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光学防抖对提高相机成像清晰度的影响分析

IT圈 admin 132浏览 0评论

2024年9月3日发(作者:窦任真)

第33卷第2期 

2012年3月 

应用 光学 

VoL 33 No.2 

Mar.2012 

Journal of Applied Optics 

文章编号:1002—2082(2012)02—0278—06 

光学防抖对提高相机成像清晰度的影响分析 

解官宝 ,郭喜庆 

(1.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北京100094;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摘要:研究了光学防抖提高相机成像清晰度的原理和效果。从相机成像光路上分析了抖动 

成像的影响并给出抖动造成的偏移量的表达式;建立了光学防抖的控制模型,采用PID控制 

法,利用MATLAB仿真得出防抖效果;在关闭和开启光学防抖条件下,对成像目标拍摄并经 

理后得到2组8幅l50×112像素的图像。在基于频率域的直方图上,有光学防抖的图像增 

10个左右高频分量;在基于空间域的能量梯度曲线上,有光学防抖的图像数量级从10 提高 

了l0 。 

关键词:光电检测;光学防抖;成像清晰度;MATLAB图像处理 

中图分类号:TN206 文献标志码:A doi:10.5768/JAO201233.0201009 

Image stabilizer for improving definition of image 

XIE Guan—bao ,GUo Xi—qing 

(1.Academy of Opto—electron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94,China; 

2.Guaduate School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49,China) 

Abstract:The principle and effect of image stabilizer for improving the definition of image are 

studied。First,the influence of shaking on imaging is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light path of 

camera and the expression of offset d caused by shaking is given;second,the paper establishes 

the control model of the image stabilizer.uses the 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PID)con— 

trol algorithm and gets the result of anti—shaking effects with the simulation of MATLAB; 

last,some obj ects are shot by a digital camera respectively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opening and 

closing image stabilizer.Two groups,8 images of 1 50×1 12 pixels are obtained.Based on the 

对算处加到 

histogram in frequency domain,the image shot with image stabilizer has 1 0 more high—frequen— 

cy components than the image shot without image stabilizer on average;based on the energy 

gradient curve in spatial domain,the order of magnitude of the image shot with image stabilizer 

increases from 10 to 10 

Key words:photoelectric detection;image stabilizer;definition of image;MATLAB image pro 

cessing 

引言 

在使用数码照相机时,特别是在长焦距条件 

企业的研究热点。目前的3种主流防抖技术:光学 

防抖、CCD防抖和电子防抖。光学防抖主要依靠 

镜头内部的补偿镜片来实现抖动补偿;CCD防抖 

是以移动CCD自身来补偿抖动造成的光轴偏移 

下,如果没有使用三角架,那么人手的抖动难免会 

对成像质量造成影响,甚至是不可恢复的。因此, 

抖动补偿成为许多有关稳像技术科研院所和生产 

收稿日期:2011~O9—12; 修回日期:2011-09—27 

量;电子防抖是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抖动后 

作者简介:解官宝(1987一),男,河南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光电检测和控制方面的研究工作。 

