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1日发(作者:诺奇颖)
中国园艺文摘20l 1年第10期
美国红辣椒疫病发生原因及防控措施
王永义 陈海洲。
(1.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甘肃金昌7371 O0;2.甘肃省金昌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甘肃金昌7371 O0)
摘要:疫病近年来在金川区美国红辣椒种植区域呈逐渐加重的趋势,成为制约美国红辣椒丰产的主要病害。为
提高辣椒疫病的诊断与防治技术,阐述辣椒疫病在金川区的发病流行规律、发生症状、发病原因,并从种植抗性
品种、采用农业栽培措施、化学防治等方面介绍其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美国红辣椒疫病;发生原因;防控措施
美国红辣椒是金川区农业“支柱产业”之一,由初期
年种植几千亩发展到现在年种植超过0.13万hm 的规模。
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疫病的发生也逐年趋重,严重
时造成大片枯死、果实腐烂,一般减产10%~30%,重时减
产60%以上,有的地块甚至绝产,成为美国红辣椒生产中
影响增产增收的主要障碍之一。生产中通过综合防治能有
效地预防和控制辣椒疫病的发生,使大田种植的美国红辣
椒达到高产、稳产。
1为害症状
疫病是美国红辣椒生产中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在辣椒
整个生长期都会受到危害,茎、叶、果实均可染病。苗期
发病,茎基部呈暗绿色水浸状软腐或猝倒,有的茎基部呈
黑褐色,幼苗枯萎而死;叶片染病,病斑圆形或近圆
形,直径2~3 cm,边缘黄绿色,中央暗褐色;茎和枝
染病,病斑初为水浸状,后产生近黑色条斑,多从基部
始,病部常软腐,病部以上枝叶迅速凋萎,高湿时病部
产生白霉;果实发病多由蒂部首先发病,最初出现暗绿
浸状病斑,稍凹陷,病斑扩展后,全果变褐软腐脱落,
病果表面会产生稀疏的白色霉状物,若天气干燥,病果
千缩,多挂在枝梢上不脱落。当地美国红辣椒在7月上中
旬发病为多,首先为害茎基部,症状表现首先在近地茎部
染病,病部变为黑褐色或黑色,明显溢缩,为害成株,
植株急速凋萎死亡。
2发生规律
疫病是土传性病害,在美国红辣椒整个生育期均可发
病,当地美国红辣椒疫病在6月下旬开始发病,7月中旬~8
月下旬为发病高峰期,进入9月份气温冷凉病害蔓延速度减
弱。7~8月田间大水漫灌,次数多,病害迅速蔓延,一般
病株率为15%~30%,严重时达80%以上,群众有“灌水即
死”的说法。当田间温度在25~30℃,土壤湿度高于95%以
上,持续4-6 h,病菌即完成侵染,2~3 d就可发生1代。
该病发病周期短,流行速度迅猛,特别在灌水或久雨后天
第一作者简介:王永义(1962_),男,高级农艺师;从事农业
技术试验示范推广研究工作。
气突然转晴、气温急剧上升时,最易爆发流行。田问最初
仅有少数植株发病,形成传病中心,很快向周围扩散,侵
染邻近植株。据观察,由1个病株向周围扩展,1星期内发
病面积可达到15 m ,34"星期内即可达 ̄1]40 m ,在适宜条
件下,由开始发病到全田发病只需7 d左右。
3病原菌及侵染循环
3.1 病原菌
美国红辣椒疫病是鞭毛菌亚门疫霉属真菌(Phytoph—
thora capsici Leonian),病菌孢囊梗简单,菌丝状,淡
色。孢子囊顶生,形状变化较大,卵圆形、长椭圆形或
不规则型,有明显乳头状突起,大小为24~51 m×
22~34“m,长宽比值1.5:2.2,柄长17~61 m,
萌发时产生多个有双鞭毛的游动孢子。藏卵器球形,表
面光滑,无色或淡黄色,直径21~31 m,内生卯孢子1
个,淡黄色。
3.2侵染循环
美国红辣椒疫病通常以菌丝体、厚垣孢子及卵孢子在
病株残体、土壤内越冬,也可以在其他寄主植物上越冬,
成为翌年初侵染源。在潮湿土壤中,菌丝可存活4~l5个
月,卵孢子在土壤中一般可存活3年。当条件适宜时,越冬
后的病原菌随灌水、气流等传到寄主各部位,引起发病,
进行再侵染。一般当地在6月中下旬卵孢子直接或萌发成游
动孢子借风、雨、灌水及其他农事活动传播,发病后可产
生新的孢子囊,形成游动孢子进行再侵染。病菌生长发育
适温30℃,最高温度38 ̄C,最低温度8X3,田间适宜温度
25~30℃、相对湿度达90%以上时发病迅速。重茬、低洼
地、排水不良、氮肥使用偏多、密度过大、植株衰弱均有
利于该病的发生和蔓延。10月中下旬后在病株残体、土壤
内或其他寄主植物上以菌丝体、厚垣孢子及卵孢子的形式
越冬。
4影响发病的主要原因
4.1病原菌积累 .
