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海尔集团的背景,发展

IT圈 admin 67浏览 0评论

2024年8月10日发(作者:郏锦文)

1.海尔集团的背景

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18年来持续稳定发展,已成为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美誉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

产品从1984年的单一冰箱发展到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86大门类13000多个规格的

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2年,实现全球营业额突破720亿元,实现海外营业额10

亿美元。

海尔集团现有设计中心18个,工业园10个(其中国外2个,分别位于美国和巴基斯坦;国内8个,其中

5个在青岛,合肥、大连、武汉各有一个,海外工厂13个)。营销网点58800个,服务网点11976个。在国

内市场,海尔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四大主导产品的市场份额均达到30%左右;在海外市场,海尔产

品已进入欧洲15家大连锁店的12家、美国10家大连锁店的9家。在美国、欧洲初步实现了设计、生产、

销售“三位一体”的本土化目标。海外十三个工厂全线运营。

2.海尔物流三个发展阶段

2.1 物流重组

统一采购:实现每年环比降低材料成本6%。

统一仓储:海尔建立两个全自动化物流中心,不仅减少20万平方米仓库,而且呆滞物资降低90%,库存资

金减少63%。

统一配送:目前海尔在全国可调拨16000辆车辆,运输成本大大降低。

2.2 供应链管理

内部:实施一体化供应链管理,下达定单的周期由原来的7天以上缩短为现在的1小时内;同时实现看板

管理2小时送料到工位。

外部:延伸至供应商各部,使海尔的定单响应速度由整合前的36天缩短至现在的不到10天。

2.3 物流产业化

海尔物流整合了全球配送资源网络,积极拓展社会化分拨物流业务,通过现代物流科技的应用来创造增值

服务。海尔物流成功应用世界最先进的SAP R/3系统和SAP LES物流执行系统,拥有600亿海尔集团物料

的管理运作经验和能力。同时利用现有网络开展社会化服务,向其他行业和单位提供全程物流服务,解决

成本、响应速度的问题,以客户为中心提供全方位的物流增值服务。

3.海尔发展第三方物流

经过16年的发展,海尔集团已拥有全国网络化的配送体系,从生产线到中转库,从经销商到用户,目

前在全国已经建立了42个物流配送中心,每天可将5万多台定制产品配送到1550个海尔专卖店和9

000多个营销点。目前,海尔在中心城市已经实现8小时配送到位,区域内24小时配送到位,全国4

天以内到位。

在满足海尔自身物流需求的同时,海尔物流未来发展的方向应是第三方物流。海尔第三方物流的市场定位

应以大型生产企业、商业企业和电子商务公司为服务对象,以为包括原材料物流、生产物流、产品转移和

销售物流在内的供应链过程提供物流支持为服务内容,以提供物流能力评估、系统设计与咨询和全过程物

流代理为服务方式。

海尔物流应该凭借自己高品质的服务为所有企业建立起高效的供应链体系,使自己成为中国最大的、客户

首选的第三方物流增值服务提供商。

4.海尔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基本条件

4.1海尔的品牌效应

4.2全国范围内有较完善的网络

4.3海尔物流业务规模大

4.4企业资金实力雄厚

4.5规模优势带来的成本的降低

4.6企业成功运作的管理经验

存在的问题:

4.7进入一个全新的行业,前期投入巨大

4.8企业旧的作业流程不利于新形势下的物流业务的运作

5.海尔建立“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的基本步骤

外部改革上:

5.1首先市场定位,以大型生产企业、商业企业和电子商务公司为服务对象,以为包括原材料物流、生

产物流、产品转移和销售物流在内的供应链过程提供物流支持为服务内容,以提供物流能力评估、系统设

计与咨询和全过程物流代理为服务方式.