E-mail:xieguanbao2OO6@126.com 

应用光学2012,33(2) 解官宝,等:光学防抖对提高相机成像清晰度的影响分析 ・279・ 

成的像进行修正恢复。3种防抖方法各有优劣,但 

是光学防抖在一些情况下防抖效果显著,应用前 

景广阔。 

1994年日本Nikon公司推出具有“VR”减震 

篙 圉———————H—— _— — 。 四 

系统的袖珍相机,第一次将光学防抖技术引入相 

机领域,VR全称是“Vibration Reduction”。1995 

篙 —爸 囝 

年日本Canon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只带有图像稳 

定器镜头EOS 75~300 trim f/4~5.6 IS,IS是 

“Image Stabilizer”的简称。“VR”和“IS”技术在原 

理上大致相同。之后,Panasonic的OIS(Optical 

Image Stabilizer)技术在防抖组件中引入磁悬浮技 

术,Sony在防抖组件中只有一枚移动镜片。 

光学防抖技术正向小体积、多驱动方向发展, 

有望能在手机照相机等微相机系统上实现防抖功 

能 川。同时,光学防抖技术与机械减振、电子防抖 

相结合,实现光机电一体化的高精度、高可靠性和 

高效率的结合。随着航空相机和工业相机等成像 

系统数字化,电子防抖方式灵活、体积小、成本低 

等优点,在机械减振系统大幅度减振后和光学防 

抖技术有机地结合,也将成为稳像技术发展的趋 

势之一。 

1 光学防抖 

1.1 光学防抖原理 

在成像过程中,常常会因为成像设备与被摄 

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导致图像模糊l_2]。在使用 

数码相机时,在按下相机快门后的曝光时间内抖 

动就会使得光轴偏移,从而严重影响图像清晰度 

和分辨率等性能口]。从抖动的形式来看:可以将 

照相过程的相机上下左右前后的平移称之“平 

动”;将照相过程中相机的倾斜称之为“倾角”。在 

“平动”抖动过程中,若曝光时间较短,那么可以看 

作被摄物相对像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偏移量d 

与被摄物的距离成反比;在“倾角”抖动过程中,那 

么可以看作被摄物相对像平面附近的轴做旋转运 

动,偏移量d与旋转角度成正比,显然,“倾角”抖 

动对成像造成的影响相对“平动”抖动大得多 ]。 

因此,在长距离拍摄静态目标时,“平动”抖动往往 

可以忽略。抖动对成像的影响及光学防抖原理如 

图l所示。 

在图1中,(a)图是没有抖动下的成像,(b)图 

是抖动下的成像。可以看出在成像过程中因为抖 

动会造成光轴偏移 角,这样原来成像在CCD上 

四 

图l 抖动对成像的影响及光学防抖原理 

Fig.1 Image influenced by shaking and image stabilizer prin。 

ciple 

的点会成像到另一点。我们将这个偏移量计作d, 

并给出d的计算公式: 

/×sin0 (1) 

当 较小时,有关系式: 

===,× (2) 

其中 

卜d£ (3) 

式中∞ 为光轴角速度。 

光学防抖目的是减小偏移量d,方法是在镜头 

中加入一组补偿镜片,利用镜片的光学特性减小 

光轴偏移角度0,从而减小偏移量d,其原理图如图 

1(c)所示。 

1.2光学防抖中的控制模型 

光学防抖中,在曝光时间内需要完成以下过 

程:抖动检测、信号处理和补偿镜片移动。整个过 

程是一个伺服运动,同时还具有检测时间短、信号 

处理速度快和镜片补偿移动量小等特点。本文就 

此过程建立一个控制模型来进行理论分析。 

在工程实践中,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算法应 

用广泛,简称PID控制。PID控制因其结构简单、 

稳定性好、工作可靠、调整方便而从它诞生之日起 

成为工业控制的主要技术之一。当控制量是恒值 

时,利用PID控制规律可以使被控量迅速达到控 

制量的设定值l_5]。我们要做的就是将抖动造成的 

光轴偏移量尽量减小到预设的位置,所以PID算 

法可以应用到光学防抖之中。本文是按照PID控 

制算法建模的。根据相机中的抖动和防抖原理得 

出光学防抖中的控制模型如图2所示。 

280・ 应用光学2012,33(2)解官宝,等:光学防抖对提高相机成像清晰度的影响分析 

抖动干扰 

的,有时需要工程人员在线对控制系统进行大量 

的参数整定[6]。为了说明(10)式可以起到防抖的 

作用,本文选取一组PID参数K 一0.000 1、Tu一 

0.001和T 一0.001,并讨论∞ 不同形式下的防抖 

1 

效果。下面首先给出———— — 

图2 光学防抖控制原理框图 

Fig.2 Control principle for image stabilizer 

在已给定 

』i3 

1+K p+Tds+ 

在图2中,按下快门时的光轴位置角度记作: 

R(s)一00 (4) 

参数下的运动曲线(图4)。 

阶跃响应 

实际的光轴位置角度记作: 

C(s)一0 (5) 

控制器采用PID控制算法,其数学表达式为 

1 

G (5)一Kp(1+去+ s) 

将抖动干扰信号和它后面的部分记作: 

N(s)一 

(6) 

(7) 

和G2(s)一1 (8) 

并且因为测量值是单一的,所以模型为单位 

反馈。于是得图3所示的控制传递函数图。 

Ⅳ( ) 

图4运动曲线 

Fig.4 Motion curves 

从图4可以看出:整个运动大约在0.01 S后 

趋于稳定。同时,所有的单反相机应至少有以下 

快门:1、1/2、1/4、1/8、1/15、1/30、1/60、1/125、 

图3光学防抖控制原理传递函数 

Fig.3 Transfer function of control principle for 

image stabilizer 

1/250、1/500、1/1000,单位为S。而在照相时因个 

人差异、手腕稳定度不同,所造成的抖动形式也是 

千差万别, 可以看作是随机信号。实验证明, 

由图3可以得出输出C(s)的表达式: 

1 

般人手持相机时的手抖频率为0~20 Hz,为研 

c(s)一T二F亩 [G (5)R(s)+N(s)] (9) 

代入(4)式~(8)式并化简后得出: 

+ 1 

究方便将∞ 的频率用 表示且其取值范围也设 

定为0~2O Hz,并且在表1中的快门速度下对抖 

动造成的光轴偏移看作是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 

为1。/s(为计算方便取该数值,实际中人在有意 

识下的动作为200。/s~300。/s)。防抖效果用 

1+K +T 5+. 

