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3日发(作者:益沛凝)
绪 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经济学产生的原因是( )
A.生产的需要 B.欲望满足的需要
C.资源的稀缺性与选择的必要性 D.选择的需要
2.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
A.资源配置 B.资源的配置和充分利用
C.资源的稀缺性 D.资源利用
3.微观经济学的内容包括( )
A.价格决定 B.产量决定 C.成本决定 D.以上皆是
4.( )不是宏观经济学的内容
A.收入决定 B.物价水平
C.经济增长 D.厂商均衡
5.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包括( )
A.静态均衡分析、比较静态均衡和动态均衡分析
B.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
C.边际分析和期间分析 D.以上皆是
(二)名词解释
1.微观经济学
4.实证经济学
2.宏观经济学
5.规范经济学
3.经济学
(三)论述题
1.为什么说稀缺性的存在与选择的必要性引起了经济学的产生?
2.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3.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第一章 均衡价格理论和弹性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需求曲线上任意一点对应的价格是( )。
A.均衡价格 B.市场价格 C.需求价格 D.最低价格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收入增加将导致( )
A.需求量增加 B.需求增加 C.需求量减少 D.需求减少
3.下列因素中不能导致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是( )。
A.相关商品的价格不变 B.消费者的价格预期
C.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D.商品自身的价格
4.两种互补商品中的一种价格下降将导致另一种商品的( )上升。
A.需求量 B.需求 C.价格 D.均衡价格
5.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会导致其替代商品的需求曲线( )。
A.向左方移动 B.向右方移动 C.不变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6.如果一条线性需求曲线与一条非线性需求曲线相切,则切点处两条需求曲线的价格点弹性系数( )。
A.相同 B.不同
C.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D.根据切点的位置而定
7.如果某种商品的供给曲线斜率为正,在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该商品的生产技术水平有所提高,必将导致( )。
A.供给量增加 B.供给量减少 C.供给增加 D.供给减少
8.下列商品中,没有违反需求规律的是( )
A.炫耀性商品 B.旅游、医疗等服务类商品 C.吉芬商品 D.投机性商品
9.某商品的价格上升,其销售收益非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这是因为该商品的需求是( )。
A.缺乏弹性的 B.富有弹性的 C.无弹性的 D.与弹性无关
10.当人们的收入水平提高时,则食物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将( )。
A.大大增加 B.稍有增加 C.不变 D.减少
11.如果某商品的价格从3元上升到5元,其需求量从11单位下降到9单位,该厂商的收益将(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
12.若需求曲线是一条直线,当价格从高到低不断变动时,卖者的总收益会( )。
A.不断增加 B.不断减少 C.先增加后减少 D.先减少后增加
1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某商品的价格下降10%能够引起消费者在该商品上的总支出增加1%,则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是( )。
A.富有弹性的 B.缺乏弹性的 C.单元弹性的 D.不能确定
14.( )情况下,均衡价格将只会上升。
A.需求和供给都增加 B.需求和供给都减少
C.需求增加供给减少 D.需求减少供给增加
15.粮食市场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当粮食产量因灾害而减少时
A.粮食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粮食产量下降
B.粮食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粮食价格会更大幅度上升
C.粮食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粮食需求量会大幅度减少
D.粮食生产者的收入不变,因粮食价格上升与需求量减少的比率相同
16.下列商品中,需求价格弹性最大的是
A.大米 B.某品牌手机电池 C.金银首饰 D.食盐
17.当某消费者的收入上升20%,其对某商品的需求量上升5%,则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
A.大于1 B.小于1 C.等于1 D. 等于0
18.如果两种商品是互补关系,则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另一种商品的价格之间是
A.反方向变动关系 B.同方向变动关系
C.没有关系 D.难以确定
19.当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时,这两种商品的需求量都同时增加或减少,则这两种商品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为
A. 正值 B. 负值 C. 0 D. 1
20.
人食用了含有禽流感病毒的禽类食物会对健康产生影响,因此家禽的价格会下跌。这种价格下跌是家禽的( )曲线向( )移动造成的,会导致均衡数量( )。
A、供给,左,增加 B、需求,左,减少
C、供给,右,减少 D、需求,右,增加
(二)名词解释
1.需求 2.供给 3.均衡价格 4.需求价格弹性 5.需求收入弹性 6.交叉价格弹性
7.供给价格弹性
(三)论述题
1. 论述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及影响需求的过程。
2. 试述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及影响供给的过程。
3. 供求定律有哪些内容?
4. 运用相关理论,分析粮食丰收了为什么农民收入反而可能下降?依此分析,你认为政府应对农业实施怎样的保护政策?
1
(四)分析计算题
1.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D=50-5p,供给函数为:QS=
-10+5P。
(1)求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d=60-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
(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
QS=-5+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
2.假定下表是供给曲线Qs=-3+2p在一定价格范围内的供给表:
价格(元)
供给量
2
1
3
3
4
5
5
7
6
9
(1)求出价格3元和5元之间的供给的价格弧弹性。
(2)根据给出的供给函数,求P=4元时的供给的价格点弹性。
3.已知某商品的需求方程和供给方程分别为:Qd=14-3P;QS=2+6P。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以及均衡时的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
4.若市场需求曲线为Q=120-5P,求价格P=4时需求价格的点弹性值,并说明怎样调整价格才能使得总收益增加。
5.假定某消费者的需求价格弹性Ed=1.3,需求收入弹性Em=2.2;
求:①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下降2%,对需求数量的影响;
②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收入增加5%对需求数量的影响。
第二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当总效用以递减的速率增加时,边际效用应该是( )
A.为正值,且不断增加 B.为正值,但不断减少
C.为负值,且不断减少 D.为负值,但不断增加
2.当总效用达到极大值时,边际效用( )
A.达到最小 B.达到最大 C.为零 D.为正
3.某消费者消费一个单位的某商品获得的效用为50,消费两单位该商品的效用为90,消费三单位的效用为121,则该消费者消费第三单位的该商品获得的效用边际效用为( )
A.87 B.40 C.31 D.71
4.消费者花费所有收入从而所能购买的商品组合的曲线是( )
A.需求曲线 B.供给曲线 C.无差异曲线 D.预算线
5.预算线的斜率决定于( )
A.消费者的偏好 B.消费者的收入
C.消费者的收入与商品的价格 D.商品的相对价格
6.某种商品的市场价格为10元,某人在购买第1到第5单位的该商品时分别愿意支付的价格为18、16、14、11、9,如果购买4单位商品,该消费者在消费该商品中所获得消费者剩余为( )
A.18 B.19 C.68 D.50
7.如果商品X、Y的价格分别为PX、PY是既定的,当MRSXY A.增加消费X,减少消费Y B.同时增加消费X和Y C.减少消费X,增加消费Y D.同时减少消费X和Y 8.当消费者消费某种物品的数量增加时,其总效用的变化是( ) A.随边际效用的下降而增加 B.随边际效用的下降而下降 C.A和B都对 D.以上都不对 9. 下面( )是对物品的边际效用的正确理解。 A.每增加(减少)一个单位的对物品的消费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减)量 2 B.最初增加的那个单位的消费所提供的效用 C.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物品所获得总效用 D.数学表达式为MU=-△TU/△Q 10.基数效用论从( )推导出需求曲线。 A.价格消费曲线 B.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C.总效用曲线 D.收入消费曲线 11.序数效用论从( )推导出需求曲线。 A.价格消费曲线 B.无差异曲线 C.效用可能性曲线 D.收入消费曲线 12.需求曲线上每一价格所对应的需求量都能给消费者带来( )效用。 A.最小 B.可能最大 C.最大 D.不能确定 13.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若增加1个单位X商品的购买,需要减少2个单位的Y商品的消费,则有 =2 =1/2 /MUy=2 /MUy=1/2 14. 胡兰只消费激光唱片和棒棒糖,她的边际替代率度量 ( ) A. 为再获得一单位激光唱片,他必须放弃的棒棒糖是多少 B. 激光唱片以棒棒糖表示的价格是多少 C. 为再获得一单位激光唱片,他愿意放弃的棒棒糖是多少 D. 当改变已购买的激光唱片和棒棒糖的组合时,总效用如何变化 15.基数效用论关于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 )。 A.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相切 =Px/Py /Px=MUy/Py D.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斜率相同 (二)名词解释 1.边际效用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3.消费者均衡 4.消费者剩余5.无差异曲线 6.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7.消费者预算线 8.吉芬商品 (三)论述题 1.试析无差异曲线总是向右下方倾斜,凸向原点的原因。 2.写出消费者预算的方程式,并说明预算线移动的特点。 3.解释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及其原因。 4.水的使用价值大于钻石,但水的价格却小于钻石的价格,为什么? 5.按照基数效用论,若MU1/P1 6.什么是替代效应?什么是收入效应? 7.画图说明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8.画图说明低档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9.画图说明吉芬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四)分析计算题 l.已知商品X的价格PX=40,商品Y的价格PY=60,当某消费者消费这两种商品达到效用最大时,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多少? 2.假定某人的月收入是1440,且被全部用于消费两种商品X和Y,如果这两种商品的价格分别为PX=20,PY=l0,该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2XY2,那么,这个理性消费者每月会分别购买多少单位的X和Y使其总效用最大,并求出最大总效用。 3.若需求函数为Q=30-2P,求: (1)当商品价格为10元时,消费者剩余是多少? (2)其价格由10元下降到5元时,消费者剩余又如何变化? 4.已知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4X+8Y+XY+l2,其预算线为:4X+8Y=32,求: (1)消费者达到均衡时X和Y的值; 3 (2)货币的边际效用; (3)消费者均衡时的总效用。 5.已知Px=20元,Py=10元,x、y不同数量的边际效用如下表: Qx MUx Qy MUy 1 16 1 10 2 14 2 8 3 12 3 7.5 4 5 4 7 5 2 5 6.5 6 1 6 6 7 5.5 8 5 9 4.5 10 4 若消费者的收入为80元,均衡时所购买的x、y的数量是多少?此时货币的边际效用是多少? 第三章 生产理论、成本和收益 (一)单项选择题 1.总产量曲线的斜率是( ) A.总产量 B.平均产量 C.边际产量 D.以上都不是 2.当TP下降时,( ) 递增 为零 为零 为负 3.当APL递减时,MPL是( ) A.递减 B.负的 C.零 D.以上任何一种 4.生产过程中某一可变要素的收益递减,这意味着( ) A.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长和产量的增长等幅变化 B.产量的增长幅度小于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长幅度 C.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长幅度小于产量的增长幅度 D.产量的增长幅度大于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长幅度 5.生产的第二阶段始于( )止于( ) =0,MPL=0 =MPL,MPL=0 =MPL,MPL<0 >0,MPL=0 6.等产量线上某一点的切线斜率绝对值表示( ) C.等成本线的斜率 D.边际报酬率 7.如果某厂商增加一单位劳动使用量能够减少三单位资本,而仍生产同样的产量,则MRTSLK为( ) A.1/3 B.3 C.1 D.6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规模报酬递减造成的 B.边际收益递减是规模报酬递减造成的 C.规模报酬递减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造成的 D.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造成的 9.如果等成本曲线在坐标平面上与等产量曲线相交,那么要生产等产量曲线所表示的产量水平,就应该( ) A.增加成本支出 B.不能增加成本支出 C.减少成本支出 D.不能减少成本支出 10.某厂商每年从企业的总收入中取出一部分作为自己所提供的生产要素的报酬,这部分资金被视为( )。 A.显性成本 B.隐性成本 C.经济利润 D.生产成本 4 11.短期平均变动成本曲线成为U形的原因与( )有关。 A.规模报酬 B.外部经济与不经济 C.要素的边际报酬 D.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所占比例 12.在从原点出发的射线与TC曲线的相切的产量上,必有( )。 值最小 =MC 曲线处于上升段 D.A、B、C 13.如果生产10单位产品的总成本是100美元,第11单位产品的边际成本是21美元,那么( )。 A.第11单位产品TVC是21美元 B.第10单位产品的边际成本是大于21美元 C.11个产品的平均成本是11美元 D.第12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是21美元 14.当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时,产量的进一步增加将导致( )。 A.平均成本上升 B.平均可变成本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C.总成本下降 D.平均可变成本一定是处于减少的状态 15.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型的原因是( )。 A.规模报酬的变化所致 B.外部经济与不经济所致 C.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率所致 D.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所占比重所致 16.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型原因是( )。 A.规模报酬的变化所致 B.外部经济与不经济所致 C.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率所致 D.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所占比重所致 17.如果一个厂商的生产是处于规模报酬不变的阶段,则其LAC曲线一定是处于( )。 A.上升趋势 B.下降趋势 C.水平状态 D.垂直状态 18.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固定成本将( ) A.保持不变 B.开始时趋于下降,然后趋于上升 C.开始时趋于上升,然后趋于下降 D.一直趋于下降 19. 我们知道,在生产过程中一种要素的收益递增发生在:() A 在其他要素保持不变时,多使用这各要素,产量增加。 B在其他要素保持不变时,多使用这各要素,这种要素的边际产量增加。 C在其他要素保持不变时,多使用这各要素,这种要素的平均产量增加。 D在其他要素也相应增加时,多使用这各要素,这种要素的边际产量增加。 20. 等成本曲线平行向外移动表明:() A 产量提高了 B 成本减少了 C 生产要素的价格按相同比例提高了 D 生产要素的价格按相同比例降低了 21. 等成本线围绕着它与纵轴(Y)的交点逆时针移动表明:() A 生产要素Y的价格上升了 B 生产要素X的价格上升了 C 生产要素X的价格下降了 D 生产要素Y的价格下降了 22. 经济学中短期与长期划分取决于:() A 时间长短 B 可否调整产量 C 可否调整产品价格 D 可否调整生产规模 23. 长期里,产量加倍,而平均成本下降,这意味着() A.规模经济的存在 B.规模不经济的存在 C. 规模收益不变 D. 收益递减发生了 二)名词解释 1.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2.等产量线 3.等成本线 4.边际技术替代率 5.规模报酬 5 6.机( 会成本 7.规模经济 (三)简答题 1.简述短期生产函数中总产量、平均产量及边际产量曲线的特征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2.生产的三个阶段是如何划分的?为什么厂商只会在第二阶段上生产? 3.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变动规律及形成原因? 4.解释说明为什么在产量增加时,平均成本(AC)与平均可变成本(AVC)越来越接近? 5.简述AVC、AC与MC曲线之间的关系。 6.利用图形说明厂商在既定成本条件下是如何实现最大产量的最优要素组合的。 曲线与LAC曲线都呈U形,成因有何不同 (四)分析计算题 1.已知生产函数为Q=f(K,L)=KL-0.5L2-0.32K2,若K=10。 (1)求APL和MPL函数; (2)求APL递减的产出范围; 2.已知生产函数为Q=f(K,L)=-K1.5L1.5+22KL+15K0.5L0.5 (1)求要素L的边际技术替代率; (2)若PK=10,PL=30,TC=140,求该厂商的最优生产要素组合。 3.已知某企业的生产函数为Q=K2/3L1/3,劳动的价格PL=2,资本的价格 PK=1。 (1)判断该生产函数的规模报酬情况; (2)当成本C=3000时,企业实现最大产量时的L、K和Q的均衡值。 4.下面是一张可变生产要素的短期生产函数的产量表: (1)在表中填空; (2)该生产函数是否表现出边际报酬递减?如果是,是从第几单位的可变要素投入量开始的? 可变要素 的数量 1 2 3 4 5 6 7 8 9 可变要素 的总产量 24 60 70 63 可变要素 的平均产量 2 12 可变要素 的边际产量 10 6 0 5. 生产函数为Q=L3/8K5/8,假如PL=3元,PK=5元,求产量Q=20时,最低总成本及L、K之值。 6.假设某企业的短期成本函数是TC(Q)=Q3-10Q2+170Q+66 (1)指出该短期成本函数中的可变成本部分和不变成本部分; (2)写出下列相应的函数:TVC(Q),AC(Q), AVC(Q) AFC(Q)和MC(Q)。 7.已知某厂商的短期总成本函数是STC(Q)=0.04Q3-0.8Q2+10Q+5,求最小的平均可变成本值。 8.某厂商使用生产要素K、L生产产品X,在短期中资本K是固定不变的,其短期生产函数为QX=-L3+24L2+240L,设为周产量,每人每周工作40小时,工作每小时12美元。 (1)计算该厂商在第一、二和三阶段上的L值; (2)厂商短期生产的最低产品价格是多少。 6 第四章 厂商均衡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在MR=MC的均衡产量上,企业( )。 A.必然得到最大利润 B.不可能亏损 C.必然获得最小的亏损 D.若有利润,则利润最大;若有亏损,则亏损最小 2.如果在厂商的短期均衡产量上,AR小于SAC,但大于AVC,则厂商 A.亏损,立即停产 B.亏损,但继续生产 C.亏损,生产或不生产都可以 D.获得正常利润,继续生产 3.在厂商的停止营业点上,应该有( )。 =AVC B.总亏损等于TFC C.P=AVC D.以上说法都对 4.当一个完全竞争行业实现长期均衡时,每个企业( )。 A.都实现了正常利润 B.利润都为零 C.行业中没有任何厂商再进出 D.以上说法都对 5.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如果某行业的厂商的商品价格等于平均成本,那么( )。 A.新的厂商要进入这个行业 B.原有厂商退出这个行业 C.既没有厂商进入也没有厂商退出这个行业 D.既有厂商进入也有厂商退出这个行业 6.假如某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从水平线变为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这说明( )。 A.既有厂商进入也有厂商退出这个行业 B.完全竞争被不完全竞争所取代 C.新的厂商要进入这个行业 D.原有厂商退出这个行业 7.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条件是( )。 A.P=AR B.P=MR C.P=MC D.P=AC 8.假定某完全竞争厂商在目前产量水平上的边际成本平均成本和平均收益均等于1美元,则这家厂商( )。 A.肯定只得到正常利润 B.肯定没得到最大利润 C.是否得到最大利润还不能确定 D.肯定得到最少利润 9.在完全竞争的情况下,如果厂商把产量调整到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所对应的水平( )。 A.他将得到最大利润 B.他没能获得最大利润 C.他是否获得最大利润仍无法确定 D.他一定亏损 10.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已知某厂商的产量是500单位,总收益是500元,总成本是800元,总不变成本是200元,边际成本是l元,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他应该( )。 A.增加产量 B.停止生产 C.减少产量 D.以上任一措施都采取 11.完全竞争厂商的总收益曲线的斜率为( )。 A.固定不变 B.经常变动 C.l D.0 12. 一个垄断厂商降低价格必然() A.增加边际收益 B. 增加总收益 C.减少边际收益 D. 减少总收益 13. 垄断的可能来源包括() A. 特许权 B. 专利 C. 自然资源占有权的集中 D. 以上所有来源 14. 在垄断竞争市场长期均衡时,超额利润会趋于零,这是因为() A.新厂商进入该行业容易 B.产品存在差异 C.成本最小化 D.