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IT圈
>
西安南京铁路东秦岭特长隧道设计方案的研究
2024年5月30日发(作者:广弘壮)
・设计・
西安南京铁路东秦岭特长隧道设计方案的研究
靳宝成 杨国柱 王永安
(
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 甘肃兰州
730000
)
摘 要 西安南京铁路东秦岭特长隧道全长
12268m,
设计为双线加平行导坑方案
,
钻爆法施工。隧道进出口
各
35m
采用模筑混凝土衬砌
,
洞身其余地段采用复合式衬砌
,
支护均以喷、锚、网为主
,
并辅以钢架。隧道设计总工
期为
58.32
个月
,
是全线的控制性工程。从地质特征、方案比选、结构设计等方面阐述隧道的设计方案。
关键词 铁路隧道 双线隧道 地质特征 方案 正洞 平行导坑 结构设计
表
1
东秦岭隧道线路坡度设计
1
概述
西安南京铁路东秦岭隧道位于陕西蓝田、商州交
界处。隧道穿越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秦岭
,
岭脊
总体呈北东向展布
,
山势北陡南缓。隧道通过的秦岭
岭脊高程约为
1590m,
最大埋深约为
580m,
进出口
与岭脊相对高差约
500
~
600m
。隧道通过各级围岩的
长度为
:
Ⅵ级围岩
140m,
Ⅴ级围岩
683m,
Ⅳ级围岩
2940m,
Ⅲ级围岩
3620m,
Ⅱ级围岩
4885m
。隧道位
于直线上
,
线路穿越秦岭山区
,
地形复杂
,
采用一次双
线方案
,
设计坡度见表
1
。
2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特征
2.1
地层岩性
收稿日期
:20020820
)
,
男
,
助理工程师
,1999
年毕业于长沙第一作者简介
:
靳宝成
(
1976
—
铁道学院交通土建专业
,
工学学士。
本区出露地层岩性复杂多变
,
受多期构造作用影
响
,
在隧道进口端
F
5
断层以北主要出露太古界太华
群
,
为一套古老的变质岩系
,
岩石的变质程度较深
,
经
受不同程度混合岩化作用
;
以南为一套元古代至早古
生代沉积的滨海至浅海相碎屑和碳酸盐岩建造
,
并伴
有强烈的火山喷发
,
早加里东后期褶皱隆起
,
自北向南
主要出露元古界铁铜沟组、龙家园组、熊耳群、震旦系、
古生界寒武系和奥陶系等
,
相互间呈角度不整合或假
为减少干扰
,
便于施工
,
在弹性支承块道床施工时
,
采
用组合式轨道排架
,
左、右线分别异步进行。混凝土支
承块由洞外现场预制。组合式轨道排架由排架与道床
侧模板组成
,
每个排架理论长度为
6.25m,
支承块与
排架的组装在工作面附近的移动平台上进行。组装后
的排架用轨行式专用长门吊进行起落、平移
,
排架方
向、水平经测量定位并固定后
,
浇筑道床混凝土。
6
结语
平导洞口建立
9kVA
和
10kVA
发电站
,
以保证施工用
电的连续性。
④在正洞和平导洞口
,
各建
100m
3
/h
混凝土拌和站
1
座
(
不含喷射混凝土拌和
)
。正洞配置
6
台
5m
3
无轨混
凝土输送车
,
平导配置
6
台
6m
3
有轨混凝土输送车。
5
弹性整体道床施工
弹性整体道床由混凝土道床和弹性支承块组成
,
其断面如图
7
所示。
东秦岭特长隧道施工面临独头通风距离长
,
独面
运输距离长、地质条件差、设计标准高等特点。施工中
须重点解决
GPS
定位引导、长距离独头通风、有轨与
无轨运输设备相配套、软弱围岩的超前防坍塌预支护、
光面爆破、无滴渗防水、复合式衬砌、弹性整体道床的
图
7
弹性整体道床断面结构
(
单位
:mm
)
由于东秦岭隧道设计为双线且有中间水沟
,
因此
,
6
半机械化铺设等多项技术难点。为此
,
局指挥部对这
些重点技术项目进行了专题研究
,
并取得很好的效果。
铁道标准设计
RAILWAYSTANDARDDESIGN
2002
(
11
)
・设计・
整合接触关系。
2.2
地质构造
法等综合测试分析方法
,
做了较多工作。
对隧道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特征及地应力进行多种
测试和研究表明
,
方法手段不同
,
隧道区最大水平主应
力方向互有差异
,
但各研究方法的成果均表明隧道区
最大水平主应力值为
4
.
95
~
19
.
93MPa
,
即最大水平
主应力不太大。经
XNQ6
深孔测试
,
最大水平主应力
δ
θ
h
=
11
.
93MPa
,
计算结果表明圆形隧道
δ
max
=
47
.