病原菌的大量积累是美国红辣椒疫病暴发流行的潜在
因素。由于种植美国红辣椒效益高,近几年金川区美国红
辣椒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造成当地的耕地几乎都种植过美
国红辣椒,轮作倒茬年份缩短,有的地块甚至出现连作。
一
1 47—
CH l NESE HORT I CULTURE ABSTRACTS
种植面积扩大,轮作倒茬减少,导致田间病原菌大量积
累,成为当地美国红辣椒疫病暴发流行的主要因素。另
外,一些自留种子或劣质种子带菌也是疫病暴发流行的因
素之一。
可减少土壤中疫霉菌数量,彻底清除和集中烧毁病残体,
减少病源。
(2)轮作倒茬。辣椒疫病属土传病害,其卵孢子在土壤
中可存活2~3年,因此,轮作倒茬是减少病源的主要措施。
4.2气候条件
美国红辣椒门椒座果期间的气候条件是美国红辣椒疫
病流行的关键因素。7,9中旬,当地进入一年中开始降水最
多和气温最高的时期,此时正值美国红辣椒门椒座果期,
极易发生美国红辣椒疫病。(1)经雨水飞溅或灌溉水传到植
避免重茬和与茄果类、瓜类蔬菜连作或套种,宜与葱蒜、
豆类作物套种。
(3)高垄栽培。选择排水良好的肥沃沙质壤土,播前深
翻晒土,采取高垄,促进定植后快缓苗,壮大根系增强抗
病能力。移栽密度不可过大以免通风透光不良,增加田间
湿度。一般垄高30 cm、垄宽40 cm,每垄栽2行,行距
株茎基部或近地面果实上引起发病。重复侵染主要来自病
部产生的孢子囊,借雨水传播为害,生产中应杜绝大水漫
灌。(2)在天气晴朗的正午浇水,田间易出现高温高湿条件,
地块普遍发病,且危害严重,生产中严禁在正午或高温时
间灌水。据观察,在持续高温期内浇水,特别是连浇2~3
次大水的地块,病株率一般在80%;而小畦灌水,病株率
仅10%左右。(3)植株生长郁闭畦垄,通风透光不良,晴天
易在植株下部形成高湿环境,病害易发生和流行,生产中
应根据品种特性合理密植。
4.3土壤质地
美国红辣椒疫病的发生与土壤质地密切相关。据观察,
耕地土壤质地为砂壤土和壤土的村社,田间灌水后因渗水
快,垄上湿度低,通风透光性好,疫病发生轻;耕地土壤
质地较为粘重的村社,田间灌水后积水时间较长,排水不
良,通风透光性差,发病重。
4.4种子质量
由于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种子的需求量逐年增大,加
重了供需矛盾。当市场无法满足生产需求时,一些假冒伪
劣种子就充斥市场,加之当地农民有自留种子的习惯,使
得种子质量参差不齐。实际生产中,凡是从正规种子商店
购买的带包装的种子,种植后田间发病较少。反之,种植
了散种子和自留种子,田间发病就较多。
4.5管理措施
在生产中一些管理措施不到位,也会诱发和加重疫病
的发生,主要表现在:(1)当地平地覆膜种植方式,导致灌
溉水淹没植株茎基部引起发病。(2)水肥管理失调,氮肥施
用过多,磷、钾肥和微量元素不足,造成植株徒长、苗弱,
抗逆性降低,疫病加重。(3)土地不平整、地势低、土质粘
重、排水不良、通风透光性差的地块疫病严重。(4)粗放种
植,杂草丛生,田间湿度增大发病亦较重。(5)晴天正午灌
水会加重发病。
5综合防治措施
5.1 农业生态控制技术
(1)清洁田园。前茬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耕翻土地,
一
1 48一
30 cm,穴距25 cm,每穴2株,“丁”字形种植,垄沟不
可过长,严防灌水上垄。
(4)合理施肥。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为主,磷钾肥
为基肥,苗期少施氮肥,花蕾期加强追肥,对促进辣
椒旺盛生长、预防旱衰、减轻病害发生具有极其明显
的作用。
(5)科学灌水。一般播种或定植后要浇足保苗水或定植
水,缓苗发根时要适当控制水分,促发根,盛果期要充分
