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14日发(作者:柴淑穆)
快乐读书吧
教学目标
能产生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兴趣,了解故事内容,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
教学重难点
能产生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兴趣,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准备
1.《新解新教材》相关课件。
2.阅读计划单。
课时安排
4~5课时(机动)
第一阶段:导读
(1课时)
阶段目标
1.导读《西游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制订阅读计划。
2.了解古典名著的常见体裁。
3.共读《西游记》中的经典片段,尝试运用阅读古典名著的基本方法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欣赏图片:课件出示名著中与典型人物有关的事件图片。
2.谈话引导:你认识图片上的哪个人物?你了解他的性格特点或品质吗?
3.自由交流: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引导,课件出示:诸葛孔明足智多谋,运筹帷幄;黑旋风李逵鲁莽刚猛,是个大孝子;齐天大圣孙悟空神通广大;大观园里的林妹妹多愁善感……
4.揭示课题:在我国传统文化这一历史长河中像这样性格鲜明的人物浩如烟海,那些经典的名著故事等着我们去阅读探究,就让我们一起漫步中国古典名著长廊,走近这些人物,品读精彩故事吧。(板书:快乐读书吧: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
5.明确任务:今天,就让我们看看“快乐读书吧”中出现了哪些名著故事,交流我们了解的名著故事。
板块二 通过目录,了解体裁
设计意图:
在学生开始读书前,教师结合目录,引导学生发现古典名著的一些特点,并进行预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1.出示目录,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读《西游记》的目录,说说它和你以前读过的书的目录有什么不一样。
预设:
(1)全书分了若干章节,称为“回”。
(2)一个故事由一回或者几回组成。
(3)每一回小标题的两个句子基本是对偶的形式。
小结:这种就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叫作章回体小说。全书分为若干章节,称为“回”或“节”,一回或若干回叙述一个较完整的故事段落,既相对独立,又承上启下,连起来就串成了一个长篇故事。
2.引导学生再读目录,找人物:读这些回目,你能找到哪些熟悉的故事人物的名字?
预设:
(1)目录中出现了“孙行者”“唐三藏”“观世音”等人物名。
(2)书中同一人物有不同的称呼,如孙悟空,也被称作“孙行者”“心猿”“大圣”等。
3.引导学生三读目录,展开预测:选择其中一个或者几个回目的名称,猜猜这一回的主要内容。
板块三 共读片段,指导方法
设计意图:
教学时,教师结合回顾古典名著单元的学习经验,并以教材中孙悟空与牛魔王斗法的片段为抓手,在实践运用中进一步帮助学生体验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1.出示“猪八戒助力败魔王
孙行者三调芭蕉扇”这一回目,引导学生猜猜这一回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2.学生回顾交流本单元学习的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预设:
(1)阅读的时候如果遇到难理解的词句,可以运用多种方法猜测。
(2)猜不出来的也不用反复琢磨,继续往下读,能大致读懂就可以了。
(3)还可以回忆一下影视剧、动画片中的相关情节,帮助读懂文意。
3.让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尝试自主阅读第六十一回“猪八戒助力败魔王 孙行者三借芭蕉扇”中孙悟空与牛魔王斗法的片段,看看和自己预测的内容是否一样。
4.全班交流,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大致读懂片段内容。
出示教材中的例文片段,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
(1)读了这个片段,你大致读懂了哪些内容?
预设:孙悟空和牛魔王斗法,他们各自变作了许多种鸟兽。
(2)遇到难读懂的地方时,你是怎么解决的?