86
MPa
(
δ
由于
δ
θ
为切向应力
)
。
θ
max
较低
,
预测施工时岩爆
东秦岭特长隧道位于华北地台南缘构造带。褶皱
构造和断裂构造极为发育。
2.2.1
褶皱构造
褶皱构造在东秦岭特长隧道区较为发育
,
褶皱形
态复杂
,
小褶曲发育
,
主要有以下两大褶皱构造带。
(
1
)
张家坪背斜
背斜向东倾伏
,
隧道区位于其倾伏端
,
由元古界铁
铜沟组石英岩组成。其走向由北向南依次变化
:
N70
°
W
~
N50
°~
20
°
W,
石英岩均向北倾。其核部位于
DK97+600
处
,
岩体较为完整
,
呈巨块状砌体结构。在
问题不很严重
,
地应力对隧道的稳定性影响也不大。
2.4
水文地质
其核部有长大的张开节理及节理密集带发育。
(
2
)
田家沟—垢神庙向斜
位于
F
6
断层以南奥陶系地层中
,
为一紧密的复式
向斜。其核部位于
DK106+600
附近
,
岩体破碎
,
裂隙
很发育。
2.2.2
断裂构造
(
1
)
张家坪—灞源断层
(
F
5
)
位于隧道进口端
,
断层端宽约
160m,
走向
N75
°
E,
倾向南
,
倾角为
43
°~
50
°
,
断层与洞身斜交
,
隧道于
DK95+550
~
DK95+715
处通过该断层。断层破碎带
隧道正常涌水量
4000
~
6000m
3
/d,
最大涌水量
17000
~
22000m
3
/d,
地下水对隧道的影响主要集中在
岭南
DK101+790
~
DK104+420
碳酸盐岩地层的岩溶
裂隙水
,
施工中可能遇到突然涌水现象。
F
5
、
F
6
断层富
水带是影响隧道施工的重要因素。
F
5
断层物质由碎
裂岩和构造角砾组成
,
胶结较差
,
透水性好
,
隧道通过
时可能发生涌水、坍塌等危害。
F
6
断层后期显张性
,
由碎裂千枚岩和断层泥砾组成
,
隧道通过时可能发生
涌水、坍塌等。
F
2
、
F
3
小型断层在白云岩中
,
局部可能
发生突然涌水现象。
3
方案比选
主要为碎裂片麻岩、碎裂石英岩、断层泥砾
,
其中断层
泥砾宽约
50m
。沿断层有泉水出露。该断层切穿张
家坪武陵期花岗岩岩体
,
将其东南盘向北相对错位达
1km,
显示了逆冲左旋平移性质。该断层在地貌上反
映为一系列垭口。地震、电法测量均有异常反映
,
碎裂
片麻岩围岩电阻率
ρ
为
160
~
400
Ω
・
m
,
碎裂石英岩
ρ
为
160
~
400
Ω
・
m
。
(
2
)
牛头岩断层
(
F
6
)
位于美芝坪
,
断层近东西向延伸
,
倾向北
,
倾角约
70
°
,
为逆断层。断层宽约
20
~
60m
。洞身于
DK104+
420
~
DK104+480
通过该断层。断层破碎带主要由泥
东秦岭隧道作为全线的控制性工程
,
地形、地质条
件很复杂
,
在工期、投资以及后期运营等各方面均有特
殊的要求。因此
,
在初步设计、技术设计阶段
,
对不同
的方案进行了比选。
3.1
双线斜井方案
根据线路的引线方式以及东秦岭特长隧道的地形
条件
,
选择
2
座斜井加
1
座横洞作为辅助坑道。
2
座斜井均长
690
余
m,
横洞长
630m
。辅助坑道
太长
,
严重影响正洞的施工
,
使总工期达到
65.6
个月
,
超过全线
5
年工期的要求。
采用双线斜井方案
,
无法准确地进行超前地质预
报
,
对正洞的施工极为不利
;
双线斜井方案在后期运营
阶段
,
对隧道的防灾、救援工作会带来较大的困难。
3.2
2
座单线隧道钻爆法方案
2
座单线隧道与同一座双线隧道相比
,
单线隧道
运营条件有利
,
但投资大
,
工期也没有优势。为节约投
资
,
加快工期
,2
座单线钻爆法方案也不予采用。
3.3
2
座单线隧道
TBM
方案
目前
,
国内使用的敞开式硬岩掘进机适合于在Ⅲ
级围岩中施工
,
岩石抗压强度在
90
~
120MPa
。在强度
太高的Ⅰ、Ⅱ级围岩或软弱的Ⅳ、Ⅴ、Ⅵ级围岩中
,
均不
适合用敞开式
TBM
施工。
7
砾带及碎裂岩组成
,
含地下水。泥砾带呈灰黑色
,
原岩
为碳质千枚岩
,
泥状、潮湿
,
断层角砾具磨光镜面
,
局部
挤压为鳞片状
,
可见擦痕阶步
,
主带宽约
40m
。碎裂岩
呈灰黑色
,
原岩为白云岩
,
片理化明显
,
产状不稳定
,
宽
约
20m
。该断层影响带一般较宽
,
两侧宽达
30m
,
碎裂
千枚岩岩质软
,
遇水易软化
,
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地震、
电法测量均有异常反映
,
ρ
为
30
~
60
Ω
・
m
,V
p
为
4340
m/s
。
2.3
地应力及构造应力场
为研究隧道区现代构造应力场及地应力特征
,
运
用微构造法、岩石凯塞尔效应法、有限元法、水压致裂
铁道标准设计
RAILWAYSTANDARDDESIGN
2002
(
11
)
・设计・
在硬岩中
TBM
掘进速度慢
,
刀盘磨损大
,
刀盘更
换次数频繁
;
在软弱围岩地段
,
如破碎带、挤压带、节理
密集带、软弱夹层带等
,
常常出现坍塌、掉块、围岩失稳
等地质灾害
,
造成支护工程量增加
,
辅助工作增多
,
导
致掘进效率降低。
在东秦岭特长隧道中
,
石英岩、白云岩等岩石抗压
强度较高
;
而千枚岩、灰岩夹千枚岩及一些断层带
,
岩
质较软
;
大理岩、白云岩中发育有溶洞等诸多原因
,
全
隧道围岩软硬变化大
,
地质构造复杂
,
使用
TBM
不经
济、不合理、不安全。因此
,
该方案也不可取。
3.4
双线平行导坑方案
综合工期、投资、运营条件等因素
,
东秦岭隧道采
)
方案。在正洞右用了双线平行导坑
(
以下简称“平导”
侧
30m
处设
1
座平导
,
长
12270m
。平导主要是辅助
正洞施工
,
同时起到通风、排水、超前探明正洞地质、防
灾救援等作用
,
隧道设计总工期为
58.32
个月。为节
初期支护
围岩级别
喷混凝土
一般
岩爆
一般
Ⅲ
富水
Ⅳ
Ⅴ
Ⅵ
Ⅱ
/cm
5
8
10
15
20
25
约投资
,
平导还采用了大小不同的断面形式。
4
隧道结构设计
4.1
衬砌类型设计
隧道进出口各
35m
处及悬挂风机地段采用钢筋
混凝土模筑衬砌
;
洞身其余地段均采用复合式衬砌。
隧道施工支护以锚、喷、网为主
,
并辅以钢架。
Ⅵ级围岩地段拱、墙采用
R32N
钻进式注浆锚杆
,
注浆同时起到加固围岩和堵水的作用
,
二次衬砌采用
钢筋混凝土模筑衬砌。
Ⅴ级围岩根据实际情况
,
必要时拱部采用超前小
导管并注浆以加固地层并止水
,
二次衬砌采用模筑混
凝土衬砌。
洞身干燥无水、无岩爆等地质灾害地段的Ⅱ级围
岩
,
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湿喷钢纤维混凝土作为永久
衬砌。支护参数详见表
2
。
二次衬砌
拱、墙仰拱底板
/cm
30
30
5
1
1.5
2
7
10
15
35
35
40
50
35
50
60
75
/cm/cm
25
25
表
2
双线隧道复合式衬砌支护设计参数
<
22
锚杆
长度
/m
2
2.5
3
3.5
3.5
位置
局部
拱墙
拱墙
拱墙
拱墙
间距
/m
1.5
1.2
1
1
0.8
位置
局部
拱部
局部
拱部
拱墙
拱墙
拱墙
钢筋网
直径
/mm
8
8
8
8
8
8
钢架
预留变
间距
/cm
/
(
榀・
m
-1
)
形量
/cm
25
25
25
25
25
25
4.2
防排水设计
6.15m,
净宽
4.8m,
其中
1
号、
5
号、
16
号、
19
号横通道
隧道防排水采用防、排、截、堵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原则。
