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0日发(作者:弓兰娜)
语言H] r---I・文学 入了
Journal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of Chongqing Universit
社会科学)
y of Technology(Soci
201
al Sci
4年第2
ence)Vo1
8卷第2期
.28 No.2 2014
doi:10.3969/j.issn.1674-8425(S).2014.02.021
《会饮篇》的开篇
一
以伯纳德特英译本为中心
肖泓明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西安710062)
摘要:《会饮篇》是柏拉图的重要作品之一。柏拉图运用“显白——隐微”式的写作手法阐释了
其中的微言大义。美国古典学家伯纳德特对《会饮篇》非常重视,对他的英译本《会饮篇》开篇
进行研究可以深化对伯纳德特和《会饮篇》的研究。对伯纳德特英译本《会饮篇》开篇,也即该
篇对话发生的大背景进行考察,认为其隐含着深刻的哲学意图。
关键词:《会饮篇》;赛斯・伯纳德特;阿波罗多洛斯;哲学
中图分类号:1106;B502.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425(2014)02—0107—04
Opening of Symposium:Taking the English Version
of Seth Benardete as the Center
XIAO Hong—yue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710062,China)
Abstract:The Symposium is one of the masterpieces of Plato,and he expounds his opinion by using
the exoteric.esoteric writing art.Seth Benardete,the American classical scholar,pays much attention
to the Symposium.The study on his interpretation can deepen his research on Symposium.This paper
tries to study the opening of the Symposium which contents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nversation.It can
help to analyze the background of the“symposium”,which is thought to imply profound philosophy
intention.
Key words:Symposium;Seth Benardete;Apollodorus;philosophy
《会饮篇》是柏拉图的重要作品之一,柏拉图
重新翻译了《会饮篇》,于2001年由芝加哥大学出
运用“显白——隐微”式的写作手法阐释了其中的
版社出版。
微言大义,正因如此,《会饮篇》历来为学术界所关
注。美国古典学家赛斯・伯纳德特是施特劳斯的
一
、
乌托邦的倒掉和欲望的加强
高足,其身后留下了大量作品,广度和深度令人吃
惊。伯纳德特对《会饮篇》非常关注,不仅编辑出 施特劳斯的《会饮篇讲疏》里讲到一个非常重
版了施特劳斯所著的《论柏拉图的<会饮>》,还 要的问题,那就是《理想国》是发生在城外的,发生
收稿日期:2013—04—26
作者简介:肖泓明(1989一),女,陕西安康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引用格式:肖泓胡.《会饮篇》的开篇——以伯纳德特英译本为中心[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2):
107一l10.
Citation format:XIAO Hong—yue.Opening of Symposium:Taking the English Version of Seth Benardete as the Center
[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14(2):107—110-
108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http://cqlg.jourserv.com
在比雷埃夫斯;而《会饮篇》则发生在城里,《会饮
篇》里面没有乌托邦。沿着施特劳斯的思路还有
一
个问题,那就是“会饮”的事件发生在城里这没
