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产销两旺的冰箱行业,2024年要“拔刺”

IT圈 admin 78浏览 0评论

2024年8月15日发(作者:辜惜蕊)

别策划

14

SPECIAL REPORT

产销两旺的冰箱行业,2024年要“拔刺”

本刊记者 于昊

2023年12月27日,曾被冠以“中国冰箱四大

家族”之一的容声冰箱,迎来了40周年庆典。此

前一个月,“四大家族”另一成员美菱冰箱在合肥

厂区里,也举办了40周年庆。

海信家电集团董事长代慧忠说:“容声40年的

发展史,就是中国冰箱行业的创新史。”

这话并不为过。

在过去40多年主流企业不断的创新中,中国

冰箱行业不仅做到了几乎100%的家庭普及率,更

在几乎全部为存量换新需求的状态下,仍然在2023

年实现了产销两旺的出色成绩。

但,每一个里程碑都是记录,也是下一段征途

的开始。2024年飘然而至,冰箱行业的下一个40

年静静开启。“不惑之年”的中国冰箱行业,更应

该理性看待2023年的“旺”,因为它藏着锐利的刺,

等着冰箱企业“披荆斩棘”。

业界要拔掉这些隐藏的“刺”。

出口拉动产销两旺,现有模式支撑力不足

告别疫情管控压制的2022年,冰箱行业同整

个家电产业一起迎来了经济复苏的2023年。但一

整年过去,家电行业整体的复苏势头并不如人意。

上半年还高歌猛进的空调,下半年也偃旗息鼓。然

而,冰箱的产销规模复苏势头,稳稳地旺盛了一整

年。

出货端的数据极为夸张。根据产业在线的统计,

2023年1~11月,冰箱销量为7979.6万台,同比增

长14.3%。其中,出口量为4003.6万台,同比增长

25.1%;内销量为3976万台,同比增长5.1%。

这组数据体现了两个直观情况。

一方面是报复性反弹明显。冰箱行业总产销规

模和疫情最后一年相比,呈现深V型反弹态势。如

2024/1

图1所示,2022年冰箱销量仅为7558万台,历经

新冠疫情前两年居家需求驱动的猛增态势之后,陷

入同比下降近13%的深渊,而2023年前11个月

的销售规模就已经超过2019年全年水平。

另一方面则是海外市场成为行业主驱动力。如

图2所示,在2021年因全球供应难题而激发的出

口贸易剧增之后,2023年出口规模再次同比剧增,

成为冰箱行业主要拉动力。反观内销市场,则始终

在±5%的区间波动。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市场复苏的拉动力并

未达到冰箱行业在年初的预期,依靠现有模式拉动

的出口贸易,在利润水平和持续性上都缺少足够的

支撑力。

经过2022年消化高库存后,2023年欧美市场

补货意愿强烈。这再次激发了中国冰箱的出口需求,

但在通胀以及加息导致的高利率下,欧美消费降级,

对低价产品的需求明显增加。此外,中国积极拓展

的新兴市场也以低价产品为主。这意味着中国冰箱

出口利润水平和产品结构难如人意,在世界局势扑

朔迷离的局面下,若运费、原材料价格等方面稍有

变化,就将对中国冰箱出口贸易产生巨大影响。

中国冰箱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战略,仍需要以优

化产品结构为核心适时调整。

零售增速存水分,下沉渠道仍待激活

零售终端的数据看起来还是不错的。据奥维云

网(AVC)推总数据,2023年1~11月,中国冰箱

市场零售额为920亿元,同比增长6.0%,并且预

计第四季度零售额同比增速将达到10%。但这一组

数据,尤其在第四季度时,业界需要唤起记忆,因

上年同期市场几乎呈现停摆状态。

拧干水分后的冰箱零售情况在不同渠道体现得

并不一致。新冠疫情三年来,冰洗产品销售渠道碎

片化的现象愈发明显,在线下连锁、平台电商、专

业电商和商超之外,抖音、拼多多、小红书等新兴

电商快速崛起,此外还有包括社区店在内的新兴业

态出现。

这些渠道中,抖音等新兴渠道零售额伴随着低

价产品热卖呈现爆发式增长,稀释了其他渠道的占

比,尤其是三四级市场,即下沉渠道的线下经销商。

从多方调研可粗略统计,2023年下沉渠道零售

额同比增速低于1%,而恰恰是这部分渠道,承载

着巨量的“以旧换新”空间。结束于上一个龙年的

图1 2013年〜2023年11月中国冰箱销量及同比变化情况

(万台)

销量 同比增长

(%)

9000

·

·

20

8000

·

·

10

·

0

7000

·

·

-10

6000

·

·

-20

3

4

5

6

7

8

9

0

1

2

1

1

1

1

1

1

1

1

2

2

2

1

0

0

0

0

0

0

0

0

0

0

2

2

2

2

2

2

2

2

2

2

1

3

2

0

2

数据来源:产业在线

图2 2013年〜2023年11月中国冰箱销量内外销比重变化

(%)

