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9日发(作者:业昆皓)
世界8大最毒的蛇[组图]
据美国广播公司报道,全世界3000种毒蛇中仅约15%被认为对人类是有毒的。中
国的毒蛇有四十余种,多分布于长江以南的广大省份。每年都有许多人被毒蛇咬
伤,咬伤的部位以四肢为最常见。以下是世界8大最恶毒的蛇:
1、 非洲死神――黑曼巴蛇
黑曼巴蛇是世上毒蛇中体型最长、速度最快、攻击性最强的杀手。它能以高达19
千米的时速追逐猎物,而且只需两滴毒液就可以致人死亡。更可怕的是,不管在
任何时候,黑曼巴蛇的毒牙里都有20滴毒液,人类一旦被它咬到,几乎百分之百
死亡!从名字来看,大家一定以为黑曼巴蛇是黑色的,其实这种蛇的身体并不黑,
发黑的是它的一张大嘴。
2、产崽最多――鼓腹毒蛇
一条恐怖的鼓腹毒蛇在沙地上爬行。鼓腹毒蛇也叫鼓腹巨蝰,是一种有新月形黄
色斑纹的剧毒非洲蝰蛇。鼓腹巨蝰是一胎产崽最多的毒蛇,一次可产下90多条幼
蛇的超级母亲。
3、善于伪装――加蓬毒蛇
一条加蓬毒蛇展示在美国“蜥蜴与蛇:活力四射”的展览上。加蓬毒蛇有成功的
保护色,在枯黄的落叶和枯枝之间让人很难辨认。这种毒蛇可以长到两米多长,
8公斤重。
4、威慑吓人――埃及眼镜蛇
2006年3月25日,一条可怕的埃及眼镜蛇抬头遥望开罗。处于警戒状态时,它会
垂直举起身体前部(约合全长的三分之一),并撑大颈部皮褶。如果这种威胁姿势
起不了吓阻作用,埃及眼镜蛇就会慢慢进逼攻击者;假设对方还不为所动,眼镜
蛇就会伺机攻击。
5、用毒高手――绿曼巴蛇
产于非洲的绿曼巴蛇被认为是目前爬行速度最快的蛇之一,其时速超过每小时11
公里。以这样的速度,穿梭在草丛间,相信人是追不上的,而且,大多数的猎物
可能也难逃被捕捉的命运。绿曼巴蛇浑身绿得像一根翠竹,头和身子一般细,能
灵活的在树枝间跳跃。
6、世界上最长的眼镜蛇――黑森林眼镜蛇
黑森林眼镜蛇是非洲土生土长的毒蛇,据称是世界上最长的眼镜蛇。
7、神秘杀手――地毯毒蛇
美国士兵帕克在阿富汗的军用帐蓬外手持一条地毯毒蛇。
8、一口毒可杀20人――黑颈喷毒眼镜蛇
黑颈喷毒眼镜蛇最长可达2米多,平均长度为1.5米,可喷射6.2毫升的毒液。这
种好斗的毒蛇能成功地吞下一只兔子、约0.8米长的蜥蜴以及约1.5米长的鼓腹毒
蛇。(尼特)
TOP10锯鳞蝰 蝰蛇科(Viperidae)毒蛇,学名为Echis carinatus,产于非洲北部至锡兰的沙漠和
其他乾旱地区。可能是蝰蛇科中毒性最强的毒蛇,人被咬伤经常致死。体长很少超过60公分。
易发怒,富进攻性,通常隐藏石下和啮齿动物的藏身处。体沙色或灰色,背上有一排白色斑
点,身体两侧各有一条淡的「之」字形线条斑。鳞片粗糙,受到惊动时,鳞片相互摩擦,发
出嘶嘶声。印度酷热的塔尔沙漠地区有著全世界毒性最强、最致命的爬虫类之一:锯鳞奎蛇。
这种恶名昭彰的毒蛇属于蝰蛇科 (Viperidae),长度仅有 30 英寸,难以令人相信它就是杀人
最多的蛇类:人类一旦中了它那毒性超强的毒液很少能够存活,特别是在偏远无人的沙漠地
带,遭受它的毒吻大概就难逃一死。
TOP9南部棘蛇 分布:澳洲肤色淡褐、淡红或灰色,缀有深色箍环,蛇身粗厚,体长约45-60
厘米,生活在澳大利亚大部、巴布亚新几内亚及附近一些岛屿上,多在沙地上生活,有完美
的保色以及剧毒液,不过危险性不及虎蛇和眼镜蛇科大毒蛇,它是世界上排第九毒的蛇。形
态死亡蛇的头部扁平,呈三角形,身体窄直,全长大约有70至100厘米。普遍的死亡蛇都呈
浅啡色,身上有很多深褐或者黑色的斑纹纵横交错。它们的牙是澳大利亚当地所有毒蛇之中
最长的。
TOP8响尾蛇 脊椎动物,爬行纲,蝮蛇科(响尾蛇科)。一种管牙类毒蛇,蛇毒是血循毒。
一般体长约1.5~2米。体呈黄绿色,背部具有菱形黑褐斑。尾部末端具有一串角质环,为多
次蜕皮后的残存物,当遇到敌人或急剧活动时,迅速摆动尾部的尾环,每秒钟可摆动40~60
次,能长时间发出响亮的声音,致使敌人不敢近前,或被吓跑,故称为响尾蛇。响尾蛇在眼
和鼻孔之间具有颊窝,是热能的灵敏感受器,可用来测知周围敌人(温血动物)的准确位置。
肉食性,喜食鼠类、野兔,也食蜥蜴、其他蛇类和小鸟。主要分布于南、北美洲。响尾蛇的
毒性强烈,为混合型蛇毒。被咬后,立即便有严重的刺痛灼热感,随即晕厥。这只是初期的
症状。晕厥时间短至几分钟,长至几个小时。恢复意识后感觉身体加重,被咬部位肿胀,呈
紫黑色;体温升高,开始产生幻觉,视线中所有物体呈同一种颜色。响尾蛇的毒液与其他毒
蛇毒液不同的是,其毒液进入人体后,产生一种酶,使人的肌肉迅速腐烂,破坏人的神经纤
维,进入神经系统后还能致使脑死亡。生还者回顾说,切开其肿胀的胳膊,他发觉整个胳膊
的肉都烂掉了,里面都是黑黑的、粘乎乎的东西
TOP7死亡蝮蛇中名:死亡蝮蛇 学名:Acanthophis Antarcticus 分布:澳洲 other:幼蛇
