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探析

IT圈 admin 32浏览 0评论

2024年6月12日发(作者:羊舌巍然)

维普资讯

第25卷第1期 

Vo1.25 No.1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Zhoukou Normal University 

2008年1月 

Jan.2008 

柴可夫斯基《1 8 1 2序曲》探析 

谢 靖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摘 要:《1812序曲》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艺术性,它广泛吸收民间音调素材,时而欢乐、时而忧郁。它以英雄的 

爱国主义题材和音画般的通俗易懂的标题性.以及形象化的主体发展和灿烂的管弦乐音响色彩,取得了作者本人远 

远没有想到的被听众所欢迎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1812序曲》;民族性;艺术性 

中图分类号:0605.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9476(2008)01—0154—03 

“序曲”原指歌剧、芭蕾舞剧或清唱剧等的开场 

饥饿和俄军的反击,终致溃败。拿破仑入侵部队大 

音乐,19世纪以来,作曲家常采用这种体裁写成独 

部分被歼灭,最后只剩下不足万人逃出俄国国境。 

立的管弦乐曲,其结构大多为奏鸣曲式,并加有标 拿破仑起了假名带着随从绕道德境狼狈逃回法国。 

题。《1812序曲》即属于独立、有内容的管弦乐曲。 

法军溃退的消息传来,俄国举国欢腾,教堂的钟声响 

《1812序曲》的创作背景 

彻大地。当俄国人民以激动的心情读着库图佐夫对 

1880年10月,尼古拉・鲁宾斯坦请柴可夫斯 

军队的文告时,无不为这次伟大的反侵略战争的胜 

基为即将到来的国际艺术与工业博览会上的演出创 

利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作一部作品,他提出三个题目请柴可夫斯基选择:博 

《1812序曲》正是根据上述史实创作的一部管 

览会开幕、亚历山大加冕25周年、救主基督大教堂 

弦乐作品。柴可夫斯基在这首序曲中层次分明地叙 

落成。 

述了1812年的这一事件。 

柴可夫斯基围绕第三个题目展开构思。这座天 

这部作品于1880年10月底完成。1882年,适 

主教堂曾在1812年拿破仑入侵俄国的战争中被摧 

值俄法战争70周年,8月,该曲在克里姆林宫所属 

毁,作曲家以俄国人民的抗法战争为创作素材,写成 

的瑞迪摩大教堂的落成典礼中首演,当时动用了一 

了这首作品,全名为《用于莫斯科救主基督大教堂的 

支扩编后的管弦乐团,一个铜管乐团,数尊加农炮, 

落成典礼,为大乐队而作的1812年庄严序曲》(简称 

曲终时配合周围各大教堂的钟楼群钟齐鸣,广场上 

《1812序曲》)。 

庆典礼炮炮声隆隆,宏伟的节日气氛感人至深,气势 

1812年,拿破仑调集60万大军入侵俄国,企图 

壮观,首演获得了巨大成功。当时《俄罗斯新闻》评 

在短时间内歼灭俄军,占领莫斯科,并迫使俄国投 

论道:“这次音乐会大概会长久地留在所有听众的记 

降。战争开始时,拿破仑军队数量占优势,俄军不得 

忆里,柴可夫斯基频频谢幕。我们由衷地庆幸,因为 

不逐步撤退,法军逼近莫斯科。俄军司令库图佐夫 

我们所生活的时代不是伟大天才只有逝世后才能被 

采取坚壁清野的战略,下令烧毁粮草,并撤退居民, 

社会承认的时代。”俄国著名文学家高尔基说:“…… 

率军暂时撤离莫斯科。拿破仑在占领莫斯科一个月 

这一深刻的人民性的音乐,像平稳的波涛那样庄严 

后,仍无法迫使俄国投降,法国侵略军在冰天雪地里 

有力地在大厅里回荡。它用一种新的东西攫住你, 

饿着肚子作战,加上俄军和农民游击队的有力反击, 

把你高举于时代之上。它气魄雄浑地表达了这一庄 

法军陷入重围。于是,拿破仑不得不下令撤离莫斯 

严的历史时刻,极其成功地描绘了人民奋起保卫祖 

科。撤退途中,拿破仑军队不能适应俄国的严寒,残 

国的伟大力量。”后来这部作品在俄罗斯许多城市和 

酷的冬天袭击着曾经骄横一时的法军幸存者,加上 

德国、捷克、比利时各地演出,从此便一直成为柴可 

收稿日期:2007—06一Ol 

作者简介:谢 靖(1980一),男,河南潢川人,河南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维普资讯

