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6日发(作者:寻奥维)
世界能源危机与我国能源安全问题
摘要: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与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但随着世界经济持续、高速地发展,能源短缺问题已经十分突出。而且大规模使用化石燃料至今,环境污染已经到了地球无法承受的边缘,严重地破坏了自然界的二氧化碳循环平衡,令地球出现臭氧层破坏等一些反常现象。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高度重视能源危机问题,在面对严峻的能源形势、以及化石能源的使用给环境带来的严重的污染,我国应保护国家的能源安全及环境,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关键词:能源危机 环境 新能源
引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能源危机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能源危机是我国乃至全世界一个长久存在的严峻问题,它严重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
一 、世界能源危机概况
目前世界能源消费在总量继续扩大的同时,具有以下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发达国家能源需求增速放慢,以亚太地区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费迅速上升。二是世界能源消费结构日益走向多元化,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与消费持续上升,石油在1960 年代开始超过煤炭,居于一次能源的主导地位。同时,核能、风能、水力、地热等新能源也被更多地开发利用,形成了目前以化石燃料为主,可再生新能源并存的能源消费结构。
化石能源枯竭问题和能源环境污染问题依然困扰人类。世界能源以化石能源为主的结构特征,使得化石能源走向枯竭和化石能源利
用对环境的污染这两个老问题,依然困扰人类。
世界能源以化石能源为主的结构特征,使得化石能源枯竭的日子离我们越来越近。因为作为能源主体的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用一点,就少一点,总有枯竭的那一天。日前《2004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测算世界石油总储量为1.15万亿桶,以目前的开采速度计算,可供生产41年。作为世界石油龙头的沙特阿拉伯,石油储量达2500亿桶,日产量800多万桶,分别占世界石油总储量和总需求量近1/4和近1/10。这个国家以“我们每天为世界提供石油”作为使命,在过去30多年间确实起到世界石油供应稳定器的作用。但是,沙特石油公司高级职员私下表示:“我不知道这种情况能够持续多久。”因为沙特老油田已经接近产油高峰期,而开采新油田的难度非常大。世界各大产油国也都大致如此,阿曼目前的产量仅是其高峰时的1/5,美国石油开采量每年下降3%,传统的石油出口国印度尼西亚甚至一度需要进口石油应急。全球再找到大型油田的可能性非常小,只能寄希望于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带、加拿大油砂和几处深海大陆架。这种状况加剧了人们对不可再生能源走向枯竭的危机感。近年来国际市场油价持续走高,很大程度是这种危机感的直接反应。
目前以煤炭、石油为主的世界能源结构带来全球性能源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为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气体排放等。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城市大气污染已达到十分严重的程度,在欧洲和北美也出现了超越国界的大气污染,形成了广泛的环境酸化,上千个湖泊的湖水酸度达到了不能支持鱼类生存的程度,酸性气体所造成的腐蚀损失,每年
高达10亿美元。我国以煤炭、石油为主的能源结构也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都居世界前列。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使全球变暖,2003年成为有史以来最炎热的一年,因此联合国呼吁各国签署《京都协议书》,以减少温室效应气体的排放。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做出积极响应,而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第一的美国,出于自身经济扩张的考虑,拒绝签署《京都协议书》,使国际社会同温室效应问题的斗争举步维艰。
二、中国能源安全状况
第一、能源需求持续增长对能源供给形成很大压力。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的时期,能源消费强度较高。随着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能源需求还会持续较快地增加,对能源供给形成很大压力,供求矛盾将长期存在,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将进一步提高。
第二、资源相对短缺制约了能源产业发展。我国能源资源总量不小,但人均拥有量较低。资源勘探相对滞后,影响了能源生产能力的提高。同时,我国能源资源分布很不平衡,大规模、长距离地运输煤炭,导致运力紧张、成本提高,影响了能源工业协调发展。
第三、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不利于环境保护。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富煤、少气、贫油的能源结构较难改变。我国煤炭清洁利用水平低,煤炭燃烧产生的污染多。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将会给生态环境带来更大压力。
第四、国际能源市场变化对我国能源供应的影响较大。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相对不足,需要在立足国内生产保障供给的同时,扩大国际能源合作。但目前全球能源供需平衡关系脆弱,石油市场波动频繁,国际油价高位振荡,各种非经济因素也影响着能源国际合作。
三、如何解决能源安全问题
面对当今世界如此严峻的能源形势,由于资源的稀缺和全球气候的恶化以及我国当前所面临的能源危机问题,新能源和低碳经济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已经成为国家实现低碳发展目标、实现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手段。
(一)我国新能源概况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和温室效应的加剧,低耗能、低污染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的发展趋势与热点。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大力推行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大力发展低碳技术,并进行了产业政策的调整,抢得先机。我国正在工业化发展的关键阶段,所以低碳经济在中国既有压力又有挑战。
