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3日发(作者:梅雨)
~——————————————————————————————————————————————————————————————————————
石油化
工
2003年第32卷第12期
PETR()(’HEMIcAI,TEcHNOLoGY
1087
Ziegler—Natta催化丙烯聚合中氢气的作用
雷
华1一,徐宏彬2,冯连芳1,杨爱武2,翁志学1,徐国斌2
(1.浙江大学高分子工程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7;
2.扬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48)
[摘要】在氢气链转移机制的基础上,综述了给电子体对氢气调节聚丙烯相对分子质量作用的影响,以及氢气对聚丙
烯规整性的提高和对催化剂括忭的强化等方面的作用.并介绍丁氧气在檗台体系巾与各组分的物理作用为建立氢气
影响的定量关系及对过程建立模型提供参考。
[美t词:氢气;zIeRl一Natn催化剂;丙烯;链转移;聚丙烯
[立章编号1“儿加8144(2003)l
21087—04
。中田分粪号I
TQ
314242
1文棘标识码1
A
聚丙烯(PP)是近年来发展最快、产量最大、牌
号最多、用途最广的合成树脂品种之一。据预测,到
2005年世界PP生产能力将达到45.2Mt.已超过
聚氯乙烯而仅次于聚乙烯Ll一。在所有PP产品中,
绝大部分是由ziegler—Natta(z—N)催化剂催化丙
烯聚合得到的。在工业聚烯烃生产中,氢气通常被
用作聚台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调节剂。此外,研究者
还发现,除了作为强有力的链转移剂外,氢气还能导
致催化剂活性的改变,对于不同的反应体系,聚台速
率会增加或减小。同时,研究氢气的作用机理,对于
弄清zN催化剂的催化机理及烯烃的配位聚合机
理很有帮助。
本文主要介绍有关氢气在z—N催化剂催化丙
烯聚合的作用机理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低的相对分子质量依赖于非均相催化体系中氢气分
压的平方根。
由于氢气的作用,导致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下降.下降程度除了受氢气分压的影响外,还会随催
化体系的不同而改变,这涉及到链转移发生的频率。
Proto等“o研究了在相同氢气浓度下,具有不同取代
基的硅烷作为外给电子体,对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
的影响。结果显示,外给电子体的加入使聚合物的
相对分子质量增加,对于不同的取代基,相对分子质
量的增加按如下顺序:n
<z—C3H7。
c4Hq<C6H5<i
C4H9
Kojoh等”1也研究了给电子体对氢气调节相对
分子质量作用的影响,他们使用了二苯基二甲氧基
硅烷(DPDMs)作为外给电子体。结果显示.在没有
DPDMs存在的情况下,加入氢气使聚合物的相对
分子质量明显下降,当体系中加人DPDMs后,聚合
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显著增加,他们认为,DPDMs导
致向氢气链转移的频率下降,使得聚合物的相对分
子质量增加。文献-。1也有这方面的报道。
l链转移机理
在z~N催化剂催化丙烯聚合中,普遍接受的
链转移反应机理有4类【2j:(1)向分子氢的转移;(2)
向丙烯单体的转移;(3)向助催化剂烷基铝的转移;
(4)链末端的口一H消除机理。通过对聚台物端基
的分析,可以分辩是哪类链转移-3J。在氢气存在
下,向氢气的转移是最重要的,因此通常采用氢气来
控制聚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通过氢气的失偶形成
原子氢,该原子氢与活性位置上的钛发生反应而产
生作用。
在这个链转移机制中,存在单体的1,2一插入
和2,l一插入,氢气对这两种插入方式有不同的响
应.所得聚台物的端基不同。氢气与增长的高分子
链发生链转移反应,也使高分子链发生终止,使得聚
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减小,起到弼节聚合物相对分
子质量的作用。有作者指出忙J,通过链转移反应降
2对等规度的影响
由于氢气对于单体的两种插入方式具有不同的
响应,因此氢气也会对聚合物的等规度产生影响。
chadwick等…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们对不同
氢气浓度下制得的聚台物先用二甲苯进行分离,然
后对可溶物和不溶物进行”cNMR五单元组测试。
随着氢气浓度的增加,聚合物的可溶物摩尔分数首
先减小,这表明其等规度增加;而随着氢气浓度的增
收稿日期】200323;[肇改稿日期J
200308—10。
06
作者简介]雷华(1974).男,四川省薄阳市^,博士,电话057
87951307,电邮h岫lq@qu
edu
cn。
万方数据
石
1088
油化
I
工
ECHN01OGY
PETROCHEMlCAL
2003年第32巷
加,可溶物摩尔分数又上升,这是由于氢气浓度增
加.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降低,相当于低相对分子
