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3日发(作者:粟采)
南开中学 2024届高三第一次月检测
历史学科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第
I卷1至4页,第Ⅱ卷5至7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
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
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 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
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 本卷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
要求的。
单项选择题I:1~13题,每题3分,共39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文明是最广泛的文化实体,指人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国家的出现一般被视为
进入文明社会的最重要标志。下列考古发现中,可以用来作为中华文明已产生的最有力证
据的是( )
A. 姜寨聚落遗址各墓葬的随葬品差别不大 B. 仰韶文化出土彩绘陶器
C. 良渚遗址主要由宫城、内城、外城组成 D. 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
2.《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关市律”规定:“为作务(手工业)及(到)官府市,受一钱必辄
人其钱缿(钱罐)中,令市者见其入,不从令(规定)者赀(罚)一甲(铠甲)”这表明秦朝 ( )
A. 实施重农抑商政策 B. 重视盐铁官营做法
C. 注重工商活动管理 D. 强化市场税收意识
3.时空意识是学习历史的思维方式之一。下列历史信息的组合按朝代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隶书 五铢钱 推恩令 水排 《神农本草经》
第 1页 共 7页
②
③
④
理学 柳词 岁币 三衙分权 《吕氏乡约》
雕版印刷 曲辕犁 长庆会盟 藩镇 筒车
刀形币 何尊 田氏代齐 铸刑书 大盂鼎
A. ④①③② B. ②③①④ C. ④①②③ D. ①④②③
4. 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历代政府对少数民族问题都十分重视。下列
有关少数民族的行政机构表述正确的是( )
A. 礼部司是汉朝负责宾客接待礼仪的职官
B. 宣政院是唐朝设的主管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
C. 土司制度是宋朝在西南地区实行的少数民族管理制度
D. 理藩院是清朝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
5. 下表为清朝雍正年间军事将领陈伦炯《海国闻见录》的目录及内容简介。这可
以用来说明( )
内容
《天下沿海形势录》
《东洋记》
《东南洋》
《南洋记》
《小西洋记》
《大西洋记》
《昆仑记》《南澳气记》
简介
记述中国沿海地理形势,北起渤海湾,南至北部湾的地貌、
水文、航运、海防
记述朝鲜、日本及琉球
记述台湾、菲律宾群岛、西里西伯岛、摩鹿加群岛和婆罗洲岛
记述印度支那半岛、马来半岛及巽他群岛
记述南亚、西亚及中亚
介绍了非洲与欧洲,记载了欧洲各国的殖民扩张活动
记录中国“千里石塘,万里长沙”的南海群岛
A. 清政府国家主权意识的上升 B. 近代国人海权意识明显增强
C. 有识之士渐渐关注海洋地理 D. 开明人士尝试探索国家出路
6.1860年《北京条约》准许英、法招募华工,这是清政府首次明确允许本国人民出洋务
工。19世纪后期英国招募的华工,主要在澳大利亚、南非、东南亚等地采矿。美国也大
量引进华工,修筑铁路或在种植园从事繁重的劳动。下列关于华工问题的历史解释,正
确的是( )
第 2页 共 7页
①工业革命的推动 ②清政府鼓励移民海外
③传播了中华文化 ④西方殖民者掠夺劳动力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7. 关于戊戌变法中谭嗣同夜访袁世凯密谋军事政变一事,袁世凯、康有为等人的
记载都称,对话是在袁世凯和谭嗣同间进行。谭嗣同好友毕永年的《诡谋直纪
》记载,康有为和梁启超、谭嗣同一起到袁世凯处去密谈,且谈话的主角是康
有为。这表明( )
A. 历史事实无法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B. 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
C. 当事人的叙述就可直接认定历史事实
D. 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8.某同学研究历史问题,找到了如下资料:1867年崇厚创办天津机器局、1898年
盛宣怀督办北洋学堂、1906年黎渊筹建北洋法政学堂、1918年范旭东在天津成
立水利碱厂。据此判断该同学的研究主题是( )
A. 追求民主的历程 B. 近代工业的发展
C. 天津的近代化探索 D. 近代教育的起步
9.1919年3月,李大钊、蔡元培等人成立了北京工读互助团,帮助北京的青年通
过半工半读的方式达到教育和职业合一的理想。五四前夕,诸多知识青年通过
学校、工厂、报刊、社团等多种平台聚集在一起,传播信息,交流思想。这些