PID参数的整定是需要理论计算和工程经验 

一 

的幅值衡量,得出防抖效果如表1所示。 

表1防抖效果 

Table 1 Image stabilizer effect 

1 O O 5.000 

O 

10.000 

O 

15.000 

O 

20.000 

10.000 

5.000 

O 

1/2 

1/4 

0 

0 

0 

0 

2.500 

1.250 

O 

O 

5.000 

2.5OO 

0 

T 

7.5OO 

3.75O 

O 

0 

O 

O O 

应用光学2012,33(2) 解官宝,等:光学防抖对提高相机成像清晰度的影响分析 

哪 

O O 

・281・ 

O O O O O O 

5 3 

站 

7 3 O O 1 

∞ ∞ 

O 

5 

O 

1.875 

O 

O 

O 

O 

2.5OO 

1.333 

O 

O 

O 

O 

1.000 

O.5OO 

O 

O 

O 

O.667 

O.333 

O.16O 

O.O8O 

0.040 

O.O2O 

O.25O 

O.12O 

O O O O 

O.OOO O2 

1 O O O 

0.000 15 

0.000 20 

0.000 98 

O 7 

∞ 娼 

3 7 O O O 1 

O.O6O 

O.OO2 98 

O.O12 6O 

0.OO3 98 

∞ 

O.O3O 

O 

0.000 05 

0.000 27 

0 O O 

O.O16 8o 

O.O1O 68 O.O15 

O.OO8 Ol 

无:没有防抖;有:有防抖 

0 0 0 0 O O O O 叭 ∞ 

% ∞ 弘 

表1中的讨论全部基于图4中的运动曲线,即 晰,其梯度值也就越大。能量梯度函数常作为清 

PID的参数是已给定,从表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相 

机防抖功能会大大减小因抖动造成的影响,但是 

防抖的作用不是无限的。 

晰度评价函数,其数学表达式为 

厂(,)===∑∑{[工(z+1, )一I(x,.y)] 4- 

[ (z, 4-1)一I(x, )] } 

式中I(x, )是图像在点(z, )处的灰度值。 

(11) 

2相机成像清晰度评价 

图像质量评价可分为主观评价方法和客观评 

价方法,前者凭借实验人员的主观感知来评价图 

像质量;后者依据模型给出的量化指标,模拟人类 

下面给出关闭防抖和开启防抖功能下两组 

150×112像素的图片。 

视觉系统感知机制衡量图像质量 ]。由于相机成 

像质量评价是无参考图像的质量评价,而且图像 

质量与人的主观欣赏度是相关的,这就使得图像 

客观评价的内容和范围都受到限制,无法全面地 

衡量图像质量l_8]。因此,本文在主观观察之后,主 

_-__ 

一___ 

(e) (D (g) (h) 

要依靠客观评价方法来评价图像质量。同时,本 

文中的抖动对图像质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图像的 

清晰度上,而图像清晰度也是普通相机和航空相 

机在获得图片时重要考虑因素,所以本文着重讨 

论光学防抖对相机成像清晰度的影响。 

图5拍摄样图 

Fig.5 Shooting sample figure 

图5中(a)与(e),(b)与(f),(c)与(g),(d)与 

(h)仅是有无防抖差别的一对图片。主观上有防 

抖的图像要清晰,客观上评价,它们的直方图如图 

6所示。 

数字图像评价函数是评价数字图像清晰度的 

重要依据,常用的图像清晰度评价函数有基于频 

率域、空间域特征和统计特征等几类¨g],本文就前 

两类来讨论。 

在图6中(a)、(b)、(c)、(d)、(e)、(f)、(g)、(h) 

分别是图5中与之对应的灰度直方图,可以看出开 

启防抖功能的图片高频分量增多,图片清晰。它 

们的能量梯度曲线图如图7所示。 

在图7中,下方的曲线是对应a、b、C、d的4幅 

1)基于频率域,文献[10]指出图像的高频分 

量少,则图像模糊;图像的高频分量多,则图像 

清晰。 

图像,上方是对应e、f、g、h的4幅图像,从图中可 

以看出具有防抖功能之后的图像清晰度比没有防 

2)基于空间域特征,文献[11]指出在数字图 

像处理中,图像的对比度越高,它的边缘就越清 

抖功能的在数值上高出一个数量级。 

282・ 应用光学2012,33(2)解官宝,等:光学防抖对提高相机成像清晰度的影响分析 

舞 美曩嚣| i 

一…一

蔹躞 

 

瓢 

l 簦鬻箩 曩 

—。 一 

j .u灰度 

ra1 

(e1 

乏 

<_ 

面Il一 Ij 

之 

鼎 

一~ ■ 

<_ 

~一

 

 ■■。 

(g) 

