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临沂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评估标准及评估细则

IT圈 admin 52浏览 0评论

2024年2月13日发(作者:仉蕴)

临沂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评估标准及评估细则

一、说明

1、本细则采用二级指标制,A级指标有4项,B级指标即评估标准有44项,总分值200分。

2、对照此评估细则,凡自评符合条件的学校,均可申报“临沂市数字化校园”.经评估验收,总分达170分以上的学校可被评为“临沂市数字化校园".

3、评估验收采取听取汇报、现场查看、查对核实、问卷调查、查阅资料、座谈了解等形式。

4、评估验收采用打分办法,各项指标在规定分值内由评估小组评议打分。

5、A1指标总分未达到45分或学校网络管理缺乏安全保障措施,造成校园网络安全事故的,不予评估验收。

二、评估总表

A级指标

A1基础环境建设

A2教学应用水平

A3管理应用水平

A4保障工作措施

分值

50

70

40

40

所占比例

25%

35%

20%

20%

三、评估标准及评估细则(详见下表)

临沂市数字化校园评估标准及评估细则

A级

指标

B级指标(评估标准)

分值

评估细则

〖城市和县城区及农村完中〗

建成校园广播网2分;

B1、学校常规教学设备齐全,有适应教育教学需要的校园广播网、校园电视台(或视频会议系统)、安防监控系统等.

4

建成校园闭路电视系统(或网络视频系统)2分;

建成校园电视台2分。

〖农村初中和乡镇中心小学〗

建成校园广播网3分;

建成校园电视台3分。

B2、学校建成校园网,并宽带接入教育城域网,信息点覆盖学校所有教育、教学及生活场所,百兆带宽到桌面,有独立的网络中心,服务器数不少于1台.

B3、学校有满足最大班额数需求的计算机网络教室,小学生机比(学生数与学生用计算机比例)达14:1,初中生机比达10∶1,高中生机比达8∶1;

A1

基础环境建设

师机比(专任学科教师数与教师用计算机比例)达1:1。

B4、学校有多媒体制作设备(含打印机、扫描仪、视频捕捉卡、数码相机或数码摄像机)不少于1套。

B5、“班班通”工程建设:县(区)城区学校按学校实际教学班数配备班班多媒体并接入校园网;农村小学每4个班拥有1套多媒体教学设备,初中每3个班拥有1套,高中每2个班拥有1套。设备包含:多媒体计算机,视频展示台、投影机、音响设备、银幕(背投或(34寸)英寸以上电视机或电子白板)。

B6、学校有符合省市统一标准的、具有一定开放性、扩展性并能彰显个性的数字化校园平台,实现教学、科研、管理及服务的信息化.有包括教学、教师人事管理和学生管理、教务管理、校产管理、财务管理、图书管理、课题管理、实验管理10

有数字化校园平台5分;

有教师人事管理和学生管理、教务管理、校产管理、财务管理、图书管理、实验管理、后勤管理等软件5分,少一种软件扣2分。

查对核实

9

配备达标9分,少一套扣2分。

查对核实

2

配备达标2分,设备不全扣1分。

查对核实

12

学校有满足最大班额数需求的计算机网络教室2分;

生机比达标4分,每低2个点扣1分;

师机比达标6分,不达标酌情得分。

查对核实

7

建成100M及以上校园网4分;

信息点覆盖学校办公和教学所有教育、教学及生活场所1分;

宽带接入教育城域网1分;

服务器数不少于1台1分。

查对核实

查对核实

评估方法

等软件。

B7、学校个性化资源建设,整合优质资源,构建开放性的校本资源库(含案例、课件、试题、教学素材等),小学及初中资源容量达40GB以上(视频以外资源容量不少于30GB),高中资源容量达60GB以上(视频以外资源容量不少于40GB),并动态更新。

A2

教学应用水平

B11、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

B12、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方面成果较多,积极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竞赛并获奖,学校中青年教师有个人主页及资源,在推进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教学等方面形成一定特色。