受益最大化 15. 当垄断竞争行业处于均衡状态时,() A.边际收益高于边际成本 B.边际收益等于价格 7 C.价格高于最低平均成本 D.边际成本高于边际收益 (二)名词解释 1.完全竞争市场 2.完全垄断市场 3.寡头垄断市场 4.垄断竞争市场 (三)简答题 1.为什么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平均收益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是重叠的? 2.为什么厂商在短期亏损时仍然生产?在什么情况下不再生产? 3.为什么利润最大化原则MC=MR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可表达为MC=P? 4.为什么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时,正好收支相抵? 5.完全竞争市场有哪些基本特征? 6.完全垄断形成的原因。 7.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 8.垄断竞争市场的基本特征。 (四)分析计算题 1.已知某完全竞争行业中的单个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为STC=0.1Q3-3Q2+10Q+200。当市场上产品价格P=100时,求厂商的短期均衡产量和利润。 2.某完全竞争市场中一个小企业的短期成本函数为STC=0.1Q3-2Q2+30Q+40。当市场价格下降至多少时,该企业须停产? 3.某完全竞争的成本固定不变行业包含多家厂商,每家的长期总成本函数为LTC=0.1q3-4q2+50q(q是厂商年产量)。产品的市场需求函数是Q=9000-100P(Q是该行业年销售量,P是产品价格)。 (1)计算厂商长期平均成本为最小时的产量和销售价格; (2)求该行业的长期均衡价格; (3)该行业长期均衡时有多少家厂商? 第五章 分配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中某厂商仅用要素L去生产产品,则该厂商对协要素L的需求曲线与下面哪条曲线重合?( ) 曲线 曲线 曲线 D.以上都不是 2.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要素的供给曲线是一条与( )重合的水平线。 曲线 曲线 曲线 曲线 3.在厂商是要素市场的买方垄断者时,生产要素的供给曲线与MFC曲线相比( )。 A.前者与后者重合 B.前者比后者陡峭 C.前者比后者平坦 D.无法确定 4.某厂商既是产品市场的卖方垄断者又是要素市场的买方垄断者,则其使用要素所遵循的原则是( ) =W =MFC =W =MFC 5.假设某足球队员的年薪为100万元,但若他从事其他职业,最多只能挣得10万元,那么该足球队员所获的经济租金为( ) A.100万元 B.10万元 C.90万元 D.以上都不对 (二)名词解释 1.边际产品价值 4.地租 2.边际收益产品 3.边际要素成本 5.经济租 6.准租金 (三)简答题 1.试述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 8 2.简述完全竞争厂商对一种可变要素的需求曲线的推导过程。 3.简述完全竞争市场中两种要素可变条件下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曲线的推导过程。 4.不完全竞争要素市场和不完全竞争产品市场情况下生产要素的价格和数量是如何决定的? 5.试述消费者的要素供给原则。 6.为什么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 7.试述地租形成的原因。 (四)论述题 1.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如何从厂商对一种可变要素的需求曲线推导出行业对一种可变要素需求曲线? (五)分析计算题 1.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假设厂商使用两种可变生产要素L,K生产一种产品X,求解厂商使用要素最优组合的条件。 2.某厂商是产品市场的垄断者是要素市场的完全竞争者,其产品需求函数为P=85-3Q,其只使用一种可变的投入要素劳动(L)去生产产品,生产函数为Q=2L,劳动者的工资率W=5,求该厂商利润最大化时雇佣劳动的数量、生产产品的数量及价格。 第六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国民生产总值是下面哪一项的市场价值( ) A.一年内一个经济中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 B.一年内一个经济中交换的所有商品和劳务 C.一年内一个经济中交换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 D.一年内一个经济中的所有交易 帐户不反映以下哪一项交易( ) A.卖掉以前拥有的住房时,付给房地产经纪商6%的佣金 B.网上游戏赢得的100元 C.新建但未销售的住房 D.向管道工维修管道支付的工资 3.当实际GDP为175亿美元,GDP价格缩减指数为160时,名义GDP 为( ) A.110亿美元 B.157亿美元 C.280亿美元 D.175亿美元 4.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小于国内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5. 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 A.一定是对的 B.一定是错的 C.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错的 D.以上三种说法全对 6.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个人收入包括( ) A.社会保险金 B.公司所得税 C.公司未分配利润 D.转移支付 7.下面不属于总需求的是( ) A.政府购买 B.税收 C.净出口 D.投资 8.用支出法计算的GDP的公式为 =C+I+G+(X-M) =C+S+G+(X-M) =C+I+T+(X-M) =C+S+T+(M-X) 与NNP之间的差别是 A.间接税 B.折旧 C.直接税 D.净出口 9 10.以下不属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 A.收入及增长分析 B.收入与就业分析 C.失业与通货膨胀分析 D.厂商的生产成本分析 11.已知四部门模型中C=6亿,I=1亿,G=1.5 亿,X=2 亿, M=1.8亿,则总需求AD为: A. 8.7亿 B.7.7 亿 C.10.5亿 D.8.5亿 12.下列体现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是: A.环保局治理污染投入100万元 B.地下赌场中裁判的收入 C.家庭主妇为丈夫洗衣服的劳务价值 D.甲和乙互相理发服务 13. 假设第1年即基年有当期美元产出为$500,如果第8年价格缩减指数翻了一倍而实际产出增加了50%,则第8年的当期美元产出等于( ) A.$2000 B.$1500 C.$1000 D.$750 14.下列关于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的说明错误的是: A.衡量通货膨胀或紧缩的指标 B.其计算需要确定一篮子商品 C.和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指数衡量作用基本上是一样的 D.它是固定权数指数 (二)判断题 1.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首创者为美国经济学家库茨涅茨。 被定义为本国国土内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量。 3.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是美国GDP的一部分,也是日本GNP的一部分。 中扣除资本折旧,就可以得到NNP。 5.个人收入即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是人们可随意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6. 三部门经济的投资储蓄恒等式为I=S+(T-G)。 7. 若某企业年生产50万$的产品,只销售掉40万$的产品,则当年该企业所创造的GNP为 40万$。 8.国内生产总值能够完美地反映一个国家的福利水平。 9.政府转移支付应计入国民生产总值GNP中。 (三)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 2.国民生产总值(GNP) 3.名义GDP 4.国民收入(NI) 5.国内生产净值(NDP) 6.实际GDP 7.个人收入(PI) 8.个人可支配收入(DI) 9.消费函数 10.消费者价格指数 11.净出口 12.总需求 13.总供给 14.国外净要素收入(NFP) (四)简答题 1.在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为什么要把中间产品剔除在外?如果计算了这些产品,结果会如何? 2.说明什么是GDP的收入法和支出法? 3.解释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和GDP价格指数的区别是什么? 4.试回答国内生产总值的缺陷有哪些? 5.试述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主要内容。 (五)计算题 1.某年发生了以下活动○a某银矿公司支付7.5万美元给矿工,开采了50千克银卖给某银器制造商售价10万元;○b银器制造商支付5万元工资给工人,造了一批项链卖给消费者,售价40万元。 求: (1)用支出法计算GDP; (2)每生产阶段有多少价值?用增值法计算GDP; (3)在生产活动中,赚得的工资和利润各共为多少?用收入法计算GDP。 2.某国某年有下列经济统计数据: 单位:亿元 10 家庭消费支出 私人部门总投资 社会保险费 公债利息 政府转移支付 公司未分配利润 2060 590 80 30 200 130 公司所得税 间接税 政府购买 个人所得税 资本折旧 净出口 220 250 590 290 210 40 请计算:(1)GDP (2)NDP (3)NI (4)PI (5)DI 3.设一经济社会生产三种产品,它们在1990年和1995年的产量和价格分别如下表,试计算: (1)1990年和1995年的名义GDP; (2)如果以1990年作为基年,则1995年的实际GDP为多少?这两年实际GDP变化多少百分比? (3)以1990年为基期,计算1990年和1995年的GDP折算指数? 1990年产1990年价1995年产1995年价产品 量 格 量 格 A 25 1.5 30 6.0 B 50 7.5 60 8.0 C 40 6.0 50 7.0 4.假定国内生产总值是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0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5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亿美元)。 试计算:(l)储蓄;(2)投资;(3)政府购买。 5.某经济中假定有三种消费品 A、B、 C,下表乃是有关这三种消费品的资料。 项目 A B C 数量 100 60 80 基 期 5 10 8 7 9 12 现 期 价值(元) 价格(元) 价值(元) 价格(元) (1)填写表中所缺的各项数字 (2)基期这三种消费品的价值是多少?现期又是多少? (3)现期的消费物价指数是多少? 第七章 国民收入的一般决定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政府支出的增加会引起收入( )。 A. 增加,利率上升 B.增加,利率下降 C. 减少,利率上升 D.减少,利率下降 2.如果其他因素既定不变,利率降低,将引起货币的( ) A.交易需求量增加 B.投机需求量增加 C.投机需求量减少 D.交易需求量减少 3. 导致LM曲线向右移动的因素有( ) A.投机货币需求减少 B.交易货币需求减少 C.货币供给量减少 D.货币供给量增加 4. 设货币需求函数为L=ky-hr,货币供给增加20亿元其他条件不变,则使LM曲线() 11 A.右移10亿元 B.右移20亿元乘以k C.右移20亿元除以k D.左移20亿元除以k 5.假定其他因素既定不变,自发投资增加时,IS曲线将( )。 A.平行向右移动 B.平行向左移动 C.变得更加陡峭 D.变得更加平坦 6. 设货币供给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函数为L=ky-hr,则收入增加时 A.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B.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 C.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 D.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 7.假定其他因素既定不变,货币供给增加时,LM曲线将( )。 A.平行向右移动 B.平行向左移动 C.变得更加陡峭 D.变得更加平坦 8. 自发投资减少10亿元,使IS曲线( ) A.右移10亿元 B.左移10亿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元 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元 9.货币供给一定,收入下降会使( )。 A.利率上升,因为投机需求和交易需求都下降, B.利率上升, 因为投机需求和交易需求都上升 C.利率下降,因为投机需求会上升,交易需求会下降 D.利率下降,因为投机需求会下降,交易需求会上升 10.在IS曲线的右上方和LM曲线的左上方围成的区域里,有( ) A.I小于S,L大于M B.I小于S,L小于M C.I大于S,L大于M D.I大于S,L小于M 11.假定其他条件不变,货币供给增加将导致( ) A.r下降和y减少 B.r下降和y增加 C.r上升和y增加 D.r上升和y减少 12.下列关于乘数的说明不正确的是( ) A.乘数的绝对值大于1 B.其计算公式为α=1/(1-MPS) C.与边际消费倾向同方向变动 D.与边际储蓄倾向反方向变动 13.投资的大小不取决于( ) A.利率 B.自发投资I0 C.投资固定系数b D.进口生产资料大幅度降价 14.若MPC=0.6,则I增加100万(美元),会使收入增加 A.40万 B.60万 C.150万 D.250万 15.根据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引起国民收入减少的原因是 A.消费减少 B.储蓄减少 C.消费增加 D.储蓄增加 16.若平均消费倾向为一常数,则消费函数将是( )。 A.在纵轴上有一正截距的直线 B.通过原点的一条直线 C.一条相对于横轴上凸的曲线 D.一条相对于横轴下凹的曲线 17.某家庭在收入为0时,消费支出为2000元,后来收入升至6000元,消费支出亦升至6000元,则该家庭的边际消费倾向是( )。 A.3/4 B.2/3 C.1/3 D.1 18.若消费者提高自己的消费曲线,说明消费者已决定( )。 A.因收入提高,将增加储蓄总额 B.因导致收入提高之外的其他某种原因,将增加储蓄总额 C.因收入减少,将减少储蓄总额 D.因导致收入减少之外的其他某种原因,将减少储蓄总额 19.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货币量供应量减少会引起收人( )。 12 A.增加,利率下降 B.增加,利率上升 C.减少,利率上升 D.减少,利率下降 20.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 )。 A.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 B.价格水平上升时,人们的财富会减少 C.价格水平上升时,人们的税负会增加 D.以上几个说法都对 21.能够使总需求曲线右移的是( )。 A.实际货币供给的增加 B.价格水平的下降 C.政府税收的增加 D.政府支出的增加 22.长期总供给曲线垂直是因为( )。 A.总供给中单个产品的供给弹性都为零 B.总供给中单个产品的供给曲线都垂直 C.宏观生产函数是稳定的 D.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 23.“长期”总供给曲线的“长期”( )。 A.是就资本存量是否可变而言的 B.是就技术水平是否可变而言的 C.是就劳动力市场能否对价格水平变化作出适应性调整而言的 D.是就日历时间的长短而言的 (二)判断题 1.在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均衡产出是指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 2.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产出条件为I=S,它是指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 3.消费函数是指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如收入增加得多。 4.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投资乘数越小。 5.消费曲线具有正斜率,但斜率的绝对值越来越小。 6.如果人们的储蓄意愿增加了,则IS曲线将右移。 曲线上每一点都代表产品市场达到均衡,LM曲线上任一点都代表货币市场达到均衡。 8.凯恩斯理论体系的前提之一是总需求不足以实现充分就业。 9.就长期而言,无论价格水平是什么情况,总供给曲线都是一条垂直的线。 和LM曲线的交点是充分就业时的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 (三)名词解释 曲线 2.潜在国民收入 曲线 4.节约的悖论 5.消费函数 6.储蓄函数 7.乘数 8.平均消费倾向 9.边际消费倾向 (四)简答题 1.画图回答总供给曲线的三种情况是怎样的? 2.为什么要将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联系起来说明收入的决定? 3.在两部门经济中影响IS曲线和LM曲线移动的因素有哪些? 4.简要分析总需求的构成是怎样的? 5.分析乘数发挥作用的条件和其双重作用? (五)分析计算题 1.在两部门经济中,消费函数为C=100+0.8Y,投资为50求: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 2.假设某经济社会的储蓄函数是:S=-1000+0.25Y,投资从 300增至500时,均衡收入增加多少? 3.当投资增加80亿元时,国民收入增加200亿元,计算这时的投资乘数、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 13 4.在两部门经济中,若社会投资函数I=150-2r,储蓄函数S=-50+0.2Y。求IS曲线的方程。 5.假定货币需求函数L=0.2Y-4r,货币供给量M=200。求LM曲线的方程。 6.在两部门经济中,消费函数C=100+0.7Y,投资函数I=200-3r,货币供给M=100,货币需求函数L=0.2Y-2r。求: (1)IS曲线的方程与LM曲线的方程; (2)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收入和利率。 第八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一)单项选择题 l.某一经济在5年中,货币增长速度为10%,而实际国民收入增长速度为12%,货币流通速度不变,这5年期间价格水平将( )。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上下波动 2.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 A.通常用于描述某种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B.通常用于描述某种总需求的增长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C.表示经济制度已调整过的预期通货膨胀率 D.以上都不是 3.收入政策主要是用来对付( )。 A.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B.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C.需求结构性通货膨胀 D.成本结构性通货膨胀 4.由于经济萧条而形成的失业属于( )。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永久性失业 5.某人由于刚刚进入劳动力队伍尚未找到工作,这是属于( )。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永久性失业 6.下列人员哪类不属于失业人员( )。 A.调动工作的间隙在家休养者 B.半日工 C.季节工 D.对薪水不满意待业在家的大学毕业生 7.菲利普斯曲线说明( )。 A.通货膨胀导致失业 B.通货膨胀是由行业工会引起的 C.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呈负相关 D.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呈正相关 8.最有可能从通货膨胀中受损的是( )。 A.纳税人 B.债务人 C.借款人 D.财产所有者 9.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说明( )。 A、政府需求管理政策无效。 B、政府需求管理政策只在一定范围内有效。 C、经济主体存在货币幻觉。 D、自然失业率可以变动。 10.如果货币工资率每小时12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数为150,那么,实际工资率就是(A、每小时18元。 B、每小时12元。 C、每小时8元。 D、每小时6元 。 (二)名词解释 1.摩擦失业 2.结构失业 3.周期失业 4.通货膨胀 (三)简答题 1.通货膨胀的原因有哪些? 2.在西方有哪些对付通货膨胀的办法? 3.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有哪些? 14 )。 (四)论述题 说明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成因及治理。 第九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经济增长的标志是( )。 A.失业率的下降 B.先进技术的广泛运用 C.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 D.城市化速度加快 2.关于经济周期的核心问题是( )。 A.价格的波动 B.利率的波动 C.国民收入的波动 D.股票的波动 3.下列哪一种情况与经济周期的关系最为密切( )。 A.失业 B.政府赤字 C.利率 D.货币供给 4.加速原理断言( )。 增加导致投资数倍增加 增加导致投资数倍减少 C.投资增加导致GDP数倍增加 D.投资增加导致GDP数倍减少 5.加速原理发生作用的条件是( )。 A.国民收入或消费支出持续增长 B.经济活动由衰退转向扩张 C.经济中生产能力已被充分利用,没有剩余 D.任何时候均可 6.乘数原理和加速数原理的关系是( )。 A.前者说明国民收入的决定,后者说明投资的决定 B.二者都说明投资决定 C.前者解释经济如何走向繁荣,后者是经济怎样陷入萧条 D.只有乘数作用时国民收入变动比乘数、加速数作用相结合时的变动要更大一些 (二)名词解释 1.经济增长 2.经济周期 (三)简答题 1.什么是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及其意义? 2.经济周期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什么特点? (四)分析计算题 已知资本—产出比为5,假设国民收入为1200亿美元,消费为1000美元。按照哈罗德增长模型,要使该年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第二年的增长率投资分别为多少? 第十章 宏观经济政策 (一)单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是( )。 A.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 B.物价稳定 C.国际收支平衡 D.以上皆是 15 2.货币供给增加使LM曲线右移,若要使均衡收入的变动量接近于LM曲线的移动量,要求( )。 曲线陡峭,IS曲线也陡峭 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坦 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坦 曲线平坦而IS曲线陡峭 3.在( )种情况下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 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 曲线垂直而IS曲线陡峭 曲线平缓而IS曲线垂直 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 4.“挤出效应”发生于( )。 A.货币供给的减少引起利率提高,挤出了私人部门的投资和消费 B.对私人部门增税,引起私人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和支出的减少 C.政府支出的增加,提高了利率,挤出了私人部门支出 D.政府支出减少,引起消费支出下降 5.政府的财政政策通过( )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 A.