口I■■■ 

<_ 

蜊 

fd1 fh1 

图6直方图 

Fig.6 Histograms 

3 结论 

对光学防抖提高相机成像清晰度的原理进行 

一 

× 

了理论分析,并对光学防抖建立控制模型。分别 

选取抖动频率为0、5、10、15、20 Hz,同时将抖动造 

窭 

成的光轴偏移看作是匀速圆周运动,在角速度为 

面 

1。/s的条件下,利用MATLAB仿真,当抖动频率 

为5 Hz时抖动角度为0.083。(假设此时安全快门 

为1/60 s),那么开启光学防抖功能后的快门速度 

在I S时,使抖动角度降为0。,仍可成清晰的像,降 

图7能量梯度曲线 

低了6档快门速度,较目前降低4档左右快门速度 

Fig.7 Energy gradient curve 

的效果要好。类似地,在其他频率时也可以得出 

应用光学2012,33(2)解官宝,等:光学防抖对提高相机成像清晰度的影响分析 ・283・ 

相应的结论。通过对关闭和开启防抖功能下拍摄 

图像的直方图和能量梯度曲线比较,开启防抖功 

[J].湖南电力,2011,31(3):15—18. 

LI Yuan-sheng.Model building and simulation of an— 

能下的图像清晰度明显优于关闭防抖功能的 

图像。 

tomatic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MATLAB[J].Hu— 

nan Electric Power,2O11,31(6):15—18(in Chinese 

with an English abstract) 

[7]高绍姝,金伟其,王岭雪,等.图像融合质量客观评价 

参考文献 

方法[J].应用光学,2011,32(4):671—677. 

GAG ShaG—shu。JIN Wei—qi。WANG Ling-xue.Ob— 

[1]王心怡.望远镜影像稳定系统的设计与实 ̄ED-I.哈 

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 

WANG Xin-yi.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the image 

stabilizing system for telescope[D].Harbin: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07.(in Chinese) 

[2] 

张博夫.数码相机抖动模糊图像的恢复[J].深圳职业 

技术学院,2010,9(5):36—41. 

ZHANG Bofu.Restoration of blurred images of dig— 

ital cameras caused by hands shake[J].Journal of 

Shenzhen Polytechnic,2010,9(5):36—41.(in Chi— 

nese with an English abstract) 

E3] 

洪华杰,王学武,翁干飞.光电侦察装备中的反射镜 

稳定技术[J].应用光学,2011,32(4):591—597. 

HONG Hua-jie。WANG Xue—wu。WENG Gan—fei. 

Mirror stabilization in electro—optical reconnaissance 

system[J].Journal of Applied Optics,2011,32(4): 

591-597.(in Chinese with an English abstract) 

[4] 

徐之海,李奇,冯华君.摄像、照相系统中的稳像技术 

[J].照相机,2002.6:4-5. 

XU Zhi—hal,LI Qi,FENG Hua—jun.The image sta— 

bilizing for camera and imaging system[J].Camera, 

2002,6:4-5.(in Chinese with an English abstract) 

[5] 

杜井庆,高世桥,罗创,等.基于PID算法的控制量按 

任意函数变化的一种控制方法[J].仪器仪表学报, 

2011,32(6):1317-1323. 

DU Jing—qing.GAo Shi—qiao.LUG Chuang.Control 

method with control quantum varying in the form of 

arbitrary function based on PID algorithm[J].Chinese 

Journal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2011,32(6):1317— 

1323.(in Chinese with an English abstract) 

E6] 

李远生.基于MATLAB自动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 

jective quality assessment of image fusion[J].Journal 

of Applied Optics,2011,32(4):671—677(in Chinese 

with an English abstract) 

[8]薛立勤.显示图像质量定量评价方法及质量控制研 

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 

XUE Li—qin.Display image quality quantitative as— 

sessment method and the quality control[D].Wuhan: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7.(in Chinese) 

[9] 申勤.数字图像清晰度评价函数的研究与改进[J]. 

微型机与应用,2011,30(1):32—34. 

SHEN Qin.Research and improvement of digital im— 

age clarity evaluation function[J].Microcomputer& 

Its Applications,2011,30(1):32—34.(in Chinese 

with an English abstract) 

[1O]宋康,张涛,廖俊必.图像自相关函数作为清晰度评 

价函数的理论分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8, 

43(5):578—581. 

SONG Kang,ZHANG TaG,LIAO Junbi.Theoret— 

ical analysis of autoeorrelation function of image as 

sharpness evaluation function[J].Journal of South— 

west Jiaotong University,2008,43(5):578—581.(in 

Chinese with an English abstract) 

[11]吴利明,陶晓杰.一种新的图像清晰度评价方法[J]. 

仪器仪表用户,2008,15(6):84—86. 

