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IT圈
>
人教新课标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同步教案中国的地理差异
2024年2月18日发(作者:丹夜天)
《中国的地理差异》(第2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不同类型的区域为例,学会在简单的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
2.能在地图上指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
3.知道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2.过程与方法
读图分析、对比、综合分析方法学习本节课内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四大地区的地理差异,理解我国地域辽阔 ,差异显著的特点,培养热爱祖国河山和尊重地区文化多样性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
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及划分的主导因素。
【教学难点】
四大地理区域显著的地理特征和差异。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资料分析、对比归纳。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复习:举例说一说我国地理差异显著的表现。
降水差异: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农业差异:西牧东耕、南稻北麦
经济水平差异:东部高、西部低
……
我国的地理差异很大,为了方便认识,人们根据不同的标准,把我国划分成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几个地理区域的相关内容。
二、新课学习
(二)四大地理区域
1.不同类型区域: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
拓展延伸:
(1)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综合地貌、气候的特征,一般把我国的自然环境划分为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之间大致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青藏高寒区的北界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为界,东部大约以3000米等高线为界。
(2)我国“七五”计划提出的三大经济地带
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年)中,将全国划分为三大经济地带,即:东部沿海地带(包括辽宁、北京、天津、上海、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台湾13个省、市、自治区),中部地带(包括黑龙江、吉林、山西、内蒙古、安徽、河南、湖北、湖南、江西9个省、自治区),西部地带(包括重庆、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3)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提出的七大经济区
1.环渤海经济区
2.东北经济区
3.长江三角洲及沿江经济区
4.中部五省经济区
5.东南沿海经济区
6.大西南经济区
7.西北经济区
(4)划分文化区域的方法很多,一般认为有如下划分:
1、北方文化区域:秦岭---淮河以北的中国所有地区。
2、江南文化区域:长江中下游一带。包括江苏、安徽的南部,上海,浙江,江西,湖北,湖南。
3、四川文化区域:四川,重庆。
4、岭南文化区域:包括广东,广西,香港,澳门,海南。(在古代也包括越南)
5、闽台文化区域:包括福建,台湾。
6、新疆文化区域:新疆
7、西南文化区域:云南,贵州。
8、青藏文化区域:西藏,青海,四川西部。
(5)不同的文化
视频:北方文化之黄土高原上的窑洞
视频:江南文化之民间故事
根据气候特征,把我国划分为不同的气候类型区;根据干湿程度,划分为不同的干湿区;根据气温差异,划分为不同的温度带。
2.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位置
读图:我国划分为哪四大地理区域?你能说一说每个区域的位置吗?(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南、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北、西北地区:我国西北、青藏地区:青藏高原上)
3.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活动: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
1.观察图中的界线A,并与图中的等降水量线相比较:
(1)界线A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400mm年等降水量线)
(2)400mm年等降水量线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有什么关系?(相似)
(3)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什么?(季风因素)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
2.观察图中的界线B,并与图中的等降水量线、1月等温线相比较:
(1)界线B大致与1月哪条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0℃)
(2)界线B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800mm等降水量线)
(3)确定界线B考虑的主导因素是什么?(气候)
(4)界线B与秦岭—淮河一线是否接近?(是)
青藏地区与其它三个地区的分界
3.观察图中的界线C,并与图中的三级阶梯分界线相比较:
(1)界线C大致与哪级地势阶梯的边界线基本吻合?(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分界线)
(2)确定界线C考虑的主导因素是什么?(地势和地形)
归纳: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及主导因素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400mm(季风)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秦岭—淮河(气候)
青藏地区与其它三个地区:一、二级阶梯分界线(地势和地形)
【课堂练习】
1.读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四大地理区域名城:
①是北方地区、②是南方地区、③是西北地区、④是青藏地区;
(2)划分①、②区域的分界线是秦岭山脉和淮河;
(3)划分①、③区域的主导因素是季风;
(4)“早穿皮袄午穿纱”是描述①②③④区域中的③地区;
(5)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水运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反映的是①②③④区域中的②地区。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我国的地理差异很大,为了方便认识,人们根据不同的标准,把我国划分成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作业布置】
1.我国划分为哪四大地理区域?
2.四大地理区域之间的分界线的确定主导因素各是什么?