B13、学生通过网上查询、课题研究等方式,不断提高搜集、筛选、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创新能力和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

5

10

展教研活动,并积极开展校内外网上研讨交流。

3

B8、教师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备课。50岁以下的男教师和45岁以下的女教师能利用相关教育资源和素材进行电子备课,并有每节课的电子教案。

B9、教师能在现代教育理念的科学指导下,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使用计算机与网络进行教学并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开课课时不低于学期总课时的50%。30%

B10、教师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进行检查反馈,对学生学习成绩实行计算机动态管理。

3

4

3

6

小学及初中资源容量达40GB以上(电子图书数量不低于5万册,有声朗读不低于1000小时,视频以外资源容量不少于30GB),高中资源容量达60GB以上(电子图书数量不低于5万册,视频以外资源容量不少于40GB)4分,少1GB扣0。5分;

资源组织结构可随教学需求动态调整,内容动态更新2分。

规定年龄内的教师能进行电子备课并有每节新授课的电子教案3分,有1人不符合要求扣0.5分。

查对核实

查看记录

50%的课时使用信息技术手段2分,低1%扣0.5分;

学校有电子白板1分,教师能利用电子白板进行有效教学1分.

查对核实

主要学科有教师利用数字化校园平台建立题库,并组卷对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进行网络测试3分,少一个学科扣0.5分。

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教研有计划、有活动、有记录,每学期不少于20次2分,少1次扣0.5分;

积极开展校内外网上研讨交流,在校园网上有教研社区1分。

近两年内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成果及参加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竞赛获县区级奖励的有一项加0.5分,获市级奖励的有一项加1分,获省级及以上奖励的有一项加2分(同一项目以最高分值计算)最高5分;

中青年教师有个人主页及资源5分.

学生制作研究性学习专题网站不少于1个3分;

学生个人主页不少于1个2分。难度较大

查对核实

查看记录

查看记录

查对核实

A2

教学应用B15、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利用网络环境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学习的能力。

B16、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的开展网上交流,使网络真正成为学生交流思想、增进感情、发展友谊、展示作品的互动平台。

B17、学校按照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开设信息技息技术的能力。

B18、学校将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组织学生参加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课余时间学校信息化设施向学生开放。(删除)

B19、学校在推进信息技术应用方面成果突出。发挥示范辐射作用,积极带动周边学校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共同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相关论文在市级以上(含市级)报刊杂志、教育网站上发表,或在同级竞赛中获奖。

B20、学校建有内容丰富、构架合理、服务教育教学、展示师生风采的学校网站。有专人负责维护更新,并积极参加市级以上(含市级)的网站大赛评比;每个学科组或年级组有教师管理的主页;县(区)城区学校每个班级(小学五年级以上)有学生管理的主页.使网站成为师生之间、教师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的平台和学校对外交流的窗口。学校能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家校沟通及互动。

7

5

2

2

3

3

B14、学生在应用信息技术方面能力强、成果较多。积极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竞赛并获奖。

5

近两年内学生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竞赛获县区级奖励的有一项加0.5分,获市级奖励的有一项加1分,获省级及以上奖励的有一项加2分,(同一项目以最高分值计算)最高5分。

查看学校每学期每班开设2次网络环境下的课程3分,少1次扣0.5分。难度较大

记录调查了解

查看校园网内有学生网络社区2分;

有安全的师生网上互动交流工具1分.