WU Li—ming,TAG Xiao—j ie.A new kind of defini— 

tion evaluation function of image[J].Yiqiyibiao 

Yonghu,2008,15(6):84—86.(in Chinese with an 

English abstract) 

2024年9月3日发(作者:窦任真)

第33卷第2期 

2012年3月 

应用 光学 

VoL 33 No.2 

Mar.2012 

Journal of Applied Optics 

文章编号:1002—2082(2012)02—0278—06 

光学防抖对提高相机成像清晰度的影响分析 

解官宝 ,郭喜庆 

(1.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北京100094;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摘要:研究了光学防抖提高相机成像清晰度的原理和效果。从相机成像光路上分析了抖动 

成像的影响并给出抖动造成的偏移量的表达式;建立了光学防抖的控制模型,采用PID控制 

法,利用MATLAB仿真得出防抖效果;在关闭和开启光学防抖条件下,对成像目标拍摄并经 

理后得到2组8幅l50×112像素的图像。在基于频率域的直方图上,有光学防抖的图像增 

10个左右高频分量;在基于空间域的能量梯度曲线上,有光学防抖的图像数量级从10 提高 

了l0 。 

关键词:光电检测;光学防抖;成像清晰度;MATLAB图像处理 

中图分类号:TN206 文献标志码:A doi:10.5768/JAO201233.0201009 

Image stabilizer for improving definition of image 

XIE Guan—bao ,GUo Xi—qing 

(1.Academy of Opto—electron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94,China; 

2.Guaduate School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49,China) 

Abstract:The principle and effect of image stabilizer for improving the definition of image are 

studied。First,the influence of shaking on imaging is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light path of 

camera and the expression of offset d caused by shaking is given;second,the paper establishes 

the control model of the image stabilizer.uses the 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PID)con— 

trol algorithm and gets the result of anti—shaking effects with the simulation of MATLAB; 

last,some obj ects are shot by a digital camera respectively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opening and 

closing image stabilizer.Two groups,8 images of 1 50×1 12 pixels are obtained.Based on the 

对算处加到 

histogram in frequency domain,the image shot with image stabilizer has 1 0 more high—frequen— 

cy components than the image shot without image stabilizer on average;based on the energy 

gradient curve in spatial domain,the order of magnitude of the image shot with image stabilizer 

increases from 10 to 10 

Key words:photoelectric detection;image stabilizer;definition of image;MATLAB image pro 

cessing 

引言 

在使用数码照相机时,特别是在长焦距条件 

企业的研究热点。目前的3种主流防抖技术:光学 

防抖、CCD防抖和电子防抖。光学防抖主要依靠 

镜头内部的补偿镜片来实现抖动补偿;CCD防抖 

是以移动CCD自身来补偿抖动造成的光轴偏移 

下,如果没有使用三角架,那么人手的抖动难免会 

对成像质量造成影响,甚至是不可恢复的。因此, 

抖动补偿成为许多有关稳像技术科研院所和生产 

收稿日期:2011~O9—12; 修回日期:2011-09—27 

量;电子防抖是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抖动后 

作者简介:解官宝(1987一),男,河南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光电检测和控制方面的研究工作。 