【板书设计】
中国的地理差异(第2课时)
(二)四大地理区域
不同类型区域
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位置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反思】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初步综合运用地图或资料,获取自己需要的地理知识。这是学习地理应该具备的一项技能。在后面的学习中,要让学生多运用这种学习方法。
2024年2月18日发(作者:丹夜天)
《中国的地理差异》(第2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不同类型的区域为例,学会在简单的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
2.能在地图上指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
3.知道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2.过程与方法
读图分析、对比、综合分析方法学习本节课内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四大地区的地理差异,理解我国地域辽阔 ,差异显著的特点,培养热爱祖国河山和尊重地区文化多样性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
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及划分的主导因素。
【教学难点】
四大地理区域显著的地理特征和差异。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资料分析、对比归纳。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复习:举例说一说我国地理差异显著的表现。
降水差异: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农业差异:西牧东耕、南稻北麦
经济水平差异:东部高、西部低
……
我国的地理差异很大,为了方便认识,人们根据不同的标准,把我国划分成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几个地理区域的相关内容。
二、新课学习
(二)四大地理区域
1.不同类型区域: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
拓展延伸:
(1)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综合地貌、气候的特征,一般把我国的自然环境划分为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之间大致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青藏高寒区的北界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为界,东部大约以3000米等高线为界。
(2)我国“七五”计划提出的三大经济地带
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年)中,将全国划分为三大经济地带,即:东部沿海地带(包括辽宁、北京、天津、上海、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台湾13个省、市、自治区),中部地带(包括黑龙江、吉林、山西、内蒙古、安徽、河南、湖北、湖南、江西9个省、自治区),西部地带(包括重庆、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3)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提出的七大经济区
1.环渤海经济区
2.东北经济区
3.长江三角洲及沿江经济区
4.中部五省经济区
5.东南沿海经济区
6.大西南经济区
7.西北经济区
(4)划分文化区域的方法很多,一般认为有如下划分:
1、北方文化区域:秦岭---淮河以北的中国所有地区。
2、江南文化区域:长江中下游一带。包括江苏、安徽的南部,上海,浙江,江西,湖北,湖南。
3、四川文化区域:四川,重庆。
4、岭南文化区域:包括广东,广西,香港,澳门,海南。(在古代也包括越南)
5、闽台文化区域:包括福建,台湾。
6、新疆文化区域:新疆
7、西南文化区域:云南,贵州。
8、青藏文化区域:西藏,青海,四川西部。
(5)不同的文化
视频:北方文化之黄土高原上的窑洞
视频:江南文化之民间故事
根据气候特征,把我国划分为不同的气候类型区;根据干湿程度,划分为不同的干湿区;根据气温差异,划分为不同的温度带。
2.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位置
读图:我国划分为哪四大地理区域?你能说一说每个区域的位置吗?(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南、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北、西北地区:我国西北、青藏地区:青藏高原上)
3.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活动: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
1.观察图中的界线A,并与图中的等降水量线相比较:
(1)界线A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400mm年等降水量线)
(2)400mm年等降水量线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有什么关系?(相似)
(3)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什么?(季风因素)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
2.观察图中的界线B,并与图中的等降水量线、1月等温线相比较:
(1)界线B大致与1月哪条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0℃)
(2)界线B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800mm等降水量线)
(3)确定界线B考虑的主导因素是什么?(气候)
(4)界线B与秦岭—淮河一线是否接近?(是)
青藏地区与其它三个地区的分界
3.观察图中的界线C,并与图中的三级阶梯分界线相比较:
(1)界线C大致与哪级地势阶梯的边界线基本吻合?(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分界线)
(2)确定界线C考虑的主导因素是什么?(地势和地形)
归纳: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及主导因素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400mm(季风)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秦岭—淮河(气候)
青藏地区与其它三个地区:一、二级阶梯分界线(地势和地形)
【课堂练习】
1.读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四大地理区域名城:
①是北方地区、②是南方地区、③是西北地区、④是青藏地区;
(2)划分①、②区域的分界线是秦岭山脉和淮河;
(3)划分①、③区域的主导因素是季风;
(4)“早穿皮袄午穿纱”是描述①②③④区域中的③地区;
(5)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水运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反映的是①②③④区域中的②地区。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我国的地理差异很大,为了方便认识,人们根据不同的标准,把我国划分成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作业布置】
1.我国划分为哪四大地理区域?
2.四大地理区域之间的分界线的确定主导因素各是什么?
【板书设计】
中国的地理差异(第2课时)
(二)四大地理区域
不同类型区域
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位置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反思】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初步综合运用地图或资料,获取自己需要的地理知识。这是学习地理应该具备的一项技能。在后面的学习中,要让学生多运用这种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