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浅谈某水利枢纽工程砂砾石料场复查

IT圈 admin 23浏览 0评论

2024年5月27日发(作者:厉泓)

浅谈某水利枢纽工程砂砾石料场复查

摘要:沥青混凝土心墙砂砾石坝,砂砾石作为坝体主要筑坝材料和主要组成

部分,在土石坝中应用广泛。作为主要筑坝材料,砂砾石料源产地的复查尤为重

要,该工程所属产地河床砂砾石料资源丰富,但常年河道冲刷,淤积层厚复杂,

砂砾石料场不均匀性等都为以后填筑开采取料造成质量隐患。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心墙砂砾石坝;砂砾料;料场复查

0引言

砂砾石料已被广泛作为大坝填筑料。具有造价低,适用性高的特点。本工程

砂砾石料场布置于上坝址上游左岸一级阶地,是业主、设计、监理指定的B1砂

砾石料场范围。距上坝址约3.0公里,地势较为平坦。高出河水面1m~3m。料场

勘察范围长3.2km,宽1.8km,面积2.16 km

2

,有稀疏的榆树和柳树,运输距离

近,河汊发育,交通不甚便利。料场地形高程337m~343.5m。该料场表部为

0.5m~3m厚的腐殖土、低液限粘土,下面是厚达7米以上的砂砾层。设计初步勘

探无用层厚度1.66m,有用层厚度水上0.2m,水下7.78m,无用层体积358万方,

在水上432万方的有用层储量。水下1080万方,该料场有用层总储量1512万方,

大部分在水下。本文依托该水利枢纽工程砂砾石料料场复查结果,探究为保证水

下砂砾石料料源复查过程,确保料场复查结果准确性。

1 碾压试验

1.1料场复查的目的

施工前参照SL251-2015《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及

DL/5129—2013《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范》等相关要求进行料场复查,全面了解

砂砾石料场可用料层厚度、有无夹层及夹层的厚度等。掌握料源质量和施工条件,

根据料源特性,通过测量料场原剖面。进一步探明料场砂砾石覆盖层厚度、有用

层质量、地下水位情况,有无夹层及其厚度与性质,其次,对料场现场复查探坑

所获得的试样进行试验检测,依据相关规程,对河床砂砾石料进行检测分析,分

析其与设计要求的符合性。通过试验确定出砂砾料的级配和料源分布情况、含水

率分布情况等。初步确定有用料深度及储量,为合理规划料场开采工艺、规划料

源平衡,对开采、装运设备配置提供指导;同时为坝体填筑及确定施工参数提供

控制依据,从而确定科学合理的建设计划。

1.2复查工作内容

复查砂砾石料场范围内的分布情况,复查料场的地形、地质条件、地下水位

情况、储量、料源质量及级配、<0.075mm含量、含水情况、最大粒径及开采和

运输条件等。

对B1砂砾石料场和混凝土骨料复查达到以下效果:

(1)料场覆盖或层厚度,料层变化,夹层分布等方面的问题。地下水位情

况,有效开采层厚度、淤泥和细沙夹层、胶结层、覆盖层厚度、料场的分布与储

量、砂砾石层的地质变化及软弱夹层分布情况、水上与水下可开采的厚度和范围、

汛期水位的变化情况;

(2)坝体填筑砂砾石料的级配、最大粒径、<0.075mm含量、含砂量、淤泥

夹杂、开采范围、占地面积、弃料数量分布区域和相应的物理化学性能试验,以

及可用料层厚度和有效储量;

(3)对勘探点揭露地层的名称、颜色、厚度、砂层、砾石、泥块的含量,

砾石物理力学性能,胶结程度以及夹层和透镜体的特征。同时记录勘探时候地下

水及河水位,取样点位置,高程及编号等,对料源的分布,复查可用料的分布情

况,选择避免造成可用料流失的措施;

