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项目式教程(西门子S7-1200) 教案全套 项目1

IT圈 admin 36浏览 0评论

2024年3月9日发(作者:周致萱)

教案

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

授课章节名称

授课形式

年月日第周

讲授

页码

教学时数

1

2

项目一:西门子S7-1200P1C的初步认识

任务一:西门子S7-1200系列P1C的认知

任务二:S7-1200系列P1C的安装与接线

知识目标:了解P1C的概念及其在控制系统中的作用;认识西门子教学目标

S7T200P1C的外观。

技能目标:了解P1C与I/O器件的接线操作要求。

职业目标: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认真严谨的态度。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更新、补充、

删除内容

教学资源

课外作业

P1C的基本认知;

P1C与I/O器件的基本接线操作与原理

教材、PPT、实验台装置

练一练(P7)

课后体会

项目一:西门子S7-1200P1C的初步认识(任务一、任务二)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任务引入环节

(1)

1

(2)

(3)

P1C是什么?

P1C有什么作用?

P1C用于什么场合?

教师提出问题

指着实验架上的P1C,告诉学生,这就是一块P1C。P1C是三个单词(Programmab1e1ogica1Contro11er)的缩写(翻阅课本),即可编程逻辑控制教师回答问题

器,由此可知,P1C是一种控制器。

由其定义可知,其作用就是进行控制。那它用于哪些场合进行控制呢?比如遥控器中会用吗?不会。遥控器中用的控制器是单片机。而P1C主要用于工业现场生产线的控制,以实现工业自动化。工业自动化的三大支柱是P1Cx机器人、CΛD∕CΛM(稍作展开介绍)。

任务一学习环节:

(1)第一台P1C产自何时何地何原因?P1C的发展现状如何及主要生产厂学生上网查阅

家有哪些?

2

学习P1C产生的渊源及发展

(2)西门子S7T200P1C认知

★外观认知

•CPU1215CDC∕DC∕R1Y的含义(翻阅课本)

•输入、输出端子认知

•电源、公共端认知

教师结合讲台教学设备与PPT讲,学生两人一组带教材到设备前看设备。

★内部结构与工作原理认知

•内部结构认知

•工作原理认知

学生归位,教师结合PPT与板书讲解

任务二学习环节:

(1)操作安全规范要求

教师声明安全操作规范

3

(2)西门子1200P1C接线认知

教师操作,学生边听

一个按钮、一盏灯与P1C的接线:哪个是输入,接到哪里;哪个是输出,边操作

接到哪里:公共端及电源怎么接线<.

(3)拆线及整理

学生整理,教师检查

4

小结、作业

教学过程问题记录

5

教案

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

授课章节名称

授课形式

年月日第周

讲授

页码

教学时数

2

2

项目一:西门子S7-1200P1C的初步认识

任务三:TIA博途软件的使用入门

实训1:西门子S7-1200P1C的认知与应用

知识目标:P1C编程软件的基本认知。

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掌握博途软件的基本操作和项目的初步创建。

职业目标:培养规范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更新、补充、

删除内容

教学资源

课外作业

博途软件的基本操作。

项目的初步创建

教材、实验室实训装置

课后体会

项目一:西门子S7-1200P1C的初步认识(任务三、实训1)

复习上节课接线知识,完成实训1的接线工作。

1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小组(2人)接

线

教师指导

任务引入:

(1)

2

(2)

(3)

P1e及相关硬件接线完成后,如何让P1C发挥控制作用?

P1C的软件有哪些类型?

P1C的用户程序如何编写?

教师提出问题

任务三学习环节

(1)P1C编程语言认知(1AD、FBD)

3 (2)博途软件操作界面认知

教师讲解示范

(3)博途软件操作的初步体验(基本指令的输入、梯形图程序的编辑)

4

学生实际操作

完成P24练一练

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5

实训1完成环节

(1)完成设备组态;

(2)完成P107

图6∙14梯形图的输入;

学生操作教师指导与考

(3)程序的编译;

(4)项目的下载与调试;

(5)控制功能的实现与验证。

(6)实训思考

小结

6

集中讲解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和注意事项作业

教师讲解

教学过程问题记录

(1)接线前要求先断电,教师先作一操作示范,并且边讲让学生进行操作,否则学生接线的问题会比较多,影响教学进度。

(2)特别提醒学生不能将24V与24V孔短接,否则熔丝会烧断,P1e不得电。

教案

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

授课章节名称

授课形式

年月日第周

讲授

页码

教学时数

3

2

项目一:西门子S7T200P1C的初步认识

实训1:西门子S7-1200P1C的认知与应用(二)

知识目标:P1C顺序扫描的工作过程和接线原理。

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进一步熟悉博途软件的基本操作和项目的初步创建。

职业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更新、补充、

删除内容

教学资源

课外作业

博途软件的基本操作和P1C的接线。

项目的初步创建

教材、实验室实训装置

课后体会

教学过程设计

项目一:西门子S7-1200P1C的初步认识(实训I1)

序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1

再一次完成实训1的接线工作。

学生自主完成教师考核记分

2

再一次输入P106程序

学生自主完成教师考核记分

3

完成实训1的思考部分。

教师提出问题:

(1)要改变每盏灯的闪烁时间(由IS改为3S),该如何完成?

(2)更改程序中QO.1、Q0.2、Qo.3、Q0.4的先后顺序为Q0.4、Q0.3、

Q0.2、Q()∙1,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让学生体验P1C顺序扫描的I:作过教师引导学生完成

程)

4

学生阅读教材,记录收获和问题

学生完成教师检查

5

小结(P1C的输出端口相当于在P1C和被控对象之间增加了一个开关,P1C的软件作用相当于在输入和输出端II之间建立起了通道。)

教学过程问题记录:

1、四盏灯顺序闪烁时,个别设备的有些灯不亮。

原因:(1)程序中学生输入继电器代号前后不统一。

(2)接上变频器后,24V电源会相互干扰,最好拆掉变频器的接线。

(3)程序中定时器T1Q的常闭触点要与定时器T1并联。

教案

授课班级

授课形式

年月日第周

讲授

页码

教学时数

4

2

授课日期

项目二:电气控制基础知识

授课章节名称

任务一:常用的低压电器认识

任务二: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停控制(单向点动运行)

知识目标:掌握常用低压电器的类型、电气符号及作用。

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认识常用低压电器的外观及并能正确选用。

职业目标: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规范作图的意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更新、补充、

删除内容

教学资源

课外作业

常用低压电器(熔断器、低压断路器、接触器、继电器、按钮)的作用和电气符号的绘制。

低压电器的内部结构与工作原理

教材、PPT、实验台装置

项目测试单1

课后体会

教学过程设计

项目二:电气控制基础知识(任务一、任务二<1>)

序号 教学内容

复习前面内容,提问三个问题:(10分钟)

(1) CPU1215CAC/DC/DC的含义是什么?

P1C的结构(由几大部分组成)?

教学活动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

(2)

1

(3)1215CDC/DC/R1Y中公共端接24V或OV都可以,是不是所有的P1C公共端也可以这么接呢?

任务引入环节(5分钟)

P1C是控制器,比如在控制电动机运行时,电动机工作电压380V,而P1C的端口电压一般为24V,所以不能直接用于控制生产设备的运行,也即教师讲解

不能用于主电路,而只能用于控制电路中。那么在主电路中经常会用到哪些电器元件呢?它们在电路中会起到什么作用?

任务一学习环节:

(1)学生带着三个问题自主阅读教材P26-P35(10分钟)

学生自主学习

问题1:什么是低压电器?

问题2:常用的低压电器有哪些类型以及其作用是什么?

2

问题3:以上低压电器的电气符号分别是什么?

教师结合PPT、设备上的元器件,讲解

(2)教师讲解(讲一种,画一种)

常用低压电器(熔断器、低压断路器、接触器、继电器、按钮)的外形、作用、工作原理及其电气符号绘制。

教师板书绘制电气符

∖j

任务二v1>学习环节:

(1)提出项目任务

3

教师板书绘图,

边绘图边分析原理

(2)进行项目分析

(3)项目实施:绘制电动机单向点动运行电路图(主电路和控制电路)

4

5

小结、作业

教学过程问题记录

教案

授课班级

授课形式

年月日第周

讲授

页码

教学时数

5

2

授课日期

模块一P1C控制系统基础知识

项目二:电气控制基础知识

授课章节名称

任务二: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停控制(单向连续运行)电气图及其绘制

任务三: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电气图及其绘制

知识目标:掌握自锁与互锁的概念及其在电气图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掌握电气原图的绘制方法与要求。

职业目标:培养学生规范作图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更新、补充、

删除内容

教学资源

课外作业

电气原理图的绘制方法及绘制思路(自锁与互锁)。

电气原理图的绘制思路与具体绘制

教材、PPT

用铅笔直尺绘制电机正反转电气原理图(主电路和控制电路)

课后体会

教学过程设计

项目二:电气控制基础知识(任务二<2>、任务三)

序号 教学内容

复习前面内容,完成两种低压电器电气符号的绘制:

教师提出问题

(5分钟)

教学活动

1

学生绘制图形

(1)用铅笔和直尺默画接触器与热继电器的电气符号

教师在黑板上画点动控任务引入环节(5分钟)

上节课学习了电动机点动控制电路的设计与绘制,如板图所示。在该控制电路中存在一个问题一一按下按钮时电机运动,手松开后按钮弹起,电机停止运动,所以电动机不能连续运动。要实现电机的连续运动,即手松开按钮弹起后电机仍在运动,如何进行改进与设计?