有问题,但《会饮篇》的文本是发生在法勒伦上去
城里的路上,也就是说,阿波罗多洛斯在转述这篇
对话的时候正是在城外上去城里的路上。《会饮
篇》中格劳孔说:“the way to town,in any case,is
suitable for speaking,while we walk,as for listen-
ing.” 】_2 格劳孔说这句话是意味深长的,事实上
是柏拉图借格劳孔之口告诉我们,在上去城里的
路上,也正是乌托邦倒掉、欲望加强、更少禁欲之
路。这点和施特劳斯的看法一致,施特劳斯认为,
“在场的人实际吃过东西,这是《会饮》跟《理想
国》的另一重要区别。《理想国》中有人曾答应请
人们吃饭,但大家没吃到。《会饮》远不像《理想
国》那样有禁欲色彩——他们吃了东西,这点极其
要紧,因此《会饮》中没有乌托邦,他们以某种方式
获得了满足。”_2j2 由此可见,在“会饮”正式开始前
的这一段文字隐藏着重大的哲学意图。在文章的
开头,伯纳德特是这样翻译的:
Apollodorus in my own opinion,I am not unpre-
pared for what you ask about;for just the other
day—when 1 was OD my way up to town from my
home in phaleron--one of my acquaintances spotted
me a long way off from behind and called,playing
with his call:“phalerian,”he said:“you there,
apollodorus,aren’t you going to wait?”and I
stopped and let him catch up.[ ]233
通过细读这段文本,我们可以了解到阿波罗
多洛斯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转述“会饮”这个事件
的。伯纳德特用“not unprepared”这个双重否定
句来加强句子的语气,从而能更好地说明阿波罗
多洛斯随时准备向别人讲述他所知道的事。《会
饮篇》整个对话是由阿波罗多洛斯转述的,他是讲
述者,更是曾经的聆听者。他崇拜苏格拉底,聆听
苏格拉底的哲学,但同时他也向一切渴求知道哲
学的人诉说他知道的哲学。正因为他的转述,才
让我们了解到“会饮”这个事件。
伯纳德特的译文强调了“on my way up to town
rfom my home”,这里是“从我在法勒伦的家去城
里”,从家去城里,译者在这用了“up”,去城里是“向
上”之路。这里,施特劳斯认为,“在柏拉图著述里,
雅典是某些东西的象征,它象征了很多东西,尤其
象征言说的自由,象征人们畅所欲言的能力。这是
一
条从海滨走向内陆的上升之路……”[2]29而“on
one’s way”这个句型更加凸显出这段路的重要性。
在这条通往城里的路上,乌托邦渐渐远去,城
邦却越来越近。城邦,一个充满欲望的地方,就如
亚当夏娃离开伊甸园去往的那个地方,那个地方
更少禁欲、更重享乐。“会饮”是曾经发生过的事
情,但苏格拉底他们的“会饮”,并不是一起饮酒,
而是交谈,他们谈到了“爱”。他们谈到爱的本质,
他们谈到男女之爱,谈到同性之爱,他们毋庸置疑
地都肯定爱。爱这个主题,在任何时候都是值得人
学习和思考的。欲是所有人都拥有的一种本能,需
要依靠理性的制约,更需要爱的引导。在这条通往
欲望的路上,转述哲人们对爱的思考和见解,无疑
对路上的这两人的灵魂是一种洗礼和升华。
二、匿名者所指
在《会饮篇》的开篇中,有一个重要人物,那就
是格劳孔。格劳孔并不是一个忠于哲学的人,他
只是附庸风雅想了解那次宴会而已。因而在路
上,格劳孔希望阿波罗多洛斯能告诉他关于“会
饮”的事。在首次介绍格劳孔的时候,伯纳德特的
译文用到了“acquaintance(相识的人)”这个词,可
见,一开始格劳孔是作为匿名者的身份出现的,阿
波罗多洛斯只提到他是一个相识的人。到这里,
格劳孔作为匿名者出场了。那么这里柏拉图为什
么安排格劳孔作为匿名者出场呢?或许从对匿名
者出场的措辞可以看出些许端倪。
在伯纳德特的英文原文中,用“acquaintance”
作为格劳孔的出场,用词中能看出作者些许的蔑
视。文章是阿波罗多洛斯在说话,他说一个相识
拦住他,让他讲“会饮”的事。可以看出,对于阿波
罗多洛斯来说,格劳孔连普通的朋友都算不上,他
只是一个相识的人,只是一个对于哲学一无所知
却又附庸风雅的人,阿波罗多洛斯根本不屑于跟
他做朋友。阿波罗多洛斯是一个对哲学痴狂的
人,与格劳孔形成鲜明对比。匿名者格劳孔本以
为阿波罗多洛斯参加了“会饮”,但是随后阿波罗
多洛斯向他解释自己并不在“会饮”现场。文章特
别强调阿波罗多洛斯不在宴会现场,凸显了格劳
孔的无知以及阿波罗多洛斯的遗憾。
后面一段阿波罗多洛斯的自嘲以及对匿名者
格劳孔所开的玩笑则是又一个高潮,它为我们形
象地说明了这样一个不幸和凄凉的境况,那就是