(4)选择适合区域作为混凝土骨料,对选择的混凝土骨料进行必要的室内

和现场试验,骨料的级配、堆积密度、表观密度、含泥量、吸水率、针片状、软

弱颗粒含量、含砂量、泥块含量、轻物质含量以及碱活性、坚固性和压碎指标。

1.3质量要求

依据《沥青混凝土心墙砂砾石坝填筑施工技术要求》和《水利水电工程天然

建筑材料勘察规程》SL251-2015中规定砂砾石坝壳料、反滤料、骨料质量指标要

求。

1.4料场复查方法

采用方格网布点,坑距间距200m,共布置40个探坑点。采用梅花形岔开布

置,遇特殊情况加密进行。统一采用长臂反铲机械挖坑法取样,探坑的深度控在

8米左右,深度依据料层的分布和地下水埋深来定,一般挖至水面线下挖机不能

作业为止,探坑长度方向一侧为1:2的坡,一侧为立面。

B1料场大部分砂砾石料为水下料源,为保证试验检测样品具有代表性。勘探

点取样按照水上、水下分层取样,根据料源相变情况适当增减。因为39#和40#

探坑区域位置位于砖厂和耕地,受到阻拦无法作业。从侧面断层看到,该区域覆

盖层厚无明显砂砾料,所以放弃开采。

(1)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复查方法主要采用探坑用刻槽及坑槽法取样,对

料源名称、颜色、厚度,及泥沙含量等情况进行描述,坑径控制在1.2m×2.5m

长条形,坑深根据开挖设备料场地质情况确定,初步确定复查深度8米。

(2)对探坑进行筛分试验并测定天然砂砾石、含水量、含泥量、颗粒级配、

最大粒径等,选取代表性样品进行试验,如颗粒密度等。。

(3)试坑按照复查深度一次性开挖到底,采用上下刻槽法取样进行相关颗

粒分析试验;遇大于0.5m厚的砂层,应单独取样,另外混合取样时兼顾水上、

水下部分或夹层部分分开检测。记录内容包括:取样地点编号、深度、层位;描

述颗粒组成及泥、砂、砾等含量,砂的矿物成分和砾石及成分、风化程度和形状,

夹层或胶结程度与厚度,并记录复查时的地下水位深度。

(4)对有利于加工开采混凝土骨料区域进行代表试样全分析。天然砂砾石

混凝土骨料的颗粒级配、细度模数(包括级配上包线、下包线、平均线)、最大

粒径(以每个探坑编号试验坑所取样品的最大粒径确定)、紧密密度、吸水率、

堆积密度、表观密度、含泥量、软弱颗粒含量、坚固性、碱活性、针片状、压碎

值。由探坑内挖出各种料均匀的堆积在坑顶部周边较平整的地面,以备探坑完成

后统一抽取室内试验样品。

1.5料场复查成果分析

砂砾石料场共布置探坑38个,从原始地面下挖,筛分取样作业按照水上水

下分别取样,共检测级配等59组。其中水下取样38组,水上取样21组,最大

取样深度8.5m。因部分坑点覆盖层厚度大,地下水位高,所以无水上砂砾石料。

复查结果表明B1料场自西北角到东南角从高到低条带状蜿蜒分布,覆盖层从西

北角到东南角从浅到厚,料场表部0.15m~3.1m厚的腐殖土。

砂砾石料场探坑复查结果成果,分别绘制砂砾料水上、水下级配区线见下图:

砂砾石料料场复查颗粒分析

汇总

项 目

水上B1料

水下

B1料

(水上水

下)B1总料

最大

曲率

系数

(Cc)

30.0

28.4

30.0

最小

1.0

1.0

1.0

平均

6.8

8.6

8.0

最大

不均

匀系数

(Cu)

