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基于STC8H的电磁节能平衡车设计

IT圈 admin 22浏览 0评论

2024年5月29日发(作者:类佳文)

智能处理与应用

Intelligent Processing and Application

DOI

10.16667/.2095-1302.2021.11.020

基于STC8H的电磁节能平衡车设计

吴宇涵,宦红伦,柳玉甜

浙江万里学院 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浙江 宁波 315100

对于两轮直立平衡车

可以通过解算姿态传感器数据进行处理来维持直立状态

并可以实现自主行驶

摘 要:

的功能

为了节约能量

并且在保证稳定性的同时尽可能提高行驶速度

本文以STC8H8K64S4U-48PIN芯片为微

控制单元

利用电磁传感器和放大电路对20 kHz的交变电磁场进行循迹

根据姿态传感器和测速编码器所采集的

数据

分别设计了速度环

直立环的串行PID控制和转向环的并行PID控制

并采用双直流电机控制直立车行驶速度

同时采用无线充电技术

将电能储存于超级电容组并采用节能芯片以提升小车的节能水平

通过样机赛道测试

小车速度达到1.62 m/s时

姿态波动幅度不超过

±

4

°,

能耗不超过120 J

与传统两轮直立平衡车对比的结果表明

本文设计的两轮直立平衡车行驶稳定

运行时能耗低

优势显著

单片机

平衡车

节能

电磁循迹

无线充电

PID控制

关键词:

TP273

TP242.6 A 2095-1302

2021

11-0068-05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0 引 言

两轮直立平衡车是现代人用来代步的一种新型环保交通

工具

但在能量节约方面仍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

同时还应

保证平衡车的稳定性

鉴于此

本文采用STC8H8K64S4U-

48PIN微控制器实现小车的无线充电和两轮直立并进行电

磁循迹

本文利用电磁感应原理通过电磁线圈对小车上的

超级电容进行充电使其获得执行任务所需的能源

通过速

度环

直立环的串行PID控制和转向环的并行PID控制

对小车的运动状态进行控制

通过ICM-20602芯片对小车

的姿态进行解算并产生数据

将读取的数据进行互补滤波

再进行使用

通过增量式编码器对小车的实时速度进行检

运用LC电路对样机赛道的电磁引导线进行检测以实

现循迹功能

最后对相关信息进行处理

以PWM控制的

形式将模拟信号通过驱动电路输出至电机

实现对小车的

控制

C

Group

=

1.1 储能电容设计

小车使用50F

×

4的超级电容组供电

串联电容组容量

计算公式为

C

Simple

N

1

图1 智能车硬件总框图

式中

C

Group

为串联电容组的总电容量

C

Simple

为单个电容的

电容量

N

为电容组中电容的个数

电容能量储存量为

CU

2

E

=

2

2

串联电容组电压为

U

Group

=

U

Simple

N

3

式中

U

Group

为串联电容组的耐压值

U

Simple

为单个电容的耐

压值

结合公式

1

)~(

3

可以得出

在理想状态下电容

1 系统方案设计

智能车包含了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如图1所示

由无

线充电模块

电压管理模块

MCU模块

传感器和蓝牙传

输模块

驱动电路模块组成

收稿日期

修回日期

2021-02-26 2021-03-29

基金项目

浙江省教育厅一般项目宁波市自然科

Y201942740

);

学基金

2018A610189

浙江万里学院科研发展基金

资助

68

物联网技术

2021

/

11

组可储存的电容能量约为729 J

根据实验得出

小车行驶

100 m耗能约为500 J

由李东东

[1]

的实验结果发现

当充

入电压为10 V且使用至剩余电压为2.43 V时

消耗的电容能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能处理与应用

Intelligent Processing and Application

量为588.09 J

实验赛道长度在20 m到80 m之间

小车行驶

所消耗的能量加上电容组的自损耗能小于电容组可以使用的

电容能量

所以最终采用50F

×

4的超级电容组为小车供电

[1]

1.2 系统电源设计

系统采用超级电容组为整车供电

但是电容组的电压会

随电量下降而明显下降

故采用TPS630701芯片进行稳压

该芯片的输入电压范围为2 V至16 V

可以较好地满足硬件

需求

如图2所示

通过AMS1117-3.3芯片将5 V转成3 V

如图3所示

对CCD采用5 V供电

蓝牙通信

ICM20602

模块

编码器

运放电路均采用3 V供电

图2 TPS630701外围接口电路

的OPA4377运算放大器

由于市面上的6.8 nF电容和10 mH

电感有正负20%的误差

使得谐振频率会分布在16 kHz到

24 kHz的范围且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有较大差别

故在电路中

设计了电位器分压电路使得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可以调节

图3 AMS1117-3.3外围接口电路

1.3 驱动电路硬件设计

采用超级电容组为整车供电

为了确保驱动模块的稳

定性采用MC34063ADR对输入电压进行稳压

其输入范

围为3 V至40 V

并稳压至5 V输出

MOS驱动器采用

HIP4082IBZT芯片

其输入输出延迟仅有55 ns到75 ns

合LM7843构成全桥电机驱动电路

该驱动方案发热现象不

明显

驱动力较强

在电压输入不稳定的情况下可以实现电

机的稳定控制

1.4 电磁传感器电路

放大电路

实验采用20 kHz的交变电磁场作为路径的导航信号

要对信号进行选频放大

故使用LC谐振电路实现选频

[2]