“我常常漫无目标地疲于奔命,到处出风头,甚至
已经变得像你格劳孔一样邪恶的时候,还坚信自
肖泓明:《会饮篇》的开篇
己正过着一种充实的、有意义的生活” 。
l09
准备着向别人讲述他所知道的哲学,“As for me,
whenever I make any speeches on my own about phi—
losophy or listen to others—apart from my belief that I
到这里,匿名者格劳孔在鲜明的对比中终于
浮出水面。如果我们对背景知识稍作了解,那么
早应该料到,匿名者就是格劳孔。格劳孔以格劳
孔的面目出现所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别嘲笑我
了”,更是对自己邪恶的鲜明写照!就在前面一
段,他还大肆嘲笑阿波罗多洛斯是“法勒伦佬”。
am benefited——how I enjoy it!”… 阿波罗多洛
斯是一位潜在的哲人,因为他是那么渴望得到知
识,因而成为了苏格拉底说话的对象、讨论哲学的
对象。然而他还不是真正的哲人,因为他并不知
道他需要对谁讲哲学。哲人只会对潜在的哲人讲
而现在,却像个小丑一样,在陷入万劫不复的邪恶
后还沾沾自喜以为自己已经走出沉沦。在伯纳德
特的译本中用“相识者”一词匿掉了格劳孔的名
字。我们在对话当中,或多或少总能在这位“相识
者”格劳孔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而格劳孔之所
以以匿名者的身份出现,更说明了格劳孔不仅仅
是代表了他自己,而是代表了更多的人,甚至是我
们每一个人,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格劳孔。在
面对自己不熟知的事物时,我们习惯于如盲人摸
象般自由把握事物的整体性,但却在一次次的询
问中,暴露出自己的无知与可笑。
然而,讽刺的是,正是因为匿名者格劳孔为了
附庸风雅而询问和潜在的哲人阿波罗多洛斯错误
地选择了讨论哲学的对象,使得《会饮篇》得以发
生。可以说,《会饮篇》的发生既具有必然性又具
有偶然性。而格劳孔这个角色,就是《会饮篇》发
生的最大的偶然性。这个偶然性看上去很讽刺,
刺痛的却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灵魂——我们真的只
会为了附庸风雅而学习吗?可以说格劳孔的角色
潜在地推动着整个《会饮篇》的行进。
三、对“会饮”的政治哲学解读
阿波罗多洛斯在文中提到这场对话发生的时
间是“当我们还是孩童的时候”,以及对话发生的
背景是为了庆祝阿伽松获奖。阿伽松是第一个为
悲剧编写故事的人。“会饮”正是为了庆祝阿伽松
的第一个悲剧在大酒神节上获奖而举行的。
所谓“会饮”,就是一群人喝酒,在喝酒的时候
谈论哲学。最后虽然没喝成酒,但是我们发现,这
次“会饮”的背景却和酒有着非常大的关系,这次
“会饮”就是为了庆祝阿伽松在大酒神节上获奖。
酒是一种冲破界限的东西(甚至康德都看到,酒能
消除人的隔阂,参看《实用人类学》),在《会饮篇》
中,可以看到亚尔西巴德最后如何在酒神的力量
下冲进了原来把他排除在外的欢宴,但酒并不取
消界限 。
阿波罗多洛斯是一个非常热心的人,他时刻
哲学,而他并没有弄清楚自己谈话的对象,尽管他
知道格劳孔是一个卑鄙的、粗劣的和不幸的人。
这在苏格拉底死的时候也有一个清晰的表现,苏
格拉底将死的时候,阿波罗多洛斯是最悲痛欲绝
的人,感动了全场,使整个场面悲恸到了极点,这
与苏格拉底自己十分从容的态度形成了鲜明对
比,并与柏拉图的不在场也形成对比。
现在,让我们看看《会饮篇》正式开始前格劳
孔所说的这一段:
Comrade:It is not worthwhile,Apollodorus,to
argue about this now;just do what we were begging
you to do:tell what the speeches were.[ 1234
第一句,格劳孔说:“那不值得,阿波罗多洛
斯,现在去争论那些。”他们争论的正是阿波罗多
洛斯是不是疯子的问题。对于这句话,施特劳斯
是这样解释的:这是引入性对话的结尾。阿波罗
多洛斯承认自己发怒而且不通世故,他对自己和
其他人评价都很低,这证明他疯了。因为,对自己
和所有其他人都评价高,这是神智健全的变现,也
是很好的实践法则。阿波罗多洛斯的同志不否认
这个题目的严肃性,但觉得现在跟他郑重其事地
讨论这种题目不值得。一个无名的同志竟比苏格
拉底的同志更有见识,这实属罕见 。但是,还
有个值得注意的地方,如施特劳斯所说,格劳孔是
专门跑来找阿波罗多洛斯问发生在阿伽松家里的
会饮的,他对于其他的事情并不在意。他要询问
的是一场哲学谈论,似乎是在追求哲学,但他却抛
下眼下的问题急不可耐地追问“会饮”,“快点满足
我们所乞求的吧,告诉我那场对话的事。”看似是
在追求哲学追求真理,实则是南辕北辙。用因意
外看到智慧女神雅典娜裸体而失明的忒瑞西阿斯