质量的聚合物增多,而这部分即使是等规的,也溶于
二甲苯,所以使可溶物摩尔分数增加。”c
NMR测
试结果表明,二甲苯不溶部分和可溶部分的等规度
都随氢气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研究者认为,不仅是局
部非规整插人后,而且立构非规整插人后向氢气发
生链转移反应的几率更高,向氢气发生链转移反应
会把增长链中潜在的mrrm型缺陷转化为一个异丁
基链末端。而且可溶部分的五单元组分布结果显
示,随着氢气浓度的增加,间规聚合物逐渐转向等规
聚合物。Busico等…认为,同时富含m和r序列的
聚丙烯链段主要来自于等规位置和间规位置的存
在,而且在链增长期间,这些位置相互间可以发生快
速转换,这样在一单链上可能会得到交替的等规和
问规序列。除了等规立构规整性随氢气浓度增加而
增加外,还会发现局部规整性的提高,在没有氢气存
在下,聚合物链上局部非规整结构(头一头结构)约
对应了0.8%(摩尔分数)的2,1一插入,而在更高的
氢气浓度下,只对应了约O.2%~O.4%(摩尔分数)
的2.1一插人。
chadwick等I5’9’101还研究了其它几个z—N催
化体系,包括茂金属均相催化体系-l“,关于氢气的
影响,得到了相似的结果。这表明氢气不仅会影响
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还对聚合物的链结构产生
作用,进而影响等规度。当然它不能作为提高等规
度的主要手段,因为氢气的增加,虽然可以提高等规
度,但同时会使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减小.这两者
之间的平衡也需要注意。
3活化作用
虽然在丙烯聚合中,氢气一直是作为链转移剂
来调节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然而很多研究者在
研究氢气的转移机理时发现,氢气对反应速率和催
化剂的活性有很大影响,至今关于氢气的活化机制
仍然是一个研究热点。
氢气的活化作用主要表现为使反应初始速率迅
速增加,甚至可以高出很多倍,而且反应速率髓氧气
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此外,氢气的活化还具有可逆
性,即当氢气加入后,其速率加快;当把氢气移走,其
速率又会减慢到通常情况;随着氢气的再次加人,聚
合速率又会加快[”】。由于氢气导致初始聚合速率
的增加,而对于衰减速率并没有产生影响,因此氢气
的加入使聚合物产率提高。
万 方数据
关于氢气的活化作用,Gu¨talla等¨观察到当
氧气加A到含,I,【:J4/Mgc】2和三乙基铝(TEA)的催
化体系中时,聚合速率明显增加。还有文献擞道r
氢气的活化效应,催化体系包括Ticl。/苯甲酸己酯/
Mgcl2IH-15
J、Tjcl4/邻苯二目l酸酯/Mgcl2I坫,”、
Ticl4/二醚/Mgcl29’埔J,再结合了TEA和一种外给
电子体。Hideharu等””详细考察了催化剂类型对
氢气作用的影响,他们在不使用外给电子体的情况
下,通过改变内给电子体来研究氢气的活化作用。
结果表明,在相同氢气压力下,氢气会把所有的催化
剂活化到相同的程度,催化剂活性的变化基本相同.
即表明在不使用外给电子体的情况下,氢气的活化
作用不受催化体系的影响。chadwick等¨J考察了
外给电子体类型的不同所导致的氢气作用的偏差。
结果表明,对于Tick/邻苯二甲酸酯/Mgcl2催化体
系,氢气的活化程度受到作为外给电子体的烷氧基
硅烷的类型的影响。
关于在负载型z—N催化刺催化的丙烯聚台反
应中,氢气的活化作用机理还存在着几种不同的观
点.但从一般意义上讲,聚合速率的增加,无外乎是
指链增长速率常数的增加和括性位置浓度的增加,
针对不同的体系,研究者证实了.不同的假设。利用
14co放射原子示踪方法,Parsons【1刊发现当氢气加
入时活性位置数明显增加。而Bukatov等’1“发现,
氢气的引入会改变活性位置数及链增长速率常数,
他们也使用了14cO用于聚合终止。Hideharu等¨u。
提出甩停止流聚合方法研究短时问(约O.1
s)内的
有氢和无氢情况下的聚合动力学。结果发现,链增
长速率常数和活性位置浓度无论氢气是否存在几乎
不变,即氢气基本不引起聚合速率的增加.但在淤浆
聚合中,聚合时间的延长被认勾诱导了惰性位置的
形成以及活性位置的失活,此时,氢气会明显影响链
转移反应及活性强化。关于氢气如何使链增长速率
常数或活性位置浓度发生变化.也有不同的假设。
一种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丙烯通过局部不规整插
入(2,1一插入)到增长链中得到了不能继续聚合的
非活性种,而氢气会诱导该结构发生向氢的链转移
反应,从而使增长链重新具有活性,相当于增加了活
性中心数,氢气存在下得到的聚台物中带有n—r
基端基的事实证明了这种假设12“。也有观点认
为‘221氢气可以使非活性的Ti2+物种发生氧化加成
而再生,这种解释的依据是氢气存在下活性位置浓
度明显增加。蹦per√231认为.氢气的恬化作用是由
于活性中心和死聚合物链之间的复合机理,在不存
第12期
需牛等:zte91er—Na【【a催化丙烯聚合中氧气的作用
・1089・
在氢气的情况下,链终止主要通过口氢消去,这样
在链末端形成不饱和双键,该双键也能与活性中心
上的过渡金属反应,从而会与孽体竞争或阻止单体