第1期 谢靖: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探析 155 

夫斯基交响乐作品中形象最鲜明、通俗易懂和备受 

段乐曲中,我们听到了位于乐队左后侧的三角铁发 

欢迎的作品之一。 

出悦耳的泛音。乐曲经过逐渐的演变,在(8 33 )出 

二、((1812序曲》的内容 

现了另外一支俄罗斯婚礼歌曲《在爸爸妈妈的大门 

旁》,乐曲轻快而富于朝气。此时的铃鼓,音色十分 

全序曲采用奏鸣曲式,乐曲的引子首先从一首 

清澈悦耳。 

古老的赞美诗《主啊,拯救你的子民》开始。这是一 

首庄严的众赞歌,由中提琴和大提琴分成6个声部 

在两段舒缓的乐曲缓解了紧张的战斗气氛之 

后,乐曲重新开始了对战争场面的描写。从(9 14 ) 

舒缓演奏,十分鲜明地表达了俄罗斯人民和平与安 

左右开始,铜管乐器和弦乐器错综交织,打击乐器象 

宁的生活,同时,也描写了拿破仑侵入俄国境内时群 

征刀光剑影的搏斗。(9 49 )开始,你会听到多次击 

众的苦恼情绪和人民在大难临头时祈求上帝保佑的 

鼓和击钹的声音,而《马赛曲》在后期会渐次减弱并 

情景。此时,大提琴和中提琴演奏时位置相继变化, 

逐渐消失,它的片断只是加快了速度,时断时续,后 

到了(1 28 )左右,这个主题加入木管乐器,音响庄 

来在低音弦乐器的阴沉音调衬托下转入低音区(大 

严、宏伟而有力。此时的音乐节奏也在逐渐加快,庄 

管、低音长号和大号)。如果仔细地回顾1812年法 

严的木管乐器也越来越多地表现出紧张的氛围,预 

俄战争史,我们发现这段曲子所描绘的很有可能就 

示着战争的阴云正逐渐笼罩着俄罗斯。 

是两败俱伤但却是战争分水岭的博罗季诺战役。 

紧张的气氛在继续,随着(2 09 )左右的一声定 

(1O 51”)开始,两支熟悉的俄罗斯民谣相继奏 

音鼓,你会听到低声部开始出现一种急促而又惊惶 

响。在这里仍要留意三角铁的声音,此时的泛音比 

不安的节奏,它带来骚乱而激动的情绪,象征着法军 

第一次所听到的还要充盈。在这两段悠扬的乐曲声 

的入侵已打破俄罗斯人民安宁的生活,又表现了当 

中,我们可以想象当时俄罗斯人民在不得不暂时舍 

时人们对入侵事件的反应。这时你可以听到一个音 

弃自己的首都时的心情,那是一种何等痛苦却又对 

调柔和动人、如泣如诉的主题在双簧管、长笛、单簧 

胜利充满着希望的心情。(12 oo”)《马赛曲》奏出, 

管和大管声部轮流传递(2 17”~3 lO”)。(3 26”)和 

但声调已显低沉。随后乐曲的节奏越来越快,力度 

(3 34 ),会有两次鼓钹对击,此时你应当听到钹所 

越来越强,一种勇往直前的气势逐渐弥漫了整个乐 

发出的足够的泛音,音乐的速度开始不断地加快,音 

曲,这预示着俄罗斯人民反攻的开始。(12 36”)出 

响也不断地增强,音乐进入一个小高潮。 

现了第一声炮响,之后又是连续的四声。此时,我们 

在(4 02”)左右,一个全新的主题出现,它描绘 

听到的不仅仅是一声声巨响,更能感受到巨大气浪 

了俄罗斯军队的情形,象征着俄罗斯人民已经开始 

的冲击所带来的酣畅淋漓的愉悦和强烈的震撼。自 

了对侵略者的抵抗,(4 lO )在乐队的左后侧,你会 

(12 48 )左右起,音乐转入暴风骤雨般的下行乐句, 