(Tiresias)先知的附耳密言来说,“那平常人的生
活是最好的了,你还要聪明一点,停止高谈天文,
讨论目的与根源,唾弃那些巧妙的三段论法,把这
些东西都当作胡说八道,在一切事情中唯一追求
的是把现在变成有用,赶快往前走,多笑几回,并
且别把什么事看得太认真。” 因而,这种舍本逐
110
末的态度自然是南辕北辙的。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http://cqlg.jourserv.eom
诗句“逢到好人的聚会,好人不请自来”,而这里,
宴会的主人阿伽通的名字字面上就是“好人”。苏
四、哲学与诗乐
“会饮”是为了庆祝阿伽松的第一个悲剧在大
格拉底接着批评荷马,在荷马的笔下仍然有“不好
的人”参加聚会。这里我们暂时看不出来柏拉图
写的是谁,但是联系到下文,阿尔喀比亚德这个宴
酒神节上获奖而举行的,这其中的一悲一喜以及
酒神节的活动,似乎已经早早告诉我们《会饮篇》
的内容了。
会上唯一的政客不请自来,因而,他是“不好的
人”。这里,柏拉图用荷马的诗来说阿尔喀比亚
德,隐晦地指出阿尔喀比亚德是被荷马的诗腐蚀
了。可见,施特劳斯对《会饮篇》的评价确是中肯
《会饮篇》的发生背景有和悲剧的关系、和酒
的关系、和酒神的关系。以往的大酒神节上并不
是评选悲剧,而是评选酒神赞美诗。柏拉图所说
的诗乐包含了悲剧、史诗、酒神赞美诗等。一般
地,诗乐先于哲学产生,诗乐的作用不是为了发现
真理,而是为了进行教化。它通过抒发生命的情
感,描写社会的、历史的事件来影响人的灵魂。也
正是在诗乐的教化下才开始产生智者,产生哲学。
但是哲学并不是诗乐日臻完善的产物,而是对诗
乐的背离。这一点《会饮篇》中有清晰的描述,鲍
萨尼亚、阿里斯托芬、阿伽松三人在“会饮”开始的
时候明确表示自己前一天晚上已经喝得烂醉如泥
甚至到当天还没有清醒。厄律克西马库也表示他
自己以及阿里斯托德姆、费德罗都没有好的酒量。
并且,他特意把苏格拉底排除在外,说苏格拉底在
任何场合下喝与不喝都没有区别。因为厄律克西
马库是一位医生,更因为大家都不想再喝酒,所以
他的意见得以被采纳。不过费德罗另外建议,有
谁想喝点酒就自便吧。
表面上看起来,这次“会饮”以很荒谬的方式
从“诗”的语境转移到了“哲学”的语境,实际上却
没有任何荒谬可言。柏拉图认为,诗总是与感觉
和情感相联系,而哲学总是与理性或理智相联系,
哲学是高于诗的,因而这个转移是合理的。费德
罗的最后一句建议也清楚地表明,“诗”的语境从
来都没有彻底消失,它始终伴随着这次“会饮”的
始终。后来的阿尔喀比亚德就喝酒了,阿尔喀比
亚德是一个信号,众所周知,他年轻的时候是一个
优秀的青年,总是伴随着苏格拉底的左右,但后来
变成了后伯利克里时代最狡猾的政客。他的变化
是否与他总是受到“诗”的语境的影响有关?柏拉
图在《理想国》中是这样描述诗的罪状的:“具有强
大的腐蚀性,绝大多数人甚至优秀人物也会被它
腐蚀。” J
此外,在《会饮篇》的开篇还有一个地方说阿
尔喀比亚德,那就是苏格拉底先引用批评荷马的
而深亥 。
《会饮》记录了苏格拉底与所有其他希腊式智
慧——智术师和诗人的“智慧”——间的竞赛,苏
格拉底在竞赛中被最天才的雅典治邦者授予花
冠。这位治邦者授予苏格拉底花冠的着眼点是苏
格拉底的整个生活,不只是他的长篇大论。但是,
我们不得不补充一点,后面我们会看到,阿尔喀比
亚德醉了,而且正式竞赛时他不在现场,而在《蛙》
中,当欧里庇得斯与埃斯库洛斯辩论时,狄厄尼索
斯在场。结论是什么呢?我们不能遵从狄厄尼索
斯或阿尔喀比亚德;我们必须自己来判断,看看谁
是对的……我们看到一个宏伟的壮举:对于阿里
斯托芬有着巨大艺术价值的一出谐剧《蛙》,柏拉
图声称用《会饮》这本书超过了它——不仅因为
《会饮》理论上更真实,也因为它是一部诗作,这点
必须看到。换言之,柏拉图的《会饮》也必须包含
阿里斯托芬谐剧富含的那种谐剧式娱乐因素 J3 。
参考文献:
[1]Seth Benardete.Plato’s Symposium[M].Chicago:Uni・
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01.
[2] 列奥・施特劳斯.论柏拉图的《会饮》[M].邱立波,
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2.
[3] 柏拉图全集:第二卷[M].王晓朝,译.北京:人民出版
社,2003.
[4] 丁耘.哲学与神学的政治对照[EB/OL].http://phi—
losophy.sysu.edu.cn/jdjsx/info_Show.asp?ArticlelD=
673/2004/10/15.
[5] 黄瑞成.政治哲学就是作为生活方式的哲学[J].社会
科学研究,2010,28(2).
[6] 王思科.翻译文学经典的建构——以张谷若译《德伯
家的苔丝》为例[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2).