预设1:片段中的“海东青”“金眼狻猊”“人熊”“赖象”我虽然不理解,但通过联系上下文,我猜想“海东青”是指一种鸟类,“金眼狻猊”是一种兽类,“人熊”“赖象”可能就是类似“熊”和“象”的动物。
预设2:“那白鹤见凤是鸟王,诸禽不敢妄动,刷的一翅,淬下山崖,将身一变,变作一只香獐,乜乜些些,在崖前吃草。”这句话中我有很多词语读不懂,但可以跳过去,大概知道讲的是牛魔王变成了香獐就可以了。
(3)播放动画片《西游记》中的相关片段,提示学生借助影视作品也可以帮助读懂古典名著。
板块四 布置阅读任务,制订阅读计划
1.过渡:《西游记》这本书中有许多这样有趣的故事,在读整本书之前,我们可以给自己制订一个读书计划。
2.出示“阅读计划单”。如:
阅读计划单
1.我计划用( )周读完。
2.每周我要读( )页。
3.每天我要花( )分钟来进行阅读。
4.我要从《西游记》里选( )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3.让学生小组合作,根据自己的实际阅读情况制订阅读计划。
4.发放“阅读记录单”,布置学生按照计划阅读《西游记》,并填写“阅读记录单”。还可以用表格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阅读进度。如:
阅读书目 《西游记》
日期
阅读页码
阅读时间 自我评价
第二阶段:读中推进
(学生开展阅读活动两周左右进行,1课时)
阶段目标
1.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强化阅读方法,解决阅读中遇到的困难。
2.交流阅读体会,激励学生持续阅读。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导入
导入:同学们阅读《西游记》这本书已经有两个星期了,大家都按照计划开展阅读了吗?“阅读记录单”记录得怎么样?在书中读到了哪些有趣的故事?
板块二 交流进度,培养习惯
1.小组内交流个人阅读计划执行情况。
2.全班交流。教师了解学生阅读进度,相机指导。
预设1:我严格按照阅读计划读书,每天在家里一写完作业,我就看书。在学校里有空余时间,我也会阅读。每天读完后做好记录。
设计意图:
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阅读进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养成随时阅读的好习惯。
预设2:我也做了阅读计划,每天读三个回目,有几次因为一些事情少读了几页,但我在第二天就及时地补回来了。
预设3:刚开始的几天我都是按照计划阅读的,后来有几天因为参加学校的活动,耽误了阅读,也没有及时做记录……
引导学生交流:其他同学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吗?大家说说该如何处理呢?
预设:
(1)要及时对自己的阅读情况进行评价,督促自己按计划阅读。
(2)养成随时随地、有空就读的好习惯,这样就不会感觉没时间读书了。
(3)遇到特殊情况,可以调整阅读计划,但要及时补回,尽量不要影响阅读进度。
3.小结:在实施阅读计划时,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或者困难,同学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也要学会挤出零碎的时间进行阅读,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板块三 分享感受,解决困难
1.引导学生交流。
(1)说说书中你读到的印象最深或者感觉最有意思的一个故事。
(2)书中有许多人物,你最感兴趣的是谁?他有什么特点呢?
(3)你在阅读中用了哪些读书方法?
设计意图:
及时了解学生阅读中的一些问题和困难,并创设机会鼓励学生相互影响,相互借鉴,掌握阅读方法,有助于学生持续阅读。(4)阅读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或困难?你是如何解决的?
