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6日发(作者:师黛)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优秀5篇)
一、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学前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普遍关注,许多发达国家积极采取措施,优先发展学前教育,在普及学前教育与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上投入很多,而我国政府正在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对于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主要在有三个方面。
1.对于家庭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幼儿的入园率正在逐步上升,学前教育机构不仅承担着从实践上为家长参加工作和学习提供便利的任务,而且在家长普遍重视孩子发展和早期教育的当今时代,学前教育质量更成为家长关注的核心,直接关系着家长能否放心地工作、安心地学习。有人曾言,关闭一所幼儿园比关闭一所大学,或一所低质量幼儿园的存在比一所低水平大学的存在,更会让家庭、社会不得安宁,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学前教育及其质量对家庭生活的稳定等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2.对于人的社会性、人格品质发展和人的认知发展的重要性
社会性、人格品质是个体素质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是通过社会化的过程逐步形成与发展的。学前期是个体社会化的起始阶段和关键时期,在后天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与周围人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婴幼儿逐渐形成和发展着最初、也是最基本的对人、事、物的情感、态度,奠定着行为、性格、人格的基础。研究和事实均表明,6岁前是人的行为习惯、情感等基本形成的时期,是儿童养成良好社会性行为和人格品质的重要时期;并且,这一时期儿童的发展状况具有持续性影响,其影响并决定着儿童日后社会性、人格的发展方向、性质和水平;同时,儿童在学前期形成的良好
的社会性、人格品质有助于儿童积极地适应环境,顺利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有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成才。学前期是人的认知发展最为迅速、最重要的时期,在人一生认识能力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性作用。
3.学前教育对生理的价值
根据脑科学研究者认为:丰富的环境刺激可以促进脑的发展,而适宜的早期教育是促进脑发育充分和完善的最有效的环境刺激因素。
二、学前教育的智力开发
三、打好性格基础,努力提高情商
美国作家丹尼尔?古尔曼的《情感智力》一书1995年出版以来,“情商(EQ)”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稍懂一点教育的`人都知道,“情商”才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所谓“情商”指的是:良好的道德情操,乐观幽默的品性,面对克服困难的勇气,自我激励,持之以恒的韧性,关心他人的善良,善良与人相处,把握自己与他们的情感等等。总而言之,它是人的情感和社会技能,是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内容。情商高可以使智力平平的幼儿最终创建辉煌的人生,情商高低也可以使智力超常的幼儿变成一个平庸的人,性格基础是早期生活奠定的,最初几年的生活习惯,父母态度,家庭气氛,以后都会慢慢形成幼儿的性格特点,每一个习惯在其形成的前几天特别重要,因此,每件事一开头就坚持按要求做,不该做的事一开头就坚决不去做,从不迁就,慢慢习惯就会形成。
四、国外学前教育的趋向
1.强调体育运动对儿童健康、智力、创造力、情感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应该以多种方式鼓励学前儿童进行各类体育运动来增进他们的运动能力。另外,对于运动中的安全问题,不应采取消极回避的态度。降低事故
发生率的有效方式之一恰恰是鼓励运动。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运动方面受到鼓励的孩子不光运动能力较强,而且事故发生率较低。
2.各国学前教育与机构都非常重视创设丰富的环境,为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感性经验
瑞典的学前教育机构努力创设有趣味的、有刺激的环境,以鼓励孩子去探索,去寻找新奇和感兴趣的事物。像瑞典、匈牙利和意大利等国家充分利用冬天寒冷的自然条件让孩子畸形户外睡眠、运动,因为他们认为应让孩子尽可能多的亲近自然,接受自然的抚育。同时,他们相信幼儿都具有自己构建知识的潜力和能力,所以,让孩子进行的任何活动都有一定的选择度,鼓励幼儿自己设计、实施活动,注意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3.重视游戏清静的创设,重视自由游戏
使孩子通过游戏自由的表现自我的想法,即强调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帮助他们构建知识。
五、结论
加强早期儿童教育,为每一个儿童创造受到高质量的学前教育的机会,正成为世界各国教育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也必须放眼未来,从新世纪国际社会政治经济的新格局和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度来思考学前教育的发展问题,以使我国的学前教育真正从教育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心。
小学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意义重大,良好的小学教育可以为学生的后期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还不成熟,在受教育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教师师德会对小学生的成长产生巨大的影响。教师师德是教师的个人素质在教学上的全面反映,教师师德会对小学生的学习态度、个人品德、个人意志力、思维方