记录调查了解

查看按要求开设开足信息技术课1分;

上课记录详实完整1分。

记录调查了解

学校能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1分;各类兴趣小组等

学校信息化设施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1分.(删除)

近三年内学校在推进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经验、工作总结在市级以上(含市级)报刊杂志上发表或在市级以上(含市级)会议上介绍或在市级以上(含市级)竞赛中获奖,有一项加1分,最高3分;

学校的信息化应用成果能在一定范围内推广应用1分;

学校能经常对外开放,有其他学校来参观学习、交流经验1分。

〖县(区)城区学校〗

学校网站内容丰富,功能完善,每天有定量内容更新2分;

学校参加市级以上(含市级)大赛评比并获奖1分;

主要学科组或年级组有教师管理的主页1分,少一个扣0.5分;

少一个扣0.5分;

学校有家校沟通互动平台 2分。

〖农村初中和乡镇中心小学〗

学校网站内容丰富,功能完善,每天有定量内容更新4分;

学校参加市级以上(含市级)网站大赛查对小学5年级以上有学生管理的主页1分,核实

查看记录

查看记录调查了解

查对核实

水平

术课,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信

评比并获奖1分;

主要学科组或年级组有教师管理的主页2分,少一个扣0。5分。

B21、学校至少有一个市级以上(含市级)现代教育技术方面或相关的教科研课题。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开展信息技术科研,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并有随研究进度而更新的课题网站。

B22、学校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能制作专题网站、建立网络虚拟学习社区,进行网上作业、网上讨论、网上测试等网上互动活动,能利用“同步课程”等优质教学资源,开展远程教学实验,并有相应的评价体系。(无)

B23、学校利用网络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同时加强师生上网管理,对师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提高他们对不良信息的判断和自觉抵制能力。

B24、学校积极参与市、县(区)两级教育资源库开发建设及优质教育资源评比活动,有激励教师参与学校资源建设的机制。

2

学校能按照上级有关部门要求积极参加资源建设1分;

资源建设学校有激励措施,有相关考评办法1分。

查对核实

3

学校有思想品德教育专题网站2分;

网站中有与网络道德教育相关的材料1分。

查对核实

4

学校专题网站不得少于5个3分,少1个扣1分;

学校能利用“同步课程”等优质教育资源开展远程教学1分。

查对核实调查了解

4

学校有1个市级以上(含市级)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2分;

有课题网站1分;

网站能及时更新1分。

查对核实

B25、学校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及网络资源开展教师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

有利用信息技术及网络资源开展教师校本培训的培训计划、培训教材、培训内容、培训总结2分。

查看记录调查了解

B26、基于城域网的数字化校园管理应用平台能将教师人事管理和学生管理、教务管理、图A3

管理应用书管理、课题管理、实验管理等各管理系统相对集成,有通用的数据格式和数据交换标3

能利用数字化校园平台实现教育教学、现场教育管理、教育科研等的数字化3分。

查看

水平

准,实现教育教学、教育科研、后勤服务管理的数字化。

B27、在办公自动化方面,实现学校信息处理、工作活动安排、3

能运用相关软件并发挥系统的功能3分,否则酌情扣分。

现场查看

文件收发、公用场地调度等管理功能,促进学校日常办公事务的数字化。

B28、在教师人事管理和学生管理方面,建立学校完备的教师人事档案和学生学籍档案,对教师的学历、职称、进修及考核获奖等情况进行管理,对学生的毕业升学、留级借读及平时表现等进行管理。

B29、在教务管理方面,实现对学校教学基本信息、教学计划、学生成绩、学科和课程、课表和课务等管理功能。

B30、在校产管理方面,实现学校校产编目、入库、领用、调拨、报损、查询、汇总等功能。

B31、在财务管理方面,按财务管理的要求,对学校帐务进行数字化处理。

B32、在图书管理方面,实现学校图书的入库、借阅、催还、挂失、查询、统计等功能.(视平台情况)

B33、在课题管理方面,对学校科研课题的申报、过程研究、中期评估、结题等工作实行数字化管理。

B34、在实验管理方面,实现学校实验仪器的购置、入库、入橱、台帐及使用管理等功能,并能实现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项目管理.

