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0日发(作者:璩洲)
ISS
N1
0 0
24
95
6
实验技术与管理
第26卷第10期2009年1O月
.............. .... ......
CN11—2034/T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VoI.26 NO.10 Oet.2009
南疆高校开设综合性、设计性
微生物学实验的现状
易 霞,詹建立
(喀什师范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系,新疆喀什844000)
摘 要:基于对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现状和人才培养存在的弊端的分析,以及对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微生物学
实验的背景的分析,探讨了开设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微生物学
实验的可能途径。
关键词:微生物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2 4956(2009)10—0141—03
Status of synthesis and designing experiments of microbiologi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the southern Xinjiang
Yi Xia,Zhan Jianli
(Department of Life and Environmenta1 Science,Kashigar Normal College,Kashigar 844000,Chian)
Abstract:Based on the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status of microbiological experiments and the short—
comings of talent training in our university,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synthesis and designing experi—
ments of microbiologica1 experiment and discusses the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course. And it puts
forward the possible ways tO open synthesis and designing experiments of micr0biologica1 experiments.
Key words:microbiology;synthesis and designing experiments;status
综合性、设计性微生物学实验是一种新的教学模
式,实践证明其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根据
1 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微生物学实验的背景
《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内涵说明,综
1.1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定义分别为:综合性实验为
长期以来,我校微生物学实验以基础实验为主,只
“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知
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和计算能力,因
识的实验”,设计性实验为“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
此,学生仅是在验证理论、机械模仿实验方法和重复实
条件,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一
验,无形中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其处于被动的思
般而言,综合性实验的综合特征应体现实验内容的复
考和学习状态中。举例来说,我校的微生物学在开设
合性、实验方法的多元性、实验手段的多样性、人才培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之前,仅细菌、放线菌、酵母和霉菌
养的综合性和实验内容的综合性。
的形态观察就占总学时的1/3,有时甚至会将光学显
为了能更好地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微生物学实验,
微镜的使用单独列为一个课时。当然,这可能存在很
有必要对该类实验的设计方法与实施策略等问题进行
多原因。首先体现在教师对教学大纲制定的不慎重、
相关研究。综合性、设计性微生物学实验的开设应该
不思考和不深入上。在我校,专门从事学习和研究的
基于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新”主要体现在除了其内
人员几乎没有,这就是所谓的师资缺乏,从而导致盲目
在特征以外的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实验仪器设备及场
性教学。而且,因为生源关系,我校的学生普遍动手能
地的开放性、评价方式的科学性和创新性。
力不强,再加上我校对实验、实践教学考核方式还处于
尝试性阶段,这就使得学生普遍认为实验课程是“辅助
收稿日期:2008—10—30修改日期:2009—01—2O
课程”。因此,实验的教学目的还不能深入人心。
作者简介:易霞(1979一),女,新疆奇台县人,理学硕士,讲师,主要从事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是深化实验教学改
生物化学和微生物学教学及微生物资源开发研究.