制电气原理图

任务二〈2〉学习环节:

教师边讲解边对点动电2

(1)学习电动机单向连续运动的电气原理图及其绘制电气原理图绘制气图进行改进(板由)。过程(重点学习自锁)

主电路不变,修改控制电路。

任务三学习环节:

(1)提出项目任务

(2)项目分析:分析控制思路

3

教师板书绘图,

(3)项目实施:绘制电动机正反转电气原理图(主电路和控制电路)

边绘图边分析原理

•绘制电气原理图(重点学习互锁)

・总结电气原理图的绘制要求

4

学生动手绘制电机单向连续运行电气原理图(主电路和控制电路)

・要强调学生每个电气符号绘制的规范性

学生用铅笔、直尺绘

制,教师检查指导

5

6

小结、作业

教学过程问题记录

学生作图中存在电气符号不规范、文字符号不标或不用尺子直接草绘等问题,教师一定要加以强调和严格要求。

教案

授课班级

授课形式

年月日第周

讲授

页码

教学时数

6

2

授课日期

授课章节名称

项目二:电气控制基础知识

任务三: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顺序控制电气图及其绘制

知识目标:掌握电机顺序启停控制的原理与方法、掌握电气图的识读方教学目标

法。

技能目标:掌握电气原理图的绘制方法与要求。

职业目标:培养学生规范作图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更新、补充、

删除内容

教学资源

课外作业

电机顺序启停原理图的绘制方法及绘制思路。

电气原理图的绘制思路与具体绘制

教材、PPT

用铅笔直尺绘制电机顺序控制电气原理图(主电路和控制电路)

课后体会

教学过程设计

项目二:电气控制基础知识(任务三<2>)

序号 教学内容

复习前面内容,完成正反转控制电路的绘制:(1。分

教学活动

1

钟)

教师提出问题

(1)请两位学生在黑板上分别画出正反转的主电路与控制电路。

(2)请一位同学上台讲解该图。

学生绘制图形并讲解教师针对学生在绘制和讲解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点评。

任务引入环节(5分钟)

上节课学习了电动机单向连续运动和正反转控制电路的设计与绘制,教师讲解

这些电路都是对一台电机进行控制的,在工业现场,往往有若干台电机要进行控制,而且这些电机的启动和停止有一定的顺序要求,接下来我们就学习电动机顺序控制电路的设计与绘制。

任务三<2>学习环节:

教师边讲解边板书绘制(1)学习电动机顺序控制的电气原理图及其绘制(两台电机)

电气图。

电气原理图绘制过程(重点学习先启后停与后启先停的设计思路)

(2)学习读电气图的方法(结合P41图2-30讲解

2

学生自主完成

3

完成项目测试单2

教师针对共性问题集

中讲解

4

小结、作业

5教学过程问题记录

教案

授课班级

授课形式

年月日第周

讲授

页码

教学时数

7

2

授课日期

授课章节名称

项目二:电气控制基础知识

实训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单向点动运行实践

知识目标:掌握电动机点动控制的电气原理图。

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能够识读、分析、安装、检查和通电调试电气线

路,。

职业目标:培养合作意识、工艺意识和职业规范意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更新、补充、

删除内容

教学资源

课外作业

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检查和调试。

接线工艺要求。

实验台、相关低压电器、实验工具箱。

课后体会

教学过程设计

项目二:电气控制基础知识(实训2)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

任务引入环节(5分钟)

(1)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哪些电气控制原理图的绘制和学习?

(2)如何按照电气原理图将纸上的若干低压电器通过导线接成实际

1

的控制线路,这就是本次课的主要任务。

教师讲解

操作要求

2

(1)安全要求

(2)规范要求

(3)工艺要求

实训过程:

学生完成单向点动的控制线路的安装。

(1)检查工具箱内工具是否齐全;

(2)检查所需低压电器是否备齐;

3

学生小组完成

(3)准备好电气原理图(点动):

(4)一人剥线压端子,一人接线;

(5)接线完毕进行线路检查与调试:

(6)教师检查、记录成绩。

教师指导

整理工作环境:

4

(1)清理工作台上的废线等杂物;

(2)整理工具箱并归位:

(3)清理地面卫生。

教师安排学生完成

5

6

小结

教学过程问题记录

】、学生两小节课只能完成线路的连接,来不及做接线的工艺要求。下次课重点训练接线的工艺要求。

2、课后实验箱整理不到位。

教案

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

授课章节名称

授课形式

年月日第周

项目二:电气控制基础知识

讲授 页码 8

2

教学时数

实训3,三相异步电动机单向连续运行实践

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运行控制实践

知识目标:掌握电动机单向连续运行的控制电气原理图。

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能够识读、分析、安装、检查和通电调试电气线

路,。

职业目标:培养合作意识、工艺意识和职业规范意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更新、补充、

删除内容

教学资源

课外作业

接线的工艺要求和规范要求。

接线工艺要求。

实验台、相关低压电器、实验工具箱。

课后体会

教学过程设计

项目二:电气控制基础知识(实训3)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任务引入环节(5分钟)

I

教师引导

上节课完成了点动控制线路的连接与调试,但是工艺性较差,为了培养大家的工艺意识与工匠精神,本节课主要对大家的接线工艺将做重点要求和检查。

本次课的接线任务有二:首先完成电动机单向连续运行电气控制线路的接线与调试,经教师确认按要求完成后,再进行电动机正反转运行控制电

气线路的接线与调试,并经教师检查确认,然后作成绩记

录。

操作要求

2

(1)安全要求

<2)规范要求

教师讲解

(3)工艺要求

实训过程:

学生完成单向连续运行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

(1)检查工具箱内工具是否齐全:

(2)检查所需低压电器是否备齐:

3

学生小组完成

(3)准备好电气原理图(长动、正反转);

(4)一人剥线压端子,-人接线:

(5)接线完毕进行线路检查与调试:

(6)教师检查、记录成绩。

教师指导

整理工作环境:

(1)清理工作台上的废线等杂物:

4

(2)整理工具箱并归位:(・强调要整理到位并作检查)

(3)清理地面卫生。

教师安排学生完成

5

6

小结

教学过程问题记录

教案

授课班级 授课形式

年月日第周

项目三:三相异步电机的启保停控制

讲授 页码

9

2

授课日期

授课章节名称

教学时数

任务一:P1C控制电路分析与硬件接线(P1C工作原理)

任务二:三相异步电机的启保停控制(P1C控制)程序的编写

(梯形图编程语言与结构)

知识目标:了解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与P1C控制系统之间的关系;掌握P1C的工作原理与编程语言,初步了解常开触点、常闭触点和输出线P1C实现对电机点动和长动的控制。职业目标:培教学目标

圈三个位逻辑指令。

技能目标:能够运用养初步的工程意识。

如何从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过渡到P1C控制系统;P1C梯形图与继电器-接触器逻辑控制电路之间的关系。

输入电路接常闭对应的梯形图中用常开触点,而输入电路接常开对应的梯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更新、补充、

删除内容

教学资源

课外作业

形图中用常闭触点(梯形图中什么时候接常闭什么时候接常开)

教材、PPT、实验台装置

课后体会

教学过程设计

项目三:三相异步电机的启保停控制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准备工作:

教肺课前在实验台接好电动机长动控制的主电路和P1C控制电路。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1

问题

任务引入环节(20分钟)

2

1、对照设备接线,边讲边在黑板上画出长动控制的主电路图:

2、回顾并板书画出相应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图:

教师引导并讲解

以上是用传统继电器-接触得控制系统实现的长动控制电路图。

接下来我们看如何用P1C实现长动控制。

任务一学习环节:

教师讲解引导:

3

1、分析传统电路中的输入和输出部分:

2、对照设备接线,确定输入输出端子的分配情况:

3、对照设备接线,画出P1C接线图:

教师板书讲解

结论:P1C只是代替了传统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中的控制电路部分,对主电路没有任何改变。

演示:P1C中未写入控制程序时,按下启动按钮SB2,电机不转,

10.1亮,而Q0.0不亮。

结论:P1C控制系统中的输入回路和输出回路在电气上完全隔离。

引出:P1C的输入与输出之间的连接需要通过P1C程序这座桥梁来完成,下面学习用P1C梯形图语言来编写控制程序。

任务二学习环节:

4

教师讲解:

(1)打开博途软件编写程序。

先对黑板上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中的电气符号与梯形图符号对照(常开触点、常闭触点和线圈):然后一一对照黑板上的传统电路图依次输入和编写相应的程序,初步讲解常开触点、常闭触点和输出线圈等位逻辑指令。

教师电脑和设备演示

(2)分析总结:P1C梯形图与传统控制电路图很相似,容易被熟悉电气知识的工程技术人员所掌握。

(3)将写好的程序下载到P1C,并按下启动按钮,演示电机的点动运动情况,再修改程序实现电机的长动控制。

(4)分析总结:体现了P1C程序的桥梁作用;减轻了重新接线和排除故障的工作量。

(5)分析为什么外部输入电路中,停止按钮接为常开状态,在程序中用到了常闭触点;热保护器接常闭触点,程序中用到的是常开触点。(将每个输入端11当成一个继电器线圈,程序中用到的是该继电器的常开或常闭触点比较容易理解)

(5)P1C的工作方式一一周期性扫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顺序扫描),以及三个阶段(输入采样、程序执行、输出刷新)的工作情况。

小结

5

(1)传统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与P1C控制系统之间的对比(阅读教材P51和P52):

学生阅读教材

6

教学过程问题记录

教案

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

授课章节名称

授课形式

年月日第周

项目三:三相异步电机的启保停控制

讲授

页码

教学时数

10

2

任务三:S7-1200P1C的内部元件

实训四:电动机三地控制的P1C控制系统设计

知识目标:熟悉P1C内部软元件和P1C程序的编写。

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能够运用学过的基本位逻辑指令编写相应的控制

程序。

职业目标:培养初步的工程意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更新、补充、

对软继电器的认识与理解。

软继电器与电气线路中继电器的联系与区别。

拓展项目:电动机的点/长动控制

删除内容

教学资源

课外作业

教材、PPT、实验台装置

课后体会

教学过程设计

项目三:三相异步电机的启保停控制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任务引入环节

I

1、复习中间继电器的相关知识(作用、工作原理);

2、板书绘制点/长动控制电气线路图(用中间继电器的一种方案)

2、引入P1C中软继电器的知识。(输入、输出继电器)

教师引导并讲解

任务三学习环节:

对照板图教师讲解1、输入继电器;

2

教师板书、PPT、软件

2、输出继电器;

3、中间继电器;

操作讲解

实训四

3

(1)教师讲解提出控制任务:

(2)学生分组完成任务:

♦分析控制要求并确定设计思路:

♦确定I/O分配表:

♦绘制P1CI/O硬件接线图并完成接线:

♦编写P1C梯形图程序并完成调试。

学生实验台完成

教师检查指导

拓展项目:

4

实训四完成快的同学可以完成该项目

小结

学生自主完成

5

6

教学过程问题记录

教案

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

授课章节名称

授课形式

年月日第周

讲授

页码

教学时数

12

2

项目四:三相异步电机正反转的P1C控制

任务一:基本位逻辑指令及其应用(二)

任务二:电动机正反转的P1C控制系统设计(触点、线圈指令及自锁与互锁的应用)

知识目标:进一步熟悉P1C的基本位逻辑指令及其程序的编写。

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能够运用学过的基本位逻辑指令编写相应的控制程序。

职业目标:培养初步的工程意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更新、补充、

删除内容

教学资源

课外作业

软自锁与软互锁

程序的调试

教材、PPT、实验台装置

课后体会

教学过程设计

项目四: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的P1C控制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任务引入环节

I

1、板书绘制并梵习电动机正反转的电气控制原理图;

2、引入用P1C实现对三相异步电机正反转的控制。

教师引导并讲解

任务一学习环节:

教师板书讲解

1、基本位逻辑指令

2

教师板书、PPT、软件

♦常开触点指令、常闭触点指令

♦输出线圈指令

2、软自锁与软互锁支

操作讲解

任务二学习环节:

3

1、根据控制要求,确定I/O点分配:

2、绘制P1CI/O接线图:

3、程序的编写及调试;

学生实验台完成

教师检查指导

4

小结

5

教学过程问题记录

教案

授课班级 授课形式

年月日第周

讲授 页码 13

2

授课日期 教学时数

项目四:电动机正反转的P1C控制

授课章节名称

控制程序)

任务二:置位、复位指令的应用(运用新指令编写正反转

知识目标:掌握置位、复位指令的使用。

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掌握运用置位、复位指令实现电机正反转控制。

职业目标: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和工作方式。

置、复位指令的应用,特别是训练学生按实际项目开展的步骤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更新、补充、删除内容

教学资源

课外作业

程序编写及调试

教材、PPT、实训装置

将调试好的程序写在笔记本上。

课后体会

教学过程设计

项目四:电动机正反转的P1C控制(任务二)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复习前面内容

电机正反转的P1C控制梯形图,强化触点和输出线圈指令及自锁、互I

锁的应用。

教师讲解

任务引入环节

上节课学习了用触点、输出线圈指令以及自锁和互锁编写了梯形图程序,实现了对电动机正反转的控制,这节课学习置位、复位指令,并运用新学的指令实现对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

任务二学习环节:

(I)分析控制要求,确定硬件框架;

教师讲解,★学生动

<2)确定I/O分配表:

手在课堂笔记本上完(3)绘制正反转的主电路图、P1C接线图以及模拟实验接线图;

成,要强调严谨和规范性:

2

实训台完成接线:

学生二人小组在实训台自主完成

(4)编写程序并进行调试。

(5)整理笔记本上的资料。

3

4

5

6

项目完成的检查

学生按要求收拾工作台

教师检查并记录

作业

教学过程问题记录

教案

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

授课形式

年月日第周

讲授

页码

教学时数

14

2

项目五:四路抢答器的设计与实现

授课章节名称

实训5:抢答器的P1C控制系统设计一控制灯

(多点置位、复位指令)

知识目标:掌握多点置位、多点复位指令、互锁及中间继电器的使用。

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掌握运用置位、复位及多点置位、多点复位指令实现抢答器控制系统的设计。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更新、补充、

多点置、复位指令

程序编写及调试

七段数码管的显示原理

删除内容

教学资源

课外作业

教材、PPT、实训装置

七段数码管的显示控制程序

课后体会

教学过程设计

项目五:四路抢答器的设计与实现(任务一)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1

复习前面内容

(1)演示运用P1C对电机正反转的控制过程:

(2)复习电机正反转的P1C控制梯形图,强化触点和输出线圈指令、置位、复位指令及自锁、互锁的应用。

(3)检查学生课堂笔记本。

教师讲解

任务引入环节

本节课通过设计•个抢答器的P1C控制系统,继续加强对置位、复位指令的应用训练,在此基础上,学习两个新指令:多点置位和多点复位指令。

任务三学习环节:

(1)学习教材P78∖79∖80页内容,重点是读懂教材给出的程序;。

♦控制要求;♦"()分配表;♦接线图、♦程序编译

教师带着学生一起分析教材给定的程序。

2

(2)用置、复位指令改写控制程序;

可以去掉中间继电器M来写程序,顺便提及V的作用

学生先在课堂笔记本上(3)讲解多点置位/复位指令并进•步改写程序;强调置/复位、多试写,然后教肺板书讲点置/复位指令只对Q、M适用

(4)操作台完成接线和程序的编写与调试(控制灯)。

教师演示

3

4

5

作业

6教学过程问题记录

本节课学生不要接线、编程,由教师演示即可。实操部分在下次课中与数码管结合起来完成。

教案

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

授课形式

年月日第周

讲授

页码

教学时数

15

2

项目五:四路抢答器的设计与实现

授课章节名称

实训5:抢答器的P1C控制系统设计一灯+数码管

(学生实操)

知识目标:掌握边沿检测触点指令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运用已学指令实现四路抢答器控制系统的设计。

职业目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程序设计思路(用四位二进制数控制数码管显示数字)

教学难点

更新、补充、

程序编写及调试

七段数码管的显示原理以及BCD译码器的原理

删除内容

教学资源

课外作业

教材、PPT、实训装置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课堂笔记本上编写记录本次课的程序。

课后体会

教学过程设计

项目五:四路抢答器的设计与实现(任务二)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复习前面内容

1

(1)前面所学的位指令,强化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2)检查上节课课堂笔记不合格的学生作业整改情况。

教师讲解

任务引入环节

本节课通过自主设计一个四路抢答器的P1C控制系统,继续加强对前面所学指令的应用训练,在此基础上,学习两种新指令:边沿检测触点指令和边沿检测线圈指令。

任务三学习环节:

(1)边沿检测触点指令的格式、功能和在软件中的操作:

2

教师讲解。

(2)边沿检测线圈指令的格式、功能和在软件中的操作;

(3)用四位二进制数控制数码管的显示及其思路;

(4)操作台(实验面板接线)完成接线和程序的编写与调试;

(5)强调程序中出现双线圈的问题,并阅读P76的第一段话。

3

学生自主完成

项目完成的检查

学生按要求收拾工作台

教师检查并记录

4

5

作业

6教学过程问题记录

学生在自主完成程序编写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困难,教师要在学生完成过程中集中性的作一些提示

和指导。

教案

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

授课形式

年月曰第周

讲授

页码

教学时数

16

2

项目6:电机的顺序启动和逆序停止控制任务一:三台电机的顺序启动授课章节名称

控制

(接通延时定时器)

知识目标:掌握接通延时定时器的使用。

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掌握运用定时器实现对电机的自动顺序启动控

制。

职业目标: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如何用定时器实现三台电机的自动顺序启动

程序编写及调试

更新、补充、

用传统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实现顺序启动

删除内容

教学资源

课外作业

教材、PPT、实训装置

思考如何实现逆序停止

课后体会

本节课内容学生较容易理解和掌握。

教学过程设计

项目6:电机的顺序启动逆序停止控制

序号 教学内容

(任务一)

教学活动

复习前面内容

1

(1)复习已经学过的控制项目与指令;

(2)复习时间继电器的知识。

教师讲解

任务引入环节

本节课通过设计一个三台电机顺序启动的P1C控制系统,继续加强对已学指令的应用训练,在此基础上,学习新指令:接通延时定时器TONo

任务一学习环节:

(1)绘制三台电机顺序启动的主电路图;

学生用铅笔直尺在课堂笔记本上绘制教师板书(2)用继电器一一接触器控制电路实现顺序启动的控制电路;

2

讲解

手动顺序启动

自动顺序启动

(3)用P1C定时器指令实现顺序启动;

手动顺序启动

自动顺序启动

(4)操作台完成接线和程序的编写与调试(控制灯)。

教师演示

3

作业

4

5

6教学过程问题记录

最好将硬接线电路(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和P1C控制电路结合起来作对比讲解,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让学生对两种控制系统的对比更加清晰。

教案

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

授课形式

年月曰第周

讲授

页码

教学时数

17

2

项目6:电机的顺序启动和逆序停止控制

授课章节名称

任务二:三台电机的自动顺序启动逆序停止控制(断开延时定时器TOF)

知识目标:掌握断开延时定时器的使用。

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掌握运用定时器实现对电机的自动逆序停止控

制。

职业目标: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如何用定时器实现三台电机的自动逆序停止

程序编写及调试及控制思路。

更新、补充、

用传统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实现逆序停止

删除内容

教学资源

课外作业

教材、PPT、实训装置

整理笔记

课后体会

本节课内容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板书绘制引导便于学生理解。

教学过程设计

项目6:电机的顺序启动逆序停止控制

序号 教学内容

(任务二)

教学活动

复习前面内容

(1)复习上节课学过的自动顺序启动控制程序:

1

(2)复习接通延时时间继电器的知识。

教师讲解

任务引入环节

本节课通过设计一个三台电机自动顺序启动逆序停止的P1C控制系统,继续加强对已学指令的应用训练,在此基础上,学习新指令:断开延时定时器TOF0

任务一学习环节:

(1)手动控制顺序启逆序停的继电器控制电路;

(2)自动控制顺序启逆序停的继电器控制电路(用时间继电器);

(3)用P1C定时器指令实现自动顺序启逆序停(用定时器);

2

教师板书讲解

讲解断开延时定时器的知识及操作

讲解用定时器实现自动逆序停止的编程思路

(4)操作台完成三台电机自动顺序启动、逆序停止控制的接线和程学生实操训练

序编写与调试(控制三盏灯)。

3

4

项目完成的检查

学生按要求收拾工作台

教师检查并记录

5

作业

6教学过程问题记录

教案

授课班级

授课形式

年月日第周

讲授

页码

教学时数

18

2

授课日期

项目7:指示灯的顺序延时点亮

授课章节名称

任务一:指示灯闪烁控制系统设计

知识目标:掌握脉冲定时器的使用。

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掌握运用定时器实现对指示灯的闪烁控制。职业目标: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更新、补如何用定时器闪烁控制

程序编写及调试

(脉冲定时器TP)

充、

系统存储器与时钟存储器的知识

教学资源

课外作业

教材、PPT、实训装置

阅读教材P108

课后体会

教学过程设计

项目7:指示灯的顺序延时点亮(任务一)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复习前面内容

(1)复习已经学过的定时器指令:

1

(2)复习中间继电器的相关知识。

教师讲解

任务引入环节

本节课通过设计一个指示灯闪烁的P1C控制系统,继续加强对已学指令的应用训练,在此基础上,学习新指令:脉冲定时器TP。

任务一学习环节:

(1)学习系统存储器与时钟存储器的知识;

(2)用时钟存储器实现指示灯的闪烁控制;

2

(3)学习P1C的脉冲定时器;

教师板书讲解

教师演示

(4)用脉冲定时器实现指示灯的闪烁控制;

(5)学生操作完成指示灯的闪烁控制(用以上讲解的两种方法)。

学生实操

3

4

项目完成的检查

学生按要求收拾工作台

作业

5

6教学过程问题记录

启用系统和时钟存储器功能后,下载项目时,一定要将硬件和软件同时全部下载,只下载软件将

不起作用。

教案

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

授课形式

年月日第周

讲授

页码

教学时数

19

2

授课章节名称

项目7:指示灯的顺序延时点亮

任务二:闪烁电路控制系统的的设计

知识目标:熟练掌握三种定时器的使用。

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掌握运用不同定时器的组合实现对灯的闪烁控

制。

职业目标: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更新、补充、

用不同定时器的组合实现对灯的闪烁控制编程思路。

程序编写及调试

多种定时器的组合使用、时序图法

删除内容

教学资源

课外作业

教材、PPT、实训装置

课后体会

结合时序图讲解学生更容易理解。

教学过程设计

项目7:指示灯的顺序延时点亮(任务二)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复习前面内容

复习前面学过的定时器指令(TON、):

1

教师讲解

任务引入环节

本节课通过设计一个闪烁电路控制系统,进一步理解不同定时器的组合应用。

任务一学习环节:

(-)讲解时序图法

(二)板书提出任务,设计一个闪烁电路,要求如下:

教师板书讲解

(结合时序图讲)

(1)闪烁周期为10S,占空比为70%;

2

(2)自动循环闪烁,直到停止按钮动作才结束。

(≡)板书讲解几种不同的组合,引导并激发学生的根据时序图法进行编程的思路。

(1)

(2)

(3)

(4)

TP+TP

TON+TP

TON+TON

TOF+TON

(四)学生操作台完成以上闪烁电路控制系统的接线和程序编写与调试。(6种方法都要操作,以便分析控制结果)

学生实操训练

3

4

项目完成的检查

学生按要求收拾工作台

5

作业

让学生在编程调试过程中,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TP+TP组合时:将输出Q0.0接在T1Q和接在T2.Q上时,闪烁情况有何不同?