式等多个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师德培养已成为小学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1、调查研究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斯霞、丁有宽曾经对吉林市的小学生个性发展做了调研,他们从吉林市内多个小学中随机选取300名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变量控制法,研究各个因素对小学生个性形成的影响。其中,自变量包括教师的性别、教师的年龄、教学环境、教师师德等,因变量为学生的学习态度、个人品德、思维方式、学习兴趣等。整个调查研究过程分4个步骤,首先,在自变量的其他3个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观察分析教师性别变化对因变量产生的影响,然后用同样的方法观察分析自变量中其他3个因素对因变量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教师性别、教师年龄以及教学环境发生变化时,学习态度、个人品德、思维方式以及学习兴趣发生变化的学生数量都在10%以下,而当教师师德发生变化时,学习态度、个人品德、思维方式以及学习兴趣发生变化的学生数量分别为47.2%、51.31%、43.0%、52.45%,由此可见,教师师德会对小学生的个性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
2、小学教师师德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还不成熟,其对教师持有一种膜拜的态度,他们会不自觉地模仿、参照老师的做法。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给予学生真正的尊重并更好地陶冶学生情操,而那些不注重职业道德建设的小学教师,所培养出的学生也不会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师德对小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与教师接触的时间长,在孩子们的心目中,教师是他们学习的楷模,小学教师在孩子们心中打下的烙印是比较固定的。教师的行为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世界观等都会对学生
的个性产生深刻、永久的影响,所以,小学教师师德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内容。
2.1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
小学教育是学生教育的。初级阶段,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发展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教师的教学态度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产生直接影响,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对教案和板书的整体美观性特别注重,在教案书写和板书安排方面,教师的字迹都非常工整,而且内容非常条例规范,受到这种教学工作态度的影响,那么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的作业书写也会认真,卷面整洁,并能按时完成,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很多细节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如眼神、表情、手势、语调、演示动作,课堂气氛等,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都有着必然的影响。学生是教师教学风格的形象载体,透过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了解到教师的优劣程度。所以,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教师首先要端正教学态度,注重细节,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进而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2.2对学生思维发展的影响
教师师德反映了教师的思维品质,它将影响到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一般说来,教师“精细”的教学风格,促进着学生把握事物特征的思维能力的发展趋于成熟,从而造就学生无论做什么事都具有一丝不苟的良好品质,教师严谨的治学风格,引导着学生联想能力趋于周密,从而也造就了学生独立思考、深思熟虑的思维特征。教师的教学风格体现着教师思维方式和思维创新,将会影响到学生的思维发展潜能。有创造性思维的老师,则会对其中一事物从不同寻常的角度和多个方面向学生提出问题,启发式地引导学生去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对其中一
问题的解答产生不同寻常的结果。如果老师不注重思维品质提升,而始终保持着传统刻板的教学思维,那么学生在学校里时刻就会感到一种压力,他们不敢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不敢偏离教师的做法,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创造性会受到严重阻碍。
2.3对学生品德发展的影响
教师本人的道德修养对于其教学风格的塑造会产生极大的影响,由上述可知,教师的教学风格在对学生的学习发展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所以,教师本人的道德修养必然会对小学生的道德建设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师的个人品德往往可以触及到小学生的内心世界,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烙印,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品格。教师要把教书和育人两个方面和谐地统一起来,既向学生传授知识,又使他们不知不觉地提高了思想道德水平。把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随时随地融于知识的传播和治学过程之中,让学生树立崇高的知识情操,纯朴的思想感情,对祖国山河和人民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都会在无形中受到熏陶。黑格尔曾经说过:教师是孩子们心中最完美的偶像,教师在塑造自己的形象时,一定要注意到为学生的思想品德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营养。因为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模仿,都要做好学生的表率,起到很好的育人效果.