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在我校
142 实验技术与管理
的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和实验人员普遍对综合性、设
计性实验的认识还不清楚,错误地将其认为是“几个基
础实验的综合”,因此,产生诸如“微生物的分离”、“培
养基的制备”和“MPN法计数水中细菌”等错误组合,
在教改中不堪一击。如此教学根本达不到实验技术多
元化、学科交叉解决问题的目的,更达不到创新能力的
培养。目前我校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活动,内容
还是以“综合验证”为主,仅是对基本技能进行训练,形
式单一,全班学生同时完成同一个实验,而且“方法既
定或统一”,学生被动地按照既定方法进行,没有发挥
其主动思考和操作的积极性,实验效果不明显。在这
种实验中,学生还是按照基础实验的“方法和套路”进
行,实际上是“大的基础实验”的翻版。
1.2人才培养存在弊端
1.2.1 实验教材问题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出之前,实验教材或指导书
均是基础性实验。介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还
处于建设和发展阶段,目前还没有科学的、合适的教
材,因此,开发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和编写与之相
应的教材、指导书和实验大纲就迫在眉睫。
1.2.2 实验技术人员综合业务能力不强
在高校,实验技术人员通常被称为“教辅人员”,因
为其中大部分人员的学历层次较低,专业技能单一,在
教学中长期处于次要或附属地位。综合性、设计性实
验项目的增设,对教师和实验人员的业务素质与水平
提出较以前更高的要求。该要求具体为“一专多能、一
人多岗”l_】]。在我校,实验系列教师的学历以大专为
主,教师以本科为主,因为课时量、工作量超负荷,因此
学习和进修的机会很少,使得他们的知识缺乏科学性
和时代性。教师和实验人员为了能解决好这些问题,
必须不断深入进行自主学习。如今,各高校逐步鼓励
高学历的学科骨干走上实验教学的第一线,实验课程
的重要性也已经被提到了高校教学的重要议程上。
教师和实验人员要参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材、
指导书和实验大纲的编写和制定,因此,他们的学习更
加强调了终身性和时代性。就学习的渠道和途径来
说,可以在学业上继续深造,可以进修学习。自主学习
是最主要的。由于生物技术发展飞速,所以参加学术
交流和研讨会也是一种有效和快捷的学习方法。
1_2.3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考核方式不完善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需要学校从政策和管
理等方面给予监督、支持和指导,但是,基于我校实验
教学长期的“考查课”地位,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考核
方式还不完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较以前的验证实
验更有引领作用,但是其考核方式还是以传统的考勤
与操作“平时成绩”及实验报告作为期末总结。这种考
核方式有很大的弊端。第一,不能考查和肯定学生的
创新能力;第二,不能监督、提高教师和实验人员的工
作及学生的学习效果。
2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微生物学实验的必要性
和可行性
如何达到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
评估指南对基础课实验教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
的要求,已经开设的基础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是
否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这些是追
求发展的本科院校实验室工作所要解决的问题。教育
部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南中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已
作了说明,但在实际操作中许多专家的看法都不尽一
致,普通教师中的认定更是五花八门,因此做好基础课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认定工作,并以制度形式加以确
定,是开展评估工作之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也对推
进基础课实验教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微生物学实验基本上是以验证性、演示性
的实验项目为主,这种做法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意识
和能力的培养,也与培养“通用型人才和综合型人才”
的要求相差甚远。“从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
切,为了一切学生”出发,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
现代微生物学的发展已经不同于过去那种单纯的
模式,已经逐步向多元化、多样性的方向发展,微生物
已经逐步成为生物科学的重要研究工具,因此该学科
的应用性和实用性地位也H益突显。开设综合性、设
计性实验是微生物学学以致用的有效途径之一。
3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微生物学实验的途径
3.1科学选题
题目的量要适中,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若是前
者,学生不能在规定的学时内完成实验,势必敷衍而急
于求成;若是后者,那就起不到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
教学作用,使学生感觉收获不大或没有收获。小型的
设计性任务将使学生对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实验
任务充满信心,而实验结果的实用性、趣味性又可激
发学生的实验兴趣_2]。
“设计性实验的实验内容在实验内容上要突出实
践性和实用性,这类实验由指导教师向学生下达设计
题目、技术指标和性能要求。设计题目不必过大,学生
根据技术指标和性能要求进行设计,然后进行实验组
装和调试,最后写出设计说明书。题目选择上那些与
实验室建设和专业科研方向相结合的设计性实验项
目,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对本专业所从事的
研究方向和课题有所了解,从而增加学生对本专业工
易 霞,等:南疆高校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微生物学实验的现状 143
作的兴趣和喜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并可使
学生的智能得到发挥口]。”所以,综合性实验内容必须
满足涉及本课程的多个知识点、涉及多门课程的多个