B35、在档案管理方面,初步实现对学校文件档案进行归档、流通、拆档、注销、销毁、权限设置、查询等功能。

B36、在后勤管理方面,实现对学校餐厅、宿舍、商店等后勤服务设施的数字化管理。

A4

保障工作措施

B37、根据《市、县(区)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方案》要求,制定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并在学校年度(学期)工作计划中,对信息化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3

学校有数字化校园建设发展规划2分;

学校年度工作计划中,对教育信息化工作有具体要求1分。

5

学校餐厅实现刷卡就餐2分;

宿舍管理实现刷卡管理2分;

其它管理应用1分。

现场查看

听取汇报查阅资料

2

能运用相关软件或网站上开辟专栏实施档案管理2分,否则酌情扣分。

现场查看

5

能运用该软件进行实验管理5分,否则酌情扣分。

现场查看

2

能运用相关软件或网站上开辟课题专栏实施课题管理2分,否则酌情扣分。

现场查看

5

能运用相关软件进行图书管理5分,否则酌情扣分。

现场查看

2

3

能运用相关软件达到管理要求3分,否则酌情扣分。

正常使用相关软件并达到管理目的2分,否则酌情扣分。

现场查看

现场查看

5

能运用相关软件达到管理要求5分,否则酌情扣分。

现场查看

5

能运用相关软件进行教师人事管理2现场分,进行学生管理3分,否则酌情扣分.

查看

B38、加强领导,建立以一把手校长牵头、分管校长具体负责相关部门参与的学校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并定期召开会议,商讨落实学校信息化工作。校长确立以信息化手段促进学校内涵提升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带头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和实施管理。

B39、学校设立信息技术教研组.城市和县城区及农村完中学校设立教育技术中心,可以与教务处平级,统筹全校信息化建设,有明确的职责规范,能正常开展工作。

B40、信息技术专任教师配备满足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要求。信息技术管理人员配备:高中专兼职人员不少于3人(其中专职人员不少于1人);初中、小学专兼职人员不少于2人(其中专职人员不少于1人);学校网络管理员由专人承担并持有相关网络安全管理证书.

B41、教师要按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参加各类培训,学校要组织50岁以下男教师和45岁以下女教师参加信息技术校本培训,每学年培训课时不少于20课时,培训和考核档案材料齐全;信息技术专任教师及网络管理员要定期参加县(区)级以上专业技能培训,以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

B42、学校信息技术费和电教教材费要专款专用;在每年的教育费附加及学校教育公用经费中也安排一定比例的专项经费,用以支持教育信息化建设;安排年度预算时,要安排一定的维护经费。

B43、学校健全信息化设施使用、管理、维护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有利于加快信息化发展,提高师生信息素养的激励评估机制。

7

学校有完善的设备使用记录3分;

使用管理制度齐全2分;

维护保养责任到人1分;

听取汇报查阅6

学校信息技术费和电教教材费要专款专用4分;

其它经费投入2分;

听取汇报查阅资料

8

教师按要求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并通过考核2分,1人不通过扣0.5分;

按要求组织教师参加校本培训4分,培训和考核档案资料不全扣1分;

信息技术专任教师及网络管理员每年参加一次专业技能培训2分,每少一次扣1分.

听取汇报查阅资料

4

配备人员达标3分,少1人扣1分;

有专职网络管理人员并持有网络安全管理证书1分。

听取汇报查阅资料

3

按要求成立相应机构2分;

听取汇报资料

明确职责,工作有计划、有总结1分。

查阅4

学校建立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2分;

定期研究信息化工作1分;

校长带头运用信息技术1分。

听取汇报查阅资料

学校有信息化工作综合考评方案1分。

资料

B44、学校重视校园网络管理工作,加强对师生进行系统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的教育,明确网络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对网络定期检查维护,确保网络安全畅通。

5

网络技术防范措施到位,有杀毒软件2分;

学校网络管理人员职责明确,定期维护,网络安全畅通1分;

加强安全教育及网络安全管理未发生网络安全事故2分。

听取汇报查阅资料

2024年2月13日发(作者:仉蕴)

临沂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评估标准及评估细则

一、说明

1、本细则采用二级指标制,A级指标有4项,B级指标即评估标准有44项,总分值200分。

2、对照此评估细则,凡自评符合条件的学校,均可申报“临沂市数字化校园”.经评估验收,总分达170分以上的学校可被评为“临沂市数字化校园".

