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5日发(作者:冷雨南)
嵌套结构也可以称为嵌套结构。它是叙事学中的一个术语,原意是指一环到另一环的复
杂叙事结构。我们也可以简单地把它理解为一种特殊的叙事结构,一个故事穿插着另一个故
事,一条线索引出另一条线索,一个人物引出另一个人物。例如,在著名的《一千零一夜》
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个故事被另一个故事覆盖,然后另一个故事又被另一个故事覆盖的情
况。
空间与嵌套:《祝福》深层叙事结构分析
作者简介:
陈娟,成都石室中学北湖校区语文教师,中学一级教师
张期梦,成都石室中学北湖校区语文教师,成都市骨干教师
《祝福》文本在呈现时采用了 “排版空白”这一特殊形式,其作用不止于情节转换,
对揭示文本意蕴也具有重要启示。《祝福》中共有四处排版空白,将文本分为五个层次,呈
现出框架和两层嵌套结合的三层叙事结构,如下图所示:
一、三重空间设置:山里-鲁镇-城里
第一重空间:山里——祥林嫂的原生空间和被动选择空间。
卫家山和贺家墺作为祥林嫂寻求改变的出发点和改变失败的转折点,具有原始、野蛮和
家长权威等共同特征。祥林嫂的悲剧在其原生空间里已有伏笔,她只是供交换的物品。在野
蛮的山里人面前,弱小的祥林嫂毫无反抗之力,她始终是丈夫或儿子的附属品,一旦失去依
靠,自然走投无路。所以,祥林嫂要逃离山里,去寻找能让她作为一个独立的人而生活的空
间,于是她两次选择了鲁镇。
第二重空间:鲁镇——祥林嫂的选择空间,“我”的原生空间
相比山里空间的自然性,鲁镇文化则呈现出传统闭塞、礼教森严、迷信盛行、自私冷漠
的社会性。在祥林嫂最需要关心来抚慰创伤时,鲁镇的人们表现出“集体的一致”:鲁四老
爷的“可恶,然而……”;四婶三次紧张的呵斥;柳妈丑陋的狞笑、猎奇的询问、致命的支
招;镇上没有姓名的男女对其悲惨遭遇的赏鉴不耐烦……鲁镇无法改变祥林嫂的命运,她的
逃离以失败告终。
第三重空间:城里——“我”的选择空间
《祝福》中对“城里”这一空间只有一段叙述:“福兴楼的清燉鱼翅……现在不知增价
了否?往日同游的朋友,虽然已经云散,然而鱼翅是不可不吃的……”短短的几十个字蕴含
着丰富的信息。首先,城里是一个变化的世界,福兴楼的鱼翅可能涨价了,往日同游的朋友
也已云散;其次,“我”只能把注意力转移到鱼翅这种实用选择上,来逃避祥林嫂关于灵魂
提问引起的不安;再者,“我”作为革新者,回到城里只能无所事事,昔日同游的朋友也已
云散,表明了革命的失败。“我”的彷徨也是两重环境的矛盾:具有现代和启蒙意义的城里
无法改变落后、封建的鲁镇所造成的。
三重空间的转换以祥林嫂和“我”为连接点,无论是“我”还是祥林嫂都陷入了同样的
生存困境:无路可走。
二、三层叙事结构:框架与嵌套结合
嵌套结构的意义体现于框架叙事和嵌入故事之间的辩证关系。
第一,嵌套叙事内部的对比关系。一是祥林嫂两次到鲁镇的境遇的对比,前后境遇的不
同就源于中间层祥林嫂改嫁到贺家墺的故事,鲁镇是不能容忍有任何违背他们礼教价值体系
的行为的,所以,“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二是“我”刚回到鲁镇的“隔离”和离开前的
“和谐”形成对比,祥林嫂的故事是“我”变化的转换剂,祥林嫂的死亡也许给了“我”启
示:改变是没有意义的。
第二,框架叙事为嵌套叙事提供了背景信息。在三层叙事中,“我”与鲁镇的故事为祥
林嫂与鲁镇的故事提供了背景,也预示着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
第三,框架叙事和嵌套叙事形成类比关系。“我”的故事和祥林嫂的故事中有很多相似
之处。首先,与鲁镇隔离的“我”和祥林嫂都是不属于鲁镇的人。其次,“我”与祥林嫂都
是努力寻求改变的人。最后,“我”与祥林嫂的改变都以失败告终。
框架与嵌套结合的叙事结构为读者揭示了两个故事之间的复杂关系:两个故事不是线
性叙事,而是交织叙事。两个故事之间既互为因果,又指向同一主题。
三、闭合叙事结构的隐喻
长久以来,《祝福》文本意蕴的解读被简单化为“四权说”和“三教说”。而《祝福》
由嵌套式的叙事模式构成的闭合结构,就如同鲁迅先生《呐喊·自序》中的“铁屋子”,是
人类生存困境的隐喻形式。你是愿意做永远沉睡的人还是清醒的人呢?虽然“我”和祥林嫂
都失败了,但他们的悲剧是环境和时代的产物。社会的转型和进步必然会经历新旧文化碰撞
的阵痛,如果不去改变环境,继续选择沉睡,中国社会将还会有无数的被毁灭的祥林嫂。同
理,面对人类生存的困境甚至绝境,我们也应行动起来。这便是《祝福》独特的价值内涵所
在。
对《祝福》的三重空间设置及框架嵌套结合的叙事结构进行分析,体现了鲁迅作品的深
刻性和先进性。叙事文本的结构是读者更为深入、透彻地理解作品的重要前提。要实现叙事
性文本的深度学习,空间设置和叙事层次是不可忽视的要素。
专练提升