通电路

)。

电路谐振频率如式

4

所示

图4 LC谐振电路

1.5 无线充电方案设计

常用的电能传输有以下三种方案

①电磁辐射式可以传

输较远的距离

但在传输过程中电场易发生衰减

且在传输

过程中易对环境和人体产生安全隐患

②电磁感应是目前应

用最多的无线电能传输方案

其传输功率大

效率高

但是

传输距离短

③磁耦合谐振式传输距离较电磁感应方案远

其传输效率高

但在系统不处于谐振的状态下效率会严重下

[4]

结合实际情况

从实际的充电距离和充电效率考虑最

终采用电磁感应的充电方式

实验采用640 kHz的发射线圈做无线电发生器

其等效

电路如图5所示

接收端采用倍压整流的方案

如图6所示

将电感值为14.8

μ

H的线圈接于无线充电电路的输入侧

振电容采用两个2.2 nF电容进行并联

通过TPS54560芯片

进行降压输出

1.6 机械结构设计

要使小车行驶稳定且流畅

除了需要优化软件

机械结

2021

/

11

物联网技术

1

f

=

4

2

π

LC

式中

L

为感应线圈的电感值

C

为谐振电容

由于感应电

动势的频率为20 kHz

选用10 mH的感应线圈电感

并选用

6.8 nF的电容作为谐波电容

由于电感和电容的实际值和印

刷值均有

±

20%的误差

故要进行配对

使每组LC振荡电

路在相同位置下产生相同的感应电动势方可使用

[3]

在电感

的摆放上采用两侧平行

中间

字的方式

便于检测赛

道上的各个要素

其电路如图4所示

由于传统的三极管放大方案有温漂大

静电现象严重等

问题

对信号的处理有失真的现象产生

所以采用了四通道

69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能处理与应用

Intelligent Processing and Application

构的设计也是极为关键的

理想直立车的机械结构应是有个

合适的机械中值且重心低

但是加上节能要求后还要尽可能

地保证小车的质量要轻

减轻小车的质量既可以减少行驶时

所消耗的能量

又使小车便于控制

做到姿态的快速响应

便于维持直立环的稳定

重心低可以有效地减少过弯漂移的

现象

电感前瞻长度不宜过长也不宜过短

过长会导致反应

超前

过短则会引起反应不及时

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前

瞻长度进行调整

最后对小车轮胎进行处理

通过多次实

小车速度的上限极大程度上是由小车轮胎所决定的

胎要与轮毂进行固定以防止在急加速和急减速情况下轮毂空

此外对轮胎进行磨皮软化处理可以极大地增加轮胎的摩

擦力

防止轮胎打滑

最终的物理样机如图7所示

图5 无线电发生器等效电路

图6 无线充电电路

图8 直立车控制框图

2.2 直立环控制

要使小车直立

就要对小车的电机进行控制

当小车要

图7 物理样机实物图

保持直立

稳定状态

),

小车就要保持静止或是匀速状态

当小车发生倾倒时

为了保持车身稳定

车轮要向倾倒方向

做加速运动

这样小车就会受到额外的惯性力且方向与倾倒

方向相反

大小与加速度成正比

如图9所示

2 系统控制方案

2.1 整体控制系统设计

王英杰

[5]

给出了直立车传统的并行三环控制方式

图8所示

并指出直立车系统具有非线性

欠驱动

高阶次

、(

a

自然不稳定的特点

传统方法中直立环与速度环并联产生耦

导致在车速较高时该方法的控制不稳定

经过实际测试

和分析对比

该文设计的串行行驶和串行转向PID控制系统

在保持跟踪和循迹的稳定性

抗干扰能力以及控制精度方面

与传统方案相比都获得了较大提升

由图8

a

可以看出

传统的并行控制法是将三环的输出进行线性叠加

三环之间

关联程度较低

鲁棒性差

串行PID控制法则是将速度环和

直立环相关联

将对速度的控制转变为对小车在平衡状态下

角度的调整

该控制方法与传统控制方法相比响应快

振荡

[6]

