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IT圈
>
纯正日本风格及物茶陶——志野陶
2024年6月5日发(作者:余惜玉)
纯正日本风格及物茶陶——志野陶
桃山时代的志野陶历来最为人喜爱,白釉完全以长石为原
料,厚而温润,釉面上随意地显现红色的“火色”和橘皮状
的“棕眼”。志野陶包含着的是纯日本式的创意,清纯而温
柔,与中国、朝鲜白瓷的孤高冷漠形成了鲜明对比。有人形
容志野陶纯白的长石釉像富士山的积雪,充满着一种洁净
感,是日本陶瓷的象征,蕴含着日本民族固有的性格。
志野陶也是美浓陶工在古田织部的指导下生产的和物茶
陶,也可以说是织部烧里的一个类型。
志野陶的胎土是专用一种被称作为“艾土”的原料,白
中透青,质地极柔软,因而产量一直不太多。桃山初期较早
的一些志野陶皆纯白无纹,即所谓“无地志野”,“白天
目”的称呼也从此而来。天正末期至文禄、庆长时期,出现
了在胎土上用天然氧化铁原料描绘图案再施长石釉(这种形
式,我国称作“釉下彩”,日本称作“下绘”)的“绘志野”,
并由此发展出红志野、鼠志野等品种。
志野陶中当以绘志野最为有名。绘志野潇洒奔放,却又
不失温和的品格。收藏于三井文库铭“卯花墙”的绘志野茶
碗(图1)是志野三大名茶碗中的第一名碗,被定为日本的
国宝。其他两件分别是根津美术馆收藏的重要美术品“山の
端”和五岛美术馆收藏的重要文化财“峰红叶”。
1
就如黑织部茶碗一样,志野茶碗也都是半筒式造型,此
件茶碗也不例外。碗高9.6厘米,口径11.7厘米,底径6.3
厘米,深腹筒形,近口沿处有一圈形似三角形的凹槽,应为
辘轳拉坯时形成,口部微敞,口沿敦厚,器身外底部横向刀
削成平底,形成一种力度感。圈足低矮,底足及缩釉处露出
赤色的窑红。器身外壁以铁釉画上几笔横竖交叉的毫无修饰
的粗线条。粗糙的胎质,釉面上随意显现的“火色”和橘皮
状的“棕眼”,釉下若隐若现的极其简单的纹样,这样一些
看似应为缺陷的特征组合在一起,却能相映成辉,为那些豪
放的武士出身的茶人们造就了一件绝世无双的茶器。
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铭“振袖”的绘志野茶碗
(图2)也是一件名品。高8.2厘米,口沿13.1厘米,底径
6.6厘米。此碗依然直筒式造型,但矮了一些,造型上更接
近黑织部沓形茶碗。器身下垂至底部斜削,富于力度感,圈
足稍高,挖足不甚规整,足内刻划有一个“才”字。器壁釉
下似施挂有化妆土,其上以铁釉随意绘一些细线纹样,线条
简朴雄劲,仅寥寥几笔即暗示出风雨交加、龟甲匆匆躲避等
自然景象,并书写有“振袖”铭。釉面上依然有因过烧而形
成的不规则的火红色斑块和橘皮状的“棕眼”。此碗原由三
菱财团第四任社长、二十世纪前期的大收藏家、日本著名收
藏机构静嘉堂的创始人岩崎小弥太家族所有,昭和五十五年
(1980年)后由国家收藏。
2
2024年6月5日发(作者:余惜玉)
纯正日本风格及物茶陶——志野陶
桃山时代的志野陶历来最为人喜爱,白釉完全以长石为原
料,厚而温润,釉面上随意地显现红色的“火色”和橘皮状
的“棕眼”。志野陶包含着的是纯日本式的创意,清纯而温
柔,与中国、朝鲜白瓷的孤高冷漠形成了鲜明对比。有人形
容志野陶纯白的长石釉像富士山的积雪,充满着一种洁净
感,是日本陶瓷的象征,蕴含着日本民族固有的性格。
志野陶也是美浓陶工在古田织部的指导下生产的和物茶
陶,也可以说是织部烧里的一个类型。
志野陶的胎土是专用一种被称作为“艾土”的原料,白
中透青,质地极柔软,因而产量一直不太多。桃山初期较早
的一些志野陶皆纯白无纹,即所谓“无地志野”,“白天
目”的称呼也从此而来。天正末期至文禄、庆长时期,出现
了在胎土上用天然氧化铁原料描绘图案再施长石釉(这种形
式,我国称作“釉下彩”,日本称作“下绘”)的“绘志野”,
并由此发展出红志野、鼠志野等品种。
志野陶中当以绘志野最为有名。绘志野潇洒奔放,却又
不失温和的品格。收藏于三井文库铭“卯花墙”的绘志野茶
碗(图1)是志野三大名茶碗中的第一名碗,被定为日本的
国宝。其他两件分别是根津美术馆收藏的重要美术品“山の
端”和五岛美术馆收藏的重要文化财“峰红叶”。
1
就如黑织部茶碗一样,志野茶碗也都是半筒式造型,此
件茶碗也不例外。碗高9.6厘米,口径11.7厘米,底径6.3
厘米,深腹筒形,近口沿处有一圈形似三角形的凹槽,应为
辘轳拉坯时形成,口部微敞,口沿敦厚,器身外底部横向刀
削成平底,形成一种力度感。圈足低矮,底足及缩釉处露出
赤色的窑红。器身外壁以铁釉画上几笔横竖交叉的毫无修饰
的粗线条。粗糙的胎质,釉面上随意显现的“火色”和橘皮
状的“棕眼”,釉下若隐若现的极其简单的纹样,这样一些
看似应为缺陷的特征组合在一起,却能相映成辉,为那些豪
放的武士出身的茶人们造就了一件绝世无双的茶器。
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铭“振袖”的绘志野茶碗
(图2)也是一件名品。高8.2厘米,口沿13.1厘米,底径
6.6厘米。此碗依然直筒式造型,但矮了一些,造型上更接
近黑织部沓形茶碗。器身下垂至底部斜削,富于力度感,圈
足稍高,挖足不甚规整,足内刻划有一个“才”字。器壁釉
下似施挂有化妆土,其上以铁釉随意绘一些细线纹样,线条
简朴雄劲,仅寥寥几笔即暗示出风雨交加、龟甲匆匆躲避等
自然景象,并书写有“振袖”铭。釉面上依然有因过烧而形
成的不规则的火红色斑块和橘皮状的“棕眼”。此碗原由三
菱财团第四任社长、二十世纪前期的大收藏家、日本著名收
藏机构静嘉堂的创始人岩崎小弥太家族所有,昭和五十五年
(1980年)后由国家收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