内销 出口

100

·

80

·

60

·

40

·

20

·

0

·

3

4

5

6

7

8

9

0

1

2

1

1

1

1

1

1

1

1

2

2

2

1

0

0

0

0

0

0

0

0

0

0

2

2

2

2

2

2

2

2

2

2

1

3

2

0

2

数据来源:产业在线

15

“家电下乡”,本该是淘汰老旧冰箱的核心战场,但

如何激发下沉渠道的换新动力,显然各路诸侯还没

有找到最佳答案,也没有形成合力。

只靠击穿底线的低价产品,最终将不可避免地

沦为下沉渠道的山寨大战炮灰。

产能扩充,利润抗压

产销数据的增速给了冰箱行业充足的信心,

连续两年扩大产能。12月10日,海尔卡奥斯工

业互联网生态园内,年产能达200万台的高端智

能冰箱生产线正式投产。此前一个月,奥马冰箱

智能制造基地第一期正式投产,将奥马冰箱产能

扩大至1800万台。算上在2022年陆续投产的格

力洛阳基地、美的荆州基地以及松下无锡基地等,

过去两年来,中国冰箱产业总产能已经扩充超过

1500万台。

粗略统计,截止到2023年末,中国家用冰箱

总产能已经超过1.5亿台。2022年冰箱行业的产能

利用率创下了历史新低,2023年的产能利用率也仅

维持在不足60%的水平。

结合新增产能大多为高端智能产品的背景,业

界有理由认为,当前冰箱行业仍存在着大量的低端

产品冗余产能。

因此,击穿底价力推销量的战略来源,并不只

是出口贸易的争夺与下沉市场的大战,还有产能冗

余的困扰。在消费分级愈发明显的当下,低端冗余

产能究竟该如何释放?

事实上,综合出口贸易拉动力强、新兴电商崛

起迅猛、低端产能冗余这3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可以

判断,2023年冰箱行业产销两旺的背后,埋藏着利

润走低的趋势风险。在2024年冰箱市场需求基本

面并无重大利好的预期下,冰箱企业没有盲目乐观

的理由,相反,各个冰箱品牌应本着对新一年规模、

利润双走低可能的危机意识,去挖掘在细分品类、

细分人群、细分渠道中存在的市场机遇。

海信家电集团董事长代慧忠说:“我们要坚守

一份匠心,保持一份初心,秉承一份诚心,在不断

超越时代用户的预期中展现价值,在与时代使命的

同频共振中共创美好未来。”

这句话,应与全行业共勉。

2024/1

2024年8月15日发(作者:辜惜蕊)

别策划

14

SPECIAL REPORT

产销两旺的冰箱行业,2024年要“拔刺”

本刊记者 于昊

2023年12月27日,曾被冠以“中国冰箱四大

家族”之一的容声冰箱,迎来了40周年庆典。此

前一个月,“四大家族”另一成员美菱冰箱在合肥

厂区里,也举办了40周年庆。

海信家电集团董事长代慧忠说:“容声40年的

发展史,就是中国冰箱行业的创新史。”