因此

对本文小车采用该控制方案

以确保在更短的

响应时间内实现对车身姿态的控制

70

物联网技术

2021

/

11

图9 小车直立状态下的受力分析图

根据该原理得出PD控制方程

θ

Bias

=

θ

Angle

θ

Med

5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能处理与应用

Intelligent Processing and Application

PWM

Out

=K

p

θ

Bias

+

ω

y

K

d

6

式中

θ

Bias

为角度偏差值

θ

Angle

为当下测量的角度

θ

Med

机械中值角度

ω

y

为小车在

XZ

平面上的角加速度

PWM_

Out为最终的输出值

K

p

为比例系数

K

d

为微分系数

是ICM20602模块所得到的值无法使用反三角函数直接求得

在静态情况下加速度计求出的角度值有毛刺

在动态情况下

加速度计所求出的值则会有较大误差

通过角加速度积分所

得的角度在短期内可以较好地反映角度变换

但是随着时间

的推移就会产生大的偏差

为了能够较好地拟合智能车的角

度变化曲线

本文采用了互补滤波的方式

[7]

方程如下

可接受范围内且可以很好地完成任务

所以最终采用纯比

例控制

在实际运用中采用左右编码器的返回值相加求平均

作为小车的实时速度

并对速度进行低通滤波处理

防止

异常数据的产生对小车的姿态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关公式

如下

V

Err

=

V

l

+

V

r

V

10

2

Err

Lowout

=aV

Err

+

(

1−a

)

Err

Last

11

ϕ

Err

=K

p

Err

Lowout

12

式中

V

Err

为实时速度与预设速度的差值

V

l

V

r

分别为左

右轮的实时转速

V

为预设的期望速度

Err

Lowout

为经过低通

滤波处理后的差值

φ

Err

为输出的角度偏差值

G

yroy

为小车

XZ

平面上的角加速度

11

中的

Err

Lowout

作为下次的

最后将由速度环得出的角度偏差值代入到式

6

Err

Last

输入

中实现速度环和直立环的串级控制

公式如下

PWM

Out

=K

p

(

θ

Bias

+

ϕ

Err

)

+G

yroy

K

d

2.4 转向环控制

在实验中主要采用电感采集赛道中的交变电场产生的感

应电动势来实现循迹的功能

传统的转向环算法有差值法

归一化法和比值法

但是根据实验和相关资料可知

使用差

比和的计算方法可以在小车循迹时既保证速度的稳定又可以

实现过弯内切而飞出

[8]

首先

要对电感的采集值进行防脉冲平滑滤波

该滤波

可以有效克服因偶然因素引起的波动干扰

由于单个电感仅

采集12次数据

所有电感的数据采集和计算均可在一次控

制周期内实现

5 ms进行一次转向环控制

),

所以可以实时

地反映小车所行驶道路的变换状况

其公式如下

Filter

Out

=

12

θ

g

=

ω

y

dt+

θ

Last

7

a

180

θ

m

=

a

tan

x

8

a

z

π

θ

=d

θ

m

+

(

1

−d

)