(责任编辑魏艳君)
2024年6月10日发(作者:弓兰娜)
语言H] r---I・文学 入了
Journal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of Chongqing Universit
社会科学)
y of Technology(Soci
201
al Sci
4年第2
ence)Vo1
8卷第2期
.28 No.2 2014
doi:10.3969/j.issn.1674-8425(S).2014.02.021
《会饮篇》的开篇
一
以伯纳德特英译本为中心
肖泓明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西安710062)
摘要:《会饮篇》是柏拉图的重要作品之一。柏拉图运用“显白——隐微”式的写作手法阐释了
其中的微言大义。美国古典学家伯纳德特对《会饮篇》非常重视,对他的英译本《会饮篇》开篇
进行研究可以深化对伯纳德特和《会饮篇》的研究。对伯纳德特英译本《会饮篇》开篇,也即该
篇对话发生的大背景进行考察,认为其隐含着深刻的哲学意图。
关键词:《会饮篇》;赛斯・伯纳德特;阿波罗多洛斯;哲学
中图分类号:1106;B502.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425(2014)02—0107—04
Opening of Symposium:Taking the English Version
of Seth Benardete as the Center
XIAO Hong—yue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710062,China)
Abstract:The Symposium is one of the masterpieces of Plato,and he expounds his opinion by using
the exoteric.esoteric writing art.Seth Benardete,the American classical scholar,pays much attention
to the Symposium.The study on his interpretation can deepen his research on Symposium.This paper
tries to study the opening of the Symposium which contents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nversation.It can
help to analyze the background of the“symposium”,which is thought to imply profound philosophy
intention.
Key words:Symposium;Seth Benardete;Apollodorus;philosophy
《会饮篇》是柏拉图的重要作品之一,柏拉图
重新翻译了《会饮篇》,于2001年由芝加哥大学出
运用“显白——隐微”式的写作手法阐释了其中的
版社出版。
微言大义,正因如此,《会饮篇》历来为学术界所关
注。美国古典学家赛斯・伯纳德特是施特劳斯的
一
、
乌托邦的倒掉和欲望的加强
高足,其身后留下了大量作品,广度和深度令人吃
惊。伯纳德特对《会饮篇》非常关注,不仅编辑出 施特劳斯的《会饮篇讲疏》里讲到一个非常重
版了施特劳斯所著的《论柏拉图的<会饮>》,还 要的问题,那就是《理想国》是发生在城外的,发生
收稿日期:2013—04—26
作者简介:肖泓明(1989一),女,陕西安康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引用格式:肖泓胡.《会饮篇》的开篇——以伯纳德特英译本为中心[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2):
107一l10.
Citation format:XIAO Hong—yue.Opening of Symposium:Taking the English Version of Seth Benardete as the Center
[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14(2):107—110-
108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http://cqlg.jourserv.com
在比雷埃夫斯;而《会饮篇》则发生在城里,《会饮
篇》里面没有乌托邦。沿着施特劳斯的思路还有
一
个问题,那就是“会饮”的事件发生在城里这没
有问题,但《会饮篇》的文本是发生在法勒伦上去
城里的路上,也就是说,阿波罗多洛斯在转述这篇