私人投资支出 B.政府购买 C.个人消费支出 D.进出口 6.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目的是( ) A.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 B.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C.减少流通中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 D.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 7.假定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所表示的均衡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根据IS-LM模型,如果不让利率上升,政府应该( )。 A.增加投资 B.在增加投资的同时增加货币供给 C.减少货币供给量 D.在减少投资的同时减少货币供给 8.若同时使用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其经济后果可能是( )。 A.利率上升,产出变化不确定 B.利率下降,产出变化不确定 C.产出减少,利率变化不确定 D.产出增加,利率变化不确定 9.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 )。 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B.缓和了萧条也减轻了政府债务 C.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 D.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10.假定政府没实行财政政策,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可能导致( )。 A.政府支出增加 B.政府税收增加 C.政府支出减少 D.政府财政赤字增加 (二)判断 1.紧缩的货币政策将会使利率提高,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减少。于是,“挤出效应”出现了。( ) 2.政府制定财政预算时,应牢记以下原则:岁出要等于岁入,花钱要谨慎。( ) 3.中医学有“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的治疗原则,利用财政和货币政策进行总需求管理亦需如此。( ) 4.扩张性财政政策会增加预算赤字或减少预算盈余,紧缩性财政政策会增加预算盈余或减少预算赤字。因此,可以根据预算盈余或预算赤字的变化来判断财政政策的方向。( ) (三)名词解释 1.财政政策 2.货币政策 3.法定准备率 4.再贴现率 (三)简答题 1.如何理解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2.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哪些? 3.什么是自动稳定器?是否边际税率越高,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就越大? (四)论述题 试论如何运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进行需求管理 (五)计算题 .已知:I=2500-240r,S=-1000+0.5Y,m=3200,L=0.5Y-260r。 (1)求IS-LM方程、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 16 (2)若政府增加支出100亿美元,货币供给增加300亿美元,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各为多少。 (3)政府增加支出100亿美元,挤出效应为多大? 第十一章 开放经济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下降,将使( )。 A.中国商品相对便宜,美国增加对中国商品的进口 B.中国商品相对便宜,中国增加对美国商品的进口 C.中国商品相对昂贵,美国增加对中国商品的出口 D.中国商品相对昂贵,中国增加对美国商品的出口 2.在外汇市场中,下列哪一方( )是英镑的供给者。 A.购买美国股票的英国人 B.到英国旅游的美国人 C.进口英国商品的美国人 D.把在美国获得的利润汇回英国的英国人 3.如果本国货币的汇率上升,可以使( )。 A.本国的进、出口都增加 B.本国的出口增加,进口减少 C.本国的进口增加,出口减少 D.本国的进、出口都减少 4.国际收支失衡意味着( )。 A.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方、贷方余额不等 B.经常帐户与资本帐户的余额不等 C.商品、劳务的进出口额不等 D.资本流出与流入额不等 5.国际收支逆差将导致( )。 A.黄金、外汇储备减少 B.本国货币贬值 C.国内产出水平下降 D.以上各项均正确 6.提高关税的税率将使( )。 A.政府可以得到更多的关税收入 B.本国的厂商可以提高同类产品的竞争能力 C.对本国的内、外均衡没有实际的影响 D.以上各项均对 7.在开放经济中,下列( )项不是政府宏观政策的最终目标。 A.国际收支平衡 B.不存在贸易逆差或顺差 C.经济均衡增长 D.消除通货膨胀 8.决定国际间资本流动的主要因素是各国的( )。 A.收入水平 B.利率水平 C.价格水平 D.进、出口差额 9.政府采取紧缩性的财政、货币政策后,对本国的国内外均衡会产生一定影响,下列( )项的影响是不可能出现的。 A.国内失业率上升 B.国际收支状况恶化 C.资本外流减少 D.投资减少 10.如果一国处于国内均衡,但国际收支有盈余的状况,这时最适宜采用下列( )项宏观调节政策。 A.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B.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C.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 D.调高汇率 (二)名词解释 1.国际收支 2.国内均衡 3.国外均衡 4.国内外均衡 5.国际收支平衡表 6.经常项目 7.资本项目 8.外汇 9.汇率 10.购买力平价 11.固定汇率制度 12.浮动汇率制度 13.经常项目差额 14.资 17 本项目差额 (三)简答题 1.为什么本国货币升值使进口增加,出口减少? 2.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和实行进口限额会对本国经济产生怎样的效应? 3.国际收支平衡表为什么总是平衡的?既然国际收支平衡表总是平衡的,又为什么还存在国际收支顺差和逆差? 4.当一国经济既处于通货膨胀又有国际收支赤字状况时,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措施? (四)论述题 1.试述汇率变动与净出口变动的相互影响? 2.在市场经济中,如何使国际收支自动得到调整? 3.试联系实际分析资本流动、通货膨胀、利率变化对一国汇率的影响? (五)分析计算题 1.假设第一年的价格水平P1USA=100,P1UK=100,第二年的价格水平P2USA=180,P2UK=130,汇率最初是2US$/£。 (1)如果第1-2年间没有实质性的失调,第二年的汇率是多少? (2)如果实际汇率epf/P,在第1-2年间下降50%,第二年的汇率为多少? 2.某经济社会的充分就业产量为500,均衡投资50,消费函数C=40+0.8Y,在不考虑资本流动和汇率的情况下,进出口分别为M=0.2Y+30,X=100。 试分析:(l)均衡产出水平及贸易收支 (2)对外贸易乘数 (3)充分就业贸易收支 参考答案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D 4.D 5.D (三)论述题 1.人类社会的资源是稀缺的,资源的有限性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决定了人类社会的生产能力不断地增长,但与人们无限的难以满足的欲望相比,产出水平永远是不足的或稀缺的。这是存在于一切社会的冷酷现实,是一切社会的基本经济问题。 人们在经济活动中作出多种多样的选择,使稀缺的资源能够得到充分有效的合理运用,更好地满足人的基本欲望,这些选择归纳为三个问题: (1)生产什么。即谁决定生产。(2)如何生产。必须遵循资源配置最优的原则。(3)为谁生产。就是财富如何分配。 上述三个问题是人类社会共有的基本经济问题,它源于资源的稀缺性,又说明选择的必要性。西方经济学正是为解决这些问题而产生的。 2. 微观经济学是以居民户育厂商等单个经济单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18 以个体经济单位为考察对象,着重研究资源的配置问题。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包括:单个产品的产量、成本、利润、价格、要素数量、效用、供给量、需求量。 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福利经济学与微观经济政策等。 资源配置是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中心问题。 3.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考察对象,着重研究资源的利用问题。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包括国民收入,就业率,通货膨胀率,经济增长率等。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国民收入理论,失业及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问题,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其中心理论。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D 4.B 5.A 6.A 7.C 8.B 9.B 10.D 11.A 12.C 13.A 14.C 15.B 16.C 17.B 18.A 19.B 20.B (三)论述题 1.影响因素有(1)商品本身的销售价格(2)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动(3)消费者的货币收入与公平程度(4)对未来的预期(5)消费者偏好(6)人口数量与结构(7)政府政策(8)突发事件。(详细解释见课本) 2.影响因素有(1)商品本身的价格高低(2)相关商品的价格(3)厂商目标(4)生产成本 (5)价格及需求预期(6)自然条件及技术变动(7)政府政策(详细解释见课本) 3.供求定律是指: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并引起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有四种情况: (1).需求的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上升,需求的减少引起均衡价格的下降。 (2).需求的增加引起均衡数量增加,需求的减少引起均衡数量的减少。 (3).供给的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下降,供给的减少引起均衡价格的上升。 (4).供给的增加引起均衡数量增加,供给的减少引起均衡数量的减少。 4. 由于农产品的需求缺乏弹性,农产品的丰收使供给曲线右移,在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的作用下,农产品均衡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农产品的均衡数量的增加幅度,致使农民总收入减少。 政策有:(1)政府扶持,如实行保护价格政策。(2)利用市场本身的调节机制。建立调节农业生产的期货市场(详细解释见课本) (四)分析计算题(参考答案) 1.解:(1)联立 QD=50-5P和QS=-10+5P方程组,得出均衡价格PE=6, 均衡数量QE=20; (2)联立 QD=60-5p和QS=-10+5P方程组,得出均衡价格PE=7, 均衡数量QE=25; (3)联立 QD=50-5p和QS=-5+5p方程组,得出均衡价格PE=5.5, 均衡数量QE=22.5; 2.解:(1)将数值代入公式中: EsQSPP21PQS1QS219 计算得出:ES =1.6 (2)运用点弹性公式: 计算得出:ES=1.6 3.解: ESdQSPdPQ联立Qd=14-3P和QS=2+6P方程组,得出均衡价格PE=4/3, 均衡数量QE=10; 由需求价格弹性公式: dQP EDDdPQ 计算得出:ED=2/5 由供给价格弹性公式: dQSPE SdPQ计算得出:ES=4/5 4.解:由需求价格弹性公式: dQDP ED计算得出:ED=1/5 dPQ商品的总收益公式为:TR=P×Q,该商品在P=4时的点弹性为1/5<1,说明其需求价格弹性小,适当提价,商品的需求量并不会明显减少,从而会大幅度增加总收益。 5.解: (1)因为Ed=1.3,商品价格下降2%,代入需求价格弹性公式: QdQdPPEd QdPPQd移项得: QPEd1.3(2%)2.6%, QP所以,对商品需求数量的影响为,上升了2.6%。 (2)因为Em=2.2,消费者收入增加5%,代入需求收入弹性公式: QY EmQY移项得: QYEm2.25%11%, QY所以,对商品需求数量的影响为,上升了11%。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C 4.D 5.D 6.B 7.C 8.D 9.A 10.B 11.A 12.C 13.A 14.C 15. C (三)论述题 1. 在一般情况下,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右下方倾斜,且凸向原点的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边际替代率为负值,凸向原点是因为边际替代率递减。(具体解释见课本) 2. 消费者预算线是在既定的收入水平和价格水平下,消费者用全部收入购买两种商品所能达到的最 20 大数量组合,方程为:PX ·x + PY ·y = M。 预算线是以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为条件,所以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和价格发生变化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也会随之变动。如果商品价格不变,收入变化,预算约束线平行移动,收入增加预算线向右移动,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减少,则预算线向内移动。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价格变化,会改变预算线的斜率,使预算线旋转。 3.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是指:在保持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条件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增加一单位该商品而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逐渐减少的,即随着一种商品数量的增加,它对另外一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 原因是:随着第一种商品的增加,它的边际效用在递减;随着第二种商品消费量减少,它的边际效用在递增。这样,每增加一定数量的第一种商品,所能够替代的第二种商品的数量越来越少,根据公式MRSxy=ΔY/ΔX,所以,边际替代率递减。 4.(1)商品的价格是由其边际效用来决定,而不是由它们的全部效用或使用价值决定。 (2)水和钻石的相对稀缺性不同,决定了二者之间价格的差距,因为水是丰富的,增加一单位水很便宜,而钻石是极端稀缺的,增加一单位钻石是昂贵的。 (3)由于水如此丰富并被大量消费,最后一单位水的边际效用较低,只能以很低的价格出售,而钻石的消费则恰恰相反,因此钻石价格很高。 5.由已知条件,用于购买1商品的最后一单位货币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的边际效用为MU1/P1,用于购买2商品的最后一单位货币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的边际效用为MU2/P2,因为MU1/P1 6、什么是替代效应?什么是收入效应? 一种商品价格变动,会对消费者产生两方面的影响,一是使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动,二是使消费者的收入相对于以前发生变动。 收入效应:由于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于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为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为替代效应。 由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总效应可以被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部分,即总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7、画图说明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均使需求量与价格反方向变动,觉得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即当价格下降时,对于正常物品,替代效应的作用是增加需求量,收入效应的作用也是增加需求量。 如何确定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作用程度呢?须通过作一条平行于新的预算线并切于原有的无差异曲线的补偿(充)性预算线来区分。 补偿性预算线的意义: 当价格变动引起消费者实际收入发生变动时,补充性预算线是用来表示以假设的货币收入的增减来维持消费者实际收入水平不变的一种分析工具。具体地说:X2 在商品价格下降引起实际收入提高时,假设可取走一部分货A 币收入,以使消费者的实际收入维持原有的效用水平。图中F a FG曲线即为补偿性预算线。 当商品X1的价格下降时,c b 替代效应作用使需求量的增加U2 U1 量为 ,收入效用作用是需求量B B G O 的增加量 。商品1的需求量的X1 X X 替代效应 X1 1 1 21 收入效应 总效应 图2—1 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增加量为 ,这便是商品1的价格下降所引起的总效应。在这里,P1下降时,替代效应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增加量 是一个正值,即符号为正,也就是说,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引起的需求量变化与价格变化成反方向。收入效应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增加量 也是一个正值,表明当P1下降使得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提高时,消费者必定会增加对正常物品商品1的购买。也就是说,正常物品的收入效应引起的下列变化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以图2—1表示了正常物品价格下降时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可见,对于正常物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也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总效应必定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正因为如此,正常物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结论:对于正常物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化,收入效应也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 8、画图说明低档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正常物品与低档物品的区别:正常物品含义是需求的收入弹性大于零的商品。其需求量与实际收入同方向变化;低档物品含义是需求的收入弹性小于零的商品。其需求量与实际收入反方向变化。 一般低档物品的替代效应的作用使需求量与价格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的作用使需求量与价格呈正方向变动,但替代效应的作用大于收入效应的作用,总效用的结果仍使需求量与价格反方向变动。 以图2—2为例分析低档物品价格下降时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对于一般低档品,当价格下降,替代效应的作用是增加需求量,收入效应的作用是减少需求量(价格下降使实际收入增加,需求量反而减少)。图中商品1的价格P1变化前的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为a点,P1下降以后的消费者的均衡点为b点,因此,价格下降所引起的商品1的需求量的增加量为 ,这便是总效应。运用与上一节相同的方法,即通过作与预算线 平行且与无差异曲线U1相切的补偿预算线FG,便可将总效应分解成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具体地看,P1下降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化,使消费者由均衡点a运动到均衡点c,相应的需求量增加量为 ,这就是替代效X2 应,它是一个正值。而P1下降引起的 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动,使消A 费者由均衡点c运动到均衡点b,需 求量由 减少到 ,这就是收入效应。b 收入效应 是一个负值,其原因在于:F a U2 价格P1下降所引起的消费者的实际 收入水平的提高,会使消费者减少对c 低档物品的商品1的需求量。由于收 U1 入效应是一个负值,所以,图中的bB G B 点必定落在a、c两点之间。 O X1 图中的商品1的价格P1下降所引 X1 X1 X1 起的商品1的需求量的变化的总效应 为 ,它是正的替代效应 和负的收入替代效应 效应 之和。由于替代效应 的绝对值 收入效应 大于收入效应 的绝对值,或者说,由总效应 于替代效应的作用大于收入效应,所 2—2 低档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图以,总效应 是一个正值。 综上所述,对于低档物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而且,在大多数的场合,收入效应的作用小于替代效应的作用(如图2—2所示),所以,总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相应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9、画图说明吉芬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作用使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收入效用的作用使需求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动,且收入效应的作用大于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总效用的作用是需求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动,即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也下降,决定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22 下面用图2—3分析这个问题。图中商品1是吉芬物品。商品1的价格P1下降前后的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分别为a点和b点,相应的商品1的需求量的减少量为 ,这就是总效应。通过补偿预算线FG可得: 为替代效应,它是一个正值。 是收入效应,它是一个负值,而且,负的收入效应 的绝对值大于正的替代效应 的绝对值,所以,最后形成的总效应 为负值。在图中,a点必定落在b、c两点之间。 很清楚,吉芬物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物品。作为低档物品,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则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吉芬物品的特殊性就在于:收入效应的作用很大,以至超过了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使得总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这也就是吉芬物品的需求曲线呈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殊形状的原因。 