3、小学教师师德修养途径分析
3.1建设和谐的人文环境
和谐的人文环境是师德修养的基础,在小学教育发展中,应该将师德建设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将爱岗敬业、尊重宽容、团结和谐等理念进行倡导和发扬,在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的组织下,定期举行交流大会,将有效教师的师德事迹进行宣传,以此来激励更多的教师,使教师师德得到潜移默化地提升。
3.2健全学校师德教育制度
首先,应该将师德教育列入学校制度化的工作日程,学校建立专门的培训中心,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师德教育。进一步完善师德教育内容,师德教育不仅仅包括教师的个人品德教育,而应该在此基础上加强教师思维能力培养、教学风格塑造,以此来塑造小学教师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
3.3加强自身修养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教师必须认识到,小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耐心积极地引导,要与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在教学过程中,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使学生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具备完善的个人品质。其次,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完善自身知识体系,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
4、结语
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师德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为了进一步推动教师师德建设,首先,要建立文明和谐的人文环境。其次,要进一步完善教师师德教育制度。最后,对于教师自身而言,其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并通过不断学习来提升自身素质。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钢琴课是重要的专业课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要具备弹奏小、中型乐曲的技能。要想完成一首乐曲的弹奏,没有音乐表现力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钢琴教师要在教授学生弹奏基础技巧的同时,加强对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音乐表现力是指在音乐作品中表现出
的感染力。它包括内涵丰富的意境、节奏、韵律等等。对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提高钢琴演奏表现力。
一、严把钢琴演奏技巧关
在钢琴学习中,正确的弹奏方法和精准的演奏技巧,是钢琴演奏的基础。只有严格要求学生的每一个技术动作,才能为演奏乐曲的丰富表现力打下坚实基础m。反之,如果弹奏技术不过关,就会在演奏中出现技术变形、节奏不准确,的问题从而导致演奏失败。
1.在钢琴教学中要强调基础技术的训练
基础技术训练也就是钢琴演奏的基本方法,其内容丰富,主要包括弹琴的坐姿、手型,断奏弹奏方法、连奏弹奏方法等等。在教学中对这样的基础内容要仔细认真,不放过对任何细节的要求。钢琴弹奏是一门科学的技术。如果脱离了科学的基础练习,不但弹琴会失去美感,还会导致身体上的僵硬和一些疾病。在弹琴手型上要求要自然,强调掌关节的真正骨架支撑。可结合E大调音阶位置来练习骨架支撑。断奏练习并不是只在初学阶段使用,在学习钢琴的整个过程中要贯穿断奏练习。断奏要把力量,沉到键底。连奏时要体会用手指歌唱的过渡感受,而不是彼此不相关联的高抬指连奏。只有在基础的手指练习上强调音乐性、歌唱性,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钢琴演奏表现力。
2.在乐曲弹奏中节奏要精准
节奏练习要同样具有科学性。节奏的准确关系到乐曲的准确、风格的体现。节奏准确的练习在基础练习中尤为重要。例如在〈〈约翰?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中就多次出现过四三拍子、八六拍子、四分附点音符节奏的练习。要求学生出声数拍子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另外也可结合
一些节奏练习较多的乐曲进行练习,比如库劳的小奏鸣曲。节拍器的使用在节奏规范中是必需的。有些学生从来都不用节拍器,有些学生即使在练习中用到了节拍器也很难跟得准节拍器的节拍。教师应该督促学生在练琴时使用节拍器,这样才能使节奏更科学准确,也只有准确的节奏才能体现乐曲的风格,增加音乐的表现力
二、钢琴演奏中的听觉训练
没有美妙的声音就谈不上音乐表现力%所以要在教学时加强学生的听觉训练。
1.要听旋律
钢琴乐曲的旋律是钢琴曲的基础,听觉又是钢琴演奏的基础,所以在钢琴曲练习初期阶段,教师就应要求学生要熟悉一首乐曲的旋律并要唱出旋律。对于巳经唱出的旋律要进行二度创作,经过自己的理解弹出来,自己倾听,感受乐曲的旋律美。乐曲旋律的听唱要贯穿在弹奏乐曲的整个过程中,无论是弹奏初期阶段还是熟练演奏阶段。乐曲弹奏熟练后就更要加强对旋律的听觉训练。只有这样,一首钢琴曲的旋律才能凸显出来,让人听出旋律美感。
2.要听伴奏
3.要听乐曲与心灵的共鸣
李斯特说过,“音乐是不假任何外力,直接沁人心脾最纯的感情火焰;它是从口吸人的空气,它是生命的血管中流动着的血液。感情在音乐中独立存在,放射光芒。”能够完整弹奏一首钢琴曲实际上就是对一首钢琴作品的二度创作。要身临其境地演奏,不单单要演奏者自身的投人,更要演奏者自己倾听音乐的效果是否与自己的理解和处理效果一致。有些学生看
上去非常动情地演奏,但实际听众听起来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这就是演奏者没有认真倾听、乐曲并没有与心灵共鸣的原因。“演奏者连续不断地用听觉自我检查,以致发出任何生硬和粗暴的声音都会引起他内心的反感。这样,他就会迅即想办法治疗这种发音的毛病。这就是强调听觉在钢琴演奏中的作用。没有听觉参与的演奏根本谈不到钢琴演奏的表现力。
三、要对所弹奏钢琴作品深入领会
【摘要】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针对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现状,提出相应的措施,促进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越来越完善,创新钢琴教育教学手段,为更好的发展钢琴教学提供可能。