隧道内富水段及断层带的Ⅴ、Ⅵ级围岩地段
,
在喷
混凝土与模筑衬砌之间设复合防水板
,
同时
,
采用超前
小导管注浆以加固地层并止水
;
隧道其余地段在初期
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设
PE
防水板。
隧道拱墙环向及墙脚纵向均设软式透水管育沟进
行排水
,
施工缝设橡胶止水条。
隧道正洞排水系统设两侧水沟加中心水沟
,
平导
及横通道内亦设排水沟。
4.3
运营通风设计
采用一般平导断面形式
,
以满足门架式台车施工正洞
的要求
;
小断面平导及其他横通道断面内净空为
:
净高
4.5m,
净宽
4m,
平导坑底纵坡与正洞纵坡一致
,
进出
口平导开挖至
1
号、
5
号、
16
号、
19
号横通道时
,
分别通
过该横通道进入正洞施工
,
待正洞贯通后
,
再开挖
16
号~
19
号间的平导地段。为了节约投资
,
该段平导采
用小断面贯通
,
平导按运营期间可作防灾救援通道考
虑
,
施工完成后应对坑底修理整平
,
每个横通道设一个
钢门。平导、横通道支护参数见表
3
。
表
3
平导
(
横通道
)
支护参数
<
22
锚杆<
6
钢筋网
喷混凝
围岩级别
土
/cm
部位
间距长度
部位
间距
/m/m/cm
25
隧道通风设计采用射流风机纵向诱导式通风
,
射
流风机分段集中布置于低洞口端
(
出口端
)
,
每一风机
安装处集中布置
6
台
,
通风设备布置仅作预留
,
具体是
否实施等运营通车后
,
通过观察和测试确定运营通风
的必要性后
,
再设置通风设备。
4.4
辅助坑道设计
东秦岭隧道右侧设平导辅助施工。平导中线与正
洞左线线间距
30m,
选用门架式台车拟定一般平导断
面
,
通风管按直径
1.3m
布设
,
衬砌内净空为
:
净高
8
格栅钢架
底板仰拱模筑衬砌
/cm/cm/cm
一般
Ⅱ岩爆
富水
一般
Ⅲ
富水
Ⅳ
Ⅴ
Ⅵ
5
5
局部
8
5
拱部
8
8
10
15
1.5
1.5
1.5
1.2
1.0
2.0
2.0
2.0
拱部
2.0
拱墙
2.5
拱墙
25
25
25
10
1
榀
/1.2m10
1.5
榀
/m
1.51.5
拱部
拱部
拱墙
拱墙
拱墙
35
30
35
铁道标准设计
RAILWAYSTANDARDDESIGN
2002
(
11
)
・施工・
全站仪无棱镜测距技术在东秦岭特长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林海剑
1
索朝军
2
(
1.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河北高碑店
074000;2.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
300222
)
摘 要 以西安南京铁路东秦岭特长隧道应用全站仪无棱镜测距这一新技术来指导隧道开挖与衬砌内轮廓
检查为例
,
介绍无棱镜测距进行隧道断面放样与检查的方法
,
包括断面点三维坐标的测定和测量点偏移值的计算
,
并介绍该技术的优点。
关键词 铁路隧道 全站仪 无棱镜测距
1
概述
测量工具上早已确立其统治地位
,
在隧道控制测量中
,
全站仪也业已普及
,
但以其作为隧道施工放样的测量
工具还是鲜见。新建隧道施工中的最主要工序———断
面开挖
,
与工程的经济效益、安全质量有着根本的联
系
;
隧道衬砌后净空与运营安全直接相关。全站仪无
棱镜测距技术使得断面放样、断面扫描更简便、准确
,
大大提高了隧道施工的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
新建铁路西安南京铁路东秦岭特长隧道
,
是全线
第一长大隧道
,
设计为双线带平导
,
隧道洞身全部位于
直线上。对于这样长大的隧道
,
超欠挖所带来的经济
损失不容忽视。对此
,
在施工中采取全站仪无棱镜测
距来进行断面放样与断面检查。
2
应用无棱镜测距进行断面放样与检查
目前
,
国内绝大多数施工单位一般都是采用坐标
法
(
也称五寸台法、支距法
)
放样开挖断面
,
即首先用经
纬仪放样出隧道中线
,
再用水准仪放样出开挖拱部
(
或
底部等
)
高程
,
最后根据拱部中线点来量取开挖轮廓线
上其它点。断面检查大多也是应用坐标法的原理来检
查坑道的超欠挖
(
净空
)
情况。断面放样与断面检查都
使用皮尺
(
钢尺
)
,
要达到量距相应精度要求
,
皮尺
(
钢
尺
)
须“水平、竖直、垂直”。而众所周知
,
工作面不会是
一个规则的平面
,
要达到“水平、竖直、垂直”根本不可
能
,
断面的准确放样更是谈不上。远离工作面的坑道
检查
,
由于断面大
,
如东秦岭特长隧道开挖宽约
11m,
高约
10m,
缺少脚手架等支撑设备
,
也难以测得其超
欠挖的准确数值
,
费时费力
,
精度低、效率低。可以说
绝大多数施工单位
,
因人力、设备等因素的限制
,
对开
挖后的断面超欠情况只是一个大致的认识
,
只有衬砌
台车就位后通过与衬砌钢模比较方能测得。测量不能
为其他工序超前服务
,
往往造成返工浪费
,
既影响工程
进度
,
又给工程质量带来隐患。
全站仪以其高度自动化和准确快捷的定位功能在
收稿日期
:20020820;
)
,
男
,
助理工程师
,1998
年毕业于西安第一作者简介
:
林海剑
(
1975
—
工程学院测量工程专业
,
工学学士。
无棱镜测距技术
,
通过辐射测量极坐标的方式
,
配
合编程计算机、计算器
(
如
PCE500
等
)
,
能够准确、快
速地完成断面放样、断面检查等测量工作
,
很好地解决
了上述传统难题
,
为隧道工程测量带来技术革命
,
缩短
测量时间、提高了测量精度和工程质量。
2.1
断面点三维坐标的测定
放样前
,
首先将仪器置于导线点或利用后方交会
程序完成设站工作
,
包括设置设站点三维坐标、仪器
高、方位角。
目前
,
由于无棱镜测距技术受硬件的限制
,
大多数
选择
,
围岩长度的划分
,
不良地质灾害的处理
,
以及隧
道结构及防排水措施的设计等方面均取得了成功
;
特
别是选择双线平导方案、综合施工、运营等诸多因素
,
利用平导超前探明了地质情况
,
辅助正洞施工
,
指导正
洞调整支护参数
,
防治地质灾害
,
使正洞的施工得以安
全、快速地进行
,
在后期运营阶段作为救援、防灾通道。
这样
,
既节约了投资
,
又缩短了工期
,
为以后类似工程
的设计施工提供了成功的典范。
9
5
结语
东秦岭特长隧道于
2002
年
7
月
28
日全隧贯通。
通过该隧道施工揭示的地质情况来看
:
隧道进口
F
5
断
层实际影响宽度略宽于设计宽度
,
围岩由碎裂岩和构
造角砾组成
,
胶结较差
,
透水性好
,
岩体比较破碎
,
因
此
,
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对局部段落围岩级别进行了调
整。总的来说
,
东秦岭隧道在设计阶段
,
对施工方案的
铁道标准设计
RAILWAYSTANDARDDESIGN
2002
(
11
)
RAILWAYSTANDARDDESIGN
No.11,2002
AbstractsandKeywords
ASummaryofKeyTechnicalPointsforConstructionofEastQin
2
lingSuper
2
longTunnel
QinPeiwen
nology,thermalweldingtechnologyandkeypointsforconstructionisin
2
troduced.