5.2物流业务先期整合,最强的促销资源、广告投放资源、售后服务资源一定程度共享,在商家之间找平衡,

加大传力度、促销力度。

5.3依托大的知名企业的有利条件,积极地引进专业物流人才,给他们充分施展的空间。

5.4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加大科技投入。

5.5建立完善的公司制度,促进物流业务尽快成熟。

在内部改革上:

5.6采用INTERNET技术、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呼叫中心(Call Center)构建一个专业化、标准

化、现代化、全开放、立体交叉的第三方物流配送服务中心,实现电子化供应链优化管理(即对协作开发、

采购供应、生产管理、订单处理、销售渠道、客户服务等在内的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其中包括

信息投递和资源配置的优化、业务流程的再造,价值链激励机制的运作等。)。

5.7通过信息流、物流的多向快速传递,链接产、供、销三方,实现高效率客户反应(EOR)。将供应配

送和销售配送有机结合,既保证生产厂的原材料的配送供应,又负责生产厂的产成品销售。

5.8通过自动化、智能化的计算机网络监控管理,调度社会库存。一方面,按照用户对物资品种、规格、

型号、数量、时间等要求配送到用户手中;另一方面,将生产企业的储备库存并入物资企业库存,变社会

分散库存为流通集中库存。在此基础上,科学规划物资企业的库存结构和库存总量,使其达到既能满足物

流配送的需要,又使库存总量最小的目的。实现准时(JIT)管理和零库存管理,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

5.9发展流通加工型配送服务,通过流通加工环节进行集中下料、合理套裁,实现优材优用、小材大用,

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将流通加工和物流配送相互结合,实行成品、半成品配送,进一步方便配送用户,降

低配送费用,促进物流配送和流通加工产业的良性循环发展。

海尔凭借其现代物流同步模式已经成为中国物流管理的先行者。但是,海尔人永远不会放慢前进的步

伐,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的企业精神将为海尔开创更广阔的未来。

海尔集团背景资料

1984年1月1日四年前由青岛东风电机厂和工具四厂合并成的青岛日用电器厂改名为“青岛电冰箱总厂”;3

月自行设计出150升单门电冰箱(10月试产24台);10月与德国利勃海尔公司签约引进电冰箱技术和生产

线,是轻工部批准的最后一家定点厂家(当时全国已有百余家电冰箱厂)。12月任命35岁的张瑞敏为厂长;

该年销售额348万元,亏损147万元,生产电箱74台,员工数820人。

1985年从德国引进的技术和设备(生产能力30万台冰箱/年)当年投产。6月份第一台琴岛——利勃海尔

四星级双门冰箱问世,是中国最早生产的高质量、节能型产品。

4月发现质量问题,把查出的76台有缺陷冰箱由责任者亲自用大锤砸毁,使全体职工质量意识明显提高。

年销售额 1820万元,利税 297万元,员工758人。

1988年12月“海尔”电冰箱获得中国电冰箱史上第一枚国产金牌。

1989年在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以定向募集方式成立“琴岛海尔电冰箱股份公司”。在下半年的冰箱降价