听到急促的军鼓声,在小军鼓背景的衬托下,木管乐 

至(13 26 )停止,描写了俄军一举击溃敌军,解放莫 

器和法国号奏出一个号召性的合奏主题,这个主题 

斯科,并一路追击敌军的景象。 

经过几次反复,在一个短暂的休止后,音乐转入快板 

(13 27 )左右,乐曲开始进入了尾声。这时,整 

部分。 

个乐队和临时加进来的管乐队以雷霆万钧之势庄严 

乐曲进行至此,速度已明显地加快,与前一段音 

而宏伟地奏出引子所用的赞美诗《主啊,拯救你的子 

乐形成鲜明的对比,开始描写俄罗斯军队对入侵者 

民》,而教堂的钟声也加了进来。此时我们在一片嘈 

的抵抗。乐曲在强烈而又快速的主题中进行着,从 

杂声中,听到了混杂在钟声里的欢快主题,感觉到了 

这一主题特意加强的重音和切分音中,仿佛可以听 

俄罗斯军民对辉煌胜利更加热烈的歌颂。但在乐曲 

到剑击声和马蹄声。在(5 24 )的时候,更是有一声 

进行到(14 29 )时,一个快速而又急促的主题突然 

不易察觉的类似击剑的声音混杂在乐曲之中,到了 

之间闯了进来,这不禁让人又回忆起了那些激烈的 

(5 40”)左右,法国号和短号相继奏出《马赛曲》,激 

战斗场面。这个主题的反复呈现,表达了人们对侵 

昂的《马赛曲》的反复奏出,表现着拿破仑军队一路 

略战争的痛恨和对为国捐躯者的崇敬。此时低音铜 

东进,长驱直入俄罗斯腹地。而与《马赛曲》相伴的, 

管和低音弦乐奏出俄罗斯国歌的前半部分,并与骑 

是另外一个描写俄罗斯人民奋起抵抗的主题,两个 

兵主题相结合。(14 41”)左右伴随着大炮的轰鸣声 

主题交错缠绕着,并逐渐地舒缓下来。 

和教堂响起的钟声,俄罗斯人民宣告了最终的胜利, 

在(7 rOl”)的时候,一段充满着俄罗斯风格的主 

乐曲也在这欢快的节奏中结束。 

题开始奏响。首先是在一首悠扬的俄罗斯民谣中为 

我们生动地描绘了俄罗斯壮丽而又辽阔的景色,它 

三、《1812序曲 的民族性与艺术性 

也表达着俄罗斯人民对自己国家的热爱之情。在这 

《1812序曲》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艺术性,它广 

维普资讯

156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08正 

泛吸收民问音调素材,时而欢乐、时而忧郁。它以英 

中出现了《马赛曲》的曲调片段,它的反复出现预示 

雄的爱国主义题材和音画般的通俗易懂的标题性, 

着拿破仑军队即将侵入俄国国境。《马赛曲》经过变 

以及形象化的主体发展和灿烂的管弦乐音响色彩, 

化引申及同主部音乐因素的交织发展,描写了拿破 

 

取得了作者本人远远没有想到的被听众所欢迎的效 

仑军队的凶残、步步逼近,俄军抗敌的艰苦、激烈。

果。 

炽烈的战斗平静下来之后,副部主题抒情优美, 

柴可夫斯基自己并不认为这是一首具备艺术性 

具有俄罗斯民歌风格,揭示了俄国战士对家乡的思 

的作品,并且他在给梅克夫人的信中也说:“这首曲 

恋与对和平生活的祈望。俄罗斯的民问旋律展示了 

子将会非常嘈杂而且喧哗,我创作它时并无大热情, 

士兵们热爱祖国、怀念亲人的心情,也描写了战士们 

因此,此曲可能没有任何艺术价值。” 