(2)

(3)

TON+TP组合时:输出Q0.0是否可以接在TP的输出端或者TON的输出端,结果如何?

TON+TOF组合时:ToN和TOF在程序中的先后顺序对控制功能有无影响,什么影响?

教案

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

授课形式

年月曰第周

讲授

页码

教学时数

20

2

授课章节名称

项目8:运料小车自动往返控制系统设计任务一:计数器指令的学习

知识目标:掌握三种计数器的使用。

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掌握运用计数器在相关计数控制中的运用。职业目标: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更新、补充、

删除内容

教学资源

加计数器的运用

程序编写及调试

教材、PPT、实训装置

课外作业

课后体会

教学过程设计

项目8:运料小车自动往返控制系统设计(任务一)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复习前面内容

复习前面学过的定时器指令(,TP);

I

任务引入环节

本节课在前面设计的闪烁电路基础上,运用计数错进一步实现闪烁规定的次数后自动停止的控制功能,从而学习计数器指令的应用。

教师讲解

任务二学习环节:

(-)板书提出任务,设计一个闪烁电路(1盏灯),要求如下:

(1)闪烁周期为10S,占空比为70%:

(2)自动循环闪烁,闪烁3次后指示灯自动熄灭。

教师板书、PPT讲解

(二)学习计数器的相关理论知识

2

R)

(2)减计数器CTD(指令形式及各引脚含义)

(3)加减计数器CTUD(指令形式及各引脚含义)

(1)加计数器CTU(指令形式及各引脚含义,特别提醒复位(≡)学生按照要求自主完成(一)的控制系统设计。

手绘梯形图并上机调试。

学生实操,教师指导

3

4

小结

学生按要求收拾工作台

5

6

作业

教学过程问题记录

加计数器使用时,对于复位R引脚,学生运用不够灵活和熟练。

教案

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

授课形式

年月曰第周

讲授

页码

教学时数

21

2

项目8:运料小车自动往返控制系统的设计

授课章节名称

任务二:运料小车自动往返3次的P1C控制系统(计数器的学习)

知识目标:掌握三种计数器的使用。

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掌握运用计数器在相关计数控制中的运用。

职业目标: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更新、补充、

加计数器的运用

程序编写及调试

补充需用到计数器控制的时序图。

删除内容

教学资源

课外作业

教材、PPT、实训装置

课后体会

教学过程设计

项目8:运料小车自动往返控制系统的设计(任务二)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复习前面内容

复习上节课学过的计数器指令(CTU、);

I

任务引入环节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有二:1、阅读并理解教材中运料小车自动往返3次的控制程序:2、时序图与梯形图之间的转换训练。

教师讲解

任务二学习环节:

2

(一)阅读教材中“运料小车自动往返3次:运的控制系统设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行”

并分析理解。

(二)完成教材P9k练一练》中的(3)、(

充练习

4)及补

图。

学生自主完成编写并在工作台完成调试,教师指导。

补充练习:根据下面波形图编写相W

Z的梯形

11.0

11.1 _____________

Q0.2 _____________

3

4

小结

学生按要求收拾工作台

5

作业

教案

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

授课形式

年月日第周

讲授

页码

教学时数

22

2

授课章节名称

项目9:多级皮带运输机循环延时顺序启停的P1C控制系统

任务一:多级皮带顺序启动、故障发生时(模拟故障)按要求停止

知识目标:熟练掌握定时器的使用。

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掌握运用定时器实现在顺序启停中的灵活运用。

职业目标: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更新、补充、

如何用定时器实现顺序启动和延时停止

故障排除后的延时停止

多级皮带传动中,故障发生时如何按要求延时停止。

删除内容

教学资源

课外作业

教材、PPT、实训装置

阅读教材P108

课后体会

教学过程设计

项目9:多级皮带运输机循环延时顺序启停的P1C控制系统(任务一)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复习前面内容

(1)复习已经学过的定时器指令

I

任务引入环节

本节课通过设计一个多级皮带顺序启动、故障发生时(模拟故障)按要求延时停止的控制系统,继续加强对已学指令的应用训练,特别是训练对定时器的熟练使用。

教师讲解

任务一学习环节:

(1)介绍实训装置中相应的开关、灯及其代表的含义:

(2)板书提出控制要求

2

IS启动;

教师演示讲解

教师板书写出要求

①闭合启动开关SDO,各皮带按M4-M3-M2-M1的顺序依次延时②当某级皮带传动出现故障时(用故障按钮设置),该传动及其之前的传动立即停止:

③其后面的传动带依次延时IS停止;

④故障排除后,重新按启动开关才能再次重新启动。

学生实操,教师观察

(3)学生自行设计梯行图程序并上机调试;

教师板书讲解

(4)按照上述4项要求,板书讲解程序的设计思路与具体编写;

学生实操

(5)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程序并完成调试。

3

4

项目完成的检查

学生按要求收拾工作台

教师指导并检查

5

作业

在学习环节(3),控制要求中的第①②两项学生能自行完成,但③④第两项绝大部分学生无法自主完成。教师最好按照四项要求分别编写并完善程序,帮助学生建立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的意识。

教案

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

授课形式

年月日第周

讲授

页码

教学时数

23

2

授课章节名称

项目9:多级皮带运输机循环延时顺序启停的P1C控制系统

任务二:完成<练一练>中的任务和时序图的分析理解

知识目标:熟练掌握定时器、计数器指令。

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熟练掌握定时器、计数器指令的运用,加强对时

序图的理解与应用。

职业目标: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更新、补充、

删除内容

教学资源

课外作业

定时器、计数器的运用;时序图与梯形图之间的转换。

程序编写及调试

教材、PPT、实训装置

课后体会

教学过程设计

项目9:多级皮带运输机循环延时顺序启停的P1C控制系统(任务二)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复习前面内容

复习前面学过的定时器指令(TON、)和计数器指令;

I

任务引入环节

本节课的主要通过完成若干个练一练中的项目,进一步加强大家对定时器和计数器指令的运用。

教师讲解

任务二学习环节:

(一)P1I1练一练(1)

2

学生自主完成,教师指导

(二)PU1练一练(3)

(≡)P106∖P107程序的编译与调试

(四)时序图的读图训练

本教材P111之前的所有时序图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图并进行时序分析。

3

4

5

6

小结

学生按要求收拾工作台

作业

教学过程问题记录

教案

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

授课形式

年月日第周

讲授

页码

教学时数

24

2

授课章节名称

项目10:彩灯循环点亮的控制系统设计

任务一:顺序控制的设计方法(顺序功能图法)

知识目标:掌握顺序功能图与顺序功能图法。

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初步学习在顺序控制中如何运用顺序功能图法进

行程序设计。

职业目标: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更新、补充、删除内容

教学资源

课外作业

顺序功能图法在顺序控制中的应用。

顺序功能图法的灵活应用。

教材、PPT、实训装置

阅读教材P131∖P132的梯形图

课后体会

教学过程设计

三务一)

项目10:彩灯循环点亮的控制系统设计(后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复习前面内容

(1)复习前面学过的时序图法:

I

(2)读教材P131图7-18的时序图并进行状态分析。

教师讲解

任务引入环节

本节课通过设计一个P1C控制鼓风机和引风机顺序启停的项目,进一步加强对已学指令的熟练应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一种新的技术语言一一顺序功能图法(1

任务一学习环节:

(1)顺序功能图

①什么是顺序功能图:

②顺序功能图的构成要素;

2

教师板书、PPT讲解

③如何绘制顺序功能图。

(2)根据图7-18,板书绘制并讲解教材实训9"P1C控制鼓风机和引风机顺序启停”项目的顺序功能图。

(3)根据顺序功能图绘制相应的梯形图(置、复位指令)。

①步之间的转换程序

②各步的动作实现程序

③将以上程序进行整理优化(避免出现多线圈输出的情况)

(4)根据以上讲解,总结什么是顺序功能图法及其如何应用。

(5)学生上机编译调试程序。

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3

4

项目完成的检查

学生按要求收拾工作台

5

作业

学生初次接触顺序功能图,学习效果不是很好,在后续的学习中,要加强学生对这种方法学习和

应用的训练。

教案

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

授课形式

年月日第周

讲授

页码

教学时数

25

2

授课章节名称

项目10:彩灯循环点这的控制系统设计

任务二:三盏彩灯循环点亮的控制系统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熟练掌握顺序功能图及顺序功能图法。技能目标:掌握顺序功能图法在顺序控制中的应用。职业目标: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更新、补充、

删除内容

教学资源

课外作业

时序图、顺序功能图、梯形图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切换。

顺序功能图的绘制

教材、PPT、实训装置

阅读教材119-123的内容

课后体会

教学过程设计

项目10:彩灯循环点这的控制系统设计(任务二)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复习前面内容

复习前面学过的顺序功能图法;

I

任务引入环节

本节课通过设计三盏彩灯循环点亮控制系统的设计,进一步理解并熟悉顺序功能图法在顺序控制中的应用。

教师讲解

任务一学习环节:

1、教师板书提出控制要求

教师板书讲解

(结合时序图讲)

分析教材图7-14;

2

2、板书绘制顺序功能图

①分析步如何划分:

②分析步之间的转换条件:

③分析每步要完成的动作。

3、学生按照顺序功能图自主完成程序的编写(书面程序)

学生编写,教师观察指导

4、针对共性问题集中讲解。

5、学生设备操作并调试。

学生实操训练,教师指导。

3

4

项目完成的检查

学生按要求收拾工作台

5

6

小结与作业

教学过程问题记录

通过本次训练,学生对顺序功能图有了较好的认识,能够自主完成并调试成功的小组数较多。

2024年3月9日发(作者:周致萱)

教案

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

授课章节名称

授课形式

年月日第周

讲授

页码

教学时数

1

2

项目一:西门子S7-1200P1C的初步认识

任务一:西门子S7-1200系列P1C的认知

任务二:S7-1200系列P1C的安装与接线

知识目标:了解P1C的概念及其在控制系统中的作用;认识西门子教学目标

S7T200P1C的外观。

技能目标:了解P1C与I/O器件的接线操作要求。

职业目标: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认真严谨的态度。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更新、补充、

删除内容

教学资源

课外作业

P1C的基本认知;

P1C与I/O器件的基本接线操作与原理

教材、PPT、实验台装置

练一练(P7)

课后体会

项目一:西门子S7-1200P1C的初步认识(任务一、任务二)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任务引入环节

(1)

1

(2)

(3)

P1C是什么?