E-mail:xieguanbao2OO6@126.com 

应用光学2012,33(2) 解官宝,等:光学防抖对提高相机成像清晰度的影响分析 ・279・ 

成的像进行修正恢复。3种防抖方法各有优劣,但 

是光学防抖在一些情况下防抖效果显著,应用前 

景广阔。 

1994年日本Nikon公司推出具有“VR”减震 

篙 圉———————H—— _— — 。 四 

系统的袖珍相机,第一次将光学防抖技术引入相 

机领域,VR全称是“Vibration Reduction”。1995 

篙 —爸 囝 

年日本Canon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只带有图像稳 

定器镜头EOS 75~300 trim f/4~5.6 IS,IS是 

“Image Stabilizer”的简称。“VR”和“IS”技术在原 

理上大致相同。之后,Panasonic的OIS(Optical 

Image Stabilizer)技术在防抖组件中引入磁悬浮技 

术,Sony在防抖组件中只有一枚移动镜片。 

光学防抖技术正向小体积、多驱动方向发展, 

有望能在手机照相机等微相机系统上实现防抖功 

能 川。同时,光学防抖技术与机械减振、电子防抖 

相结合,实现光机电一体化的高精度、高可靠性和 

高效率的结合。随着航空相机和工业相机等成像 

系统数字化,电子防抖方式灵活、体积小、成本低 

等优点,在机械减振系统大幅度减振后和光学防 

抖技术有机地结合,也将成为稳像技术发展的趋 

势之一。 

1 光学防抖 

1.1 光学防抖原理 

在成像过程中,常常会因为成像设备与被摄 

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导致图像模糊l_2]。在使用 

数码相机时,在按下相机快门后的曝光时间内抖 

动就会使得光轴偏移,从而严重影响图像清晰度 

和分辨率等性能口]。从抖动的形式来看:可以将 

照相过程的相机上下左右前后的平移称之“平 

动”;将照相过程中相机的倾斜称之为“倾角”。在 

“平动”抖动过程中,若曝光时间较短,那么可以看 

作被摄物相对像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偏移量d 

与被摄物的距离成反比;在“倾角”抖动过程中,那 

么可以看作被摄物相对像平面附近的轴做旋转运 

动,偏移量d与旋转角度成正比,显然,“倾角”抖 

动对成像造成的影响相对“平动”抖动大得多 ]。 

因此,在长距离拍摄静态目标时,“平动”抖动往往 

可以忽略。抖动对成像的影响及光学防抖原理如 

图l所示。 

在图1中,(a)图是没有抖动下的成像,(b)图 

是抖动下的成像。可以看出在成像过程中因为抖 

动会造成光轴偏移 角,这样原来成像在CCD上 

四 

图l 抖动对成像的影响及光学防抖原理 

Fig.1 Image influenced by shaking and image stabilizer prin。 

ciple 

的点会成像到另一点。我们将这个偏移量计作d, 

并给出d的计算公式: 

/×sin0 (1) 

当 较小时,有关系式: 

===,× (2) 

其中 

卜d£ (3) 

式中∞ 为光轴角速度。 

光学防抖目的是减小偏移量d,方法是在镜头 

中加入一组补偿镜片,利用镜片的光学特性减小 

光轴偏移角度0,从而减小偏移量d,其原理图如图 

1(c)所示。 

1.2光学防抖中的控制模型 

光学防抖中,在曝光时间内需要完成以下过 

程:抖动检测、信号处理和补偿镜片移动。整个过 

程是一个伺服运动,同时还具有检测时间短、信号 

处理速度快和镜片补偿移动量小等特点。本文就 

此过程建立一个控制模型来进行理论分析。 

在工程实践中,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算法应 

用广泛,简称PID控制。PID控制因其结构简单、 

稳定性好、工作可靠、调整方便而从它诞生之日起 

成为工业控制的主要技术之一。当控制量是恒值 

时,利用PID控制规律可以使被控量迅速达到控 

制量的设定值l_5]。我们要做的就是将抖动造成的 

光轴偏移量尽量减小到预设的位置,所以PID算 

法可以应用到光学防抖之中。本文是按照PID控 

制算法建模的。根据相机中的抖动和防抖原理得 

出光学防抖中的控制模型如图2所示。 

280・ 应用光学2012,33(2)解官宝,等:光学防抖对提高相机成像清晰度的影响分析 

抖动干扰 

的,有时需要工程人员在线对控制系统进行大量 

的参数整定[6]。为了说明(10)式可以起到防抖的 

作用,本文选取一组PID参数K 一0.000 1、Tu一 

0.001和T 一0.001,并讨论∞ 不同形式下的防抖 

1 

效果。下面首先给出———— — 

图2 光学防抖控制原理框图 

Fig.2 Control principle for image stabilizer 

在已给定 

』i3 

1+K p+Tds+ 

在图2中,按下快门时的光轴位置角度记作: 

R(s)一00 (4) 

参数下的运动曲线(图4)。 

阶跃响应 

实际的光轴位置角度记作: 

C(s)一0 (5) 

控制器采用PID控制算法,其数学表达式为 

1 

G (5)一Kp(1+去+ s) 

将抖动干扰信号和它后面的部分记作: 

N(s)一 

(6) 

(7) 

和G2(s)一1 (8) 

并且因为测量值是单一的,所以模型为单位 

反馈。于是得图3所示的控制传递函数图。 

Ⅳ( ) 

图4运动曲线 

Fig.4 Motion curves 

从图4可以看出:整个运动大约在0.01 S后 

趋于稳定。同时,所有的单反相机应至少有以下 

快门:1、1/2、1/4、1/8、1/15、1/30、1/60、1/125、 

图3光学防抖控制原理传递函数 

Fig.3 Transfer function of control principle for 

image stabilizer 

1/250、1/500、1/1000,单位为S。而在照相时因个 

人差异、手腕稳定度不同,所造成的抖动形式也是 

千差万别, 可以看作是随机信号。实验证明, 

由图3可以得出输出C(s)的表达式: 

1 

般人手持相机时的手抖频率为0~20 Hz,为研 

c(s)一T二F亩 [G (5)R(s)+N(s)] (9) 

代入(4)式~(8)式并化简后得出: 

+ 1 

究方便将∞ 的频率用 表示且其取值范围也设 

定为0~2O Hz,并且在表1中的快门速度下对抖 

动造成的光轴偏移看作是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 

为1。/s(为计算方便取该数值,实际中人在有意 

识下的动作为200。/s~300。/s)。防抖效果用 

1+K +T 5+. 