体长20公分后正式进入成长期,期间生长速度快,一年可以蜕皮十几次,成年体长约40-50
公分。栖息于干燥多石的灌木林,以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为食,胎生。其毒液一克的价值比
黄金还贵。
TOP6( 虎蛇 ) 属眼镜蛇科爬虫,产於澳大利亚。其毒液含凝血剂和神经麻痹剂,常使人
毙命。向人攻击之前,头和颈部膨胀成扁平状(眼镜蛇的方式)。虎蛇为常见种类,澳大利亚
南方地区的沼泽地数量极多。体呈多种颜色,一般有褐色和黄色条纹。平均体长1.2公尺。
体长约1.3~1.6米。蛇身厚实,头部宽大,身体呈浅暗橘黄色或茶色,并伴有黄绿色、灰色或
橘褐色箍环,生于澳大利亚和塔斯马尼亚岛半干旱区域。虎蛇攻击性强,含剧毒液,是致人
死亡的主要蛇种虎蛇分泌强烈的神经毒素、凝固剂、溶血素及蛇类特有的肌肉毒素,其毒性
能跻身世界最强烈的蛇毒之列。被虎蛇所咬后,除了伤口剧痛之外,从伤口附近延伸的毒素
更会令足部及颈部出现痛楚,身体感到麻痹、出汗,随即开始呼吸困难及局部肢体瘫痪。即
使有有效的抗蛇毒素,但如果不立即治疗的话,致命率仍高达45%。
TOP5钩鼻海蛇,亦称裂颏海蛇,是蛇亚目海蛇科裂颏海蛇属下的一种有毒海蛇,主要分布
于阿拉伯海及波斯湾、非洲塞舌尔及马达加斯加、南中国海(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一
带)、东南亚(孟买、泰国、越南)、澳大利亚(北领地及昆士兰)及新几内亚等地区一带的
海域。主要是以鱼为生,它的尾巴很扁平像船舵,海蛇的肺很长,能储存足够的空气以便长
时间潜在水中,在水中能停留长达5个小时之久。海蛇毒腺中的毒液足够杀死60个人,也是
速度最快的。
TOP4黑曼巴蛇(学名:Dendroaspis polylepis),又称“黑树眼镜蛇”,是第二大的陆生毒蛇类,
也是曼巴蛇类中,体型最大的一种,平均体长为2米,最大可达4.3米,在毒蛇界中,仅次于
眼镜王蛇。黑曼巴蛇是非洲最大的毒蛇,有非洲死神之称,黑曼巴蛇除了像其他曼巴蛇一样,
栖息在树上外,还会在地面猎食,主要以小型哺乳动物像老鼠等为食,也会捕食蜥蜴、小型
鸟类等。黑曼巴蛇采用的是神经毒素,靠攻击猎物的神经系统而令其麻痹。平均来说,10-15
毫克的黑曼巴蛇毒液就可以杀死一个成年人,而黑曼巴蛇的毒液量为100-120毫克,最多可
达200毫克,这足够杀死13-20个人或一匹重600公斤的长颈鹿,因此被黑曼巴蛇咬伤的后果
是相当严重,通常在被咬后一个小时之内就会死亡,而最快的死亡时间能达到被咬后15-30
分钟内立即死亡。据南非的资料,黑曼巴蛇的死亡率在当地却能达75%,未用抗毒血清的被
咬伤者死亡率接近100%。
TOP3(黄金眼镜蛇)别名好望角眼镜蛇。主要以小型哺乳动物为食,亦会捕食青蛙、蜥蜴。
除此之外,黄金眼镜蛇偶然也会溜入农舍里,捕捉鸡、鸭等家禽。雌性黄金眼镜蛇每次可以
产出8-20枚卵。主要分布在南非,波茨瓦纳,纳米比亚;干草原及半沙漠地带。黄金眼镜蛇
采用的毒素,和其他眼镜蛇一样是神经毒素。而黄金眼镜蛇的毒性在眼镜蛇(naja)家族中,
算是最剧烈的成员之一,仅次于菲律宾眼镜蛇,主要是袭击敌人的呼吸系统,通常在2小时
内,受害者会因呼吸困难而死去。其攻击一次产生的毒液足以杀死600人。
TOP2菲律宾眼镜蛇约长1.7米,体色会由年轻时的暗棕色,逐渐蜕为成熟期的浅棕色,喉颈
位置有时会有一条黑色的长纹。分布及栖身地菲律宾眼镜蛇主要分布于菲律宾,除了吕宋诸
岛之外,亦散见于其它群岛;而卡拉绵群岛及巴拉望岛的蛇踪纪录,则尚待进一步的确认。
菲律宾眼镜蛇的栖身地大致为耕地、民众聚居地及密林之中。菲律宾眼镜蛇最著名的是其剧
毒。其毒性能让受害者在1小时内迅速死亡。菲律宾眼镜蛇的蛇毒主要是神经毒,这些毒素
严重影响神经讯号的输送,造成神经与肌肉之间联系的障碍,中毒表征有头痛、呕吐、腹痛、
腹泻、晕眩等。儿童中毒后,更会直接出现昏厥或痉挛的反应,这些反应将会是判断其所中
蛇毒种类的重要现象。而被菲律宾眼镜蛇毒的影响之下,亦会出现低血压的常见征状,可是
高血压甚至心跳过快及过慢等各类现象亦很常见,因此中毒后的实际反常反应可能有极大变
化。最终,中毒者会因为呼吸系统瘫痪而死亡。
NO1(内陆太攀蛇)也叫大班蛇!内陆太攀蛇的形体比普通太攀蛇要小,成蛇也仅为2米左
右(合9英尺),内陆太攀蛇的头部扁平,略尖,眼睛相对较大。内陆太攀蛇有灰色到黄褐色
的鳞片,这些鳞片有时会镶有细黑边。躯干部为褐色或橄榄绿色,腹部为黄白色,而头部则
为黑色或有黑色斑纹,毒牙长7.0—13.0毫米。内陆太攀蛇是陆地上最毒的蛇。内陆太攀蛇的
毒液使受试生物死亡一半所需的绝对量(LD50)只有0.021mg/kg,但排毒量达
12.5mg—40.0mg,比响尾蛇毒性强300倍,约相当于眼镜王蛇的200倍,与钩鼻海蛇(Enhydrina