供水。夏季高温期严禁大水漫灌,避免灌后积水;以小水
浅灌,不上垄为原则;灌水时间以早、晚为佳,严禁晴天
中午或雨前及久旱后猛灌大水。
5.2化学药剂防治技术
辣椒疫病发病周期短,蔓延流行迅速,一但发病极难
控制,因此要力争在发病前期进行预防。
5.2.1种子处理先把种子用52 ̄C温水浸泡30 rain或清水
预浸l0~12 h后,再用1%硫酸铜浸种5 min,捞出后拌少
量草木灰,洗净晾干后催芽。
5.2.2喷洒灌根发病前喷洒植株茎基部和地表,防止初
浸染;进入生长中后期以田间喷雾为主,防止再浸染;田
间发现中心病株后及时喷洒或灌根。灌根或喷洒选用内吸
性杀菌效果较好的药剂。如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800倍
液,58%甲霜灵・猛锌500倍液,72.2%普力克水 ̄:J6oo~800
倍液,72%克露可湿性粉700~800倍等,连续灌根或喷洒
2~3次,每隔7~10 d喷1次。
5.2.3随水冲灌夏季高温雨季灌水前每667 m 用96%
硫酸铜3 1【g,用纱布包好绑在木条上插于进水口处,随水
冲灌,防效明显。
参考文献:
[1]孟有儒.甘肃省经济植物病害志[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
社,2003.
[2]吕佩珂,李明远,吴钜文.中国蔬菜病虫原色图谱[M].北京:中
国农业出版社,1993.
2024年6月11日发(作者:诺奇颖)
中国园艺文摘20l 1年第10期
美国红辣椒疫病发生原因及防控措施
王永义 陈海洲。
(1.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甘肃金昌7371 O0;2.甘肃省金昌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甘肃金昌7371 O0)
摘要:疫病近年来在金川区美国红辣椒种植区域呈逐渐加重的趋势,成为制约美国红辣椒丰产的主要病害。为
提高辣椒疫病的诊断与防治技术,阐述辣椒疫病在金川区的发病流行规律、发生症状、发病原因,并从种植抗性
品种、采用农业栽培措施、化学防治等方面介绍其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美国红辣椒疫病;发生原因;防控措施
美国红辣椒是金川区农业“支柱产业”之一,由初期
年种植几千亩发展到现在年种植超过0.13万hm 的规模。
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疫病的发生也逐年趋重,严重
时造成大片枯死、果实腐烂,一般减产10%~30%,重时减
产60%以上,有的地块甚至绝产,成为美国红辣椒生产中
影响增产增收的主要障碍之一。生产中通过综合防治能有
效地预防和控制辣椒疫病的发生,使大田种植的美国红辣
椒达到高产、稳产。
1为害症状
疫病是美国红辣椒生产中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在辣椒
整个生长期都会受到危害,茎、叶、果实均可染病。苗期
发病,茎基部呈暗绿色水浸状软腐或猝倒,有的茎基部呈
黑褐色,幼苗枯萎而死;叶片染病,病斑圆形或近圆
形,直径2~3 cm,边缘黄绿色,中央暗褐色;茎和枝
染病,病斑初为水浸状,后产生近黑色条斑,多从基部
始,病部常软腐,病部以上枝叶迅速凋萎,高湿时病部
产生白霉;果实发病多由蒂部首先发病,最初出现暗绿
浸状病斑,稍凹陷,病斑扩展后,全果变褐软腐脱落,
病果表面会产生稀疏的白色霉状物,若天气干燥,病果
千缩,多挂在枝梢上不脱落。当地美国红辣椒在7月上中
旬发病为多,首先为害茎基部,症状表现首先在近地茎部
染病,病部变为黑褐色或黑色,明显溢缩,为害成株,
植株急速凋萎死亡。
2发生规律
疫病是土传性病害,在美国红辣椒整个生育期均可发