然而,该曲在1882年8月首次演出时,就受到 

了听众极其热烈的欢迎,为柴可夫斯基赢得极高的 

声誉。这部曲子以其宏大激烈的战争场面、全民皆 

兵、誓死保卫国家的英雄气概与那震耳欲聋的隆隆 

炮声交织在一起,音乐中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 

想,加上乐队宏大的气势以及乐曲末段的钟、鼓齐 

鸣,敲响了世界的和平之声。 

这部曲子通俗易懂,而且属于典型的标题音乐。 

因为它有文学性和描绘性的标题,并有较为具体的 

表现内容,但这并没有损伤曲子的艺术性,相反,明 

朗的感情主线和乐器声响的冲突,反而得以平易地 

表达出深刻的思想感情,这是其深人人心的原因。 

这部乐曲描写的战争氛围如此强烈,使听众常 

常随着乐曲激烈的旋律产生情感冲动,如同身处卫 

国战争那如火如荼的最前线。俄罗斯民族伟大的性 

格在于坚忍不拔,历史上的每一次外国入侵也无一 

不是面对这种几近无法战胜的坚韧而泥足深陷,最 

终祸及其身。《1812序曲》的特点在于前赴后继地 

去调动你的情感,通过这样激烈却又并不赤裸的调 

动,叙述了一幅苍凉与恢弘、细腻与磅礴的壮阔图 

景,使我们感受到了它的极大震撼。 

乐曲一开始是序奏,弦乐奏出缓慢、庄严的第一 

主题——《众赞歌》。这一主题肃穆虔诚,像是表现 

俄国人民在国难当头时乞求上帝的保佑和对和平的 

向往。他们从本民族的宗教信仰中吸取力量,公开 

崇拜神圣的圣像是民族的标志,也是团结一致的象 

征,表达了强烈的民族凝聚力。接着音乐逐渐加快, 

乐器逐渐加入,音量增强,号角声、呐喊声交织成一 

片,沉重的低音乐器发出了庄严的号召,随之奏出了 

骑兵进行曲。这是序曲的第二主题,象征着拿破仑 

大军的入侵和响应号召的俄国军民奋起抗敌的英勇 

形象。 

进入呈示部后,乐曲变得富于戏剧性。乐曲为 

降e小调,结构为三部曲式。快如旋风的主部主题, 

描绘出激烈、残酷的战斗场面。主部主题在展开部 

休息时的欢快场面。其后,是一个以俄罗斯民歌《蜘 

蹰门侧》为素材的旋律主题,这一主题具有舞曲的特 

点,幽默而热情,反映了俄罗斯人民自信、乐观的精 

神面貌。音乐的展开部和再现部,运用了以上各种 

音乐材料来描写战斗的场面,但《马赛曲》已逐渐失 

去耀武扬威的性格,转入低音区,旋律显得支离破 

碎,预示着侵略者必将失败的命运。 

展开部中主部主题与《马赛曲》音调的此起彼 

伏,交错出现,描绘出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再现部 

略有变化,主部的战争气氛更加激烈。副部的两个 

主题再现后,代表拿破仑军队的《马赛曲》主题更加 

气焰嚣张,但已变为强弩之末;而表现俄罗斯人民的 

两个主题却一再得到了强调,表现了反侵略战争的 

节节胜利,拿破仑军队终于在饥寒交迫的惨境下溃 

败。 

乐曲尾声呈现象征凯旋的高潮,极其辉煌壮丽。 

开始时再现庄严的序曲主题《众赞歌》,之后变为谢 

神曲和凯旋歌。鼓声、钹声和钟声齐鸣,同时出现了 

活泼而热烈的骑兵主题,在喧闹的钟声和礼炮的伴 

随下形成辉煌的颂歌。音乐再现了第一主题,速度 

转为活泼的快板,此时低音铜管和低音弦乐奏出俄 

罗斯国歌的前半部分,并与骑兵主题相结合,伴随着 

大炮的轰鸣声,像是凯旋的将士接受检阅,表现了俄 

罗斯人民欢庆胜利的盛大场面。全曲在万众欢腾、 

充满胜利喜悦的气氛中结束。 

参考文献: 

[1]钱仁康.柴可夫斯基主要作品选释[M].北京:人民音乐 

出版社,1957. 

[2]孙继南.中外音乐欣赏[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7. 

[3]朱敬修,中外音乐欣赏[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2OO2. 