3、评估验收采取听取汇报、现场查看、查对核实、问卷调查、查阅资料、座谈了解等形式。

4、评估验收采用打分办法,各项指标在规定分值内由评估小组评议打分。

5、A1指标总分未达到45分或学校网络管理缺乏安全保障措施,造成校园网络安全事故的,不予评估验收。

二、评估总表

A级指标

A1基础环境建设

A2教学应用水平

A3管理应用水平

A4保障工作措施

分值

50

70

40

40

所占比例

25%

35%

20%

20%

三、评估标准及评估细则(详见下表)

临沂市数字化校园评估标准及评估细则

A级

指标

B级指标(评估标准)

分值

评估细则

〖城市和县城区及农村完中〗

建成校园广播网2分;

B1、学校常规教学设备齐全,有适应教育教学需要的校园广播网、校园电视台(或视频会议系统)、安防监控系统等.

4

建成校园闭路电视系统(或网络视频系统)2分;

建成校园电视台2分。

〖农村初中和乡镇中心小学〗

建成校园广播网3分;

建成校园电视台3分。

B2、学校建成校园网,并宽带接入教育城域网,信息点覆盖学校所有教育、教学及生活场所,百兆带宽到桌面,有独立的网络中心,服务器数不少于1台.

B3、学校有满足最大班额数需求的计算机网络教室,小学生机比(学生数与学生用计算机比例)达14:1,初中生机比达10∶1,高中生机比达8∶1;

A1

基础环境建设

师机比(专任学科教师数与教师用计算机比例)达1:1。

B4、学校有多媒体制作设备(含打印机、扫描仪、视频捕捉卡、数码相机或数码摄像机)不少于1套。

B5、“班班通”工程建设:县(区)城区学校按学校实际教学班数配备班班多媒体并接入校园网;农村小学每4个班拥有1套多媒体教学设备,初中每3个班拥有1套,高中每2个班拥有1套。设备包含:多媒体计算机,视频展示台、投影机、音响设备、银幕(背投或(34寸)英寸以上电视机或电子白板)。

B6、学校有符合省市统一标准的、具有一定开放性、扩展性并能彰显个性的数字化校园平台,实现教学、科研、管理及服务的信息化.有包括教学、教师人事管理和学生管理、教务管理、校产管理、财务管理、图书管理、课题管理、实验管理10

有数字化校园平台5分;

有教师人事管理和学生管理、教务管理、校产管理、财务管理、图书管理、实验管理、后勤管理等软件5分,少一种软件扣2分。

查对核实

9

配备达标9分,少一套扣2分。

查对核实

2

配备达标2分,设备不全扣1分。

查对核实

12

学校有满足最大班额数需求的计算机网络教室2分;

生机比达标4分,每低2个点扣1分;

师机比达标6分,不达标酌情得分。

查对核实

7

建成100M及以上校园网4分;

信息点覆盖学校办公和教学所有教育、教学及生活场所1分;

宽带接入教育城域网1分;

服务器数不少于1台1分。

查对核实

查对核实

评估方法

等软件。

B7、学校个性化资源建设,整合优质资源,构建开放性的校本资源库(含案例、课件、试题、教学素材等),小学及初中资源容量达40GB以上(视频以外资源容量不少于30GB),高中资源容量达60GB以上(视频以外资源容量不少于40GB),并动态更新。

A2

教学应用水平

B11、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

B12、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方面成果较多,积极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竞赛并获奖,学校中青年教师有个人主页及资源,在推进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教学等方面形成一定特色。

