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8日发(作者:中音)
第三章 劳动需求
劳动是生产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投入品,劳动的需求是商品需求的派生需求(derived
demand,或译为引致需求),因此劳动需求往往决定了一个经济中的就业水平,并反映出一
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水平。劳动需求的主体有三个,分别是企业、政府和从事自我雇用的
劳动者自身。在这三者中,最为重要的劳动需求主体是企业,也最直接地反映出经济活动水平;
政府的劳动需求则往往与政府的财政支出相关,是一个政策性很强的变量;而自我雇用者的劳
动需求就是自身的劳动,其变化往往表现为个人劳动时间的变化,而不是政府部门的就业人数
统计的变化。因此,我们在研究劳动需求时,将主要研究企业的劳动需求。需要我们注意的是,
企业的劳动需求是与一定的企业目标相联系的。也就是说,在不同的企业目标之下,企业劳动
需求的形成机制也是不同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们通常用利润最大化来描述企业的目标,
因此,在这一章的前两节,我们讨论在利润最大化目标之下,企业的短期和长期劳动需求分别
是怎样决定的。这一章的第三节是关于中国劳动需求的研究,这里我们就需要结合中国的计划
经济体制和双轨体制来研究企业的目标和相应的劳动需求了。为了全面地反映中国的劳动需求
变化,我们还将在这一节中涉及中国农村劳动需求的演变问题。
3.1 短期劳动需求
在微观经济学中我们已经了解到,生产理论中的短期问题研究的是某些生产要素不可变的
情况,而长期问题则研究所有生产要素都可变的情况。
一、企业的劳动力需求决策
用简化的眼光来看,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要素主要是劳动(L)和资本(K),通常在短期中假
定资本是不变的,这样我们就可以将生产函数简化为F(L),当然,这个生产函数是凹性的,也
就是说F’(L)>0,F’’(L)<0。进一步地,我们假定市场上的名义工资水平为W,产品市场
上的价格为P。这样,当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时,企业的目标函数就可以被写作:
Max
L
= P·F(L)–W·L (3.1)
这时企业的劳动力雇用数量(记为L*)必然使得企业的边际劳动生产力等于工资水平,即:
F’(L*) = W/P (3.2)
均衡条件(3.2)也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图形来表示。在图3.2中,向右下倾斜的曲线是企业的
边际劳动生产力曲线,水平的直线是由外生的名义工资和价格决定的实际工资线,两者的交点
决定了均衡的劳动力雇用数量(L*)。
(W/P), F’(L)
F’(L)
W/P
0 L* L
图3.1
需要指出的是,在上面这个简单的劳动需求模型中,实际上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假定,那
就是,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均是完全竞争的市场,也只有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劳动力工资
和商品价格才是外生决定的,单个企业只能是价格接受者(price taker)。但是,如果劳动力市
场和商品市场不是完全竞争的市场,就业决定的机制就需要用另外的模型来描述了,这一问题
2024年5月28日发(作者:中音)
第三章 劳动需求
劳动是生产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投入品,劳动的需求是商品需求的派生需求(derived
demand,或译为引致需求),因此劳动需求往往决定了一个经济中的就业水平,并反映出一
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水平。劳动需求的主体有三个,分别是企业、政府和从事自我雇用的
劳动者自身。在这三者中,最为重要的劳动需求主体是企业,也最直接地反映出经济活动水平;
政府的劳动需求则往往与政府的财政支出相关,是一个政策性很强的变量;而自我雇用者的劳
动需求就是自身的劳动,其变化往往表现为个人劳动时间的变化,而不是政府部门的就业人数
统计的变化。因此,我们在研究劳动需求时,将主要研究企业的劳动需求。需要我们注意的是,
企业的劳动需求是与一定的企业目标相联系的。也就是说,在不同的企业目标之下,企业劳动
需求的形成机制也是不同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们通常用利润最大化来描述企业的目标,
因此,在这一章的前两节,我们讨论在利润最大化目标之下,企业的短期和长期劳动需求分别
是怎样决定的。这一章的第三节是关于中国劳动需求的研究,这里我们就需要结合中国的计划
经济体制和双轨体制来研究企业的目标和相应的劳动需求了。为了全面地反映中国的劳动需求
变化,我们还将在这一节中涉及中国农村劳动需求的演变问题。
3.1 短期劳动需求
在微观经济学中我们已经了解到,生产理论中的短期问题研究的是某些生产要素不可变的
情况,而长期问题则研究所有生产要素都可变的情况。
一、企业的劳动力需求决策
用简化的眼光来看,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要素主要是劳动(L)和资本(K),通常在短期中假
定资本是不变的,这样我们就可以将生产函数简化为F(L),当然,这个生产函数是凹性的,也
就是说F’(L)>0,F’’(L)<0。进一步地,我们假定市场上的名义工资水平为W,产品市场
上的价格为P。这样,当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时,企业的目标函数就可以被写作:
Max
L
= P·F(L)–W·L (3.1)
这时企业的劳动力雇用数量(记为L*)必然使得企业的边际劳动生产力等于工资水平,即:
F’(L*) = W/P (3.2)
均衡条件(3.2)也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图形来表示。在图3.2中,向右下倾斜的曲线是企业的
边际劳动生产力曲线,水平的直线是由外生的名义工资和价格决定的实际工资线,两者的交点
决定了均衡的劳动力雇用数量(L*)。
(W/P), F’(L)
F’(L)
W/P
0 L* L
图3.1
需要指出的是,在上面这个简单的劳动需求模型中,实际上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假定,那
就是,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均是完全竞争的市场,也只有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劳动力工资
和商品价格才是外生决定的,单个企业只能是价格接受者(price taker)。但是,如果劳动力市
场和商品市场不是完全竞争的市场,就业决定的机制就需要用另外的模型来描述了,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