的插入,所以聚台速率较低;另一方面,在氢气存在
下,链终止主要通过向氢气转移,这样形成的链末端
是饱和的,也就无法与活性位置发生复合。还有观
点。4’”o认为,由于氢气的链转移作用,使聚合物的
相对分子质量减小,这将有利于单体通过聚合物层
向活性中心的扩散,从而引起聚台速率的增加,这种
观点实际卜支持了聚合的扩散控制机理。S0ares
等“j认为,氢气会在催化剂表面发生反应.产生更
多的及不同种类的活性中心,他们的依据是在氢气
存在下,所得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明显要宽
得多,升温淋洗级分也很宽,如果无氢气存在,聚合
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很窄。而且氢气活化作用的
可逆性也证明了这种假设,如果移走氢气,那么氢气
与活性中心之间的反应就不存在,被氢气活化的活
性位置会失去活性,因此反应速率降低;当再次引人
氧气后,氢气又会和活性中心发生反应,再次产生被
氢气活化的位置.加快了反应速率。
4聚合体系中的物理作用
z
N催化剂催化丙烯聚合的反应体系中,氢
气除了有前述的化学作用外,还与体系中其它组分
存在相互间的物理作用,如溶解性、传递性质等,这
些作用对于聚合过程的建模、设计、放大非常重要。
丙烯聚合在催化剂的活性中心卜进行,相应地氢气
要发生作用,它也必须进人到活性中心,要定量研究
氢气的作用,必须知道氢气在活性中心位置处的浓
度。对于液相本体或淤浆聚合,涉及到溶解和传递,
必须知道氢气在液态丙烯或惰性聚合介质(如正己
烷)中的溶解度及氧气在聚丙烯中的传递性质;而对
于气相聚合,不存在气一液平衡问题,则氢气在聚合
物中的传递忭质非常重要。M-zan等”7通过冷模
实验,考察了在丙烯液相本体聚合条件下,氢气在液
体丙烯中的传递性质。I。i等28研究了淤浆聚台条
件下氢气的传递性质。而Jochem等-2钊考察了氢气
和丙烯二元混合体系的气液平衡,得到了氢气与
内烯的气液平衡定量关系式,这样就可以得到氢
气在聚合体系中的溶解度。
当然,所得到的这些关系还只是一些近似的关
系,必须加强氢气与聚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包
括氢气对聚台物的溶胀以及氢气在聚合物巾的传递
性质。氢气的存在是否会影响丙烯在聚合物中的传
万 方数据
递情况也不清楚,前面介绍的氧气与丙烯的气一液
平衡研究,都是在聚合物不存在的情况下进行的,在
实际聚台过程中的情况还有待研究。
此外,由于氢气的化学作用所带来的物理过程
的变化也值得注意,如氢气对聚合过程的影响除了
对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外,还会引起聚合速
率的变化.这将导致聚台热的变化,从而引起活性中
心处温度的变化.因此有必要研究在氢气影响下的
聚合粒子的传热问题,以确定相应的散热措施。
5结语
氢气对z—N催化剂催化丙烯聚合过程的影
响,从现象上看,可以降低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提高聚合物的规整性以及对催化剂的活性有强化作
用。但对于这些现象背后的作用机理还存在争议,
这主要是由于z
N催化剂催化烯烃聚合的配位机
理本身很复杂,还不清楚。因此,只能在经验的基础
上研究氢气的影响并为聚合工艺所利用。
参考文献
1]洪定一主编聚丙烯——原理、工艺与技术:M]北京:中国石
化出版社,2002
13
2】B∞r
York:A∞d㈨Press.1979
J舀89【一Nat£8(htalysts且nd
11dy—zatluns[M】New
3]
Kqohs,Kioka
M,K曲twa
N,et
a1【J】P0一…,1995,36
(26):5015~5018
4P
r0I
c)A.()Im
L,Peuecch
La
c,n
d。J]Md…ozec“2es,1990.
23(11):2904~2907
5]
chad…k
J
c.K一1
G
M.sudrneUet
O
f
J]^拈…fJf
c*Pm
矾哪,1995.196(5):1431‘1437
61K叫oh
s.1bhiyuh
T,Kashlwa
N,“。tl[J1
P。0州,1998.39
(25):6309~6313
7】
chadwlck
Jc,凸amplemM,(:1ulIo
B,n
Bl¨]Mn…“(_Pm
nW,1997.198【4):118l~1188
8
1
B…o
v,corr村lnI
P.De
Manmo
L,ef
aL!J]M口^州of
o…,
j99
J.1”<】):49~57
9]
chadw
L吐J
c,K…l
G
M.sudme“eI
O[J]^缸删of
cMPm
P^埘,1996,197(8):2501—2510
10。Madalena(:F,Fer【landaM
B
C[J】E“r
P。如"J,1996,32
(5):605~6Il
11]B吣1。0
v,cmu}lo
R,chad~k
J(、.㈣l[J]M4㈣小f“£∽
,994.27(26):7538~7543
12]
Rlsh啪L
A,v—E
I,sosnovskqa
L
N,et
al【J)E“r
P。枷
J,1994.30(11):1309~13¨
1
3]
Gu删aUa
om
….1983,4(8):519~527
G.Gl肌nln・ul
J】MⅡhom“n㈣妇一d
141
s口Itz
R,Ma跚n
P,B0blchon
c[J
M口^肼加f
o㈣1988.