schistosa)的致死情况与不相上下,在动物毒素学上足以排到前十位。它每咬一次受害者,其
一次排出的毒液能在24小时内毒死20吨的猎物,这相当于25万只小白鼠、100个成年人或两
头非洲大象的重量。内陆太攀蛇的毒液在短短的15秒内可以完全杀死一成年人。
太攀蛇是陆地上最毒、连续攻击速度最快的蛇,快的程度可以让你双眼看不见,它的一咬
的烈性毒素约有110毫克,毒液能杀死100个成年人、50万只老鼠。这种蛇与其它蛇不同,一
般的蛇攻击时都会咬着猎物不放,而将毒液注入,但太攀蛇只要咬一口就能将毒液注入,
所以太攀蛇会先咬一口,就会立即后退看看情况如何,等到猎物倒下太攀蛇就会上前将其吃
掉。研究学者说它是连续攻击速度最快的蛇,是因为曾经有人类被这种蛇咬了之后,那人说
被咬了一口,但实际观察时,看见已被咬了3-4口。被太攀蛇咬到后,所出现的征状亦有别
于其它蛇,被它咬到后,你的血液并不会凝固,但你的七孔会些微出血,再过一会后你会看
见四周的事物出现重叠影像,之后你全身的机能会慢慢停顿,导致瘫痪窒息而死。当你被太
攀蛇咬到后,若几分钟内没注射到太攀蛇抗毒血清及得到适当治疗的话,那就必死无疑。它
还会造成受害者大出血、严重的肌肉损伤及肾衰竭,它的毒素中还含有能破坏肌肉组织及阻
止血液凝固的毒蛋白。
海陆空三种最致命蛇 树蛇能空中滑行近百米内陆太攀蛇 太
太攀蛇
攀蛇是最致命的一种毒蛇,它个头很大,身体强壮,并能分泌致命毒液,这并不是在你心情
不好的时候,希望遇到的那类动物。太攀蛇被激怒时会疯狂发动攻击,它们会在眨眼功夫用
毒牙咬受害者数下,攻击速度极快。太攀蛇最长可达12英尺(3.66米)。海岸太攀蛇被认为
是世界第三大最毒的蛇,也是澳大利亚这种蛇中体型最大的。在抗毒液素研发出来以前,
被太攀蛇咬到的人没谁能活下来。内陆太攀蛇甚至更加致命。 内陆太攀蛇又被称作
凶猛太攀蛇,它是陆地上毒性最大的蛇。内陆太攀蛇的毒液的毒性,是普通眼镜蛇的50倍。
蛇液可使受害者的血液凝结,堵塞动脉和静脉,被它咬一口产生的毒液,足以杀死一个人很
多次。尽管如此,内陆太攀蛇的性格比较温柔,如果你不捕捉它们,它们是不会轻易被激怒。
只有它们被激怒时,才会迅速咬你几口。然而幸运的是,这种蛇主要吃老鼠等一些小型哺乳
动物,如果人类也在它们的菜单名目里,我们的麻烦就大了。
中国最毒的几种蛇
白唇竹叶青,体长60--75厘米,尾长14--18厘米,体重约60克。头呈三角形,其顶部为青绿
色,瞳孔垂直,呈红色,颈部明显,体背为草绿色,有时有黑斑纹,且两黑斑纹之间有小白
点,最外侧的背鳞中央为白色,自颈部以后连接起形成一条白色纵线,有的在白色纵线之下
伴有一条红色纵线,有的有双条白线,再加红线,亦有少数个体为全绿色,腹面为淡黄绿色,
各腹鳞的后缘为淡白色,尾端呈焦红色。
舟山眼镜蛇,全长1000~2000mm。具前沟牙的毒蛇。背面黑色、黑褐色或暗褐色,没有或
具有若干白色或黄白色窄横纹,幼体较为明显。受惊扰时,前半身竖起,颈部扁平扩展,显
露出项背特有的白色眼镜状斑纹或此斑纹的各种饰变。腹面污白色,颈腹具灰黑色宽横斑及
其前方的两个黑点。头呈椭圆形,与颈区分不十分明显,头背具典型的9枚大鳞。没有颊鳞;
上唇鳞7枚,第三枚最大,它前切鼻鳞后入眶。第四、五两枚下唇鳞之间嵌有一枚小鳞。背
鳞平滑,中段21(19)行;腹鳞162~182,肛鳞完整或二分,尾下鳞38~53对。
白眉蝮,全长1米,重达1.5公斤,头比较大,与颈区分明显,吻短宽圆,头背的小鳞起棱,
鼻孔大,位于吻部上端。体背呈棕灰色,具有3纵行大圆斑,每一圆斑的中央为紫色或深棕
色,外周为黑色,最外侧有不规则的黑褐色斑纹。腹部为灰白色,散有大的深棕色斑
灰蓝扁尾海蛇 体型细长,体长可达200厘米,体重0.5--1.5公斤。身体前部为圆形,后部至
尾部逐渐变成侧扁。体背部青灰色,从头至尾有51--68个青灰黑色的宽横纹环绕蛇体。腹部
黄色或橄榄色。生活习性生活在近海处,特别喜欢河口的地方。善游泳,离开水则笨拙,呼
吸时投身出水面,换入新鲜空气后又潜入海水中,有趋光习性。主要以鳗类鱼为食。卵胎生,
每次产仔蛇3--5条。海蛇是一种神经性毒蛇,主要含神经毒素,能麻痹被咬动物的横纹肌,
人咬伤严重时可以致死。地区分布产于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岛沿海;
国外见于印度半岛沿海等地。
“尖吻蝮”各地区别名极多,又称“五步倒”、白花蛇、五步蛇、五步龙、百步蛇、五棒蛇、盘
蛇、翘鼻蛇、犁头蛇、放丝蛇、聋婆蛇、瞎子蛇。剧毒,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因人畜被咬后
五步之内昏倒而得名。头呈三角形,背部有灰黄色菱形斑块,常活动在潮湿的岩壁、灌木丛
和农宅内。 形态特征头大,呈三角形,吻端有由吻鳞与鼻鳞形成的一短而上翘的突起。头