Keywords
railwaytunnel,waterproofingboard,construction
AStudyonWetShotcretingTestofWaterproofConcrete
LiuChuan,PengJianhua
Abstract
Designcodeandkeytechnicalpointsformaintunneland
parallelheadingofEastQinlingSuper
2
overallintroductionisgivenonsuchtechnologiesasconstructionsurvey
andtesting,tunnelboringandsupporting,waterhandling,ventilation
anddustcontrol,constructionequipment,andelasticmonolithictrack
bed,fficulttechnicalproblemsweresolvedlikeGPSposi
2
tionguidance,longdistancesingleheadventilation,matchingoftrack
transportandtracklesstransportequipment,pre
2
supportingofweaksur
2
roundingrock,smoothblasting,non
2
seepagewaterproofing,composite
lining,semi
2
mechanizedlayingofelasticmonolithictrackbed,etc.
Keywords
railwaytunnel,twin
2
tracktunnel,super
2
longtunnel,
constructiontechnology
AStudyonDesignProgramofEastQinlingSuper
2
longTunnelof
Xi
’
an
2
NanjingRailway
JinBaocheng,YangGuozhu,WangYong
’
an
Abstract
Wetshotcretingofwaterproofingconcretemakeshighearly
stagestrength,goodwater
2
resistance,lowdustcontent,andbroadappli
2
cability,erproofprinciple,selectionofrawmaterials,and
mixingratiooftheconcretearedescribed.
Keywords
railwaytunnel,wetshotcrete,waterproof,construction
TheApplicationofHigh
2
strengthQuickAnchorBoltTechnologyto
ConstructionofEastQinlingSuper
2
longTunnel
LiuChuan,WeiYuelei
Abstract
Theapplicationofhigh
2
strengthquickanchorbolttechnology
toEastQinlingSuper
2
ationismadeof
testingcontrolmethod,constructionparameters,andtechnologicalpro
2
cessofthistechnology.
Keywords
railwaytunnel,tunnelconstruction,anchoringtechnology
ConstructionProgramDesignforLargeCrossSectioninF6Faultof
EastQinlingSuper
2
longTunnel
LuGuangshan,YangFuqing
Abstract
EastQinlingSuper
2
longTunnelhasatotallengthof
12,ingtodesign,thetwin
2
tracktunnelwithparallelhead
2
ncretelining
shallbeappliedtothesections35mtoentranceandexit,andcomposite
eting,anchorbolts
andwiremeshareprincipalsupportingmeansassistedwithsteelframe.
ThetunnelisthecontrolprojectofXi
’
an
2
NanjingRailway,andis
programofthetun
2
nelisillustratedfromgeologicalcharacteristics,selectionofprogram,
andstructuraldesign,etc.
Keywords
railwaytunnel,twin-tracktunnel,geologicalcharacter
2
istics,program,maintunnel,parallelheading,structuraldesign
TheResearchandImplementationofVentilationProgramsforEast
QinlingSuper
2
longTunnelatDifferentPhasesofConstruction
SuoChaojun,LiXingya
Abstract
Boringandsupportingtechnologyforlargesectioninfault
zoneofrailwaytwin
2
tracktunnelisintroducedindetailbasedoncon
2
structionpracticeofEastQinlingSuper
2
longTunnel.
Keywords
railwaytunnel,fault,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TechnologyforDoubleLineElasticMonolithicTrack
BedofEastQinlingSuper
2
longTunnel
FengSiming
Abstract
ElasticmonolithictrackbedwasusedforEastQinlingSuper
2
longTunnelforitsgoodelasticity,
constructiontechnology,machinesandtoolsused,andqualitycontrol
measuresforthetrackbedareintroduced.
Keywords
railwaytunnel,twin-tracktunnel,elasticmonolithic
trackbed,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SupervisionoverEastQinlingSuper
2
longTunnel
ZhangDehe
Abstract
Designandimplementationofventilationforlongtwin
2
track
tunnelwithparallelheadingisintroducedindetailbasedonventilation
practiceofEastQinlingSuper
2
longTunnel.
Keywords
railwaytunnel,phase,tunnelventilationAbstract
SomeexperienceofconstructionsupervisionoverEastQinling
Super
2
longTunnelisintroducedfromtheaspectsofsupervisionsystem,
well
2
coordinatedrelationshipbetweensupervisionunitand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takingqualitycontrolasthecoreofthesupervision,ob
2
servingprofessionalethicsandgettingridofcorruptioninsupervision,
andkeepingstudytoimproveprofessionalskills.