】S9f5):1043~J050
15]
sDItz
R,M…n
P,B。b
Lchon(1[J
MⅡ女mmd哪…1989,
190(4):717~723
16’BukatovGD,GoncharovVs,zak}1arov
V
A。J】__Ⅵd删o,
丁
油化
PETR(X:H_FMTCAL
TECHNOLOGY
石
2003年第32卷
Rc
“PmnM,1995,196(5):1751~1759
1’]
P…1
Albmatl
w,A1一Turkl
T
M【j]P。b彻岛㈣H,1989.30
G,et
"
Pi辟措E
J,R(心f
1158
J]£Ⅳr,{枷f,I卵2.s(10):115I—
(3):72~73
18]
E,GIann【n1
u,M…1
B。uchron
B’J]E“r
P。“Ⅲ』,lq75,ll(2):131、I
38
a【[J]M口女m,删,oP惭.“"
拍
盯
拍
凹
Bme
卜8I
s。ares
Pc,cecchLnG,Nonstl
L…Abf“v,H
5ff.【987,8l:
M口…m
rJ,却mp.J995.s9:73~89
19:
HldeharuM,Ma铀hlIoE,M
Lnoru
1999,14s(1,2):2¨~220
Teran。[J]』M。,orⅡr,A.
aI[J]』^如,om,,
J
B
P,Hamlelec
A
E:J]fh“,"¨.1996.37(20):4607
~4614
20]HIdeharuM,Ma啦h
Lro
E,KunlhIkoT,et
MmnTI,L1
J,Mo删BI,“8】
(6):82l一830
¨f*川£wⅢ.1994.49
Sr
A,1999.145(1/2):153~158
21]洪定一主编聚丙烯——原理、工艺与技术[M]北京:中国石
22]
uJ,TekIe
Z,Mo删BI,ct
al[J.西pⅢ£^g
549~559
J.1996.5l(4):
B蚴V,c£pu协P.comdini
P[j]Md女mm耐c^Fm.鼢p耐
(0…n.1992.13(Ij:15~20
化出版社.2002
147
J。chem
T_Ⅵ,PnPrw附kert
G.Swaa”wPM{jj
A』(*£J,
2003.49(1):180~193
RoIe0f
Hydrogen
in
Propylene
POIymerizaU0n
CatalyzedbyZiegIer—NattaCatalysts
LE,H“口1~,xU
Hf)ng
6抽2,FENG
of
(1.Instltute
2
R—ch
Inst叫e
Poly眦rE【lg愀nng,zhejlaⅡgunl删ty,Han92hou
of
Y盯坦n
Pettoch盯nKdCo
L谊”一如”91,YANGAi一训“2,wENG勘i—l“e1,xUG“o
z㈦mng3l加27,chI艏;
6i”2
Lm,Na玛嘴J吼萨u
21004R,(、hnal
[Abstract]
In
indurStrial
pmcessf0。propylenep01ymerizationcatalyzedbyziegler
reactor
as
Natta
catalysLs,hydrogen
1s
introduced
into
polymerization
a
contr。llirlg
agent
ofrelativem01ecularmasst。meetthe
requjrenlents
Based
on
of
pToduction
foIdi“erentbrandsof
poLypropylene
。f
electmn
donor
on
themechanismofchaintransfet
reIativemolecula
r
to
hydrogen,effen
effect
on
theroleof
hydrogen
as
a
contr。lling
agent。f
mass,the
stereoregularity。fp01ypropylene,and
effectof
activatjonwere
reviewed
behind
these
effecls
was
summarized
In
A】so,1he
gene艄l
accepted埘echa“sm
between
hydr。gt’n
and
components
m
the
end,physical
interacti。n
p。1yme
rization
system
was
intmduced,which
waS
。f
p01ymerization
p。ocess
hel硝u1
to
bu|1d
upquantitative
effects(1f
hydrogen
and
m。dcl
[Keywords]hydrogen;zie91er
Natta
catalyst;propylene;chain
transfe。;p。lypropyl肌8
(编辑祖翻红)
欢迎订阅2004年《精细石油化工》
《精细石油化工》是经国家科委批准,由中国石化天津石油化工公司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技术刊物
(IssN
1003
9384;cN
12—1179),主要报道国内外以石油为基础和石油有关的精细化工产品,如:油田化
学品、日用化工产品、纺织染整助剂、催化剂、胶粘剂、表面活性剂、合成材料助剂、炼油精细化学品及有关中
间体等方面的市场动向,生产应用进展和科技成就。设有“专辑”,“研究与开发”、“综述”、“分析与测试”、“国
内外动态”等栏目。适合从事精细石油化工的科技人员、经营管理干部以及院校师生。本刊欢迎国内外厂商
刊登广告,价格优惠。《精细石油化工》为双月刊,大16开64页,每本定价8元,全年b期48元。邮发代号