预设1:我把一些描写生动的句子勾画下来,还在旁边批注了我的阅读感受。
预设2:我摘录了书中一些有新鲜感的词句。
预设3:遇到读不懂的地方,我会做上记号,先跳过去,等读完这一章节再来查阅相关资料帮助理解。
预设4:遇到一些描写精彩的场面,我的脑海中就会出现画面,用这样的方法阅读,感受就更深刻了。
2.小结:请同学们根据刚才交流的那些好方法,继续按照阅读计划进行自主阅读。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在小组内交流,小组内解决不了,也可以向老师提出,全班一起讨论。
板块四 布置阅读任务
1.继续按照阅读计划完成阅读。
2.小组合作画一张“西游”路线图。
3.为自己印象深刻的西游人物制作一张独特的“人物名片”。
4.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书中的一个故事进行表演排练,要求人人参与。
5.自主选择其他感兴趣的方式展示阅读成果。
第三阶段:读后交流
(2~3课时)
阶段目标
1.通过汇报交流,加深学生对《西游记》的理解。
2.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展示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课外阅读的快乐,激发后续阅读的兴趣。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回顾阅读过程,梳理故事内容
设计意图:
丰富多样的阅读交流形式,可以满足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审美需求,体验阅读的快乐。阅读之后交流展示的形式还有很多,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自行选择。1.引导学
生回顾:这段时间同学们共同阅读了古典名著《西游记》,做了各种形式的阅读记录,许多同学也学会了和伙伴们分享感兴趣的故事或者阅读感受,遇到困难时,能在组内探讨或者请教老师。
2.课件展示学生的阅读计划、阅读记录、读书笔记、批注以及和老师同学交流探讨的照片。
3.分小组交流“西游”路线图。
4.让学生任意选择书中最感兴趣的一个故事情节来讲故事。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习的讲故事的方法,可以“添油加醋”,可以用故事中人物的口吻讲,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和创造。
板块二 制作人物名片,表演“西游”故事
1.《西游记》中除了孙悟空,还写了许多人物,选择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位西游人物,为他(她)制作一张独特的“人物名片”。
2.展示制作的名片,全班交流。
3.分组上台展演之前准备好的课本剧。表演前可以不报出故事的题目,演完后让同学们猜一猜演的是哪个情节,然后评一评哪组演得更生动形象。
板块三 总结提升,拓展阅读
设计意图:
从一本书的阅读迁移到更多名著的阅读,引导学生继续在课外运用阅读方法阅读古典名著。1.总结:通过阅读《西游记》这本书,同学们初步学习了一些阅读古典名著的好方法,也初步认识了古典名著小说的一些特点。像《西游记》这样的古典名著小说,你还知道有哪些吗?
预设:《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封神演义》……
2.拓展阅读:课后同学们可以继续选择自己喜欢的古典名著,制订阅读计划,继续自己的古典名著阅读之旅。
2024年2月14日发(作者:柴淑穆)
快乐读书吧
教学目标
能产生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兴趣,了解故事内容,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
教学重难点
能产生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兴趣,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准备
1.《新解新教材》相关课件。
2.阅读计划单。
课时安排
4~5课时(机动)
第一阶段:导读
(1课时)
阶段目标
1.导读《西游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制订阅读计划。
2.了解古典名著的常见体裁。
3.共读《西游记》中的经典片段,尝试运用阅读古典名著的基本方法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欣赏图片:课件出示名著中与典型人物有关的事件图片。
2.谈话引导:你认识图片上的哪个人物?你了解他的性格特点或品质吗?
3.自由交流: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引导,课件出示:诸葛孔明足智多谋,运筹帷幄;黑旋风李逵鲁莽刚猛,是个大孝子;齐天大圣孙悟空神通广大;大观园里的林妹妹多愁善感……
4.揭示课题:在我国传统文化这一历史长河中像这样性格鲜明的人物浩如烟海,那些经典的名著故事等着我们去阅读探究,就让我们一起漫步中国古典名著长廊,走近这些人物,品读精彩故事吧。(板书:快乐读书吧: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
5.明确任务:今天,就让我们看看“快乐读书吧”中出现了哪些名著故事,交流我们了解的名著故事。
板块二 通过目录,了解体裁
设计意图:
在学生开始读书前,教师结合目录,引导学生发现古典名著的一些特点,并进行预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1.出示目录,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读《西游记》的目录,说说它和你以前读过的书的目录有什么不一样。
预设:
(1)全书分了若干章节,称为“回”。
(2)一个故事由一回或者几回组成。
(3)每一回小标题的两个句子基本是对偶的形式。
小结:这种就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叫作章回体小说。全书分为若干章节,称为“回”或“节”,一回或若干回叙述一个较完整的故事段落,既相对独立,又承上启下,连起来就串成了一个长篇故事。
2.引导学生再读目录,找人物:读这些回目,你能找到哪些熟悉的故事人物的名字?