病,当地美国红辣椒疫病在6月下旬开始发病,7月中旬~8
月下旬为发病高峰期,进入9月份气温冷凉病害蔓延速度减
弱。7~8月田间大水漫灌,次数多,病害迅速蔓延,一般
病株率为15%~30%,严重时达80%以上,群众有“灌水即
死”的说法。当田间温度在25~30℃,土壤湿度高于95%以
上,持续4-6 h,病菌即完成侵染,2~3 d就可发生1代。
该病发病周期短,流行速度迅猛,特别在灌水或久雨后天
第一作者简介:王永义(1962_),男,高级农艺师;从事农业
技术试验示范推广研究工作。
气突然转晴、气温急剧上升时,最易爆发流行。田问最初
仅有少数植株发病,形成传病中心,很快向周围扩散,侵
染邻近植株。据观察,由1个病株向周围扩展,1星期内发
病面积可达到15 m ,34"星期内即可达 ̄1]40 m ,在适宜条
件下,由开始发病到全田发病只需7 d左右。
3病原菌及侵染循环
3.1 病原菌
美国红辣椒疫病是鞭毛菌亚门疫霉属真菌(Phytoph—
thora capsici Leonian),病菌孢囊梗简单,菌丝状,淡
色。孢子囊顶生,形状变化较大,卵圆形、长椭圆形或
不规则型,有明显乳头状突起,大小为24~51 m×
22~34“m,长宽比值1.5:2.2,柄长17~61 m,
萌发时产生多个有双鞭毛的游动孢子。藏卵器球形,表
面光滑,无色或淡黄色,直径21~31 m,内生卯孢子1
个,淡黄色。
3.2侵染循环
美国红辣椒疫病通常以菌丝体、厚垣孢子及卵孢子在
病株残体、土壤内越冬,也可以在其他寄主植物上越冬,
成为翌年初侵染源。在潮湿土壤中,菌丝可存活4~l5个
月,卵孢子在土壤中一般可存活3年。当条件适宜时,越冬
后的病原菌随灌水、气流等传到寄主各部位,引起发病,
进行再侵染。一般当地在6月中下旬卵孢子直接或萌发成游
动孢子借风、雨、灌水及其他农事活动传播,发病后可产
生新的孢子囊,形成游动孢子进行再侵染。病菌生长发育
适温30℃,最高温度38 ̄C,最低温度8X3,田间适宜温度
25~30℃、相对湿度达90%以上时发病迅速。重茬、低洼
地、排水不良、氮肥使用偏多、密度过大、植株衰弱均有
利于该病的发生和蔓延。10月中下旬后在病株残体、土壤
内或其他寄主植物上以菌丝体、厚垣孢子及卵孢子的形式
越冬。
4影响发病的主要原因
4.1病原菌积累 .
病原菌的大量积累是美国红辣椒疫病暴发流行的潜在
因素。由于种植美国红辣椒效益高,近几年金川区美国红
辣椒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造成当地的耕地几乎都种植过美
国红辣椒,轮作倒茬年份缩短,有的地块甚至出现连作。
一
1 47—
CH l NESE HORT I CULTURE ABSTRACTS
种植面积扩大,轮作倒茬减少,导致田间病原菌大量积
累,成为当地美国红辣椒疫病暴发流行的主要因素。另
外,一些自留种子或劣质种子带菌也是疫病暴发流行的因
素之一。
可减少土壤中疫霉菌数量,彻底清除和集中烧毁病残体,
减少病源。
(2)轮作倒茬。辣椒疫病属土传病害,其卵孢子在土壤
中可存活2~3年,因此,轮作倒茬是减少病源的主要措施。
4.2气候条件
美国红辣椒门椒座果期间的气候条件是美国红辣椒疫
病流行的关键因素。7,9中旬,当地进入一年中开始降水最
多和气温最高的时期,此时正值美国红辣椒门椒座果期,
极易发生美国红辣椒疫病。(1)经雨水飞溅或灌溉水传到植
避免重茬和与茄果类、瓜类蔬菜连作或套种,宜与葱蒜、
豆类作物套种。
(3)高垄栽培。选择排水良好的肥沃沙质壤土,播前深
翻晒土,采取高垄,促进定植后快缓苗,壮大根系增强抗
病能力。移栽密度不可过大以免通风透光不良,增加田间
湿度。一般垄高30 cm、垄宽40 cm,每垄栽2行,行距
株茎基部或近地面果实上引起发病。重复侵染主要来自病
部产生的孢子囊,借雨水传播为害,生产中应杜绝大水漫
灌。(2)在天气晴朗的正午浇水,田间易出现高温高湿条件,