[4]张洪岛,欧洲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 

(责任编辑丁守学) 

2024年6月12日发(作者:羊舌巍然)

维普资讯

第25卷第1期 

Vo1.25 No.1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Zhoukou Normal University 

2008年1月 

Jan.2008 

柴可夫斯基《1 8 1 2序曲》探析 

谢 靖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摘 要:《1812序曲》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艺术性,它广泛吸收民间音调素材,时而欢乐、时而忧郁。它以英雄的 

爱国主义题材和音画般的通俗易懂的标题性.以及形象化的主体发展和灿烂的管弦乐音响色彩,取得了作者本人远 

远没有想到的被听众所欢迎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1812序曲》;民族性;艺术性 

中图分类号:0605.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9476(2008)01—0154—03 

“序曲”原指歌剧、芭蕾舞剧或清唱剧等的开场 

饥饿和俄军的反击,终致溃败。拿破仑入侵部队大 

音乐,19世纪以来,作曲家常采用这种体裁写成独 

部分被歼灭,最后只剩下不足万人逃出俄国国境。 

立的管弦乐曲,其结构大多为奏鸣曲式,并加有标 拿破仑起了假名带着随从绕道德境狼狈逃回法国。 

题。《1812序曲》即属于独立、有内容的管弦乐曲。 

法军溃退的消息传来,俄国举国欢腾,教堂的钟声响 

《1812序曲》的创作背景 

彻大地。当俄国人民以激动的心情读着库图佐夫对 

1880年10月,尼古拉・鲁宾斯坦请柴可夫斯 

军队的文告时,无不为这次伟大的反侵略战争的胜 

基为即将到来的国际艺术与工业博览会上的演出创 

利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作一部作品,他提出三个题目请柴可夫斯基选择:博 

《1812序曲》正是根据上述史实创作的一部管 

览会开幕、亚历山大加冕25周年、救主基督大教堂 

弦乐作品。柴可夫斯基在这首序曲中层次分明地叙 

落成。 

述了1812年的这一事件。 

柴可夫斯基围绕第三个题目展开构思。这座天 

这部作品于1880年10月底完成。1882年,适 

主教堂曾在1812年拿破仑入侵俄国的战争中被摧 

值俄法战争70周年,8月,该曲在克里姆林宫所属 

毁,作曲家以俄国人民的抗法战争为创作素材,写成 

的瑞迪摩大教堂的落成典礼中首演,当时动用了一 

了这首作品,全名为《用于莫斯科救主基督大教堂的 

支扩编后的管弦乐团,一个铜管乐团,数尊加农炮, 

落成典礼,为大乐队而作的1812年庄严序曲》(简称 

曲终时配合周围各大教堂的钟楼群钟齐鸣,广场上 

《1812序曲》)。 

庆典礼炮炮声隆隆,宏伟的节日气氛感人至深,气势 

1812年,拿破仑调集60万大军入侵俄国,企图 

壮观,首演获得了巨大成功。当时《俄罗斯新闻》评 

在短时间内歼灭俄军,占领莫斯科,并迫使俄国投 

论道:“这次音乐会大概会长久地留在所有听众的记 

降。战争开始时,拿破仑军队数量占优势,俄军不得 

忆里,柴可夫斯基频频谢幕。我们由衷地庆幸,因为 

不逐步撤退,法军逼近莫斯科。俄军司令库图佐夫 

我们所生活的时代不是伟大天才只有逝世后才能被 

采取坚壁清野的战略,下令烧毁粮草,并撤退居民, 

社会承认的时代。”俄国著名文学家高尔基说:“…… 

率军暂时撤离莫斯科。拿破仑在占领莫斯科一个月 

这一深刻的人民性的音乐,像平稳的波涛那样庄严 

后,仍无法迫使俄国投降,法国侵略军在冰天雪地里 

有力地在大厅里回荡。它用一种新的东西攫住你, 

饿着肚子作战,加上俄军和农民游击队的有力反击, 

把你高举于时代之上。它气魄雄浑地表达了这一庄 

法军陷入重围。于是,拿破仑不得不下令撤离莫斯 

严的历史时刻,极其成功地描绘了人民奋起保卫祖 

科。撤退途中,拿破仑军队不能适应俄国的严寒,残 

国的伟大力量。”后来这部作品在俄罗斯许多城市和 

酷的冬天袭击着曾经骄横一时的法军幸存者,加上 

德国、捷克、比利时各地演出,从此便一直成为柴可 

收稿日期:2007—06一Ol 

作者简介:谢 靖(1980一),男,河南潢川人,河南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维普资讯