目前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重点主要体现在四个领域,以太阳能、风能、核能和生物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资源、新能源的发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计划到2013年新能源中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到10%,全国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达到3亿吨标准煤。其中,水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9亿千瓦,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55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总容量达到30万千瓦。沼气年利用量达到190亿立方米,太阳能热水器总集热面积达到1.5亿平方米,增
加非粮原料燃料乙醇年利用量200万吨,生物柴油年利用量达到20万吨。
(二)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意义及建议
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资源,是世界也是我国能源转型的必然趋势。从超量地使用可枯竭的高碳能源转向清洁的低碳的新能源的模式化开发利用;从传统的常规能源技术转向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的创新,将是人类历史上的又一次能源革命,需要从战略地位上提升它的高度,加大力度培育这一导向型的新兴产业,它将不仅带动基础产业升级,还将推进高新技术新的发展,因此,我们不能囿于目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尚未解决的成本高、资源的分散性、不稳定性和转换效率低等、短期内不能在能源结构中占据主要地位,而放缓开发的步伐。而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进一步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使其走上继续快速、良性发展的轨道。
首先,新能源的应用的前景十分广阔,但是其开发最重要的是要依靠新能源科学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对于技术成熟并且商用化的风能、太阳能的开发,要解决关键技术和部件的国产化和产业化,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规模开发利用的程度。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具有多样性,可持续利用并据环境良好性。除降低品味能级的生物质能外,多为高潜能,但是目前的技术,尚不能高效开发利用。
第二、加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规划和开发项目管理,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目前,小水电和风电开发势头火热,但无序开发状况在呼唤规划管理。规划需要解决的是布局合理性和关联项目建设时序
问题。
第三、建设智能电网、研制大容量储能技术,助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走上战略要地,实现资源配置优化,柔性接入新能源和可再生资源发电系统,充分满足各类用户的质和量的需求,增强电网的安全和稳定性,是共同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能源危机及其对策--《经济师》2002年03期
[2] 张真,戴星翼[M]. 环境经济学教程. 复旦大学出版社
[3]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 2008年中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报告[R].
2024年2月26日发(作者:寻奥维)
世界能源危机与我国能源安全问题
摘要: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与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但随着世界经济持续、高速地发展,能源短缺问题已经十分突出。而且大规模使用化石燃料至今,环境污染已经到了地球无法承受的边缘,严重地破坏了自然界的二氧化碳循环平衡,令地球出现臭氧层破坏等一些反常现象。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高度重视能源危机问题,在面对严峻的能源形势、以及化石能源的使用给环境带来的严重的污染,我国应保护国家的能源安全及环境,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关键词:能源危机 环境 新能源
引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能源危机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能源危机是我国乃至全世界一个长久存在的严峻问题,它严重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
一 、世界能源危机概况
目前世界能源消费在总量继续扩大的同时,具有以下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发达国家能源需求增速放慢,以亚太地区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费迅速上升。二是世界能源消费结构日益走向多元化,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与消费持续上升,石油在1960 年代开始超过煤炭,居于一次能源的主导地位。同时,核能、风能、水力、地热等新能源也被更多地开发利用,形成了目前以化石燃料为主,可再生新能源并存的能源消费结构。
化石能源枯竭问题和能源环境污染问题依然困扰人类。世界能源以化石能源为主的结构特征,使得化石能源走向枯竭和化石能源利
用对环境的污染这两个老问题,依然困扰人类。
世界能源以化石能源为主的结构特征,使得化石能源枯竭的日子离我们越来越近。因为作为能源主体的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用一点,就少一点,总有枯竭的那一天。日前《2004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测算世界石油总储量为1.15万亿桶,以目前的开采速度计算,可供生产41年。作为世界石油龙头的沙特阿拉伯,石油储量达2500亿桶,日产量800多万桶,分别占世界石油总储量和总需求量近1/4和近1/10。这个国家以“我们每天为世界提供石油”作为使命,在过去30多年间确实起到世界石油供应稳定器的作用。但是,沙特石油公司高级职员私下表示:“我不知道这种情况能够持续多久。”因为沙特老油田已经接近产油高峰期,而开采新油田的难度非常大。世界各大产油国也都大致如此,阿曼目前的产量仅是其高峰时的1/5,美国石油开采量每年下降3%,传统的石油出口国印度尼西亚甚至一度需要进口石油应急。全球再找到大型油田的可能性非常小,只能寄希望于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带、加拿大油砂和几处深海大陆架。这种状况加剧了人们对不可再生能源走向枯竭的危机感。近年来国际市场油价持续走高,很大程度是这种危机感的直接反应。
目前以煤炭、石油为主的世界能源结构带来全球性能源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为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气体排放等。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城市大气污染已达到十分严重的程度,在欧洲和北美也出现了超越国界的大气污染,形成了广泛的环境酸化,上千个湖泊的湖水酸度达到了不能支持鱼类生存的程度,酸性气体所造成的腐蚀损失,每年