θ

g

9

式中

θ

g

为陀螺仪积分所得角度

θ

m

为加速度计通过反三角

函数所得角度

a

x

a

z

分别代表小车在

X

轴和

Z

轴上的加速度

d

为互补系数

最终式

9

中得到的角度输出在式

7

作为

θ

Last

输入

对两个角度进行互补滤波后可以得到图10

其中黑色曲线为

θ

m

角度

灰色曲线为互补滤波后所得角度

可以看出

经过互补滤波的角度无毛刺且几乎没有过冲现象

跟随性较好

表明该算法在小车运行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可以

较好地拟合角度变化曲线

Filter

i

=

1

Col

Filter

Max

Filter

Min

13

10

式中

Filter

out

为滤波后感应电动势模拟量

Filter

Col

为电感

图10 静态角度跟随对比图

采集感应电动势模拟量

Filter

Max

Filter

Min

分别表示12次

电感值采集量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然后

对感应电动势的模拟量进行差比和计算

将所得

值进行比例滤波

对小车在赛道上的过弯方式进行控制

统的差比和算法对于偏差的拟合仅仅局限于感应电动势的返

回值

然而

在实际行驶情况中如果仅根据电感的差比和偏

差输出值进行过弯转向

还是会出现由于过弯速度不稳定所

导致的飞出弯道现象

根据相关文献

最终将传统差比和的

输出值进行一元三次函数处理并保留一次项和三次项

函数

图形如图11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

与之前的差比和输出相比

经过数学

处理的偏差输出值在小偏差输入时有减益效果

但在大误差

2021

/

11

物联网技术

2.3 速度环控制

速度环控制主要是对小车的行驶速度进行控制

通过直

立环知道在匀速行驶情况下

当小车的倾斜角度偏离机械中

值时小车就会通过加减速去维持平衡

所以可以将由编码器

返回的值和角度做关联并输出一个角度值到直立环

以达到

对小车的速度进行控制的效果

传统的速度环使用的是比例

与积分相结合控制

积分环节可以去除稳态误差

使最终速

度可以达到预设值

但是积分环节的参数调节过于复杂

了容易产生振荡

小了调节速度就会变慢

使用纯比例控制

会有误差产生

使实际速度和期望速度有一定偏差

但是在

71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能处理与应用

Intelligent Processing and Application

时有增益输出的效果

结合实际就是小车在行驶直道时会进

行微调

极大地减少了直道抖动情况的出现

但在弯道时会

有较大的偏差输出

所以过弯灵敏

最后在输出时与速度做

关联

并采用比例微分控制便可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

式如

14

所示

PWM

Out

2

V

Car

ω

z

2

=

2

+

1

K

p

ϕ

Bias

+

+

4

.

65

K

d

ω

z

14

4000000

V

3 结 语

本文提出了基于STC8H8K64S4U-48PIN芯片的两轮节

能智能车设计方法

所阐述的节能方案具有通用性

可用于

其他需要节能的产品

本文设计的直立车着重于小车的控制

方式和电路的设计

与传统两轮直立车

[10]

相比

添加了节

能模块

同时改进算法使其在控制上更加稳定

通过不断地

测试和修改

在提升小车速度的同时

仍然能够保持稳定性

从而使其很好地完成指定行驶任务

参考文献

[9]

式中

V

Car

为小车实时速度

φ

Bias

为转向环输出的偏差值

ω

z

XY

平面上的角加速度

图11 不同算法下偏差值与输出值图像

最终将速度环

直立环

转向环结合以实现控制目的

其程序框图如图12所示

图12 速度环、直立环、转向环结合程序框图

[1]李东东

马添翼

牛继高.超级电容储能式智能车节能设计与方

案优化[J].中原工学院学报

2019

30

1

):

42-48.

[2]葛冰儿

梁庭

洪应平

等.基于LC谐振传感器的互感耦合系

统阻抗特性[J].微纳电子技术

2013

50

6

):

360-365.

[3]王盼宝.智能车制作

从元器件

机电系统

控制算法到完整的

智能车设计[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8

67.

[4]韩伟. 电磁感应无线充电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苏州

苏州大学

2014.

[5]王英杰

孟威

李灵恩

等.改进的两轮直立车多回路控制[J].

自动化与仪表

2019

34

12

):

39-44.

[6]乔纬国. 一种采用双PID串级控制的双轮自平衡车的研制[D].长

吉林大学

2017.

[7]梁光胜

杜梦楠

周子豪

等.基于互补滤波的两轮自平衡车姿

态控制[J].测控技术

2015

34

5

):

72-74.

[8]张晓峰

钟一博

李清晨

等.电磁智能车循迹算法[J].计算机

系统应用

2014

23

12

):

187-190.

[9]林华

徐宇宝

汪鑫

等.摄像头与电磁导航智能车的设计与双

车控制研究[J].佳木斯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20

38

4

):

90-94.

[10]龚晓辉

薄祥岑.基于MC9S12XS128的二轮直立车设计与实现

[J].电子设计工程

2014

22

2

):

137-139.

作者简介

吴宇涵

2000

—),

浙江杭州人

浙江万里学院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本科生

研究方向为机械电子

宦红伦

1981

—),

湖北十堰人

浙江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博士

讲师

研究方向为数字化装

配机器人系统等

柳玉甜

1980

—),

浙江金华人

浙江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博士

副教授

研究方向为自动控

移动机器人等

上接第67页

[3]王飞.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系统中的应用分析[J]. 信息通信

2018

32

1

):

148-150.

[4]曾惠斌. 论物联网技术在高校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J].信息通

2018

32

9

):

178-179.

[5]强威

张钧杰

刘凯

等.基于STM32的智能看护系统[J].山西

电子技术

2017

45

1

):

3-5.

[6]冯晓星

毛云祥.基于GPRS/3G的远程通信实验系统组网方案

实现[J].无线电通信技术

2015

41

4

):

96-99.

[7]马爱霞. 基于物联网与云平台的多功能智能家居系统设计[J]. 电

子世界

2020

40

12

):

6-7.

[8]陈文澄

张辉

张晋滔. ESP8266 WiFi模块在智能小车控制中的

应用[J]. 工业控制计算机

2019

32

7

):

134-136.

[9]吕庭

高维强

殷昊. 基于WiFi的家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设计

[J].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18

26

7

):

70-74.

[10]杨帆

危志远.基于GPS卫星定位土地面积测量仪设计[J].自

动化与仪表

2019

34

1

):

50-52.

