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8日发(作者:诺高)
牛人自修三星i6数码相机横纹与过暴故障(过程组图)!
从自己决定自己修理,开拆开始,到今天2009年3月1日,已经半个月了!主要是一边摸索一边工作,并不知道正道在哪里,也不坚信自己能修好。冒昧叫牛人,是因为本人不是修理或者电子相关行业的人(图形图像设计的),反正今年是牛年,也凑个热闹吧。
总之,今天能把它修好了,是有点开心的,因为直接费用才4元钱(本来是可以0元的)。我希望把我的维修过程拿出来的大家分享,更希望能帮到和我一样遇到i6有问题的网友。横纹与过暴故障是三星相机多款机型都容易出现的问题,非i6的解决办法应该是类似的。
我的i6是06年4月份买的,大概是08年下半年出现的问题,与经销商和三星客服联系之后都是因为费用太贵而又拿回来放着(三星广州客服:修360元多,换镜头650元,在花园酒店旁,太黑了,这个价钱这个时候,新买一台都差不多了,还金融危机)。
不过,放着始终觉得是废物一件,于是在网上谷歌和百度了一下,才了解到这个问题的普遍性和复杂性(好多网友遇到同样的问题,去修的遇到情况大多和我一样,三星又不承认是产品缺陷,不主动解决)。也因为受到部分网友的提点,我于是决定自己修理!提醒网友,维修需要一定的工具、谨慎的心态和意识,并且有点风险。
好了,费话一堆,下面就少费话多上图。大家先看看我的横纹与过暴程度(最严重的早被狠狠的X了):
这张照片是在经销商的维修部照的,横纹哪是整齐划一、一塌糊涂!左边大图是因为经过图像软件改变了尺寸才看不出来。
顺便让大伙看看人家维修部的环境,设备对我来说,他们太充足了。
年前在广州天河公园拍的,日光下会过暴成这个鬼样!
我的维修环境,比人家维修部看起来舒心但不顺手。
我的维修工具,找完房间就这几件可能合适的。
先来个全尸照,担心拆了就拼不回去。桌面还铺上了好一点的纸巾,小时候看到人家修汽车用纸巾可利害了。
先拆外部螺丝,右边穿绳环和耳机插孔的稍隐蔽一点。(电池盖始终不需要拆)。
然后就可以把穿绳环取下,再取下左右封边的银色塑料件。
拆后盖,顶部仅靠卡位固定,如图右边的螺丝不用拆。
还是有不少灰尘从按键缝隙进入。
拆前盖,先将右边抬起(左边有内角连接件会卡住),在些先透露个秘诀,安装前盖的时候要打开相机电源,后保持镜头盖为打开状态最轻轻盖回去!这样镜头盖的拨杆才好进入卡位。当然要前盖左边先入。
首次看到前后全貌,还是会被精细和复杂吓着,下一步不知道从哪开始,要不要继续?
从后面把镜头组件左边的金属片拆了(两个螺丝),再回正面拔出如图两组排线即可巧取镜头组件,每个排线座上都有个盖子压住排线的哦,向上翻起盖子才能拔出排线,我之前以为要拆主控电路板,把全部排线都拆了:-P
拆到这里,东西已经有点乱,为了不出意外,最好像我一样让它们排排坐,比如,螺丝有大小、长短、黑白之分。
开始专攻镜头组件,表面有一层深色薄膜覆盖,作用是闭光和保护排线吧,将它轻轻撕开。之前有网友说是镜头活动导致快门排线断裂,是设计缺陷,我的目标就是找到它并试图解决。
但怎么看也拆不到里面,有排线覆盖取不出镜头后盖。我于是把CCD感光元件拆下来看看,就想看看而已。
透过镜头传到CCD前成像的光线。
控制镜头的排线全貌,像个壁虎!要折盖子好像必须用铬铁把壁虎手(就这么叫吧)松开。
要不要再继续呢?再来个镜头的全尸照。后来找了个万用表试了,排线没有断,仔细分析,i6的排线是不会断的,不存在活动牵拉的情况。
犹豫,这一下去,那铁定就是650RMB啊,刹车还来得及。翻来翻去,看到唯一写着“MADE IN CHINA”的电机,好像仅是控制镜头盖而已。想不通,睡觉。
一觉醒来就想通了,壁虎小样,看我不把你按住!