第1期 谢靖: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探析 155 

夫斯基交响乐作品中形象最鲜明、通俗易懂和备受 

段乐曲中,我们听到了位于乐队左后侧的三角铁发 

欢迎的作品之一。 

出悦耳的泛音。乐曲经过逐渐的演变,在(8 33 )出 

二、((1812序曲》的内容 

现了另外一支俄罗斯婚礼歌曲《在爸爸妈妈的大门 

旁》,乐曲轻快而富于朝气。此时的铃鼓,音色十分 

全序曲采用奏鸣曲式,乐曲的引子首先从一首 

清澈悦耳。 

古老的赞美诗《主啊,拯救你的子民》开始。这是一 

首庄严的众赞歌,由中提琴和大提琴分成6个声部 

在两段舒缓的乐曲缓解了紧张的战斗气氛之 

后,乐曲重新开始了对战争场面的描写。从(9 14 ) 

舒缓演奏,十分鲜明地表达了俄罗斯人民和平与安 

左右开始,铜管乐器和弦乐器错综交织,打击乐器象 

宁的生活,同时,也描写了拿破仑侵入俄国境内时群 

征刀光剑影的搏斗。(9 49 )开始,你会听到多次击 

众的苦恼情绪和人民在大难临头时祈求上帝保佑的 

鼓和击钹的声音,而《马赛曲》在后期会渐次减弱并 

情景。此时,大提琴和中提琴演奏时位置相继变化, 

逐渐消失,它的片断只是加快了速度,时断时续,后 

到了(1 28 )左右,这个主题加入木管乐器,音响庄 

来在低音弦乐器的阴沉音调衬托下转入低音区(大 

严、宏伟而有力。此时的音乐节奏也在逐渐加快,庄 

管、低音长号和大号)。如果仔细地回顾1812年法 

严的木管乐器也越来越多地表现出紧张的氛围,预 

俄战争史,我们发现这段曲子所描绘的很有可能就 

示着战争的阴云正逐渐笼罩着俄罗斯。 

是两败俱伤但却是战争分水岭的博罗季诺战役。 

紧张的气氛在继续,随着(2 09 )左右的一声定 

(1O 51”)开始,两支熟悉的俄罗斯民谣相继奏 

音鼓,你会听到低声部开始出现一种急促而又惊惶 

响。在这里仍要留意三角铁的声音,此时的泛音比 

不安的节奏,它带来骚乱而激动的情绪,象征着法军 

第一次所听到的还要充盈。在这两段悠扬的乐曲声 

的入侵已打破俄罗斯人民安宁的生活,又表现了当 

中,我们可以想象当时俄罗斯人民在不得不暂时舍 

时人们对入侵事件的反应。这时你可以听到一个音 

弃自己的首都时的心情,那是一种何等痛苦却又对 

调柔和动人、如泣如诉的主题在双簧管、长笛、单簧 

胜利充满着希望的心情。(12 oo”)《马赛曲》奏出, 

管和大管声部轮流传递(2 17”~3 lO”)。(3 26”)和 

但声调已显低沉。随后乐曲的节奏越来越快,力度 

(3 34 ),会有两次鼓钹对击,此时你应当听到钹所 

越来越强,一种勇往直前的气势逐渐弥漫了整个乐 

发出的足够的泛音,音乐的速度开始不断地加快,音 

曲,这预示着俄罗斯人民反攻的开始。(12 36”)出 

响也不断地增强,音乐进入一个小高潮。 

现了第一声炮响,之后又是连续的四声。此时,我们 

在(4 02”)左右,一个全新的主题出现,它描绘 

听到的不仅仅是一声声巨响,更能感受到巨大气浪 

了俄罗斯军队的情形,象征着俄罗斯人民已经开始 

的冲击所带来的酣畅淋漓的愉悦和强烈的震撼。自 

了对侵略者的抵抗,(4 lO )在乐队的左后侧,你会 

(12 48 )左右起,音乐转入暴风骤雨般的下行乐句, 