作者简介

路 康

1999

—),

陕西西安人

科研助理

研究方向为物联网技术

郑争兵

1980

—),

湖北黄冈人

副教授

硕士

研究方向为物联网技术及应用

72

物联网技术

2021

/

11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2024年5月29日发(作者:类佳文)

智能处理与应用

Intelligent Processing and Application

DOI

10.16667/.2095-1302.2021.11.020

基于STC8H的电磁节能平衡车设计

吴宇涵,宦红伦,柳玉甜

浙江万里学院 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浙江 宁波 315100

对于两轮直立平衡车

可以通过解算姿态传感器数据进行处理来维持直立状态

并可以实现自主行驶

摘 要:

的功能

为了节约能量

并且在保证稳定性的同时尽可能提高行驶速度

本文以STC8H8K64S4U-48PIN芯片为微

控制单元

利用电磁传感器和放大电路对20 kHz的交变电磁场进行循迹

根据姿态传感器和测速编码器所采集的

数据

分别设计了速度环

直立环的串行PID控制和转向环的并行PID控制

并采用双直流电机控制直立车行驶速度

同时采用无线充电技术

将电能储存于超级电容组并采用节能芯片以提升小车的节能水平

通过样机赛道测试

小车速度达到1.62 m/s时

姿态波动幅度不超过

±

4

°,

能耗不超过120 J

与传统两轮直立平衡车对比的结果表明

本文设计的两轮直立平衡车行驶稳定

运行时能耗低

优势显著

单片机

平衡车

节能

电磁循迹

无线充电

PID控制

关键词:

TP273

TP242.6 A 2095-1302

2021

11-0068-05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0 引 言

两轮直立平衡车是现代人用来代步的一种新型环保交通

工具

但在能量节约方面仍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

同时还应

保证平衡车的稳定性

鉴于此

本文采用STC8H8K64S4U-

48PIN微控制器实现小车的无线充电和两轮直立并进行电

磁循迹

本文利用电磁感应原理通过电磁线圈对小车上的

超级电容进行充电使其获得执行任务所需的能源

通过速

度环

直立环的串行PID控制和转向环的并行PID控制

对小车的运动状态进行控制

通过ICM-20602芯片对小车

的姿态进行解算并产生数据

将读取的数据进行互补滤波

再进行使用

通过增量式编码器对小车的实时速度进行检

运用LC电路对样机赛道的电磁引导线进行检测以实

现循迹功能

最后对相关信息进行处理

以PWM控制的

形式将模拟信号通过驱动电路输出至电机

实现对小车的

控制

C

Group

=

1.1 储能电容设计

小车使用50F

×

4的超级电容组供电

串联电容组容量

计算公式为

C

Simple

N

1

图1 智能车硬件总框图

式中

C

Group

为串联电容组的总电容量

C

Simple

为单个电容的

电容量

N

为电容组中电容的个数

电容能量储存量为

CU

2

E

=

2

2

串联电容组电压为

U

Group

=

U

Simple

N

3

式中

U

Group

为串联电容组的耐压值

U

Simple

为单个电容的耐

压值

结合公式

1

)~(

3

可以得出

在理想状态下电容

1 系统方案设计

智能车包含了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如图1所示

由无

线充电模块

电压管理模块

MCU模块

传感器和蓝牙传

输模块

驱动电路模块组成

收稿日期

修回日期

2021-02-26 2021-03-29

基金项目

浙江省教育厅一般项目宁波市自然科

Y201942740

);

学基金

2018A610189

浙江万里学院科研发展基金

资助

68

物联网技术

2021

/

11

组可储存的电容能量约为729 J

根据实验得出

小车行驶

100 m耗能约为500 J

由李东东

[1]

的实验结果发现

当充

入电压为10 V且使用至剩余电压为2.43 V时

消耗的电容能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能处理与应用

Intelligent Processing and Application

量为588.09 J

实验赛道长度在20 m到80 m之间

小车行驶

所消耗的能量加上电容组的自损耗能小于电容组可以使用的

电容能量

所以最终采用50F

×

4的超级电容组为小车供电

[1]

1.2 系统电源设计

系统采用超级电容组为整车供电

但是电容组的电压会

随电量下降而明显下降

故采用TPS630701芯片进行稳压

该芯片的输入电压范围为2 V至16 V

可以较好地满足硬件

需求

如图2所示

通过AMS1117-3.3芯片将5 V转成3 V

如图3所示

对CCD采用5 V供电

蓝牙通信

ICM20602

模块

编码器

运放电路均采用3 V供电

图2 TPS630701外围接口电路

的OPA4377运算放大器

由于市面上的6.8 nF电容和10 mH

电感有正负20%的误差

使得谐振频率会分布在16 kHz到

24 kHz的范围且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有较大差别

故在电路中

设计了电位器分压电路使得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可以调节

图3 AMS1117-3.3外围接口电路

1.3 驱动电路硬件设计

采用超级电容组为整车供电

为了确保驱动模块的稳

定性采用MC34063ADR对输入电压进行稳压

其输入范

围为3 V至40 V

并稳压至5 V输出

MOS驱动器采用

HIP4082IBZT芯片

其输入输出延迟仅有55 ns到75 ns

合LM7843构成全桥电机驱动电路

该驱动方案发热现象不

明显

驱动力较强

在电压输入不稳定的情况下可以实现电

机的稳定控制

1.4 电磁传感器电路

放大电路

实验采用20 kHz的交变电磁场作为路径的导航信号

要对信号进行选频放大

故使用LC谐振电路实现选频

[2]