对话的时候正是在城外上去城里的路上。《会饮
篇》中格劳孔说:“the way to town,in any case,is
suitable for speaking,while we walk,as for listen-
ing.” 】_2 格劳孔说这句话是意味深长的,事实上
是柏拉图借格劳孔之口告诉我们,在上去城里的
路上,也正是乌托邦倒掉、欲望加强、更少禁欲之
路。这点和施特劳斯的看法一致,施特劳斯认为,
“在场的人实际吃过东西,这是《会饮》跟《理想
国》的另一重要区别。《理想国》中有人曾答应请
人们吃饭,但大家没吃到。《会饮》远不像《理想
国》那样有禁欲色彩——他们吃了东西,这点极其
要紧,因此《会饮》中没有乌托邦,他们以某种方式
获得了满足。”_2j2 由此可见,在“会饮”正式开始前
的这一段文字隐藏着重大的哲学意图。在文章的
开头,伯纳德特是这样翻译的:
Apollodorus in my own opinion,I am not unpre-
pared for what you ask about;for just the other
day—when 1 was OD my way up to town from my
home in phaleron--one of my acquaintances spotted
me a long way off from behind and called,playing
with his call:“phalerian,”he said:“you there,
apollodorus,aren’t you going to wait?”and I
stopped and let him catch up.[ ]233
通过细读这段文本,我们可以了解到阿波罗
多洛斯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转述“会饮”这个事件
的。伯纳德特用“not unprepared”这个双重否定
句来加强句子的语气,从而能更好地说明阿波罗
多洛斯随时准备向别人讲述他所知道的事。《会
饮篇》整个对话是由阿波罗多洛斯转述的,他是讲
述者,更是曾经的聆听者。他崇拜苏格拉底,聆听
苏格拉底的哲学,但同时他也向一切渴求知道哲
学的人诉说他知道的哲学。正因为他的转述,才
让我们了解到“会饮”这个事件。
伯纳德特的译文强调了“on my way up to town
rfom my home”,这里是“从我在法勒伦的家去城
里”,从家去城里,译者在这用了“up”,去城里是“向
上”之路。这里,施特劳斯认为,“在柏拉图著述里,
雅典是某些东西的象征,它象征了很多东西,尤其
象征言说的自由,象征人们畅所欲言的能力。这是
一
条从海滨走向内陆的上升之路……”[2]29而“on
one’s way”这个句型更加凸显出这段路的重要性。
在这条通往城里的路上,乌托邦渐渐远去,城
邦却越来越近。城邦,一个充满欲望的地方,就如
亚当夏娃离开伊甸园去往的那个地方,那个地方
更少禁欲、更重享乐。“会饮”是曾经发生过的事
情,但苏格拉底他们的“会饮”,并不是一起饮酒,
而是交谈,他们谈到了“爱”。他们谈到爱的本质,
他们谈到男女之爱,谈到同性之爱,他们毋庸置疑
地都肯定爱。爱这个主题,在任何时候都是值得人
学习和思考的。欲是所有人都拥有的一种本能,需
要依靠理性的制约,更需要爱的引导。在这条通往
欲望的路上,转述哲人们对爱的思考和见解,无疑
对路上的这两人的灵魂是一种洗礼和升华。
二、匿名者所指
在《会饮篇》的开篇中,有一个重要人物,那就
是格劳孔。格劳孔并不是一个忠于哲学的人,他
只是附庸风雅想了解那次宴会而已。因而在路
上,格劳孔希望阿波罗多洛斯能告诉他关于“会
饮”的事。在首次介绍格劳孔的时候,伯纳德特的
译文用到了“acquaintance(相识的人)”这个词,可
见,一开始格劳孔是作为匿名者的身份出现的,阿
波罗多洛斯只提到他是一个相识的人。到这里,
格劳孔作为匿名者出场了。那么这里柏拉图为什
么安排格劳孔作为匿名者出场呢?或许从对匿名
者出场的措辞可以看出些许端倪。
在伯纳德特的英文原文中,用“acquaintance”
作为格劳孔的出场,用词中能看出作者些许的蔑
视。文章是阿波罗多洛斯在说话,他说一个相识
拦住他,让他讲“会饮”的事。可以看出,对于阿波
罗多洛斯来说,格劳孔连普通的朋友都算不上,他
只是一个相识的人,只是一个对于哲学一无所知
却又附庸风雅的人,阿波罗多洛斯根本不屑于跟
他做朋友。阿波罗多洛斯是一个对哲学痴狂的
人,与格劳孔形成鲜明对比。匿名者格劳孔本以
为阿波罗多洛斯参加了“会饮”,但是随后阿波罗
多洛斯向他解释自己并不在“会饮”现场。文章特
别强调阿波罗多洛斯不在宴会现场,凸显了格劳
孔的无知以及阿波罗多洛斯的遗憾。
后面一段阿波罗多洛斯的自嘲以及对匿名者
格劳孔所开的玩笑则是又一个高潮,它为我们形
象地说明了这样一个不幸和凄凉的境况,那就是
“我常常漫无目标地疲于奔命,到处出风头,甚至
已经变得像你格劳孔一样邪恶的时候,还坚信自