B13、学生通过网上查询、课题研究等方式,不断提高搜集、筛选、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创新能力和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

5

10

展教研活动,并积极开展校内外网上研讨交流。

3

B8、教师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备课。50岁以下的男教师和45岁以下的女教师能利用相关教育资源和素材进行电子备课,并有每节课的电子教案。

B9、教师能在现代教育理念的科学指导下,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使用计算机与网络进行教学并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开课课时不低于学期总课时的50%。30%

B10、教师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进行检查反馈,对学生学习成绩实行计算机动态管理。

3

4

3

6

小学及初中资源容量达40GB以上(电子图书数量不低于5万册,有声朗读不低于1000小时,视频以外资源容量不少于30GB),高中资源容量达60GB以上(电子图书数量不低于5万册,视频以外资源容量不少于40GB)4分,少1GB扣0。5分;

资源组织结构可随教学需求动态调整,内容动态更新2分。

规定年龄内的教师能进行电子备课并有每节新授课的电子教案3分,有1人不符合要求扣0.5分。

查对核实

查看记录

50%的课时使用信息技术手段2分,低1%扣0.5分;

学校有电子白板1分,教师能利用电子白板进行有效教学1分.

查对核实

主要学科有教师利用数字化校园平台建立题库,并组卷对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进行网络测试3分,少一个学科扣0.5分。

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教研有计划、有活动、有记录,每学期不少于20次2分,少1次扣0.5分;

积极开展校内外网上研讨交流,在校园网上有教研社区1分。

近两年内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成果及参加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竞赛获县区级奖励的有一项加0.5分,获市级奖励的有一项加1分,获省级及以上奖励的有一项加2分(同一项目以最高分值计算)最高5分;

中青年教师有个人主页及资源5分.

学生制作研究性学习专题网站不少于1个3分;

学生个人主页不少于1个2分。难度较大

查对核实

查看记录

查看记录

查对核实

A2

教学应用B15、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利用网络环境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学习的能力。

B16、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的开展网上交流,使网络真正成为学生交流思想、增进感情、发展友谊、展示作品的互动平台。

B17、学校按照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开设信息技息技术的能力。

B18、学校将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组织学生参加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课余时间学校信息化设施向学生开放。(删除)

B19、学校在推进信息技术应用方面成果突出。发挥示范辐射作用,积极带动周边学校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共同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相关论文在市级以上(含市级)报刊杂志、教育网站上发表,或在同级竞赛中获奖。

B20、学校建有内容丰富、构架合理、服务教育教学、展示师生风采的学校网站。有专人负责维护更新,并积极参加市级以上(含市级)的网站大赛评比;每个学科组或年级组有教师管理的主页;县(区)城区学校每个班级(小学五年级以上)有学生管理的主页.使网站成为师生之间、教师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的平台和学校对外交流的窗口。学校能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家校沟通及互动。

7

5

2

2

3

3

B14、学生在应用信息技术方面能力强、成果较多。积极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竞赛并获奖。

5

近两年内学生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竞赛获县区级奖励的有一项加0.5分,获市级奖励的有一项加1分,获省级及以上奖励的有一项加2分,(同一项目以最高分值计算)最高5分。

查看学校每学期每班开设2次网络环境下的课程3分,少1次扣0.5分。难度较大

记录调查了解

查看校园网内有学生网络社区2分;

有安全的师生网上互动交流工具1分.