【关键词】学前教育;钢琴教学;建议
钢琴是音学前教育专业必修的专业课之一,准确定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更新教材资料、完善教学手段,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钢琴教学水平。
1、调查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问题
2、分析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问题
成因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表现为学习兴趣不高,学琴自主性差,对于钢琴的学习更是零基础,大部分的学生没有目标,考试时只针对了考试的曲目进行练习,学习动机并不是对钢琴自身的喜爱,有的甚至连钢琴弹奏的坐姿和手型是错误的。教学目标方面存在的问题表现为学生对学期目标不了解,对本专业钢琴学科目标不清楚,学生对课时目标不明确。教学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表现为钢琴学习氛围有待加强,教学设别不完善,有时琴房不充足,学习氛围总的来说不是很浓郁,保证不了练琴时间,影响
了学琴的效率。课堂教学气氛不佳,老师和学生的交流不默契,学生实践机会太少,缺乏锻炼,钢琴的弹奏水平和表现力不强,有待师生的共同努力来提高。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表现为钢琴相关课程设置的问题,学生的理论知识很贫乏,只开设了钢琴基础课程,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低。教材与教学内容方面也存在问题,教师没有结合本专业的专业特点,导致出现能弹不能教的问题。
教学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表现为采用传统的“一对二”的个别课教学,教学环境封闭,缺乏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老师更多的是技巧训练方面的指导,不可避免地造成重复劳动,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缺乏思考,缺乏系统性、规范性和评价的科学性,个别课教学使学生之间缺乏交流,教学内容不会得到扩展,导致了教师资源的极大浪费;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的弊端表现为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基本相同,又受到时间的限制,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不能听完所有的同学的回课,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授课方法也存在问题,只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及练习法,应该科学的结合、大胆的创新,需要更多的方法来辅助教学才行。教学反馈方面存在的问题表现为学评价的方式单一,钢琴课的教学效果都不是很理想,忽视了学生自评这一重要环节,应当引起老师的重视。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表现为教育科研水平有待提高,作为教师,应该不断的充电学习,应学会现代教学工具的运用学习,才能适应新时期的教育现状,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修养。职后继续教育有待加强,不断的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3、对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建议
钢琴教学中,钢琴是必要的教学设备,应改善教学环境,建立和谐的课堂气氛,要保证设施的齐全和维护工作,双方在教学过程中配合默契,老师的主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要为学生提供实践的舞台,不管用什么方
法,来加强公开演奏的训练。重视钢琴学习的基础教学,加强断奏、连奏、非连奏、跳音,老师就应该严格要求学生要掌握好,告诉学生弹好双音也是弹好和弦的第一步。音阶的种类很多,应作为技术训练。保证弹出来的乐音音色和音量流畅,要提前做好预备动作,要注意每次转指之后新的音区,需要循序渐进。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练习方法,指导学生正确的解读曲目,尽量保持手位的稳定和手指工作的秩序,处理好分手练习与合手练习,寻找到乐曲的技术难点,专攻这些难点,慢练可以想得更清楚,弹得更准确,分解练习时弹好整体的基础和前提。提高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要把一堂课上得精彩,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科学合理的选用多种教学方法,可以适当的采取其他方法来配合教学,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可以采用提问式启发,教学应该是开放的,应该充分的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让学生自己去查阅]乐曲的参考书,带领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钢琴作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正确的选择。
科学合理的运用多种教学形式,老师和学生面对面的直接交流,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和提问,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舞台演奏能力,可以多为学生提供实践的舞台,还可以同学之间相互评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结精神。随着幼教的不断深入,应更新钢琴教材,调整和拓展教学内容,针对个小组的情况进行相应的指导与练习,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锻炼学生的心里素质和演奏能力,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其整体的艺术素养。
2024年3月6日发(作者:师黛)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优秀5篇)
