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3日发(作者:蚁山)
透析科龙电器事件会计利润造假
一、科龙电器事件回顾
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90年代规模最大的制冷家电企业集团
之一,在当时国内冰箱冰箱及空调市场均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冰箱市场的占有
率连续十年位居全国第一。1996年7月科龙电器H股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
成为首家在香港上市的乡镇企业。另外科龙集团以良好的企业管理,优异的经营
业绩和对股东权益的高度重视及财务上的高透明度,在1997年至1999年连续三
年获得国际著名的商业期刊《亚洲货币》杂志“中国最佳管理公司”和“中国最
佳投资者关系公司”殊荣,科龙电器一度成为乡镇企业发展的一面旗帜。
然而随着1999年科龙电器早期的灵魂人物潘宁的离开,并且加上体制上的
缺陷等原因,科龙电器在2000年业绩突然变脸,出现了高达6.78亿元的亏损,
到了2001年的下半年,科龙出现了让人难以相信的近16亿元亏损,科龙电器也
因为连续两年亏损带上了ST的帽子。
2001年10月31日,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发布股权转让性公告,科
龙电器公司第一大股东——原顺德市容桂镇政府所属的“广东科龙集团有限公
司”将总计20447.5755万的法人股转让给原顺德市格林柯尔企业发展公司,公
司每股净资产4.17元,转让价格为每股2.74元,转让价比净资产折价34%,共
计转让价款5.6亿元人民币。顺德市格林柯尔企业发展公司于2001年10月注册
成立,是专门为此项股权转让而成立的,完成交易后,格林柯尔企业发展公司持
有科龙电器20.6%的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容声集团持股比例降为13.46,
成为第二大股东。
收购科龙使顾雏军和格林柯尔浮出水面,格林柯尔和其掌门人顾雏军当时
并不为外界所熟知,尽管外界对顾雏军和格林柯尔充满着疑惑,但是在顾雏军和
格林柯尔入住科龙电器后,科龙奇迹般的“活”了过来。在2002年上半年冰箱、
空调全行业不景气的逆境下,科龙电器半年报中不仅摆脱了2001年巨亏15.6亿
元的阴影,而且还交出盈利高达1.13亿元的成绩单;2003年4月1日,科龙又
公布了2002年年报,实现净利润2亿元,但是不到24小时,公司高层召开年报
说明会,解释说由于会计师对公司年报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故而将对年
报数据进行调整,将2.01亿元的利润额降为1亿元,科龙在顾雏军入住后成功
摘去了ST的帽子。
但是科龙这戏剧性的扭亏一幕在当时引起了各方种种质疑。上海国家会计
学院财务舞弊研究中心主任马贤明对科龙是否真的盈利表示怀疑,财务专家王平
平也在发表的文章中表示科龙并没有真正的扭亏,而只是会计操纵而已。
2004年8月16日,著名财经评论人郎咸平在新浪网财经频道上发表了一
篇题为《在“国退民进”盛筵中狂欢的格林柯尔》的文章,对顾雏军进行了全面
讨伐;2004年11月,深交所联合香港联交所进驻广东科龙总部对其财务问题进
行了集中核查。2005年1月25日,香港联交所上市委员会对科龙电器的前7位
执行董事进行了纪律聆讯;2005年5月10日,科龙电器正式公告证监会开始立
案调查科龙电器大股东格林柯尔是否违反证券法规;2005年9月2日,广东省
佛山市公安局经佛山市人民检察院批准后,对顾雏军执行了逮捕。
2005年9月9日,海信集团在对科龙电器格林柯尔持有股份的收购争夺中
胜出,与顾雏军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海信出资9亿购买了顾雏军名下26.43%
的科龙股份,将成为科龙电器第一大股东,全面接管科龙,自此科龙告别顾雏军
时代。
到底科龙电器如何进行报表粉饰,顾雏军进驻科龙的资本运作模式又是怎
样的,下面就将对科龙财务报表粉饰及顾雏军舞弊手法进行研究,对科龙的财务
陷进进行分析,并就科龙电器事件反映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二、顾雏军时代科龙,会计手法操纵利润
由背景资料知,科龙电器在2001年巨亏15.56亿元,然而在2002年顾雏
军入住后立即扭亏为盈,在对科龙电器的财务报表分析之后,似乎是科龙大玩会
计操纵手法的结果。结合1999年度、2000年度的科龙报表、2001年的中期报表
以及2001年度以后科龙的报表进行分析,看科龙电器是如何大玩会计利润操纵
的。
(一)如何巨亏15.56亿?
