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用质疑的眼光看问题

IT圈 admin 35浏览 0评论

2023年12月16日发(作者:黎雅容)

用 质 疑 的 眼 光 看 问 题

——课本严密性初探

摘要:课本一定是对的吗? 答案一定是对的吗? 当你用质疑的眼光看待问题

你会发现权威并不代表真理。

关键词:函数建模 质疑精神 发现问题

探究一:手机收费

一、问题来源

临近元旦,大街上车水马龙,店铺里张灯结彩,散发着欢乐,洋溢着愉悦。

到了元旦,我和同学出去逛街,顺便帮妈妈充手机话费。移动公司分站点里人山人海,几米长的柜台前排起了长队,几个人在感慨:“不久前才刚充钱,现在又没了。手机真像老虎机。”

我充完钱,对移动公司的收费标准产生了兴趣。移动公司分站点的工作人员告诉我:

“移动按通话时间来收费。但不是客户的实际通话时间,而是按每次不小于客户的实际通话时间的最小整数来计算。例如:通话3分50秒按4分来收费,通话3分20秒也按4分来收费。若第一次通话3分20秒,第二次通话3分30秒,则按8分来计算。”

二、课题学习

怎样选择较优方案

某家电信公司提供了两种方案的移动通讯的收费标准,如下表:

每月基本服务费

每月免费通话时间

超出后每分收费

A方案

30元

120分

0.4元

B方案

50元

200分

0.4元

如果请你选择其中一种方案,应如何选择?

教材上给出的解法是:

设每月通话时间为X,A﹑B两种方案的每月话费分别为Y1、Y2元。

1

Y1=30(0≤X≤120)

Y1=30+0.4(X—120)=0.4X—18(X>120)

Y2=50(0≤X≤200)

Y2=0.4X—30(X>200)

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图象,观察图象得

у(元)

200

150

A方案

100

B方案

50

0

50

100 150 170

200

250 300 350 400

χ(分)

当0<X<170时,应选A方案。

当X=170时,两种方案任选一种。

当x>170时,应选B方案。

三、课题分析

答案的解法是以一次函数建模,画出的是一条折线,只考虑了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实际。从而使这解法存在问题,与那位移动公司分站点的工作人员所说的存在差别,也就是说,这道题的解法与事实不符!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你选择A方案,且总通话时间为144.5分钟时,按上述解法,话费39.8元。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你至少要缴纳话费40元。若你通话多次,且通话时间不是自然数,应缴纳的话费还会更多。由此可知,教材上的解法不合实际。

问题出在哪?问题就在按什么时间手话费。教材上按实际通话时间收话费,而在实际生活中按每次实际通话时间经换算(不满一分钟按一分钟计)后的时间来计算话费。

设某人某次通话时间为X分钟

若X为整数,那么按X=[X]来计;

若X不为整数,那么按X=[X+1]=[X]+1来计;

2

由此可知,设某人一个月共通话N次,第I次通话XI分钟(0<I≤N,I为正整数),其中有K次通话时间为非整数分钟,则移动公司收费时按通话时间

X'=[X1]+[X2]+[X3]+„„+[XN]+K 。

而不是X=X1+X2+X3+„„+XN

所以说移动公司收费时所根据的通话时间必为整数,并非一切非负实数。那么该怎么表示关系式呢?

у(元)

200

150

A方案

B方案

100

50

0

50

100 150 170

200

250 300 350 400

χ(分)

可先由描点法画出函数图象(以A方案为例,X表示移动公司收费时所根据的通话时间),如右图所示。可见,它的函数图象是一条由断断续续的点(横坐标为自然数)组成,并非由每两个相邻的点连接而成的连贯折线。由图象可知,

Y=30(0≤X≤120,X为自然数),

Y=0.4X—18(X>120,X为正整数)。

小结:

对于这道题目,我们发现了教材的漏洞。也就是教材遗忘了实际,只是为了题目而题目,而不能切合实际,产生了三处漏洞——X的含义,X的取值范围和函数图象。可见,权威并不代表真理。只要用质疑的眼光看待一些看似正确的事情,我们会发现许多问题。

正如孟子所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只有不“尽信书”,才能发挥书的价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不仅数学如此,科学也是这样。

3

探究二:电解水

五、问题来源

如图是一个电解水的装置,其中a,b中气体体积比是__。(参考文献:《初中自主学习课时训练》八年级上科学浙教版)

很显然,a产生氢气,b产生氧气,根据化学方程式得,产生的氢氧体积比为2︰1,所以上题答案为2︰1。

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真的只用考虑化学方程式这一个因素吗?它引起了我的质疑。因为电解水产生的气体并不只是a,b中的气体,而还包括溶解在水中的氢气和氧气。这就需要考虑不同气压下,氢气和氧气的溶解度和密度。