一、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学前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普遍关注,许多发达国家积极采取措施,优先发展学前教育,在普及学前教育与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上投入很多,而我国政府正在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对于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主要在有三个方面。
1.对于家庭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幼儿的入园率正在逐步上升,学前教育机构不仅承担着从实践上为家长参加工作和学习提供便利的任务,而且在家长普遍重视孩子发展和早期教育的当今时代,学前教育质量更成为家长关注的核心,直接关系着家长能否放心地工作、安心地学习。有人曾言,关闭一所幼儿园比关闭一所大学,或一所低质量幼儿园的存在比一所低水平大学的存在,更会让家庭、社会不得安宁,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学前教育及其质量对家庭生活的稳定等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2.对于人的社会性、人格品质发展和人的认知发展的重要性
社会性、人格品质是个体素质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是通过社会化的过程逐步形成与发展的。学前期是个体社会化的起始阶段和关键时期,在后天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与周围人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婴幼儿逐渐形成和发展着最初、也是最基本的对人、事、物的情感、态度,奠定着行为、性格、人格的基础。研究和事实均表明,6岁前是人的行为习惯、情感等基本形成的时期,是儿童养成良好社会性行为和人格品质的重要时期;并且,这一时期儿童的发展状况具有持续性影响,其影响并决定着儿童日后社会性、人格的发展方向、性质和水平;同时,儿童在学前期形成的良好
的社会性、人格品质有助于儿童积极地适应环境,顺利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有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成才。学前期是人的认知发展最为迅速、最重要的时期,在人一生认识能力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性作用。
3.学前教育对生理的价值
根据脑科学研究者认为:丰富的环境刺激可以促进脑的发展,而适宜的早期教育是促进脑发育充分和完善的最有效的环境刺激因素。
二、学前教育的智力开发
三、打好性格基础,努力提高情商
美国作家丹尼尔?古尔曼的《情感智力》一书1995年出版以来,“情商(EQ)”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稍懂一点教育的`人都知道,“情商”才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所谓“情商”指的是:良好的道德情操,乐观幽默的品性,面对克服困难的勇气,自我激励,持之以恒的韧性,关心他人的善良,善良与人相处,把握自己与他们的情感等等。总而言之,它是人的情感和社会技能,是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内容。情商高可以使智力平平的幼儿最终创建辉煌的人生,情商高低也可以使智力超常的幼儿变成一个平庸的人,性格基础是早期生活奠定的,最初几年的生活习惯,父母态度,家庭气氛,以后都会慢慢形成幼儿的性格特点,每一个习惯在其形成的前几天特别重要,因此,每件事一开头就坚持按要求做,不该做的事一开头就坚决不去做,从不迁就,慢慢习惯就会形成。
四、国外学前教育的趋向
1.强调体育运动对儿童健康、智力、创造力、情感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应该以多种方式鼓励学前儿童进行各类体育运动来增进他们的运动能力。另外,对于运动中的安全问题,不应采取消极回避的态度。降低事故
发生率的有效方式之一恰恰是鼓励运动。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运动方面受到鼓励的孩子不光运动能力较强,而且事故发生率较低。
2.各国学前教育与机构都非常重视创设丰富的环境,为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感性经验
瑞典的学前教育机构努力创设有趣味的、有刺激的环境,以鼓励孩子去探索,去寻找新奇和感兴趣的事物。像瑞典、匈牙利和意大利等国家充分利用冬天寒冷的自然条件让孩子畸形户外睡眠、运动,因为他们认为应让孩子尽可能多的亲近自然,接受自然的抚育。同时,他们相信幼儿都具有自己构建知识的潜力和能力,所以,让孩子进行的任何活动都有一定的选择度,鼓励幼儿自己设计、实施活动,注意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3.重视游戏清静的创设,重视自由游戏
使孩子通过游戏自由的表现自我的想法,即强调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帮助他们构建知识。
五、结论
加强早期儿童教育,为每一个儿童创造受到高质量的学前教育的机会,正成为世界各国教育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也必须放眼未来,从新世纪国际社会政治经济的新格局和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度来思考学前教育的发展问题,以使我国的学前教育真正从教育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心。
小学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意义重大,良好的小学教育可以为学生的后期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还不成熟,在受教育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教师师德会对小学生的成长产生巨大的影响。教师师德是教师的个人素质在教学上的全面反映,教师师德会对小学生的学习态度、个人品德、个人意志力、思维方