通电路

)。

电路谐振频率如式

4

所示

图4 LC谐振电路

1.5 无线充电方案设计

常用的电能传输有以下三种方案

①电磁辐射式可以传

输较远的距离

但在传输过程中电场易发生衰减

且在传输

过程中易对环境和人体产生安全隐患

②电磁感应是目前应

用最多的无线电能传输方案

其传输功率大

效率高

但是

传输距离短

③磁耦合谐振式传输距离较电磁感应方案远

其传输效率高

但在系统不处于谐振的状态下效率会严重下

[4]

结合实际情况

从实际的充电距离和充电效率考虑最

终采用电磁感应的充电方式

实验采用640 kHz的发射线圈做无线电发生器

其等效

电路如图5所示

接收端采用倍压整流的方案

如图6所示

将电感值为14.8

μ

H的线圈接于无线充电电路的输入侧

振电容采用两个2.2 nF电容进行并联

通过TPS54560芯片

进行降压输出

1.6 机械结构设计

要使小车行驶稳定且流畅

除了需要优化软件

机械结

2021

/

11

物联网技术

1

f

=

4

2

π

LC

式中

L

为感应线圈的电感值

C

为谐振电容

由于感应电

动势的频率为20 kHz

选用10 mH的感应线圈电感

并选用

6.8 nF的电容作为谐波电容

由于电感和电容的实际值和印

刷值均有

±

20%的误差

故要进行配对

使每组LC振荡电

路在相同位置下产生相同的感应电动势方可使用

[3]

在电感

的摆放上采用两侧平行

中间

字的方式

便于检测赛

道上的各个要素

其电路如图4所示

由于传统的三极管放大方案有温漂大

静电现象严重等

问题

对信号的处理有失真的现象产生

所以采用了四通道

69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能处理与应用

Intelligent Processing and Application

构的设计也是极为关键的

理想直立车的机械结构应是有个

合适的机械中值且重心低

但是加上节能要求后还要尽可能

地保证小车的质量要轻

减轻小车的质量既可以减少行驶时

所消耗的能量

又使小车便于控制

做到姿态的快速响应

便于维持直立环的稳定

重心低可以有效地减少过弯漂移的

现象

电感前瞻长度不宜过长也不宜过短

过长会导致反应

超前

过短则会引起反应不及时

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前

瞻长度进行调整

最后对小车轮胎进行处理

通过多次实

小车速度的上限极大程度上是由小车轮胎所决定的

胎要与轮毂进行固定以防止在急加速和急减速情况下轮毂空

此外对轮胎进行磨皮软化处理可以极大地增加轮胎的摩

擦力

防止轮胎打滑

最终的物理样机如图7所示

图5 无线电发生器等效电路

图6 无线充电电路

图8 直立车控制框图

2.2 直立环控制

要使小车直立

就要对小车的电机进行控制

当小车要

图7 物理样机实物图

保持直立

稳定状态

),

小车就要保持静止或是匀速状态

当小车发生倾倒时

为了保持车身稳定

车轮要向倾倒方向

做加速运动

这样小车就会受到额外的惯性力且方向与倾倒

方向相反

大小与加速度成正比

如图9所示

2 系统控制方案

2.1 整体控制系统设计

王英杰

[5]

给出了直立车传统的并行三环控制方式

图8所示

并指出直立车系统具有非线性

欠驱动

高阶次

、(

a

自然不稳定的特点

传统方法中直立环与速度环并联产生耦

导致在车速较高时该方法的控制不稳定

经过实际测试

和分析对比

该文设计的串行行驶和串行转向PID控制系统

在保持跟踪和循迹的稳定性

抗干扰能力以及控制精度方面

与传统方案相比都获得了较大提升

由图8

a

可以看出

传统的并行控制法是将三环的输出进行线性叠加

三环之间

关联程度较低

鲁棒性差

串行PID控制法则是将速度环和

直立环相关联

将对速度的控制转变为对小车在平衡状态下

角度的调整

该控制方法与传统控制方法相比响应快

振荡

[6]