PID参数的整定是需要理论计算和工程经验 

一 

的幅值衡量,得出防抖效果如表1所示。 

表1防抖效果 

Table 1 Image stabilizer effect 

1 O O 5.000 

O 

10.000 

O 

15.000 

O 

20.000 

10.000 

5.000 

O 

1/2 

1/4 

0 

0 

0 

0 

2.500 

1.250 

O 

O 

5.000 

2.5OO 

0 

T 

7.5OO 

3.75O 

O 

0 

O 

O O 

应用光学2012,33(2) 解官宝,等:光学防抖对提高相机成像清晰度的影响分析 

哪 

O O 

・281・ 

O O O O O O 

5 3 

站 

7 3 O O 1 

∞ ∞ 

O 

5 

O 

1.875 

O 

O 

O 

O 

2.5OO 

1.333 

O 

O 

O 

O 

1.000 

O.5OO 

O 

O 

O 

O.667 

O.333 

O.16O 

O.O8O 

0.040 

O.O2O 

O.25O 

O.12O 

O O O O 

O.OOO O2 

1 O O O 

0.000 15 

0.000 20 

0.000 98 

O 7 

∞ 娼 

3 7 O O O 1 

O.O6O 

O.OO2 98 

O.O12 6O 

0.OO3 98 

∞ 

O.O3O 

O 

0.000 05 

0.000 27 

0 O O 

O.O16 8o 

O.O1O 68 O.O15 

O.OO8 Ol 

无:没有防抖;有:有防抖 

0 0 0 0 O O O O 叭 ∞ 

% ∞ 弘 

表1中的讨论全部基于图4中的运动曲线,即 晰,其梯度值也就越大。能量梯度函数常作为清 

PID的参数是已给定,从表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相 

机防抖功能会大大减小因抖动造成的影响,但是 

防抖的作用不是无限的。 

晰度评价函数,其数学表达式为 

厂(,)===∑∑{[工(z+1, )一I(x,.y)] 4- 

[ (z, 4-1)一I(x, )] } 

式中I(x, )是图像在点(z, )处的灰度值。 

(11) 

2相机成像清晰度评价 

图像质量评价可分为主观评价方法和客观评 

价方法,前者凭借实验人员的主观感知来评价图 

像质量;后者依据模型给出的量化指标,模拟人类 

下面给出关闭防抖和开启防抖功能下两组 

150×112像素的图片。 

视觉系统感知机制衡量图像质量 ]。由于相机成 

像质量评价是无参考图像的质量评价,而且图像 

质量与人的主观欣赏度是相关的,这就使得图像 

客观评价的内容和范围都受到限制,无法全面地 

衡量图像质量l_8]。因此,本文在主观观察之后,主 

_-__ 

一___ 

(e) (D (g) (h) 

要依靠客观评价方法来评价图像质量。同时,本 

文中的抖动对图像质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图像的 

清晰度上,而图像清晰度也是普通相机和航空相 

机在获得图片时重要考虑因素,所以本文着重讨 

论光学防抖对相机成像清晰度的影响。 

图5拍摄样图 

Fig.5 Shooting sample figure 

图5中(a)与(e),(b)与(f),(c)与(g),(d)与 

(h)仅是有无防抖差别的一对图片。主观上有防 

抖的图像要清晰,客观上评价,它们的直方图如图 

6所示。 

数字图像评价函数是评价数字图像清晰度的 

重要依据,常用的图像清晰度评价函数有基于频 

率域、空间域特征和统计特征等几类¨g],本文就前 

两类来讨论。 

在图6中(a)、(b)、(c)、(d)、(e)、(f)、(g)、(h) 

分别是图5中与之对应的灰度直方图,可以看出开 

启防抖功能的图片高频分量增多,图片清晰。它 

们的能量梯度曲线图如图7所示。 

在图7中,下方的曲线是对应a、b、C、d的4幅 

1)基于频率域,文献[10]指出图像的高频分 

量少,则图像模糊;图像的高频分量多,则图像 

清晰。 

图像,上方是对应e、f、g、h的4幅图像,从图中可 

以看出具有防抖功能之后的图像清晰度比没有防 

2)基于空间域特征,文献[11]指出在数字图 

像处理中,图像的对比度越高,它的边缘就越清 

抖功能的在数值上高出一个数量级。 

282・ 应用光学2012,33(2)解官宝,等:光学防抖对提高相机成像清晰度的影响分析 

舞 美曩嚣| i 

一…一

蔹躞 

 

瓢 

l 簦鬻箩 曩 

—。 一 

j .u灰度 

ra1 

(e1 

乏 

<_ 

面Il一 Ij 

之 

鼎 

一~ ■ 

<_ 

~一

 

 ■■。 

(g) 