背黑褐色,有对称大鳞片,具颊窝。体背深棕色及棕褐色,背面正中有一行15-21+2-6个
方形大斑块。腹面白色,有交错排列的黑褐色斑块。体形on短,最长的雄性1335+206 mm,
雌性1238+165 mm。背鳞21(23)-21(23)-17(19)行,最外1~3行仅有极细的弱棱,
其余均具有结节的强棱,体表on糙;腹鳞雄性152~169,雌性162~171。肛鳞完整。尾下
鳞雄性51~61,雌性48~63,大多为双行。尾尖一枚鳞片侧扁而尖长,俗称"佛指甲"。在我
国已知的分布地区有安徽、重庆、江西、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广西、贵州、广东及台
湾省。国外只见于越南北部。
金环蛇 头呈椭圆形,尾极短,尾略呈三棱形,尾末端钝圆而略扁,通身呈黑色与黄色相间
的少数明显的棱骨,黑色环纹和黄色环纹几乎等宽,黄色环纹在体部有23~28环,在尾部
有3~5环,背鳞平滑共15行,背中央的1行鳞片特别大,肛磷完整,尾下鳞片为单行,腹
部为灰白色,体长100~180厘米。头背黑褐色,枕部有浅色倒“V”形斑。背脊隆起呈脊,
所以躯干横切面略呈三角形,尾末端圆钝。头椭圆形,与颈区分较不明显,头背具有典型的
9枚大鳞片,背鳞平滑,全身15行,背正中一行脊鳞扩大呈六角形。分布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东省,海南省,福建省,江西省,云南省,湖北省;国外分布于越南,泰国,印度,印度
尼西亚,马来西亚,老挝,缅甸等国。
眼镜王蛇 生性凶猛。当它们遇到危险时,它们的颈部两侧会膨胀起来,并发出呼呼的响声。
眼镜王蛇具前沟牙的毒蛇。外形一般与眼镜蛇相似,蛇头部成椭圆形,颈部能膨大,但无眼
镜蛇状斑纹;其与眼镜蛇的明显区别是头部顶鳞后面有一对大枕鳞。眼镜王蛇体色乌黑色或
黑褐色,具有40-54条较窄而色淡的横带,尾部为土黄色,腹部为灰褐色,有黑色线状斑纹。
体形较大,常长达3~4 m,最大长度纪录几达6 m,是世界上毒蛇中最大的一种。头背除
典型的9枚大鳞外,顶鳞之后尚有一对大的枕鳞; ③颈部扩展时,扩展部位较窄而长,且
无眼镜蛇的特有斑纹;颈部膨扁时有白色的倒写 V 字形斑,体背有窄白色带斑纹 40-50
个,激怒时其前身1/2 竖起,性凶猛,会主动攻击人畜。背鳞中段15行,尾下鳞部分成单。
背面暗褐色或黑色,具横斑;腹面黄白色。颈部腹面橙黄色。幼蛇黑色,具34~45个黄白
色环玟。眼镜王蛇有剧毒,又是我国生性最凶猛的一种毒蛇。毒性为“混合性毒”,一条成年
蛇一次排毒量为300多毫克,对人畜危害极大。
TOP3银环蛇 头呈椭圆形,身长0.6~1.2米,背部黑白相间的横纹,腹面、上唇、颈部均呈
乳白色,尾梢细长。银环蛇腹面白色。背鳞通身15行,正中1行鳞片(脊鳞)扩大呈六角形。
生活在平原、山地或近水沟的丘陵地带,常出现于住宅附近。昼伏夜出,喜横在湿润的路上
或水边石缝间捕食黄鳝、泥鳅、蛙类或其他蛇。卵生,产卵4~18个。银环蛇是神经性毒的
毒蛇,毒腺小,但毒性剧烈。性情温顺,动作迟缓,若不过重触它,一般不会咬人。银环蛇
毒性很强,上颌骨前端有1对较长的沟牙。人被咬伤后,起初感觉不是很明显,疼痛感较小,
数小时后如不及时治疗常因呼吸麻痹而死亡。分布区域: 中国华中、华南、西南地区和台
湾。
TOP2原矛头蝮 中文俗名:原矛头蝮、老鼠蛇(福建德化)、龟壳花(闽南及台湾)、恶乌子
(四川西南)、笋壳斑(四川西南、福建建阳 )、野猫种(浙江)、蕲蛇盖(浙江)、龟壳花
蛇。生活于丘陵及山区, 栖于竹林、灌丛、溪边、茶山、耕地, 常到住宅周围如草丛、垃圾
堆、柴草石缝间活动。川西牧区的剧毒蛇,吃鸟和小型兽类。卵胎生。海拔:82~2200。分
布地区国内分布:浙江, 安徽, 福建, 台湾, 江西,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重庆, 贵
州, 云南, 陕西, 甘肃。形态特征:头长呈三角形,头长约为其宽的1.5倍。颈细 头背布有很
多细鳞片 吻较窄,两鼻间鳞较小,隔有数片更小的鳞片。左右两眼上鳞之间一横排上有小
鳞14--16片。鼻鳞与颊窝鳞前缘之间有1--数片小鳞。体长1米左右 体背颜色棕褐,在背部中
线两侧有并列的暗褐色斑纹,左右相连成链状,腹部灰褐色,有多数斑点。有夜行性。
TOP1圆斑蝰 头呈三角形,体粗尾短,头背有三块圆斑,体背有三纵行大圆斑,背脊一行
圆斑与两侧交错排列,圆斑中央紫褐色,四周黑色,镶以黄白色边,性凶猛。全长1米,重
达1.5公斤,头比较大,与颈区分明显,吻短宽圆。头背的小鳞起棱,鼻孔大,位于吻部上
端。体背呈棕灰色,具有3纵行大圆斑,每一圆斑的中央为紫色或深棕色,外周为黑色,最
外侧有不规则的黑褐色斑纹,腹部为灰白色,散有粗大的深棕色斑。分布范围国内分布:福