可看了里面更怕,电路、光路、传动,哪一个处理不好就报废。
看图片好像东西挺大,其它都是另一台相机超微距拍下来的,整个i6拿在手上才多大啊?
再看看,真的不知道从哪拆起。因为不是排线就难确定是哪里的问题了。
还是怀疑线头的问题吧,用橡皮擦一擦。
装回去,试一试,横纹依旧,画面过暴!没办法了,就这样放了它一礼拜。
一礼拜后,决心再来。又用铬铁把壁虎手松开,惨!因为不熟铬铁的使用,热到这个零件的一个针脚都扯了出来,顿时感觉650RMB已经去了一半!
哪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拆。心想,那个针脚到时塞回去或许还能用呢!
壁虎脚一边连着一个小电机,是变焦和对焦用的。壁虎尾巴与镜室排线的连接个人觉得就是设计缺陷了,不科学。也要用铬铁分开,讨厌铬铁!
让光线向下90度转向的部件,就是外面看到的镜头处。
“用力轻轻”拉出金属滑杆,取出变焦和对焦镜片组。
变焦和对焦镜片组,滑杆下方有齿条与电机的转轴耦合。
再拉出另一条金属滑杆,才能取出这两块东西。
反面,我的理解,这应该是快门了吧。这一礼拜来,发现有网友说快门片有油,导致不能正常工作,这东西又成为我的新目标。
做个比例图,这东西够小吧?我也想确认中间没有镜片!
拆它,一片、两片„„ 薄软度不亚于128g以下的纸张。手指拿不起,只能用上图的工具。
到此,终于发现问题所在,如上图,这两片叶片角落有油迹,粘在一起了。这地方它怎么就会有油(或水)呢?想不通,整个镜头组件就电机转轴处有油,也不直接接触,镜室基本上也是密封的,如果是水气它怎么就懂得留在这个地方?
2月5日新增:基于上述疑问,我抛出个阴谋论,就是会不会是三星故
意埋藏的定时炸弹?--保修期内,这油对光圈还有润滑作用,过保后,油即变质,故障出现,返修,再赚一笔!不然怎么会多型号多用户出现相同故障呢,且不回应。
实际上,这个结构应该叫光圈,各叶片组合动作以控制进光量大小,得到合理暴光,但叶片被粘住后,驱动力不足以推动,就使得光圈变成每次暴光都是最大进光量(尽管相机显示参数正常)!怎么会不过暴呢?越光的环境越过暴。横纹可能是和有些网友分析一样,粘住的叶片使得推动电路受阻,不能全程完成动作,于是电路内的电流反冲其它部件,形成了CCD成像信号的干扰!
i6没有机械快门,只有通过对CCD通断时间的控制完成暴光,即电子快门。
全部拆出来清洗,放成一排留个影(记住顺序和方向)。
拆完了,底板只有两个活动轴推动叶片的开合。
找了个塑料盖放了点洗洁精+液晶屏清洁剂!泡。
再轻轻刷试表面油迹。
冲水后回来晾干,不知道冲走了一片的话还行不行呢?
好了,这个瘸子的零件怎么办呢?更可气的是,后来发现它其实是不用铬铁的,可以用东西从底下撬起来!我讨厌铬铁。再后来才弄明白这东西叫“光耦”,作用是让变焦和对焦镜片走到尽头后停下来,靠着光耦的镜片组一端有突起,突起进入了光耦凹槽内后阻挡了两端的光线,这个信号就会让镜片停下来!塞回去后用万用表试,此物作废!那这个零件是不是时时都会调用到呢?我作为业余人士连这个零件都不要了就装回去试机,电源一开就听到电机“叻叻”直响!赶紧拔电池,担心再过一会齿条会被磨光。
还好,我住处附近就是广州赛格电子城!我拿着上图右边那个残骸去逛了一个中午,好不容易才在一家档口找到了两颗。也不知道型号对不对,买回来一试,大了点,塞不进去!好事多磨啊,好,我就磨它,用砂纸。磨到差不多见内脏了才
装了进去。
最后,是用铬铁焊接壁虎尾巴,我焊了几次才成功,很不好操作。然后是清洁、包裹回深色薄膜,再反向安装回去。
还没装回外壳我就开机,还能点着,能看到预览图像。暗喜„„
“咔嚓”,没横纹!暴光正常!无语了。愿与遇到类似问题的网友共同探讨,以最低成本解决自己的问题!