知识点或多项实验内容的综合。
教师和实验人员在设计和准备实验的过程中要依
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思考能力为主线,从难易实验
步骤中思考原理和方法,从而使具有创造能力的学生
脱颖而出。
趣和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3.5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
多媒体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为解决微生物学实
验内容的抽象难懂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_6]。把多
媒体技术应用于实验教学,不仅能克服实验仪器设备、
场地和试剂等条件的限制,还能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
度,增强演示实验的时效性,加强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正确性,为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创造条件,丰富学生的实
验知识等,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的作用,从而达到优化
“综合设计实验内容,使学生能够充分应用多学科
知识,深入研究和分析事物现象或本质,锻炼学生查找
资料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实验动手能力、数据处理能
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完成一个综合性创新实验,让
学生能够在实验过程中更加自主和创新,也能够更加
紧密地结合实践 ]。”
总之,要严格杜绝继续出现基础实验组合代替综
合性、设计性实验的现象和问题。
3.2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
教师和实验人员应该给学生独立思考和操作的空
间和时间,让学生真正自主地发现和解决问题,这可以
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只有学生自己亲身实践了,才能
在完成实验报告时“有话可说”。简单地说,即教师下
达实验目的,学生选择实验材料、实验设备、实验技术
和技术路线,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_3]。
3.3考试方式规范化
教师要将督促和检查学生的实验设计方案、实验
预习情况、实验结果记录和实验报告整理等学习和实
践环节,使学生体会到科研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在我
校,实验、实践教学的考核一直是在摸索和探讨的问
题。总体来说,实验课程属于考查课程,以前是按照考
勤、实验态度和实验报告综合评定,这就使得大部分学
生由抄袭获得“假成绩”的现象出现。如今,随着实验、
实践教学的改革,就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而言,实验除
了实验方案设计成绩还有数据处理成绩,在无形中监
督学生认真实验、独立思考和深入探讨,更重要的是能
够把真正优秀学生的创新性体现出来并加以肯定。
3.4建立开放实验室
高校教学改革后,学时压缩是一重要举措[5]。以
前我校一般只是为毕业生完成学位毕业提供实验场
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和完
成。在我校,随着国家投入的增加和学校规模扩大,实
验投入的力度很大,显示出学校对实验、实践教学的重
视,因此,开放性实验室的建立是可行的,这不仅增加
了仪器设备的利用率,而且给学生以非约束的时间和
空间,使其自由发挥和完成实验,从而达到提高学习兴
实验的目的[7]。在我校,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多媒体
教学还没有开展,应尽快进行尝试。
3.6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协作管理实验室
一
般情况下,实验教师负责准备试剂和仪器设备,
教师负责讲授和指导,如果建立了开放性实验室,管理
就会成为较为突出的问题。因此,教师和实验人员不
仅要注重个人专业素养的培养和提升,而且要在学生
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过程中,协调配合,使实验
顺利开展。
2007年就有学校、教师提出了大学生实验技能培
养与其解决实际问题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关系l-8],到现
在我们还在为此关联不断思考和实践着。总之,广泛
推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是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新目
标。与基础性实验相比较而言,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具
有主体性、探索性、创造性和综合性特点。压缩学时是
目前高校课改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提高师生的动手
能力、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和自主设计能力,并充分调动
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将成为我国高校实验、实践教学探
讨的课题。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陈忻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J].科学教育论坛,Z005(1O):
l23—124.
[2]魏宏.实验教学新模式的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5(s1):
71—72.
[3]郭兴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探索[J].潍坊学院学报,2005,5
(4):153—154.
C4]谢友宝.大型综合性创新实验设计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5,24(12):70 71.
[5]肖爱萍.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教学浅谈[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6,26(7):229 23I.
[6]袁颖.多媒体技术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交通医学,
2006,2O(5):637—638.
[7]李洪尧.应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实验教学初探[J].实验教学与仪器,
2001(10):27-28.
[8]纪元,蔡信之,刘忠权,等.大学生微生物学实验技能培养的研究
[J].微生物学杂志,2007,27(1):901-903.
