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3日发(作者:逮俊哲)
文/大海 郭婷
2001年9月20日,首信集团迎来两件大事:第一件是集团公司成立60周年,第二
件是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造——新成立的北京首信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与诺基亚的合资
厂也将同时更名为北京首信诺基亚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在9月6日的新闻发布会上,首
信集团总裁杨廉斯女士说:“公司正在筹划在国内上市的事宜,时间大约在明年的某个时
候。”
杨廉斯把1991年以来首信集团的发展划分为“两次创业”:第一次是1995年合资
成立北京诺基亚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前后,首信集团开始了主营业务大转型,从一个微波设
备提供商转换为移动系统提供商; 第二次是1999年开始设立首信研究院,自主研发首信
品牌手机系列移动通信产品。从1991年到2001年这十年,是首信集团大发展的十年,
是最重要的十年,也是杨廉斯最充分发挥自己能量的十年。
砍掉行波管,转向移动通信
2001年9月6日接受记者专访时,杨廉斯还清楚记得1991年12月她担任厂长时
北京邮电通信设备厂的状况:销售收入4040万元,利润203万元,员工1700多人,七
八百名退休员工,人均月工资水平在100元-200元间,主要产品是数字和模拟微波设备
外加生产行波管。
当时,杨廉斯面对的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国企:在国企的生产模式下,国企的人用着国
企的思维方式。当时,杨廉斯已经49岁,离正式退休只剩下6年,她的年龄在领导团队
中排行前5名。当时,谁也没想到,这样一个50岁的“老国营”在一个也快50岁的女
人带领下,会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功。
杨廉斯上台后的第一把“大火”就是砍掉行波管生产业务,那是1992-1993年间的
事,也是首信集团(当时还使用“北京邮电通信设备厂”名称)业务大转型的开始。杨廉
斯承受的压力可以想像,因为整整一个车间的人都失去了工作,那时候还没有“下岗”这
个词。“当时,这是一件很轰动的事。”杨廉斯说。
通过这件事情,杨廉斯第一次把国企的企业文化方向转了45度,员工们也开始接受
变化的环境。后来,“变”成了首信的管理特征:主要业务在变,人力资源在变,厂房在
变,观念在变。杨廉斯把这总结为“首信老变”,她说:“这并没有什么不好,一个成功
的企业就是在不停地变化,一个成功的管理者也同样如此。”
杨廉斯开始“变”,开始带领首信由微波通信向移动通信转变。
当时就有很多人不理解:首信是生产型企业,为什么却去做销售。以计划经济的思维
推论,生产出来的产品自然有国家包销包购,自己做销售多此一举。杨廉斯不以为然,果
断地把主要业务向移动通信方面转型。虽然微波技术与移动通信沾点边,但以当时自有的
技术实力,首信根本无法介入已经开始勃勃萌芽的移动通信市场。杨廉斯有自知之明,她
没有选择自主开发产品,而是选择了合资之路。杨廉斯把这种模式称为“一边积累实力,
一边国际化”。杨廉斯就这样摸索了2年,与阿尔卡特等外商建立了几个合资公司,规模
都比较小,而且效益也不好,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95年。
掷硬币,选择诺基亚
无论对于首信,还是诺基亚,1995年都是一个幸运年。这一年,它们“联姻”成立
了合资公司——北京诺基亚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这件事被杨廉斯评价为首信发展史上的
“斯大林格勒战役”和“第一次创业”。后来的市场发展证实了这次合作是中国企业建国
以来最成功的对外合作:诺基亚从一个不太知名的“小角色”一跃成为中国最大、全球三
大的移动设备提供商,首信则从一个连自己都养活不起的国企一跃成为中国电子百强企
业。这一跃,用了首信和杨廉斯整整10年。
杨廉斯当时有3个可以选择的合作伙伴:摩托罗拉、爱立信、诺基亚,即后来叱咤中
国GSM手机市场的“三列强”。本来,摩托罗拉是杨廉斯的首选合作伙伴。摩托罗拉当