Keywords
railwaytunnel,constructionsupervision,experience
LayingTechnologyforWaterproofingInsulationLayerofEastQin
2
lingSuper
2
longTunnel
LiXingya,LiLisheng
Abstract
EVAcompositewaterproofingboardwasusedforwater
2
rich
section,andLDPEcompositewaterproofingboardwasusedforinferior
water
2
richsectionofEastQinlingSuper
2
-wovengeo
2
ectionofmaterials,layingtech
2
2024年5月30日发(作者:广弘壮)
・设计・
西安南京铁路东秦岭特长隧道设计方案的研究
靳宝成 杨国柱 王永安
(
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 甘肃兰州
730000
)
摘 要 西安南京铁路东秦岭特长隧道全长
12268m,
设计为双线加平行导坑方案
,
钻爆法施工。隧道进出口
各
35m
采用模筑混凝土衬砌
,
洞身其余地段采用复合式衬砌
,
支护均以喷、锚、网为主
,
并辅以钢架。隧道设计总工
期为
58.32
个月
,
是全线的控制性工程。从地质特征、方案比选、结构设计等方面阐述隧道的设计方案。
关键词 铁路隧道 双线隧道 地质特征 方案 正洞 平行导坑 结构设计
表
1
东秦岭隧道线路坡度设计
1
概述
西安南京铁路东秦岭隧道位于陕西蓝田、商州交
界处。隧道穿越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秦岭
,
岭脊
总体呈北东向展布
,
山势北陡南缓。隧道通过的秦岭
岭脊高程约为
1590m,
最大埋深约为
580m,
进出口
与岭脊相对高差约
500
~
600m
。隧道通过各级围岩的
长度为
:
Ⅵ级围岩
140m,
Ⅴ级围岩
683m,
Ⅳ级围岩
2940m,
Ⅲ级围岩
3620m,
Ⅱ级围岩
4885m
。隧道位
于直线上
,
线路穿越秦岭山区
,
地形复杂
,
采用一次双
线方案
,
设计坡度见表
1
。
2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特征
2.1
地层岩性
收稿日期
:20020820
)
,
男
,
助理工程师
,1999
年毕业于长沙第一作者简介
:
靳宝成
(
1976
—
铁道学院交通土建专业
,
工学学士。
本区出露地层岩性复杂多变
,
受多期构造作用影
响
,
在隧道进口端
F
5
断层以北主要出露太古界太华
群
,
为一套古老的变质岩系
,
岩石的变质程度较深
,
经
受不同程度混合岩化作用
;
以南为一套元古代至早古
生代沉积的滨海至浅海相碎屑和碳酸盐岩建造
,
并伴
有强烈的火山喷发
,
早加里东后期褶皱隆起
,
自北向南
主要出露元古界铁铜沟组、龙家园组、熊耳群、震旦系、
古生界寒武系和奥陶系等
,
相互间呈角度不整合或假
为减少干扰
,
便于施工
,
在弹性支承块道床施工时
,
采
用组合式轨道排架
,
左、右线分别异步进行。混凝土支
承块由洞外现场预制。组合式轨道排架由排架与道床
侧模板组成
,
每个排架理论长度为
6.25m,
支承块与
排架的组装在工作面附近的移动平台上进行。组装后
的排架用轨行式专用长门吊进行起落、平移
,
排架方
向、水平经测量定位并固定后
,
浇筑道床混凝土。
6
结语
平导洞口建立
9kVA
和
10kVA
发电站
,
以保证施工用
电的连续性。
④在正洞和平导洞口
,
各建
100m
3
/h
混凝土拌和站
1
座
(
不含喷射混凝土拌和
)
。正洞配置
6
台
5m
3
无轨混
凝土输送车
,
平导配置
6
台
6m
3
有轨混凝土输送车。
5
弹性整体道床施工
弹性整体道床由混凝土道床和弹性支承块组成
,
其断面如图
7
所示。
东秦岭特长隧道施工面临独头通风距离长
,
独面
运输距离长、地质条件差、设计标准高等特点。施工中
须重点解决
GPS
定位引导、长距离独头通风、有轨与
无轨运输设备相配套、软弱围岩的超前防坍塌预支护、
光面爆破、无滴渗防水、复合式衬砌、弹性整体道床的
图
7
弹性整体道床断面结构
(
单位
:mm
)
由于东秦岭隧道设计为双线且有中间水沟
,
因此
,
6
半机械化铺设等多项技术难点。为此
,
局指挥部对这
些重点技术项目进行了专题研究
,
并取得很好的效果。
铁道标准设计
RAILWAYSTANDARDDESIGN
2002
(
11
)
・设计・
整合接触关系。
2.2
地质构造
法等综合测试分析方法
,
做了较多工作。
对隧道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特征及地应力进行多种
测试和研究表明
,
方法手段不同
,
隧道区最大水平主应
力方向互有差异
,
但各研究方法的成果均表明隧道区
最大水平主应力值为
4
.
95
~
19
.
93MPa
,
即最大水平
主应力不太大。经
XNQ6
深孔测试
,
最大水平主应力
δ
θ
h
=
11
.
93MPa
,
计算结果表明圆形隧道
δ
max
=
47
.