2024年6月10日发(作者:璩洲)
ISS
N1
0 0
24
95
6
实验技术与管理
第26卷第10期2009年1O月
.............. .... ......
CN11—2034/T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VoI.26 NO.10 Oet.2009
南疆高校开设综合性、设计性
微生物学实验的现状
易 霞,詹建立
(喀什师范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系,新疆喀什844000)
摘 要:基于对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现状和人才培养存在的弊端的分析,以及对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微生物学
实验的背景的分析,探讨了开设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微生物学
实验的可能途径。
关键词:微生物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2 4956(2009)10—0141—03
Status of synthesis and designing experiments of microbiologi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the southern Xinjiang
Yi Xia,Zhan Jianli
(Department of Life and Environmenta1 Science,Kashigar Normal College,Kashigar 844000,Chian)
Abstract:Based on the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status of microbiological experiments and the short—
comings of talent training in our university,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synthesis and designing experi—
ments of microbiologica1 experiment and discusses the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course. And it puts
forward the possible ways tO open synthesis and designing experiments of micr0biologica1 experiments.
Key words:microbiology;synthesis and designing experiments;status
综合性、设计性微生物学实验是一种新的教学模
式,实践证明其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根据
1 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微生物学实验的背景
《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内涵说明,综
1.1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定义分别为:综合性实验为
长期以来,我校微生物学实验以基础实验为主,只
“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知
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和计算能力,因
识的实验”,设计性实验为“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
此,学生仅是在验证理论、机械模仿实验方法和重复实
条件,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一
验,无形中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其处于被动的思
般而言,综合性实验的综合特征应体现实验内容的复
考和学习状态中。举例来说,我校的微生物学在开设
合性、实验方法的多元性、实验手段的多样性、人才培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之前,仅细菌、放线菌、酵母和霉菌
养的综合性和实验内容的综合性。
的形态观察就占总学时的1/3,有时甚至会将光学显
为了能更好地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微生物学实验,
微镜的使用单独列为一个课时。当然,这可能存在很
有必要对该类实验的设计方法与实施策略等问题进行
多原因。首先体现在教师对教学大纲制定的不慎重、
相关研究。综合性、设计性微生物学实验的开设应该
不思考和不深入上。在我校,专门从事学习和研究的
基于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新”主要体现在除了其内
人员几乎没有,这就是所谓的师资缺乏,从而导致盲目
在特征以外的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实验仪器设备及场
性教学。而且,因为生源关系,我校的学生普遍动手能
地的开放性、评价方式的科学性和创新性。
力不强,再加上我校对实验、实践教学考核方式还处于
尝试性阶段,这就使得学生普遍认为实验课程是“辅助
收稿日期:2008—10—30修改日期:2009—01—2O
课程”。因此,实验的教学目的还不能深入人心。
作者简介:易霞(1979一),女,新疆奇台县人,理学硕士,讲师,主要从事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是深化实验教学改
生物化学和微生物学教学及微生物资源开发研究.