18—125,列入邮局全国期刊征订目录河北省栏,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如邮局漏订,本编辑部办理补订手
续。此外,本刊还有部分1990年至2002年的过刊,欢迎订阅。
地址:天津大港区天津石化公司《精细石油化工》编辑部
邮编:300271
电话:(022)63804759
传真:(022)63804996
E—mail:jxsyhg@tpcc.com.cn
万方数据
2024年10月13日发(作者:梅雨)
~——————————————————————————————————————————————————————————————————————
石油化
工
2003年第32卷第12期
PETR()(’HEMIcAI,TEcHNOLoGY
1087
Ziegler—Natta催化丙烯聚合中氢气的作用
雷
华1一,徐宏彬2,冯连芳1,杨爱武2,翁志学1,徐国斌2
(1.浙江大学高分子工程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7;
2.扬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48)
[摘要】在氢气链转移机制的基础上,综述了给电子体对氢气调节聚丙烯相对分子质量作用的影响,以及氢气对聚丙
烯规整性的提高和对催化剂括忭的强化等方面的作用.并介绍丁氧气在檗台体系巾与各组分的物理作用为建立氢气
影响的定量关系及对过程建立模型提供参考。
[美t词:氢气;zIeRl一Natn催化剂;丙烯;链转移;聚丙烯
[立章编号1“儿加8144(2003)l
21087—04
。中田分粪号I
TQ
314242
1文棘标识码1
A
聚丙烯(PP)是近年来发展最快、产量最大、牌
号最多、用途最广的合成树脂品种之一。据预测,到
2005年世界PP生产能力将达到45.2Mt.已超过
聚氯乙烯而仅次于聚乙烯Ll一。在所有PP产品中,
绝大部分是由ziegler—Natta(z—N)催化剂催化丙
烯聚合得到的。在工业聚烯烃生产中,氢气通常被
用作聚台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调节剂。此外,研究者
还发现,除了作为强有力的链转移剂外,氢气还能导
致催化剂活性的改变,对于不同的反应体系,聚台速
率会增加或减小。同时,研究氢气的作用机理,对于
弄清zN催化剂的催化机理及烯烃的配位聚合机
理很有帮助。
本文主要介绍有关氢气在z—N催化剂催化丙
烯聚合的作用机理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低的相对分子质量依赖于非均相催化体系中氢气分
压的平方根。
由于氢气的作用,导致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下降.下降程度除了受氢气分压的影响外,还会随催
化体系的不同而改变,这涉及到链转移发生的频率。
Proto等“o研究了在相同氢气浓度下,具有不同取代
基的硅烷作为外给电子体,对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
的影响。结果显示,外给电子体的加入使聚合物的
相对分子质量增加,对于不同的取代基,相对分子质
量的增加按如下顺序:n
<z—C3H7。
c4Hq<C6H5<i
C4H9
Kojoh等”1也研究了给电子体对氢气调节相对
分子质量作用的影响,他们使用了二苯基二甲氧基
硅烷(DPDMs)作为外给电子体。结果显示.在没有
DPDMs存在的情况下,加入氢气使聚合物的相对
分子质量明显下降,当体系中加人DPDMs后,聚合
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显著增加,他们认为,DPDMs导
致向氢气链转移的频率下降,使得聚合物的相对分
子质量增加。文献-。1也有这方面的报道。
l链转移机理
在z~N催化剂催化丙烯聚合中,普遍接受的
链转移反应机理有4类【2j:(1)向分子氢的转移;(2)
向丙烯单体的转移;(3)向助催化剂烷基铝的转移;
(4)链末端的口一H消除机理。通过对聚台物端基
的分析,可以分辩是哪类链转移-3J。在氢气存在
下,向氢气的转移是最重要的,因此通常采用氢气来
控制聚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通过氢气的失偶形成
原子氢,该原子氢与活性位置上的钛发生反应而产
生作用。
在这个链转移机制中,存在单体的1,2一插入
和2,l一插入,氢气对这两种插入方式有不同的响
应.所得聚台物的端基不同。氢气与增长的高分子
链发生链转移反应,也使高分子链发生终止,使得聚
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减小,起到弼节聚合物相对分
子质量的作用。有作者指出忙J,通过链转移反应降
2对等规度的影响
由于氢气对于单体的两种插入方式具有不同的
响应,因此氢气也会对聚合物的等规度产生影响。
chadwick等…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们对不同
氢气浓度下制得的聚台物先用二甲苯进行分离,然
后对可溶物和不溶物进行”cNMR五单元组测试。
随着氢气浓度的增加,聚合物的可溶物摩尔分数首
先减小,这表明其等规度增加;而随着氢气浓度的增
收稿日期】200323;[肇改稿日期J
200308—10。
06
作者简介]雷华(1974).男,四川省薄阳市^,博士,电话057
87951307,电邮h岫lq@qu
edu