记录调查了解

查看按要求开设开足信息技术课1分;

上课记录详实完整1分。

记录调查了解

学校能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1分;各类兴趣小组等

学校信息化设施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1分.(删除)

近三年内学校在推进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经验、工作总结在市级以上(含市级)报刊杂志上发表或在市级以上(含市级)会议上介绍或在市级以上(含市级)竞赛中获奖,有一项加1分,最高3分;

学校的信息化应用成果能在一定范围内推广应用1分;

学校能经常对外开放,有其他学校来参观学习、交流经验1分。

〖县(区)城区学校〗

学校网站内容丰富,功能完善,每天有定量内容更新2分;

学校参加市级以上(含市级)大赛评比并获奖1分;

主要学科组或年级组有教师管理的主页1分,少一个扣0.5分;

少一个扣0.5分;

学校有家校沟通互动平台 2分。

〖农村初中和乡镇中心小学〗

学校网站内容丰富,功能完善,每天有定量内容更新4分;

学校参加市级以上(含市级)网站大赛查对小学5年级以上有学生管理的主页1分,核实

查看记录

查看记录调查了解

查对核实

水平

术课,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信

评比并获奖1分;

主要学科组或年级组有教师管理的主页2分,少一个扣0。5分。

B21、学校至少有一个市级以上(含市级)现代教育技术方面或相关的教科研课题。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开展信息技术科研,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并有随研究进度而更新的课题网站。

B22、学校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能制作专题网站、建立网络虚拟学习社区,进行网上作业、网上讨论、网上测试等网上互动活动,能利用“同步课程”等优质教学资源,开展远程教学实验,并有相应的评价体系。(无)

B23、学校利用网络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同时加强师生上网管理,对师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提高他们对不良信息的判断和自觉抵制能力。

B24、学校积极参与市、县(区)两级教育资源库开发建设及优质教育资源评比活动,有激励教师参与学校资源建设的机制。

2

学校能按照上级有关部门要求积极参加资源建设1分;

资源建设学校有激励措施,有相关考评办法1分。

查对核实

3

学校有思想品德教育专题网站2分;

网站中有与网络道德教育相关的材料1分。

查对核实

4

学校专题网站不得少于5个3分,少1个扣1分;

学校能利用“同步课程”等优质教育资源开展远程教学1分。

查对核实调查了解

4

学校有1个市级以上(含市级)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2分;

有课题网站1分;

网站能及时更新1分。

查对核实

B25、学校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及网络资源开展教师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

有利用信息技术及网络资源开展教师校本培训的培训计划、培训教材、培训内容、培训总结2分。

查看记录调查了解

B26、基于城域网的数字化校园管理应用平台能将教师人事管理和学生管理、教务管理、图A3

管理应用书管理、课题管理、实验管理等各管理系统相对集成,有通用的数据格式和数据交换标3

能利用数字化校园平台实现教育教学、现场教育管理、教育科研等的数字化3分。

查看

水平

准,实现教育教学、教育科研、后勤服务管理的数字化。

B27、在办公自动化方面,实现学校信息处理、工作活动安排、3

能运用相关软件并发挥系统的功能3分,否则酌情扣分。

现场查看

文件收发、公用场地调度等管理功能,促进学校日常办公事务的数字化。

B28、在教师人事管理和学生管理方面,建立学校完备的教师人事档案和学生学籍档案,对教师的学历、职称、进修及考核获奖等情况进行管理,对学生的毕业升学、留级借读及平时表现等进行管理。

B29、在教务管理方面,实现对学校教学基本信息、教学计划、学生成绩、学科和课程、课表和课务等管理功能。

B30、在校产管理方面,实现学校校产编目、入库、领用、调拨、报损、查询、汇总等功能。

B31、在财务管理方面,按财务管理的要求,对学校帐务进行数字化处理。

B32、在图书管理方面,实现学校图书的入库、借阅、催还、挂失、查询、统计等功能.(视平台情况)

B33、在课题管理方面,对学校科研课题的申报、过程研究、中期评估、结题等工作实行数字化管理。

B34、在实验管理方面,实现学校实验仪器的购置、入库、入橱、台帐及使用管理等功能,并能实现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项目管理.