建,台湾,广东,广西。以鼠、鸟、,蜥蜴为食,采用突袭方式,躯干前部先向后曲,猛然
离地再向前冲并咬住猎物,咬住不放直至吞食下去。9--10月咬伤人畜较多,是我国剧毒蛇
类之一,平均每条蛇咬物一次排毒量约200毫升。圆斑蝰的毒素有两种,一种是出血性毒素,
另一种是神经毒素,能具备这两种毒素的蛇是十分少见的。此外,圆斑蝰的毒素会使中毒者
出现像中风的症状,令治疗者未必能及时发现毒害,因而延误治疗。目前圆斑蝰咬死人的案
件在亚洲蛇类中居冠。泰国当地的红十字会研制出一种专门对付圆斑蝰毒素的血清,名为“卢
氏蝰血清”。
2024年3月9日发(作者:业昆皓)
世界8大最毒的蛇[组图]
据美国广播公司报道,全世界3000种毒蛇中仅约15%被认为对人类是有毒的。中
国的毒蛇有四十余种,多分布于长江以南的广大省份。每年都有许多人被毒蛇咬
伤,咬伤的部位以四肢为最常见。以下是世界8大最恶毒的蛇:
1、 非洲死神――黑曼巴蛇
黑曼巴蛇是世上毒蛇中体型最长、速度最快、攻击性最强的杀手。它能以高达19
千米的时速追逐猎物,而且只需两滴毒液就可以致人死亡。更可怕的是,不管在
任何时候,黑曼巴蛇的毒牙里都有20滴毒液,人类一旦被它咬到,几乎百分之百
死亡!从名字来看,大家一定以为黑曼巴蛇是黑色的,其实这种蛇的身体并不黑,
发黑的是它的一张大嘴。
2、产崽最多――鼓腹毒蛇
一条恐怖的鼓腹毒蛇在沙地上爬行。鼓腹毒蛇也叫鼓腹巨蝰,是一种有新月形黄
色斑纹的剧毒非洲蝰蛇。鼓腹巨蝰是一胎产崽最多的毒蛇,一次可产下90多条幼
蛇的超级母亲。
3、善于伪装――加蓬毒蛇
一条加蓬毒蛇展示在美国“蜥蜴与蛇:活力四射”的展览上。加蓬毒蛇有成功的
保护色,在枯黄的落叶和枯枝之间让人很难辨认。这种毒蛇可以长到两米多长,
8公斤重。
4、威慑吓人――埃及眼镜蛇
2006年3月25日,一条可怕的埃及眼镜蛇抬头遥望开罗。处于警戒状态时,它会
垂直举起身体前部(约合全长的三分之一),并撑大颈部皮褶。如果这种威胁姿势
起不了吓阻作用,埃及眼镜蛇就会慢慢进逼攻击者;假设对方还不为所动,眼镜
蛇就会伺机攻击。
5、用毒高手――绿曼巴蛇
产于非洲的绿曼巴蛇被认为是目前爬行速度最快的蛇之一,其时速超过每小时11
公里。以这样的速度,穿梭在草丛间,相信人是追不上的,而且,大多数的猎物
可能也难逃被捕捉的命运。绿曼巴蛇浑身绿得像一根翠竹,头和身子一般细,能
灵活的在树枝间跳跃。
6、世界上最长的眼镜蛇――黑森林眼镜蛇
黑森林眼镜蛇是非洲土生土长的毒蛇,据称是世界上最长的眼镜蛇。
7、神秘杀手――地毯毒蛇
美国士兵帕克在阿富汗的军用帐蓬外手持一条地毯毒蛇。
8、一口毒可杀20人――黑颈喷毒眼镜蛇
黑颈喷毒眼镜蛇最长可达2米多,平均长度为1.5米,可喷射6.2毫升的毒液。这
种好斗的毒蛇能成功地吞下一只兔子、约0.8米长的蜥蜴以及约1.5米长的鼓腹毒
蛇。(尼特)
TOP10锯鳞蝰 蝰蛇科(Viperidae)毒蛇,学名为Echis carinatus,产于非洲北部至锡兰的沙漠和
其他乾旱地区。可能是蝰蛇科中毒性最强的毒蛇,人被咬伤经常致死。体长很少超过60公分。
易发怒,富进攻性,通常隐藏石下和啮齿动物的藏身处。体沙色或灰色,背上有一排白色斑
点,身体两侧各有一条淡的「之」字形线条斑。鳞片粗糙,受到惊动时,鳞片相互摩擦,发
出嘶嘶声。印度酷热的塔尔沙漠地区有著全世界毒性最强、最致命的爬虫类之一:锯鳞奎蛇。
这种恶名昭彰的毒蛇属于蝰蛇科 (Viperidae),长度仅有 30 英寸,难以令人相信它就是杀人
最多的蛇类:人类一旦中了它那毒性超强的毒液很少能够存活,特别是在偏远无人的沙漠地
带,遭受它的毒吻大概就难逃一死。
TOP9南部棘蛇 分布:澳洲肤色淡褐、淡红或灰色,缀有深色箍环,蛇身粗厚,体长约45-60
厘米,生活在澳大利亚大部、巴布亚新几内亚及附近一些岛屿上,多在沙地上生活,有完美
的保色以及剧毒液,不过危险性不及虎蛇和眼镜蛇科大毒蛇,它是世界上排第九毒的蛇。形
态死亡蛇的头部扁平,呈三角形,身体窄直,全长大约有70至100厘米。普遍的死亡蛇都呈
浅啡色,身上有很多深褐或者黑色的斑纹纵横交错。它们的牙是澳大利亚当地所有毒蛇之中
最长的。
TOP8响尾蛇 脊椎动物,爬行纲,蝮蛇科(响尾蛇科)。一种管牙类毒蛇,蛇毒是血循毒。
一般体长约1.5~2米。体呈黄绿色,背部具有菱形黑褐斑。尾部末端具有一串角质环,为多
次蜕皮后的残存物,当遇到敌人或急剧活动时,迅速摆动尾部的尾环,每秒钟可摆动40~60
次,能长时间发出响亮的声音,致使敌人不敢近前,或被吓跑,故称为响尾蛇。响尾蛇在眼
和鼻孔之间具有颊窝,是热能的灵敏感受器,可用来测知周围敌人(温血动物)的准确位置。
肉食性,喜食鼠类、野兔,也食蜥蜴、其他蛇类和小鸟。主要分布于南、北美洲。响尾蛇的
毒性强烈,为混合型蛇毒。被咬后,立即便有严重的刺痛灼热感,随即晕厥。这只是初期的
症状。晕厥时间短至几分钟,长至几个小时。恢复意识后感觉身体加重,被咬部位肿胀,呈
