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国内外BBS论坛发展及管理比较研究

IT圈 admin 69浏览 0评论

2024年6月6日发(作者:让艾)

国内外BBS论坛发展及管理比较研究

[摘要]BBS在其传播和发展过程中,由一个互联网的常规应用发展成一种日益普遍的

社会现象。BBS论坛的管理成为国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及网络舆论调控的一个核心问题。

对国内外BBS论坛的发展及管理情况进行比较研究,对我国高校BBS论坛管理具有一定的

借鉴作用。

[关键词] BBS;发展:管理:研究

BBS(电子公告板)诞生时,是一种基于Telnet(远程登录)协议访问的互联网应用形式。

随着WEB服务的兴起,基于WEB的BBS开始强调主题性和交流性,于是诞生了Forum(论

坛)。

随着技术的发展,BBS的含义和功能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当前,在国外BBS仍适用于

原始的电子公告板定义,Forum是单纯基于WEB的用户交流的讨论区。在中国台湾地区,

BBS指基于Firebird,Maple服务软件,提供Telnet访问的讨论区,Forum是单纯基于

WEB的用户交流的讨论区。在中国大陆,从严格意义上讲,BBS基本上仅存于高校,社会

BBS偶有出现,但也属小众群体;社会上大量存在的论坛,基本上都是仅基于WEB的

Forum。本文中我们以“BBS论坛”统称大陆高校的BBS和社会上的论坛。

一、国外及港台地区BBS的发展与现状

1.西方国家

BBS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主要用于BBS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与网络通讯,

那时还没有浏览器、搜索引擎,甚至没有个人网站。当时BBS主要有四项功能应用:发布

新闻、发布交易信息、发布个人感想、互动式问答。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BBS的许多特性被后续出现的应用取代。前三个功能逐

渐从BBS中分离出去,发展成三个方向的网站——新闻类、电子商务类和博客类,这三类

网站经过整合逐渐成为各自的门户。第四个功能互动式问答正在分离但还没有出现该领域

的门户网站,这一类网站模式被称为威客(译自英文witkey)模式。

进入20世纪90年代,BBS的主要应用转移到论坛上,也就是现在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的BBS概念。因此,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BBS在西方国家的影响力正逐渐减小,以美

国为例,绝大多数高校基本上没有开设BBS,少数BBS站的存在主要用于提出或解决问题,

集中表现为技术类BBS,针对软件或商品的技术支持BBS等。相比于人气极旺的中文BBS,

它们并不存在复杂的管理机制和舆论调控行为。在这些BBS上,注重的是发帖和回帖的就

事论事,区别于中文BBS的人与人的交流。

国外对BBS的直接研究很少,间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网络社会、虚拟社区方面。如

针对网络社会中的人际关系、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社会结构等,对虚拟社区的自身特征

及虚拟社区中的社会问题等进行广泛研究。著名的研究成果有曼纽尔·卡期特的《网络社会

的崛起》、霍华德·莱茵戈德的《虚拟社区》、尼尔·巴雷特的《数字化犯罪》等。

2.中国港台地区

1983年,BBS传入台湾,并在1992年台湾中山大学电算中心推出中文环境的TANet

BBS之后,风靡台湾各个大学。一些大学竟然有大大小小100多个BBS站。相比之下,

香港地区的BBS数量不多,部分院校的BBS甚至不对外开放,香港网民经常使用BBS论

2024年6月6日发(作者:让艾)

国内外BBS论坛发展及管理比较研究

[摘要]BBS在其传播和发展过程中,由一个互联网的常规应用发展成一种日益普遍的

社会现象。BBS论坛的管理成为国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及网络舆论调控的一个核心问题。

对国内外BBS论坛的发展及管理情况进行比较研究,对我国高校BBS论坛管理具有一定的

借鉴作用。

[关键词] BBS;发展:管理:研究

BBS(电子公告板)诞生时,是一种基于Telnet(远程登录)协议访问的互联网应用形式。

随着WEB服务的兴起,基于WEB的BBS开始强调主题性和交流性,于是诞生了Forum(论

坛)。

随着技术的发展,BBS的含义和功能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当前,在国外BBS仍适用于

原始的电子公告板定义,Forum是单纯基于WEB的用户交流的讨论区。在中国台湾地区,

BBS指基于Firebird,Maple服务软件,提供Telnet访问的讨论区,Forum是单纯基于

WEB的用户交流的讨论区。在中国大陆,从严格意义上讲,BBS基本上仅存于高校,社会

BBS偶有出现,但也属小众群体;社会上大量存在的论坛,基本上都是仅基于WEB的

Forum。本文中我们以“BBS论坛”统称大陆高校的BBS和社会上的论坛。

一、国外及港台地区BBS的发展与现状

1.西方国家

BBS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主要用于BBS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与网络通讯,

那时还没有浏览器、搜索引擎,甚至没有个人网站。当时BBS主要有四项功能应用:发布

新闻、发布交易信息、发布个人感想、互动式问答。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BBS的许多特性被后续出现的应用取代。前三个功能逐

渐从BBS中分离出去,发展成三个方向的网站——新闻类、电子商务类和博客类,这三类

网站经过整合逐渐成为各自的门户。第四个功能互动式问答正在分离但还没有出现该领域

的门户网站,这一类网站模式被称为威客(译自英文witkey)模式。

进入20世纪90年代,BBS的主要应用转移到论坛上,也就是现在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的BBS概念。因此,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BBS在西方国家的影响力正逐渐减小,以美

国为例,绝大多数高校基本上没有开设BBS,少数BBS站的存在主要用于提出或解决问题,

集中表现为技术类BBS,针对软件或商品的技术支持BBS等。相比于人气极旺的中文BBS,

它们并不存在复杂的管理机制和舆论调控行为。在这些BBS上,注重的是发帖和回帖的就

事论事,区别于中文BBS的人与人的交流。

国外对BBS的直接研究很少,间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网络社会、虚拟社区方面。如

针对网络社会中的人际关系、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社会结构等,对虚拟社区的自身特征

及虚拟社区中的社会问题等进行广泛研究。著名的研究成果有曼纽尔·卡期特的《网络社会

的崛起》、霍华德·莱茵戈德的《虚拟社区》、尼尔·巴雷特的《数字化犯罪》等。

2.中国港台地区

1983年,BBS传入台湾,并在1992年台湾中山大学电算中心推出中文环境的TANet

BBS之后,风靡台湾各个大学。一些大学竟然有大大小小100多个BBS站。相比之下,

香港地区的BBS数量不多,部分院校的BBS甚至不对外开放,香港网民经常使用BBS论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