现象 ( )
A.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入与发展
B.为中共的成立提供了实践基础
C.直接促成了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
D. 体现了国人探索国家发展道路
10.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制定了宪法大纲、
土地法、劳动法,并通过了红军问题、经济政策、工农检察问题、少数民族问
题等决议案;选举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63人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这
表明, 中国共产党人 ( )
A. 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 B. 尝试创建人民革命政权
C. 致力于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政权 D. 着力完善革命统一战线
11.1946年7月,《人民日报》刊登《蒋军猛犯苏皖解放区,我军反击恢复泰兴》
一文报道说:“此次该城为新四军再度解放,人民欢喜若狂,相祝重见天日,
现正积极协助民主政府迅速恢复秩序中。”该报道( )
第 3 页 共 7页
A. 标志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 B. 表明国民党的主力已被消灭
C. 说明渡江战役条件已经成熟 D. 坚定了人民解放得胜的信念
12.1982年宪法自通过至今共经历了四次修改。在某次对宪法的修订中,宪法将“禁止任
何组织或者个人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破坏国家经济计划”,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这一变化表明( )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 B. 宪法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
C. 经济计划在我国已退出历史舞台 D. 改革开放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
1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 ( )
A.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 新民主主义革命及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问题
C. 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单项选择题II:14~15题,每题3分,共6分。每一选项的分值分别为3、1、1、0分。选
出最佳一项, 多选不得分。
14.1919年5月底,陈独秀发文,将五四运动视为“国民爱国自卫”的体现,并提议“平民
”以“强力发挥民主政治的精神”来“征服政府”。恽代英认为五四运动“可使平民注
意政局之腐败,而生不满现再之思想,为革新之动机”。这些评价深刻反映了五四运动(
)
A. 是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 B.沉重打击了北洋政府统治
C. 对民众觉悟的深刻影响 D. 具有较为深厚的群众基础
15.1927年,中共中央会议提出:共产党现时最主要的任务,是利用秋收季节,“有系统的
有计划的尽可能的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的总暴动”;认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之完
成,“必须实现于反对已成为反革命的资产阶级之斗争之中”。这深刻地反映出,中国
共产党( )
A. 适时调整自身的方针政策 B. 基本摆脱了共产国际的指导
C. 对革命形势认识尚不明晰 D. 确定发动群众进行武装斗争
第II卷
注意事项:
1. 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 本卷共3题,共55分。
16. 长期以来,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经济形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第 4 页 共 7页
材料一 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 3500年,世界各地区人民各自独立地发明了农业,人类从
攫取性经济转变为生产性经济。在农业生产中,人们开始对日月星辰的活动、气候现象进行观察
,积累生产经验。周期性劳动要求人们较长时间居住在一个地方, 以便播种、管理和收获。从事
农耕和畜牧后,人类第一次有可能生产出超过维持劳动力所需的食物并存储它。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
材料二 据统计,我国目前现有农作物中,至少有二三百种是来自国外。宋代以前传入我国
的农作物大多原产于亚洲西部,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多为果品和蔬菜,少有粮食作物。
明清时期, 美洲作物及粮食作物所占比重相对加大,这些美洲作物能够传入中国也得益于地理大