浪潮中,海尔产品涨价10%获得成功,海尔成为名牌,奠定行业排头兵格局。与英商合资成立粉末涂料公

司。

1990年电冰箱通过美国UL认证(中国首家),开始大批量进入国际市场。获全国企业管理最高奖一一金马

奖,“海尔”成为家电业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

1991年12月 20日,以海尔公司为主体,合并青岛电冰柜总厂、空调器厂组建琴岛海尔集团公司。年销售

8624亿元,利润3118万元。

1992年4月,海尔冰箱通过ISO900认证,国内同行首家,其后空调、冷柜也通过。6月,在青岛东部高科

技开发区征地720亩建设海尔工业园(11月动工)。

1993年9月,集团正式更名为“海尔集团”,有关的商标、名称全改为“海尔”;国家经贸委等部门认定的第

一批国家级技术中心有梅尔;11月19日海尔股票在上海证交所上市,发行股票筹资36亿元;年销售额14.87

亿元,利润1.79亿元,出口创汇1819万美元。

1994年,与日本三菱重工合资的空调器厂投产,返销日本;与意大利梅洛尼公司合资的洗衣机、热水器厂

投产;推出国内第一代变频式空调。年销售额25.6亿元,利润2亿元,出口创汇1700万美元。

1995 年7月将全国三大洗衣机厂之一的青岛红星电器公司(亏损1亿多元)合并,三个月扭亏、五个月赢

利。成立香港海尔公司,进行融资及进出品业务。工业园建成, 16亿元投资贷款还清。年底收购武汉蓝

波希岛公司60%股份,生产冷柜、空调。全国工业500强企业排名107位。

1996年2月,初始海外直接投资:海尔莎保罗(印尼)有限公司成立,生产冰箱、空调、洗衣机。6月获

美国优质服务协会最高奖:五星钻石奖。年销售额62亿元,利润3.06亿元,出

口创汇5442万美元,员工13228人。

1997 年3月出资60%在广东合资建顺德海尔电器公司;4月收购青岛第三制药厂80%股份;8月兼并山东

莱阳电熨斗厂;9月出资60%与杭州西湖集团合资建杭州海尔电器公司,进入黑色家电领域;年底出资59%

合资建贵州海尔电器公司(冰箱);年底兼并黄山电子公司(电视机)。9月5日宣布“探路者”彩电上市。

2 月18日在德国科隆博览会上向12位外国经销商颁发专营证书;6月与菲律宾LKG公司签约,8月正式

成立海尔LKG(菲律宾)电器公司,四季度开始生产冰箱;8月与马来西亚机兴控股公司签约,合资成立

海尔工业(亚细安)有限公司(生产洗衣机);9月16日美国《华尔街日报》头版头条刊发3千字关于海

尔的报道。年底《亚洲周刊》(香港)评选张瑞为“97企业家成就奖”。

年销售额108亿元,利润4.2亿元,出口创汇0.5亿美元,资产总额66亿元。

1988 年1月与中科院化学所共同投资组建“海尔科化工程塑料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北京);4月与广播电影

电视总局科研院合资成立“海尔广科数字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在北京,海尔占55%);6月与北京航空航天

大学,美国C-MOLD公司合资组建“北航海尔软件有限公司”;年销售额162亿元。

2024年8月10日发(作者:郏锦文)

1.海尔集团的背景

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18年来持续稳定发展,已成为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美誉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

产品从1984年的单一冰箱发展到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86大门类13000多个规格的

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2年,实现全球营业额突破720亿元,实现海外营业额10

亿美元。

海尔集团现有设计中心18个,工业园10个(其中国外2个,分别位于美国和巴基斯坦;国内8个,其中

5个在青岛,合肥、大连、武汉各有一个,海外工厂13个)。营销网点58800个,服务网点11976个。在国

内市场,海尔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四大主导产品的市场份额均达到30%左右;在海外市场,海尔产