高达10亿美元。我国以煤炭、石油为主的能源结构也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都居世界前列。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使全球变暖,2003年成为有史以来最炎热的一年,因此联合国呼吁各国签署《京都协议书》,以减少温室效应气体的排放。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做出积极响应,而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第一的美国,出于自身经济扩张的考虑,拒绝签署《京都协议书》,使国际社会同温室效应问题的斗争举步维艰。
二、中国能源安全状况
第一、能源需求持续增长对能源供给形成很大压力。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的时期,能源消费强度较高。随着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能源需求还会持续较快地增加,对能源供给形成很大压力,供求矛盾将长期存在,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将进一步提高。
第二、资源相对短缺制约了能源产业发展。我国能源资源总量不小,但人均拥有量较低。资源勘探相对滞后,影响了能源生产能力的提高。同时,我国能源资源分布很不平衡,大规模、长距离地运输煤炭,导致运力紧张、成本提高,影响了能源工业协调发展。
第三、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不利于环境保护。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富煤、少气、贫油的能源结构较难改变。我国煤炭清洁利用水平低,煤炭燃烧产生的污染多。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将会给生态环境带来更大压力。
第四、国际能源市场变化对我国能源供应的影响较大。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相对不足,需要在立足国内生产保障供给的同时,扩大国际能源合作。但目前全球能源供需平衡关系脆弱,石油市场波动频繁,国际油价高位振荡,各种非经济因素也影响着能源国际合作。
三、如何解决能源安全问题
面对当今世界如此严峻的能源形势,由于资源的稀缺和全球气候的恶化以及我国当前所面临的能源危机问题,新能源和低碳经济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已经成为国家实现低碳发展目标、实现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手段。
(一)我国新能源概况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和温室效应的加剧,低耗能、低污染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的发展趋势与热点。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大力推行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大力发展低碳技术,并进行了产业政策的调整,抢得先机。我国正在工业化发展的关键阶段,所以低碳经济在中国既有压力又有挑战。
目前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重点主要体现在四个领域,以太阳能、风能、核能和生物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资源、新能源的发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计划到2013年新能源中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到10%,全国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达到3亿吨标准煤。其中,水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9亿千瓦,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55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总容量达到30万千瓦。沼气年利用量达到190亿立方米,太阳能热水器总集热面积达到1.5亿平方米,增
加非粮原料燃料乙醇年利用量200万吨,生物柴油年利用量达到20万吨。
(二)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意义及建议
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资源,是世界也是我国能源转型的必然趋势。从超量地使用可枯竭的高碳能源转向清洁的低碳的新能源的模式化开发利用;从传统的常规能源技术转向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的创新,将是人类历史上的又一次能源革命,需要从战略地位上提升它的高度,加大力度培育这一导向型的新兴产业,它将不仅带动基础产业升级,还将推进高新技术新的发展,因此,我们不能囿于目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尚未解决的成本高、资源的分散性、不稳定性和转换效率低等、短期内不能在能源结构中占据主要地位,而放缓开发的步伐。而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进一步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使其走上继续快速、良性发展的轨道。
首先,新能源的应用的前景十分广阔,但是其开发最重要的是要依靠新能源科学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对于技术成熟并且商用化的风能、太阳能的开发,要解决关键技术和部件的国产化和产业化,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规模开发利用的程度。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具有多样性,可持续利用并据环境良好性。除降低品味能级的生物质能外,多为高潜能,但是目前的技术,尚不能高效开发利用。
第二、加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规划和开发项目管理,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目前,小水电和风电开发势头火热,但无序开发状况在呼唤规划管理。规划需要解决的是布局合理性和关联项目建设时序
问题。
第三、建设智能电网、研制大容量储能技术,助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走上战略要地,实现资源配置优化,柔性接入新能源和可再生资源发电系统,充分满足各类用户的质和量的需求,增强电网的安全和稳定性,是共同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能源危机及其对策--《经济师》2002年03期
[2] 张真,戴星翼[M]. 环境经济学教程. 复旦大学出版社
[3]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 2008年中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报告[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