运用以上分析的结论就可以解释“吉芬难题”了。在19世纪中叶的爱尔兰,购买土豆的消费支出在大多数的贫困家庭的收入中占一个较大的比例,于是,土豆价格的上升导致贫困家庭实际收入水平大幅度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变得更穷的人们不得不大量地增加对劣等物品土豆的购买,这样形成的收入效应是很大的,它超过了替代效应,造成了土豆的需求量随着土豆价格的上升而增加的特殊现象。 X2 现将正常物品、低档物品A 和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b 效应所得到的结论综合于表2 U2 —1 F a c U1 G B B X1 O X1 X1X1 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 总效应 2—3 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图 表2—1 商品价格变化所引起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与 收入效应与 总效应与 需求曲线的 商品类别 价格的关系 价格的关系 价格的关系 形状 正常物品 低档物品 吉芬物品 23 反方向变化 反方向变化 反方向变化 反方向变化 同方向变化 同方向变化 反方向变化 反方向变化 同方向变化 向右下方倾斜 向右下方倾斜 向右上方倾斜 (四)分析计算题(参考答案) 1.解:由边际替代率公式:MRSXY=ΔY/ΔX=PX/PY,将已知条件代入,得: MRSXY=40/60=2/3。 2.解:两种商品的消费者均衡条件为: MUX/MUY=PX/PY 2由已知效用函数,U=2XY 2得:MUX=2Y MUY=4XY 2所以:2Y/4XY=20/10 ,Y/X=4(1) 又,全部收入用于消费两种商品,所以:PXX+PYY=1440 20X+10Y=1440(2) 联立以上两个方程得:X=24,Y=96。 即消费者总效用最大时,分别消费24单位X和96单位Y。 此时,最大总效用为:U22496442368。 3.解:由消费者剩余定义: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消费者实际支付的价格)×需求量 (1) 当P=10时,Q=10,当Q=0时,P=15, 所以消费者剩余=(15-10)*10/2=25。 (2) 当P=5时,Q=20, 所以消费者剩余=(15-5)*20/2=100,消费者剩余增加了100-25=75。 4.解: (1)两种商品的消费者均衡条件为: ΔY/ΔX=MUX/MUY=PX/PY 由已知效用函数,U=4X+8Y+XY+12,得:MUX=4+Y MUY=8+X 所以:(4+Y)/(8+X)=4/8 X=2Y 又,4X+8Y=32 联立以上方程得:X=4,Y=2。 即消费者达到均衡时,分别消费4单位X和2单位Y。 (2)货币的边际效用MUm= MUX/ PX=6/4=1.5。 (3)消费者均衡时的总效用为:U=16+16+8+12=52。 5.解:由已知条件,运用消费者均衡条件公式: ΔY/ΔX=MUX/MUY=PX/PY 得出MUX/MUY=2。 又消费者收入为80,则:20X+10Y=80,查表得知: X=2,Y=4时,符合以上条件,所以消费者达到均衡时,所购买X的数量为2,Y的数量为4。 此时货币的边际效用为MUm= MUX/ PX=14/20=0.7。 2 第三章 一、 单选题 1. C 2. D 3. D 4. B 5. B 6. B 7. B 8. D 9. C 10. B 11. C 12. D 13. C 14. B 15. C 16. A 17. C 18. D 19. B 20. D 21. C 22. D 23. A 三、问答题(仅列出要点,详细答案参照课本) 1.简述短期生产函数中总产量、平均产量及边际产量曲线的特征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24 (1)TP、AP、MP三条曲线结为倒U形; (2)MP与AP曲线相交于AP曲线的最高点;交点左侧,„„;交点右侧,„„。 (3)MP=0时,TP最大;MP〉0时,„„;MP〈0时,„„。 2.生产的三个阶段是如何划分的?为什么厂商只会在第二阶段上生产? (1)第一阶段:劳动投入从0开始到增加劳动投入使平均产量曲线与边际产量线相交为止;第二阶段:从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相等的劳动投入量开始增加劳动投入要素直到达到最大总产量为止的阶段;第三阶段:随着劳动的增加,劳动的平均产量持续下降,遍及产量开始出现负值,总产量开始绝对减少的阶段。(最好画图描述) (2) 厂商不会在劳动的第一阶段经营,因为在这个阶段,平均产量处于递增状态,边际产量总是大于平均产量,这意味着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引起的总产量的增加总会使用权得可变要素的平均产量有所提高;厂商也不会在劳动的第三阶段经营,因为在这个阶段可变要素的增加反而使用权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为负。同样,厂商了不会在资历本的第一、三阶段经营,所以厂商的理性决策应在第二阶段,这时劳动及资本的边际产量都是正的(尽管是递减的),只有在此阶段才存在着使利润达到极大值的要素的最优组合。 3.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变动规律及形成原因? (1)规律:正U形,先递减后递增; (2)由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AVC曲线先递减后递增; (3)AFC曲线持续递减; (4)SAC=AFC+AVC,因此SAC曲线的形成由AVC曲线和AFC曲线的形状决定。 4.解释说明为什么在产量增加时,短期平均成本(SAC)与平均可变成本(AVC)越来越接近? (1)SAC=AFC+AVC,因此SAC曲线的形成由AVC曲线和AFC曲线的形状决定。 (2)由于FC固定不变,因此随着产量的增加,AFC越来越小,AFC在SAC中的比重越来越小,由此导致短期平均成本(SAC)与平均可变成本(AVC)越来越接近。 5.简述AVC、SAC与MC曲线之间的关系。 (1)MC与SAC曲线相交于SAC曲线的最低点;交点左侧,„„;交点右侧,„„。 (2)MC与AVC曲线相交于AVC曲线的最低点;交点左侧,„„;交点右侧,„„。 6.利用图形说明厂商在既定成本条件下是如何实现最大产量的最优要素组合的。 详见课本 7. SAC曲线与LAC曲线都呈U形,成因有何不同 SAC先下降后上升是因为一开始随着可变要素的投入和产量的增加,固定要素生产效率的发挥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使得边际产量增加。但当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由于边际递减规律的作用,SAC曲线必将上升。LAC呈U型是由于规模经济或不经济。产出水平处于LAC递减阶段,对应着规模报酬递增,企业在长期内资源利用不足,若扩大生产规模,LAC会递减。若产出大于LAC的最低点,对应着规模报酬递减,企业规模被过度利用。 二、 分析计算题 1、答:(1)APL=10-0.5L-32/L MPL=10-L (2)APL=MPL时,L=8,TP=16,当L〉8时,APL递减 MPL=0时,L=10,TPmax=18, 所以,APL递减时的产出范围为0-18 2、答:(1)MRTSLK=-△K/△L=-MPL/MPK=-K/L (2)最优组合:L=2;K=8 3、答:L=500,K=200 4、(1) 25 可变要素 的数量 1 2 3 4 5 6 7 8 9 可变要素 的总产量 2 12 24 48 60 66 70 70 63 可变要素 的平均产量 2 6 8 12 12 11 10 8.75 7 可变要素 的边际产量 2 10 12 24 12 6 4 0 -7 (2)自第5个单位开始规模报酬递减 5、TC=160 K=L=20 6、略 7、AVCmin=6 8、答:(1)第一阶段:L=0至L=12;第二阶段:L=12至L=20;第三阶段:L=20以后 (2)短期生产的最低产品价格为短期平均可变成本的最低点 AVC=VC/Q=480L/(-L2+24L+240) 当L=12时,AVCmin=1.25 即短期生产的最低产品价格为1.25 第四章 一、 单选题 1. D 2. B 3. D 4. D 5. C 6. B 7. C 8. A 9. C 10. B 11. A 12. C 13. D 14. A 15. C 三、问答题 1、为什么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平均收益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是重叠的? 答:在完全竞争市场中,每一个厂商都是既定的市场价格接受者,厂商的需求曲线d是一条由既定的市场价格水平出发的水平线;并且,在厂商的每一个销售量水平都有AR=MR=P,所以完全竞争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AR)、边际收益曲线(MR)和需求曲线d三条线重叠。 2、为什么厂商在短期亏损时仍然生产?在什么情况下不再生产? 答:(1)如果厂商在短期坤孙,且价格低于平均成本而高于平均可变成本,场上会继续生产。因为:继续生产由于价格高于平均可变成本,所以其收益不仅可以弥补生产带来的可变成本,还能弥补部分固定成本。而如果放弃生产则连这部分固定成本都无法弥补了。 (2)如果价格低于平均可变成本,厂商就会立即停止生产,因为厂商如果继续生产,其收益不仅不能弥补固定成本,甚至不能弥补可变成本;而如果停产,其亏损仅限于固定成本。 3、为什么利润最大化原则MC=MR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可表达为MC=P? 答:在完全竞争市场中,每一个厂商都是既定的市场价格接受者,由MR=△TR/△Q=P*△Q/△Q=P 因此,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每个厂商的MR=P;而利润最大化的一般条件为:MR=MC,因此,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利润最大化的条件也可以表达为:MC=P 4、为什么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时,正好收支相抵? 26 答:在完全竞争市场中,经济资源是完全自由流动的。因此,如果短期内厂商获得超额利润,那么长期内新的厂商将会加入这个行业,或者原有的厂商会扩大自己的生产规模,从而使整个行业的攻击增加,价格水平下降。如果短期内厂商出现亏损,那么长期内厂商就会退出这个行业,或者缩减自己的生产规模,从而使整个行业供给减少,价格上升。最终价格水平会达到使各个厂商既无超额利润又无亏损的状态,即收支相抵的状态,此时整个行业供求均衡,各厂商的产量也不再调整,于是实现了长期均衡。 (四)分析计算题 1、答:短期均衡时,产量为30,利润为2500 2、答:市场价格下降至20时,该企业必须停产 3、答:(1)长期平均成本最小时的产量为20,价格为10; (2)该行业的长期均衡价格为10; (3)由于长期均衡价格为10,因此长期均衡时整个市场的需求量为:Q=9000-100*10=8000,而单个厂商的产量为20,因此,行业内厂商的数量为:8000/20=400,即:行业均衡时有400家厂商。 第五章 一、 单选题 1.A 2.B 3.B 4.D 5.C 第六章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C 4.B 5.C 6.D 7.B 8.A 9.B 10.D 11.C 12.A 13.C 14.C 15.B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五、计算题 1. (1)总支出为对最终产品和劳务支出为:40万元。 (2)每阶段增值:10+(40-10)=40,中间产品为10万元的银。 (3)最终收入:工资12.5+利润(2.5+25)=40万元。 2. (1)GDP=C+I+G+EX=2060+590+590+40=3280 (2)NDP=GDP-折旧=3280-210=3070 (3)NI=NDP-间接税=3070-250=2820 (4)PI=NI—社会保险费-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公债利息+政府转移支付 =2820-80-130-220+30+200=2620 (5)PDI=PI-个人所得税=2620-290=2330 (单位:亿元) 3. (1)名义GDP的计算用最终产品和数量乘积之和来累加。 1990年:25×1.5+50×7.5+40×6.0=37.5+375+240=652.5 1995年:30×6.0+60×8.0+50×7.0=1010 (2)1995年的实际GDP为:30×1.5+60×7.5+50×6.0=795 27 两年的GDP变化为:795/652.5=1.22,即增加22%。 (3)1990年为基期,则1990年的折算数为1 1995年的折算数为: 1995年名义GDP/1995年实际GDP×100%=1010/795×100%=127% 4. (1)由YD=C+S知S=YD—C=4000—3500=500 (2)YD=GDP—T得T=GDP—YD=5000—4000=1000 BS=T—G—TR得G=T—BS=1000+200=1200 由GDP=Y=C+I+G+EX得I=GDP—C—G—EX=5000—3500—1200+100=400 5. (1)填表如下 项目 数量 A 100 B 60 C 80 基 期 价格(元) 价值(元) 5 500 10 600 8 640 现 期 价格(元) 价值(元) 7 700 9 720 12 720 (2)基期三种消费品的价值总计1740元,现期三种消费品的价值总计为2140元 (3)现期消费物价指数为122.98% 项目 数量 A 100 B 60 C 80 基 期 价格 价值(元) (元) 5 10 8 500 600 640 现 期 价格(元) 7 9 12 价值(元) 700 720 720 第七章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D 4.C 5.A 6.B 7.A 8.D 9.C 10. B 11.B 12.B 13.D 14.D 15.A 16.B 17.B 18.D 19.C 20.D 21.D 22.D 23.C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三、简答题 曲线是指当产品市场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由于在两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均衡时I=S,因此该曲线被称为IS曲线。 IS曲线方程 IS曲线是从下面三个函数中推导出来的: (1)储蓄与投资的关系(储蓄等于投资) I= S (Y) (1) 28 rⅣ S1 2 1 (2)投资与利率的关系(投资函数) I = I0-d×r (2) (3)储蓄与收入的关系(储蓄函数) S = -a +(1-b)Y (3) 把(2)式与(3)式代入(1)式, 经整理有: y=(a+I0-d×r)/(1-b) (4) 1 IS曲线的推导 推导IS曲线可以通过上述方程来推导,如下图所示: 1 2 IS曲线根据第Ⅱ象限投资曲线和第Ⅳ象限储蓄曲线可以推导出来。E1点就是表示投资等于储蓄时,收入和利2 1 息率的一个组合(Y1,r1)。同样,E2表示投资等于储蓄时收入和利息率的另一个组合(Y2,r1)。把E1、E2连接起来, 便得到了IS曲线。IS曲线表明,在产品市场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存在着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实际收入和利率组合点如果不在IS曲线上,商品市场不均衡。如A点,是位于IS曲线右方的收入和利息率的组合,是投资小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B点是位于IS曲线左方的收入和利息率的组合,是投资大于储蓄的 2 非均衡组合;只有位于IS曲线上的收入和利息的组合,才是投资和储蓄相等的均衡组合,这时,商品市场才1 处于均衡状态。 显然,IS曲线的斜率取决于d和b。 d值越大,IS曲线的斜率就越小(IS曲线越平坦)。d是投资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表示利率变动一定幅度时投资的变动程度。d大→投资对利率变化敏感→国民收入对利率的变化也相应地越敏感→IS斜率的绝对值越小→IS曲线越平缓。 b值越大,IS曲线的斜率也越小(曲线越平坦)。b是边际消费倾向。 IS曲线移动 自发性消费(a)增加、自发性投资(I0)增加、政府支出(G)增加、政府转移支付(TR0)增加、政府税收(TX0)减少均会导致IS曲线向右平移; 自发性消费(a)减少、自发性投资(I0)减少、政府支出(2 dQSPG)减少、政府转移支付(TR0)增加、政府税收ES (TX0)减少均会导致IS曲线向左平移。dPQ 曲线是一条用来描述在货币市场均衡状态下国民收入和利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它表示在货币市场中,1 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收入与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21 LM曲线方程 1 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 22 MD=MS 12 2 LM方程的建立 MD=MS 22 21 MD=L1(Y)+L2(r) 2 2 L1(Y)=k×Y L2(r)=-h×r 12 M/P=k×Y-h×r (LM方程) 11 曲线一般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取决于边际持币倾 由此可见,LM曲线的斜率为正,这表明LM12 向(k)和货币的投机需求对利率变化的弹性系数。 边际持币倾向(k)增加,L1曲线更陡峭,LM曲线则更陡峭;反之,LM曲线更平坦。 12 11货币的投机需求对利率变化的弹性系数增大,L2曲线更平坦,LM曲线则更平坦;反之,LM曲线更陡峭。 LM曲线的推导 LM曲线可以用四象限图形法推导出来,如下图所示。 1 在第Ⅱ象限中,横轴表示货币的投机需求,纵轴表示利息率。L2=L2(r)为投机动机所引起的货币需求,它随着利息率的变化而变化。 第Ⅲ象限中M=M1+M2为货币供给。由于M1=L1,M2=L2,所以M=M1+M2,也就是M=L=L1+L2,表示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MM曲线与纵轴成45°,MM曲线上任一点到纵横轴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即OM)。 第Ⅳ象限中的L1=L1(Y)为交易需求函数,是由交易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是收入的递增函数。图中表现为一SⅠ E2 Ⅲ O Ⅱ ErYYIABI=S r S rIrⅡ Ⅰ B(Y,Y) EYLM L=L(i) YEA(Y,r)LLLM O M=M+ML=L+LM=LⅢ LLY L=L(Y)=KY Ⅳ L 29 条向右下方倾斜曲线。如果其斜率为K,可表示为L1=K×Y。 最后分析第Ⅰ象限,LM曲线表示货币市场均衡曲线,其方程为M=L=L1(Y)+L2(r)。LM曲线可由投机需求函数和交易需求函数推导出来,从第二象限的利息率r1和第Ⅳ象限的收入Y1分别向第一象限两轴作垂线,得一交点E1;再从r2、Y2向第一象限两轴作垂线,又得一交点E2。把E1、E2连结起来,就是LM曲线。 从LM曲线的推导过程中可知,位于LM曲线右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位于LM曲线左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只有位于LM曲线上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才是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均衡组合。 LM曲线位置的移动 LM曲线的推导过程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变动对LM曲线的影响当决定LM曲线的因素发生变动时,LM曲线的位置会发生变动。首先,如果货币的需求增加,既定的收入条件下市场均衡利息率升高,从而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反之,当货币的需求减少时,既定收入下的市场均衡利息率下降,从而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其次,如果货币的供给增加,既定收入对应的市场均衡利息率下降,从而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反之,当货币的供给减少时,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LM曲线的位置,取决于货币投机需求、交易性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如果由于经济的变动使这些因素发生变化,那么,LM曲线的位置就会移动。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投机性货币需求的变动会引起LM曲线向相反方向移动,即投机性货币需求增加,投机性货币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会引起LM曲线向左移动;反之,投机性货币需求减少,货币投机需求曲线向左移动,会引起LM曲线向右移动。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交易性货币需求的变动会引起LM曲线同方向移动,即交易性货币需求增加,交易性货币需求曲线向左移动,会引起LM曲线向左移动;反之,交易性货币需求减少,货币交易性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会引起LM曲线向右移动。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货币供给量的变动会引起LM曲线同方向移动,即货币供给量增加,货币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会引起LM曲线向右移动;反之,货币供给量减少,货币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会引起LM曲线向左移动。 五、计算题 1. 两部门达到均衡,有:I=S, I=50, 由C=100+0.8Y推知S=-100+0.2Y, 则有:50=-100+0.2Y 得:Y=750 故:C=700,S=50 2. MPC=0.75,所以自主支出乘数为4,△I=200,所以 △Y=200×4=800 3. α=△Y/△I=200/80=2.5 α=1/(1—MPC)得,MPC=0.6 MPS=1—MPC=0.4 4. 两部门中均衡意味着:I=S,即: I=150-2r S=-50+0.2Y 得IS曲线方程:200=2r+0.2Y 5. LM曲线方程指货币需求等与货币供给时的关系式, 由L=0.2Y-4r和M=200得:200=0.2Y-4r即LM曲线方程。 6. (1) IS曲线的方程与LM曲线的方程; 两部门均衡的条件:I=S,因为C=100+0.7Y,所以S=-100+0.3Y 已知:I=200-3r 30 有:200-3r =-100+0.3Y 得IS方程:100=r+0.1Y 同理得LM曲线方程为:100=0.2Y-2r (2) 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收入和利率。 两个市场同时均衡:联立IS曲线方程和LM曲线方程 100=r+0.1Y 100=0.2Y-2r 得:r=25,Y=750 第八章 (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B 4.C 5.A 6.B 7.C (二)名词解释 略 (三)简答题 略 第九章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A 4.A 5.C 6.A (二)名词解释 略 (三)简答题 略 (四)分析计算题 s=S/Y=(1200-1000)/1200=1/6 G=s/C=1/30 △Y=Y*G=40 K=C*△Y=200 第十章 (一)单项选择题 1.d 2.c 3.c 4.c 5.b 6.c 7.b 8.c 9.a 10.b (二)判断题 1. × 2. × 3. √ 4.× (五)分析计算题 (1)IS 0.5Y+240r=3500,LM 0.5Y-260r=3200,6712,0.6 (2)7104,0.2 (3)100/(1/0.5)=200 200-(6816-6712)=96 31 8.A 9.A 10.C 2024年1月23日发(作者:益沛凝)
绪 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经济学产生的原因是( )
A.生产的需要 B.欲望满足的需要
C.资源的稀缺性与选择的必要性 D.选择的需要
2.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
A.资源配置 B.资源的配置和充分利用
C.资源的稀缺性 D.资源利用
3.微观经济学的内容包括( )
A.价格决定 B.产量决定 C.成本决定 D.以上皆是
4.( )不是宏观经济学的内容
A.收入决定 B.物价水平
C.经济增长 D.厂商均衡
5.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包括( )
A.静态均衡分析、比较静态均衡和动态均衡分析
B.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
C.边际分析和期间分析 D.以上皆是
(二)名词解释
1.微观经济学
4.实证经济学
2.宏观经济学
5.规范经济学
3.经济学
(三)论述题
1.为什么说稀缺性的存在与选择的必要性引起了经济学的产生?