式等多个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师德培养已成为小学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1、调查研究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斯霞、丁有宽曾经对吉林市的小学生个性发展做了调研,他们从吉林市内多个小学中随机选取300名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变量控制法,研究各个因素对小学生个性形成的影响。其中,自变量包括教师的性别、教师的年龄、教学环境、教师师德等,因变量为学生的学习态度、个人品德、思维方式、学习兴趣等。整个调查研究过程分4个步骤,首先,在自变量的其他3个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观察分析教师性别变化对因变量产生的影响,然后用同样的方法观察分析自变量中其他3个因素对因变量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教师性别、教师年龄以及教学环境发生变化时,学习态度、个人品德、思维方式以及学习兴趣发生变化的学生数量都在10%以下,而当教师师德发生变化时,学习态度、个人品德、思维方式以及学习兴趣发生变化的学生数量分别为47.2%、51.31%、43.0%、52.45%,由此可见,教师师德会对小学生的个性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
2、小学教师师德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还不成熟,其对教师持有一种膜拜的态度,他们会不自觉地模仿、参照老师的做法。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给予学生真正的尊重并更好地陶冶学生情操,而那些不注重职业道德建设的小学教师,所培养出的学生也不会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师德对小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与教师接触的时间长,在孩子们的心目中,教师是他们学习的楷模,小学教师在孩子们心中打下的烙印是比较固定的。教师的行为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世界观等都会对学生
的个性产生深刻、永久的影响,所以,小学教师师德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内容。
2.1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
小学教育是学生教育的。初级阶段,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发展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教师的教学态度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产生直接影响,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对教案和板书的整体美观性特别注重,在教案书写和板书安排方面,教师的字迹都非常工整,而且内容非常条例规范,受到这种教学工作态度的影响,那么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的作业书写也会认真,卷面整洁,并能按时完成,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很多细节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如眼神、表情、手势、语调、演示动作,课堂气氛等,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都有着必然的影响。学生是教师教学风格的形象载体,透过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了解到教师的优劣程度。所以,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教师首先要端正教学态度,注重细节,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进而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2.2对学生思维发展的影响
教师师德反映了教师的思维品质,它将影响到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一般说来,教师“精细”的教学风格,促进着学生把握事物特征的思维能力的发展趋于成熟,从而造就学生无论做什么事都具有一丝不苟的良好品质,教师严谨的治学风格,引导着学生联想能力趋于周密,从而也造就了学生独立思考、深思熟虑的思维特征。教师的教学风格体现着教师思维方式和思维创新,将会影响到学生的思维发展潜能。有创造性思维的老师,则会对其中一事物从不同寻常的角度和多个方面向学生提出问题,启发式地引导学生去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对其中一
问题的解答产生不同寻常的结果。如果老师不注重思维品质提升,而始终保持着传统刻板的教学思维,那么学生在学校里时刻就会感到一种压力,他们不敢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不敢偏离教师的做法,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创造性会受到严重阻碍。
2.3对学生品德发展的影响
教师本人的道德修养对于其教学风格的塑造会产生极大的影响,由上述可知,教师的教学风格在对学生的学习发展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所以,教师本人的道德修养必然会对小学生的道德建设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师的个人品德往往可以触及到小学生的内心世界,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烙印,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品格。教师要把教书和育人两个方面和谐地统一起来,既向学生传授知识,又使他们不知不觉地提高了思想道德水平。把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随时随地融于知识的传播和治学过程之中,让学生树立崇高的知识情操,纯朴的思想感情,对祖国山河和人民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都会在无形中受到熏陶。黑格尔曾经说过:教师是孩子们心中最完美的偶像,教师在塑造自己的形象时,一定要注意到为学生的思想品德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营养。因为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模仿,都要做好学生的表率,起到很好的育人效果.