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在我校
142 实验技术与管理
的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和实验人员普遍对综合性、设
计性实验的认识还不清楚,错误地将其认为是“几个基
础实验的综合”,因此,产生诸如“微生物的分离”、“培
养基的制备”和“MPN法计数水中细菌”等错误组合,
在教改中不堪一击。如此教学根本达不到实验技术多
元化、学科交叉解决问题的目的,更达不到创新能力的
培养。目前我校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活动,内容
还是以“综合验证”为主,仅是对基本技能进行训练,形
式单一,全班学生同时完成同一个实验,而且“方法既
定或统一”,学生被动地按照既定方法进行,没有发挥
其主动思考和操作的积极性,实验效果不明显。在这
种实验中,学生还是按照基础实验的“方法和套路”进
行,实际上是“大的基础实验”的翻版。
1.2人才培养存在弊端
1.2.1 实验教材问题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出之前,实验教材或指导书
均是基础性实验。介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还
处于建设和发展阶段,目前还没有科学的、合适的教
材,因此,开发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和编写与之相
应的教材、指导书和实验大纲就迫在眉睫。
1.2.2 实验技术人员综合业务能力不强
在高校,实验技术人员通常被称为“教辅人员”,因
为其中大部分人员的学历层次较低,专业技能单一,在
教学中长期处于次要或附属地位。综合性、设计性实
验项目的增设,对教师和实验人员的业务素质与水平
提出较以前更高的要求。该要求具体为“一专多能、一
人多岗”l_】]。在我校,实验系列教师的学历以大专为
主,教师以本科为主,因为课时量、工作量超负荷,因此
学习和进修的机会很少,使得他们的知识缺乏科学性
和时代性。教师和实验人员为了能解决好这些问题,
必须不断深入进行自主学习。如今,各高校逐步鼓励
高学历的学科骨干走上实验教学的第一线,实验课程
的重要性也已经被提到了高校教学的重要议程上。
教师和实验人员要参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材、
指导书和实验大纲的编写和制定,因此,他们的学习更
加强调了终身性和时代性。就学习的渠道和途径来
说,可以在学业上继续深造,可以进修学习。自主学习
是最主要的。由于生物技术发展飞速,所以参加学术
交流和研讨会也是一种有效和快捷的学习方法。
1_2.3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考核方式不完善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需要学校从政策和管
理等方面给予监督、支持和指导,但是,基于我校实验
教学长期的“考查课”地位,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考核
方式还不完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较以前的验证实
验更有引领作用,但是其考核方式还是以传统的考勤
与操作“平时成绩”及实验报告作为期末总结。这种考
核方式有很大的弊端。第一,不能考查和肯定学生的
创新能力;第二,不能监督、提高教师和实验人员的工
作及学生的学习效果。
2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微生物学实验的必要性
和可行性
如何达到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
评估指南对基础课实验教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
的要求,已经开设的基础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是
否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这些是追
求发展的本科院校实验室工作所要解决的问题。教育
部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南中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已
作了说明,但在实际操作中许多专家的看法都不尽一
致,普通教师中的认定更是五花八门,因此做好基础课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认定工作,并以制度形式加以确
定,是开展评估工作之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也对推
进基础课实验教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微生物学实验基本上是以验证性、演示性
的实验项目为主,这种做法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意识
和能力的培养,也与培养“通用型人才和综合型人才”
的要求相差甚远。“从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
切,为了一切学生”出发,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
现代微生物学的发展已经不同于过去那种单纯的
模式,已经逐步向多元化、多样性的方向发展,微生物
已经逐步成为生物科学的重要研究工具,因此该学科
的应用性和实用性地位也H益突显。开设综合性、设
计性实验是微生物学学以致用的有效途径之一。
3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微生物学实验的途径
3.1科学选题
题目的量要适中,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若是前
者,学生不能在规定的学时内完成实验,势必敷衍而急
于求成;若是后者,那就起不到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
教学作用,使学生感觉收获不大或没有收获。小型的
设计性任务将使学生对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实验
任务充满信心,而实验结果的实用性、趣味性又可激
发学生的实验兴趣_2]。
“设计性实验的实验内容在实验内容上要突出实
践性和实用性,这类实验由指导教师向学生下达设计
题目、技术指标和性能要求。设计题目不必过大,学生
根据技术指标和性能要求进行设计,然后进行实验组
装和调试,最后写出设计说明书。题目选择上那些与
实验室建设和专业科研方向相结合的设计性实验项
目,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对本专业所从事的
研究方向和课题有所了解,从而增加学生对本专业工
易 霞,等:南疆高校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微生物学实验的现状 143
作的兴趣和喜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并可使
学生的智能得到发挥口]。”所以,综合性实验内容必须
满足涉及本课程的多个知识点、涉及多门课程的多个
知识点或多项实验内容的综合。