紫黑色;体温升高,开始产生幻觉,视线中所有物体呈同一种颜色。响尾蛇的毒液与其他毒
蛇毒液不同的是,其毒液进入人体后,产生一种酶,使人的肌肉迅速腐烂,破坏人的神经纤
维,进入神经系统后还能致使脑死亡。生还者回顾说,切开其肿胀的胳膊,他发觉整个胳膊
的肉都烂掉了,里面都是黑黑的、粘乎乎的东西
TOP7死亡蝮蛇中名:死亡蝮蛇 学名:Acanthophis Antarcticus 分布:澳洲 other:幼蛇
体长20公分后正式进入成长期,期间生长速度快,一年可以蜕皮十几次,成年体长约40-50
公分。栖息于干燥多石的灌木林,以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为食,胎生。其毒液一克的价值比
黄金还贵。
TOP6( 虎蛇 ) 属眼镜蛇科爬虫,产於澳大利亚。其毒液含凝血剂和神经麻痹剂,常使人
毙命。向人攻击之前,头和颈部膨胀成扁平状(眼镜蛇的方式)。虎蛇为常见种类,澳大利亚
南方地区的沼泽地数量极多。体呈多种颜色,一般有褐色和黄色条纹。平均体长1.2公尺。
体长约1.3~1.6米。蛇身厚实,头部宽大,身体呈浅暗橘黄色或茶色,并伴有黄绿色、灰色或
橘褐色箍环,生于澳大利亚和塔斯马尼亚岛半干旱区域。虎蛇攻击性强,含剧毒液,是致人
死亡的主要蛇种虎蛇分泌强烈的神经毒素、凝固剂、溶血素及蛇类特有的肌肉毒素,其毒性
能跻身世界最强烈的蛇毒之列。被虎蛇所咬后,除了伤口剧痛之外,从伤口附近延伸的毒素
更会令足部及颈部出现痛楚,身体感到麻痹、出汗,随即开始呼吸困难及局部肢体瘫痪。即
使有有效的抗蛇毒素,但如果不立即治疗的话,致命率仍高达45%。
TOP5钩鼻海蛇,亦称裂颏海蛇,是蛇亚目海蛇科裂颏海蛇属下的一种有毒海蛇,主要分布
于阿拉伯海及波斯湾、非洲塞舌尔及马达加斯加、南中国海(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一
带)、东南亚(孟买、泰国、越南)、澳大利亚(北领地及昆士兰)及新几内亚等地区一带的
海域。主要是以鱼为生,它的尾巴很扁平像船舵,海蛇的肺很长,能储存足够的空气以便长
时间潜在水中,在水中能停留长达5个小时之久。海蛇毒腺中的毒液足够杀死60个人,也是
速度最快的。
TOP4黑曼巴蛇(学名:Dendroaspis polylepis),又称“黑树眼镜蛇”,是第二大的陆生毒蛇类,
也是曼巴蛇类中,体型最大的一种,平均体长为2米,最大可达4.3米,在毒蛇界中,仅次于
眼镜王蛇。黑曼巴蛇是非洲最大的毒蛇,有非洲死神之称,黑曼巴蛇除了像其他曼巴蛇一样,
栖息在树上外,还会在地面猎食,主要以小型哺乳动物像老鼠等为食,也会捕食蜥蜴、小型
鸟类等。黑曼巴蛇采用的是神经毒素,靠攻击猎物的神经系统而令其麻痹。平均来说,10-15
毫克的黑曼巴蛇毒液就可以杀死一个成年人,而黑曼巴蛇的毒液量为100-120毫克,最多可
达200毫克,这足够杀死13-20个人或一匹重600公斤的长颈鹿,因此被黑曼巴蛇咬伤的后果
是相当严重,通常在被咬后一个小时之内就会死亡,而最快的死亡时间能达到被咬后15-30
分钟内立即死亡。据南非的资料,黑曼巴蛇的死亡率在当地却能达75%,未用抗毒血清的被
咬伤者死亡率接近100%。
TOP3(黄金眼镜蛇)别名好望角眼镜蛇。主要以小型哺乳动物为食,亦会捕食青蛙、蜥蜴。
除此之外,黄金眼镜蛇偶然也会溜入农舍里,捕捉鸡、鸭等家禽。雌性黄金眼镜蛇每次可以
产出8-20枚卵。主要分布在南非,波茨瓦纳,纳米比亚;干草原及半沙漠地带。黄金眼镜蛇
采用的毒素,和其他眼镜蛇一样是神经毒素。而黄金眼镜蛇的毒性在眼镜蛇(naja)家族中,
算是最剧烈的成员之一,仅次于菲律宾眼镜蛇,主要是袭击敌人的呼吸系统,通常在2小时
内,受害者会因呼吸困难而死去。其攻击一次产生的毒液足以杀死600人。
TOP2菲律宾眼镜蛇约长1.7米,体色会由年轻时的暗棕色,逐渐蜕为成熟期的浅棕色,喉颈
位置有时会有一条黑色的长纹。分布及栖身地菲律宾眼镜蛇主要分布于菲律宾,除了吕宋诸
岛之外,亦散见于其它群岛;而卡拉绵群岛及巴拉望岛的蛇踪纪录,则尚待进一步的确认。
菲律宾眼镜蛇的栖身地大致为耕地、民众聚居地及密林之中。菲律宾眼镜蛇最著名的是其剧
毒。其毒性能让受害者在1小时内迅速死亡。菲律宾眼镜蛇的蛇毒主要是神经毒,这些毒素
严重影响神经讯号的输送,造成神经与肌肉之间联系的障碍,中毒表征有头痛、呕吐、腹痛、
腹泻、晕眩等。儿童中毒后,更会直接出现昏厥或痉挛的反应,这些反应将会是判断其所中
蛇毒种类的重要现象。而被菲律宾眼镜蛇毒的影响之下,亦会出现低血压的常见征状,可是
高血压甚至心跳过快及过慢等各类现象亦很常见,因此中毒后的实际反常反应可能有极大变
化。最终,中毒者会因为呼吸系统瘫痪而死亡。
NO1(内陆太攀蛇)也叫大班蛇!内陆太攀蛇的形体比普通太攀蛇要小,成蛇也仅为2米左