3、小学教师师德修养途径分析
3.1建设和谐的人文环境
和谐的人文环境是师德修养的基础,在小学教育发展中,应该将师德建设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将爱岗敬业、尊重宽容、团结和谐等理念进行倡导和发扬,在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的组织下,定期举行交流大会,将有效教师的师德事迹进行宣传,以此来激励更多的教师,使教师师德得到潜移默化地提升。
3.2健全学校师德教育制度
首先,应该将师德教育列入学校制度化的工作日程,学校建立专门的培训中心,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师德教育。进一步完善师德教育内容,师德教育不仅仅包括教师的个人品德教育,而应该在此基础上加强教师思维能力培养、教学风格塑造,以此来塑造小学教师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
3.3加强自身修养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教师必须认识到,小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耐心积极地引导,要与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在教学过程中,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使学生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具备完善的个人品质。其次,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完善自身知识体系,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
4、结语
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师德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为了进一步推动教师师德建设,首先,要建立文明和谐的人文环境。其次,要进一步完善教师师德教育制度。最后,对于教师自身而言,其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并通过不断学习来提升自身素质。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钢琴课是重要的专业课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要具备弹奏小、中型乐曲的技能。要想完成一首乐曲的弹奏,没有音乐表现力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钢琴教师要在教授学生弹奏基础技巧的同时,加强对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音乐表现力是指在音乐作品中表现出
的感染力。它包括内涵丰富的意境、节奏、韵律等等。对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提高钢琴演奏表现力。
一、严把钢琴演奏技巧关
在钢琴学习中,正确的弹奏方法和精准的演奏技巧,是钢琴演奏的基础。只有严格要求学生的每一个技术动作,才能为演奏乐曲的丰富表现力打下坚实基础m。反之,如果弹奏技术不过关,就会在演奏中出现技术变形、节奏不准确,的问题从而导致演奏失败。
1.在钢琴教学中要强调基础技术的训练
基础技术训练也就是钢琴演奏的基本方法,其内容丰富,主要包括弹琴的坐姿、手型,断奏弹奏方法、连奏弹奏方法等等。在教学中对这样的基础内容要仔细认真,不放过对任何细节的要求。钢琴弹奏是一门科学的技术。如果脱离了科学的基础练习,不但弹琴会失去美感,还会导致身体上的僵硬和一些疾病。在弹琴手型上要求要自然,强调掌关节的真正骨架支撑。可结合E大调音阶位置来练习骨架支撑。断奏练习并不是只在初学阶段使用,在学习钢琴的整个过程中要贯穿断奏练习。断奏要把力量,沉到键底。连奏时要体会用手指歌唱的过渡感受,而不是彼此不相关联的高抬指连奏。只有在基础的手指练习上强调音乐性、歌唱性,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钢琴演奏表现力。
2.在乐曲弹奏中节奏要精准
节奏练习要同样具有科学性。节奏的准确关系到乐曲的准确、风格的体现。节奏准确的练习在基础练习中尤为重要。例如在〈〈约翰?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中就多次出现过四三拍子、八六拍子、四分附点音符节奏的练习。要求学生出声数拍子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另外也可结合
一些节奏练习较多的乐曲进行练习,比如库劳的小奏鸣曲。节拍器的使用在节奏规范中是必需的。有些学生从来都不用节拍器,有些学生即使在练习中用到了节拍器也很难跟得准节拍器的节拍。教师应该督促学生在练琴时使用节拍器,这样才能使节奏更科学准确,也只有准确的节奏才能体现乐曲的风格,增加音乐的表现力
二、钢琴演奏中的听觉训练
没有美妙的声音就谈不上音乐表现力%所以要在教学时加强学生的听觉训练。
1.要听旋律
钢琴乐曲的旋律是钢琴曲的基础,听觉又是钢琴演奏的基础,所以在钢琴曲练习初期阶段,教师就应要求学生要熟悉一首乐曲的旋律并要唱出旋律。对于巳经唱出的旋律要进行二度创作,经过自己的理解弹出来,自己倾听,感受乐曲的旋律美。乐曲旋律的听唱要贯穿在弹奏乐曲的整个过程中,无论是弹奏初期阶段还是熟练演奏阶段。乐曲弹奏熟练后就更要加强对旋律的听觉训练。只有这样,一首钢琴曲的旋律才能凸显出来,让人听出旋律美感。
2.要听伴奏
3.要听乐曲与心灵的共鸣
李斯特说过,“音乐是不假任何外力,直接沁人心脾最纯的感情火焰;它是从口吸人的空气,它是生命的血管中流动着的血液。感情在音乐中独立存在,放射光芒。”能够完整弹奏一首钢琴曲实际上就是对一首钢琴作品的二度创作。要身临其境地演奏,不单单要演奏者自身的投人,更要演奏者自己倾听音乐的效果是否与自己的理解和处理效果一致。有些学生看
上去非常动情地演奏,但实际听众听起来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这就是演奏者没有认真倾听、乐曲并没有与心灵共鸣的原因。“演奏者连续不断地用听觉自我检查,以致发出任何生硬和粗暴的声音都会引起他内心的反感。这样,他就会迅即想办法治疗这种发音的毛病。这就是强调听觉在钢琴演奏中的作用。没有听觉参与的演奏根本谈不到钢琴演奏的表现力。
三、要对所弹奏钢琴作品深入领会
【摘要】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针对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现状,提出相应的措施,促进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越来越完善,创新钢琴教育教学手段,为更好的发展钢琴教学提供可能。