2.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3.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第一章 均衡价格理论和弹性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需求曲线上任意一点对应的价格是( )。
A.均衡价格 B.市场价格 C.需求价格 D.最低价格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收入增加将导致( )
A.需求量增加 B.需求增加 C.需求量减少 D.需求减少
3.下列因素中不能导致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是( )。
A.相关商品的价格不变 B.消费者的价格预期
C.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D.商品自身的价格
4.两种互补商品中的一种价格下降将导致另一种商品的( )上升。
A.需求量 B.需求 C.价格 D.均衡价格
5.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会导致其替代商品的需求曲线( )。
A.向左方移动 B.向右方移动 C.不变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6.如果一条线性需求曲线与一条非线性需求曲线相切,则切点处两条需求曲线的价格点弹性系数( )。
A.相同 B.不同
C.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D.根据切点的位置而定
7.如果某种商品的供给曲线斜率为正,在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该商品的生产技术水平有所提高,必将导致( )。
A.供给量增加 B.供给量减少 C.供给增加 D.供给减少
8.下列商品中,没有违反需求规律的是( )
A.炫耀性商品 B.旅游、医疗等服务类商品 C.吉芬商品 D.投机性商品
9.某商品的价格上升,其销售收益非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这是因为该商品的需求是( )。
A.缺乏弹性的 B.富有弹性的 C.无弹性的 D.与弹性无关
10.当人们的收入水平提高时,则食物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将( )。
A.大大增加 B.稍有增加 C.不变 D.减少
11.如果某商品的价格从3元上升到5元,其需求量从11单位下降到9单位,该厂商的收益将(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
12.若需求曲线是一条直线,当价格从高到低不断变动时,卖者的总收益会( )。
A.不断增加 B.不断减少 C.先增加后减少 D.先减少后增加
1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某商品的价格下降10%能够引起消费者在该商品上的总支出增加1%,则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是( )。
A.富有弹性的 B.缺乏弹性的 C.单元弹性的 D.不能确定
14.( )情况下,均衡价格将只会上升。
A.需求和供给都增加 B.需求和供给都减少
C.需求增加供给减少 D.需求减少供给增加
15.粮食市场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当粮食产量因灾害而减少时
A.粮食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粮食产量下降
B.粮食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粮食价格会更大幅度上升
C.粮食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粮食需求量会大幅度减少
D.粮食生产者的收入不变,因粮食价格上升与需求量减少的比率相同
16.下列商品中,需求价格弹性最大的是
A.大米 B.某品牌手机电池 C.金银首饰 D.食盐
17.当某消费者的收入上升20%,其对某商品的需求量上升5%,则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
A.大于1 B.小于1 C.等于1 D. 等于0
18.如果两种商品是互补关系,则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另一种商品的价格之间是
A.反方向变动关系 B.同方向变动关系
C.没有关系 D.难以确定
19.当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时,这两种商品的需求量都同时增加或减少,则这两种商品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为
A. 正值 B. 负值 C. 0 D. 1
20.
人食用了含有禽流感病毒的禽类食物会对健康产生影响,因此家禽的价格会下跌。这种价格下跌是家禽的( )曲线向( )移动造成的,会导致均衡数量( )。
A、供给,左,增加 B、需求,左,减少
C、供给,右,减少 D、需求,右,增加
(二)名词解释
1.需求 2.供给 3.均衡价格 4.需求价格弹性 5.需求收入弹性 6.交叉价格弹性
7.供给价格弹性
(三)论述题
1. 论述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及影响需求的过程。
2. 试述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及影响供给的过程。
3. 供求定律有哪些内容?
4. 运用相关理论,分析粮食丰收了为什么农民收入反而可能下降?依此分析,你认为政府应对农业实施怎样的保护政策?
1
(四)分析计算题
1.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D=50-5p,供给函数为:QS=
-10+5P。
(1)求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d=60-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
(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
QS=-5+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
2.假定下表是供给曲线Qs=-3+2p在一定价格范围内的供给表:
价格(元)
供给量
2
1
3
3
4
5
5
7
6
9
(1)求出价格3元和5元之间的供给的价格弧弹性。
(2)根据给出的供给函数,求P=4元时的供给的价格点弹性。
3.已知某商品的需求方程和供给方程分别为:Qd=14-3P;QS=2+6P。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以及均衡时的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
4.若市场需求曲线为Q=120-5P,求价格P=4时需求价格的点弹性值,并说明怎样调整价格才能使得总收益增加。
5.假定某消费者的需求价格弹性Ed=1.3,需求收入弹性Em=2.2;
求:①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下降2%,对需求数量的影响;
②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收入增加5%对需求数量的影响。
第二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当总效用以递减的速率增加时,边际效用应该是( )
A.为正值,且不断增加 B.为正值,但不断减少
C.为负值,且不断减少 D.为负值,但不断增加
2.当总效用达到极大值时,边际效用( )
A.达到最小 B.达到最大 C.为零 D.为正
3.某消费者消费一个单位的某商品获得的效用为50,消费两单位该商品的效用为90,消费三单位的效用为121,则该消费者消费第三单位的该商品获得的效用边际效用为( )
A.87 B.40 C.31 D.71
4.消费者花费所有收入从而所能购买的商品组合的曲线是( )
A.需求曲线 B.供给曲线 C.无差异曲线 D.预算线
5.预算线的斜率决定于( )
A.消费者的偏好 B.消费者的收入
C.消费者的收入与商品的价格 D.商品的相对价格
6.某种商品的市场价格为10元,某人在购买第1到第5单位的该商品时分别愿意支付的价格为18、16、14、11、9,如果购买4单位商品,该消费者在消费该商品中所获得消费者剩余为( )
A.18 B.19 C.68 D.50
7.如果商品X、Y的价格分别为PX、PY是既定的,当MRSXY A.增加消费X,减少消费Y B.同时增加消费X和Y C.减少消费X,增加消费Y D.同时减少消费X和Y 8.当消费者消费某种物品的数量增加时,其总效用的变化是( ) A.随边际效用的下降而增加 B.随边际效用的下降而下降 C.A和B都对 D.以上都不对 9. 下面( )是对物品的边际效用的正确理解。 A.每增加(减少)一个单位的对物品的消费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减)量 2 B.最初增加的那个单位的消费所提供的效用 C.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物品所获得总效用 D.数学表达式为MU=-△TU/△Q 10.基数效用论从( )推导出需求曲线。 A.价格消费曲线 B.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C.总效用曲线 D.收入消费曲线 11.序数效用论从( )推导出需求曲线。 A.价格消费曲线 B.无差异曲线 C.效用可能性曲线 D.收入消费曲线 12.需求曲线上每一价格所对应的需求量都能给消费者带来( )效用。 A.最小 B.可能最大 C.最大 D.不能确定 13.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若增加1个单位X商品的购买,需要减少2个单位的Y商品的消费,则有 =2 =1/2 /MUy=2 /MUy=1/2 14. 胡兰只消费激光唱片和棒棒糖,她的边际替代率度量 ( ) A. 为再获得一单位激光唱片,他必须放弃的棒棒糖是多少 B. 激光唱片以棒棒糖表示的价格是多少 C. 为再获得一单位激光唱片,他愿意放弃的棒棒糖是多少 D. 当改变已购买的激光唱片和棒棒糖的组合时,总效用如何变化 15.基数效用论关于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 )。 A.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相切 =Px/Py /Px=MUy/Py D.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斜率相同 (二)名词解释 1.边际效用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3.消费者均衡 4.消费者剩余5.无差异曲线 6.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7.消费者预算线 8.吉芬商品 (三)论述题 1.试析无差异曲线总是向右下方倾斜,凸向原点的原因。 2.写出消费者预算的方程式,并说明预算线移动的特点。 3.解释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及其原因。 4.水的使用价值大于钻石,但水的价格却小于钻石的价格,为什么? 5.按照基数效用论,若MU1/P1 6.什么是替代效应?什么是收入效应? 7.画图说明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8.画图说明低档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9.画图说明吉芬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四)分析计算题 l.已知商品X的价格PX=40,商品Y的价格PY=60,当某消费者消费这两种商品达到效用最大时,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多少? 2.假定某人的月收入是1440,且被全部用于消费两种商品X和Y,如果这两种商品的价格分别为PX=20,PY=l0,该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2XY2,那么,这个理性消费者每月会分别购买多少单位的X和Y使其总效用最大,并求出最大总效用。 3.若需求函数为Q=30-2P,求: (1)当商品价格为10元时,消费者剩余是多少? (2)其价格由10元下降到5元时,消费者剩余又如何变化? 4.已知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4X+8Y+XY+l2,其预算线为:4X+8Y=32,求: (1)消费者达到均衡时X和Y的值; 3 (2)货币的边际效用; (3)消费者均衡时的总效用。 5.已知Px=20元,Py=10元,x、y不同数量的边际效用如下表: Qx MUx Qy MUy 1 16 1 10 2 14 2 8 3 12 3 7.5 4 5 4 7 5 2 5 6.5 6 1 6 6 7 5.5 8 5 9 4.5 10 4 若消费者的收入为80元,均衡时所购买的x、y的数量是多少?此时货币的边际效用是多少? 第三章 生产理论、成本和收益 (一)单项选择题 1.总产量曲线的斜率是( ) A.总产量 B.平均产量 C.边际产量 D.以上都不是 2.当TP下降时,( ) 递增 为零 为零 为负 3.当APL递减时,MPL是( ) A.递减 B.负的 C.零 D.以上任何一种 4.生产过程中某一可变要素的收益递减,这意味着( ) A.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长和产量的增长等幅变化 B.产量的增长幅度小于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长幅度 C.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长幅度小于产量的增长幅度 D.产量的增长幅度大于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长幅度 5.生产的第二阶段始于( )止于( ) =0,MPL=0 =MPL,MPL=0 =MPL,MPL<0 >0,MPL=0 6.等产量线上某一点的切线斜率绝对值表示( ) C.等成本线的斜率 D.边际报酬率 7.如果某厂商增加一单位劳动使用量能够减少三单位资本,而仍生产同样的产量,则MRTSLK为( ) A.1/3 B.3 C.1 D.6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规模报酬递减造成的 B.边际收益递减是规模报酬递减造成的 C.规模报酬递减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造成的 D.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造成的 9.如果等成本曲线在坐标平面上与等产量曲线相交,那么要生产等产量曲线所表示的产量水平,就应该( ) A.增加成本支出 B.不能增加成本支出 C.减少成本支出 D.不能减少成本支出 10.某厂商每年从企业的总收入中取出一部分作为自己所提供的生产要素的报酬,这部分资金被视为( )。 A.显性成本 B.隐性成本 C.经济利润 D.生产成本 4 11.短期平均变动成本曲线成为U形的原因与( )有关。 A.规模报酬 B.外部经济与不经济 C.要素的边际报酬 D.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所占比例 12.在从原点出发的射线与TC曲线的相切的产量上,必有( )。 值最小 =MC 曲线处于上升段 D.A、B、C 13.如果生产10单位产品的总成本是100美元,第11单位产品的边际成本是21美元,那么( )。 A.第11单位产品TVC是21美元 B.第10单位产品的边际成本是大于21美元 C.11个产品的平均成本是11美元 D.第12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是21美元 14.当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时,产量的进一步增加将导致( )。 A.平均成本上升 B.平均可变成本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C.总成本下降 D.平均可变成本一定是处于减少的状态 15.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型的原因是( )。 A.规模报酬的变化所致 B.外部经济与不经济所致 C.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率所致 D.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所占比重所致 16.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型原因是( )。 A.规模报酬的变化所致 B.外部经济与不经济所致 C.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率所致 D.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所占比重所致 17.如果一个厂商的生产是处于规模报酬不变的阶段,则其LAC曲线一定是处于( )。 A.上升趋势 B.下降趋势 C.水平状态 D.垂直状态 18.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固定成本将( ) A.保持不变 B.开始时趋于下降,然后趋于上升 C.开始时趋于上升,然后趋于下降 D.一直趋于下降 19. 我们知道,在生产过程中一种要素的收益递增发生在:() A 在其他要素保持不变时,多使用这各要素,产量增加。 B在其他要素保持不变时,多使用这各要素,这种要素的边际产量增加。 C在其他要素保持不变时,多使用这各要素,这种要素的平均产量增加。 D在其他要素也相应增加时,多使用这各要素,这种要素的边际产量增加。 20. 等成本曲线平行向外移动表明:() A 产量提高了 B 成本减少了 C 生产要素的价格按相同比例提高了 D 生产要素的价格按相同比例降低了 21. 等成本线围绕着它与纵轴(Y)的交点逆时针移动表明:() A 生产要素Y的价格上升了 B 生产要素X的价格上升了 C 生产要素X的价格下降了 D 生产要素Y的价格下降了 22. 经济学中短期与长期划分取决于:() A 时间长短 B 可否调整产量 C 可否调整产品价格 D 可否调整生产规模 23. 长期里,产量加倍,而平均成本下降,这意味着() A.规模经济的存在 B.规模不经济的存在 C. 规模收益不变 D. 收益递减发生了 二)名词解释 1.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2.等产量线 3.等成本线 4.边际技术替代率 5.规模报酬 5 6.机( 会成本 7.规模经济 (三)简答题 1.简述短期生产函数中总产量、平均产量及边际产量曲线的特征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2.生产的三个阶段是如何划分的?为什么厂商只会在第二阶段上生产? 3.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变动规律及形成原因? 4.解释说明为什么在产量增加时,平均成本(AC)与平均可变成本(AVC)越来越接近? 5.简述AVC、AC与MC曲线之间的关系。 6.利用图形说明厂商在既定成本条件下是如何实现最大产量的最优要素组合的。 曲线与LAC曲线都呈U形,成因有何不同 (四)分析计算题 1.已知生产函数为Q=f(K,L)=KL-0.5L2-0.32K2,若K=10。 (1)求APL和MPL函数; (2)求APL递减的产出范围; 2.已知生产函数为Q=f(K,L)=-K1.5L1.5+22KL+15K0.5L0.5 (1)求要素L的边际技术替代率; (2)若PK=10,PL=30,TC=140,求该厂商的最优生产要素组合。 3.已知某企业的生产函数为Q=K2/3L1/3,劳动的价格PL=2,资本的价格 PK=1。 (1)判断该生产函数的规模报酬情况; (2)当成本C=3000时,企业实现最大产量时的L、K和Q的均衡值。 4.下面是一张可变生产要素的短期生产函数的产量表: (1)在表中填空; (2)该生产函数是否表现出边际报酬递减?如果是,是从第几单位的可变要素投入量开始的? 可变要素 的数量 1 2 3 4 5 6 7 8 9 可变要素 的总产量 24 60 70 63 可变要素 的平均产量 2 12 可变要素 的边际产量 10 6 0 5. 生产函数为Q=L3/8K5/8,假如PL=3元,PK=5元,求产量Q=20时,最低总成本及L、K之值。 6.假设某企业的短期成本函数是TC(Q)=Q3-10Q2+170Q+66 (1)指出该短期成本函数中的可变成本部分和不变成本部分; (2)写出下列相应的函数:TVC(Q),AC(Q), AVC(Q) AFC(Q)和MC(Q)。 7.已知某厂商的短期总成本函数是STC(Q)=0.04Q3-0.8Q2+10Q+5,求最小的平均可变成本值。 8.某厂商使用生产要素K、L生产产品X,在短期中资本K是固定不变的,其短期生产函数为QX=-L3+24L2+240L,设为周产量,每人每周工作40小时,工作每小时12美元。 (1)计算该厂商在第一、二和三阶段上的L值; (2)厂商短期生产的最低产品价格是多少。 6 第四章 厂商均衡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在MR=MC的均衡产量上,企业( )。 A.必然得到最大利润 B.不可能亏损 C.必然获得最小的亏损 D.若有利润,则利润最大;若有亏损,则亏损最小 2.如果在厂商的短期均衡产量上,AR小于SAC,但大于AVC,则厂商 A.亏损,立即停产 B.亏损,但继续生产 C.亏损,生产或不生产都可以 D.获得正常利润,继续生产 3.在厂商的停止营业点上,应该有( )。 =AVC B.总亏损等于TFC C.P=AVC D.以上说法都对 4.当一个完全竞争行业实现长期均衡时,每个企业( )。 A.都实现了正常利润 B.利润都为零 C.行业中没有任何厂商再进出 D.以上说法都对 5.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如果某行业的厂商的商品价格等于平均成本,那么( )。 A.新的厂商要进入这个行业 B.原有厂商退出这个行业 C.既没有厂商进入也没有厂商退出这个行业 D.既有厂商进入也有厂商退出这个行业 6.假如某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从水平线变为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这说明( )。 A.既有厂商进入也有厂商退出这个行业 B.完全竞争被不完全竞争所取代 C.新的厂商要进入这个行业 D.原有厂商退出这个行业 7.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条件是( )。 A.P=AR B.P=MR C.P=MC D.P=AC 8.假定某完全竞争厂商在目前产量水平上的边际成本平均成本和平均收益均等于1美元,则这家厂商( )。 A.肯定只得到正常利润 B.肯定没得到最大利润 C.是否得到最大利润还不能确定 D.肯定得到最少利润 9.在完全竞争的情况下,如果厂商把产量调整到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所对应的水平( )。 A.他将得到最大利润 B.他没能获得最大利润 C.他是否获得最大利润仍无法确定 D.他一定亏损 10.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已知某厂商的产量是500单位,总收益是500元,总成本是800元,总不变成本是200元,边际成本是l元,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他应该( )。 A.增加产量 B.停止生产 C.减少产量 D.以上任一措施都采取 11.完全竞争厂商的总收益曲线的斜率为( )。 A.固定不变 B.经常变动 C.l D.0 12. 一个垄断厂商降低价格必然() A.增加边际收益 B. 增加总收益 C.减少边际收益 D. 减少总收益 13. 垄断的可能来源包括() A. 特许权 B. 专利 C. 自然资源占有权的集中 D. 以上所有来源 14. 在垄断竞争市场长期均衡时,超额利润会趋于零,这是因为() A.新厂商进入该行业容易 B.产品存在差异 C.成本最小化 D.受益最大化 15. 当垄断竞争行业处于均衡状态时,() A.边际收益高于边际成本 B.边际收益等于价格 7 C.价格高于最低平均成本 D.边际成本高于边际收益 (二)名词解释 1.完全竞争市场 2.完全垄断市场 3.寡头垄断市场 4.垄断竞争市场 (三)简答题 1.为什么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平均收益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是重叠的? 2.为什么厂商在短期亏损时仍然生产?在什么情况下不再生产? 3.