发现及新航路的开辟,或是由葡萄牙及西班牙航海者发现关洲大陆后首先将美洲作物带回欧洲后
, 以欧洲为跳板传入中国,或是传入中国周边地区后再传入中国。概括而言, 中国与世界各地
区之间的农作物传播持续了4000余年。
——摘编自崔思明《明清时期丝绸之路上的中国与世界》
材料三
2. 遭受饥饿和贫困折磨的人数现已逾10亿,这一事实让我们感到震惊。……粮食安全、农
业和农村发展方面长期投资不足所产生的影响,又因近期粮食、金融和经济危机等因素而雪上加
霜。
………
4. 从现在起到 2050年,为养活预计超过90亿的世界人口,农业产量估计需增长70%。……
粮食不应当用作施加政治和经济压力的手段。我们呼吁开放市场,这是全球粮食安全对策的重要
内容。
5. 气候变化给粮食安全和农业部门增加了严重凤险。其预期影响特别给发展中国家,尤其是
最不发达国家的小农, 以及巳处于弱势地位的人口带来危险……
——《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宣言》(2009年11月16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业发明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试举两例史实说明材料一
中“世界各地区人民各自独立地发明了农业”这一观点。(8分)
第 5页 共 7 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至明清时期外来农作物的来源地的变化
,并指出明清时期外来农作物传入中国的影响。(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当代世界粮食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指出
人类为应对粮食安全问题须采取的对策。(6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 由于新旧民主革命的交替,由于革命道路的曲折,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
不是出现一次革命高潮, 两次革命高潮,确是三次革命高潮……这三次高潮应该是:
第一次是资产阶级领导的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
第二次是国共合作的1927年大革命即国民革命,打倒了北洋军阀政府;
第三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1949年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夺取全国胜利。
三次革命高潮是新陈代谢的集中体现,都要求全局性的变革……但是近代中国多次
出现了这样的政治革命高潮,却没有出现过产业革命高潮,社会经济的新陈代谢没有跟
上政治、思想上的快速步骤……这就给民主革命胜利后的中国留下了沉重的负荷。我们
今天的社会主义之所以是初级阶段,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是一种理论,而在中国社会
历史的发展和转折中却是一个不可跨越的事实。
——陈旭麓《关于中国近代史线索的思考》
(1)任选材料中所述“三次革命高潮”中的两次,说明它们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深
远影响。(12分)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以来,面对经济上的“沉重负荷”所采取的重大
举措及其取得的成就。(8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1939—1945年陕甘宁边区经济政策一览表(部分)
类别政策名称颁布主体
颁布
时间
主要内容
农业类农业生产互助小组暂行组织条例边 区 政府
规定生产互助组织的权利和
1941
义务
第 6页 共7页
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
中共中央
的决定
1942
实行减租减息,保障农民的人权、地
权、财权等,改善农民生活
关于争取工业品全部自给中共中央 奖励边区内的地主商人创办工业,欢
1944
的决定西北局迎边区外的工商者来边区投资发展工业
工业类
奖励实业投资暂行条例边区政府1945
规定经营工业、运输业者, 三年免
收营业税
边区禁止粮食出境条例边区政府
防止边区粮食外流和顽、敌对边区粮
1941食生产的破坏和封锁,保证边区的粮食供
应
商业类
关于贸易局工作的决定
新民主主义的贸易政策,是在抗日的
中共中央
1941战时条件下,有计划地调剂对边区之外的
边区政府
贸易
各抗日根据地合作社暂行
中共中央
条例示范草案
金融类
边区农贷的基本任务和目
边区政府
前实施办法
1939
各抗日根据地政府要在税收、贷款政
策上对合作社予以优惠
1942
银行资本和农业结合是边区金融的中
心任务,农贷发放是为了增加粮棉生产
边区人民生产奖励条例
社会动
员类
边区政府1939
对生产运动具有特殊成绩者均呈请奖
励
奖励劳动英雄的命令边区政府1943
命令边区各专员调查历年来农业生产
中的劳动英雄并呈请政府奖励
日根据地政府要在税收、贷款政策上对合作社予以优惠;边区政府通过了边区农贷的基本任务和目
前实施办法,使银行与农业结合以增加粮棉生产。在社会动员方面,边区政府对生产运动具有特
殊成绩者和农业生产中的劳动英雄实行奖励政策。
总结:综上所述,1939一1945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有利于
调动各参战阶级、阶层的积极性,为敌后持久抗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4年8月23日发(作者:粟采)