cn。
万方数据
石
1088
油化
I
工
ECHN01OGY
PETROCHEMlCAL
2003年第32巷
加,可溶物摩尔分数又上升,这是由于氢气浓度增
加.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降低,相当于低相对分子
质量的聚合物增多,而这部分即使是等规的,也溶于
二甲苯,所以使可溶物摩尔分数增加。”c
NMR测
试结果表明,二甲苯不溶部分和可溶部分的等规度
都随氢气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研究者认为,不仅是局
部非规整插人后,而且立构非规整插人后向氢气发
生链转移反应的几率更高,向氢气发生链转移反应
会把增长链中潜在的mrrm型缺陷转化为一个异丁
基链末端。而且可溶部分的五单元组分布结果显
示,随着氢气浓度的增加,间规聚合物逐渐转向等规
聚合物。Busico等…认为,同时富含m和r序列的
聚丙烯链段主要来自于等规位置和间规位置的存
在,而且在链增长期间,这些位置相互间可以发生快
速转换,这样在一单链上可能会得到交替的等规和
问规序列。除了等规立构规整性随氢气浓度增加而
增加外,还会发现局部规整性的提高,在没有氢气存
在下,聚合物链上局部非规整结构(头一头结构)约
对应了0.8%(摩尔分数)的2,1一插入,而在更高的
氢气浓度下,只对应了约O.2%~O.4%(摩尔分数)
的2.1一插人。
chadwick等I5’9’101还研究了其它几个z—N催
化体系,包括茂金属均相催化体系-l“,关于氢气的
影响,得到了相似的结果。这表明氢气不仅会影响
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还对聚合物的链结构产生
作用,进而影响等规度。当然它不能作为提高等规
度的主要手段,因为氢气的增加,虽然可以提高等规
度,但同时会使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减小.这两者
之间的平衡也需要注意。
3活化作用
虽然在丙烯聚合中,氢气一直是作为链转移剂
来调节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然而很多研究者在
研究氢气的转移机理时发现,氢气对反应速率和催
化剂的活性有很大影响,至今关于氢气的活化机制
仍然是一个研究热点。
氢气的活化作用主要表现为使反应初始速率迅
速增加,甚至可以高出很多倍,而且反应速率髓氧气
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此外,氢气的活化还具有可逆
性,即当氢气加入后,其速率加快;当把氢气移走,其
速率又会减慢到通常情况;随着氢气的再次加人,聚
合速率又会加快[”】。由于氢气导致初始聚合速率
的增加,而对于衰减速率并没有产生影响,因此氢气
的加入使聚合物产率提高。
万 方数据
关于氢气的活化作用,Gu¨talla等¨观察到当
氧气加A到含,I,【:J4/Mgc】2和三乙基铝(TEA)的催
化体系中时,聚合速率明显增加。还有文献擞道r
氢气的活化效应,催化体系包括Ticl。/苯甲酸己酯/
Mgcl2IH-15
J、Tjcl4/邻苯二目l酸酯/Mgcl2I坫,”、
Ticl4/二醚/Mgcl29’埔J,再结合了TEA和一种外给
电子体。Hideharu等””详细考察了催化剂类型对
氢气作用的影响,他们在不使用外给电子体的情况
下,通过改变内给电子体来研究氢气的活化作用。
结果表明,在相同氢气压力下,氢气会把所有的催化
剂活化到相同的程度,催化剂活性的变化基本相同.
即表明在不使用外给电子体的情况下,氢气的活化
作用不受催化体系的影响。chadwick等¨J考察了
外给电子体类型的不同所导致的氢气作用的偏差。
结果表明,对于Tick/邻苯二甲酸酯/Mgcl2催化体
系,氢气的活化程度受到作为外给电子体的烷氧基
硅烷的类型的影响。
关于在负载型z—N催化刺催化的丙烯聚台反
应中,氢气的活化作用机理还存在着几种不同的观
点.但从一般意义上讲,聚合速率的增加,无外乎是
指链增长速率常数的增加和括性位置浓度的增加,
针对不同的体系,研究者证实了.不同的假设。利用
14co放射原子示踪方法,Parsons【1刊发现当氢气加
入时活性位置数明显增加。而Bukatov等’1“发现,
氢气的引入会改变活性位置数及链增长速率常数,
他们也使用了14cO用于聚合终止。Hideharu等¨u。
提出甩停止流聚合方法研究短时问(约O.1
s)内的
有氢和无氢情况下的聚合动力学。结果发现,链增
长速率常数和活性位置浓度无论氢气是否存在几乎
不变,即氢气基本不引起聚合速率的增加.但在淤浆
聚合中,聚合时间的延长被认勾诱导了惰性位置的
形成以及活性位置的失活,此时,氢气会明显影响链
转移反应及活性强化。关于氢气如何使链增长速率
常数或活性位置浓度发生变化.也有不同的假设。
一种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丙烯通过局部不规整插
入(2,1一插入)到增长链中得到了不能继续聚合的
非活性种,而氢气会诱导该结构发生向氢的链转移
反应,从而使增长链重新具有活性,相当于增加了活
性中心数,氢气存在下得到的聚台物中带有n—r
基端基的事实证明了这种假设12“。也有观点认
为‘221氢气可以使非活性的Ti2+物种发生氧化加成
而再生,这种解释的依据是氢气存在下活性位置浓
度明显增加。蹦per√231认为.氢气的恬化作用是由
于活性中心和死聚合物链之间的复合机理,在不存
第12期
需牛等:zte91er—Na【【a催化丙烯聚合中氧气的作用
・1089・
