
■ I l
j
E
f
慢 l
星
;
I
畦
_ _l
_
I
E l
__ _
I
l
_ I
一
一
上
一一
SO40( ISO80() ISO1600 ISO3200
白平衡
G F1除了具有两种自定义白平衡和自动白平衡之外,还
具有5种模式白平衡,并允许用户以1000K为一个步进单位在
2500K~10000K的色温范围内进行色温调节。同时,该机还支
持白平衡三色轴微调功能。可以说,在白平衡设置功能方面,
该机已经达到了专业数码相机的水平。但令人遗憾的是,在实
测的时候,笔者曾发现在同样的色温环境下,即使以同样的参
数与手法拍摄,GF1在自动白平衡下所拍摄的图像有时可能偏
品或偏黄,这令人不禁担心GF1的自动白平衡稳定性。但值得
肯定的是,由于GF1的LCDg1]EVF取景器在摄影者调节白平衡
或色温时能实时的根据色温参数的变化即时改变图像取景显示
效果摄影者无需使用色温表就可以获得准确的白平衡控制效
果,或自己所需要的图像色调。
动态范围
从我们使用40级灰阶测试卡对G F1进行亮度范围测试的情
况来看,该机的动态亮度灰阶显示范围为9~30,其高光部分
亮度范围为3 3EV,相对而言,其亮部细节较少,要逊于尼康
D5000以及佳能500D,而暗部阴影范围则能达到一5 5EV,略
优于尼康D5000,具有较好的暗部细节表现能力。
测光系统
测光系统方面,GF1采用的是144区多模式传感测光系
统,实测表明,这种测光系统对亮度和反差有着较好的测算能
力,但图像的色温准确性则较为一般。在测光模式方面,用户
可根据不同的拍摄环境和拍摄对象选择不同的测光模式。
对焦系统
与普通的数码单反相机的对焦系统不同,由于取消了反光
光路机构,G F1在对焦时是直接在感光器件上面进行测距的,
22 j照相机
图14黑白效果纪实样片
因此,其对焦的准确性较之数码单反相机有了显著的提高,从
理论上来说,几乎不可能再会出现数码单反相机因光路系统而
产生的对焦误差与跑焦现象,而从该相机与多款镜头配合的情
况来看,也确实如此。但由于该机所采用的是对比度像差对焦
系统而非技术成熟的相位对焦系统,因此,实际使用时,可感
觉到其综合对焦速度要略逊于普通数码单反相机。
测试表明,该机在正常光线下,对于固定物体的对焦速度与
入门级数码单反相机差距不大,而对运动物体的对焦速度也不算
太差,平均对焦速度为0.25s,相比起奥林巴斯的E—P1具有更快
的自动对焦和对焦跟踪能力。由于该机采用了对比度检测对焦模
式,因此,摄影者可以在包括画面边缘的任何一个位置进行23区
对焦选择,这一功能,使该机构图的灵活性大为提高。
此外,为了提高在暗光线下的对焦速度,该机还带有一个
橙红色的辅助对焦灯,并具备人脸检测和自动追踪对焦模式。
连拍能力
连拍能力方面,当以一张SanDisk SDHC存储卡作为存储介
质,G F1能在J PG格式下,以每秒3张的连拍速度实现无限张数的
连拍,且在1.5s左右的时间内完成图像存储,接着进行第二次连
拍,但在RAW格式下,其连拍张数则大为减少,一次只能连拍7张,
且需要12s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图像存储而进行第二次连拍。
此外,该机还能在连拍模式下进行曝光补偿、白平衡等包围曝光,
以便于摄影者在不能确定测光和色温精度的情况下进行图像选择。
快门
GF1采用了新设计的焦平面电子快门,由于取消了五棱镜
系统,因此在按动快门后,相机可以在毫无快门音且无反光
板振动的状态下进行拍摄,安静而稳定。该机的快门速度为
6O~1/4000s,并带有最长为4分钟的B门,虽然应付大多数情
况下的拍摄需要绰绰有余,但由于最长B门时间较短,使用该
机长时间拍摄夜景或流星轨迹就很困难了。
使再报告/201003
图15人物抓拍样片 图16夜景样片
左右,相对普通家用相机而言,有着不错的电池续航能力,但