科龙在2001年中期盈利1975万元的情况下,下半年出现了15.56 亿元亏
损。我们将科龙电器(合并)2001年利润表的上半年数据和下半年数据作一个
比较分析,看看这15.56亿是怎么亏出来的。
2024年6月13日发(作者:蚁山)
透析科龙电器事件会计利润造假
一、科龙电器事件回顾
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90年代规模最大的制冷家电企业集团
之一,在当时国内冰箱冰箱及空调市场均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冰箱市场的占有
率连续十年位居全国第一。1996年7月科龙电器H股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
成为首家在香港上市的乡镇企业。另外科龙集团以良好的企业管理,优异的经营
业绩和对股东权益的高度重视及财务上的高透明度,在1997年至1999年连续三
年获得国际著名的商业期刊《亚洲货币》杂志“中国最佳管理公司”和“中国最
佳投资者关系公司”殊荣,科龙电器一度成为乡镇企业发展的一面旗帜。
然而随着1999年科龙电器早期的灵魂人物潘宁的离开,并且加上体制上的
缺陷等原因,科龙电器在2000年业绩突然变脸,出现了高达6.78亿元的亏损,
到了2001年的下半年,科龙出现了让人难以相信的近16亿元亏损,科龙电器也
因为连续两年亏损带上了ST的帽子。
2001年10月31日,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发布股权转让性公告,科
龙电器公司第一大股东——原顺德市容桂镇政府所属的“广东科龙集团有限公
司”将总计20447.5755万的法人股转让给原顺德市格林柯尔企业发展公司,公
司每股净资产4.17元,转让价格为每股2.74元,转让价比净资产折价34%,共
计转让价款5.6亿元人民币。顺德市格林柯尔企业发展公司于2001年10月注册
成立,是专门为此项股权转让而成立的,完成交易后,格林柯尔企业发展公司持
有科龙电器20.6%的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容声集团持股比例降为13.46,
成为第二大股东。
收购科龙使顾雏军和格林柯尔浮出水面,格林柯尔和其掌门人顾雏军当时
并不为外界所熟知,尽管外界对顾雏军和格林柯尔充满着疑惑,但是在顾雏军和
格林柯尔入住科龙电器后,科龙奇迹般的“活”了过来。在2002年上半年冰箱、
空调全行业不景气的逆境下,科龙电器半年报中不仅摆脱了2001年巨亏15.6亿
元的阴影,而且还交出盈利高达1.13亿元的成绩单;2003年4月1日,科龙又
公布了2002年年报,实现净利润2亿元,但是不到24小时,公司高层召开年报
说明会,解释说由于会计师对公司年报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故而将对年
报数据进行调整,将2.01亿元的利润额降为1亿元,科龙在顾雏军入住后成功
摘去了ST的帽子。
但是科龙这戏剧性的扭亏一幕在当时引起了各方种种质疑。上海国家会计
学院财务舞弊研究中心主任马贤明对科龙是否真的盈利表示怀疑,财务专家王平
平也在发表的文章中表示科龙并没有真正的扭亏,而只是会计操纵而已。
2004年8月16日,著名财经评论人郎咸平在新浪网财经频道上发表了一
篇题为《在“国退民进”盛筵中狂欢的格林柯尔》的文章,对顾雏军进行了全面
讨伐;2004年11月,深交所联合香港联交所进驻广东科龙总部对其财务问题进
行了集中核查。2005年1月25日,香港联交所上市委员会对科龙电器的前7位
执行董事进行了纪律聆讯;2005年5月10日,科龙电器正式公告证监会开始立
案调查科龙电器大股东格林柯尔是否违反证券法规;2005年9月2日,广东省
佛山市公安局经佛山市人民检察院批准后,对顾雏军执行了逮捕。
2005年9月9日,海信集团在对科龙电器格林柯尔持有股份的收购争夺中
胜出,与顾雏军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海信出资9亿购买了顾雏军名下26.43%
的科龙股份,将成为科龙电器第一大股东,全面接管科龙,自此科龙告别顾雏军
时代。
到底科龙电器如何进行报表粉饰,顾雏军进驻科龙的资本运作模式又是怎
样的,下面就将对科龙财务报表粉饰及顾雏军舞弊手法进行研究,对科龙的财务
陷进进行分析,并就科龙电器事件反映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二、顾雏军时代科龙,会计手法操纵利润
由背景资料知,科龙电器在2001年巨亏15.56亿元,然而在2002年顾雏
军入住后立即扭亏为盈,在对科龙电器的财务报表分析之后,似乎是科龙大玩会
计操纵手法的结果。结合1999年度、2000年度的科龙报表、2001年的中期报表
以及2001年度以后科龙的报表进行分析,看科龙电器是如何大玩会计利润操纵
的。
(一)如何巨亏15.56亿?
科龙在2001年中期盈利1975万元的情况下,下半年出现了15.56 亿元亏
损。我们将科龙电器(合并)2001年利润表的上半年数据和下半年数据作一个
比较分析,看看这15.56亿是怎么亏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