在氢气的情况下,链终止主要通过口氢消去,这样
在链末端形成不饱和双键,该双键也能与活性中心
上的过渡金属反应,从而会与孽体竞争或阻止单体
的插入,所以聚台速率较低;另一方面,在氢气存在
下,链终止主要通过向氢气转移,这样形成的链末端
是饱和的,也就无法与活性位置发生复合。还有观
点。4’”o认为,由于氢气的链转移作用,使聚合物的
相对分子质量减小,这将有利于单体通过聚合物层
向活性中心的扩散,从而引起聚台速率的增加,这种
观点实际卜支持了聚合的扩散控制机理。S0ares
等“j认为,氢气会在催化剂表面发生反应.产生更
多的及不同种类的活性中心,他们的依据是在氢气
存在下,所得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明显要宽
得多,升温淋洗级分也很宽,如果无氢气存在,聚合
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很窄。而且氢气活化作用的
可逆性也证明了这种假设,如果移走氢气,那么氢气
与活性中心之间的反应就不存在,被氢气活化的活
性位置会失去活性,因此反应速率降低;当再次引人
氧气后,氢气又会和活性中心发生反应,再次产生被
氢气活化的位置.加快了反应速率。
4聚合体系中的物理作用
z
N催化剂催化丙烯聚合的反应体系中,氢
气除了有前述的化学作用外,还与体系中其它组分
存在相互间的物理作用,如溶解性、传递性质等,这
些作用对于聚合过程的建模、设计、放大非常重要。
丙烯聚合在催化剂的活性中心卜进行,相应地氢气
要发生作用,它也必须进人到活性中心,要定量研究
氢气的作用,必须知道氢气在活性中心位置处的浓
度。对于液相本体或淤浆聚合,涉及到溶解和传递,
必须知道氢气在液态丙烯或惰性聚合介质(如正己
烷)中的溶解度及氧气在聚丙烯中的传递性质;而对
于气相聚合,不存在气一液平衡问题,则氢气在聚合
物中的传递忭质非常重要。M-zan等”7通过冷模
实验,考察了在丙烯液相本体聚合条件下,氢气在液
体丙烯中的传递性质。I。i等28研究了淤浆聚台条
件下氢气的传递性质。而Jochem等-2钊考察了氢气
和丙烯二元混合体系的气液平衡,得到了氢气与
内烯的气液平衡定量关系式,这样就可以得到氢
气在聚合体系中的溶解度。
当然,所得到的这些关系还只是一些近似的关
系,必须加强氢气与聚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包
括氢气对聚台物的溶胀以及氢气在聚合物巾的传递
性质。氢气的存在是否会影响丙烯在聚合物中的传
万 方数据
递情况也不清楚,前面介绍的氧气与丙烯的气一液
平衡研究,都是在聚合物不存在的情况下进行的,在
实际聚台过程中的情况还有待研究。
此外,由于氢气的化学作用所带来的物理过程
的变化也值得注意,如氢气对聚合过程的影响除了
对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外,还会引起聚合速
率的变化.这将导致聚台热的变化,从而引起活性中
心处温度的变化.因此有必要研究在氢气影响下的
聚合粒子的传热问题,以确定相应的散热措施。
5结语
氢气对z—N催化剂催化丙烯聚合过程的影
响,从现象上看,可以降低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提高聚合物的规整性以及对催化剂的活性有强化作
用。但对于这些现象背后的作用机理还存在争议,
这主要是由于z
N催化剂催化烯烃聚合的配位机
理本身很复杂,还不清楚。因此,只能在经验的基础
上研究氢气的影响并为聚合工艺所利用。
参考文献
1]洪定一主编聚丙烯——原理、工艺与技术:M]北京:中国石
化出版社,2002
13
2】B∞r
York:A∞d㈨Press.1979
J舀89【一Nat£8(htalysts且nd
11dy—zatluns[M】New
3]
Kqohs,Kioka
M,K曲twa
N,et
a1【J】P0一…,1995,36
(26):5015~5018
4P
r0I
c)A.()Im
L,Peuecch
La
c,n
d。J]Md…ozec“2es,1990.
23(11):2904~2907
5]
chad…k
J
c.K一1
G
M.sudrneUet
O
f
J]^拈…fJf
c*Pm
矾哪,1995.196(5):1431‘1437
61K叫oh
s.1bhiyuh
T,Kashlwa
N,“。tl[J1
P。0州,1998.39
(25):6309~6313
7】
chadwlck
Jc,凸amplemM,(:1ulIo
B,n
Bl¨]Mn…“(_Pm
nW,1997.198【4):118l~1188
8
1
B…o
v,corr村lnI
P.De
Manmo
L,ef
aL!J]M口^州of
o…,
j99
J.1”<】):49~57
9]
chadw
L吐J
c,K…l
G
M.sudme“eI
O[J]^缸删of
cMPm
P^埘,1996,197(8):2501—2510
10。Madalena(:F,Fer【landaM
B
C[J】E“r
P。如"J,1996,32
(5):605~6Il
11]B吣1。0
v,cmu}lo
R,chad~k
J(、.㈣l[J]M4㈣小f“£∽
,994.27(26):7538~7543
12]
Rlsh啪L
A,v—E
I,sosnovskqa
L
N,et
al【J)E“r
P。枷
J,1994.30(11):1309~13¨
1
3]
Gu删aUa
om
….1983,4(8):519~527
G.Gl肌nln・ul
J】MⅡhom“n㈣妇一d
141
s口Itz
R,Ma跚n
P,B0blchon
c[J
M口^肼加f
o㈣1988.