闪光灯
GF1的闪光灯采用的是折叠式设计,显得非常精巧,闪光
灯的最高同步快门速度为1门60s,并带有慢速防红眼闪光模
式。实测显示,该机的闪光灯具有不错的曝光准确性,但由
是,由于该机的电池舱未采用密封保温设计,因此在冬季寒冷
环境下相机的拍摄时间会明显变短。
短片拍摄能力
G F1可拍摄720P的准高清AVC H D格式,1 280 X 720像素
30帧/秒单声道动态短片,由于具有较大的机内缓存,该机可
进行连续不问断的短片录制,拍摄时长只受存储卡的大小影
于闪光灯指数过低,只能在2m内保证正常闪光,如果距离过
远,则必须使用外接的闪光灯进行拍摄。
电池续航能力
GF1使用一节1250mAh 7 2V锂电池,实测显示,在室温
为20 ̄C的环境下,全部使用LCD进行取景,该机一次可连续拍
摄380 ̄j{{左右的照片,如使用EVF取景,一次则可拍摄430张
响。但在电影拍摄模式下,摄影者只能进行连续的自动拍摄,
除了调节曝光补偿外,不能调节图像的光圈和快门速度,加之
无法支持外置立体声麦克风,因此,想使用该机进行专业的视
频创作,几乎是没什么可能的。
(上接第18页)
反相机市场的份额LS?要知道,单单在2009年,MiC ro 4/3系
统就在数码单反相机市场抢走了不小的市场份额。
因此,三星NX系统这个新起的炉灶能否经得起市场的考
验,目前还真是无法下定论。尽管三星NX10的发布彰显了三
星进军高画质便携数码相机领域的雄心壮志,但重重困境是它
无法回避的话题。
结语
图5三星NX10的体积比奥林巴斯E—P2要大一些
对于三星NX10这样的数码相机,业内已经有了一个新名
再次,价格是不可忽略的因素。到目前为止,三星并没有
公开NX10的上市价格,不过面对预计不会很低的研发和生产
词——EVIL(Electronic Viewfinder InlerchangeabIe Lens,
即电子取景可换镜头数码相机。
三星N×10的发布,使EVIL的数量进一步增加,消费者的
可选余地也更大了。而对于三星来说,NX10的发布既是里程
碑,也是艰难道路的开始。不管怎么说,2010年数码相机市场
的大戏随着三星NX10的首先登场,精彩会不断上演……
成本,三星会以较低的价格换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吗?
最后,假想敌的威胁。除了奥林巴斯、松下和三星外,传
闻另一电子巨头索尼也即将推出高画质的便携数码相机,而尼
康、佳能也未必会作势不理,眼睁睁看着这些厂家抢走数码单
照相机I 23
2024年5月26日发(作者:蒲茹)
使用报告/201003
松下GF 1数码相机试用手记
囝图文/荀粲
多年以前,那时还是胶片时代,当
第一款单镜头反光相机上市的时候,摄
影界几乎没有什么专业人士认为单镜头
反光相机会取代已横行市场多年的旁轴
相机。当徕卡公司的技术人员咨询资深
的专业摄影师时,他们得到的答案是:
M系列旁轴相机已趋于完美,而新上市
的单反相机则有大量的不足,所以没人
会选择单反相机。但随着人们发现单反
相机相对于旁轴相机更为直观、易用、
方便,情况发生了变化。在各个摄影领
域,单镜头反光相机迅速取代旁轴相
机,成为摄影器材中的霸主,除一些具
I目1 暂时 需要白句授§影师仍选择
旁轴相机之外,旁轴相机在短短的几年
间现出。日薄西山的凄凉。
回顾历史,当我们感叹单反相机
取代旁轴的时候,也许,历史正惊人
的重演。 0
在早些时候微4/3系统产品剐冈《上
市的时候,没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有实力
取代单反相机的新技术产品,但随着松
下推出了采用微4/3系统技术的新型相
机GF1,人们发现,原来比单反更为好
用且更具发展空间的新型摄影器材已经
出现了。虽然这部相机相对而言还有许
多不足,但它在许多方面表现出来的强