品已进入欧洲15家大连锁店的12家、美国10家大连锁店的9家。在美国、欧洲初步实现了设计、生产、

销售“三位一体”的本土化目标。海外十三个工厂全线运营。

2.海尔物流三个发展阶段

2.1 物流重组

统一采购:实现每年环比降低材料成本6%。

统一仓储:海尔建立两个全自动化物流中心,不仅减少20万平方米仓库,而且呆滞物资降低90%,库存资

金减少63%。

统一配送:目前海尔在全国可调拨16000辆车辆,运输成本大大降低。

2.2 供应链管理

内部:实施一体化供应链管理,下达定单的周期由原来的7天以上缩短为现在的1小时内;同时实现看板

管理2小时送料到工位。

外部:延伸至供应商各部,使海尔的定单响应速度由整合前的36天缩短至现在的不到10天。

2.3 物流产业化

海尔物流整合了全球配送资源网络,积极拓展社会化分拨物流业务,通过现代物流科技的应用来创造增值

服务。海尔物流成功应用世界最先进的SAP R/3系统和SAP LES物流执行系统,拥有600亿海尔集团物料

的管理运作经验和能力。同时利用现有网络开展社会化服务,向其他行业和单位提供全程物流服务,解决

成本、响应速度的问题,以客户为中心提供全方位的物流增值服务。

3.海尔发展第三方物流

经过16年的发展,海尔集团已拥有全国网络化的配送体系,从生产线到中转库,从经销商到用户,目

前在全国已经建立了42个物流配送中心,每天可将5万多台定制产品配送到1550个海尔专卖店和9

000多个营销点。目前,海尔在中心城市已经实现8小时配送到位,区域内24小时配送到位,全国4

天以内到位。

在满足海尔自身物流需求的同时,海尔物流未来发展的方向应是第三方物流。海尔第三方物流的市场定位

应以大型生产企业、商业企业和电子商务公司为服务对象,以为包括原材料物流、生产物流、产品转移和

销售物流在内的供应链过程提供物流支持为服务内容,以提供物流能力评估、系统设计与咨询和全过程物

流代理为服务方式。

海尔物流应该凭借自己高品质的服务为所有企业建立起高效的供应链体系,使自己成为中国最大的、客户

首选的第三方物流增值服务提供商。

4.海尔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基本条件

4.1海尔的品牌效应

4.2全国范围内有较完善的网络

4.3海尔物流业务规模大

4.4企业资金实力雄厚

4.5规模优势带来的成本的降低

4.6企业成功运作的管理经验

存在的问题:

4.7进入一个全新的行业,前期投入巨大

4.8企业旧的作业流程不利于新形势下的物流业务的运作

5.海尔建立“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的基本步骤

外部改革上:

5.1首先市场定位,以大型生产企业、商业企业和电子商务公司为服务对象,以为包括原材料物流、生

产物流、产品转移和销售物流在内的供应链过程提供物流支持为服务内容,以提供物流能力评估、系统设

计与咨询和全过程物流代理为服务方式.

5.2物流业务先期整合,最强的促销资源、广告投放资源、售后服务资源一定程度共享,在商家之间找平衡,

加大传力度、促销力度。

5.3依托大的知名企业的有利条件,积极地引进专业物流人才,给他们充分施展的空间。

5.4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加大科技投入。

5.5建立完善的公司制度,促进物流业务尽快成熟。

在内部改革上:

5.6采用INTERNET技术、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呼叫中心(Call Center)构建一个专业化、标准

化、现代化、全开放、立体交叉的第三方物流配送服务中心,实现电子化供应链优化管理(即对协作开发、

采购供应、生产管理、订单处理、销售渠道、客户服务等在内的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其中包括

信息投递和资源配置的优化、业务流程的再造,价值链激励机制的运作等。)。

5.7通过信息流、物流的多向快速传递,链接产、供、销三方,实现高效率客户反应(EOR)。将供应配

送和销售配送有机结合,既保证生产厂的原材料的配送供应,又负责生产厂的产成品销售。

5.8通过自动化、智能化的计算机网络监控管理,调度社会库存。一方面,按照用户对物资品种、规格、

型号、数量、时间等要求配送到用户手中;另一方面,将生产企业的储备库存并入物资企业库存,变社会

分散库存为流通集中库存。在此基础上,科学规划物资企业的库存结构和库存总量,使其达到既能满足物

流配送的需要,又使库存总量最小的目的。实现准时(JIT)管理和零库存管理,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

5.9发展流通加工型配送服务,通过流通加工环节进行集中下料、合理套裁,实现优材优用、小材大用,

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将流通加工和物流配送相互结合,实行成品、半成品配送,进一步方便配送用户,降

低配送费用,促进物流配送和流通加工产业的良性循环发展。

海尔凭借其现代物流同步模式已经成为中国物流管理的先行者。但是,海尔人永远不会放慢前进的步

伐,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的企业精神将为海尔开创更广阔的未来。

海尔集团背景资料

1984年1月1日四年前由青岛东风电机厂和工具四厂合并成的青岛日用电器厂改名为“青岛电冰箱总厂”;3

月自行设计出150升单门电冰箱(10月试产24台);10月与德国利勃海尔公司签约引进电冰箱技术和生产

线,是轻工部批准的最后一家定点厂家(当时全国已有百余家电冰箱厂)。12月任命35岁的张瑞敏为厂长;