P1C有什么作用?

P1C用于什么场合?

教师提出问题

指着实验架上的P1C,告诉学生,这就是一块P1C。P1C是三个单词(Programmab1e1ogica1Contro11er)的缩写(翻阅课本),即可编程逻辑控制教师回答问题

器,由此可知,P1C是一种控制器。

由其定义可知,其作用就是进行控制。那它用于哪些场合进行控制呢?比如遥控器中会用吗?不会。遥控器中用的控制器是单片机。而P1C主要用于工业现场生产线的控制,以实现工业自动化。工业自动化的三大支柱是P1Cx机器人、CΛD∕CΛM(稍作展开介绍)。

任务一学习环节:

(1)第一台P1C产自何时何地何原因?P1C的发展现状如何及主要生产厂学生上网查阅

家有哪些?

2

学习P1C产生的渊源及发展

(2)西门子S7T200P1C认知

★外观认知

•CPU1215CDC∕DC∕R1Y的含义(翻阅课本)

•输入、输出端子认知

•电源、公共端认知

教师结合讲台教学设备与PPT讲,学生两人一组带教材到设备前看设备。

★内部结构与工作原理认知

•内部结构认知

•工作原理认知

学生归位,教师结合PPT与板书讲解

任务二学习环节:

(1)操作安全规范要求

教师声明安全操作规范

3

(2)西门子1200P1C接线认知

教师操作,学生边听

一个按钮、一盏灯与P1C的接线:哪个是输入,接到哪里;哪个是输出,边操作

接到哪里:公共端及电源怎么接线<.

(3)拆线及整理

学生整理,教师检查

4

小结、作业

教学过程问题记录

5

教案

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

授课章节名称

授课形式

年月日第周

讲授

页码

教学时数

2

2

项目一:西门子S7-1200P1C的初步认识

任务三:TIA博途软件的使用入门

实训1:西门子S7-1200P1C的认知与应用

知识目标:P1C编程软件的基本认知。

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掌握博途软件的基本操作和项目的初步创建。

职业目标:培养规范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更新、补充、

删除内容

教学资源

课外作业

博途软件的基本操作。

项目的初步创建

教材、实验室实训装置

课后体会

项目一:西门子S7-1200P1C的初步认识(任务三、实训1)

复习上节课接线知识,完成实训1的接线工作。

1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小组(2人)接

线

教师指导

任务引入:

(1)

2

(2)

(3)

P1e及相关硬件接线完成后,如何让P1C发挥控制作用?

P1C的软件有哪些类型?

P1C的用户程序如何编写?

教师提出问题

任务三学习环节

(1)P1C编程语言认知(1AD、FBD)

3 (2)博途软件操作界面认知

教师讲解示范

(3)博途软件操作的初步体验(基本指令的输入、梯形图程序的编辑)

4

学生实际操作

完成P24练一练

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5

实训1完成环节

(1)完成设备组态;

(2)完成P107

图6∙14梯形图的输入;

学生操作教师指导与考

(3)程序的编译;

(4)项目的下载与调试;

(5)控制功能的实现与验证。

(6)实训思考

小结

6

集中讲解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和注意事项作业

教师讲解

教学过程问题记录

(1)接线前要求先断电,教师先作一操作示范,并且边讲让学生进行操作,否则学生接线的问题会比较多,影响教学进度。

(2)特别提醒学生不能将24V与24V孔短接,否则熔丝会烧断,P1e不得电。

教案

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

授课章节名称

授课形式

年月日第周

讲授

页码

教学时数

3

2

项目一:西门子S7T200P1C的初步认识

实训1:西门子S7-1200P1C的认知与应用(二)

知识目标:P1C顺序扫描的工作过程和接线原理。

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进一步熟悉博途软件的基本操作和项目的初步创建。

职业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更新、补充、

删除内容

教学资源

课外作业

博途软件的基本操作和P1C的接线。

项目的初步创建

教材、实验室实训装置

课后体会

教学过程设计

项目一:西门子S7-1200P1C的初步认识(实训I1)

序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1

再一次完成实训1的接线工作。

学生自主完成教师考核记分

2

再一次输入P106程序

学生自主完成教师考核记分

3

完成实训1的思考部分。

教师提出问题:

(1)要改变每盏灯的闪烁时间(由IS改为3S),该如何完成?

(2)更改程序中QO.1、Q0.2、Qo.3、Q0.4的先后顺序为Q0.4、Q0.3、

Q0.2、Q()∙1,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让学生体验P1C顺序扫描的I:作过教师引导学生完成

程)

4

学生阅读教材,记录收获和问题

学生完成教师检查

5

小结(P1C的输出端口相当于在P1C和被控对象之间增加了一个开关,P1C的软件作用相当于在输入和输出端II之间建立起了通道。)

教学过程问题记录:

1、四盏灯顺序闪烁时,个别设备的有些灯不亮。

原因:(1)程序中学生输入继电器代号前后不统一。

(2)接上变频器后,24V电源会相互干扰,最好拆掉变频器的接线。

(3)程序中定时器T1Q的常闭触点要与定时器T1并联。

教案

授课班级

授课形式

年月日第周

讲授

页码

教学时数

4

2

授课日期

项目二:电气控制基础知识

授课章节名称

任务一:常用的低压电器认识

任务二: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停控制(单向点动运行)

知识目标:掌握常用低压电器的类型、电气符号及作用。

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认识常用低压电器的外观及并能正确选用。

职业目标: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规范作图的意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更新、补充、

删除内容

教学资源

课外作业

常用低压电器(熔断器、低压断路器、接触器、继电器、按钮)的作用和电气符号的绘制。

低压电器的内部结构与工作原理

教材、PPT、实验台装置

项目测试单1

课后体会

教学过程设计

项目二:电气控制基础知识(任务一、任务二<1>)

序号 教学内容

复习前面内容,提问三个问题:(10分钟)

(1) CPU1215CAC/DC/DC的含义是什么?

P1C的结构(由几大部分组成)?

教学活动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

(2)

1

(3)1215CDC/DC/R1Y中公共端接24V或OV都可以,是不是所有的P1C公共端也可以这么接呢?

任务引入环节(5分钟)

P1C是控制器,比如在控制电动机运行时,电动机工作电压380V,而P1C的端口电压一般为24V,所以不能直接用于控制生产设备的运行,也即教师讲解

不能用于主电路,而只能用于控制电路中。那么在主电路中经常会用到哪些电器元件呢?它们在电路中会起到什么作用?

任务一学习环节:

(1)学生带着三个问题自主阅读教材P26-P35(10分钟)

学生自主学习

问题1:什么是低压电器?

问题2:常用的低压电器有哪些类型以及其作用是什么?

2

问题3:以上低压电器的电气符号分别是什么?

教师结合PPT、设备上的元器件,讲解

(2)教师讲解(讲一种,画一种)

常用低压电器(熔断器、低压断路器、接触器、继电器、按钮)的外形、作用、工作原理及其电气符号绘制。

教师板书绘制电气符

∖j

任务二v1>学习环节:

(1)提出项目任务

3

教师板书绘图,

边绘图边分析原理

(2)进行项目分析

(3)项目实施:绘制电动机单向点动运行电路图(主电路和控制电路)

4

5

小结、作业

教学过程问题记录

教案

授课班级

授课形式

年月日第周

讲授

页码

教学时数

5

2

授课日期

模块一P1C控制系统基础知识

项目二:电气控制基础知识

授课章节名称

任务二: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停控制(单向连续运行)电气图及其绘制

任务三: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电气图及其绘制

知识目标:掌握自锁与互锁的概念及其在电气图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掌握电气原图的绘制方法与要求。

职业目标:培养学生规范作图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更新、补充、

删除内容

教学资源

课外作业

电气原理图的绘制方法及绘制思路(自锁与互锁)。

电气原理图的绘制思路与具体绘制

教材、PPT

用铅笔直尺绘制电机正反转电气原理图(主电路和控制电路)

课后体会

教学过程设计

项目二:电气控制基础知识(任务二<2>、任务三)

序号 教学内容

复习前面内容,完成两种低压电器电气符号的绘制:

教师提出问题

(5分钟)

教学活动

1

学生绘制图形

(1)用铅笔和直尺默画接触器与热继电器的电气符号

教师在黑板上画点动控任务引入环节(5分钟)

上节课学习了电动机点动控制电路的设计与绘制,如板图所示。在该控制电路中存在一个问题一一按下按钮时电机运动,手松开后按钮弹起,电机停止运动,所以电动机不能连续运动。要实现电机的连续运动,即手松开按钮弹起后电机仍在运动,如何进行改进与设计?