肖泓明:《会饮篇》的开篇
己正过着一种充实的、有意义的生活” 。
l09
准备着向别人讲述他所知道的哲学,“As for me,
whenever I make any speeches on my own about phi—
losophy or listen to others—apart from my belief that I
到这里,匿名者格劳孔在鲜明的对比中终于
浮出水面。如果我们对背景知识稍作了解,那么
早应该料到,匿名者就是格劳孔。格劳孔以格劳
孔的面目出现所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别嘲笑我
了”,更是对自己邪恶的鲜明写照!就在前面一
段,他还大肆嘲笑阿波罗多洛斯是“法勒伦佬”。
am benefited——how I enjoy it!”… 阿波罗多洛
斯是一位潜在的哲人,因为他是那么渴望得到知
识,因而成为了苏格拉底说话的对象、讨论哲学的
对象。然而他还不是真正的哲人,因为他并不知
道他需要对谁讲哲学。哲人只会对潜在的哲人讲
而现在,却像个小丑一样,在陷入万劫不复的邪恶
后还沾沾自喜以为自己已经走出沉沦。在伯纳德
特的译本中用“相识者”一词匿掉了格劳孔的名
字。我们在对话当中,或多或少总能在这位“相识
者”格劳孔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而格劳孔之所
以以匿名者的身份出现,更说明了格劳孔不仅仅
是代表了他自己,而是代表了更多的人,甚至是我
们每一个人,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格劳孔。在
面对自己不熟知的事物时,我们习惯于如盲人摸
象般自由把握事物的整体性,但却在一次次的询
问中,暴露出自己的无知与可笑。
然而,讽刺的是,正是因为匿名者格劳孔为了
附庸风雅而询问和潜在的哲人阿波罗多洛斯错误
地选择了讨论哲学的对象,使得《会饮篇》得以发
生。可以说,《会饮篇》的发生既具有必然性又具
有偶然性。而格劳孔这个角色,就是《会饮篇》发
生的最大的偶然性。这个偶然性看上去很讽刺,
刺痛的却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灵魂——我们真的只
会为了附庸风雅而学习吗?可以说格劳孔的角色
潜在地推动着整个《会饮篇》的行进。
三、对“会饮”的政治哲学解读
阿波罗多洛斯在文中提到这场对话发生的时
间是“当我们还是孩童的时候”,以及对话发生的
背景是为了庆祝阿伽松获奖。阿伽松是第一个为
悲剧编写故事的人。“会饮”正是为了庆祝阿伽松
的第一个悲剧在大酒神节上获奖而举行的。
所谓“会饮”,就是一群人喝酒,在喝酒的时候
谈论哲学。最后虽然没喝成酒,但是我们发现,这
次“会饮”的背景却和酒有着非常大的关系,这次
“会饮”就是为了庆祝阿伽松在大酒神节上获奖。
酒是一种冲破界限的东西(甚至康德都看到,酒能
消除人的隔阂,参看《实用人类学》),在《会饮篇》
中,可以看到亚尔西巴德最后如何在酒神的力量
下冲进了原来把他排除在外的欢宴,但酒并不取
消界限 。
阿波罗多洛斯是一个非常热心的人,他时刻
哲学,而他并没有弄清楚自己谈话的对象,尽管他
知道格劳孔是一个卑鄙的、粗劣的和不幸的人。
这在苏格拉底死的时候也有一个清晰的表现,苏
格拉底将死的时候,阿波罗多洛斯是最悲痛欲绝
的人,感动了全场,使整个场面悲恸到了极点,这
与苏格拉底自己十分从容的态度形成了鲜明对
比,并与柏拉图的不在场也形成对比。
现在,让我们看看《会饮篇》正式开始前格劳
孔所说的这一段:
Comrade:It is not worthwhile,Apollodorus,to
argue about this now;just do what we were begging
you to do:tell what the speeches were.[ 1234
第一句,格劳孔说:“那不值得,阿波罗多洛
斯,现在去争论那些。”他们争论的正是阿波罗多
洛斯是不是疯子的问题。对于这句话,施特劳斯
是这样解释的:这是引入性对话的结尾。阿波罗
多洛斯承认自己发怒而且不通世故,他对自己和
其他人评价都很低,这证明他疯了。因为,对自己
和所有其他人都评价高,这是神智健全的变现,也
是很好的实践法则。阿波罗多洛斯的同志不否认
这个题目的严肃性,但觉得现在跟他郑重其事地
讨论这种题目不值得。一个无名的同志竟比苏格
拉底的同志更有见识,这实属罕见 。但是,还
有个值得注意的地方,如施特劳斯所说,格劳孔是
专门跑来找阿波罗多洛斯问发生在阿伽松家里的
会饮的,他对于其他的事情并不在意。他要询问
的是一场哲学谈论,似乎是在追求哲学,但他却抛
下眼下的问题急不可耐地追问“会饮”,“快点满足
我们所乞求的吧,告诉我那场对话的事。”看似是
在追求哲学追求真理,实则是南辕北辙。用因意
外看到智慧女神雅典娜裸体而失明的忒瑞西阿斯
(Tiresias)先知的附耳密言来说,“那平常人的生
活是最好的了,你还要聪明一点,停止高谈天文,