时在中国通信市场独占鳌头,销售业绩遥遥领先爱立信和诺基亚,也是移动通信技术的
“大拿”。此时,杨廉斯很想跟摩托罗拉合作。但摩托罗拉错过了杨廉斯,而同时,爱立
信和诺基亚开出了比摩托罗拉的地位更“诱惑”杨廉斯的条件:首信可以先不出钱,由对
方出钱一起成立合资公司,等到公司盈利后,可以用利润分批还清对方的垫资。摩托罗拉
没有想过这个“诱惑”条件的威力,也没有再找首信。而这个条件对于当时一分钱都拿不
出来的首信,“诱惑”是致命的。
在两个同样来自北欧的公司之间做出选择,本身就是一件很头疼的事。杨廉斯这时候
也犹豫不决,她甚至拿了一枚硬币,想用正反面来决定到底选择谁。这时候,芬兰人(诺
基亚)的“老实”提醒了杨廉斯。于是,杨廉斯选择了“老实”的诺基亚。
尽管首信是控股方,杨廉斯还是为新成立的合资公司起名:北京诺基亚移动通信有限
公司。杨廉斯认为:首信(当时还没有开始使用“首信”作为品牌,还用“北京邮电通信
设备厂”名称)的名气还很小,当时几乎没有品牌知名度,利用诺基亚有限的知名度是可
取的。现在,首信也要做自己的品牌产品了,2001年9月20日,这个合资公司将更名
为“北京首信诺基亚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二次创业,做自主品牌
2000年,首信品牌手机正式投入生产。于是,人们就有了新的疑问:品牌自主,技
术也自主吗?杨廉斯很肯定地回答:YES。
早在1998年底,杨廉斯的领导班子就提出“自主开发和合资合作并举”的方针,他
们把这种变化称为首信的“二次创业”。二次创业的时间“没有期限”,主要有五个方面
内容:自主品牌建设、市场营销网建设、优化管理、上市融资、公司国际化。
据杨廉斯介绍,首信“二次创业”的两年来,已经取得一些进步:“今年1-8月,首
信已经完成了167亿元的销售额,今年预计完成250亿元销售收入。”首信已经“盯”
上了六七个快速“增长点”,杨廉斯说: “今年已经有两三个‘增长点’凸现出来。”
在回顾首信这十年的发展时,杨廉斯并不认为目前“国企”帽子有什么“不雅”,相
反,她认为,国企有很多优势,特别是有政策支持的国企。杨廉斯在首信的十年成绩,也
被她淡化为:“我只不过是管好国家的资源,没有让它浪费而已。”
据计算机世界网
2024年6月3日发(作者:逮俊哲)
文/大海 郭婷
2001年9月20日,首信集团迎来两件大事:第一件是集团公司成立60周年,第二
件是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造——新成立的北京首信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与诺基亚的合资
厂也将同时更名为北京首信诺基亚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在9月6日的新闻发布会上,首
信集团总裁杨廉斯女士说:“公司正在筹划在国内上市的事宜,时间大约在明年的某个时
候。”
杨廉斯把1991年以来首信集团的发展划分为“两次创业”:第一次是1995年合资
成立北京诺基亚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前后,首信集团开始了主营业务大转型,从一个微波设
备提供商转换为移动系统提供商; 第二次是1999年开始设立首信研究院,自主研发首信
品牌手机系列移动通信产品。从1991年到2001年这十年,是首信集团大发展的十年,
是最重要的十年,也是杨廉斯最充分发挥自己能量的十年。
砍掉行波管,转向移动通信
2001年9月6日接受记者专访时,杨廉斯还清楚记得1991年12月她担任厂长时
北京邮电通信设备厂的状况:销售收入4040万元,利润203万元,员工1700多人,七
八百名退休员工,人均月工资水平在100元-200元间,主要产品是数字和模拟微波设备
外加生产行波管。
当时,杨廉斯面对的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国企:在国企的生产模式下,国企的人用着国
企的思维方式。当时,杨廉斯已经49岁,离正式退休只剩下6年,她的年龄在领导团队
中排行前5名。当时,谁也没想到,这样一个50岁的“老国营”在一个也快50岁的女
人带领下,会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功。
杨廉斯上台后的第一把“大火”就是砍掉行波管生产业务,那是1992-1993年间的