六、题目探究

设在20摄氏度,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能力有限,不考虑气压的变化),已电解水1.8g,水槽中现有水100mL。(20摄氏度,1个标准大气压下,氢气密度为0.09kg/m3,溶解度为0.0182g;氧气密度为1.43kg/m3,溶解度为0.0310g。(参考文献《科学》八年级上册浙教版)

则根据化学方程式得产生氢气1.8 g×(2÷18)=0.2g,

其中0.182g溶于水,

则以气体形式存在的氢气有0.2 g-0.0182g=0.1818 g,

体积为0.1818 g÷(0.09×10-3g/cm3)=2020mL。

则我们能收集到2020mL氢气。

同理得我们能收集到我们能收集到氧气体积为1097m L。

可见现实生活中氢氧体积比不为2︰1,而是小于2︰1。

换一个角度,100mL水可溶解氢气0.0182g,相当于202.2mL氢气,而溶解的氧气的质量相当于21.6mL的氧气。

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氢氧体积比不为2︰1。溶解度对气体的体积影响很大,而我们通常却忽略了它,使一些题目答案不合乎实际。

4

七、名家事例

一道教材上的题目,也有三处错误(X的含义,X的取值范围,函数图象);可见,权威并不代表真理,“不唯书,不唯上,要唯实”。当题目的参考答案与自己的有出入时,我们难免会产生质疑,面对我们的质疑,我们不能盲目得迷信权威,将它束之高阁。我们应思考造成出入的问题所在,并经过实践找出问题的正确答案。伽利略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在枷利略之前,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时间与质量呈正比。1700多年来,人们一直把它当作真理。伽利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次产生了质疑,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物体的落地的时间与质量无关。他在比萨斜塔上当众作了个实验。他双手分别拿一个质量不同(一个为100磅的实心铁球,另一个为1磅的空心铁球)。他同时放开双手,人们惊奇地看到两球几乎同时落地。

八、我的拙见

正确与错误总是对立的,而正确总是在错误的破碎中不断前进,故而我们永远需要质疑精神,但却不需要或者迷失自我或者鹦鹉学舌的“乌合之众”。这种盲目的“多疑综合征”,是社会文明的大敌,值得我们警思。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解决问题是创新的基础,而质疑是解决问题的基础,是基础的基础。只有学会质疑,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才能不断创新,不断推动社会进步。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应该培养质疑精神,从身边的小事出发,不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积累经验,为祖国的灿烂明天而努力。

乐清市英华学校:刘 晓、陈松晔、余倩倩

指导老师:毛剑武

5

2023年12月16日发(作者:黎雅容)

用 质 疑 的 眼 光 看 问 题

——课本严密性初探

摘要:课本一定是对的吗? 答案一定是对的吗? 当你用质疑的眼光看待问题

你会发现权威并不代表真理。

关键词:函数建模 质疑精神 发现问题

探究一:手机收费

一、问题来源

临近元旦,大街上车水马龙,店铺里张灯结彩,散发着欢乐,洋溢着愉悦。

到了元旦,我和同学出去逛街,顺便帮妈妈充手机话费。移动公司分站点里人山人海,几米长的柜台前排起了长队,几个人在感慨:“不久前才刚充钱,现在又没了。手机真像老虎机。”

我充完钱,对移动公司的收费标准产生了兴趣。移动公司分站点的工作人员告诉我:

“移动按通话时间来收费。但不是客户的实际通话时间,而是按每次不小于客户的实际通话时间的最小整数来计算。例如:通话3分50秒按4分来收费,通话3分20秒也按4分来收费。若第一次通话3分20秒,第二次通话3分30秒,则按8分来计算。”

二、课题学习

怎样选择较优方案

某家电信公司提供了两种方案的移动通讯的收费标准,如下表:

每月基本服务费

每月免费通话时间

超出后每分收费

A方案

30元

120分

0.4元

B方案

50元

200分

0.4元

如果请你选择其中一种方案,应如何选择?

教材上给出的解法是:

设每月通话时间为X,A﹑B两种方案的每月话费分别为Y1、Y2元。

1

Y1=30(0≤X≤120)

Y1=30+0.4(X—120)=0.4X—18(X>120)

Y2=50(0≤X≤200)

Y2=0.4X—30(X>200)

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图象,观察图象得

у(元)

200

150

A方案

100

B方案

50

0

50

100 150 170

200

250 300 350 400

χ(分)

当0<X<170时,应选A方案。

当X=170时,两种方案任选一种。

当x>170时,应选B方案。

三、课题分析

答案的解法是以一次函数建模,画出的是一条折线,只考虑了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实际。从而使这解法存在问题,与那位移动公司分站点的工作人员所说的存在差别,也就是说,这道题的解法与事实不符!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你选择A方案,且总通话时间为144.5分钟时,按上述解法,话费39.8元。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你至少要缴纳话费40元。若你通话多次,且通话时间不是自然数,应缴纳的话费还会更多。由此可知,教材上的解法不合实际。