136.0

165.0

165.0

最小

3.2

3.7

3.2

平均

40.3

50.0

46.6

最大

1.5

1.3

1.5

≤0.0

75mm

最小

0.1

0.0

0.0

平均

1. 结论

0.6

0.4

0.5

3.1从曲线图可以看出,水下部分由于在水下开挖细颗粒流失造成细颗粒偏

少,2mm以下颗粒流失级配整体上移但均在包线中部,对整体级配没有影响,水

上、水下部分的粗颗粒变化不大。

3.2该料场有用层总储量1278万方,无用层约308.5万方,有用层储量水上

约87万方,水下约1191万方,水下料源占比93%。

3.3砂砾石料场筛分结果表明,从图分析该料场整体0.5mm~5mm之间颗粒含

量较少。同探坑部位,水上砂砾料不均匀系数平均值40.3,曲率系数平均值6.8;

水下砂砾料不均匀系数平均值50.0,曲率系数平均值8.6,说明水上砂砾石料级

配连续程度优于水下砂砾石料。水上水下整体砂砾石料不均匀系数46.6,曲率系

数8.0。说明料源级配整体不够良好,但作为大坝填筑料仍然可以满足级配要求。

3.4砂砾石料可采用反铲直接开挖,建议开采时水上、水下混合开采,装车

后自然掺配,摊铺混合后级配将更加均匀。但水下砂砾石料含水趋于饱和状态,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砂砾石料填筑含水量,可在拉运车辆底部开孔排水等措施。

3.5水下砂砾石料个别含有淤泥夹泥层,开挖取料开采过程中需予以剔除。

参考文献:

1《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探规程》SL251—2015;

2《水电水利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探规程》DL/T5388—2007;

3《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范》DL/T5129-2013;

4《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L677-2014;

5《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352-2006;

6《水电水利工程粗粒土试验规程》DL/T5356—2006;

7《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

8《沥青混凝土心墙砂砾石坝填筑施工技术要求》涉及引用的标准和规程规

范。

9施工报告《某水利枢纽工程砂砾石料场复查》报告

10相关施工规范和技术要求;设计图纸、设计文件、技术文件、招标文件技

术部分等。

作者简介:

贺晓燕:1975年4月26日出生,工程师,大学专科,工作单位:合阳县水

利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主要从事水利工程质量检测试验等。

1

2024年5月27日发(作者:厉泓)

浅谈某水利枢纽工程砂砾石料场复查

摘要:沥青混凝土心墙砂砾石坝,砂砾石作为坝体主要筑坝材料和主要组成

部分,在土石坝中应用广泛。作为主要筑坝材料,砂砾石料源产地的复查尤为重

要,该工程所属产地河床砂砾石料资源丰富,但常年河道冲刷,淤积层厚复杂,

砂砾石料场不均匀性等都为以后填筑开采取料造成质量隐患。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心墙砂砾石坝;砂砾料;料场复查

0引言

砂砾石料已被广泛作为大坝填筑料。具有造价低,适用性高的特点。本工程

砂砾石料场布置于上坝址上游左岸一级阶地,是业主、设计、监理指定的B1砂

砾石料场范围。距上坝址约3.0公里,地势较为平坦。高出河水面1m~3m。料场

勘察范围长3.2km,宽1.8km,面积2.16 km

2

,有稀疏的榆树和柳树,运输距离

近,河汊发育,交通不甚便利。料场地形高程337m~343.5m。该料场表部为

0.5m~3m厚的腐殖土、低液限粘土,下面是厚达7米以上的砂砾层。设计初步勘

探无用层厚度1.66m,有用层厚度水上0.2m,水下7.78m,无用层体积358万方,

在水上432万方的有用层储量。水下1080万方,该料场有用层总储量1512万方,

大部分在水下。本文依托该水利枢纽工程砂砾石料料场复查结果,探究为保证水

下砂砾石料料源复查过程,确保料场复查结果准确性。

1 碾压试验

1.1料场复查的目的

施工前参照SL251-2015《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及

DL/5129—2013《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范》等相关要求进行料场复查,全面了解