】S9f5):1043~J050
15]
sDItz
R,M…n
P,B。b
Lchon(1[J
MⅡ女mmd哪…1989,
190(4):717~723
16’BukatovGD,GoncharovVs,zak}1arov
V
A。J】__Ⅵd删o,
丁
油化
PETR(X:H_FMTCAL
TECHNOLOGY
石
2003年第32卷
Rc
“PmnM,1995,196(5):1751~1759
1’]
P…1
Albmatl
w,A1一Turkl
T
M【j]P。b彻岛㈣H,1989.30
G,et
"
Pi辟措E
J,R(心f
1158
J]£Ⅳr,{枷f,I卵2.s(10):115I—
(3):72~73
18]
E,GIann【n1
u,M…1
B。uchron
B’J]E“r
P。“Ⅲ』,lq75,ll(2):131、I
38
a【[J]M口女m,删,oP惭.“"
拍
盯
拍
凹
Bme
卜8I
s。ares
Pc,cecchLnG,Nonstl
L…Abf“v,H
5ff.【987,8l:
M口…m
rJ,却mp.J995.s9:73~89
19:
HldeharuM,Ma铀hlIoE,M
Lnoru
1999,14s(1,2):2¨~220
Teran。[J]』M。,orⅡr,A.
aI[J]』^如,om,,
J
B
P,Hamlelec
A
E:J]fh“,"¨.1996.37(20):4607
~4614
20]HIdeharuM,Ma啦h
Lro
E,KunlhIkoT,et
MmnTI,L1
J,Mo删BI,“8】
(6):82l一830
¨f*川£wⅢ.1994.49
Sr
A,1999.145(1/2):153~158
21]洪定一主编聚丙烯——原理、工艺与技术[M]北京:中国石
22]
uJ,TekIe
Z,Mo删BI,ct
al[J.西pⅢ£^g
549~559
J.1996.5l(4):
B蚴V,c£pu协P.comdini
P[j]Md女mm耐c^Fm.鼢p耐
(0…n.1992.13(Ij:15~20
化出版社.2002
147
J。chem
T_Ⅵ,PnPrw附kert
G.Swaa”wPM{jj
A』(*£J,
2003.49(1):180~193
RoIe0f
Hydrogen
in
Propylene
POIymerizaU0n
CatalyzedbyZiegIer—NattaCatalysts
LE,H“口1~,xU
Hf)ng
6抽2,FENG
of
(1.Instltute
2
R—ch
Inst叫e
Poly眦rE【lg愀nng,zhejlaⅡgunl删ty,Han92hou
of
Y盯坦n
Pettoch盯nKdCo
L谊”一如”91,YANGAi一训“2,wENG勘i—l“e1,xUG“o
z㈦mng3l加27,chI艏;
6i”2
Lm,Na玛嘴J吼萨u
21004R,(、hnal
[Abstract]
In
indurStrial
pmcessf0。propylenep01ymerizationcatalyzedbyziegler
reactor
as
Natta
catalysLs,hydrogen
1s
introduced
into
polymerization
a
contr。llirlg
agent
ofrelativem01ecularmasst。meetthe
requjrenlents
Based
on
of
pToduction
foIdi“erentbrandsof
poLypropylene
。f
electmn
donor
on
themechanismofchaintransfet
reIativemolecula
r
to
hydrogen,effen
effect
on
theroleof
hydrogen
as
a
contr。lling
agent。f
mass,the
stereoregularity。fp01ypropylene,and
effectof
activatjonwere
reviewed
behind
these
effecls
was
summarized
In
A】so,1he
gene艄l
accepted埘echa“sm
between
hydr。gt’n
and
components
m
the
end,physical
interacti。n
p。1yme
rization
system
was
intmduced,which
waS
。f
p01ymerization
p。ocess
hel硝u1
to
bu|1d
upquantitative
effects(1f
hydrogen
and
m。dcl
[Keywords]hydrogen;zie91er
Natta
catalyst;propylene;chain
transfe。;p。lypropyl肌8
(编辑祖翻红)
欢迎订阅2004年《精细石油化工》
《精细石油化工》是经国家科委批准,由中国石化天津石油化工公司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技术刊物
(IssN
1003
9384;cN
12—1179),主要报道国内外以石油为基础和石油有关的精细化工产品,如:油田化
学品、日用化工产品、纺织染整助剂、催化剂、胶粘剂、表面活性剂、合成材料助剂、炼油精细化学品及有关中
间体等方面的市场动向,生产应用进展和科技成就。设有“专辑”,“研究与开发”、“综述”、“分析与测试”、“国
内外动态”等栏目。适合从事精细石油化工的科技人员、经营管理干部以及院校师生。本刊欢迎国内外厂商
刊登广告,价格优惠。《精细石油化工》为双月刊,大16开64页,每本定价8元,全年b期48元。邮发代号
18—125,列入邮局全国期刊征订目录河北省栏,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如邮局漏订,本编辑部办理补订手
续。此外,本刊还有部分1990年至2002年的过刊,欢迎订阅。
地址:天津大港区天津石化公司《精细石油化工》编辑部
邮编:300271
电话:(022)63804759
传真:(022)63804996
E—mail:jxsyhg@tpcc.com.cn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