听到急促的军鼓声,在小军鼓背景的衬托下,木管乐 

至(13 26 )停止,描写了俄军一举击溃敌军,解放莫 

器和法国号奏出一个号召性的合奏主题,这个主题 

斯科,并一路追击敌军的景象。 

经过几次反复,在一个短暂的休止后,音乐转入快板 

(13 27 )左右,乐曲开始进入了尾声。这时,整 

部分。 

个乐队和临时加进来的管乐队以雷霆万钧之势庄严 

乐曲进行至此,速度已明显地加快,与前一段音 

而宏伟地奏出引子所用的赞美诗《主啊,拯救你的子 

乐形成鲜明的对比,开始描写俄罗斯军队对入侵者 

民》,而教堂的钟声也加了进来。此时我们在一片嘈 

的抵抗。乐曲在强烈而又快速的主题中进行着,从 

杂声中,听到了混杂在钟声里的欢快主题,感觉到了 

这一主题特意加强的重音和切分音中,仿佛可以听 

俄罗斯军民对辉煌胜利更加热烈的歌颂。但在乐曲 

到剑击声和马蹄声。在(5 24 )的时候,更是有一声 

进行到(14 29 )时,一个快速而又急促的主题突然 

不易察觉的类似击剑的声音混杂在乐曲之中,到了 

之间闯了进来,这不禁让人又回忆起了那些激烈的 

(5 40”)左右,法国号和短号相继奏出《马赛曲》,激 

战斗场面。这个主题的反复呈现,表达了人们对侵 

昂的《马赛曲》的反复奏出,表现着拿破仑军队一路 

略战争的痛恨和对为国捐躯者的崇敬。此时低音铜 

东进,长驱直入俄罗斯腹地。而与《马赛曲》相伴的, 

管和低音弦乐奏出俄罗斯国歌的前半部分,并与骑 

是另外一个描写俄罗斯人民奋起抵抗的主题,两个 

兵主题相结合。(14 41”)左右伴随着大炮的轰鸣声 

主题交错缠绕着,并逐渐地舒缓下来。 

和教堂响起的钟声,俄罗斯人民宣告了最终的胜利, 

在(7 rOl”)的时候,一段充满着俄罗斯风格的主 

乐曲也在这欢快的节奏中结束。 

题开始奏响。首先是在一首悠扬的俄罗斯民谣中为 

我们生动地描绘了俄罗斯壮丽而又辽阔的景色,它 

三、《1812序曲 的民族性与艺术性 

也表达着俄罗斯人民对自己国家的热爱之情。在这 

《1812序曲》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艺术性,它广 

维普资讯

156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08正 

泛吸收民问音调素材,时而欢乐、时而忧郁。它以英 

中出现了《马赛曲》的曲调片段,它的反复出现预示 

雄的爱国主义题材和音画般的通俗易懂的标题性, 

着拿破仑军队即将侵入俄国国境。《马赛曲》经过变 

以及形象化的主体发展和灿烂的管弦乐音响色彩, 

化引申及同主部音乐因素的交织发展,描写了拿破 

 

取得了作者本人远远没有想到的被听众所欢迎的效 

仑军队的凶残、步步逼近,俄军抗敌的艰苦、激烈。

果。 

炽烈的战斗平静下来之后,副部主题抒情优美, 

柴可夫斯基自己并不认为这是一首具备艺术性 

具有俄罗斯民歌风格,揭示了俄国战士对家乡的思 

的作品,并且他在给梅克夫人的信中也说:“这首曲 

恋与对和平生活的祈望。俄罗斯的民问旋律展示了 

子将会非常嘈杂而且喧哗,我创作它时并无大热情, 

士兵们热爱祖国、怀念亲人的心情,也描写了战士们 

因此,此曲可能没有任何艺术价值。” 