因此

对本文小车采用该控制方案

以确保在更短的

响应时间内实现对车身姿态的控制

70

物联网技术

2021

/

11

图9 小车直立状态下的受力分析图

根据该原理得出PD控制方程

θ

Bias

=

θ

Angle

θ

Med

5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能处理与应用

Intelligent Processing and Application

PWM

Out

=K

p

θ

Bias

+

ω

y

K

d

6

式中

θ

Bias

为角度偏差值

θ

Angle

为当下测量的角度

θ

Med

机械中值角度

ω

y

为小车在

XZ

平面上的角加速度

PWM_

Out为最终的输出值

K

p

为比例系数

K

d

为微分系数

是ICM20602模块所得到的值无法使用反三角函数直接求得

在静态情况下加速度计求出的角度值有毛刺

在动态情况下

加速度计所求出的值则会有较大误差

通过角加速度积分所

得的角度在短期内可以较好地反映角度变换

但是随着时间

的推移就会产生大的偏差

为了能够较好地拟合智能车的角

度变化曲线

本文采用了互补滤波的方式

[7]

方程如下

可接受范围内且可以很好地完成任务

所以最终采用纯比

例控制

在实际运用中采用左右编码器的返回值相加求平均

作为小车的实时速度

并对速度进行低通滤波处理

防止

异常数据的产生对小车的姿态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关公式

如下

V

Err

=

V

l

+

V

r

V

10

2

Err

Lowout

=aV

Err

+

(

1−a

)

Err

Last

11

ϕ

Err

=K

p

Err

Lowout

12

式中

V

Err

为实时速度与预设速度的差值

V

l

V

r

分别为左

右轮的实时转速

V

为预设的期望速度

Err

Lowout

为经过低通

滤波处理后的差值

φ

Err

为输出的角度偏差值

G

yroy

为小车

XZ

平面上的角加速度

11

中的

Err

Lowout

作为下次的

最后将由速度环得出的角度偏差值代入到式

6

Err

Last

输入

中实现速度环和直立环的串级控制

公式如下

PWM

Out

=K

p

(

θ

Bias

+

ϕ

Err

)

+G

yroy

K

d

2.4 转向环控制

在实验中主要采用电感采集赛道中的交变电场产生的感

应电动势来实现循迹的功能

传统的转向环算法有差值法

归一化法和比值法

但是根据实验和相关资料可知

使用差

比和的计算方法可以在小车循迹时既保证速度的稳定又可以

实现过弯内切而飞出

[8]

首先

要对电感的采集值进行防脉冲平滑滤波

该滤波

可以有效克服因偶然因素引起的波动干扰

由于单个电感仅

采集12次数据

所有电感的数据采集和计算均可在一次控

制周期内实现

5 ms进行一次转向环控制

),

所以可以实时

地反映小车所行驶道路的变换状况

其公式如下

Filter

Out

=

12

θ

g

=

ω

y

dt+

θ

Last

7

a

180

θ

m

=

a

tan

x

8

a

z

π

θ

=d

θ

m

+

(

1

−d

)