砂砾石料场可用料层厚度、有无夹层及夹层的厚度等。掌握料源质量和施工条件,

根据料源特性,通过测量料场原剖面。进一步探明料场砂砾石覆盖层厚度、有用

层质量、地下水位情况,有无夹层及其厚度与性质,其次,对料场现场复查探坑

所获得的试样进行试验检测,依据相关规程,对河床砂砾石料进行检测分析,分

析其与设计要求的符合性。通过试验确定出砂砾料的级配和料源分布情况、含水

率分布情况等。初步确定有用料深度及储量,为合理规划料场开采工艺、规划料

源平衡,对开采、装运设备配置提供指导;同时为坝体填筑及确定施工参数提供

控制依据,从而确定科学合理的建设计划。

1.2复查工作内容

复查砂砾石料场范围内的分布情况,复查料场的地形、地质条件、地下水位

情况、储量、料源质量及级配、<0.075mm含量、含水情况、最大粒径及开采和

运输条件等。

对B1砂砾石料场和混凝土骨料复查达到以下效果:

(1)料场覆盖或层厚度,料层变化,夹层分布等方面的问题。地下水位情

况,有效开采层厚度、淤泥和细沙夹层、胶结层、覆盖层厚度、料场的分布与储

量、砂砾石层的地质变化及软弱夹层分布情况、水上与水下可开采的厚度和范围、

汛期水位的变化情况;

(2)坝体填筑砂砾石料的级配、最大粒径、<0.075mm含量、含砂量、淤泥

夹杂、开采范围、占地面积、弃料数量分布区域和相应的物理化学性能试验,以

及可用料层厚度和有效储量;

(3)对勘探点揭露地层的名称、颜色、厚度、砂层、砾石、泥块的含量,

砾石物理力学性能,胶结程度以及夹层和透镜体的特征。同时记录勘探时候地下

水及河水位,取样点位置,高程及编号等,对料源的分布,复查可用料的分布情

况,选择避免造成可用料流失的措施;