该年销售额348万元,亏损147万元,生产电箱74台,员工数820人。

1985年从德国引进的技术和设备(生产能力30万台冰箱/年)当年投产。6月份第一台琴岛——利勃海尔

四星级双门冰箱问世,是中国最早生产的高质量、节能型产品。

4月发现质量问题,把查出的76台有缺陷冰箱由责任者亲自用大锤砸毁,使全体职工质量意识明显提高。

年销售额 1820万元,利税 297万元,员工758人。

1988年12月“海尔”电冰箱获得中国电冰箱史上第一枚国产金牌。

1989年在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以定向募集方式成立“琴岛海尔电冰箱股份公司”。在下半年的冰箱降价

浪潮中,海尔产品涨价10%获得成功,海尔成为名牌,奠定行业排头兵格局。与英商合资成立粉末涂料公

司。

1990年电冰箱通过美国UL认证(中国首家),开始大批量进入国际市场。获全国企业管理最高奖一一金马

奖,“海尔”成为家电业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

1991年12月 20日,以海尔公司为主体,合并青岛电冰柜总厂、空调器厂组建琴岛海尔集团公司。年销售

8624亿元,利润3118万元。

1992年4月,海尔冰箱通过ISO900认证,国内同行首家,其后空调、冷柜也通过。6月,在青岛东部高科

技开发区征地720亩建设海尔工业园(11月动工)。

1993年9月,集团正式更名为“海尔集团”,有关的商标、名称全改为“海尔”;国家经贸委等部门认定的第

一批国家级技术中心有梅尔;11月19日海尔股票在上海证交所上市,发行股票筹资36亿元;年销售额14.87

亿元,利润1.79亿元,出口创汇1819万美元。

1994年,与日本三菱重工合资的空调器厂投产,返销日本;与意大利梅洛尼公司合资的洗衣机、热水器厂

投产;推出国内第一代变频式空调。年销售额25.6亿元,利润2亿元,出口创汇1700万美元。

1995 年7月将全国三大洗衣机厂之一的青岛红星电器公司(亏损1亿多元)合并,三个月扭亏、五个月赢

利。成立香港海尔公司,进行融资及进出品业务。工业园建成, 16亿元投资贷款还清。年底收购武汉蓝

波希岛公司60%股份,生产冷柜、空调。全国工业500强企业排名107位。

1996年2月,初始海外直接投资:海尔莎保罗(印尼)有限公司成立,生产冰箱、空调、洗衣机。6月获

美国优质服务协会最高奖:五星钻石奖。年销售额62亿元,利润3.06亿元,出

口创汇5442万美元,员工13228人。

1997 年3月出资60%在广东合资建顺德海尔电器公司;4月收购青岛第三制药厂80%股份;8月兼并山东

莱阳电熨斗厂;9月出资60%与杭州西湖集团合资建杭州海尔电器公司,进入黑色家电领域;年底出资59%

合资建贵州海尔电器公司(冰箱);年底兼并黄山电子公司(电视机)。9月5日宣布“探路者”彩电上市。

2 月18日在德国科隆博览会上向12位外国经销商颁发专营证书;6月与菲律宾LKG公司签约,8月正式

成立海尔LKG(菲律宾)电器公司,四季度开始生产冰箱;8月与马来西亚机兴控股公司签约,合资成立

海尔工业(亚细安)有限公司(生产洗衣机);9月16日美国《华尔街日报》头版头条刊发3千字关于海

尔的报道。年底《亚洲周刊》(香港)评选张瑞为“97企业家成就奖”。

年销售额108亿元,利润4.2亿元,出口创汇0.5亿美元,资产总额66亿元。

1988 年1月与中科院化学所共同投资组建“海尔科化工程塑料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北京);4月与广播电影

电视总局科研院合资成立“海尔广科数字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在北京,海尔占55%);6月与北京航空航天

大学,美国C-MOLD公司合资组建“北航海尔软件有限公司”;年销售额162亿元。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