这话并不为过。

在过去40多年主流企业不断的创新中,中国

冰箱行业不仅做到了几乎100%的家庭普及率,更

在几乎全部为存量换新需求的状态下,仍然在2023

年实现了产销两旺的出色成绩。

但,每一个里程碑都是记录,也是下一段征途

的开始。2024年飘然而至,冰箱行业的下一个40

年静静开启。“不惑之年”的中国冰箱行业,更应

该理性看待2023年的“旺”,因为它藏着锐利的刺,

等着冰箱企业“披荆斩棘”。

业界要拔掉这些隐藏的“刺”。

出口拉动产销两旺,现有模式支撑力不足

告别疫情管控压制的2022年,冰箱行业同整

个家电产业一起迎来了经济复苏的2023年。但一

整年过去,家电行业整体的复苏势头并不如人意。

上半年还高歌猛进的空调,下半年也偃旗息鼓。然

而,冰箱的产销规模复苏势头,稳稳地旺盛了一整

年。

出货端的数据极为夸张。根据产业在线的统计,

2023年1~11月,冰箱销量为7979.6万台,同比增

长14.3%。其中,出口量为4003.6万台,同比增长

25.1%;内销量为3976万台,同比增长5.1%。

这组数据体现了两个直观情况。

一方面是报复性反弹明显。冰箱行业总产销规

模和疫情最后一年相比,呈现深V型反弹态势。如

2024/1

图1所示,2022年冰箱销量仅为7558万台,历经

新冠疫情前两年居家需求驱动的猛增态势之后,陷

入同比下降近13%的深渊,而2023年前11个月

的销售规模就已经超过2019年全年水平。

另一方面则是海外市场成为行业主驱动力。如

图2所示,在2021年因全球供应难题而激发的出

口贸易剧增之后,2023年出口规模再次同比剧增,

成为冰箱行业主要拉动力。反观内销市场,则始终

在±5%的区间波动。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市场复苏的拉动力并

未达到冰箱行业在年初的预期,依靠现有模式拉动

的出口贸易,在利润水平和持续性上都缺少足够的

支撑力。

经过2022年消化高库存后,2023年欧美市场

补货意愿强烈。这再次激发了中国冰箱的出口需求,

但在通胀以及加息导致的高利率下,欧美消费降级,

对低价产品的需求明显增加。此外,中国积极拓展

的新兴市场也以低价产品为主。这意味着中国冰箱

出口利润水平和产品结构难如人意,在世界局势扑

朔迷离的局面下,若运费、原材料价格等方面稍有

变化,就将对中国冰箱出口贸易产生巨大影响。

中国冰箱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战略,仍需要以优

化产品结构为核心适时调整。

零售增速存水分,下沉渠道仍待激活

零售终端的数据看起来还是不错的。据奥维云

网(AVC)推总数据,2023年1~11月,中国冰箱

市场零售额为920亿元,同比增长6.0%,并且预

计第四季度零售额同比增速将达到10%。但这一组

数据,尤其在第四季度时,业界需要唤起记忆,因

上年同期市场几乎呈现停摆状态。

拧干水分后的冰箱零售情况在不同渠道体现得

并不一致。新冠疫情三年来,冰洗产品销售渠道碎

片化的现象愈发明显,在线下连锁、平台电商、专

业电商和商超之外,抖音、拼多多、小红书等新兴

电商快速崛起,此外还有包括社区店在内的新兴业

态出现。

这些渠道中,抖音等新兴渠道零售额伴随着低

价产品热卖呈现爆发式增长,稀释了其他渠道的占

比,尤其是三四级市场,即下沉渠道的线下经销商。

从多方调研可粗略统计,2023年下沉渠道零售

额同比增速低于1%,而恰恰是这部分渠道,承载

着巨量的“以旧换新”空间。结束于上一个龙年的

图1 2013年〜2023年11月中国冰箱销量及同比变化情况

(万台)

销量 同比增长

(%)

9000

·

·

20

8000

·

·

10

·

0

7000

·

·

-10

6000

·

·

-20

3

4

5

6

7

8

9

0

1

2

1

1

1

1

1

1

1

1

2

2

2

1

0

0

0

0

0

0

0

0

0

0

2

2

2

2

2

2

2

2

2

2

1

3

2

0

2

数据来源:产业在线

图2 2013年〜2023年11月中国冰箱销量内外销比重变化

(%)

内销 出口

100

·

80

·

60

·

40

·

20

·

0

·

3

4

5

6

7

8

9

0

1

2

1

1

1

1

1

1

1

1

2

2

2

1

0

0

0

0

0

0

0

0

0

0

2

2

2

2

2

2

2

2

2

2

1

3

2

0

2

数据来源:产业在线

15

“家电下乡”,本该是淘汰老旧冰箱的核心战场,但

如何激发下沉渠道的换新动力,显然各路诸侯还没

有找到最佳答案,也没有形成合力。

只靠击穿底线的低价产品,最终将不可避免地

沦为下沉渠道的山寨大战炮灰。

产能扩充,利润抗压

产销数据的增速给了冰箱行业充足的信心,

连续两年扩大产能。12月10日,海尔卡奥斯工

业互联网生态园内,年产能达200万台的高端智

能冰箱生产线正式投产。此前一个月,奥马冰箱

智能制造基地第一期正式投产,将奥马冰箱产能

扩大至1800万台。算上在2022年陆续投产的格

力洛阳基地、美的荆州基地以及松下无锡基地等,

过去两年来,中国冰箱产业总产能已经扩充超过

1500万台。

粗略统计,截止到2023年末,中国家用冰箱

总产能已经超过1.5亿台。2022年冰箱行业的产能

利用率创下了历史新低,2023年的产能利用率也仅

维持在不足60%的水平。

结合新增产能大多为高端智能产品的背景,业

界有理由认为,当前冰箱行业仍存在着大量的低端

产品冗余产能。

因此,击穿底价力推销量的战略来源,并不只

是出口贸易的争夺与下沉市场的大战,还有产能冗

余的困扰。在消费分级愈发明显的当下,低端冗余

产能究竟该如何释放?

事实上,综合出口贸易拉动力强、新兴电商崛

起迅猛、低端产能冗余这3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可以

判断,2023年冰箱行业产销两旺的背后,埋藏着利

润走低的趋势风险。在2024年冰箱市场需求基本

面并无重大利好的预期下,冰箱企业没有盲目乐观

的理由,相反,各个冰箱品牌应本着对新一年规模、

利润双走低可能的危机意识,去挖掘在细分品类、

细分人群、细分渠道中存在的市场机遇。

海信家电集团董事长代慧忠说:“我们要坚守

一份匠心,保持一份初心,秉承一份诚心,在不断

超越时代用户的预期中展现价值,在与时代使命的

同频共振中共创美好未来。”

这句话,应与全行业共勉。

2024/1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