/dc/
2023年12月18日发(作者:诺高)
牛人自修三星i6数码相机横纹与过暴故障(过程组图)!
从自己决定自己修理,开拆开始,到今天2009年3月1日,已经半个月了!主要是一边摸索一边工作,并不知道正道在哪里,也不坚信自己能修好。冒昧叫牛人,是因为本人不是修理或者电子相关行业的人(图形图像设计的),反正今年是牛年,也凑个热闹吧。
总之,今天能把它修好了,是有点开心的,因为直接费用才4元钱(本来是可以0元的)。我希望把我的维修过程拿出来的大家分享,更希望能帮到和我一样遇到i6有问题的网友。横纹与过暴故障是三星相机多款机型都容易出现的问题,非i6的解决办法应该是类似的。
我的i6是06年4月份买的,大概是08年下半年出现的问题,与经销商和三星客服联系之后都是因为费用太贵而又拿回来放着(三星广州客服:修360元多,换镜头650元,在花园酒店旁,太黑了,这个价钱这个时候,新买一台都差不多了,还金融危机)。
不过,放着始终觉得是废物一件,于是在网上谷歌和百度了一下,才了解到这个问题的普遍性和复杂性(好多网友遇到同样的问题,去修的遇到情况大多和我一样,三星又不承认是产品缺陷,不主动解决)。也因为受到部分网友的提点,我于是决定自己修理!提醒网友,维修需要一定的工具、谨慎的心态和意识,并且有点风险。
好了,费话一堆,下面就少费话多上图。大家先看看我的横纹与过暴程度(最严重的早被狠狠的X了):
这张照片是在经销商的维修部照的,横纹哪是整齐划一、一塌糊涂!左边大图是因为经过图像软件改变了尺寸才看不出来。
顺便让大伙看看人家维修部的环境,设备对我来说,他们太充足了。
年前在广州天河公园拍的,日光下会过暴成这个鬼样!
我的维修环境,比人家维修部看起来舒心但不顺手。
我的维修工具,找完房间就这几件可能合适的。
先来个全尸照,担心拆了就拼不回去。桌面还铺上了好一点的纸巾,小时候看到人家修汽车用纸巾可利害了。
先拆外部螺丝,右边穿绳环和耳机插孔的稍隐蔽一点。(电池盖始终不需要拆)。
然后就可以把穿绳环取下,再取下左右封边的银色塑料件。
拆后盖,顶部仅靠卡位固定,如图右边的螺丝不用拆。
还是有不少灰尘从按键缝隙进入。
拆前盖,先将右边抬起(左边有内角连接件会卡住),在些先透露个秘诀,安装前盖的时候要打开相机电源,后保持镜头盖为打开状态最轻轻盖回去!这样镜头盖的拨杆才好进入卡位。当然要前盖左边先入。
首次看到前后全貌,还是会被精细和复杂吓着,下一步不知道从哪开始,要不要继续?
从后面把镜头组件左边的金属片拆了(两个螺丝),再回正面拔出如图两组排线即可巧取镜头组件,每个排线座上都有个盖子压住排线的哦,向上翻起盖子才能拔出排线,我之前以为要拆主控电路板,把全部排线都拆了:-P
拆到这里,东西已经有点乱,为了不出意外,最好像我一样让它们排排坐,比如,螺丝有大小、长短、黑白之分。
开始专攻镜头组件,表面有一层深色薄膜覆盖,作用是闭光和保护排线吧,将它轻轻撕开。之前有网友说是镜头活动导致快门排线断裂,是设计缺陷,我的目标就是找到它并试图解决。
但怎么看也拆不到里面,有排线覆盖取不出镜头后盖。我于是把CCD感光元件拆下来看看,就想看看而已。
透过镜头传到CCD前成像的光线。
控制镜头的排线全貌,像个壁虎!要折盖子好像必须用铬铁把壁虎手(就这么叫吧)松开。
要不要再继续呢?再来个镜头的全尸照。后来找了个万用表试了,排线没有断,仔细分析,i6的排线是不会断的,不存在活动牵拉的情况。
犹豫,这一下去,那铁定就是650RMB啊,刹车还来得及。翻来翻去,看到唯一写着“MADE IN CHINA”的电机,好像仅是控制镜头盖而已。想不通,睡觉。
一觉醒来就想通了,壁虎小样,看我不把你按住!