问题出在哪?问题就在按什么时间手话费。教材上按实际通话时间收话费,而在实际生活中按每次实际通话时间经换算(不满一分钟按一分钟计)后的时间来计算话费。

设某人某次通话时间为X分钟

若X为整数,那么按X=[X]来计;

若X不为整数,那么按X=[X+1]=[X]+1来计;

2

由此可知,设某人一个月共通话N次,第I次通话XI分钟(0<I≤N,I为正整数),其中有K次通话时间为非整数分钟,则移动公司收费时按通话时间

X'=[X1]+[X2]+[X3]+„„+[XN]+K 。

而不是X=X1+X2+X3+„„+XN

所以说移动公司收费时所根据的通话时间必为整数,并非一切非负实数。那么该怎么表示关系式呢?

у(元)

200

150

A方案

B方案

100

50

0

50

100 150 170

200

250 300 350 400

χ(分)

可先由描点法画出函数图象(以A方案为例,X表示移动公司收费时所根据的通话时间),如右图所示。可见,它的函数图象是一条由断断续续的点(横坐标为自然数)组成,并非由每两个相邻的点连接而成的连贯折线。由图象可知,

Y=30(0≤X≤120,X为自然数),

Y=0.4X—18(X>120,X为正整数)。

小结:

对于这道题目,我们发现了教材的漏洞。也就是教材遗忘了实际,只是为了题目而题目,而不能切合实际,产生了三处漏洞——X的含义,X的取值范围和函数图象。可见,权威并不代表真理。只要用质疑的眼光看待一些看似正确的事情,我们会发现许多问题。

正如孟子所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只有不“尽信书”,才能发挥书的价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不仅数学如此,科学也是这样。

3

探究二:电解水

五、问题来源

如图是一个电解水的装置,其中a,b中气体体积比是__。(参考文献:《初中自主学习课时训练》八年级上科学浙教版)

很显然,a产生氢气,b产生氧气,根据化学方程式得,产生的氢氧体积比为2︰1,所以上题答案为2︰1。

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真的只用考虑化学方程式这一个因素吗?它引起了我的质疑。因为电解水产生的气体并不只是a,b中的气体,而还包括溶解在水中的氢气和氧气。这就需要考虑不同气压下,氢气和氧气的溶解度和密度。

六、题目探究

设在20摄氏度,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能力有限,不考虑气压的变化),已电解水1.8g,水槽中现有水100mL。(20摄氏度,1个标准大气压下,氢气密度为0.09kg/m3,溶解度为0.0182g;氧气密度为1.43kg/m3,溶解度为0.0310g。(参考文献《科学》八年级上册浙教版)

则根据化学方程式得产生氢气1.8 g×(2÷18)=0.2g,

其中0.182g溶于水,

则以气体形式存在的氢气有0.2 g-0.0182g=0.1818 g,

体积为0.1818 g÷(0.09×10-3g/cm3)=2020mL。

则我们能收集到2020mL氢气。

同理得我们能收集到我们能收集到氧气体积为1097m L。

可见现实生活中氢氧体积比不为2︰1,而是小于2︰1。

换一个角度,100mL水可溶解氢气0.0182g,相当于202.2mL氢气,而溶解的氧气的质量相当于21.6mL的氧气。

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氢氧体积比不为2︰1。溶解度对气体的体积影响很大,而我们通常却忽略了它,使一些题目答案不合乎实际。

4

七、名家事例

一道教材上的题目,也有三处错误(X的含义,X的取值范围,函数图象);可见,权威并不代表真理,“不唯书,不唯上,要唯实”。当题目的参考答案与自己的有出入时,我们难免会产生质疑,面对我们的质疑,我们不能盲目得迷信权威,将它束之高阁。我们应思考造成出入的问题所在,并经过实践找出问题的正确答案。伽利略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在枷利略之前,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时间与质量呈正比。1700多年来,人们一直把它当作真理。伽利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次产生了质疑,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物体的落地的时间与质量无关。他在比萨斜塔上当众作了个实验。他双手分别拿一个质量不同(一个为100磅的实心铁球,另一个为1磅的空心铁球)。他同时放开双手,人们惊奇地看到两球几乎同时落地。

八、我的拙见

正确与错误总是对立的,而正确总是在错误的破碎中不断前进,故而我们永远需要质疑精神,但却不需要或者迷失自我或者鹦鹉学舌的“乌合之众”。这种盲目的“多疑综合征”,是社会文明的大敌,值得我们警思。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解决问题是创新的基础,而质疑是解决问题的基础,是基础的基础。只有学会质疑,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才能不断创新,不断推动社会进步。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应该培养质疑精神,从身边的小事出发,不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积累经验,为祖国的灿烂明天而努力。

乐清市英华学校:刘 晓、陈松晔、余倩倩

指导老师:毛剑武

5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