制电气原理图

任务二〈2〉学习环节:

教师边讲解边对点动电2

(1)学习电动机单向连续运动的电气原理图及其绘制电气原理图绘制气图进行改进(板由)。过程(重点学习自锁)

主电路不变,修改控制电路。

任务三学习环节:

(1)提出项目任务

(2)项目分析:分析控制思路

3

教师板书绘图,

(3)项目实施:绘制电动机正反转电气原理图(主电路和控制电路)

边绘图边分析原理

•绘制电气原理图(重点学习互锁)

・总结电气原理图的绘制要求

4

学生动手绘制电机单向连续运行电气原理图(主电路和控制电路)

・要强调学生每个电气符号绘制的规范性

学生用铅笔、直尺绘

制,教师检查指导

5

6

小结、作业

教学过程问题记录

学生作图中存在电气符号不规范、文字符号不标或不用尺子直接草绘等问题,教师一定要加以强调和严格要求。

教案

授课班级

授课形式

年月日第周

讲授

页码

教学时数

6

2

授课日期

授课章节名称

项目二:电气控制基础知识

任务三: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顺序控制电气图及其绘制

知识目标:掌握电机顺序启停控制的原理与方法、掌握电气图的识读方教学目标

法。

技能目标:掌握电气原理图的绘制方法与要求。

职业目标:培养学生规范作图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更新、补充、

删除内容

教学资源

课外作业

电机顺序启停原理图的绘制方法及绘制思路。

电气原理图的绘制思路与具体绘制

教材、PPT

用铅笔直尺绘制电机顺序控制电气原理图(主电路和控制电路)

课后体会

教学过程设计

项目二:电气控制基础知识(任务三<2>)

序号 教学内容

复习前面内容,完成正反转控制电路的绘制:(1。分

教学活动

1

钟)

教师提出问题

(1)请两位学生在黑板上分别画出正反转的主电路与控制电路。

(2)请一位同学上台讲解该图。

学生绘制图形并讲解教师针对学生在绘制和讲解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点评。

任务引入环节(5分钟)

上节课学习了电动机单向连续运动和正反转控制电路的设计与绘制,教师讲解

这些电路都是对一台电机进行控制的,在工业现场,往往有若干台电机要进行控制,而且这些电机的启动和停止有一定的顺序要求,接下来我们就学习电动机顺序控制电路的设计与绘制。

任务三<2>学习环节:

教师边讲解边板书绘制(1)学习电动机顺序控制的电气原理图及其绘制(两台电机)

电气图。

电气原理图绘制过程(重点学习先启后停与后启先停的设计思路)

(2)学习读电气图的方法(结合P41图2-30讲解

2

学生自主完成

3

完成项目测试单2

教师针对共性问题集

中讲解

4

小结、作业

5教学过程问题记录

教案

授课班级

授课形式

年月日第周

讲授

页码

教学时数

7

2

授课日期

授课章节名称

项目二:电气控制基础知识

实训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单向点动运行实践

知识目标:掌握电动机点动控制的电气原理图。

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能够识读、分析、安装、检查和通电调试电气线

路,。

职业目标:培养合作意识、工艺意识和职业规范意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更新、补充、

删除内容

教学资源

课外作业

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检查和调试。

接线工艺要求。

实验台、相关低压电器、实验工具箱。

课后体会

教学过程设计

项目二:电气控制基础知识(实训2)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

任务引入环节(5分钟)

(1)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哪些电气控制原理图的绘制和学习?

(2)如何按照电气原理图将纸上的若干低压电器通过导线接成实际

1

的控制线路,这就是本次课的主要任务。

教师讲解

操作要求

2

(1)安全要求

(2)规范要求

(3)工艺要求

实训过程:

学生完成单向点动的控制线路的安装。

(1)检查工具箱内工具是否齐全;

(2)检查所需低压电器是否备齐;

3

学生小组完成

(3)准备好电气原理图(点动):

(4)一人剥线压端子,一人接线;

(5)接线完毕进行线路检查与调试:

(6)教师检查、记录成绩。

教师指导

整理工作环境:

4

(1)清理工作台上的废线等杂物;

(2)整理工具箱并归位:

(3)清理地面卫生。

教师安排学生完成

5

6

小结

教学过程问题记录

】、学生两小节课只能完成线路的连接,来不及做接线的工艺要求。下次课重点训练接线的工艺要求。

2、课后实验箱整理不到位。

教案

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

授课章节名称

授课形式

年月日第周

项目二:电气控制基础知识

讲授 页码 8

2

教学时数

实训3,三相异步电动机单向连续运行实践

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运行控制实践

知识目标:掌握电动机单向连续运行的控制电气原理图。

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能够识读、分析、安装、检查和通电调试电气线

路,。

职业目标:培养合作意识、工艺意识和职业规范意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更新、补充、

删除内容

教学资源

课外作业

接线的工艺要求和规范要求。

接线工艺要求。

实验台、相关低压电器、实验工具箱。

课后体会

教学过程设计

项目二:电气控制基础知识(实训3)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任务引入环节(5分钟)

I

教师引导

上节课完成了点动控制线路的连接与调试,但是工艺性较差,为了培养大家的工艺意识与工匠精神,本节课主要对大家的接线工艺将做重点要求和检查。

本次课的接线任务有二:首先完成电动机单向连续运行电气控制线路的接线与调试,经教师确认按要求完成后,再进行电动机正反转运行控制电

气线路的接线与调试,并经教师检查确认,然后作成绩记

录。

操作要求

2

(1)安全要求

<2)规范要求

教师讲解

(3)工艺要求

实训过程:

学生完成单向连续运行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

(1)检查工具箱内工具是否齐全:

(2)检查所需低压电器是否备齐:

3

学生小组完成

(3)准备好电气原理图(长动、正反转);

(4)一人剥线压端子,-人接线:

(5)接线完毕进行线路检查与调试:

(6)教师检查、记录成绩。

教师指导

整理工作环境:

(1)清理工作台上的废线等杂物:

4

(2)整理工具箱并归位:(・强调要整理到位并作检查)

(3)清理地面卫生。

教师安排学生完成

5

6

小结

教学过程问题记录

教案

授课班级 授课形式

年月日第周

项目三:三相异步电机的启保停控制

讲授 页码

9

2

授课日期

授课章节名称

教学时数

任务一:P1C控制电路分析与硬件接线(P1C工作原理)

任务二:三相异步电机的启保停控制(P1C控制)程序的编写

(梯形图编程语言与结构)

知识目标:了解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与P1C控制系统之间的关系;掌握P1C的工作原理与编程语言,初步了解常开触点、常闭触点和输出线P1C实现对电机点动和长动的控制。职业目标:培教学目标

圈三个位逻辑指令。

技能目标:能够运用养初步的工程意识。

如何从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过渡到P1C控制系统;P1C梯形图与继电器-接触器逻辑控制电路之间的关系。

输入电路接常闭对应的梯形图中用常开触点,而输入电路接常开对应的梯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更新、补充、

删除内容

教学资源

课外作业

形图中用常闭触点(梯形图中什么时候接常闭什么时候接常开)

教材、PPT、实验台装置

课后体会

教学过程设计

项目三:三相异步电机的启保停控制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准备工作:

教肺课前在实验台接好电动机长动控制的主电路和P1C控制电路。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1

问题

任务引入环节(20分钟)

2

1、对照设备接线,边讲边在黑板上画出长动控制的主电路图:

2、回顾并板书画出相应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图:

教师引导并讲解

以上是用传统继电器-接触得控制系统实现的长动控制电路图。

接下来我们看如何用P1C实现长动控制。

任务一学习环节:

教师讲解引导:

3

1、分析传统电路中的输入和输出部分:

2、对照设备接线,确定输入输出端子的分配情况:

3、对照设备接线,画出P1C接线图:

教师板书讲解

结论:P1C只是代替了传统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中的控制电路部分,对主电路没有任何改变。

演示:P1C中未写入控制程序时,按下启动按钮SB2,电机不转,

10.1亮,而Q0.0不亮。

结论:P1C控制系统中的输入回路和输出回路在电气上完全隔离。

引出:P1C的输入与输出之间的连接需要通过P1C程序这座桥梁来完成,下面学习用P1C梯形图语言来编写控制程序。

任务二学习环节:

4

教师讲解:

(1)打开博途软件编写程序。

先对黑板上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中的电气符号与梯形图符号对照(常开触点、常闭触点和线圈):然后一一对照黑板上的传统电路图依次输入和编写相应的程序,初步讲解常开触点、常闭触点和输出线圈等位逻辑指令。

教师电脑和设备演示

(2)分析总结:P1C梯形图与传统控制电路图很相似,容易被熟悉电气知识的工程技术人员所掌握。

(3)将写好的程序下载到P1C,并按下启动按钮,演示电机的点动运动情况,再修改程序实现电机的长动控制。

(4)分析总结:体现了P1C程序的桥梁作用;减轻了重新接线和排除故障的工作量。

(5)分析为什么外部输入电路中,停止按钮接为常开状态,在程序中用到了常闭触点;热保护器接常闭触点,程序中用到的是常开触点。(将每个输入端11当成一个继电器线圈,程序中用到的是该继电器的常开或常闭触点比较容易理解)

(5)P1C的工作方式一一周期性扫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顺序扫描),以及三个阶段(输入采样、程序执行、输出刷新)的工作情况。

小结

5

(1)传统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与P1C控制系统之间的对比(阅读教材P51和P52):

学生阅读教材

6

教学过程问题记录

教案

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

授课章节名称

授课形式

年月日第周

项目三:三相异步电机的启保停控制

讲授

页码

教学时数

10

2

任务三:S7-1200P1C的内部元件

实训四:电动机三地控制的P1C控制系统设计

知识目标:熟悉P1C内部软元件和P1C程序的编写。

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能够运用学过的基本位逻辑指令编写相应的控制

程序。

职业目标:培养初步的工程意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更新、补充、

对软继电器的认识与理解。

软继电器与电气线路中继电器的联系与区别。

拓展项目:电动机的点/长动控制

删除内容

教学资源

课外作业

教材、PPT、实验台装置

课后体会

教学过程设计

项目三:三相异步电机的启保停控制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任务引入环节

I

1、复习中间继电器的相关知识(作用、工作原理);

2、板书绘制点/长动控制电气线路图(用中间继电器的一种方案)

2、引入P1C中软继电器的知识。(输入、输出继电器)

教师引导并讲解

任务三学习环节:

对照板图教师讲解1、输入继电器;

2

教师板书、PPT、软件

2、输出继电器;

3、中间继电器;

操作讲解

实训四

3

(1)教师讲解提出控制任务:

(2)学生分组完成任务:

♦分析控制要求并确定设计思路:

♦确定I/O分配表:

♦绘制P1CI/O硬件接线图并完成接线:

♦编写P1C梯形图程序并完成调试。

学生实验台完成

教师检查指导

拓展项目:

4

实训四完成快的同学可以完成该项目

小结

学生自主完成

5

6

教学过程问题记录

教案

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

授课章节名称

授课形式

年月日第周

讲授

页码

教学时数

12

2

项目四:三相异步电机正反转的P1C控制

任务一:基本位逻辑指令及其应用(二)

任务二:电动机正反转的P1C控制系统设计(触点、线圈指令及自锁与互锁的应用)

知识目标:进一步熟悉P1C的基本位逻辑指令及其程序的编写。

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能够运用学过的基本位逻辑指令编写相应的控制程序。

职业目标:培养初步的工程意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更新、补充、

删除内容

教学资源

课外作业

软自锁与软互锁

程序的调试

教材、PPT、实验台装置

课后体会

教学过程设计

项目四: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的P1C控制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任务引入环节

I

1、板书绘制并梵习电动机正反转的电气控制原理图;

2、引入用P1C实现对三相异步电机正反转的控制。

教师引导并讲解

任务一学习环节:

教师板书讲解

1、基本位逻辑指令

2

教师板书、PPT、软件

♦常开触点指令、常闭触点指令

♦输出线圈指令

2、软自锁与软互锁支

操作讲解

任务二学习环节:

3

1、根据控制要求,确定I/O点分配:

2、绘制P1CI/O接线图:

3、程序的编写及调试;

学生实验台完成

教师检查指导

4

小结

5

教学过程问题记录

教案

授课班级 授课形式

年月日第周

讲授 页码 13

2

授课日期 教学时数

项目四:电动机正反转的P1C控制

授课章节名称

控制程序)

任务二:置位、复位指令的应用(运用新指令编写正反转

知识目标:掌握置位、复位指令的使用。

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掌握运用置位、复位指令实现电机正反转控制。

职业目标: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和工作方式。

置、复位指令的应用,特别是训练学生按实际项目开展的步骤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更新、补充、删除内容

教学资源

课外作业

程序编写及调试

教材、PPT、实训装置

将调试好的程序写在笔记本上。

课后体会

教学过程设计

项目四:电动机正反转的P1C控制(任务二)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复习前面内容

电机正反转的P1C控制梯形图,强化触点和输出线圈指令及自锁、互I

锁的应用。

教师讲解

任务引入环节

上节课学习了用触点、输出线圈指令以及自锁和互锁编写了梯形图程序,实现了对电动机正反转的控制,这节课学习置位、复位指令,并运用新学的指令实现对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

任务二学习环节:

(I)分析控制要求,确定硬件框架;

教师讲解,★学生动

<2)确定I/O分配表:

手在课堂笔记本上完(3)绘制正反转的主电路图、P1C接线图以及模拟实验接线图;

成,要强调严谨和规范性:

2

实训台完成接线:

学生二人小组在实训台自主完成

(4)编写程序并进行调试。

(5)整理笔记本上的资料。

3

4

5

6

项目完成的检查

学生按要求收拾工作台

教师检查并记录

作业

教学过程问题记录

教案

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

授课形式

年月日第周

讲授

页码

教学时数

14

2

项目五:四路抢答器的设计与实现

授课章节名称

实训5:抢答器的P1C控制系统设计一控制灯

(多点置位、复位指令)

知识目标:掌握多点置位、多点复位指令、互锁及中间继电器的使用。

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掌握运用置位、复位及多点置位、多点复位指令实现抢答器控制系统的设计。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更新、补充、

多点置、复位指令

程序编写及调试

七段数码管的显示原理

删除内容

教学资源

课外作业

教材、PPT、实训装置

七段数码管的显示控制程序

课后体会

教学过程设计

项目五:四路抢答器的设计与实现(任务一)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1

复习前面内容

(1)演示运用P1C对电机正反转的控制过程:

(2)复习电机正反转的P1C控制梯形图,强化触点和输出线圈指令、置位、复位指令及自锁、互锁的应用。

(3)检查学生课堂笔记本。

教师讲解

任务引入环节

本节课通过设计•个抢答器的P1C控制系统,继续加强对置位、复位指令的应用训练,在此基础上,学习两个新指令:多点置位和多点复位指令。

任务三学习环节:

(1)学习教材P78∖79∖80页内容,重点是读懂教材给出的程序;。

♦控制要求;♦"()分配表;♦接线图、♦程序编译

教师带着学生一起分析教材给定的程序。

2

(2)用置、复位指令改写控制程序;

可以去掉中间继电器M来写程序,顺便提及V的作用

学生先在课堂笔记本上(3)讲解多点置位/复位指令并进•步改写程序;强调置/复位、多试写,然后教肺板书讲点置/复位指令只对Q、M适用

(4)操作台完成接线和程序的编写与调试(控制灯)。

教师演示

3

4

5

作业

6教学过程问题记录

本节课学生不要接线、编程,由教师演示即可。实操部分在下次课中与数码管结合起来完成。

教案

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

授课形式

年月日第周

讲授

页码

教学时数

15

2

项目五:四路抢答器的设计与实现

授课章节名称

实训5:抢答器的P1C控制系统设计一灯+数码管

(学生实操)

知识目标:掌握边沿检测触点指令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运用已学指令实现四路抢答器控制系统的设计。

职业目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程序设计思路(用四位二进制数控制数码管显示数字)

教学难点

更新、补充、

程序编写及调试

七段数码管的显示原理以及BCD译码器的原理

删除内容

教学资源

课外作业

教材、PPT、实训装置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课堂笔记本上编写记录本次课的程序。

课后体会

教学过程设计

项目五:四路抢答器的设计与实现(任务二)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复习前面内容

1

(1)前面所学的位指令,强化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2)检查上节课课堂笔记不合格的学生作业整改情况。

教师讲解

任务引入环节

本节课通过自主设计一个四路抢答器的P1C控制系统,继续加强对前面所学指令的应用训练,在此基础上,学习两种新指令:边沿检测触点指令和边沿检测线圈指令。

任务三学习环节:

(1)边沿检测触点指令的格式、功能和在软件中的操作:

2

教师讲解。

(2)边沿检测线圈指令的格式、功能和在软件中的操作;

(3)用四位二进制数控制数码管的显示及其思路;

(4)操作台(实验面板接线)完成接线和程序的编写与调试;

(5)强调程序中出现双线圈的问题,并阅读P76的第一段话。

3

学生自主完成

项目完成的检查

学生按要求收拾工作台

教师检查并记录

4

5

作业

6教学过程问题记录

学生在自主完成程序编写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困难,教师要在学生完成过程中集中性的作一些提示

和指导。

教案

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

授课形式

年月曰第周

讲授

页码

教学时数

16

2

项目6:电机的顺序启动和逆序停止控制任务一:三台电机的顺序启动授课章节名称

控制

(接通延时定时器)

知识目标:掌握接通延时定时器的使用。

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掌握运用定时器实现对电机的自动顺序启动控

制。

职业目标: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如何用定时器实现三台电机的自动顺序启动

程序编写及调试

更新、补充、

用传统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实现顺序启动

删除内容

教学资源

课外作业

教材、PPT、实训装置

思考如何实现逆序停止

课后体会

本节课内容学生较容易理解和掌握。

教学过程设计

项目6:电机的顺序启动逆序停止控制

序号 教学内容

(任务一)

教学活动

复习前面内容

1

(1)复习已经学过的控制项目与指令;

(2)复习时间继电器的知识。

教师讲解

任务引入环节

本节课通过设计一个三台电机顺序启动的P1C控制系统,继续加强对已学指令的应用训练,在此基础上,学习新指令:接通延时定时器TONo

任务一学习环节:

(1)绘制三台电机顺序启动的主电路图;

学生用铅笔直尺在课堂笔记本上绘制教师板书(2)用继电器一一接触器控制电路实现顺序启动的控制电路;

2

讲解

手动顺序启动

自动顺序启动

(3)用P1C定时器指令实现顺序启动;

手动顺序启动

自动顺序启动

(4)操作台完成接线和程序的编写与调试(控制灯)。

教师演示

3

作业

4

5

6教学过程问题记录

最好将硬接线电路(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和P1C控制电路结合起来作对比讲解,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让学生对两种控制系统的对比更加清晰。

教案

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

授课形式

年月曰第周

讲授

页码

教学时数

17

2

项目6:电机的顺序启动和逆序停止控制

授课章节名称

任务二:三台电机的自动顺序启动逆序停止控制(断开延时定时器TOF)

知识目标:掌握断开延时定时器的使用。

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掌握运用定时器实现对电机的自动逆序停止控

制。

职业目标: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如何用定时器实现三台电机的自动逆序停止

程序编写及调试及控制思路。

更新、补充、

用传统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实现逆序停止

删除内容

教学资源

课外作业

教材、PPT、实训装置

整理笔记

课后体会

本节课内容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板书绘制引导便于学生理解。

教学过程设计

项目6:电机的顺序启动逆序停止控制

序号 教学内容

(任务二)

教学活动

复习前面内容

(1)复习上节课学过的自动顺序启动控制程序:

1

(2)复习接通延时时间继电器的知识。

教师讲解

任务引入环节

本节课通过设计一个三台电机自动顺序启动逆序停止的P1C控制系统,继续加强对已学指令的应用训练,在此基础上,学习新指令:断开延时定时器TOF0

任务一学习环节:

(1)手动控制顺序启逆序停的继电器控制电路;

(2)自动控制顺序启逆序停的继电器控制电路(用时间继电器);

(3)用P1C定时器指令实现自动顺序启逆序停(用定时器);

2

教师板书讲解

讲解断开延时定时器的知识及操作

讲解用定时器实现自动逆序停止的编程思路

(4)操作台完成三台电机自动顺序启动、逆序停止控制的接线和程学生实操训练

序编写与调试(控制三盏灯)。

3

4

项目完成的检查

学生按要求收拾工作台

教师检查并记录

5

作业

6教学过程问题记录

教案

授课班级

授课形式

年月日第周

讲授

页码

教学时数

18

2

授课日期

项目7:指示灯的顺序延时点亮

授课章节名称

任务一:指示灯闪烁控制系统设计

知识目标:掌握脉冲定时器的使用。

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掌握运用定时器实现对指示灯的闪烁控制。职业目标: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更新、补如何用定时器闪烁控制

程序编写及调试

(脉冲定时器TP)

充、

系统存储器与时钟存储器的知识

教学资源

课外作业

教材、PPT、实训装置

阅读教材P108

课后体会

教学过程设计

项目7:指示灯的顺序延时点亮(任务一)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复习前面内容

(1)复习已经学过的定时器指令:

1

(2)复习中间继电器的相关知识。

教师讲解

任务引入环节

本节课通过设计一个指示灯闪烁的P1C控制系统,继续加强对已学指令的应用训练,在此基础上,学习新指令:脉冲定时器TP。

任务一学习环节:

(1)学习系统存储器与时钟存储器的知识;

(2)用时钟存储器实现指示灯的闪烁控制;

2

(3)学习P1C的脉冲定时器;

教师板书讲解

教师演示

(4)用脉冲定时器实现指示灯的闪烁控制;

(5)学生操作完成指示灯的闪烁控制(用以上讲解的两种方法)。

学生实操

3

4

项目完成的检查

学生按要求收拾工作台

作业

5

6教学过程问题记录

启用系统和时钟存储器功能后,下载项目时,一定要将硬件和软件同时全部下载,只下载软件将

不起作用。

教案

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

授课形式

年月日第周

讲授

页码

教学时数

19

2

授课章节名称

项目7:指示灯的顺序延时点亮

任务二:闪烁电路控制系统的的设计

知识目标:熟练掌握三种定时器的使用。

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掌握运用不同定时器的组合实现对灯的闪烁控

制。

职业目标: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更新、补充、

用不同定时器的组合实现对灯的闪烁控制编程思路。

程序编写及调试

多种定时器的组合使用、时序图法

删除内容

教学资源

课外作业

教材、PPT、实训装置

课后体会

结合时序图讲解学生更容易理解。

教学过程设计

项目7:指示灯的顺序延时点亮(任务二)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复习前面内容

复习前面学过的定时器指令(TON、):

1

教师讲解

任务引入环节

本节课通过设计一个闪烁电路控制系统,进一步理解不同定时器的组合应用。

任务一学习环节:

(-)讲解时序图法

(二)板书提出任务,设计一个闪烁电路,要求如下:

教师板书讲解

(结合时序图讲)

(1)闪烁周期为10S,占空比为70%;

2

(2)自动循环闪烁,直到停止按钮动作才结束。

(≡)板书讲解几种不同的组合,引导并激发学生的根据时序图法进行编程的思路。

(1)

(2)

(3)

(4)

TP+TP

TON+TP

TON+TON

TOF+TON

(四)学生操作台完成以上闪烁电路控制系统的接线和程序编写与调试。(6种方法都要操作,以便分析控制结果)

学生实操训练

3

4

项目完成的检查

学生按要求收拾工作台

5

作业

让学生在编程调试过程中,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TP+TP组合时:将输出Q0.0接在T1Q和接在T2.Q上时,闪烁情况有何不同?