劲优势,已足以令人们对微4/3系统产
生新的看法。
图1相机原大
握持手感和稳定性
G F1刚拿到手。你会发现这是一部非常具有旁轴气息的古典气质相机,黑色的
机器外观,看上去恬淡、低调。而对于那些时尚用户和女性用户而言,其银色或红
色版本则能获得她们的喜欢。
与单反相机相比,采用微4/3系统架构的松下GF1最大的特点就是取消了五棱镜
光学反光镜匣和反光板,这使相机整体厚度及重量都大大减轻。配合其小巧的饼干
镜头,携带起来要比普通的单反相机方便得多。不过,由于相机外壳涂覆漆膜相对
光滑,且机身厚度不大,因此,握持手感和防滑性并不算好。
户外防护能力
GF1采用了金属外壳,随机配有能同时保护EVF电路接121和热靴插槽的塑料保
护卡子(图2)。但由于取消了反光板,因此相机在工作的时候是直接通过感光器
照相机 1 9
2010 03/使用报告
件进行取景的,这样,只要
卸下镜头,感光器件就会直
接暴露在外,虽然感光器件
前面的低通波滤镜上覆盖有
高硬度的防静电涂层,减少
了灰尘粘在感光器件表面的
可能,但仍让人担心感光器
像删除按钮在拍摄时还可被当做景深预测按钮来使用,按动该
按钮,画面会显示出当前光圈、快门、色温以及曝光补偿设置
下所拍摄的画面最终效果。
5除普通菜单按钮外,该相机还设计有一个类似于富士相
机FN快捷菜单功能按钮的快捷菜单按钮,按动该按钮,可直接
进入最常用的菜单设置中,便于用户进行迅速调整,以弥补相
机快捷按钮较少的不足。
件粘灰。事实上,这个问题
6.GF1除能进行2s、10s延时自拍和10s延B,-}3张连拍之
是很好解决的,早期的松下
G1就曾经完美地解决了这~
问题。在G1机内,设计有~
个可关闭的快门帘幕,一旦
按动镜头释放按钮,帘幕就
图2b
会自动放下遮挡灰尘,在安
装完镜头后帘幕又自动升起 可有效降低感光器件上落灰的几
率,但令人疑惑的是,为什么GF1没有采用?
操控感受
在操控设计方面,GF1采用了类单反的操控设计,从实际
测试的情况来看,其总体设计有许多令人欣喜的地方,也有不
少遗憾之处。
设计亮点:
1在机顶左侧,有一个拍摄模式拨轮。拨轮上,除P\SXA\
M 4种标准曝光模式外,还
具有2种自定义模式、iAUtO
(智能自动)及特殊的滤镜拍
摄模式。同时,在模式拨盘下
有单张、连拍和包围曝光以及
定时拍摄的模式选择拨杆,使
用起来非常方便(图3)。
2在相机背部左上角,
有一个多功能参数拨轮,值得
称道的是,该拨轮除可以拨动
操控以外,还可以通过按压的
方式来切换转盘功能,也就是
说通过一个转盘即可实现双拨
图4
轮的功能(图4)。
3该机的四方向按钮中
有一个FN自定义快捷按钮,
用户可通过菜单根据自己的使
用习惯,将该按钮进行自定义
快捷定制设置,使操控更加符
合个人的使用习惯(图5)。
4该机机背右下方的图
2O I照相机
外,还能通过专用的遥控器对相机进行控制。
不足之处:
1.该相机虽具有专用的闪光灯弹出按钮,便于弹出闪光
灯,但闪光灯闪光模式仍需
进入菜单才能进行调节,使
其操控相对比较麻烦(图
6)。
2.该机在机器背后设计
有自动对焦和手动对焦模式
转换按钮,但对于习惯了单
图6
反相机操控设计的用户而言 将该转换按钮设置在机身前部的
镜头转换按钮旁似乎要更方便一些。
3.相比具有机身防抖功能的奥林巴斯E—P1,G F1不具备机
身防抖功能,因此其在暗光线下的手持拍摄能力要弱于前者。
LCD和EVF取景器
传统的数码单反,由于取景光路的关系,摄影者在取景时
很难获得1 00%的
取景视野。同时,
在按下快门前,摄
影者也无法通过光
学取景器直观的预
先了解图像的拍摄
效果,而只能在拍
摄完毕后通过LC D
浏览。但采用微 图7
4/3系统设计理念的GF1则允许摄影者通过EVF取景器或LCD取
景器直接取景,因此不但其取景视野达到了1 00%,而且摄影