(4)选择适合区域作为混凝土骨料,对选择的混凝土骨料进行必要的室内

和现场试验,骨料的级配、堆积密度、表观密度、含泥量、吸水率、针片状、软

弱颗粒含量、含砂量、泥块含量、轻物质含量以及碱活性、坚固性和压碎指标。

1.3质量要求

依据《沥青混凝土心墙砂砾石坝填筑施工技术要求》和《水利水电工程天然

建筑材料勘察规程》SL251-2015中规定砂砾石坝壳料、反滤料、骨料质量指标要

求。

1.4料场复查方法

采用方格网布点,坑距间距200m,共布置40个探坑点。采用梅花形岔开布

置,遇特殊情况加密进行。统一采用长臂反铲机械挖坑法取样,探坑的深度控在

8米左右,深度依据料层的分布和地下水埋深来定,一般挖至水面线下挖机不能

作业为止,探坑长度方向一侧为1:2的坡,一侧为立面。

B1料场大部分砂砾石料为水下料源,为保证试验检测样品具有代表性。勘探

点取样按照水上、水下分层取样,根据料源相变情况适当增减。因为39#和40#

探坑区域位置位于砖厂和耕地,受到阻拦无法作业。从侧面断层看到,该区域覆

盖层厚无明显砂砾料,所以放弃开采。

(1)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复查方法主要采用探坑用刻槽及坑槽法取样,对

料源名称、颜色、厚度,及泥沙含量等情况进行描述,坑径控制在1.2m×2.5m

长条形,坑深根据开挖设备料场地质情况确定,初步确定复查深度8米。

(2)对探坑进行筛分试验并测定天然砂砾石、含水量、含泥量、颗粒级配、

最大粒径等,选取代表性样品进行试验,如颗粒密度等。。

(3)试坑按照复查深度一次性开挖到底,采用上下刻槽法取样进行相关颗

粒分析试验;遇大于0.5m厚的砂层,应单独取样,另外混合取样时兼顾水上、

水下部分或夹层部分分开检测。记录内容包括:取样地点编号、深度、层位;描

述颗粒组成及泥、砂、砾等含量,砂的矿物成分和砾石及成分、风化程度和形状,

夹层或胶结程度与厚度,并记录复查时的地下水位深度。

(4)对有利于加工开采混凝土骨料区域进行代表试样全分析。天然砂砾石

混凝土骨料的颗粒级配、细度模数(包括级配上包线、下包线、平均线)、最大

粒径(以每个探坑编号试验坑所取样品的最大粒径确定)、紧密密度、吸水率、

堆积密度、表观密度、含泥量、软弱颗粒含量、坚固性、碱活性、针片状、压碎

值。由探坑内挖出各种料均匀的堆积在坑顶部周边较平整的地面,以备探坑完成

后统一抽取室内试验样品。

1.5料场复查成果分析

砂砾石料场共布置探坑38个,从原始地面下挖,筛分取样作业按照水上水

下分别取样,共检测级配等59组。其中水下取样38组,水上取样21组,最大

取样深度8.5m。因部分坑点覆盖层厚度大,地下水位高,所以无水上砂砾石料。

复查结果表明B1料场自西北角到东南角从高到低条带状蜿蜒分布,覆盖层从西

北角到东南角从浅到厚,料场表部0.15m~3.1m厚的腐殖土。

砂砾石料场探坑复查结果成果,分别绘制砂砾料水上、水下级配区线见下图:

砂砾石料料场复查颗粒分析

汇总

项 目

水上B1料

水下

B1料

(水上水

下)B1总料

最大

曲率

系数

(Cc)

30.0

28.4

30.0

最小

1.0

1.0

1.0

平均

6.8

8.6

8.0

最大

不均

匀系数

(Cu)

136.0

165.0

165.0

最小

3.2

3.7

3.2

平均

40.3

50.0

46.6

最大

1.5

1.3

1.5

≤0.0

75mm

最小

0.1

0.0

0.0

平均

1. 结论

0.6

0.4

0.5

3.1从曲线图可以看出,水下部分由于在水下开挖细颗粒流失造成细颗粒偏

少,2mm以下颗粒流失级配整体上移但均在包线中部,对整体级配没有影响,水

上、水下部分的粗颗粒变化不大。

3.2该料场有用层总储量1278万方,无用层约308.5万方,有用层储量水上

约87万方,水下约1191万方,水下料源占比93%。

3.3砂砾石料场筛分结果表明,从图分析该料场整体0.5mm~5mm之间颗粒含

量较少。同探坑部位,水上砂砾料不均匀系数平均值40.3,曲率系数平均值6.8;

水下砂砾料不均匀系数平均值50.0,曲率系数平均值8.6,说明水上砂砾石料级

配连续程度优于水下砂砾石料。水上水下整体砂砾石料不均匀系数46.6,曲率系

数8.0。说明料源级配整体不够良好,但作为大坝填筑料仍然可以满足级配要求。

3.4砂砾石料可采用反铲直接开挖,建议开采时水上、水下混合开采,装车

后自然掺配,摊铺混合后级配将更加均匀。但水下砂砾石料含水趋于饱和状态,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砂砾石料填筑含水量,可在拉运车辆底部开孔排水等措施。

3.5水下砂砾石料个别含有淤泥夹泥层,开挖取料开采过程中需予以剔除。

参考文献:

1《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探规程》SL251—2015;

2《水电水利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探规程》DL/T5388—2007;

3《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范》DL/T5129-2013;

4《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L677-2014;

5《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352-2006;

6《水电水利工程粗粒土试验规程》DL/T5356—2006;

7《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

8《沥青混凝土心墙砂砾石坝填筑施工技术要求》涉及引用的标准和规程规

范。

9施工报告《某水利枢纽工程砂砾石料场复查》报告

10相关施工规范和技术要求;设计图纸、设计文件、技术文件、招标文件技

术部分等。

作者简介:

贺晓燕:1975年4月26日出生,工程师,大学专科,工作单位:合阳县水

利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主要从事水利工程质量检测试验等。

1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