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1日发(作者:武懿)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mp3
篇一:国学经典诵读mp3
☆桃花源记mp3☆
☆归去来兮辞mp3☆
☆兰亭集序mp3☆
☆陈情事表mp3☆
☆诫子书mp3☆
☆出师表mp3☆
☆戒兄子严敦书mp3☆
☆过秦论mp3☆
☆大学mp3☆
☆黄帝内经-素问mp3☆
☆弟子规mp3☆
☆百家姓mp3☆
☆千字文mp3☆
☆三字经mp3☆
☆别赋mp3☆
☆五柳先生传mp3☆
☆《中庸》诵读mp3☆
☆论语读诵mp3☆
☆《老子》帛书校本·德篇mp3☆
☆《老子道德经》帛书校本道篇☆
☆《老子道德经》王弼本☆
☆《老子道德经》河上公本☆
☆庄子·逍遥游第一mp3☆
☆庄子·齐物论第二mp3☆
☆庄子·养生主第三mp3☆
☆鬼谷子mp3☆
☆《大学》诵读mp3☆
☆论语mp3☆
☆新增广贤文mp3☆
☆《孟子》全文朗读mp3☆
诸子百家-大学☆
☆弟子规(海外版1)☆
☆弟子规(海外版2)☆
☆诸子百家-弟子规☆
☆诸子百家-黄帝内经☆
☆
☆诸子百家-老子【1】☆
☆诸子百家-老子【2】☆
☆诸子百家-老子【3】☆
☆诸子百家-老子【4】☆
☆诸子百家-老子【5】☆
☆诸子百家-老子【6】☆
☆诸子百家-老子【7】☆
☆诸子百家-老子【8】☆
☆诸子百家-礼记【1】☆
☆诸子百家-礼记【2】☆
☆诸子百家-笠翁对韵【1】☆
☆诸子百家-笠翁对韵【2】☆
☆诸子百家-吕氏春秋☆
☆诸子百家-论语【1】☆
☆诸子百家-论语【2】☆
☆诸子百家-论语【3】☆
☆诸子百家-孟子【1】☆
☆诸子百家-孟子【2】☆
☆诸子百家-孟子【3】☆
☆诸子百家-孟子【4】☆
☆诸子百家-孟子【5】☆
☆诸子百家-墨子【1】☆
☆诸子百家-墨子【2】☆
☆诸子百家-千字文☆
☆诸子百家-三字经☆
☆诸子百家-诗经【1】☆
☆诸子百家-诗经【2】☆
☆诸子百家-诗经【3】☆
☆诸子百家-诗经【4】☆
☆诸子百家-史记☆
☆诸子百家-孝经【1】☆
☆诸子百家-孝经【2】☆
☆孝经(海外版)【1】☆
☆孝经(海外版)【2】☆
☆诸子百家-易经【1】☆
☆诸子百家-易经【2】☆
☆诸子百家-易经【3】☆
☆诸子百家-易经【4】☆
☆诸子百家-易经【5】☆
☆诸子百家-易经【6】☆
☆诸子百家-易经【7】☆
☆诸子百家-易经【8】☆
☆诸子百家-易经【9】☆
☆诸子百家-易经【10】☆
☆诸子百家-中庸☆
☆诸子百家-庄子【1】☆
☆诸子百家-庄子【2】☆
《三字经》童声教读《弟子规》童声版诵读幼儿朗读唐诗(含诗意)宝宝必背唐诗《唐诗》童声朗读杜甫诗歌诵读苏轼诗文吟诵杜牧诗文欣赏儿童诗歌朗诵《三字经》通译《三字经》新儿歌钱文忠解读《三字经》小学生必背古诗78首古代文学标准诵读·古文古代文学标准诵读·古诗词《了凡四训》全文讲解《礼记》全文朗读《声律启蒙》全文《论语》全文诵读二十四孝的故事《千字文》童声解读中华成语千字文少年儿童古典文学启蒙儿童散文诗朗诵一年级拼音《春秋左传》节选诵读《左传》诵读《史记》诵读笠翁对韵《中华字经》读古诗学历史(一)读古诗学历史(二)读古诗学历史(三)宋词朗读童声版国学启蒙 超长版《道德经》童声诵读《孝经》全文诵读《尚书》全文朗读《孟子》《庄子》诵读《老子》诵读《孙子兵法》诵读《大学·中庸》诵读《周易》全文诵读先秦-两汉诗词冰心作品(配乐朗诵)楚辞全文诵读龙文鞭影幼学琼林国乐启蒙
篇二: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一、《弟子规》
二、《三字经》
三、《百家姓》
四、《千字文》
五、《论 语》10段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 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恶也;不以其道得 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5.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7.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子曰:由!悔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
也。
10.子曰:君子欲君子欲讷於言,而敏於行。
六、《老子 大学 中庸 庄子》11段
《老子》节选
1.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 其私。
2.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3.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大学》节选
1.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2.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
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中庸》节选
1.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
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2.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3.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庄子》节选
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2.《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3.瞿鹊子问乎长梧子曰:吾闻诸夫子:圣人不从事于务,不就利,不违害,不喜求,不缘道,无谓有谓,有谓无谓,而游乎尘垢之外。夫子以为孟浪之言,而我以为妙道之行也。吾子以为奚若?