事,也是首信集团(当时还使用“北京邮电通信设备厂”名称)业务大转型的开始。杨廉
斯承受的压力可以想像,因为整整一个车间的人都失去了工作,那时候还没有“下岗”这
个词。“当时,这是一件很轰动的事。”杨廉斯说。
通过这件事情,杨廉斯第一次把国企的企业文化方向转了45度,员工们也开始接受
变化的环境。后来,“变”成了首信的管理特征:主要业务在变,人力资源在变,厂房在
变,观念在变。杨廉斯把这总结为“首信老变”,她说:“这并没有什么不好,一个成功
的企业就是在不停地变化,一个成功的管理者也同样如此。”
杨廉斯开始“变”,开始带领首信由微波通信向移动通信转变。
当时就有很多人不理解:首信是生产型企业,为什么却去做销售。以计划经济的思维
推论,生产出来的产品自然有国家包销包购,自己做销售多此一举。杨廉斯不以为然,果
断地把主要业务向移动通信方面转型。虽然微波技术与移动通信沾点边,但以当时自有的
技术实力,首信根本无法介入已经开始勃勃萌芽的移动通信市场。杨廉斯有自知之明,她
没有选择自主开发产品,而是选择了合资之路。杨廉斯把这种模式称为“一边积累实力,
一边国际化”。杨廉斯就这样摸索了2年,与阿尔卡特等外商建立了几个合资公司,规模
都比较小,而且效益也不好,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95年。
掷硬币,选择诺基亚
无论对于首信,还是诺基亚,1995年都是一个幸运年。这一年,它们“联姻”成立
了合资公司——北京诺基亚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这件事被杨廉斯评价为首信发展史上的
“斯大林格勒战役”和“第一次创业”。后来的市场发展证实了这次合作是中国企业建国
以来最成功的对外合作:诺基亚从一个不太知名的“小角色”一跃成为中国最大、全球三
大的移动设备提供商,首信则从一个连自己都养活不起的国企一跃成为中国电子百强企
业。这一跃,用了首信和杨廉斯整整10年。
杨廉斯当时有3个可以选择的合作伙伴:摩托罗拉、爱立信、诺基亚,即后来叱咤中
国GSM手机市场的“三列强”。本来,摩托罗拉是杨廉斯的首选合作伙伴。摩托罗拉当
时在中国通信市场独占鳌头,销售业绩遥遥领先爱立信和诺基亚,也是移动通信技术的
“大拿”。此时,杨廉斯很想跟摩托罗拉合作。但摩托罗拉错过了杨廉斯,而同时,爱立
信和诺基亚开出了比摩托罗拉的地位更“诱惑”杨廉斯的条件:首信可以先不出钱,由对
方出钱一起成立合资公司,等到公司盈利后,可以用利润分批还清对方的垫资。摩托罗拉
没有想过这个“诱惑”条件的威力,也没有再找首信。而这个条件对于当时一分钱都拿不
出来的首信,“诱惑”是致命的。
在两个同样来自北欧的公司之间做出选择,本身就是一件很头疼的事。杨廉斯这时候
也犹豫不决,她甚至拿了一枚硬币,想用正反面来决定到底选择谁。这时候,芬兰人(诺
基亚)的“老实”提醒了杨廉斯。于是,杨廉斯选择了“老实”的诺基亚。
尽管首信是控股方,杨廉斯还是为新成立的合资公司起名:北京诺基亚移动通信有限
公司。杨廉斯认为:首信(当时还没有开始使用“首信”作为品牌,还用“北京邮电通信
设备厂”名称)的名气还很小,当时几乎没有品牌知名度,利用诺基亚有限的知名度是可
取的。现在,首信也要做自己的品牌产品了,2001年9月20日,这个合资公司将更名
为“北京首信诺基亚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二次创业,做自主品牌
2000年,首信品牌手机正式投入生产。于是,人们就有了新的疑问:品牌自主,技
术也自主吗?杨廉斯很肯定地回答:YES。
早在1998年底,杨廉斯的领导班子就提出“自主开发和合资合作并举”的方针,他
们把这种变化称为首信的“二次创业”。二次创业的时间“没有期限”,主要有五个方面
内容:自主品牌建设、市场营销网建设、优化管理、上市融资、公司国际化。
据杨廉斯介绍,首信“二次创业”的两年来,已经取得一些进步:“今年1-8月,首
信已经完成了167亿元的销售额,今年预计完成250亿元销售收入。”首信已经“盯”
上了六七个快速“增长点”,杨廉斯说: “今年已经有两三个‘增长点’凸现出来。”
在回顾首信这十年的发展时,杨廉斯并不认为目前“国企”帽子有什么“不雅”,相
反,她认为,国企有很多优势,特别是有政策支持的国企。杨廉斯在首信的十年成绩,也
被她淡化为:“我只不过是管好国家的资源,没有让它浪费而已。”
据计算机世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