右(合9英尺),内陆太攀蛇的头部扁平,略尖,眼睛相对较大。内陆太攀蛇有灰色到黄褐色
的鳞片,这些鳞片有时会镶有细黑边。躯干部为褐色或橄榄绿色,腹部为黄白色,而头部则
为黑色或有黑色斑纹,毒牙长7.0—13.0毫米。内陆太攀蛇是陆地上最毒的蛇。内陆太攀蛇的
毒液使受试生物死亡一半所需的绝对量(LD50)只有0.021mg/kg,但排毒量达
12.5mg—40.0mg,比响尾蛇毒性强300倍,约相当于眼镜王蛇的200倍,与钩鼻海蛇(Enhydrina
schistosa)的致死情况与不相上下,在动物毒素学上足以排到前十位。它每咬一次受害者,其
一次排出的毒液能在24小时内毒死20吨的猎物,这相当于25万只小白鼠、100个成年人或两
头非洲大象的重量。内陆太攀蛇的毒液在短短的15秒内可以完全杀死一成年人。
太攀蛇是陆地上最毒、连续攻击速度最快的蛇,快的程度可以让你双眼看不见,它的一咬
的烈性毒素约有110毫克,毒液能杀死100个成年人、50万只老鼠。这种蛇与其它蛇不同,一
般的蛇攻击时都会咬着猎物不放,而将毒液注入,但太攀蛇只要咬一口就能将毒液注入,
所以太攀蛇会先咬一口,就会立即后退看看情况如何,等到猎物倒下太攀蛇就会上前将其吃
掉。研究学者说它是连续攻击速度最快的蛇,是因为曾经有人类被这种蛇咬了之后,那人说
被咬了一口,但实际观察时,看见已被咬了3-4口。被太攀蛇咬到后,所出现的征状亦有别
于其它蛇,被它咬到后,你的血液并不会凝固,但你的七孔会些微出血,再过一会后你会看
见四周的事物出现重叠影像,之后你全身的机能会慢慢停顿,导致瘫痪窒息而死。当你被太
攀蛇咬到后,若几分钟内没注射到太攀蛇抗毒血清及得到适当治疗的话,那就必死无疑。它
还会造成受害者大出血、严重的肌肉损伤及肾衰竭,它的毒素中还含有能破坏肌肉组织及阻
止血液凝固的毒蛋白。
海陆空三种最致命蛇 树蛇能空中滑行近百米内陆太攀蛇 太
太攀蛇
攀蛇是最致命的一种毒蛇,它个头很大,身体强壮,并能分泌致命毒液,这并不是在你心情
不好的时候,希望遇到的那类动物。太攀蛇被激怒时会疯狂发动攻击,它们会在眨眼功夫用
毒牙咬受害者数下,攻击速度极快。太攀蛇最长可达12英尺(3.66米)。海岸太攀蛇被认为
是世界第三大最毒的蛇,也是澳大利亚这种蛇中体型最大的。在抗毒液素研发出来以前,
被太攀蛇咬到的人没谁能活下来。内陆太攀蛇甚至更加致命。 内陆太攀蛇又被称作
凶猛太攀蛇,它是陆地上毒性最大的蛇。内陆太攀蛇的毒液的毒性,是普通眼镜蛇的50倍。
蛇液可使受害者的血液凝结,堵塞动脉和静脉,被它咬一口产生的毒液,足以杀死一个人很
多次。尽管如此,内陆太攀蛇的性格比较温柔,如果你不捕捉它们,它们是不会轻易被激怒。
只有它们被激怒时,才会迅速咬你几口。然而幸运的是,这种蛇主要吃老鼠等一些小型哺乳
动物,如果人类也在它们的菜单名目里,我们的麻烦就大了。
中国最毒的几种蛇
白唇竹叶青,体长60--75厘米,尾长14--18厘米,体重约60克。头呈三角形,其顶部为青绿
色,瞳孔垂直,呈红色,颈部明显,体背为草绿色,有时有黑斑纹,且两黑斑纹之间有小白
点,最外侧的背鳞中央为白色,自颈部以后连接起形成一条白色纵线,有的在白色纵线之下
伴有一条红色纵线,有的有双条白线,再加红线,亦有少数个体为全绿色,腹面为淡黄绿色,
各腹鳞的后缘为淡白色,尾端呈焦红色。
舟山眼镜蛇,全长1000~2000mm。具前沟牙的毒蛇。背面黑色、黑褐色或暗褐色,没有或
具有若干白色或黄白色窄横纹,幼体较为明显。受惊扰时,前半身竖起,颈部扁平扩展,显
露出项背特有的白色眼镜状斑纹或此斑纹的各种饰变。腹面污白色,颈腹具灰黑色宽横斑及
其前方的两个黑点。头呈椭圆形,与颈区分不十分明显,头背具典型的9枚大鳞。没有颊鳞;
上唇鳞7枚,第三枚最大,它前切鼻鳞后入眶。第四、五两枚下唇鳞之间嵌有一枚小鳞。背
鳞平滑,中段21(19)行;腹鳞162~182,肛鳞完整或二分,尾下鳞38~53对。
白眉蝮,全长1米,重达1.5公斤,头比较大,与颈区分明显,吻短宽圆,头背的小鳞起棱,
鼻孔大,位于吻部上端。体背呈棕灰色,具有3纵行大圆斑,每一圆斑的中央为紫色或深棕
色,外周为黑色,最外侧有不规则的黑褐色斑纹。腹部为灰白色,散有大的深棕色斑
灰蓝扁尾海蛇 体型细长,体长可达200厘米,体重0.5--1.5公斤。身体前部为圆形,后部至
尾部逐渐变成侧扁。体背部青灰色,从头至尾有51--68个青灰黑色的宽横纹环绕蛇体。腹部
黄色或橄榄色。生活习性生活在近海处,特别喜欢河口的地方。善游泳,离开水则笨拙,呼
吸时投身出水面,换入新鲜空气后又潜入海水中,有趋光习性。主要以鳗类鱼为食。卵胎生,
每次产仔蛇3--5条。海蛇是一种神经性毒蛇,主要含神经毒素,能麻痹被咬动物的横纹肌,
人咬伤严重时可以致死。地区分布产于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岛沿海;
国外见于印度半岛沿海等地。