可看了里面更怕,电路、光路、传动,哪一个处理不好就报废。
看图片好像东西挺大,其它都是另一台相机超微距拍下来的,整个i6拿在手上才多大啊?
再看看,真的不知道从哪拆起。因为不是排线就难确定是哪里的问题了。
还是怀疑线头的问题吧,用橡皮擦一擦。
装回去,试一试,横纹依旧,画面过暴!没办法了,就这样放了它一礼拜。
一礼拜后,决心再来。又用铬铁把壁虎手松开,惨!因为不熟铬铁的使用,热到这个零件的一个针脚都扯了出来,顿时感觉650RMB已经去了一半!
哪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拆。心想,那个针脚到时塞回去或许还能用呢!
壁虎脚一边连着一个小电机,是变焦和对焦用的。壁虎尾巴与镜室排线的连接个人觉得就是设计缺陷了,不科学。也要用铬铁分开,讨厌铬铁!
让光线向下90度转向的部件,就是外面看到的镜头处。
“用力轻轻”拉出金属滑杆,取出变焦和对焦镜片组。
变焦和对焦镜片组,滑杆下方有齿条与电机的转轴耦合。
再拉出另一条金属滑杆,才能取出这两块东西。
反面,我的理解,这应该是快门了吧。这一礼拜来,发现有网友说快门片有油,导致不能正常工作,这东西又成为我的新目标。
做个比例图,这东西够小吧?我也想确认中间没有镜片!
拆它,一片、两片„„ 薄软度不亚于128g以下的纸张。手指拿不起,只能用上图的工具。
到此,终于发现问题所在,如上图,这两片叶片角落有油迹,粘在一起了。这地方它怎么就会有油(或水)呢?想不通,整个镜头组件就电机转轴处有油,也不直接接触,镜室基本上也是密封的,如果是水气它怎么就懂得留在这个地方?
2月5日新增:基于上述疑问,我抛出个阴谋论,就是会不会是三星故
意埋藏的定时炸弹?--保修期内,这油对光圈还有润滑作用,过保后,油即变质,故障出现,返修,再赚一笔!不然怎么会多型号多用户出现相同故障呢,且不回应。
实际上,这个结构应该叫光圈,各叶片组合动作以控制进光量大小,得到合理暴光,但叶片被粘住后,驱动力不足以推动,就使得光圈变成每次暴光都是最大进光量(尽管相机显示参数正常)!怎么会不过暴呢?越光的环境越过暴。横纹可能是和有些网友分析一样,粘住的叶片使得推动电路受阻,不能全程完成动作,于是电路内的电流反冲其它部件,形成了CCD成像信号的干扰!
i6没有机械快门,只有通过对CCD通断时间的控制完成暴光,即电子快门。
全部拆出来清洗,放成一排留个影(记住顺序和方向)。
拆完了,底板只有两个活动轴推动叶片的开合。
找了个塑料盖放了点洗洁精+液晶屏清洁剂!泡。
再轻轻刷试表面油迹。
冲水后回来晾干,不知道冲走了一片的话还行不行呢?
好了,这个瘸子的零件怎么办呢?更可气的是,后来发现它其实是不用铬铁的,可以用东西从底下撬起来!我讨厌铬铁。再后来才弄明白这东西叫“光耦”,作用是让变焦和对焦镜片走到尽头后停下来,靠着光耦的镜片组一端有突起,突起进入了光耦凹槽内后阻挡了两端的光线,这个信号就会让镜片停下来!塞回去后用万用表试,此物作废!那这个零件是不是时时都会调用到呢?我作为业余人士连这个零件都不要了就装回去试机,电源一开就听到电机“叻叻”直响!赶紧拔电池,担心再过一会齿条会被磨光。
还好,我住处附近就是广州赛格电子城!我拿着上图右边那个残骸去逛了一个中午,好不容易才在一家档口找到了两颗。也不知道型号对不对,买回来一试,大了点,塞不进去!好事多磨啊,好,我就磨它,用砂纸。磨到差不多见内脏了才
装了进去。
最后,是用铬铁焊接壁虎尾巴,我焊了几次才成功,很不好操作。然后是清洁、包裹回深色薄膜,再反向安装回去。
还没装回外壳我就开机,还能点着,能看到预览图像。暗喜„„
“咔嚓”,没横纹!暴光正常!无语了。愿与遇到类似问题的网友共同探讨,以最低成本解决自己的问题!
/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