然而,该曲在1882年8月首次演出时,就受到 

了听众极其热烈的欢迎,为柴可夫斯基赢得极高的 

声誉。这部曲子以其宏大激烈的战争场面、全民皆 

兵、誓死保卫国家的英雄气概与那震耳欲聋的隆隆 

炮声交织在一起,音乐中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 

想,加上乐队宏大的气势以及乐曲末段的钟、鼓齐 

鸣,敲响了世界的和平之声。 

这部曲子通俗易懂,而且属于典型的标题音乐。 

因为它有文学性和描绘性的标题,并有较为具体的 

表现内容,但这并没有损伤曲子的艺术性,相反,明 

朗的感情主线和乐器声响的冲突,反而得以平易地 

表达出深刻的思想感情,这是其深人人心的原因。 

这部乐曲描写的战争氛围如此强烈,使听众常 

常随着乐曲激烈的旋律产生情感冲动,如同身处卫 

国战争那如火如荼的最前线。俄罗斯民族伟大的性 

格在于坚忍不拔,历史上的每一次外国入侵也无一 

不是面对这种几近无法战胜的坚韧而泥足深陷,最 

终祸及其身。《1812序曲》的特点在于前赴后继地 

去调动你的情感,通过这样激烈却又并不赤裸的调 

动,叙述了一幅苍凉与恢弘、细腻与磅礴的壮阔图 

景,使我们感受到了它的极大震撼。 

乐曲一开始是序奏,弦乐奏出缓慢、庄严的第一 

主题——《众赞歌》。这一主题肃穆虔诚,像是表现 

俄国人民在国难当头时乞求上帝的保佑和对和平的 

向往。他们从本民族的宗教信仰中吸取力量,公开 

崇拜神圣的圣像是民族的标志,也是团结一致的象 

征,表达了强烈的民族凝聚力。接着音乐逐渐加快, 

乐器逐渐加入,音量增强,号角声、呐喊声交织成一 

片,沉重的低音乐器发出了庄严的号召,随之奏出了 

骑兵进行曲。这是序曲的第二主题,象征着拿破仑 

大军的入侵和响应号召的俄国军民奋起抗敌的英勇 

形象。 

进入呈示部后,乐曲变得富于戏剧性。乐曲为 

降e小调,结构为三部曲式。快如旋风的主部主题, 

描绘出激烈、残酷的战斗场面。主部主题在展开部 

休息时的欢快场面。其后,是一个以俄罗斯民歌《蜘 

蹰门侧》为素材的旋律主题,这一主题具有舞曲的特 

点,幽默而热情,反映了俄罗斯人民自信、乐观的精 

神面貌。音乐的展开部和再现部,运用了以上各种 

音乐材料来描写战斗的场面,但《马赛曲》已逐渐失 

去耀武扬威的性格,转入低音区,旋律显得支离破 

碎,预示着侵略者必将失败的命运。 

展开部中主部主题与《马赛曲》音调的此起彼 

伏,交错出现,描绘出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再现部 

略有变化,主部的战争气氛更加激烈。副部的两个 

主题再现后,代表拿破仑军队的《马赛曲》主题更加 

气焰嚣张,但已变为强弩之末;而表现俄罗斯人民的 

两个主题却一再得到了强调,表现了反侵略战争的 

节节胜利,拿破仑军队终于在饥寒交迫的惨境下溃 

败。 

乐曲尾声呈现象征凯旋的高潮,极其辉煌壮丽。 

开始时再现庄严的序曲主题《众赞歌》,之后变为谢 

神曲和凯旋歌。鼓声、钹声和钟声齐鸣,同时出现了 

活泼而热烈的骑兵主题,在喧闹的钟声和礼炮的伴 

随下形成辉煌的颂歌。音乐再现了第一主题,速度 

转为活泼的快板,此时低音铜管和低音弦乐奏出俄 

罗斯国歌的前半部分,并与骑兵主题相结合,伴随着 

大炮的轰鸣声,像是凯旋的将士接受检阅,表现了俄 

罗斯人民欢庆胜利的盛大场面。全曲在万众欢腾、 

充满胜利喜悦的气氛中结束。 

参考文献: 

[1]钱仁康.柴可夫斯基主要作品选释[M].北京:人民音乐 

出版社,1957. 

[2]孙继南.中外音乐欣赏[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7. 

[3]朱敬修,中外音乐欣赏[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2OO2. 

[4]张洪岛,欧洲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 

(责任编辑丁守学)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