86
MPa
(
δ
由于
δ
θ
为切向应力
)
。
θ
max
较低
,
预测施工时岩爆
东秦岭特长隧道位于华北地台南缘构造带。褶皱
构造和断裂构造极为发育。
2.2.1
褶皱构造
褶皱构造在东秦岭特长隧道区较为发育
,
褶皱形
态复杂
,
小褶曲发育
,
主要有以下两大褶皱构造带。
(
1
)
张家坪背斜
背斜向东倾伏
,
隧道区位于其倾伏端
,
由元古界铁
铜沟组石英岩组成。其走向由北向南依次变化
:
N70
°
W
~
N50
°~
20
°
W,
石英岩均向北倾。其核部位于
DK97+600
处
,
岩体较为完整
,
呈巨块状砌体结构。在
问题不很严重
,
地应力对隧道的稳定性影响也不大。
2.4
水文地质
其核部有长大的张开节理及节理密集带发育。
(
2
)
田家沟—垢神庙向斜
位于
F
6
断层以南奥陶系地层中
,
为一紧密的复式
向斜。其核部位于
DK106+600
附近
,
岩体破碎
,
裂隙
很发育。
2.2.2
断裂构造
(
1
)
张家坪—灞源断层
(
F
5
)
位于隧道进口端
,
断层端宽约
160m,
走向
N75
°
E,
倾向南
,
倾角为
43
°~
50
°
,
断层与洞身斜交
,
隧道于
DK95+550
~
DK95+715
处通过该断层。断层破碎带
隧道正常涌水量
4000
~
6000m
3
/d,
最大涌水量
17000
~
22000m
3
/d,
地下水对隧道的影响主要集中在
岭南
DK101+790
~
DK104+420
碳酸盐岩地层的岩溶
裂隙水
,
施工中可能遇到突然涌水现象。
F
5
、
F
6
断层富
水带是影响隧道施工的重要因素。
F
5
断层物质由碎
裂岩和构造角砾组成
,
胶结较差
,
透水性好
,
隧道通过
时可能发生涌水、坍塌等危害。
F
6
断层后期显张性
,
由碎裂千枚岩和断层泥砾组成
,
隧道通过时可能发生
涌水、坍塌等。
F
2
、
F
3
小型断层在白云岩中
,
局部可能
发生突然涌水现象。
3
方案比选
主要为碎裂片麻岩、碎裂石英岩、断层泥砾
,
其中断层
泥砾宽约
50m
。沿断层有泉水出露。该断层切穿张
家坪武陵期花岗岩岩体
,
将其东南盘向北相对错位达
1km,
显示了逆冲左旋平移性质。该断层在地貌上反
映为一系列垭口。地震、电法测量均有异常反映
,
碎裂
片麻岩围岩电阻率
ρ
为
160
~
400
Ω
・
m
,
碎裂石英岩
ρ
为
160
~
400
Ω
・
m
。
(
2
)
牛头岩断层
(
F
6
)
位于美芝坪
,
断层近东西向延伸
,
倾向北
,
倾角约
70
°
,
为逆断层。断层宽约
20
~
60m
。洞身于
DK104+
420
~
DK104+480
通过该断层。断层破碎带主要由泥
东秦岭隧道作为全线的控制性工程
,
地形、地质条
件很复杂
,
在工期、投资以及后期运营等各方面均有特
殊的要求。因此
,
在初步设计、技术设计阶段
,
对不同
的方案进行了比选。
3.1
双线斜井方案
根据线路的引线方式以及东秦岭特长隧道的地形
条件
,
选择
2
座斜井加
1
座横洞作为辅助坑道。
2
座斜井均长
690
余
m,
横洞长
630m
。辅助坑道
太长
,
严重影响正洞的施工
,
使总工期达到
65.6
个月
,
超过全线
5
年工期的要求。
采用双线斜井方案
,
无法准确地进行超前地质预
报
,
对正洞的施工极为不利
;
双线斜井方案在后期运营
阶段
,
对隧道的防灾、救援工作会带来较大的困难。
3.2
2
座单线隧道钻爆法方案
2
座单线隧道与同一座双线隧道相比
,
单线隧道
运营条件有利
,
但投资大
,
工期也没有优势。为节约投
资
,
加快工期
,2
座单线钻爆法方案也不予采用。
3.3
2
座单线隧道
TBM
方案
目前
,
国内使用的敞开式硬岩掘进机适合于在Ⅲ
级围岩中施工
,
岩石抗压强度在
90
~
120MPa
。在强度
太高的Ⅰ、Ⅱ级围岩或软弱的Ⅳ、Ⅴ、Ⅵ级围岩中
,
均不
适合用敞开式
TBM
施工。
7
砾带及碎裂岩组成
,
含地下水。泥砾带呈灰黑色
,
原岩
为碳质千枚岩
,
泥状、潮湿
,
断层角砾具磨光镜面
,
局部
挤压为鳞片状
,
可见擦痕阶步
,
主带宽约
40m
。碎裂岩
呈灰黑色
,
原岩为白云岩
,
片理化明显
,
产状不稳定
,
宽
约
20m
。该断层影响带一般较宽
,
两侧宽达
30m
,
碎裂
千枚岩岩质软
,
遇水易软化
,
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地震、
电法测量均有异常反映
,
ρ
为
30
~
60
Ω
・
m
,V
p
为
4340
m/s
。
2.3
地应力及构造应力场
为研究隧道区现代构造应力场及地应力特征
,
运
用微构造法、岩石凯塞尔效应法、有限元法、水压致裂
铁道标准设计
RAILWAYSTANDARDDESIGN
2002
(
11
)
・设计・
在硬岩中
TBM
掘进速度慢
,
刀盘磨损大
,
刀盘更
换次数频繁
;
在软弱围岩地段
,
如破碎带、挤压带、节理
密集带、软弱夹层带等
,
常常出现坍塌、掉块、围岩失稳
等地质灾害
,
造成支护工程量增加
,
辅助工作增多
,
导
致掘进效率降低。
在东秦岭特长隧道中
,
石英岩、白云岩等岩石抗压
强度较高
;
而千枚岩、灰岩夹千枚岩及一些断层带
,
岩
质较软
;
大理岩、白云岩中发育有溶洞等诸多原因
,
全
隧道围岩软硬变化大
,
地质构造复杂
,
使用
TBM
不经
济、不合理、不安全。因此
,
该方案也不可取。
3.4
双线平行导坑方案
综合工期、投资、运营条件等因素
,
东秦岭隧道采
)
方案。在正洞右用了双线平行导坑
(
以下简称“平导”
侧
30m
处设
1
座平导
,
长
12270m
。平导主要是辅助
正洞施工
,
同时起到通风、排水、超前探明正洞地质、防
灾救援等作用
,
隧道设计总工期为
58.32
个月。为节
初期支护
围岩级别
喷混凝土
一般
岩爆
一般
Ⅲ
富水
Ⅳ
Ⅴ
Ⅵ
Ⅱ
/cm
5
8
10
15
20
25
约投资
,
平导还采用了大小不同的断面形式。
4
隧道结构设计
4.1
衬砌类型设计
隧道进出口各
35m
处及悬挂风机地段采用钢筋
混凝土模筑衬砌
;
洞身其余地段均采用复合式衬砌。
隧道施工支护以锚、喷、网为主
,
并辅以钢架。
Ⅵ级围岩地段拱、墙采用
R32N
钻进式注浆锚杆
,
注浆同时起到加固围岩和堵水的作用
,
二次衬砌采用
钢筋混凝土模筑衬砌。
Ⅴ级围岩根据实际情况
,
必要时拱部采用超前小
导管并注浆以加固地层并止水
,
二次衬砌采用模筑混
凝土衬砌。
洞身干燥无水、无岩爆等地质灾害地段的Ⅱ级围
岩
,
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湿喷钢纤维混凝土作为永久
衬砌。支护参数详见表
2
。
二次衬砌
拱、墙仰拱底板
/cm
30
30
5
1
1.5
2
7
10
15
35
35
40
50
35
50
60
75
/cm/cm
25
25
表
2
双线隧道复合式衬砌支护设计参数
<
22
锚杆
长度
/m
2
2.5
3
3.5
3.5
位置
局部
拱墙
拱墙
拱墙
拱墙
间距
/m
1.5
1.2
1
1
0.8
位置
局部
拱部
局部
拱部
拱墙
拱墙
拱墙
钢筋网
直径
/mm
8
8
8
8
8
8
钢架
预留变
间距
/cm
/
(
榀・
m
-1
)
形量
/cm
25
25
25
25
25
25
4.2
防排水设计
6.15m,
净宽
4.8m,
其中
1
号、
5
号、
16
号、
19
号横通道
隧道防排水采用防、排、截、堵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原则。