讨论目的与根源,唾弃那些巧妙的三段论法,把这
些东西都当作胡说八道,在一切事情中唯一追求
的是把现在变成有用,赶快往前走,多笑几回,并
且别把什么事看得太认真。” 因而,这种舍本逐
110
末的态度自然是南辕北辙的。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http://cqlg.jourserv.eom
诗句“逢到好人的聚会,好人不请自来”,而这里,
宴会的主人阿伽通的名字字面上就是“好人”。苏
四、哲学与诗乐
“会饮”是为了庆祝阿伽松的第一个悲剧在大
格拉底接着批评荷马,在荷马的笔下仍然有“不好
的人”参加聚会。这里我们暂时看不出来柏拉图
写的是谁,但是联系到下文,阿尔喀比亚德这个宴
酒神节上获奖而举行的,这其中的一悲一喜以及
酒神节的活动,似乎已经早早告诉我们《会饮篇》
的内容了。
会上唯一的政客不请自来,因而,他是“不好的
人”。这里,柏拉图用荷马的诗来说阿尔喀比亚
德,隐晦地指出阿尔喀比亚德是被荷马的诗腐蚀
了。可见,施特劳斯对《会饮篇》的评价确是中肯
《会饮篇》的发生背景有和悲剧的关系、和酒
的关系、和酒神的关系。以往的大酒神节上并不
是评选悲剧,而是评选酒神赞美诗。柏拉图所说
的诗乐包含了悲剧、史诗、酒神赞美诗等。一般
地,诗乐先于哲学产生,诗乐的作用不是为了发现
真理,而是为了进行教化。它通过抒发生命的情
感,描写社会的、历史的事件来影响人的灵魂。也
正是在诗乐的教化下才开始产生智者,产生哲学。
但是哲学并不是诗乐日臻完善的产物,而是对诗
乐的背离。这一点《会饮篇》中有清晰的描述,鲍
萨尼亚、阿里斯托芬、阿伽松三人在“会饮”开始的
时候明确表示自己前一天晚上已经喝得烂醉如泥
甚至到当天还没有清醒。厄律克西马库也表示他
自己以及阿里斯托德姆、费德罗都没有好的酒量。
并且,他特意把苏格拉底排除在外,说苏格拉底在
任何场合下喝与不喝都没有区别。因为厄律克西
马库是一位医生,更因为大家都不想再喝酒,所以
他的意见得以被采纳。不过费德罗另外建议,有
谁想喝点酒就自便吧。
表面上看起来,这次“会饮”以很荒谬的方式
从“诗”的语境转移到了“哲学”的语境,实际上却
没有任何荒谬可言。柏拉图认为,诗总是与感觉
和情感相联系,而哲学总是与理性或理智相联系,
哲学是高于诗的,因而这个转移是合理的。费德
罗的最后一句建议也清楚地表明,“诗”的语境从
来都没有彻底消失,它始终伴随着这次“会饮”的
始终。后来的阿尔喀比亚德就喝酒了,阿尔喀比
亚德是一个信号,众所周知,他年轻的时候是一个
优秀的青年,总是伴随着苏格拉底的左右,但后来
变成了后伯利克里时代最狡猾的政客。他的变化
是否与他总是受到“诗”的语境的影响有关?柏拉
图在《理想国》中是这样描述诗的罪状的:“具有强
大的腐蚀性,绝大多数人甚至优秀人物也会被它
腐蚀。” J
此外,在《会饮篇》的开篇还有一个地方说阿
尔喀比亚德,那就是苏格拉底先引用批评荷马的
而深亥 。
《会饮》记录了苏格拉底与所有其他希腊式智
慧——智术师和诗人的“智慧”——间的竞赛,苏
格拉底在竞赛中被最天才的雅典治邦者授予花
冠。这位治邦者授予苏格拉底花冠的着眼点是苏
格拉底的整个生活,不只是他的长篇大论。但是,
我们不得不补充一点,后面我们会看到,阿尔喀比
亚德醉了,而且正式竞赛时他不在现场,而在《蛙》
中,当欧里庇得斯与埃斯库洛斯辩论时,狄厄尼索
斯在场。结论是什么呢?我们不能遵从狄厄尼索
斯或阿尔喀比亚德;我们必须自己来判断,看看谁
是对的……我们看到一个宏伟的壮举:对于阿里
斯托芬有着巨大艺术价值的一出谐剧《蛙》,柏拉
图声称用《会饮》这本书超过了它——不仅因为
《会饮》理论上更真实,也因为它是一部诗作,这点
必须看到。换言之,柏拉图的《会饮》也必须包含
阿里斯托芬谐剧富含的那种谐剧式娱乐因素 J3 。
参考文献:
[1]Seth Benardete.Plato’s Symposium[M].Chicago:Uni・
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01.
[2] 列奥・施特劳斯.论柏拉图的《会饮》[M].邱立波,
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2.
[3] 柏拉图全集:第二卷[M].王晓朝,译.北京:人民出版
社,2003.
[4] 丁耘.哲学与神学的政治对照[EB/OL].http://phi—
losophy.sysu.edu.cn/jdjsx/info_Show.asp?ArticlelD=
673/2004/10/15.
[5] 黄瑞成.政治哲学就是作为生活方式的哲学[J].社会
科学研究,2010,28(2).
[6] 王思科.翻译文学经典的建构——以张谷若译《德伯
家的苔丝》为例[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2).
(责任编辑魏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