2024年6月5日发(作者:冷雨南)
嵌套结构也可以称为嵌套结构。它是叙事学中的一个术语,原意是指一环到另一环的复
杂叙事结构。我们也可以简单地把它理解为一种特殊的叙事结构,一个故事穿插着另一个故
事,一条线索引出另一条线索,一个人物引出另一个人物。例如,在著名的《一千零一夜》
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个故事被另一个故事覆盖,然后另一个故事又被另一个故事覆盖的情
况。
空间与嵌套:《祝福》深层叙事结构分析
作者简介:
陈娟,成都石室中学北湖校区语文教师,中学一级教师
张期梦,成都石室中学北湖校区语文教师,成都市骨干教师
《祝福》文本在呈现时采用了 “排版空白”这一特殊形式,其作用不止于情节转换,
对揭示文本意蕴也具有重要启示。《祝福》中共有四处排版空白,将文本分为五个层次,呈
现出框架和两层嵌套结合的三层叙事结构,如下图所示:
一、三重空间设置:山里-鲁镇-城里
第一重空间:山里——祥林嫂的原生空间和被动选择空间。
卫家山和贺家墺作为祥林嫂寻求改变的出发点和改变失败的转折点,具有原始、野蛮和
家长权威等共同特征。祥林嫂的悲剧在其原生空间里已有伏笔,她只是供交换的物品。在野
蛮的山里人面前,弱小的祥林嫂毫无反抗之力,她始终是丈夫或儿子的附属品,一旦失去依
靠,自然走投无路。所以,祥林嫂要逃离山里,去寻找能让她作为一个独立的人而生活的空
间,于是她两次选择了鲁镇。
第二重空间:鲁镇——祥林嫂的选择空间,“我”的原生空间
相比山里空间的自然性,鲁镇文化则呈现出传统闭塞、礼教森严、迷信盛行、自私冷漠
的社会性。在祥林嫂最需要关心来抚慰创伤时,鲁镇的人们表现出“集体的一致”:鲁四老
爷的“可恶,然而……”;四婶三次紧张的呵斥;柳妈丑陋的狞笑、猎奇的询问、致命的支
招;镇上没有姓名的男女对其悲惨遭遇的赏鉴不耐烦……鲁镇无法改变祥林嫂的命运,她的
逃离以失败告终。
第三重空间:城里——“我”的选择空间
《祝福》中对“城里”这一空间只有一段叙述:“福兴楼的清燉鱼翅……现在不知增价
了否?往日同游的朋友,虽然已经云散,然而鱼翅是不可不吃的……”短短的几十个字蕴含
着丰富的信息。首先,城里是一个变化的世界,福兴楼的鱼翅可能涨价了,往日同游的朋友
也已云散;其次,“我”只能把注意力转移到鱼翅这种实用选择上,来逃避祥林嫂关于灵魂
提问引起的不安;再者,“我”作为革新者,回到城里只能无所事事,昔日同游的朋友也已
云散,表明了革命的失败。“我”的彷徨也是两重环境的矛盾:具有现代和启蒙意义的城里
无法改变落后、封建的鲁镇所造成的。
三重空间的转换以祥林嫂和“我”为连接点,无论是“我”还是祥林嫂都陷入了同样的
生存困境:无路可走。
二、三层叙事结构:框架与嵌套结合
嵌套结构的意义体现于框架叙事和嵌入故事之间的辩证关系。
第一,嵌套叙事内部的对比关系。一是祥林嫂两次到鲁镇的境遇的对比,前后境遇的不
同就源于中间层祥林嫂改嫁到贺家墺的故事,鲁镇是不能容忍有任何违背他们礼教价值体系
的行为的,所以,“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二是“我”刚回到鲁镇的“隔离”和离开前的
“和谐”形成对比,祥林嫂的故事是“我”变化的转换剂,祥林嫂的死亡也许给了“我”启
示:改变是没有意义的。
第二,框架叙事为嵌套叙事提供了背景信息。在三层叙事中,“我”与鲁镇的故事为祥
林嫂与鲁镇的故事提供了背景,也预示着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
第三,框架叙事和嵌套叙事形成类比关系。“我”的故事和祥林嫂的故事中有很多相似
之处。首先,与鲁镇隔离的“我”和祥林嫂都是不属于鲁镇的人。其次,“我”与祥林嫂都
是努力寻求改变的人。最后,“我”与祥林嫂的改变都以失败告终。
框架与嵌套结合的叙事结构为读者揭示了两个故事之间的复杂关系:两个故事不是线
性叙事,而是交织叙事。两个故事之间既互为因果,又指向同一主题。
三、闭合叙事结构的隐喻
长久以来,《祝福》文本意蕴的解读被简单化为“四权说”和“三教说”。而《祝福》
由嵌套式的叙事模式构成的闭合结构,就如同鲁迅先生《呐喊·自序》中的“铁屋子”,是
人类生存困境的隐喻形式。你是愿意做永远沉睡的人还是清醒的人呢?虽然“我”和祥林嫂
都失败了,但他们的悲剧是环境和时代的产物。社会的转型和进步必然会经历新旧文化碰撞
的阵痛,如果不去改变环境,继续选择沉睡,中国社会将还会有无数的被毁灭的祥林嫂。同
理,面对人类生存的困境甚至绝境,我们也应行动起来。这便是《祝福》独特的价值内涵所
在。
对《祝福》的三重空间设置及框架嵌套结合的叙事结构进行分析,体现了鲁迅作品的深
刻性和先进性。叙事文本的结构是读者更为深入、透彻地理解作品的重要前提。要实现叙事
性文本的深度学习,空间设置和叙事层次是不可忽视的要素。
专练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