θ

g

9

式中

θ

g

为陀螺仪积分所得角度

θ

m

为加速度计通过反三角

函数所得角度

a

x

a

z

分别代表小车在

X

轴和

Z

轴上的加速度

d

为互补系数

最终式

9

中得到的角度输出在式

7

作为

θ

Last

输入

对两个角度进行互补滤波后可以得到图10

其中黑色曲线为

θ

m

角度

灰色曲线为互补滤波后所得角度

可以看出

经过互补滤波的角度无毛刺且几乎没有过冲现象

跟随性较好

表明该算法在小车运行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可以

较好地拟合角度变化曲线

Filter

i

=

1

Col

Filter

Max

Filter

Min

13

10

式中

Filter

out

为滤波后感应电动势模拟量

Filter

Col

为电感

图10 静态角度跟随对比图

采集感应电动势模拟量

Filter

Max

Filter

Min

分别表示12次

电感值采集量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然后

对感应电动势的模拟量进行差比和计算

将所得

值进行比例滤波

对小车在赛道上的过弯方式进行控制

统的差比和算法对于偏差的拟合仅仅局限于感应电动势的返

回值

然而

在实际行驶情况中如果仅根据电感的差比和偏

差输出值进行过弯转向

还是会出现由于过弯速度不稳定所

导致的飞出弯道现象

根据相关文献

最终将传统差比和的

输出值进行一元三次函数处理并保留一次项和三次项

函数

图形如图11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

与之前的差比和输出相比

经过数学

处理的偏差输出值在小偏差输入时有减益效果

但在大误差

2021

/

11

物联网技术

2.3 速度环控制

速度环控制主要是对小车的行驶速度进行控制

通过直

立环知道在匀速行驶情况下

当小车的倾斜角度偏离机械中

值时小车就会通过加减速去维持平衡

所以可以将由编码器

返回的值和角度做关联并输出一个角度值到直立环

以达到

对小车的速度进行控制的效果

传统的速度环使用的是比例

与积分相结合控制

积分环节可以去除稳态误差

使最终速

度可以达到预设值

但是积分环节的参数调节过于复杂

了容易产生振荡

小了调节速度就会变慢

使用纯比例控制

会有误差产生

使实际速度和期望速度有一定偏差

但是在

71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能处理与应用

Intelligent Processing and Application

时有增益输出的效果

结合实际就是小车在行驶直道时会进

行微调

极大地减少了直道抖动情况的出现

但在弯道时会

有较大的偏差输出

所以过弯灵敏

最后在输出时与速度做

关联

并采用比例微分控制便可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

式如

14

所示

PWM

Out

2

V

Car

ω

z

2

=

2

+

1

K

p

ϕ

Bias

+

+

4

.

65

K

d

ω

z

14

4000000

V

3 结 语

本文提出了基于STC8H8K64S4U-48PIN芯片的两轮节

能智能车设计方法

所阐述的节能方案具有通用性

可用于

其他需要节能的产品

本文设计的直立车着重于小车的控制

方式和电路的设计

与传统两轮直立车

[10]

相比

添加了节

能模块

同时改进算法使其在控制上更加稳定

通过不断地

测试和修改

在提升小车速度的同时

仍然能够保持稳定性

从而使其很好地完成指定行驶任务

参考文献

[9]

式中

V

Car

为小车实时速度

φ

Bias

为转向环输出的偏差值

ω

z

XY

平面上的角加速度

图11 不同算法下偏差值与输出值图像

最终将速度环

直立环

转向环结合以实现控制目的

其程序框图如图12所示

图12 速度环、直立环、转向环结合程序框图

[1]李东东

马添翼

牛继高.超级电容储能式智能车节能设计与方

案优化[J].中原工学院学报

2019

30

1

):

42-48.

[2]葛冰儿

梁庭

洪应平

等.基于LC谐振传感器的互感耦合系

统阻抗特性[J].微纳电子技术

2013

50

6

):

360-365.

[3]王盼宝.智能车制作

从元器件

机电系统

控制算法到完整的

智能车设计[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8

67.

[4]韩伟. 电磁感应无线充电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苏州

苏州大学

2014.

[5]王英杰

孟威

李灵恩

等.改进的两轮直立车多回路控制[J].

自动化与仪表

2019

34

12

):

39-44.

[6]乔纬国. 一种采用双PID串级控制的双轮自平衡车的研制[D].长

吉林大学

2017.

[7]梁光胜

杜梦楠

周子豪

等.基于互补滤波的两轮自平衡车姿

态控制[J].测控技术

2015

34

5

):

72-74.

[8]张晓峰

钟一博

李清晨

等.电磁智能车循迹算法[J].计算机

系统应用

2014

23

12

):

187-190.

[9]林华

徐宇宝

汪鑫

等.摄像头与电磁导航智能车的设计与双

车控制研究[J].佳木斯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20

38

4

):

90-94.

[10]龚晓辉

薄祥岑.基于MC9S12XS128的二轮直立车设计与实现

[J].电子设计工程

2014

22

2

):

137-139.

作者简介

吴宇涵

2000

—),

浙江杭州人

浙江万里学院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本科生

研究方向为机械电子

宦红伦

1981

—),

湖北十堰人

浙江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博士

讲师

研究方向为数字化装

配机器人系统等

柳玉甜

1980

—),

浙江金华人

浙江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博士

副教授

研究方向为自动控

移动机器人等

上接第67页

[3]王飞.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系统中的应用分析[J]. 信息通信

2018

32

1

):

148-150.

[4]曾惠斌. 论物联网技术在高校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J].信息通

2018

32

9

):

178-179.

[5]强威

张钧杰

刘凯

等.基于STM32的智能看护系统[J].山西

电子技术

2017

45

1

):

3-5.

[6]冯晓星

毛云祥.基于GPRS/3G的远程通信实验系统组网方案

实现[J].无线电通信技术

2015

41

4

):

96-99.

[7]马爱霞. 基于物联网与云平台的多功能智能家居系统设计[J]. 电

子世界

2020

40

12

):

6-7.

[8]陈文澄

张辉

张晋滔. ESP8266 WiFi模块在智能小车控制中的

应用[J]. 工业控制计算机

2019

32

7

):

134-136.

[9]吕庭

高维强

殷昊. 基于WiFi的家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设计

[J].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18

26

7

):

70-74.

[10]杨帆

危志远.基于GPS卫星定位土地面积测量仪设计[J].自

动化与仪表

2019

34

1

):

50-52.

作者简介

路 康

1999

—),

陕西西安人

科研助理

研究方向为物联网技术

郑争兵

1980

—),

湖北黄冈人

副教授

硕士

研究方向为物联网技术及应用

72

物联网技术

2021

/

11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