【关键词】学前教育;钢琴教学;建议
钢琴是音学前教育专业必修的专业课之一,准确定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更新教材资料、完善教学手段,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钢琴教学水平。
1、调查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问题
2、分析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问题
成因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表现为学习兴趣不高,学琴自主性差,对于钢琴的学习更是零基础,大部分的学生没有目标,考试时只针对了考试的曲目进行练习,学习动机并不是对钢琴自身的喜爱,有的甚至连钢琴弹奏的坐姿和手型是错误的。教学目标方面存在的问题表现为学生对学期目标不了解,对本专业钢琴学科目标不清楚,学生对课时目标不明确。教学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表现为钢琴学习氛围有待加强,教学设别不完善,有时琴房不充足,学习氛围总的来说不是很浓郁,保证不了练琴时间,影响
了学琴的效率。课堂教学气氛不佳,老师和学生的交流不默契,学生实践机会太少,缺乏锻炼,钢琴的弹奏水平和表现力不强,有待师生的共同努力来提高。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表现为钢琴相关课程设置的问题,学生的理论知识很贫乏,只开设了钢琴基础课程,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低。教材与教学内容方面也存在问题,教师没有结合本专业的专业特点,导致出现能弹不能教的问题。
教学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表现为采用传统的“一对二”的个别课教学,教学环境封闭,缺乏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老师更多的是技巧训练方面的指导,不可避免地造成重复劳动,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缺乏思考,缺乏系统性、规范性和评价的科学性,个别课教学使学生之间缺乏交流,教学内容不会得到扩展,导致了教师资源的极大浪费;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的弊端表现为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基本相同,又受到时间的限制,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不能听完所有的同学的回课,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授课方法也存在问题,只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及练习法,应该科学的结合、大胆的创新,需要更多的方法来辅助教学才行。教学反馈方面存在的问题表现为学评价的方式单一,钢琴课的教学效果都不是很理想,忽视了学生自评这一重要环节,应当引起老师的重视。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表现为教育科研水平有待提高,作为教师,应该不断的充电学习,应学会现代教学工具的运用学习,才能适应新时期的教育现状,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修养。职后继续教育有待加强,不断的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3、对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建议
钢琴教学中,钢琴是必要的教学设备,应改善教学环境,建立和谐的课堂气氛,要保证设施的齐全和维护工作,双方在教学过程中配合默契,老师的主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要为学生提供实践的舞台,不管用什么方
法,来加强公开演奏的训练。重视钢琴学习的基础教学,加强断奏、连奏、非连奏、跳音,老师就应该严格要求学生要掌握好,告诉学生弹好双音也是弹好和弦的第一步。音阶的种类很多,应作为技术训练。保证弹出来的乐音音色和音量流畅,要提前做好预备动作,要注意每次转指之后新的音区,需要循序渐进。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练习方法,指导学生正确的解读曲目,尽量保持手位的稳定和手指工作的秩序,处理好分手练习与合手练习,寻找到乐曲的技术难点,专攻这些难点,慢练可以想得更清楚,弹得更准确,分解练习时弹好整体的基础和前提。提高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要把一堂课上得精彩,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科学合理的选用多种教学方法,可以适当的采取其他方法来配合教学,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可以采用提问式启发,教学应该是开放的,应该充分的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让学生自己去查阅]乐曲的参考书,带领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钢琴作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正确的选择。
科学合理的运用多种教学形式,老师和学生面对面的直接交流,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和提问,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舞台演奏能力,可以多为学生提供实践的舞台,还可以同学之间相互评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结精神。随着幼教的不断深入,应更新钢琴教材,调整和拓展教学内容,针对个小组的情况进行相应的指导与练习,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锻炼学生的心里素质和演奏能力,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其整体的艺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