七、《孟子》6段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
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4.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无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5.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6.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徵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八、《陋室铭》刘禹锡(唐)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皆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九、《劝 学》荀子(战国)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戢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十、《杂说四.笠翁对韵一东》
《笠翁对韵一东》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鱼翁。
河对汉,绿对红。雨伯对雷公。烟楼对雪洞,月殿对天宫。云叆叇,日曈朦。腊屐对渔蓬。过天星似箭,吐魂月如弓。驿旅客逢梅子雨,池亭人挹荷花风。茅店村前,皓月坠林鸡唱韵;板桥路上,青霜锁道马行踪。
山对海,华对嵩。四岳对三公。宫花对禁柳,塞雁对江龙。
篇三:小学国学经典诵读5上
小学五年级(上)经典诵读
1
2
小学五年级(上)经典诵读
3
《增广贤文》:编写于明代,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曾进行过重订,是一本著名的儿童启蒙书目。此书集结了从古到今的各种格言、谚语,是一本必读的启蒙经典,从中可以领会到朴素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所以有“读了《增广》会说话”之美称。
4
小学五年级(上)经典诵读
百家经典诵读
5
2024年1月11日发(作者:武懿)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mp3
篇一:国学经典诵读mp3
☆桃花源记mp3☆
☆归去来兮辞mp3☆
☆兰亭集序mp3☆
☆陈情事表mp3☆
☆诫子书mp3☆
☆出师表mp3☆
☆戒兄子严敦书mp3☆
☆过秦论mp3☆
☆大学mp3☆
☆黄帝内经-素问mp3☆
☆弟子规mp3☆
☆百家姓mp3☆
☆千字文mp3☆
☆三字经mp3☆
☆别赋mp3☆
☆五柳先生传mp3☆
☆《中庸》诵读mp3☆
☆论语读诵mp3☆
☆《老子》帛书校本·德篇mp3☆
☆《老子道德经》帛书校本道篇☆
☆《老子道德经》王弼本☆
☆《老子道德经》河上公本☆
☆庄子·逍遥游第一mp3☆
☆庄子·齐物论第二mp3☆
☆庄子·养生主第三mp3☆
☆鬼谷子mp3☆
☆《大学》诵读mp3☆
☆论语mp3☆
☆新增广贤文mp3☆
☆《孟子》全文朗读mp3☆
诸子百家-大学☆
☆弟子规(海外版1)☆
☆弟子规(海外版2)☆
☆诸子百家-弟子规☆
☆诸子百家-黄帝内经☆
☆
☆诸子百家-老子【1】☆
☆诸子百家-老子【2】☆
☆诸子百家-老子【3】☆
☆诸子百家-老子【4】☆
☆诸子百家-老子【5】☆
☆诸子百家-老子【6】☆
☆诸子百家-老子【7】☆
☆诸子百家-老子【8】☆
☆诸子百家-礼记【1】☆
☆诸子百家-礼记【2】☆
☆诸子百家-笠翁对韵【1】☆
☆诸子百家-笠翁对韵【2】☆
☆诸子百家-吕氏春秋☆
☆诸子百家-论语【1】☆
☆诸子百家-论语【2】☆
☆诸子百家-论语【3】☆
☆诸子百家-孟子【1】☆
☆诸子百家-孟子【2】☆
☆诸子百家-孟子【3】☆
☆诸子百家-孟子【4】☆
☆诸子百家-孟子【5】☆
☆诸子百家-墨子【1】☆
☆诸子百家-墨子【2】☆
☆诸子百家-千字文☆
☆诸子百家-三字经☆
☆诸子百家-诗经【1】☆
☆诸子百家-诗经【2】☆
☆诸子百家-诗经【3】☆
☆诸子百家-诗经【4】☆
☆诸子百家-史记☆
☆诸子百家-孝经【1】☆
☆诸子百家-孝经【2】☆
☆孝经(海外版)【1】☆
☆孝经(海外版)【2】☆
☆诸子百家-易经【1】☆
☆诸子百家-易经【2】☆
☆诸子百家-易经【3】☆
☆诸子百家-易经【4】☆
☆诸子百家-易经【5】☆
☆诸子百家-易经【6】☆
☆诸子百家-易经【7】☆
☆诸子百家-易经【8】☆
☆诸子百家-易经【9】☆
☆诸子百家-易经【10】☆
☆诸子百家-中庸☆
☆诸子百家-庄子【1】☆
☆诸子百家-庄子【2】☆
《三字经》童声教读《弟子规》童声版诵读幼儿朗读唐诗(含诗意)宝宝必背唐诗《唐诗》童声朗读杜甫诗歌诵读苏轼诗文吟诵杜牧诗文欣赏儿童诗歌朗诵《三字经》通译《三字经》新儿歌钱文忠解读《三字经》小学生必背古诗78首古代文学标准诵读·古文古代文学标准诵读·古诗词《了凡四训》全文讲解《礼记》全文朗读《声律启蒙》全文《论语》全文诵读二十四孝的故事《千字文》童声解读中华成语千字文少年儿童古典文学启蒙儿童散文诗朗诵一年级拼音《春秋左传》节选诵读《左传》诵读《史记》诵读笠翁对韵《中华字经》读古诗学历史(一)读古诗学历史(二)读古诗学历史(三)宋词朗读童声版国学启蒙 超长版《道德经》童声诵读《孝经》全文诵读《尚书》全文朗读《孟子》《庄子》诵读《老子》诵读《孙子兵法》诵读《大学·中庸》诵读《周易》全文诵读先秦-两汉诗词冰心作品(配乐朗诵)楚辞全文诵读龙文鞭影幼学琼林国乐启蒙