口I■■■ 

<_ 

蜊 

fd1 fh1 

图6直方图 

Fig.6 Histograms 

3 结论 

对光学防抖提高相机成像清晰度的原理进行 

一 

× 

了理论分析,并对光学防抖建立控制模型。分别 

选取抖动频率为0、5、10、15、20 Hz,同时将抖动造 

窭 

成的光轴偏移看作是匀速圆周运动,在角速度为 

面 

1。/s的条件下,利用MATLAB仿真,当抖动频率 

为5 Hz时抖动角度为0.083。(假设此时安全快门 

为1/60 s),那么开启光学防抖功能后的快门速度 

在I S时,使抖动角度降为0。,仍可成清晰的像,降 

图7能量梯度曲线 

低了6档快门速度,较目前降低4档左右快门速度 

Fig.7 Energy gradient curve 

的效果要好。类似地,在其他频率时也可以得出 

应用光学2012,33(2)解官宝,等:光学防抖对提高相机成像清晰度的影响分析 ・283・ 

相应的结论。通过对关闭和开启防抖功能下拍摄 

图像的直方图和能量梯度曲线比较,开启防抖功 

[J].湖南电力,2011,31(3):15—18. 

LI Yuan-sheng.Model building and simulation of an— 

能下的图像清晰度明显优于关闭防抖功能的 

图像。 

tomatic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MATLAB[J].Hu— 

nan Electric Power,2O11,31(6):15—18(in Chinese 

with an English abstract) 

[7]高绍姝,金伟其,王岭雪,等.图像融合质量客观评价 

参考文献 

方法[J].应用光学,2011,32(4):671—677. 

GAG ShaG—shu。JIN Wei—qi。WANG Ling-xue.Ob— 

[1]王心怡.望远镜影像稳定系统的设计与实 ̄ED-I.哈 

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 

WANG Xin-yi.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the image 

stabilizing system for telescope[D].Harbin: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07.(in Chinese) 

[2] 

张博夫.数码相机抖动模糊图像的恢复[J].深圳职业 

技术学院,2010,9(5):36—41. 

ZHANG Bofu.Restoration of blurred images of dig— 

ital cameras caused by hands shake[J].Journal of 

Shenzhen Polytechnic,2010,9(5):36—41.(in Chi— 

nese with an English abstract) 

E3] 

洪华杰,王学武,翁干飞.光电侦察装备中的反射镜 

稳定技术[J].应用光学,2011,32(4):591—597. 

HONG Hua-jie。WANG Xue—wu。WENG Gan—fei. 

Mirror stabilization in electro—optical reconnaissance 

system[J].Journal of Applied Optics,2011,32(4): 

591-597.(in Chinese with an English abstract) 

[4] 

徐之海,李奇,冯华君.摄像、照相系统中的稳像技术 

[J].照相机,2002.6:4-5. 

XU Zhi—hal,LI Qi,FENG Hua—jun.The image sta— 

bilizing for camera and imaging system[J].Camera, 

2002,6:4-5.(in Chinese with an English abstract) 

[5] 

杜井庆,高世桥,罗创,等.基于PID算法的控制量按 

任意函数变化的一种控制方法[J].仪器仪表学报, 

2011,32(6):1317-1323. 

DU Jing—qing.GAo Shi—qiao.LUG Chuang.Control 

method with control quantum varying in the form of 

arbitrary function based on PID algorithm[J].Chinese 

Journal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2011,32(6):1317— 

1323.(in Chinese with an English abstract) 

E6] 

李远生.基于MATLAB自动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 

jective quality assessment of image fusion[J].Journal 

of Applied Optics,2011,32(4):671—677(in Chinese 

with an English abstract) 

[8]薛立勤.显示图像质量定量评价方法及质量控制研 

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 

XUE Li—qin.Display image quality quantitative as— 

sessment method and the quality control[D].Wuhan: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7.(in Chinese) 

[9] 申勤.数字图像清晰度评价函数的研究与改进[J]. 

微型机与应用,2011,30(1):32—34. 

SHEN Qin.Research and improvement of digital im— 

age clarity evaluation function[J].Microcomputer& 

Its Applications,2011,30(1):32—34.(in Chinese 

with an English abstract) 

[1O]宋康,张涛,廖俊必.图像自相关函数作为清晰度评 

价函数的理论分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8, 

43(5):578—581. 

SONG Kang,ZHANG TaG,LIAO Junbi.Theoret— 

ical analysis of autoeorrelation function of image as 

sharpness evaluation function[J].Journal of South— 

west Jiaotong University,2008,43(5):578—581.(in 

Chinese with an English abstract) 

[11]吴利明,陶晓杰.一种新的图像清晰度评价方法[J]. 

仪器仪表用户,2008,15(6):84—86. 

WU Li—ming,TAG Xiao—j ie.A new kind of defini— 

tion evaluation function of image[J].Yiqiyibiao 

Yonghu,2008,15(6):84—86.(in Chinese with an 

English abstract)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