南开中学 2024届高三第一次月检测
历史学科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第
I卷1至4页,第Ⅱ卷5至7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
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
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 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
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 本卷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
要求的。
单项选择题I:1~13题,每题3分,共39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文明是最广泛的文化实体,指人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国家的出现一般被视为
进入文明社会的最重要标志。下列考古发现中,可以用来作为中华文明已产生的最有力证
据的是( )
A. 姜寨聚落遗址各墓葬的随葬品差别不大 B. 仰韶文化出土彩绘陶器
C. 良渚遗址主要由宫城、内城、外城组成 D. 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
2.《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关市律”规定:“为作务(手工业)及(到)官府市,受一钱必辄
人其钱缿(钱罐)中,令市者见其入,不从令(规定)者赀(罚)一甲(铠甲)”这表明秦朝 ( )
A. 实施重农抑商政策 B. 重视盐铁官营做法
C. 注重工商活动管理 D. 强化市场税收意识
3.时空意识是学习历史的思维方式之一。下列历史信息的组合按朝代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隶书 五铢钱 推恩令 水排 《神农本草经》
第 1页 共 7页
②
③
④
理学 柳词 岁币 三衙分权 《吕氏乡约》
雕版印刷 曲辕犁 长庆会盟 藩镇 筒车
刀形币 何尊 田氏代齐 铸刑书 大盂鼎
A. ④①③② B. ②③①④ C. ④①②③ D. ①④②③
4. 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历代政府对少数民族问题都十分重视。下列
有关少数民族的行政机构表述正确的是( )
A. 礼部司是汉朝负责宾客接待礼仪的职官
B. 宣政院是唐朝设的主管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
C. 土司制度是宋朝在西南地区实行的少数民族管理制度
D. 理藩院是清朝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
5. 下表为清朝雍正年间军事将领陈伦炯《海国闻见录》的目录及内容简介。这可
以用来说明( )
内容
《天下沿海形势录》
《东洋记》
《东南洋》
《南洋记》
《小西洋记》
《大西洋记》
《昆仑记》《南澳气记》
简介
记述中国沿海地理形势,北起渤海湾,南至北部湾的地貌、
水文、航运、海防
记述朝鲜、日本及琉球
记述台湾、菲律宾群岛、西里西伯岛、摩鹿加群岛和婆罗洲岛
记述印度支那半岛、马来半岛及巽他群岛
记述南亚、西亚及中亚
介绍了非洲与欧洲,记载了欧洲各国的殖民扩张活动
记录中国“千里石塘,万里长沙”的南海群岛
A. 清政府国家主权意识的上升 B. 近代国人海权意识明显增强
C. 有识之士渐渐关注海洋地理 D. 开明人士尝试探索国家出路
6.1860年《北京条约》准许英、法招募华工,这是清政府首次明确允许本国人民出洋务
工。19世纪后期英国招募的华工,主要在澳大利亚、南非、东南亚等地采矿。美国也大
量引进华工,修筑铁路或在种植园从事繁重的劳动。下列关于华工问题的历史解释,正
确的是( )
第 2页 共 7页
①工业革命的推动 ②清政府鼓励移民海外
③传播了中华文化 ④西方殖民者掠夺劳动力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7. 关于戊戌变法中谭嗣同夜访袁世凯密谋军事政变一事,袁世凯、康有为等人的
记载都称,对话是在袁世凯和谭嗣同间进行。谭嗣同好友毕永年的《诡谋直纪
》记载,康有为和梁启超、谭嗣同一起到袁世凯处去密谈,且谈话的主角是康
有为。这表明( )
A. 历史事实无法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B. 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
C. 当事人的叙述就可直接认定历史事实
D. 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8.某同学研究历史问题,找到了如下资料:1867年崇厚创办天津机器局、1898年
盛宣怀督办北洋学堂、1906年黎渊筹建北洋法政学堂、1918年范旭东在天津成
立水利碱厂。据此判断该同学的研究主题是( )
A. 追求民主的历程 B. 近代工业的发展
C. 天津的近代化探索 D. 近代教育的起步
9.1919年3月,李大钊、蔡元培等人成立了北京工读互助团,帮助北京的青年通
过半工半读的方式达到教育和职业合一的理想。五四前夕,诸多知识青年通过
学校、工厂、报刊、社团等多种平台聚集在一起,传播信息,交流思想。这些
现象 ( )