教师和实验人员在设计和准备实验的过程中要依
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思考能力为主线,从难易实验
步骤中思考原理和方法,从而使具有创造能力的学生
脱颖而出。
趣和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3.5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
多媒体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为解决微生物学实
验内容的抽象难懂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_6]。把多
媒体技术应用于实验教学,不仅能克服实验仪器设备、
场地和试剂等条件的限制,还能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
度,增强演示实验的时效性,加强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正确性,为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创造条件,丰富学生的实
验知识等,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的作用,从而达到优化
“综合设计实验内容,使学生能够充分应用多学科
知识,深入研究和分析事物现象或本质,锻炼学生查找
资料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实验动手能力、数据处理能
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完成一个综合性创新实验,让
学生能够在实验过程中更加自主和创新,也能够更加
紧密地结合实践 ]。”
总之,要严格杜绝继续出现基础实验组合代替综
合性、设计性实验的现象和问题。
3.2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
教师和实验人员应该给学生独立思考和操作的空
间和时间,让学生真正自主地发现和解决问题,这可以
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只有学生自己亲身实践了,才能
在完成实验报告时“有话可说”。简单地说,即教师下
达实验目的,学生选择实验材料、实验设备、实验技术
和技术路线,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_3]。
3.3考试方式规范化
教师要将督促和检查学生的实验设计方案、实验
预习情况、实验结果记录和实验报告整理等学习和实
践环节,使学生体会到科研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在我
校,实验、实践教学的考核一直是在摸索和探讨的问
题。总体来说,实验课程属于考查课程,以前是按照考
勤、实验态度和实验报告综合评定,这就使得大部分学
生由抄袭获得“假成绩”的现象出现。如今,随着实验、
实践教学的改革,就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而言,实验除
了实验方案设计成绩还有数据处理成绩,在无形中监
督学生认真实验、独立思考和深入探讨,更重要的是能
够把真正优秀学生的创新性体现出来并加以肯定。
3.4建立开放实验室
高校教学改革后,学时压缩是一重要举措[5]。以
前我校一般只是为毕业生完成学位毕业提供实验场
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和完
成。在我校,随着国家投入的增加和学校规模扩大,实
验投入的力度很大,显示出学校对实验、实践教学的重
视,因此,开放性实验室的建立是可行的,这不仅增加
了仪器设备的利用率,而且给学生以非约束的时间和
空间,使其自由发挥和完成实验,从而达到提高学习兴
实验的目的[7]。在我校,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多媒体
教学还没有开展,应尽快进行尝试。
3.6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协作管理实验室
一
般情况下,实验教师负责准备试剂和仪器设备,
教师负责讲授和指导,如果建立了开放性实验室,管理
就会成为较为突出的问题。因此,教师和实验人员不
仅要注重个人专业素养的培养和提升,而且要在学生
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过程中,协调配合,使实验
顺利开展。
2007年就有学校、教师提出了大学生实验技能培
养与其解决实际问题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关系l-8],到现
在我们还在为此关联不断思考和实践着。总之,广泛
推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是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新目
标。与基础性实验相比较而言,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具
有主体性、探索性、创造性和综合性特点。压缩学时是
目前高校课改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提高师生的动手
能力、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和自主设计能力,并充分调动
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将成为我国高校实验、实践教学探
讨的课题。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陈忻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J].科学教育论坛,Z005(1O):
l23—124.
[2]魏宏.实验教学新模式的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5(s1):
71—72.
[3]郭兴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探索[J].潍坊学院学报,2005,5
(4):153—154.
C4]谢友宝.大型综合性创新实验设计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5,24(12):70 71.
[5]肖爱萍.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教学浅谈[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6,26(7):229 23I.
[6]袁颖.多媒体技术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交通医学,
2006,2O(5):637—638.
[7]李洪尧.应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实验教学初探[J].实验教学与仪器,
2001(10):27-28.
[8]纪元,蔡信之,刘忠权,等.大学生微生物学实验技能培养的研究
[J].微生物学杂志,2007,27(1):9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