者还可以在未按下快门前就能在EVF和LCD上预先看到拍摄效
果(图7)。
实际拍摄时,当摄影者通过GF1的拨轮改变相机的光圈、
快门、EVil"偿、色温、lSO等参数时,EVF和LCD均可即时反
应,预先显示出改变参数后的拍摄效果,极大的提高照片的拍
摄成功率。
GF1采用了一块46万像素3 0英寸的TFT液晶显示屏,该
屏幕具有很大的可视视角,摄影者几乎可以近乎平行的角度
使孵鼹告/2010 03
图8 图9
一
图11
图12
通过LCD进行取景,但令人遗憾的是这块LCD在强光下取景
时画面效果会差很多。此外,显示的图像的整体颜色、亮度
和对比度都要明显高于实拍画面。值得肯定的是。GF1还支
巴斯以及徕卡等微4/3系统的厂商能持续推出新款镜头,加之
持外置的角度可调整EVF取景器(虽然该EVF外接取景器售价
约要近1400元),但笔者认为这是发挥GF1潜能必须购买的
附件。
EVF取景器结合了光学取景器和LCD取景器两者的优势。和
光学取景器相比,GF1的EVF电子取景器取景时的画面能够与实
际拍摄的照片无限度的近似,这是光学取景器所无法做到的。同
时,EVF取景器还可显示出摄影者需要了解的拍摄参数,摄影者
在手动对焦时,还能直接在EVF上针对对焦点位置来将图像放大
以提高对焦的精度,或调出直方图来判断画面曝光是否正确,而
这些都是光学取景器无法实现的。同时,G F1的外接EVF取景器
还能像普通光学取景器一样为摄影者提供稳定性的便利。测试
显示,GF1在使用EVF时,其耗电量也要明显小于使用LCD。另
外,其EVF还能和LCD一样显示网格线,便于摄影者调整相机的
俯仰角度以及构图位置。
实测表明,G F1所采用的外接EVF取景器相比其LC D具有
更为真实和准确的图像显示效果,更有利于摄影者判断拍摄效
果。此外,GF1的外接EVF可以变换取景角度,可以被当做单
反相机的直角取景器那样使用,这样,摄影者在拍摄地面上低
角度的花卉、昆虫等物体时,无需弯腰或趴在地上就可以直接
进行拍摄了(图8、图9)。
附件与镜头兼容
微4/3系统由于没有了反光系统,其镜头的法兰焦距可以
被设计得更短,这就意味着未来与这种相机配合的新型镜头可
以被设计得具有更强通光性能重量更轻,制造成本也更低。事
实上,从该机所配套的松下G 20mm F1 l7ASPH超大光圈镜头
的成像素质和整体性能上来看也印证了这一点。
G F1除能支持所有微4/3系统
接口镜头之外,还能通过专用的
镜头转接环(图10)使用4/3系统
接口镜头,甚至与尼康的镜头连
接进行拍摄。因此,即便是在目
前微4/3系统的镜头群较少的情况
下,GF1也能搭载合适的镜头完成
各种拍摄任务。只要松下和奥林 图1o
适马、图丽及腾龙等副厂镜头厂商的支持,微4/3系统的镜头
群总有一天将与目前的35mm数码单反相机系统的镜头群的总
量与性能达到一个相当的水平(图11、12)。
感光器件和图像画质
松下GF1采用了4/3系统规格的Live MOS RGB影像传感器
(感光器件尺寸为17 3mm X 13mm),实际有效像素为121 1
万,在4:3和16:9图像尺寸比例下,最大能获得4000 X3000
或4000 X 2248像素的画面。由于采用了新型的维纳斯数字处
理引擎,其图像处理速度相比早期的G1快很多。而从该机使用
2Omm F1-7镜头、在感光度lS0100、自动白平衡、光圈F4 0、
最大分辨率RAW图像模式的测试条件下对I SO1 2233分辨率测
试标版的实拍结果上看,其中央分辨率测试值达26OOLW/PH,
画面边缘分辨率达到了2250LW/PH,达到甚至超过了同等像素
但采用更大的APS—C画幅感光器件的数码单反图像画质水平。
整体画面给人以干净、细腻、锐利的感受。
而在试用中我们也发现,在不同的图像格式下,该机会显
示出不同的色彩风格和画面效果,在JPEG图像格式下,其画
面具有色彩饱和度适中,灰度较大的特点。而在RAW格式下,
