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防爆、防护等级划分

IT圈 admin 62浏览 0评论

2024年6月5日发(作者:员薄)

防爆、防护等级划分

1、爆炸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1)爆炸性物质(flammable air flammable dust):能与氧气(空气)

反应的物质,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气体:氢气,乙炔,甲烷等;液体:

酒精,汽油;固体:粉尘,纤维粉尘等。)

(2)空气或氧气(air or oxygen)。

(3)点燃源(source of ignition):包括明火、电气火花、机械火花、

静电火花、高温、化学反应、光能等。

易爆物质:很多生产场所都会产生某些可燃性物质。煤矿井下约有三分之

二的场所有存在爆炸性物质;化学工业中,约有80%以上的生产车间区域存在

爆炸性物质。

氧气:空气中的氧气是无处不在的。

点燃源: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电气仪表,各种磨擦的电火花、机械磨损

火花、静电火花、高温等不可避免,尤其当仪表、电气发生故障时。

客观上很多工业现场满足爆炸条件。当爆炸性物质与氧气的混合浓度处于

爆炸极限范围内时,若存在爆炸源,将会发生爆炸。因此采取防爆就显得很必

要了。

2、防爆:防止爆炸的产生必从三个必要条件来考虑,限制了其中的一个

必要条件,就限制了爆炸的产生。

在工业过程中,通常从下述三个方面着手对易燃易爆场合进行处理:

(1)预防或最大限度地降低易燃物质泄漏的可能性;

(2)不用或尽量少用易产生电火花的电所元件;

(3)采取充氮气之类的方法维持惰性状态。

[编辑本段]

危险区域的等级分类

危险场所区域的含义,是对该地区实际存在危险可能性的量度,由此规定

其可适用的防爆型式。

1、国际电工委员会/欧洲电工委员会划分的危险区域的等级分类

0区(Zone 0):易爆气体始终或长时间存在;连续地存在危险性大于1

000小时/每年的区域;

1区(Zone 1):易燃气体在仪表的正当工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或存在;

断续地存在危险性10~1000小时/每年的区域;

第 1 页 共 10 页

2区(Zone 2):一般情形下,不存在易燃气体且即使偶尔发生,基存在

时间亦很短;事故状态下存在的危险性0.1~10小时/每年的区域;

中国划分的有效区域和以上相同。

2、易爆区域等级划分,国际标准与美国标准的对照比较

I.E.C. N.E.C.

气体 Zone 0 Class I, Division I

Zone 1 Class I, Division I

Zone 2 Class I, Division II

粉尘 Zone 10 Class II, Division I

Zone 11 Class II, Division II

I.E.C.: 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Interna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

on)

N.E.C.: 美国电气规程(National Electrical Code, U.S.A.)

[编辑本段]

防爆标志解析

1、气体组别

欧洲电工 北 美

标准化委员 NEC500条

中 国 最小点燃能量

典型的危险性气

会 款

GB-3836-1 (微 焦)

CLASS1表

EN50014EC 气

乙 炔

氢 气

乙 烯

丙 烷

ⅡC

ⅡC

ⅡB

ⅡA

A

A

C

D

ⅡC

ⅡC

ⅡB

ⅡA

20

20

60

180

注:中国GB3836标准规定ⅡC级最小点燃能量为19微焦耳,ⅡA级最小点燃能

量为200微焦耳。

气体分组和点燃温度,在一定环境温度和压力下与可燃性气体和空气的混

合浓度有关。

第 2 页 共 10 页

2024年6月5日发(作者:员薄)

防爆、防护等级划分

1、爆炸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1)爆炸性物质(flammable air flammable dust):能与氧气(空气)

反应的物质,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气体:氢气,乙炔,甲烷等;液体:

酒精,汽油;固体:粉尘,纤维粉尘等。)

(2)空气或氧气(air or oxygen)。

(3)点燃源(source of ignition):包括明火、电气火花、机械火花、

静电火花、高温、化学反应、光能等。

易爆物质:很多生产场所都会产生某些可燃性物质。煤矿井下约有三分之

二的场所有存在爆炸性物质;化学工业中,约有80%以上的生产车间区域存在

爆炸性物质。

氧气:空气中的氧气是无处不在的。

点燃源: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电气仪表,各种磨擦的电火花、机械磨损

火花、静电火花、高温等不可避免,尤其当仪表、电气发生故障时。

客观上很多工业现场满足爆炸条件。当爆炸性物质与氧气的混合浓度处于

爆炸极限范围内时,若存在爆炸源,将会发生爆炸。因此采取防爆就显得很必

要了。

2、防爆:防止爆炸的产生必从三个必要条件来考虑,限制了其中的一个

必要条件,就限制了爆炸的产生。

在工业过程中,通常从下述三个方面着手对易燃易爆场合进行处理:

(1)预防或最大限度地降低易燃物质泄漏的可能性;

(2)不用或尽量少用易产生电火花的电所元件;

(3)采取充氮气之类的方法维持惰性状态。

[编辑本段]

危险区域的等级分类

危险场所区域的含义,是对该地区实际存在危险可能性的量度,由此规定

其可适用的防爆型式。

1、国际电工委员会/欧洲电工委员会划分的危险区域的等级分类

0区(Zone 0):易爆气体始终或长时间存在;连续地存在危险性大于1

000小时/每年的区域;

1区(Zone 1):易燃气体在仪表的正当工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或存在;

断续地存在危险性10~1000小时/每年的区域;

第 1 页 共 10 页

2区(Zone 2):一般情形下,不存在易燃气体且即使偶尔发生,基存在

时间亦很短;事故状态下存在的危险性0.1~10小时/每年的区域;

中国划分的有效区域和以上相同。

2、易爆区域等级划分,国际标准与美国标准的对照比较

I.E.C. N.E.C.

气体 Zone 0 Class I, Division I

Zone 1 Class I, Division I

Zone 2 Class I, Division II

粉尘 Zone 10 Class II, Division I

Zone 11 Class II, Division II

I.E.C.: 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Interna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

on)

N.E.C.: 美国电气规程(National Electrical Code, U.S.A.)

[编辑本段]

防爆标志解析

1、气体组别

欧洲电工 北 美

标准化委员 NEC500条

中 国 最小点燃能量

典型的危险性气

会 款

GB-3836-1 (微 焦)

CLASS1表

EN50014EC 气

乙 炔

氢 气

乙 烯

丙 烷

ⅡC

ⅡC

ⅡB

ⅡA

A

A

C

D

ⅡC

ⅡC

ⅡB

ⅡA

20

20

60

180

注:中国GB3836标准规定ⅡC级最小点燃能量为19微焦耳,ⅡA级最小点燃能

量为200微焦耳。

气体分组和点燃温度,在一定环境温度和压力下与可燃性气体和空气的混

合浓度有关。

第 2 页 共 10 页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