隧道内富水段及断层带的Ⅴ、Ⅵ级围岩地段
,
在喷
混凝土与模筑衬砌之间设复合防水板
,
同时
,
采用超前
小导管注浆以加固地层并止水
;
隧道其余地段在初期
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设
PE
防水板。
隧道拱墙环向及墙脚纵向均设软式透水管育沟进
行排水
,
施工缝设橡胶止水条。
隧道正洞排水系统设两侧水沟加中心水沟
,
平导
及横通道内亦设排水沟。
4.3
运营通风设计
采用一般平导断面形式
,
以满足门架式台车施工正洞
的要求
;
小断面平导及其他横通道断面内净空为
:
净高
4.5m,
净宽
4m,
平导坑底纵坡与正洞纵坡一致
,
进出
口平导开挖至
1
号、
5
号、
16
号、
19
号横通道时
,
分别通
过该横通道进入正洞施工
,
待正洞贯通后
,
再开挖
16
号~
19
号间的平导地段。为了节约投资
,
该段平导采
用小断面贯通
,
平导按运营期间可作防灾救援通道考
虑
,
施工完成后应对坑底修理整平
,
每个横通道设一个
钢门。平导、横通道支护参数见表
3
。
表
3
平导
(
横通道
)
支护参数
<
22
锚杆<
6
钢筋网
喷混凝
围岩级别
土
/cm
部位
间距长度
部位
间距
/m/m/cm
25
隧道通风设计采用射流风机纵向诱导式通风
,
射
流风机分段集中布置于低洞口端
(
出口端
)
,
每一风机
安装处集中布置
6
台
,
通风设备布置仅作预留
,
具体是
否实施等运营通车后
,
通过观察和测试确定运营通风
的必要性后
,
再设置通风设备。
4.4
辅助坑道设计
东秦岭隧道右侧设平导辅助施工。平导中线与正
洞左线线间距
30m,
选用门架式台车拟定一般平导断
面
,
通风管按直径
1.3m
布设
,
衬砌内净空为
:
净高
8
格栅钢架
底板仰拱模筑衬砌
/cm/cm/cm
一般
Ⅱ岩爆
富水
一般
Ⅲ
富水
Ⅳ
Ⅴ
Ⅵ
5
5
局部
8
5
拱部
8
8
10
15
1.5
1.5
1.5
1.2
1.0
2.0
2.0
2.0
拱部
2.0
拱墙
2.5
拱墙
25
25
25
10
1
榀
/1.2m10
1.5
榀
/m
1.51.5
拱部
拱部
拱墙
拱墙
拱墙
35
30
35
铁道标准设计
RAILWAYSTANDARDDESIGN
2002
(
11
)
・施工・
全站仪无棱镜测距技术在东秦岭特长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林海剑
1
索朝军
2
(
1.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河北高碑店
074000;2.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
300222
)
摘 要 以西安南京铁路东秦岭特长隧道应用全站仪无棱镜测距这一新技术来指导隧道开挖与衬砌内轮廓
检查为例
,
介绍无棱镜测距进行隧道断面放样与检查的方法
,
包括断面点三维坐标的测定和测量点偏移值的计算
,
并介绍该技术的优点。
关键词 铁路隧道 全站仪 无棱镜测距
1
概述
测量工具上早已确立其统治地位
,
在隧道控制测量中
,
全站仪也业已普及
,
但以其作为隧道施工放样的测量
工具还是鲜见。新建隧道施工中的最主要工序———断
面开挖
,
与工程的经济效益、安全质量有着根本的联
系
;
隧道衬砌后净空与运营安全直接相关。全站仪无
棱镜测距技术使得断面放样、断面扫描更简便、准确
,
大大提高了隧道施工的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
新建铁路西安南京铁路东秦岭特长隧道
,
是全线
第一长大隧道
,
设计为双线带平导
,
隧道洞身全部位于
直线上。对于这样长大的隧道
,
超欠挖所带来的经济
损失不容忽视。对此
,
在施工中采取全站仪无棱镜测
距来进行断面放样与断面检查。
2
应用无棱镜测距进行断面放样与检查
目前
,
国内绝大多数施工单位一般都是采用坐标
法
(
也称五寸台法、支距法
)
放样开挖断面
,
即首先用经
纬仪放样出隧道中线
,
再用水准仪放样出开挖拱部
(
或
底部等
)
高程
,
最后根据拱部中线点来量取开挖轮廓线
上其它点。断面检查大多也是应用坐标法的原理来检
查坑道的超欠挖
(
净空
)
情况。断面放样与断面检查都
使用皮尺
(
钢尺
)
,
要达到量距相应精度要求
,
皮尺
(
钢
尺
)
须“水平、竖直、垂直”。而众所周知
,
工作面不会是
一个规则的平面
,
要达到“水平、竖直、垂直”根本不可
能
,
断面的准确放样更是谈不上。远离工作面的坑道
检查
,
由于断面大
,
如东秦岭特长隧道开挖宽约
11m,
高约
10m,
缺少脚手架等支撑设备
,
也难以测得其超
欠挖的准确数值
,
费时费力
,
精度低、效率低。可以说
绝大多数施工单位
,
因人力、设备等因素的限制
,
对开
挖后的断面超欠情况只是一个大致的认识
,
只有衬砌
台车就位后通过与衬砌钢模比较方能测得。测量不能
为其他工序超前服务
,
往往造成返工浪费
,
既影响工程
进度
,
又给工程质量带来隐患。
全站仪以其高度自动化和准确快捷的定位功能在
收稿日期
:20020820;
)
,
男
,
助理工程师
,1998
年毕业于西安第一作者简介
:
林海剑
(
1975
—
工程学院测量工程专业
,
工学学士。
无棱镜测距技术
,
通过辐射测量极坐标的方式
,
配
合编程计算机、计算器
(
如
PCE500
等
)
,
能够准确、快
速地完成断面放样、断面检查等测量工作
,
很好地解决
了上述传统难题
,
为隧道工程测量带来技术革命
,
缩短
测量时间、提高了测量精度和工程质量。
2.1
断面点三维坐标的测定
放样前
,
首先将仪器置于导线点或利用后方交会
程序完成设站工作
,
包括设置设站点三维坐标、仪器
高、方位角。
目前
,
由于无棱镜测距技术受硬件的限制
,
大多数
选择
,
围岩长度的划分
,
不良地质灾害的处理
,
以及隧
道结构及防排水措施的设计等方面均取得了成功
;
特
别是选择双线平导方案、综合施工、运营等诸多因素
,
利用平导超前探明了地质情况
,
辅助正洞施工
,
指导正
洞调整支护参数
,
防治地质灾害
,
使正洞的施工得以安
全、快速地进行
,
在后期运营阶段作为救援、防灾通道。
这样
,
既节约了投资
,
又缩短了工期
,
为以后类似工程
的设计施工提供了成功的典范。
9
5
结语
东秦岭特长隧道于
2002
年
7
月
28
日全隧贯通。
通过该隧道施工揭示的地质情况来看
:
隧道进口
F
5
断
层实际影响宽度略宽于设计宽度
,
围岩由碎裂岩和构
造角砾组成
,
胶结较差
,
透水性好
,
岩体比较破碎
,
因
此
,
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对局部段落围岩级别进行了调
整。总的来说
,
东秦岭隧道在设计阶段
,
对施工方案的
铁道标准设计
RAILWAYSTANDARDDESIGN
2002
(
11
)
RAILWAYSTANDARDDESIGN
No.11,2002
AbstractsandKeywords
ASummaryofKeyTechnicalPointsforConstructionofEastQin
2
lingSuper
2
longTunnel
QinPeiwen
nology,thermalweldingtechnologyandkeypointsforconstructionisin
2
troduced.