(2)

(3)

TON+TP组合时:输出Q0.0是否可以接在TP的输出端或者TON的输出端,结果如何?

TON+TOF组合时:ToN和TOF在程序中的先后顺序对控制功能有无影响,什么影响?

教案

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

授课形式

年月曰第周

讲授

页码

教学时数

20

2

授课章节名称

项目8:运料小车自动往返控制系统设计任务一:计数器指令的学习

知识目标:掌握三种计数器的使用。

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掌握运用计数器在相关计数控制中的运用。职业目标: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更新、补充、

删除内容

教学资源

加计数器的运用

程序编写及调试

教材、PPT、实训装置

课外作业

课后体会

教学过程设计

项目8:运料小车自动往返控制系统设计(任务一)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复习前面内容

复习前面学过的定时器指令(,TP);

I

任务引入环节

本节课在前面设计的闪烁电路基础上,运用计数错进一步实现闪烁规定的次数后自动停止的控制功能,从而学习计数器指令的应用。

教师讲解

任务二学习环节:

(-)板书提出任务,设计一个闪烁电路(1盏灯),要求如下:

(1)闪烁周期为10S,占空比为70%:

(2)自动循环闪烁,闪烁3次后指示灯自动熄灭。

教师板书、PPT讲解

(二)学习计数器的相关理论知识

2

R)

(2)减计数器CTD(指令形式及各引脚含义)

(3)加减计数器CTUD(指令形式及各引脚含义)

(1)加计数器CTU(指令形式及各引脚含义,特别提醒复位(≡)学生按照要求自主完成(一)的控制系统设计。

手绘梯形图并上机调试。

学生实操,教师指导

3

4

小结

学生按要求收拾工作台

5

6

作业

教学过程问题记录

加计数器使用时,对于复位R引脚,学生运用不够灵活和熟练。

教案

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

授课形式

年月曰第周

讲授

页码

教学时数

21

2

项目8:运料小车自动往返控制系统的设计

授课章节名称

任务二:运料小车自动往返3次的P1C控制系统(计数器的学习)

知识目标:掌握三种计数器的使用。

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掌握运用计数器在相关计数控制中的运用。

职业目标: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更新、补充、

加计数器的运用

程序编写及调试

补充需用到计数器控制的时序图。

删除内容

教学资源

课外作业

教材、PPT、实训装置

课后体会

教学过程设计

项目8:运料小车自动往返控制系统的设计(任务二)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复习前面内容

复习上节课学过的计数器指令(CTU、);

I

任务引入环节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有二:1、阅读并理解教材中运料小车自动往返3次的控制程序:2、时序图与梯形图之间的转换训练。

教师讲解

任务二学习环节:

2

(一)阅读教材中“运料小车自动往返3次:运的控制系统设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行”

并分析理解。

(二)完成教材P9k练一练》中的(3)、(

充练习

4)及补

图。

学生自主完成编写并在工作台完成调试,教师指导。

补充练习:根据下面波形图编写相W

Z的梯形

11.0

11.1 _____________

Q0.2 _____________

3

4

小结

学生按要求收拾工作台

5

作业

教案

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

授课形式

年月日第周

讲授

页码

教学时数

22

2

授课章节名称

项目9:多级皮带运输机循环延时顺序启停的P1C控制系统

任务一:多级皮带顺序启动、故障发生时(模拟故障)按要求停止

知识目标:熟练掌握定时器的使用。

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掌握运用定时器实现在顺序启停中的灵活运用。

职业目标: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更新、补充、

如何用定时器实现顺序启动和延时停止

故障排除后的延时停止

多级皮带传动中,故障发生时如何按要求延时停止。

删除内容

教学资源

课外作业

教材、PPT、实训装置

阅读教材P108

课后体会

教学过程设计

项目9:多级皮带运输机循环延时顺序启停的P1C控制系统(任务一)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复习前面内容

(1)复习已经学过的定时器指令

I

任务引入环节

本节课通过设计一个多级皮带顺序启动、故障发生时(模拟故障)按要求延时停止的控制系统,继续加强对已学指令的应用训练,特别是训练对定时器的熟练使用。

教师讲解

任务一学习环节:

(1)介绍实训装置中相应的开关、灯及其代表的含义:

(2)板书提出控制要求

2

IS启动;

教师演示讲解

教师板书写出要求

①闭合启动开关SDO,各皮带按M4-M3-M2-M1的顺序依次延时②当某级皮带传动出现故障时(用故障按钮设置),该传动及其之前的传动立即停止:

③其后面的传动带依次延时IS停止;

④故障排除后,重新按启动开关才能再次重新启动。

学生实操,教师观察

(3)学生自行设计梯行图程序并上机调试;

教师板书讲解

(4)按照上述4项要求,板书讲解程序的设计思路与具体编写;

学生实操

(5)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程序并完成调试。

3

4

项目完成的检查

学生按要求收拾工作台

教师指导并检查

5

作业

在学习环节(3),控制要求中的第①②两项学生能自行完成,但③④第两项绝大部分学生无法自主完成。教师最好按照四项要求分别编写并完善程序,帮助学生建立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的意识。

教案

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

授课形式

年月日第周

讲授

页码

教学时数

23

2

授课章节名称

项目9:多级皮带运输机循环延时顺序启停的P1C控制系统

任务二:完成<练一练>中的任务和时序图的分析理解

知识目标:熟练掌握定时器、计数器指令。

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熟练掌握定时器、计数器指令的运用,加强对时

序图的理解与应用。

职业目标: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更新、补充、

删除内容

教学资源

课外作业

定时器、计数器的运用;时序图与梯形图之间的转换。

程序编写及调试

教材、PPT、实训装置

课后体会

教学过程设计

项目9:多级皮带运输机循环延时顺序启停的P1C控制系统(任务二)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复习前面内容

复习前面学过的定时器指令(TON、)和计数器指令;

I

任务引入环节

本节课的主要通过完成若干个练一练中的项目,进一步加强大家对定时器和计数器指令的运用。

教师讲解

任务二学习环节:

(一)P1I1练一练(1)

2

学生自主完成,教师指导

(二)PU1练一练(3)

(≡)P106∖P107程序的编译与调试

(四)时序图的读图训练

本教材P111之前的所有时序图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图并进行时序分析。

3

4

5

6

小结

学生按要求收拾工作台

作业

教学过程问题记录

教案

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

授课形式

年月日第周

讲授

页码

教学时数

24

2

授课章节名称

项目10:彩灯循环点亮的控制系统设计

任务一:顺序控制的设计方法(顺序功能图法)

知识目标:掌握顺序功能图与顺序功能图法。

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初步学习在顺序控制中如何运用顺序功能图法进

行程序设计。

职业目标: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更新、补充、删除内容

教学资源

课外作业

顺序功能图法在顺序控制中的应用。

顺序功能图法的灵活应用。

教材、PPT、实训装置

阅读教材P131∖P132的梯形图

课后体会

教学过程设计

三务一)

项目10:彩灯循环点亮的控制系统设计(后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复习前面内容

(1)复习前面学过的时序图法:

I

(2)读教材P131图7-18的时序图并进行状态分析。

教师讲解

任务引入环节

本节课通过设计一个P1C控制鼓风机和引风机顺序启停的项目,进一步加强对已学指令的熟练应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一种新的技术语言一一顺序功能图法(1

任务一学习环节:

(1)顺序功能图

①什么是顺序功能图:

②顺序功能图的构成要素;

2

教师板书、PPT讲解

③如何绘制顺序功能图。

(2)根据图7-18,板书绘制并讲解教材实训9"P1C控制鼓风机和引风机顺序启停”项目的顺序功能图。

(3)根据顺序功能图绘制相应的梯形图(置、复位指令)。

①步之间的转换程序

②各步的动作实现程序

③将以上程序进行整理优化(避免出现多线圈输出的情况)

(4)根据以上讲解,总结什么是顺序功能图法及其如何应用。

(5)学生上机编译调试程序。

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3

4

项目完成的检查

学生按要求收拾工作台

5

作业

学生初次接触顺序功能图,学习效果不是很好,在后续的学习中,要加强学生对这种方法学习和

应用的训练。

教案

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

授课形式

年月日第周

讲授

页码

教学时数

25

2

授课章节名称

项目10:彩灯循环点这的控制系统设计

任务二:三盏彩灯循环点亮的控制系统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熟练掌握顺序功能图及顺序功能图法。技能目标:掌握顺序功能图法在顺序控制中的应用。职业目标: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更新、补充、

删除内容

教学资源

课外作业

时序图、顺序功能图、梯形图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切换。

顺序功能图的绘制

教材、PPT、实训装置

阅读教材119-123的内容

课后体会

教学过程设计

项目10:彩灯循环点这的控制系统设计(任务二)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复习前面内容

复习前面学过的顺序功能图法;

I

任务引入环节

本节课通过设计三盏彩灯循环点亮控制系统的设计,进一步理解并熟悉顺序功能图法在顺序控制中的应用。

教师讲解

任务一学习环节:

1、教师板书提出控制要求

教师板书讲解

(结合时序图讲)

分析教材图7-14;

2

2、板书绘制顺序功能图

①分析步如何划分:

②分析步之间的转换条件:

③分析每步要完成的动作。

3、学生按照顺序功能图自主完成程序的编写(书面程序)

学生编写,教师观察指导

4、针对共性问题集中讲解。

5、学生设备操作并调试。

学生实操训练,教师指导。

3

4

项目完成的检查

学生按要求收拾工作台

5

6

小结与作业

教学过程问题记录

通过本次训练,学生对顺序功能图有了较好的认识,能够自主完成并调试成功的小组数较多。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