为什么利润最大化原则MC=MR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可表达为MC=P? 4.为什么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时,正好收支相抵? 5.完全竞争市场有哪些基本特征? 6.完全垄断形成的原因。 7.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 8.垄断竞争市场的基本特征。 (四)分析计算题 1.已知某完全竞争行业中的单个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为STC=0.1Q3-3Q2+10Q+200。当市场上产品价格P=100时,求厂商的短期均衡产量和利润。 2.某完全竞争市场中一个小企业的短期成本函数为STC=0.1Q3-2Q2+30Q+40。当市场价格下降至多少时,该企业须停产? 3.某完全竞争的成本固定不变行业包含多家厂商,每家的长期总成本函数为LTC=0.1q3-4q2+50q(q是厂商年产量)。产品的市场需求函数是Q=9000-100P(Q是该行业年销售量,P是产品价格)。 (1)计算厂商长期平均成本为最小时的产量和销售价格; (2)求该行业的长期均衡价格; (3)该行业长期均衡时有多少家厂商? 第五章 分配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中某厂商仅用要素L去生产产品,则该厂商对协要素L的需求曲线与下面哪条曲线重合?( ) 曲线 曲线 曲线 D.以上都不是 2.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要素的供给曲线是一条与( )重合的水平线。 曲线 曲线 曲线 曲线 3.在厂商是要素市场的买方垄断者时,生产要素的供给曲线与MFC曲线相比( )。 A.前者与后者重合 B.前者比后者陡峭 C.前者比后者平坦 D.无法确定 4.某厂商既是产品市场的卖方垄断者又是要素市场的买方垄断者,则其使用要素所遵循的原则是( ) =W =MFC =W =MFC 5.假设某足球队员的年薪为100万元,但若他从事其他职业,最多只能挣得10万元,那么该足球队员所获的经济租金为( ) A.100万元 B.10万元 C.90万元 D.以上都不对 (二)名词解释 1.边际产品价值 4.地租 2.边际收益产品 3.边际要素成本 5.经济租 6.准租金 (三)简答题 1.试述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 8 2.简述完全竞争厂商对一种可变要素的需求曲线的推导过程。 3.简述完全竞争市场中两种要素可变条件下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曲线的推导过程。 4.不完全竞争要素市场和不完全竞争产品市场情况下生产要素的价格和数量是如何决定的? 5.试述消费者的要素供给原则。 6.为什么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 7.试述地租形成的原因。 (四)论述题 1.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如何从厂商对一种可变要素的需求曲线推导出行业对一种可变要素需求曲线? (五)分析计算题 1.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假设厂商使用两种可变生产要素L,K生产一种产品X,求解厂商使用要素最优组合的条件。 2.某厂商是产品市场的垄断者是要素市场的完全竞争者,其产品需求函数为P=85-3Q,其只使用一种可变的投入要素劳动(L)去生产产品,生产函数为Q=2L,劳动者的工资率W=5,求该厂商利润最大化时雇佣劳动的数量、生产产品的数量及价格。 第六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国民生产总值是下面哪一项的市场价值( ) A.一年内一个经济中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 B.一年内一个经济中交换的所有商品和劳务 C.一年内一个经济中交换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 D.一年内一个经济中的所有交易 帐户不反映以下哪一项交易( ) A.卖掉以前拥有的住房时,付给房地产经纪商6%的佣金 B.网上游戏赢得的100元 C.新建但未销售的住房 D.向管道工维修管道支付的工资 3.当实际GDP为175亿美元,GDP价格缩减指数为160时,名义GDP 为( ) A.110亿美元 B.157亿美元 C.280亿美元 D.175亿美元 4.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小于国内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5. 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 A.一定是对的 B.一定是错的 C.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错的 D.以上三种说法全对 6.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个人收入包括( ) A.社会保险金 B.公司所得税 C.公司未分配利润 D.转移支付 7.下面不属于总需求的是( ) A.政府购买 B.税收 C.净出口 D.投资 8.用支出法计算的GDP的公式为 =C+I+G+(X-M) =C+S+G+(X-M) =C+I+T+(X-M) =C+S+T+(M-X) 与NNP之间的差别是 A.间接税 B.折旧 C.直接税 D.净出口 9 10.以下不属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 A.收入及增长分析 B.收入与就业分析 C.失业与通货膨胀分析 D.厂商的生产成本分析 11.已知四部门模型中C=6亿,I=1亿,G=1.5 亿,X=2 亿, M=1.8亿,则总需求AD为: A. 8.7亿 B.7.7 亿 C.10.5亿 D.8.5亿 12.下列体现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是: A.环保局治理污染投入100万元 B.地下赌场中裁判的收入 C.家庭主妇为丈夫洗衣服的劳务价值 D.甲和乙互相理发服务 13. 假设第1年即基年有当期美元产出为$500,如果第8年价格缩减指数翻了一倍而实际产出增加了50%,则第8年的当期美元产出等于( ) A.$2000 B.$1500 C.$1000 D.$750 14.下列关于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的说明错误的是: A.衡量通货膨胀或紧缩的指标 B.其计算需要确定一篮子商品 C.和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指数衡量作用基本上是一样的 D.它是固定权数指数 (二)判断题 1.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首创者为美国经济学家库茨涅茨。 被定义为本国国土内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量。 3.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是美国GDP的一部分,也是日本GNP的一部分。 中扣除资本折旧,就可以得到NNP。 5.个人收入即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是人们可随意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6. 三部门经济的投资储蓄恒等式为I=S+(T-G)。 7. 若某企业年生产50万$的产品,只销售掉40万$的产品,则当年该企业所创造的GNP为 40万$。 8.国内生产总值能够完美地反映一个国家的福利水平。 9.政府转移支付应计入国民生产总值GNP中。 (三)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 2.国民生产总值(GNP) 3.名义GDP 4.国民收入(NI) 5.国内生产净值(NDP) 6.实际GDP 7.个人收入(PI) 8.个人可支配收入(DI) 9.消费函数 10.消费者价格指数 11.净出口 12.总需求 13.总供给 14.国外净要素收入(NFP) (四)简答题 1.在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为什么要把中间产品剔除在外?如果计算了这些产品,结果会如何? 2.说明什么是GDP的收入法和支出法? 3.解释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和GDP价格指数的区别是什么? 4.试回答国内生产总值的缺陷有哪些? 5.试述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主要内容。 (五)计算题 1.某年发生了以下活动○a某银矿公司支付7.5万美元给矿工,开采了50千克银卖给某银器制造商售价10万元;○b银器制造商支付5万元工资给工人,造了一批项链卖给消费者,售价40万元。 求: (1)用支出法计算GDP; (2)每生产阶段有多少价值?用增值法计算GDP; (3)在生产活动中,赚得的工资和利润各共为多少?用收入法计算GDP。 2.某国某年有下列经济统计数据: 单位:亿元 10 家庭消费支出 私人部门总投资 社会保险费 公债利息 政府转移支付 公司未分配利润 2060 590 80 30 200 130 公司所得税 间接税 政府购买 个人所得税 资本折旧 净出口 220 250 590 290 210 40 请计算:(1)GDP (2)NDP (3)NI (4)PI (5)DI 3.设一经济社会生产三种产品,它们在1990年和1995年的产量和价格分别如下表,试计算: (1)1990年和1995年的名义GDP; (2)如果以1990年作为基年,则1995年的实际GDP为多少?这两年实际GDP变化多少百分比? (3)以1990年为基期,计算1990年和1995年的GDP折算指数? 1990年产1990年价1995年产1995年价产品 量 格 量 格 A 25 1.5 30 6.0 B 50 7.5 60 8.0 C 40 6.0 50 7.0 4.假定国内生产总值是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0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5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亿美元)。 试计算:(l)储蓄;(2)投资;(3)政府购买。 5.某经济中假定有三种消费品 A、B、 C,下表乃是有关这三种消费品的资料。 项目 A B C 数量 100 60 80 基 期 5 10 8 7 9 12 现 期 价值(元) 价格(元) 价值(元) 价格(元) (1)填写表中所缺的各项数字 (2)基期这三种消费品的价值是多少?现期又是多少? (3)现期的消费物价指数是多少? 第七章 国民收入的一般决定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政府支出的增加会引起收入( )。 A. 增加,利率上升 B.增加,利率下降 C. 减少,利率上升 D.减少,利率下降 2.如果其他因素既定不变,利率降低,将引起货币的( ) A.交易需求量增加 B.投机需求量增加 C.投机需求量减少 D.交易需求量减少 3. 导致LM曲线向右移动的因素有( ) A.投机货币需求减少 B.交易货币需求减少 C.货币供给量减少 D.货币供给量增加 4. 设货币需求函数为L=ky-hr,货币供给增加20亿元其他条件不变,则使LM曲线() 11 A.右移10亿元 B.右移20亿元乘以k C.右移20亿元除以k D.左移20亿元除以k 5.假定其他因素既定不变,自发投资增加时,IS曲线将( )。 A.平行向右移动 B.平行向左移动 C.变得更加陡峭 D.变得更加平坦 6. 设货币供给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函数为L=ky-hr,则收入增加时 A.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B.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 C.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 D.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 7.假定其他因素既定不变,货币供给增加时,LM曲线将( )。 A.平行向右移动 B.平行向左移动 C.变得更加陡峭 D.变得更加平坦 8. 自发投资减少10亿元,使IS曲线( ) A.右移10亿元 B.左移10亿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元 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元 9.货币供给一定,收入下降会使( )。 A.利率上升,因为投机需求和交易需求都下降, B.利率上升, 因为投机需求和交易需求都上升 C.利率下降,因为投机需求会上升,交易需求会下降 D.利率下降,因为投机需求会下降,交易需求会上升 10.在IS曲线的右上方和LM曲线的左上方围成的区域里,有( ) A.I小于S,L大于M B.I小于S,L小于M C.I大于S,L大于M D.I大于S,L小于M 11.假定其他条件不变,货币供给增加将导致( ) A.r下降和y减少 B.r下降和y增加 C.r上升和y增加 D.r上升和y减少 12.下列关于乘数的说明不正确的是( ) A.乘数的绝对值大于1 B.其计算公式为α=1/(1-MPS) C.与边际消费倾向同方向变动 D.与边际储蓄倾向反方向变动 13.投资的大小不取决于( ) A.利率 B.自发投资I0 C.投资固定系数b D.进口生产资料大幅度降价 14.若MPC=0.6,则I增加100万(美元),会使收入增加 A.40万 B.60万 C.150万 D.250万 15.根据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引起国民收入减少的原因是 A.消费减少 B.储蓄减少 C.消费增加 D.储蓄增加 16.若平均消费倾向为一常数,则消费函数将是( )。 A.在纵轴上有一正截距的直线 B.通过原点的一条直线 C.一条相对于横轴上凸的曲线 D.一条相对于横轴下凹的曲线 17.某家庭在收入为0时,消费支出为2000元,后来收入升至6000元,消费支出亦升至6000元,则该家庭的边际消费倾向是( )。 A.3/4 B.2/3 C.1/3 D.1 18.若消费者提高自己的消费曲线,说明消费者已决定( )。 A.因收入提高,将增加储蓄总额 B.因导致收入提高之外的其他某种原因,将增加储蓄总额 C.因收入减少,将减少储蓄总额 D.因导致收入减少之外的其他某种原因,将减少储蓄总额 19.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货币量供应量减少会引起收人( )。 12 A.增加,利率下降 B.增加,利率上升 C.减少,利率上升 D.减少,利率下降 20.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 )。 A.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 B.价格水平上升时,人们的财富会减少 C.价格水平上升时,人们的税负会增加 D.以上几个说法都对 21.能够使总需求曲线右移的是( )。 A.实际货币供给的增加 B.价格水平的下降 C.政府税收的增加 D.政府支出的增加 22.长期总供给曲线垂直是因为( )。 A.总供给中单个产品的供给弹性都为零 B.总供给中单个产品的供给曲线都垂直 C.宏观生产函数是稳定的 D.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 23.“长期”总供给曲线的“长期”( )。 A.是就资本存量是否可变而言的 B.是就技术水平是否可变而言的 C.是就劳动力市场能否对价格水平变化作出适应性调整而言的 D.是就日历时间的长短而言的 (二)判断题 1.在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均衡产出是指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 2.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产出条件为I=S,它是指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 3.消费函数是指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如收入增加得多。 4.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投资乘数越小。 5.消费曲线具有正斜率,但斜率的绝对值越来越小。 6.如果人们的储蓄意愿增加了,则IS曲线将右移。 曲线上每一点都代表产品市场达到均衡,LM曲线上任一点都代表货币市场达到均衡。 8.凯恩斯理论体系的前提之一是总需求不足以实现充分就业。 9.就长期而言,无论价格水平是什么情况,总供给曲线都是一条垂直的线。 和LM曲线的交点是充分就业时的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 (三)名词解释 曲线 2.潜在国民收入 曲线 4.节约的悖论 5.消费函数 6.储蓄函数 7.乘数 8.平均消费倾向 9.边际消费倾向 (四)简答题 1.画图回答总供给曲线的三种情况是怎样的? 2.为什么要将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联系起来说明收入的决定? 3.在两部门经济中影响IS曲线和LM曲线移动的因素有哪些? 4.简要分析总需求的构成是怎样的? 5.分析乘数发挥作用的条件和其双重作用? (五)分析计算题 1.在两部门经济中,消费函数为C=100+0.8Y,投资为50求: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 2.假设某经济社会的储蓄函数是:S=-1000+0.25Y,投资从 300增至500时,均衡收入增加多少? 3.当投资增加80亿元时,国民收入增加200亿元,计算这时的投资乘数、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 13 4.在两部门经济中,若社会投资函数I=150-2r,储蓄函数S=-50+0.2Y。求IS曲线的方程。 5.假定货币需求函数L=0.2Y-4r,货币供给量M=200。求LM曲线的方程。 6.在两部门经济中,消费函数C=100+0.7Y,投资函数I=200-3r,货币供给M=100,货币需求函数L=0.2Y-2r。求: (1)IS曲线的方程与LM曲线的方程; (2)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收入和利率。 第八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一)单项选择题 l.某一经济在5年中,货币增长速度为10%,而实际国民收入增长速度为12%,货币流通速度不变,这5年期间价格水平将( )。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上下波动 2.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 A.通常用于描述某种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B.通常用于描述某种总需求的增长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C.表示经济制度已调整过的预期通货膨胀率 D.以上都不是 3.收入政策主要是用来对付( )。 A.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B.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C.需求结构性通货膨胀 D.成本结构性通货膨胀 4.由于经济萧条而形成的失业属于( )。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永久性失业 5.某人由于刚刚进入劳动力队伍尚未找到工作,这是属于( )。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永久性失业 6.下列人员哪类不属于失业人员( )。 A.调动工作的间隙在家休养者 B.半日工 C.季节工 D.对薪水不满意待业在家的大学毕业生 7.菲利普斯曲线说明( )。 A.通货膨胀导致失业 B.通货膨胀是由行业工会引起的 C.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呈负相关 D.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呈正相关 8.最有可能从通货膨胀中受损的是( )。 A.纳税人 B.债务人 C.借款人 D.财产所有者 9.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说明( )。 A、政府需求管理政策无效。 B、政府需求管理政策只在一定范围内有效。 C、经济主体存在货币幻觉。 D、自然失业率可以变动。 10.如果货币工资率每小时12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数为150,那么,实际工资率就是(A、每小时18元。 B、每小时12元。 C、每小时8元。 D、每小时6元 。 (二)名词解释 1.摩擦失业 2.结构失业 3.周期失业 4.通货膨胀 (三)简答题 1.通货膨胀的原因有哪些? 2.在西方有哪些对付通货膨胀的办法? 3.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有哪些? 14 )。 (四)论述题 说明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成因及治理。 第九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经济增长的标志是( )。 A.失业率的下降 B.先进技术的广泛运用 C.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 D.城市化速度加快 2.关于经济周期的核心问题是( )。 A.价格的波动 B.利率的波动 C.国民收入的波动 D.股票的波动 3.下列哪一种情况与经济周期的关系最为密切( )。 A.失业 B.政府赤字 C.利率 D.货币供给 4.加速原理断言( )。 增加导致投资数倍增加 增加导致投资数倍减少 C.投资增加导致GDP数倍增加 D.投资增加导致GDP数倍减少 5.加速原理发生作用的条件是( )。 A.国民收入或消费支出持续增长 B.经济活动由衰退转向扩张 C.经济中生产能力已被充分利用,没有剩余 D.任何时候均可 6.乘数原理和加速数原理的关系是( )。 A.前者说明国民收入的决定,后者说明投资的决定 B.二者都说明投资决定 C.前者解释经济如何走向繁荣,后者是经济怎样陷入萧条 D.只有乘数作用时国民收入变动比乘数、加速数作用相结合时的变动要更大一些 (二)名词解释 1.经济增长 2.经济周期 (三)简答题 1.什么是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及其意义? 2.经济周期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什么特点? (四)分析计算题 已知资本—产出比为5,假设国民收入为1200亿美元,消费为1000美元。按照哈罗德增长模型,要使该年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第二年的增长率投资分别为多少? 第十章 宏观经济政策 (一)单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是( )。 A.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 B.物价稳定 C.国际收支平衡 D.以上皆是 15 2.货币供给增加使LM曲线右移,若要使均衡收入的变动量接近于LM曲线的移动量,要求( )。 曲线陡峭,IS曲线也陡峭 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坦 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坦 曲线平坦而IS曲线陡峭 3.在( )种情况下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 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 曲线垂直而IS曲线陡峭 曲线平缓而IS曲线垂直 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 4.“挤出效应”发生于( )。 A.货币供给的减少引起利率提高,挤出了私人部门的投资和消费 B.对私人部门增税,引起私人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和支出的减少 C.政府支出的增加,提高了利率,挤出了私人部门支出 D.政府支出减少,引起消费支出下降 5.政府的财政政策通过( )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 A.私人投资支出 B.政府购买 C.个人消费支出 D.