Keywords
railwaytunnel,waterproofingboard,construction
AStudyonWetShotcretingTestofWaterproofConcrete
LiuChuan,PengJianhua
Abstract
Designcodeandkeytechnicalpointsformaintunneland
parallelheadingofEastQinlingSuper
2
overallintroductionisgivenonsuchtechnologiesasconstructionsurvey
andtesting,tunnelboringandsupporting,waterhandling,ventilation
anddustcontrol,constructionequipment,andelasticmonolithictrack
bed,fficulttechnicalproblemsweresolvedlikeGPSposi
2
tionguidance,longdistancesingleheadventilation,matchingoftrack
transportandtracklesstransportequipment,pre
2
supportingofweaksur
2
roundingrock,smoothblasting,non
2
seepagewaterproofing,composite
lining,semi
2
mechanizedlayingofelasticmonolithictrackbed,etc.
Keywords
railwaytunnel,twin
2
tracktunnel,super
2
longtunnel,
constructiontechnology
AStudyonDesignProgramofEastQinlingSuper
2
longTunnelof
Xi
’
an
2
NanjingRailway
JinBaocheng,YangGuozhu,WangYong
’
an
Abstract
Wetshotcretingofwaterproofingconcretemakeshighearly
stagestrength,goodwater
2
resistance,lowdustcontent,andbroadappli
2
cability,erproofprinciple,selectionofrawmaterials,and
mixingratiooftheconcretearedescribed.
Keywords
railwaytunnel,wetshotcrete,waterproof,construction
TheApplicationofHigh
2
strengthQuickAnchorBoltTechnologyto
ConstructionofEastQinlingSuper
2
longTunnel
LiuChuan,WeiYuelei
Abstract
Theapplicationofhigh
2
strengthquickanchorbolttechnology
toEastQinlingSuper
2
ationismadeof
testingcontrolmethod,constructionparameters,andtechnologicalpro
2
cessofthistechnology.
Keywords
railwaytunnel,tunnelconstruction,anchoringtechnology
ConstructionProgramDesignforLargeCrossSectioninF6Faultof
EastQinlingSuper
2
longTunnel
LuGuangshan,YangFuqing
Abstract
EastQinlingSuper
2
longTunnelhasatotallengthof
12,ingtodesign,thetwin
2
tracktunnelwithparallelhead
2
ncretelining
shallbeappliedtothesections35mtoentranceandexit,andcomposite
eting,anchorbolts
andwiremeshareprincipalsupportingmeansassistedwithsteelframe.
ThetunnelisthecontrolprojectofXi
’
an
2
NanjingRailway,andis
programofthetun
2
nelisillustratedfromgeologicalcharacteristics,selectionofprogram,
andstructuraldesign,etc.
Keywords
railwaytunnel,twin-tracktunnel,geologicalcharacter
2
istics,program,maintunnel,parallelheading,structuraldesign
TheResearchandImplementationofVentilationProgramsforEast
QinlingSuper
2
longTunnelatDifferentPhasesofConstruction
SuoChaojun,LiXingya
Abstract
Boringandsupportingtechnologyforlargesectioninfault
zoneofrailwaytwin
2
tracktunnelisintroducedindetailbasedoncon
2
structionpracticeofEastQinlingSuper
2
longTunnel.
Keywords
railwaytunnel,fault,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TechnologyforDoubleLineElasticMonolithicTrack
BedofEastQinlingSuper
2
longTunnel
FengSiming
Abstract
ElasticmonolithictrackbedwasusedforEastQinlingSuper
2
longTunnelforitsgoodelasticity,
constructiontechnology,machinesandtoolsused,andqualitycontrol
measuresforthetrackbedareintroduced.
Keywords
railwaytunnel,twin-tracktunnel,elasticmonolithic
trackbed,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SupervisionoverEastQinlingSuper
2
longTunnel
ZhangDehe
Abstract
Designandimplementationofventilationforlongtwin
2
track
tunnelwithparallelheadingisintroducedindetailbasedonventilation
practiceofEastQinlingSuper
2
longTunnel.
Keywords
railwaytunnel,phase,tunnelventilationAbstract
SomeexperienceofconstructionsupervisionoverEastQinling
Super
2
longTunnelisintroducedfromtheaspectsofsupervisionsystem,
well
2
coordinatedrelationshipbetweensupervisionunitand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takingqualitycontrolasthecoreofthesupervision,ob
2
servingprofessionalethicsandgettingridofcorruptioninsupervision,
andkeepingstudytoimproveprofessionalskills.
Keywords
railwaytunnel,constructionsupervision,experience
LayingTechnologyforWaterproofingInsulationLayerofEastQin
2
lingSuper
2
longTunnel
LiXingya,LiLisheng
Abstract
EVAcompositewaterproofingboardwasusedforwater
2
rich
section,andLDPEcompositewaterproofingboardwasusedforinferior
water
2
richsectionofEastQinlingSuper
2
-wovengeo
2
ectionofmaterials,layingtech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