则表现出色彩饱和度和对比度相对较高,灰度较低的画面特
点,不过,在图像锐度和分辨率方面,JPEG格式和RAW格式
并没有太大的差距。
感光度
G F1的感光度范围为IS01 00~3200,实测表明,在
lSO100~400的感光度范围内,GF1的图像噪音控制水平要优
于E—P1和LX3,但比起APS—C画幅的佳能E0S 500D要差一
些。当感光度提升到lSO800之后,其所拍摄的图像开始出现
黄色的噪点,但处于视觉可忍受的范围之内,当感光度提升
到lSO1600时,其画面无需放大即可看到清晰的噪点,相对而
言,要比E—P1在同样感光度下的哚点更为明显一些。当感光
度达到该机的最高lS03200时,其画面噪点变得非常明显,图
像颗粒粗大,细节丢失较为严重,可以说只具备画面记录功
能,而已经无从谈起画质了。目前的微4/3系统在高感光度噪
点控制水平上,还亟待提高。
照相机I 21
201O 03/使甩报告
_ 等●■I 雷 曩 l l -囝l疆芋 蕾 l_
l l lI 管 l j 萋
鞫
l
l 目一 一
i _ 一 I
山 -
尕片 ISO1() 0 s( )2。
爆。 I ●
E
■ I l
j
E
f
慢 l
星
;
I
畦
_ _l
_
I
E l
__ _
I
l
_ I
一
一
上
一一
SO40( ISO80() ISO1600 ISO3200
白平衡
G F1除了具有两种自定义白平衡和自动白平衡之外,还
具有5种模式白平衡,并允许用户以1000K为一个步进单位在
2500K~10000K的色温范围内进行色温调节。同时,该机还支
持白平衡三色轴微调功能。可以说,在白平衡设置功能方面,
该机已经达到了专业数码相机的水平。但令人遗憾的是,在实
测的时候,笔者曾发现在同样的色温环境下,即使以同样的参
数与手法拍摄,GF1在自动白平衡下所拍摄的图像有时可能偏
品或偏黄,这令人不禁担心GF1的自动白平衡稳定性。但值得
肯定的是,由于GF1的LCDg1]EVF取景器在摄影者调节白平衡
或色温时能实时的根据色温参数的变化即时改变图像取景显示
效果摄影者无需使用色温表就可以获得准确的白平衡控制效
果,或自己所需要的图像色调。
动态范围
从我们使用40级灰阶测试卡对G F1进行亮度范围测试的情
况来看,该机的动态亮度灰阶显示范围为9~30,其高光部分
亮度范围为3 3EV,相对而言,其亮部细节较少,要逊于尼康
D5000以及佳能500D,而暗部阴影范围则能达到一5 5EV,略
优于尼康D5000,具有较好的暗部细节表现能力。
测光系统
测光系统方面,GF1采用的是144区多模式传感测光系
统,实测表明,这种测光系统对亮度和反差有着较好的测算能
力,但图像的色温准确性则较为一般。在测光模式方面,用户
可根据不同的拍摄环境和拍摄对象选择不同的测光模式。
对焦系统
与普通的数码单反相机的对焦系统不同,由于取消了反光
光路机构,G F1在对焦时是直接在感光器件上面进行测距的,
22 j照相机
图14黑白效果纪实样片
因此,其对焦的准确性较之数码单反相机有了显著的提高,从
理论上来说,几乎不可能再会出现数码单反相机因光路系统而
产生的对焦误差与跑焦现象,而从该相机与多款镜头配合的情
况来看,也确实如此。但由于该机所采用的是对比度像差对焦
系统而非技术成熟的相位对焦系统,因此,实际使用时,可感
觉到其综合对焦速度要略逊于普通数码单反相机。
测试表明,该机在正常光线下,对于固定物体的对焦速度与
入门级数码单反相机差距不大,而对运动物体的对焦速度也不算
太差,平均对焦速度为0.25s,相比起奥林巴斯的E—P1具有更快
的自动对焦和对焦跟踪能力。由于该机采用了对比度检测对焦模
式,因此,摄影者可以在包括画面边缘的任何一个位置进行23区
对焦选择,这一功能,使该机构图的灵活性大为提高。
此外,为了提高在暗光线下的对焦速度,该机还带有一个