B35、在档案管理方面,初步实现对学校文件档案进行归档、流通、拆档、注销、销毁、权限设置、查询等功能。

B36、在后勤管理方面,实现对学校餐厅、宿舍、商店等后勤服务设施的数字化管理。

A4

保障工作措施

B37、根据《市、县(区)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方案》要求,制定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并在学校年度(学期)工作计划中,对信息化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3

学校有数字化校园建设发展规划2分;

学校年度工作计划中,对教育信息化工作有具体要求1分。

5

学校餐厅实现刷卡就餐2分;

宿舍管理实现刷卡管理2分;

其它管理应用1分。

现场查看

听取汇报查阅资料

2

能运用相关软件或网站上开辟专栏实施档案管理2分,否则酌情扣分。

现场查看

5

能运用该软件进行实验管理5分,否则酌情扣分。

现场查看

2

能运用相关软件或网站上开辟课题专栏实施课题管理2分,否则酌情扣分。

现场查看

5

能运用相关软件进行图书管理5分,否则酌情扣分。

现场查看

2

3

能运用相关软件达到管理要求3分,否则酌情扣分。

正常使用相关软件并达到管理目的2分,否则酌情扣分。

现场查看

现场查看

5

能运用相关软件达到管理要求5分,否则酌情扣分。

现场查看

5

能运用相关软件进行教师人事管理2现场分,进行学生管理3分,否则酌情扣分.

查看

B38、加强领导,建立以一把手校长牵头、分管校长具体负责相关部门参与的学校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并定期召开会议,商讨落实学校信息化工作。校长确立以信息化手段促进学校内涵提升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带头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和实施管理。

B39、学校设立信息技术教研组.城市和县城区及农村完中学校设立教育技术中心,可以与教务处平级,统筹全校信息化建设,有明确的职责规范,能正常开展工作。

B40、信息技术专任教师配备满足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要求。信息技术管理人员配备:高中专兼职人员不少于3人(其中专职人员不少于1人);初中、小学专兼职人员不少于2人(其中专职人员不少于1人);学校网络管理员由专人承担并持有相关网络安全管理证书.

B41、教师要按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参加各类培训,学校要组织50岁以下男教师和45岁以下女教师参加信息技术校本培训,每学年培训课时不少于20课时,培训和考核档案材料齐全;信息技术专任教师及网络管理员要定期参加县(区)级以上专业技能培训,以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

B42、学校信息技术费和电教教材费要专款专用;在每年的教育费附加及学校教育公用经费中也安排一定比例的专项经费,用以支持教育信息化建设;安排年度预算时,要安排一定的维护经费。

B43、学校健全信息化设施使用、管理、维护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有利于加快信息化发展,提高师生信息素养的激励评估机制。

7

学校有完善的设备使用记录3分;

使用管理制度齐全2分;

维护保养责任到人1分;

听取汇报查阅6

学校信息技术费和电教教材费要专款专用4分;

其它经费投入2分;

听取汇报查阅资料

8

教师按要求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并通过考核2分,1人不通过扣0.5分;

按要求组织教师参加校本培训4分,培训和考核档案资料不全扣1分;

信息技术专任教师及网络管理员每年参加一次专业技能培训2分,每少一次扣1分.

听取汇报查阅资料

4

配备人员达标3分,少1人扣1分;

有专职网络管理人员并持有网络安全管理证书1分。

听取汇报查阅资料

3

按要求成立相应机构2分;

听取汇报资料

明确职责,工作有计划、有总结1分。

查阅4

学校建立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2分;

定期研究信息化工作1分;

校长带头运用信息技术1分。

听取汇报查阅资料

学校有信息化工作综合考评方案1分。

资料

B44、学校重视校园网络管理工作,加强对师生进行系统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的教育,明确网络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对网络定期检查维护,确保网络安全畅通。

5

网络技术防范措施到位,有杀毒软件2分;

学校网络管理人员职责明确,定期维护,网络安全畅通1分;

加强安全教育及网络安全管理未发生网络安全事故2分。

听取汇报查阅资料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