进出口 6.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目的是( ) A.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 B.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C.减少流通中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 D.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 7.假定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所表示的均衡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根据IS-LM模型,如果不让利率上升,政府应该( )。 A.增加投资 B.在增加投资的同时增加货币供给 C.减少货币供给量 D.在减少投资的同时减少货币供给 8.若同时使用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其经济后果可能是( )。 A.利率上升,产出变化不确定 B.利率下降,产出变化不确定 C.产出减少,利率变化不确定 D.产出增加,利率变化不确定 9.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 )。 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B.缓和了萧条也减轻了政府债务 C.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 D.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10.假定政府没实行财政政策,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可能导致( )。 A.政府支出增加 B.政府税收增加 C.政府支出减少 D.政府财政赤字增加 (二)判断 1.紧缩的货币政策将会使利率提高,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减少。于是,“挤出效应”出现了。( ) 2.政府制定财政预算时,应牢记以下原则:岁出要等于岁入,花钱要谨慎。( ) 3.中医学有“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的治疗原则,利用财政和货币政策进行总需求管理亦需如此。( ) 4.扩张性财政政策会增加预算赤字或减少预算盈余,紧缩性财政政策会增加预算盈余或减少预算赤字。因此,可以根据预算盈余或预算赤字的变化来判断财政政策的方向。( ) (三)名词解释 1.财政政策 2.货币政策 3.法定准备率 4.再贴现率 (三)简答题 1.如何理解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2.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哪些? 3.什么是自动稳定器?是否边际税率越高,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就越大? (四)论述题 试论如何运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进行需求管理 (五)计算题 .已知:I=2500-240r,S=-1000+0.5Y,m=3200,L=0.5Y-260r。 (1)求IS-LM方程、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 16 (2)若政府增加支出100亿美元,货币供给增加300亿美元,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各为多少。 (3)政府增加支出100亿美元,挤出效应为多大? 第十一章 开放经济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下降,将使( )。 A.中国商品相对便宜,美国增加对中国商品的进口 B.中国商品相对便宜,中国增加对美国商品的进口 C.中国商品相对昂贵,美国增加对中国商品的出口 D.中国商品相对昂贵,中国增加对美国商品的出口 2.在外汇市场中,下列哪一方( )是英镑的供给者。 A.购买美国股票的英国人 B.到英国旅游的美国人 C.进口英国商品的美国人 D.把在美国获得的利润汇回英国的英国人 3.如果本国货币的汇率上升,可以使( )。 A.本国的进、出口都增加 B.本国的出口增加,进口减少 C.本国的进口增加,出口减少 D.本国的进、出口都减少 4.国际收支失衡意味着( )。 A.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方、贷方余额不等 B.经常帐户与资本帐户的余额不等 C.商品、劳务的进出口额不等 D.资本流出与流入额不等 5.国际收支逆差将导致( )。 A.黄金、外汇储备减少 B.本国货币贬值 C.国内产出水平下降 D.以上各项均正确 6.提高关税的税率将使( )。 A.政府可以得到更多的关税收入 B.本国的厂商可以提高同类产品的竞争能力 C.对本国的内、外均衡没有实际的影响 D.以上各项均对 7.在开放经济中,下列( )项不是政府宏观政策的最终目标。 A.国际收支平衡 B.不存在贸易逆差或顺差 C.经济均衡增长 D.消除通货膨胀 8.决定国际间资本流动的主要因素是各国的( )。 A.收入水平 B.利率水平 C.价格水平 D.进、出口差额 9.政府采取紧缩性的财政、货币政策后,对本国的国内外均衡会产生一定影响,下列( )项的影响是不可能出现的。 A.国内失业率上升 B.国际收支状况恶化 C.资本外流减少 D.投资减少 10.如果一国处于国内均衡,但国际收支有盈余的状况,这时最适宜采用下列( )项宏观调节政策。 A.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B.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C.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 D.调高汇率 (二)名词解释 1.国际收支 2.国内均衡 3.国外均衡 4.国内外均衡 5.国际收支平衡表 6.经常项目 7.资本项目 8.外汇 9.汇率 10.购买力平价 11.固定汇率制度 12.浮动汇率制度 13.经常项目差额 14.资 17 本项目差额 (三)简答题 1.为什么本国货币升值使进口增加,出口减少? 2.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和实行进口限额会对本国经济产生怎样的效应? 3.国际收支平衡表为什么总是平衡的?既然国际收支平衡表总是平衡的,又为什么还存在国际收支顺差和逆差? 4.当一国经济既处于通货膨胀又有国际收支赤字状况时,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措施? (四)论述题 1.试述汇率变动与净出口变动的相互影响? 2.在市场经济中,如何使国际收支自动得到调整? 3.试联系实际分析资本流动、通货膨胀、利率变化对一国汇率的影响? (五)分析计算题 1.假设第一年的价格水平P1USA=100,P1UK=100,第二年的价格水平P2USA=180,P2UK=130,汇率最初是2US$/£。 (1)如果第1-2年间没有实质性的失调,第二年的汇率是多少? (2)如果实际汇率epf/P,在第1-2年间下降50%,第二年的汇率为多少? 2.某经济社会的充分就业产量为500,均衡投资50,消费函数C=40+0.8Y,在不考虑资本流动和汇率的情况下,进出口分别为M=0.2Y+30,X=100。 试分析:(l)均衡产出水平及贸易收支 (2)对外贸易乘数 (3)充分就业贸易收支 参考答案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D 4.D 5.D (三)论述题 1.人类社会的资源是稀缺的,资源的有限性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决定了人类社会的生产能力不断地增长,但与人们无限的难以满足的欲望相比,产出水平永远是不足的或稀缺的。这是存在于一切社会的冷酷现实,是一切社会的基本经济问题。 人们在经济活动中作出多种多样的选择,使稀缺的资源能够得到充分有效的合理运用,更好地满足人的基本欲望,这些选择归纳为三个问题: (1)生产什么。即谁决定生产。(2)如何生产。必须遵循资源配置最优的原则。(3)为谁生产。就是财富如何分配。 上述三个问题是人类社会共有的基本经济问题,它源于资源的稀缺性,又说明选择的必要性。西方经济学正是为解决这些问题而产生的。 2. 微观经济学是以居民户育厂商等单个经济单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18 以个体经济单位为考察对象,着重研究资源的配置问题。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包括:单个产品的产量、成本、利润、价格、要素数量、效用、供给量、需求量。 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福利经济学与微观经济政策等。 资源配置是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中心问题。 3.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考察对象,着重研究资源的利用问题。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包括国民收入,就业率,通货膨胀率,经济增长率等。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国民收入理论,失业及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问题,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其中心理论。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D 4.B 5.A 6.A 7.C 8.B 9.B 10.D 11.A 12.C 13.A 14.C 15.B 16.C 17.B 18.A 19.B 20.B (三)论述题 1.影响因素有(1)商品本身的销售价格(2)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动(3)消费者的货币收入与公平程度(4)对未来的预期(5)消费者偏好(6)人口数量与结构(7)政府政策(8)突发事件。(详细解释见课本) 2.影响因素有(1)商品本身的价格高低(2)相关商品的价格(3)厂商目标(4)生产成本 (5)价格及需求预期(6)自然条件及技术变动(7)政府政策(详细解释见课本) 3.供求定律是指: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并引起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有四种情况: (1).需求的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上升,需求的减少引起均衡价格的下降。 (2).需求的增加引起均衡数量增加,需求的减少引起均衡数量的减少。 (3).供给的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下降,供给的减少引起均衡价格的上升。 (4).供给的增加引起均衡数量增加,供给的减少引起均衡数量的减少。 4. 由于农产品的需求缺乏弹性,农产品的丰收使供给曲线右移,在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的作用下,农产品均衡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农产品的均衡数量的增加幅度,致使农民总收入减少。 政策有:(1)政府扶持,如实行保护价格政策。(2)利用市场本身的调节机制。建立调节农业生产的期货市场(详细解释见课本) (四)分析计算题(参考答案) 1.解:(1)联立 QD=50-5P和QS=-10+5P方程组,得出均衡价格PE=6, 均衡数量QE=20; (2)联立 QD=60-5p和QS=-10+5P方程组,得出均衡价格PE=7, 均衡数量QE=25; (3)联立 QD=50-5p和QS=-5+5p方程组,得出均衡价格PE=5.5, 均衡数量QE=22.5; 2.解:(1)将数值代入公式中: EsQSPP21PQS1QS219 计算得出:ES =1.6 (2)运用点弹性公式: 计算得出:ES=1.6 3.解: ESdQSPdPQ联立Qd=14-3P和QS=2+6P方程组,得出均衡价格PE=4/3, 均衡数量QE=10; 由需求价格弹性公式: dQP EDDdPQ 计算得出:ED=2/5 由供给价格弹性公式: dQSPE SdPQ计算得出:ES=4/5 4.解:由需求价格弹性公式: dQDP ED计算得出:ED=1/5 dPQ商品的总收益公式为:TR=P×Q,该商品在P=4时的点弹性为1/5<1,说明其需求价格弹性小,适当提价,商品的需求量并不会明显减少,从而会大幅度增加总收益。 5.解: (1)因为Ed=1.3,商品价格下降2%,代入需求价格弹性公式: QdQdPPEd QdPPQd移项得: QPEd1.3(2%)2.6%, QP所以,对商品需求数量的影响为,上升了2.6%。 (2)因为Em=2.2,消费者收入增加5%,代入需求收入弹性公式: QY EmQY移项得: QYEm2.25%11%, QY所以,对商品需求数量的影响为,上升了11%。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C 4.D 5.D 6.B 7.C 8.D 9.A 10.B 11.A 12.C 13.A 14.C 15. C (三)论述题 1. 在一般情况下,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右下方倾斜,且凸向原点的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边际替代率为负值,凸向原点是因为边际替代率递减。(具体解释见课本) 2. 消费者预算线是在既定的收入水平和价格水平下,消费者用全部收入购买两种商品所能达到的最 20 大数量组合,方程为:PX ·x + PY ·y = M。 预算线是以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为条件,所以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和价格发生变化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也会随之变动。如果商品价格不变,收入变化,预算约束线平行移动,收入增加预算线向右移动,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减少,则预算线向内移动。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价格变化,会改变预算线的斜率,使预算线旋转。 3.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是指:在保持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条件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增加一单位该商品而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逐渐减少的,即随着一种商品数量的增加,它对另外一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 原因是:随着第一种商品的增加,它的边际效用在递减;随着第二种商品消费量减少,它的边际效用在递增。这样,每增加一定数量的第一种商品,所能够替代的第二种商品的数量越来越少,根据公式MRSxy=ΔY/ΔX,所以,边际替代率递减。 4.(1)商品的价格是由其边际效用来决定,而不是由它们的全部效用或使用价值决定。 (2)水和钻石的相对稀缺性不同,决定了二者之间价格的差距,因为水是丰富的,增加一单位水很便宜,而钻石是极端稀缺的,增加一单位钻石是昂贵的。 (3)由于水如此丰富并被大量消费,最后一单位水的边际效用较低,只能以很低的价格出售,而钻石的消费则恰恰相反,因此钻石价格很高。 5.由已知条件,用于购买1商品的最后一单位货币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的边际效用为MU1/P1,用于购买2商品的最后一单位货币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的边际效用为MU2/P2,因为MU1/P1 6、什么是替代效应?什么是收入效应? 一种商品价格变动,会对消费者产生两方面的影响,一是使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动,二是使消费者的收入相对于以前发生变动。 收入效应:由于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于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为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为替代效应。 由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总效应可以被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部分,即总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7、画图说明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均使需求量与价格反方向变动,觉得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即当价格下降时,对于正常物品,替代效应的作用是增加需求量,收入效应的作用也是增加需求量。 如何确定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作用程度呢?须通过作一条平行于新的预算线并切于原有的无差异曲线的补偿(充)性预算线来区分。 补偿性预算线的意义: 当价格变动引起消费者实际收入发生变动时,补充性预算线是用来表示以假设的货币收入的增减来维持消费者实际收入水平不变的一种分析工具。具体地说:X2 在商品价格下降引起实际收入提高时,假设可取走一部分货A 币收入,以使消费者的实际收入维持原有的效用水平。图中F a FG曲线即为补偿性预算线。 当商品X1的价格下降时,c b 替代效应作用使需求量的增加U2 U1 量为 ,收入效用作用是需求量B B G O 的增加量 。商品1的需求量的X1 X X 替代效应 X1 1 1 21 收入效应 总效应 图2—1 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增加量为 ,这便是商品1的价格下降所引起的总效应。在这里,P1下降时,替代效应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增加量 是一个正值,即符号为正,也就是说,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引起的需求量变化与价格变化成反方向。收入效应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增加量 也是一个正值,表明当P1下降使得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提高时,消费者必定会增加对正常物品商品1的购买。也就是说,正常物品的收入效应引起的下列变化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以图2—1表示了正常物品价格下降时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可见,对于正常物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也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总效应必定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正因为如此,正常物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结论:对于正常物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化,收入效应也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 8、画图说明低档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正常物品与低档物品的区别:正常物品含义是需求的收入弹性大于零的商品。其需求量与实际收入同方向变化;低档物品含义是需求的收入弹性小于零的商品。其需求量与实际收入反方向变化。 一般低档物品的替代效应的作用使需求量与价格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的作用使需求量与价格呈正方向变动,但替代效应的作用大于收入效应的作用,总效用的结果仍使需求量与价格反方向变动。 以图2—2为例分析低档物品价格下降时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对于一般低档品,当价格下降,替代效应的作用是增加需求量,收入效应的作用是减少需求量(价格下降使实际收入增加,需求量反而减少)。图中商品1的价格P1变化前的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为a点,P1下降以后的消费者的均衡点为b点,因此,价格下降所引起的商品1的需求量的增加量为 ,这便是总效应。运用与上一节相同的方法,即通过作与预算线 平行且与无差异曲线U1相切的补偿预算线FG,便可将总效应分解成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具体地看,P1下降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化,使消费者由均衡点a运动到均衡点c,相应的需求量增加量为 ,这就是替代效X2 应,它是一个正值。而P1下降引起的 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动,使消A 费者由均衡点c运动到均衡点b,需 求量由 减少到 ,这就是收入效应。b 收入效应 是一个负值,其原因在于:F a U2 价格P1下降所引起的消费者的实际 收入水平的提高,会使消费者减少对c 低档物品的商品1的需求量。由于收 U1 入效应是一个负值,所以,图中的bB G B 点必定落在a、c两点之间。 O X1 图中的商品1的价格P1下降所引 X1 X1 X1 起的商品1的需求量的变化的总效应 为 ,它是正的替代效应 和负的收入替代效应 效应 之和。由于替代效应 的绝对值 收入效应 大于收入效应 的绝对值,或者说,由总效应 于替代效应的作用大于收入效应,所 2—2 低档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图以,总效应 是一个正值。 综上所述,对于低档物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而且,在大多数的场合,收入效应的作用小于替代效应的作用(如图2—2所示),所以,总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相应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9、画图说明吉芬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作用使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收入效用的作用使需求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动,且收入效应的作用大于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总效用的作用是需求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动,即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也下降,决定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22 下面用图2—3分析这个问题。图中商品1是吉芬物品。商品1的价格P1下降前后的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分别为a点和b点,相应的商品1的需求量的减少量为 ,这就是总效应。通过补偿预算线FG可得: 为替代效应,它是一个正值。 是收入效应,它是一个负值,而且,负的收入效应 的绝对值大于正的替代效应 的绝对值,所以,最后形成的总效应 为负值。在图中,a点必定落在b、c两点之间。 很清楚,吉芬物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物品。