橙红色的辅助对焦灯,并具备人脸检测和自动追踪对焦模式。
连拍能力
连拍能力方面,当以一张SanDisk SDHC存储卡作为存储介
质,G F1能在J PG格式下,以每秒3张的连拍速度实现无限张数的
连拍,且在1.5s左右的时间内完成图像存储,接着进行第二次连
拍,但在RAW格式下,其连拍张数则大为减少,一次只能连拍7张,
且需要12s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图像存储而进行第二次连拍。
此外,该机还能在连拍模式下进行曝光补偿、白平衡等包围曝光,
以便于摄影者在不能确定测光和色温精度的情况下进行图像选择。
快门
GF1采用了新设计的焦平面电子快门,由于取消了五棱镜
系统,因此在按动快门后,相机可以在毫无快门音且无反光
板振动的状态下进行拍摄,安静而稳定。该机的快门速度为
6O~1/4000s,并带有最长为4分钟的B门,虽然应付大多数情
况下的拍摄需要绰绰有余,但由于最长B门时间较短,使用该
机长时间拍摄夜景或流星轨迹就很困难了。
使再报告/201003
图15人物抓拍样片 图16夜景样片
左右,相对普通家用相机而言,有着不错的电池续航能力,但
闪光灯
GF1的闪光灯采用的是折叠式设计,显得非常精巧,闪光
灯的最高同步快门速度为1门60s,并带有慢速防红眼闪光模
式。实测显示,该机的闪光灯具有不错的曝光准确性,但由
是,由于该机的电池舱未采用密封保温设计,因此在冬季寒冷
环境下相机的拍摄时间会明显变短。
短片拍摄能力
G F1可拍摄720P的准高清AVC H D格式,1 280 X 720像素
30帧/秒单声道动态短片,由于具有较大的机内缓存,该机可
进行连续不问断的短片录制,拍摄时长只受存储卡的大小影
于闪光灯指数过低,只能在2m内保证正常闪光,如果距离过
远,则必须使用外接的闪光灯进行拍摄。
电池续航能力
GF1使用一节1250mAh 7 2V锂电池,实测显示,在室温
为20 ̄C的环境下,全部使用LCD进行取景,该机一次可连续拍
摄380 ̄j{{左右的照片,如使用EVF取景,一次则可拍摄430张
响。但在电影拍摄模式下,摄影者只能进行连续的自动拍摄,
除了调节曝光补偿外,不能调节图像的光圈和快门速度,加之
无法支持外置立体声麦克风,因此,想使用该机进行专业的视
频创作,几乎是没什么可能的。
(上接第18页)
反相机市场的份额LS?要知道,单单在2009年,MiC ro 4/3系
统就在数码单反相机市场抢走了不小的市场份额。
因此,三星NX系统这个新起的炉灶能否经得起市场的考
验,目前还真是无法下定论。尽管三星NX10的发布彰显了三
星进军高画质便携数码相机领域的雄心壮志,但重重困境是它
无法回避的话题。
结语
图5三星NX10的体积比奥林巴斯E—P2要大一些
对于三星NX10这样的数码相机,业内已经有了一个新名
再次,价格是不可忽略的因素。到目前为止,三星并没有
公开NX10的上市价格,不过面对预计不会很低的研发和生产
词——EVIL(Electronic Viewfinder InlerchangeabIe Lens,
即电子取景可换镜头数码相机。
三星N×10的发布,使EVIL的数量进一步增加,消费者的
可选余地也更大了。而对于三星来说,NX10的发布既是里程
碑,也是艰难道路的开始。不管怎么说,2010年数码相机市场
的大戏随着三星NX10的首先登场,精彩会不断上演……
成本,三星会以较低的价格换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吗?
最后,假想敌的威胁。除了奥林巴斯、松下和三星外,传
闻另一电子巨头索尼也即将推出高画质的便携数码相机,而尼
康、佳能也未必会作势不理,眼睁睁看着这些厂家抢走数码单
照相机I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