地块普遍发病,且危害严重,生产中严禁在正午或高温时
间灌水。据观察,在持续高温期内浇水,特别是连浇2~3
次大水的地块,病株率一般在80%;而小畦灌水,病株率
仅10%左右。(3)植株生长郁闭畦垄,通风透光不良,晴天
易在植株下部形成高湿环境,病害易发生和流行,生产中
应根据品种特性合理密植。
4.3土壤质地
美国红辣椒疫病的发生与土壤质地密切相关。据观察,
耕地土壤质地为砂壤土和壤土的村社,田间灌水后因渗水
快,垄上湿度低,通风透光性好,疫病发生轻;耕地土壤
质地较为粘重的村社,田间灌水后积水时间较长,排水不
良,通风透光性差,发病重。
4.4种子质量
由于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种子的需求量逐年增大,加
重了供需矛盾。当市场无法满足生产需求时,一些假冒伪
劣种子就充斥市场,加之当地农民有自留种子的习惯,使
得种子质量参差不齐。实际生产中,凡是从正规种子商店
购买的带包装的种子,种植后田间发病较少。反之,种植
了散种子和自留种子,田间发病就较多。
4.5管理措施
在生产中一些管理措施不到位,也会诱发和加重疫病
的发生,主要表现在:(1)当地平地覆膜种植方式,导致灌
溉水淹没植株茎基部引起发病。(2)水肥管理失调,氮肥施
用过多,磷、钾肥和微量元素不足,造成植株徒长、苗弱,
抗逆性降低,疫病加重。(3)土地不平整、地势低、土质粘
重、排水不良、通风透光性差的地块疫病严重。(4)粗放种
植,杂草丛生,田间湿度增大发病亦较重。(5)晴天正午灌
水会加重发病。
5综合防治措施
5.1 农业生态控制技术
(1)清洁田园。前茬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耕翻土地,
一
1 48一
30 cm,穴距25 cm,每穴2株,“丁”字形种植,垄沟不
可过长,严防灌水上垄。
(4)合理施肥。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为主,磷钾肥
为基肥,苗期少施氮肥,花蕾期加强追肥,对促进辣
椒旺盛生长、预防旱衰、减轻病害发生具有极其明显
的作用。
(5)科学灌水。一般播种或定植后要浇足保苗水或定植
水,缓苗发根时要适当控制水分,促发根,盛果期要充分
供水。夏季高温期严禁大水漫灌,避免灌后积水;以小水
浅灌,不上垄为原则;灌水时间以早、晚为佳,严禁晴天
中午或雨前及久旱后猛灌大水。
5.2化学药剂防治技术
辣椒疫病发病周期短,蔓延流行迅速,一但发病极难
控制,因此要力争在发病前期进行预防。
5.2.1种子处理先把种子用52 ̄C温水浸泡30 rain或清水
预浸l0~12 h后,再用1%硫酸铜浸种5 min,捞出后拌少
量草木灰,洗净晾干后催芽。
5.2.2喷洒灌根发病前喷洒植株茎基部和地表,防止初
浸染;进入生长中后期以田间喷雾为主,防止再浸染;田
间发现中心病株后及时喷洒或灌根。灌根或喷洒选用内吸
性杀菌效果较好的药剂。如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800倍
液,58%甲霜灵・猛锌500倍液,72.2%普力克水 ̄:J6oo~800
倍液,72%克露可湿性粉700~800倍等,连续灌根或喷洒
2~3次,每隔7~10 d喷1次。
5.2.3随水冲灌夏季高温雨季灌水前每667 m 用96%
硫酸铜3 1【g,用纱布包好绑在木条上插于进水口处,随水
冲灌,防效明显。
参考文献:
[1]孟有儒.甘肃省经济植物病害志[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
社,2003.
[2]吕佩珂,李明远,吴钜文.中国蔬菜病虫原色图谱[M].北京:中
国农业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