作为低档物品,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则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吉芬物品的特殊性就在于:收入效应的作用很大,以至超过了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使得总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这也就是吉芬物品的需求曲线呈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殊形状的原因。 运用以上分析的结论就可以解释“吉芬难题”了。在19世纪中叶的爱尔兰,购买土豆的消费支出在大多数的贫困家庭的收入中占一个较大的比例,于是,土豆价格的上升导致贫困家庭实际收入水平大幅度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变得更穷的人们不得不大量地增加对劣等物品土豆的购买,这样形成的收入效应是很大的,它超过了替代效应,造成了土豆的需求量随着土豆价格的上升而增加的特殊现象。 X2 现将正常物品、低档物品A 和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b 效应所得到的结论综合于表2 U2 —1 F a c U1 G B B X1 O X1 X1X1 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 总效应 2—3 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图 表2—1 商品价格变化所引起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与 收入效应与 总效应与 需求曲线的 商品类别 价格的关系 价格的关系 价格的关系 形状 正常物品 低档物品 吉芬物品 23 反方向变化 反方向变化 反方向变化 反方向变化 同方向变化 同方向变化 反方向变化 反方向变化 同方向变化 向右下方倾斜 向右下方倾斜 向右上方倾斜 (四)分析计算题(参考答案) 1.解:由边际替代率公式:MRSXY=ΔY/ΔX=PX/PY,将已知条件代入,得: MRSXY=40/60=2/3。 2.解:两种商品的消费者均衡条件为: MUX/MUY=PX/PY 2由已知效用函数,U=2XY 2得:MUX=2Y MUY=4XY 2所以:2Y/4XY=20/10 ,Y/X=4(1) 又,全部收入用于消费两种商品,所以:PXX+PYY=1440 20X+10Y=1440(2) 联立以上两个方程得:X=24,Y=96。 即消费者总效用最大时,分别消费24单位X和96单位Y。 此时,最大总效用为:U22496442368。 3.解:由消费者剩余定义: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消费者实际支付的价格)×需求量 (1) 当P=10时,Q=10,当Q=0时,P=15, 所以消费者剩余=(15-10)*10/2=25。 (2) 当P=5时,Q=20, 所以消费者剩余=(15-5)*20/2=100,消费者剩余增加了100-25=75。 4.解: (1)两种商品的消费者均衡条件为: ΔY/ΔX=MUX/MUY=PX/PY 由已知效用函数,U=4X+8Y+XY+12,得:MUX=4+Y MUY=8+X 所以:(4+Y)/(8+X)=4/8 X=2Y 又,4X+8Y=32 联立以上方程得:X=4,Y=2。 即消费者达到均衡时,分别消费4单位X和2单位Y。 (2)货币的边际效用MUm= MUX/ PX=6/4=1.5。 (3)消费者均衡时的总效用为:U=16+16+8+12=52。 5.解:由已知条件,运用消费者均衡条件公式: ΔY/ΔX=MUX/MUY=PX/PY 得出MUX/MUY=2。 又消费者收入为80,则:20X+10Y=80,查表得知: X=2,Y=4时,符合以上条件,所以消费者达到均衡时,所购买X的数量为2,Y的数量为4。 此时货币的边际效用为MUm= MUX/ PX=14/20=0.7。 2 第三章 一、 单选题 1. C 2. D 3. D 4. B 5. B 6. B 7. B 8. D 9. C 10. B 11. C 12. D 13. C 14. B 15. C 16. A 17. C 18. D 19. B 20. D 21. C 22. D 23. A 三、问答题(仅列出要点,详细答案参照课本) 1.简述短期生产函数中总产量、平均产量及边际产量曲线的特征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24 (1)TP、AP、MP三条曲线结为倒U形; (2)MP与AP曲线相交于AP曲线的最高点;交点左侧,„„;交点右侧,„„。 (3)MP=0时,TP最大;MP〉0时,„„;MP〈0时,„„。 2.生产的三个阶段是如何划分的?为什么厂商只会在第二阶段上生产? (1)第一阶段:劳动投入从0开始到增加劳动投入使平均产量曲线与边际产量线相交为止;第二阶段:从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相等的劳动投入量开始增加劳动投入要素直到达到最大总产量为止的阶段;第三阶段:随着劳动的增加,劳动的平均产量持续下降,遍及产量开始出现负值,总产量开始绝对减少的阶段。(最好画图描述) (2) 厂商不会在劳动的第一阶段经营,因为在这个阶段,平均产量处于递增状态,边际产量总是大于平均产量,这意味着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引起的总产量的增加总会使用权得可变要素的平均产量有所提高;厂商也不会在劳动的第三阶段经营,因为在这个阶段可变要素的增加反而使用权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为负。同样,厂商了不会在资历本的第一、三阶段经营,所以厂商的理性决策应在第二阶段,这时劳动及资本的边际产量都是正的(尽管是递减的),只有在此阶段才存在着使利润达到极大值的要素的最优组合。 3.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变动规律及形成原因? (1)规律:正U形,先递减后递增; (2)由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AVC曲线先递减后递增; (3)AFC曲线持续递减; (4)SAC=AFC+AVC,因此SAC曲线的形成由AVC曲线和AFC曲线的形状决定。 4.解释说明为什么在产量增加时,短期平均成本(SAC)与平均可变成本(AVC)越来越接近? (1)SAC=AFC+AVC,因此SAC曲线的形成由AVC曲线和AFC曲线的形状决定。 (2)由于FC固定不变,因此随着产量的增加,AFC越来越小,AFC在SAC中的比重越来越小,由此导致短期平均成本(SAC)与平均可变成本(AVC)越来越接近。 5.简述AVC、SAC与MC曲线之间的关系。 (1)MC与SAC曲线相交于SAC曲线的最低点;交点左侧,„„;交点右侧,„„。 (2)MC与AVC曲线相交于AVC曲线的最低点;交点左侧,„„;交点右侧,„„。 6.利用图形说明厂商在既定成本条件下是如何实现最大产量的最优要素组合的。 详见课本 7. SAC曲线与LAC曲线都呈U形,成因有何不同 SAC先下降后上升是因为一开始随着可变要素的投入和产量的增加,固定要素生产效率的发挥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使得边际产量增加。但当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由于边际递减规律的作用,SAC曲线必将上升。LAC呈U型是由于规模经济或不经济。产出水平处于LAC递减阶段,对应着规模报酬递增,企业在长期内资源利用不足,若扩大生产规模,LAC会递减。若产出大于LAC的最低点,对应着规模报酬递减,企业规模被过度利用。 二、 分析计算题 1、答:(1)APL=10-0.5L-32/L MPL=10-L (2)APL=MPL时,L=8,TP=16,当L〉8时,APL递减 MPL=0时,L=10,TPmax=18, 所以,APL递减时的产出范围为0-18 2、答:(1)MRTSLK=-△K/△L=-MPL/MPK=-K/L (2)最优组合:L=2;K=8 3、答:L=500,K=200 4、(1) 25 可变要素 的数量 1 2 3 4 5 6 7 8 9 可变要素 的总产量 2 12 24 48 60 66 70 70 63 可变要素 的平均产量 2 6 8 12 12 11 10 8.75 7 可变要素 的边际产量 2 10 12 24 12 6 4 0 -7 (2)自第5个单位开始规模报酬递减 5、TC=160 K=L=20 6、略 7、AVCmin=6 8、答:(1)第一阶段:L=0至L=12;第二阶段:L=12至L=20;第三阶段:L=20以后 (2)短期生产的最低产品价格为短期平均可变成本的最低点 AVC=VC/Q=480L/(-L2+24L+240) 当L=12时,AVCmin=1.25 即短期生产的最低产品价格为1.25 第四章 一、 单选题 1. D 2. B 3. D 4. D 5. C 6. B 7. C 8. A 9. C 10. B 11. A 12. C 13. D 14. A 15. C 三、问答题 1、为什么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平均收益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是重叠的? 答:在完全竞争市场中,每一个厂商都是既定的市场价格接受者,厂商的需求曲线d是一条由既定的市场价格水平出发的水平线;并且,在厂商的每一个销售量水平都有AR=MR=P,所以完全竞争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AR)、边际收益曲线(MR)和需求曲线d三条线重叠。 2、为什么厂商在短期亏损时仍然生产?在什么情况下不再生产? 答:(1)如果厂商在短期坤孙,且价格低于平均成本而高于平均可变成本,场上会继续生产。因为:继续生产由于价格高于平均可变成本,所以其收益不仅可以弥补生产带来的可变成本,还能弥补部分固定成本。而如果放弃生产则连这部分固定成本都无法弥补了。 (2)如果价格低于平均可变成本,厂商就会立即停止生产,因为厂商如果继续生产,其收益不仅不能弥补固定成本,甚至不能弥补可变成本;而如果停产,其亏损仅限于固定成本。 3、为什么利润最大化原则MC=MR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可表达为MC=P? 答:在完全竞争市场中,每一个厂商都是既定的市场价格接受者,由MR=△TR/△Q=P*△Q/△Q=P 因此,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每个厂商的MR=P;而利润最大化的一般条件为:MR=MC,因此,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利润最大化的条件也可以表达为:MC=P 4、为什么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时,正好收支相抵? 26 答:在完全竞争市场中,经济资源是完全自由流动的。因此,如果短期内厂商获得超额利润,那么长期内新的厂商将会加入这个行业,或者原有的厂商会扩大自己的生产规模,从而使整个行业的攻击增加,价格水平下降。如果短期内厂商出现亏损,那么长期内厂商就会退出这个行业,或者缩减自己的生产规模,从而使整个行业供给减少,价格上升。最终价格水平会达到使各个厂商既无超额利润又无亏损的状态,即收支相抵的状态,此时整个行业供求均衡,各厂商的产量也不再调整,于是实现了长期均衡。 (四)分析计算题 1、答:短期均衡时,产量为30,利润为2500 2、答:市场价格下降至20时,该企业必须停产 3、答:(1)长期平均成本最小时的产量为20,价格为10; (2)该行业的长期均衡价格为10; (3)由于长期均衡价格为10,因此长期均衡时整个市场的需求量为:Q=9000-100*10=8000,而单个厂商的产量为20,因此,行业内厂商的数量为:8000/20=400,即:行业均衡时有400家厂商。 第五章 一、 单选题 1.A 2.B 3.B 4.D 5.C 第六章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C 4.B 5.C 6.D 7.B 8.A 9.B 10.D 11.C 12.A 13.C 14.C 15.B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五、计算题 1. (1)总支出为对最终产品和劳务支出为:40万元。 (2)每阶段增值:10+(40-10)=40,中间产品为10万元的银。 (3)最终收入:工资12.5+利润(2.5+25)=40万元。 2. (1)GDP=C+I+G+EX=2060+590+590+40=3280 (2)NDP=GDP-折旧=3280-210=3070 (3)NI=NDP-间接税=3070-250=2820 (4)PI=NI—社会保险费-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公债利息+政府转移支付 =2820-80-130-220+30+200=2620 (5)PDI=PI-个人所得税=2620-290=2330 (单位:亿元) 3. (1)名义GDP的计算用最终产品和数量乘积之和来累加。 1990年:25×1.5+50×7.5+40×6.0=37.5+375+240=652.5 1995年:30×6.0+60×8.0+50×7.0=1010 (2)1995年的实际GDP为:30×1.5+60×7.5+50×6.0=795 27 两年的GDP变化为:795/652.5=1.22,即增加22%。 (3)1990年为基期,则1990年的折算数为1 1995年的折算数为: 1995年名义GDP/1995年实际GDP×100%=1010/795×100%=127% 4. (1)由YD=C+S知S=YD—C=4000—3500=500 (2)YD=GDP—T得T=GDP—YD=5000—4000=1000 BS=T—G—TR得G=T—BS=1000+200=1200 由GDP=Y=C+I+G+EX得I=GDP—C—G—EX=5000—3500—1200+100=400 5. (1)填表如下 项目 数量 A 100 B 60 C 80 基 期 价格(元) 价值(元) 5 500 10 600 8 640 现 期 价格(元) 价值(元) 7 700 9 720 12 720 (2)基期三种消费品的价值总计1740元,现期三种消费品的价值总计为2140元 (3)现期消费物价指数为122.98% 项目 数量 A 100 B 60 C 80 基 期 价格 价值(元) (元) 5 10 8 500 600 640 现 期 价格(元) 7 9 12 价值(元) 700 720 720 第七章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D 4.C 5.A 6.B 7.A 8.D 9.C 10. B 11.B 12.B 13.D 14.D 15.A 16.B 17.B 18.D 19.C 20.D 21.D 22.D 23.C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三、简答题 曲线是指当产品市场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由于在两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均衡时I=S,因此该曲线被称为IS曲线。 IS曲线方程 IS曲线是从下面三个函数中推导出来的: (1)储蓄与投资的关系(储蓄等于投资) I= S (Y) (1) 28 rⅣ S1 2 1 (2)投资与利率的关系(投资函数) I = I0-d×r (2) (3)储蓄与收入的关系(储蓄函数) S = -a +(1-b)Y (3) 把(2)式与(3)式代入(1)式, 经整理有: y=(a+I0-d×r)/(1-b) (4) 1 IS曲线的推导 推导IS曲线可以通过上述方程来推导,如下图所示: 1 2 IS曲线根据第Ⅱ象限投资曲线和第Ⅳ象限储蓄曲线可以推导出来。E1点就是表示投资等于储蓄时,收入和利2 1 息率的一个组合(Y1,r1)。同样,E2表示投资等于储蓄时收入和利息率的另一个组合(Y2,r1)。把E1、E2连接起来, 便得到了IS曲线。IS曲线表明,在产品市场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存在着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实际收入和利率组合点如果不在IS曲线上,商品市场不均衡。如A点,是位于IS曲线右方的收入和利息率的组合,是投资小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B点是位于IS曲线左方的收入和利息率的组合,是投资大于储蓄的 2 非均衡组合;只有位于IS曲线上的收入和利息的组合,才是投资和储蓄相等的均衡组合,这时,商品市场才1 处于均衡状态。 显然,IS曲线的斜率取决于d和b。 d值越大,IS曲线的斜率就越小(IS曲线越平坦)。d是投资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表示利率变动一定幅度时投资的变动程度。d大→投资对利率变化敏感→国民收入对利率的变化也相应地越敏感→IS斜率的绝对值越小→IS曲线越平缓。 b值越大,IS曲线的斜率也越小(曲线越平坦)。b是边际消费倾向。 IS曲线移动 自发性消费(a)增加、自发性投资(I0)增加、政府支出(G)增加、政府转移支付(TR0)增加、政府税收(TX0)减少均会导致IS曲线向右平移; 自发性消费(a)减少、自发性投资(I0)减少、政府支出(2 dQSPG)减少、政府转移支付(TR0)增加、政府税收ES (TX0)减少均会导致IS曲线向左平移。dPQ 曲线是一条用来描述在货币市场均衡状态下国民收入和利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它表示在货币市场中,1 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收入与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21 LM曲线方程 1 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 22 MD=MS 12 2 LM方程的建立 MD=MS 22 21 MD=L1(Y)+L2(r) 2 2 L1(Y)=k×Y L2(r)=-h×r 12 M/P=k×Y-h×r (LM方程) 11 曲线一般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取决于边际持币倾 由此可见,LM曲线的斜率为正,这表明LM12 向(k)和货币的投机需求对利率变化的弹性系数。 边际持币倾向(k)增加,L1曲线更陡峭,LM曲线则更陡峭;反之,LM曲线更平坦。 12 11货币的投机需求对利率变化的弹性系数增大,L2曲线更平坦,LM曲线则更平坦;反之,LM曲线更陡峭。 LM曲线的推导 LM曲线可以用四象限图形法推导出来,如下图所示。 1 在第Ⅱ象限中,横轴表示货币的投机需求,纵轴表示利息率。L2=L2(r)为投机动机所引起的货币需求,它随着利息率的变化而变化。 第Ⅲ象限中M=M1+M2为货币供给。由于M1=L1,M2=L2,所以M=M1+M2,也就是M=L=L1+L2,表示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MM曲线与纵轴成45°,MM曲线上任一点到纵横轴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即OM)。 第Ⅳ象限中的L1=L1(Y)为交易需求函数,是由交易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是收入的递增函数。图中表现为一SⅠ E2 Ⅲ O Ⅱ ErYYIABI=S r S rIrⅡ Ⅰ B(Y,Y) EYLM L=L(i) YEA(Y,r)LLLM O M=M+ML=L+LM=LⅢ LLY L=L(Y)=KY Ⅳ L 29 条向右下方倾斜曲线。如果其斜率为K,可表示为L1=K×Y。 最后分析第Ⅰ象限,LM曲线表示货币市场均衡曲线,其方程为M=L=L1(Y)+L2(r)。LM曲线可由投机需求函数和交易需求函数推导出来,从第二象限的利息率r1和第Ⅳ象限的收入Y1分别向第一象限两轴作垂线,得一交点E1;再从r2、Y2向第一象限两轴作垂线,又得一交点E2。把E1、E2连结起来,就是LM曲线。 从LM曲线的推导过程中可知,位于LM曲线右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位于LM曲线左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只有位于LM曲线上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才是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均衡组合。 LM曲线位置的移动 LM曲线的推导过程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变动对LM曲线的影响当决定LM曲线的因素发生变动时,LM曲线的位置会发生变动。首先,如果货币的需求增加,既定的收入条件下市场均衡利息率升高,从而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反之,当货币的需求减少时,既定收入下的市场均衡利息率下降,从而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其次,如果货币的供给增加,既定收入对应的市场均衡利息率下降,从而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反之,当货币的供给减少时,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LM曲线的位置,取决于货币投机需求、交易性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如果由于经济的变动使这些因素发生变化,那么,LM曲线的位置就会移动。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投机性货币需求的变动会引起LM曲线向相反方向移动,即投机性货币需求增加,投机性货币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会引起LM曲线向左移动;反之,投机性货币需求减少,货币投机需求曲线向左移动,会引起LM曲线向右移动。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交易性货币需求的变动会引起LM曲线同方向移动,即交易性货币需求增加,交易性货币需求曲线向左移动,会引起LM曲线向左移动;反之,交易性货币需求减少,货币交易性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会引起LM曲线向右移动。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货币供给量的变动会引起LM曲线同方向移动,即货币供给量增加,货币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会引起LM曲线向右移动;反之,货币供给量减少,货币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会引起LM曲线向左移动。 五、计算题 1. 两部门达到均衡,有:I=S, I=50, 由C=100+0.8Y推知S=-100+0.2Y, 则有:50=-100+0.2Y 得:Y=750 故:C=700,S=50 2. MPC=0.75,所以自主支出乘数为4,△I=200,所以 △Y=200×4=800 3. α=△Y/△I=200/80=2.5 α=1/(1—MPC)得,MPC=0.6 MPS=1—MPC=0.4 4. 两部门中均衡意味着:I=S,即: I=150-2r S=-50+0.2Y 得IS曲线方程:200=2r+0.2Y 5. LM曲线方程指货币需求等与货币供给时的关系式, 由L=0.2Y-4r和M=200得:200=0.2Y-4r即LM曲线方程。 6. (1) IS曲线的方程与LM曲线的方程; 两部门均衡的条件:I=S,因为C=100+0.7Y,所以S=-100+0.3Y 已知:I=200-3r 30 有:200-3r =-100+0.3Y 得IS方程:100=r+0.1Y 同理得LM曲线方程为:100=0.2Y-2r (2) 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收入和利率。 两个市场同时均衡:联立IS曲线方程和LM曲线方程 100=r+0.1Y 100=0.2Y-2r 得:r=25,Y=750 第八章 (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B 4.C 5.A 6.B 7.C (二)名词解释 略 (三)简答题 略 第九章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A 4.A 5.C 6.A (二)名词解释 略 (三)简答题 略 (四)分析计算题 s=S/Y=(1200-1000)/1200=1/6 G=s/C=1/30 △Y=Y*G=40 K=C*△Y=200 第十章 (一)单项选择题 1.d 2.c 3.c 4.c 5.b 6.c 7.b 8.c 9.a 10.b (二)判断题 1. × 2. × 3. √ 4.× (五)分析计算题 (1)IS 0.5Y+240r=3500,LM 0.5Y-260r=3200,6712,0.6 (2)7104,0.2 (3)100/(1/0.5)=200 200-(6816-6712)=96 31 8.A 9.A 1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