预设:
(1)目录中出现了“孙行者”“唐三藏”“观世音”等人物名。
(2)书中同一人物有不同的称呼,如孙悟空,也被称作“孙行者”“心猿”“大圣”等。
3.引导学生三读目录,展开预测:选择其中一个或者几个回目的名称,猜猜这一回的主要内容。
板块三 共读片段,指导方法
设计意图:
教学时,教师结合回顾古典名著单元的学习经验,并以教材中孙悟空与牛魔王斗法的片段为抓手,在实践运用中进一步帮助学生体验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1.出示“猪八戒助力败魔王
孙行者三调芭蕉扇”这一回目,引导学生猜猜这一回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2.学生回顾交流本单元学习的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预设:
(1)阅读的时候如果遇到难理解的词句,可以运用多种方法猜测。
(2)猜不出来的也不用反复琢磨,继续往下读,能大致读懂就可以了。
(3)还可以回忆一下影视剧、动画片中的相关情节,帮助读懂文意。
3.让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尝试自主阅读第六十一回“猪八戒助力败魔王 孙行者三借芭蕉扇”中孙悟空与牛魔王斗法的片段,看看和自己预测的内容是否一样。
4.全班交流,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大致读懂片段内容。
出示教材中的例文片段,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
(1)读了这个片段,你大致读懂了哪些内容?
预设:孙悟空和牛魔王斗法,他们各自变作了许多种鸟兽。
(2)遇到难读懂的地方时,你是怎么解决的?
预设1:片段中的“海东青”“金眼狻猊”“人熊”“赖象”我虽然不理解,但通过联系上下文,我猜想“海东青”是指一种鸟类,“金眼狻猊”是一种兽类,“人熊”“赖象”可能就是类似“熊”和“象”的动物。
预设2:“那白鹤见凤是鸟王,诸禽不敢妄动,刷的一翅,淬下山崖,将身一变,变作一只香獐,乜乜些些,在崖前吃草。”这句话中我有很多词语读不懂,但可以跳过去,大概知道讲的是牛魔王变成了香獐就可以了。
(3)播放动画片《西游记》中的相关片段,提示学生借助影视作品也可以帮助读懂古典名著。
板块四 布置阅读任务,制订阅读计划
1.过渡:《西游记》这本书中有许多这样有趣的故事,在读整本书之前,我们可以给自己制订一个读书计划。
2.出示“阅读计划单”。如:
阅读计划单
1.我计划用( )周读完。
2.每周我要读( )页。
3.每天我要花( )分钟来进行阅读。
4.我要从《西游记》里选( )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3.让学生小组合作,根据自己的实际阅读情况制订阅读计划。
4.发放“阅读记录单”,布置学生按照计划阅读《西游记》,并填写“阅读记录单”。还可以用表格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阅读进度。如:
阅读书目 《西游记》
日期
阅读页码
阅读时间 自我评价
第二阶段:读中推进
(学生开展阅读活动两周左右进行,1课时)
阶段目标
1.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强化阅读方法,解决阅读中遇到的困难。
2.交流阅读体会,激励学生持续阅读。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导入
导入:同学们阅读《西游记》这本书已经有两个星期了,大家都按照计划开展阅读了吗?“阅读记录单”记录得怎么样?在书中读到了哪些有趣的故事?
板块二 交流进度,培养习惯
1.小组内交流个人阅读计划执行情况。
2.全班交流。教师了解学生阅读进度,相机指导。
预设1:我严格按照阅读计划读书,每天在家里一写完作业,我就看书。在学校里有空余时间,我也会阅读。每天读完后做好记录。
设计意图:
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阅读进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养成随时阅读的好习惯。
预设2:我也做了阅读计划,每天读三个回目,有几次因为一些事情少读了几页,但我在第二天就及时地补回来了。
预设3:刚开始的几天我都是按照计划阅读的,后来有几天因为参加学校的活动,耽误了阅读,也没有及时做记录……
引导学生交流:其他同学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吗?大家说说该如何处理呢?