A.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入与发展
B.为中共的成立提供了实践基础
C.直接促成了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
D. 体现了国人探索国家发展道路
10.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制定了宪法大纲、
土地法、劳动法,并通过了红军问题、经济政策、工农检察问题、少数民族问
题等决议案;选举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63人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这
表明, 中国共产党人 ( )
A. 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 B. 尝试创建人民革命政权
C. 致力于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政权 D. 着力完善革命统一战线
11.1946年7月,《人民日报》刊登《蒋军猛犯苏皖解放区,我军反击恢复泰兴》
一文报道说:“此次该城为新四军再度解放,人民欢喜若狂,相祝重见天日,
现正积极协助民主政府迅速恢复秩序中。”该报道( )
第 3 页 共 7页
A. 标志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 B. 表明国民党的主力已被消灭
C. 说明渡江战役条件已经成熟 D. 坚定了人民解放得胜的信念
12.1982年宪法自通过至今共经历了四次修改。在某次对宪法的修订中,宪法将“禁止任
何组织或者个人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破坏国家经济计划”,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这一变化表明( )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 B. 宪法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
C. 经济计划在我国已退出历史舞台 D. 改革开放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
1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 ( )
A.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 新民主主义革命及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问题
C. 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单项选择题II:14~15题,每题3分,共6分。每一选项的分值分别为3、1、1、0分。选
出最佳一项, 多选不得分。
14.1919年5月底,陈独秀发文,将五四运动视为“国民爱国自卫”的体现,并提议“平民
”以“强力发挥民主政治的精神”来“征服政府”。恽代英认为五四运动“可使平民注
意政局之腐败,而生不满现再之思想,为革新之动机”。这些评价深刻反映了五四运动(
)
A. 是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 B.沉重打击了北洋政府统治
C. 对民众觉悟的深刻影响 D. 具有较为深厚的群众基础
15.1927年,中共中央会议提出:共产党现时最主要的任务,是利用秋收季节,“有系统的
有计划的尽可能的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的总暴动”;认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之完
成,“必须实现于反对已成为反革命的资产阶级之斗争之中”。这深刻地反映出,中国
共产党( )
A. 适时调整自身的方针政策 B. 基本摆脱了共产国际的指导
C. 对革命形势认识尚不明晰 D. 确定发动群众进行武装斗争
第II卷
注意事项:
1. 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 本卷共3题,共55分。
16. 长期以来,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经济形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第 4 页 共 7页
材料一 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 3500年,世界各地区人民各自独立地发明了农业,人类从
攫取性经济转变为生产性经济。在农业生产中,人们开始对日月星辰的活动、气候现象进行观察
,积累生产经验。周期性劳动要求人们较长时间居住在一个地方, 以便播种、管理和收获。从事
农耕和畜牧后,人类第一次有可能生产出超过维持劳动力所需的食物并存储它。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
材料二 据统计,我国目前现有农作物中,至少有二三百种是来自国外。宋代以前传入我国
的农作物大多原产于亚洲西部,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多为果品和蔬菜,少有粮食作物。
明清时期, 美洲作物及粮食作物所占比重相对加大,这些美洲作物能够传入中国也得益于地理大
发现及新航路的开辟,或是由葡萄牙及西班牙航海者发现关洲大陆后首先将美洲作物带回欧洲后