篇二: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一、《弟子规》
二、《三字经》
三、《百家姓》
四、《千字文》
五、《论 语》10段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 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恶也;不以其道得 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5.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7.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子曰:由!悔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
也。
10.子曰:君子欲君子欲讷於言,而敏於行。
六、《老子 大学 中庸 庄子》11段
《老子》节选
1.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 其私。
2.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3.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大学》节选
1.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2.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
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中庸》节选
1.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
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2.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3.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庄子》节选
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2.《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3.瞿鹊子问乎长梧子曰:吾闻诸夫子:圣人不从事于务,不就利,不违害,不喜求,不缘道,无谓有谓,有谓无谓,而游乎尘垢之外。夫子以为孟浪之言,而我以为妙道之行也。吾子以为奚若?
七、《孟子》6段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
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4.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无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5.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6.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徵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八、《陋室铭》刘禹锡(唐)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皆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九、《劝 学》荀子(战国)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戢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十、《杂说四.笠翁对韵一东》
《笠翁对韵一东》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鱼翁。
河对汉,绿对红。雨伯对雷公。烟楼对雪洞,月殿对天宫。云叆叇,日曈朦。腊屐对渔蓬。过天星似箭,吐魂月如弓。驿旅客逢梅子雨,池亭人挹荷花风。茅店村前,皓月坠林鸡唱韵;板桥路上,青霜锁道马行踪。
山对海,华对嵩。四岳对三公。宫花对禁柳,塞雁对江龙。
篇三:小学国学经典诵读5上
小学五年级(上)经典诵读
1
2
小学五年级(上)经典诵读
3
《增广贤文》:编写于明代,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曾进行过重订,是一本著名的儿童启蒙书目。此书集结了从古到今的各种格言、谚语,是一本必读的启蒙经典,从中可以领会到朴素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所以有“读了《增广》会说话”之美称。
4
小学五年级(上)经典诵读
百家经典诵读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