预设:
(1)要及时对自己的阅读情况进行评价,督促自己按计划阅读。
(2)养成随时随地、有空就读的好习惯,这样就不会感觉没时间读书了。
(3)遇到特殊情况,可以调整阅读计划,但要及时补回,尽量不要影响阅读进度。
3.小结:在实施阅读计划时,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或者困难,同学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也要学会挤出零碎的时间进行阅读,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板块三 分享感受,解决困难
1.引导学生交流。
(1)说说书中你读到的印象最深或者感觉最有意思的一个故事。
(2)书中有许多人物,你最感兴趣的是谁?他有什么特点呢?
(3)你在阅读中用了哪些读书方法?
设计意图:
及时了解学生阅读中的一些问题和困难,并创设机会鼓励学生相互影响,相互借鉴,掌握阅读方法,有助于学生持续阅读。(4)阅读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或困难?你是如何解决的?
预设1:我把一些描写生动的句子勾画下来,还在旁边批注了我的阅读感受。
预设2:我摘录了书中一些有新鲜感的词句。
预设3:遇到读不懂的地方,我会做上记号,先跳过去,等读完这一章节再来查阅相关资料帮助理解。
预设4:遇到一些描写精彩的场面,我的脑海中就会出现画面,用这样的方法阅读,感受就更深刻了。
2.小结:请同学们根据刚才交流的那些好方法,继续按照阅读计划进行自主阅读。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在小组内交流,小组内解决不了,也可以向老师提出,全班一起讨论。
板块四 布置阅读任务
1.继续按照阅读计划完成阅读。
2.小组合作画一张“西游”路线图。
3.为自己印象深刻的西游人物制作一张独特的“人物名片”。
4.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书中的一个故事进行表演排练,要求人人参与。
5.自主选择其他感兴趣的方式展示阅读成果。
第三阶段:读后交流
(2~3课时)
阶段目标
1.通过汇报交流,加深学生对《西游记》的理解。
2.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展示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课外阅读的快乐,激发后续阅读的兴趣。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回顾阅读过程,梳理故事内容
设计意图:
丰富多样的阅读交流形式,可以满足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审美需求,体验阅读的快乐。阅读之后交流展示的形式还有很多,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自行选择。1.引导学
生回顾:这段时间同学们共同阅读了古典名著《西游记》,做了各种形式的阅读记录,许多同学也学会了和伙伴们分享感兴趣的故事或者阅读感受,遇到困难时,能在组内探讨或者请教老师。
2.课件展示学生的阅读计划、阅读记录、读书笔记、批注以及和老师同学交流探讨的照片。
3.分小组交流“西游”路线图。
4.让学生任意选择书中最感兴趣的一个故事情节来讲故事。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习的讲故事的方法,可以“添油加醋”,可以用故事中人物的口吻讲,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和创造。
板块二 制作人物名片,表演“西游”故事
1.《西游记》中除了孙悟空,还写了许多人物,选择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位西游人物,为他(她)制作一张独特的“人物名片”。
2.展示制作的名片,全班交流。
3.分组上台展演之前准备好的课本剧。表演前可以不报出故事的题目,演完后让同学们猜一猜演的是哪个情节,然后评一评哪组演得更生动形象。
板块三 总结提升,拓展阅读
设计意图:
从一本书的阅读迁移到更多名著的阅读,引导学生继续在课外运用阅读方法阅读古典名著。1.总结:通过阅读《西游记》这本书,同学们初步学习了一些阅读古典名著的好方法,也初步认识了古典名著小说的一些特点。像《西游记》这样的古典名著小说,你还知道有哪些吗?
预设:《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封神演义》……
2.拓展阅读:课后同学们可以继续选择自己喜欢的古典名著,制订阅读计划,继续自己的古典名著阅读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