, 以欧洲为跳板传入中国,或是传入中国周边地区后再传入中国。概括而言, 中国与世界各地
区之间的农作物传播持续了4000余年。
——摘编自崔思明《明清时期丝绸之路上的中国与世界》
材料三
2. 遭受饥饿和贫困折磨的人数现已逾10亿,这一事实让我们感到震惊。……粮食安全、农
业和农村发展方面长期投资不足所产生的影响,又因近期粮食、金融和经济危机等因素而雪上加
霜。
………
4. 从现在起到 2050年,为养活预计超过90亿的世界人口,农业产量估计需增长70%。……
粮食不应当用作施加政治和经济压力的手段。我们呼吁开放市场,这是全球粮食安全对策的重要
内容。
5. 气候变化给粮食安全和农业部门增加了严重凤险。其预期影响特别给发展中国家,尤其是
最不发达国家的小农, 以及巳处于弱势地位的人口带来危险……
——《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宣言》(2009年11月16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业发明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试举两例史实说明材料一
中“世界各地区人民各自独立地发明了农业”这一观点。(8分)
第 5页 共 7 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至明清时期外来农作物的来源地的变化
,并指出明清时期外来农作物传入中国的影响。(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当代世界粮食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指出
人类为应对粮食安全问题须采取的对策。(6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 由于新旧民主革命的交替,由于革命道路的曲折,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
不是出现一次革命高潮, 两次革命高潮,确是三次革命高潮……这三次高潮应该是:
第一次是资产阶级领导的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
第二次是国共合作的1927年大革命即国民革命,打倒了北洋军阀政府;
第三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1949年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夺取全国胜利。
三次革命高潮是新陈代谢的集中体现,都要求全局性的变革……但是近代中国多次
出现了这样的政治革命高潮,却没有出现过产业革命高潮,社会经济的新陈代谢没有跟
上政治、思想上的快速步骤……这就给民主革命胜利后的中国留下了沉重的负荷。我们
今天的社会主义之所以是初级阶段,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是一种理论,而在中国社会
历史的发展和转折中却是一个不可跨越的事实。
——陈旭麓《关于中国近代史线索的思考》
(1)任选材料中所述“三次革命高潮”中的两次,说明它们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深
远影响。(12分)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以来,面对经济上的“沉重负荷”所采取的重大
举措及其取得的成就。(8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1939—1945年陕甘宁边区经济政策一览表(部分)
类别政策名称颁布主体
颁布
时间
主要内容
农业类农业生产互助小组暂行组织条例边 区 政府
规定生产互助组织的权利和
1941
义务
第 6页 共7页
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
中共中央
的决定
1942
实行减租减息,保障农民的人权、地
权、财权等,改善农民生活
关于争取工业品全部自给中共中央 奖励边区内的地主商人创办工业,欢
1944
的决定西北局迎边区外的工商者来边区投资发展工业
工业类
奖励实业投资暂行条例边区政府1945
规定经营工业、运输业者, 三年免
收营业税
边区禁止粮食出境条例边区政府
防止边区粮食外流和顽、敌对边区粮
1941食生产的破坏和封锁,保证边区的粮食供
应
商业类
关于贸易局工作的决定
新民主主义的贸易政策,是在抗日的
中共中央
1941战时条件下,有计划地调剂对边区之外的
边区政府
贸易
各抗日根据地合作社暂行
中共中央
条例示范草案
金融类
边区农贷的基本任务和目
边区政府
前实施办法
1939
各抗日根据地政府要在税收、贷款政
策上对合作社予以优惠
1942
银行资本和农业结合是边区金融的中
心任务,农贷发放是为了增加粮棉生产
边区人民生产奖励条例
社会动
员类
边区政府1939
对生产运动具有特殊成绩者均呈请奖
励
奖励劳动英雄的命令边区政府1943
命令边区各专员调查历年来农业生产
中的劳动英雄并呈请政府奖励
日根据地政府要在税收、贷款政策上对合作社予以优惠;边区政府通过了边区农贷的基本任务和目
前实施办法,使银行与农业结合以增加粮棉生产。在社会动员方面,边区政府对生产运动具有特
殊成绩者和农业生产中的劳动英雄实行奖励政策。
总结:综上所述,1939一1945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有利于
调动各参战阶级、阶层的积极性,为敌后持久抗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