“尖吻蝮”各地区别名极多,又称“五步倒”、白花蛇、五步蛇、五步龙、百步蛇、五棒蛇、盘
蛇、翘鼻蛇、犁头蛇、放丝蛇、聋婆蛇、瞎子蛇。剧毒,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因人畜被咬后
五步之内昏倒而得名。头呈三角形,背部有灰黄色菱形斑块,常活动在潮湿的岩壁、灌木丛
和农宅内。 形态特征头大,呈三角形,吻端有由吻鳞与鼻鳞形成的一短而上翘的突起。头
背黑褐色,有对称大鳞片,具颊窝。体背深棕色及棕褐色,背面正中有一行15-21+2-6个
方形大斑块。腹面白色,有交错排列的黑褐色斑块。体形on短,最长的雄性1335+206 mm,
雌性1238+165 mm。背鳞21(23)-21(23)-17(19)行,最外1~3行仅有极细的弱棱,
其余均具有结节的强棱,体表on糙;腹鳞雄性152~169,雌性162~171。肛鳞完整。尾下
鳞雄性51~61,雌性48~63,大多为双行。尾尖一枚鳞片侧扁而尖长,俗称"佛指甲"。在我
国已知的分布地区有安徽、重庆、江西、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广西、贵州、广东及台
湾省。国外只见于越南北部。
金环蛇 头呈椭圆形,尾极短,尾略呈三棱形,尾末端钝圆而略扁,通身呈黑色与黄色相间
的少数明显的棱骨,黑色环纹和黄色环纹几乎等宽,黄色环纹在体部有23~28环,在尾部
有3~5环,背鳞平滑共15行,背中央的1行鳞片特别大,肛磷完整,尾下鳞片为单行,腹
部为灰白色,体长100~180厘米。头背黑褐色,枕部有浅色倒“V”形斑。背脊隆起呈脊,
所以躯干横切面略呈三角形,尾末端圆钝。头椭圆形,与颈区分较不明显,头背具有典型的
9枚大鳞片,背鳞平滑,全身15行,背正中一行脊鳞扩大呈六角形。分布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东省,海南省,福建省,江西省,云南省,湖北省;国外分布于越南,泰国,印度,印度
尼西亚,马来西亚,老挝,缅甸等国。
眼镜王蛇 生性凶猛。当它们遇到危险时,它们的颈部两侧会膨胀起来,并发出呼呼的响声。
眼镜王蛇具前沟牙的毒蛇。外形一般与眼镜蛇相似,蛇头部成椭圆形,颈部能膨大,但无眼
镜蛇状斑纹;其与眼镜蛇的明显区别是头部顶鳞后面有一对大枕鳞。眼镜王蛇体色乌黑色或
黑褐色,具有40-54条较窄而色淡的横带,尾部为土黄色,腹部为灰褐色,有黑色线状斑纹。
体形较大,常长达3~4 m,最大长度纪录几达6 m,是世界上毒蛇中最大的一种。头背除
典型的9枚大鳞外,顶鳞之后尚有一对大的枕鳞; ③颈部扩展时,扩展部位较窄而长,且
无眼镜蛇的特有斑纹;颈部膨扁时有白色的倒写 V 字形斑,体背有窄白色带斑纹 40-50
个,激怒时其前身1/2 竖起,性凶猛,会主动攻击人畜。背鳞中段15行,尾下鳞部分成单。
背面暗褐色或黑色,具横斑;腹面黄白色。颈部腹面橙黄色。幼蛇黑色,具34~45个黄白
色环玟。眼镜王蛇有剧毒,又是我国生性最凶猛的一种毒蛇。毒性为“混合性毒”,一条成年
蛇一次排毒量为300多毫克,对人畜危害极大。
TOP3银环蛇 头呈椭圆形,身长0.6~1.2米,背部黑白相间的横纹,腹面、上唇、颈部均呈
乳白色,尾梢细长。银环蛇腹面白色。背鳞通身15行,正中1行鳞片(脊鳞)扩大呈六角形。
生活在平原、山地或近水沟的丘陵地带,常出现于住宅附近。昼伏夜出,喜横在湿润的路上
或水边石缝间捕食黄鳝、泥鳅、蛙类或其他蛇。卵生,产卵4~18个。银环蛇是神经性毒的
毒蛇,毒腺小,但毒性剧烈。性情温顺,动作迟缓,若不过重触它,一般不会咬人。银环蛇
毒性很强,上颌骨前端有1对较长的沟牙。人被咬伤后,起初感觉不是很明显,疼痛感较小,
数小时后如不及时治疗常因呼吸麻痹而死亡。分布区域: 中国华中、华南、西南地区和台
湾。
TOP2原矛头蝮 中文俗名:原矛头蝮、老鼠蛇(福建德化)、龟壳花(闽南及台湾)、恶乌子
(四川西南)、笋壳斑(四川西南、福建建阳 )、野猫种(浙江)、蕲蛇盖(浙江)、龟壳花
蛇。生活于丘陵及山区, 栖于竹林、灌丛、溪边、茶山、耕地, 常到住宅周围如草丛、垃圾
堆、柴草石缝间活动。川西牧区的剧毒蛇,吃鸟和小型兽类。卵胎生。海拔:82~2200。分
布地区国内分布:浙江, 安徽, 福建, 台湾, 江西,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重庆, 贵
州, 云南, 陕西, 甘肃。形态特征:头长呈三角形,头长约为其宽的1.5倍。颈细 头背布有很
多细鳞片 吻较窄,两鼻间鳞较小,隔有数片更小的鳞片。左右两眼上鳞之间一横排上有小
鳞14--16片。鼻鳞与颊窝鳞前缘之间有1--数片小鳞。体长1米左右 体背颜色棕褐,在背部中
线两侧有并列的暗褐色斑纹,左右相连成链状,腹部灰褐色,有多数斑点。有夜行性。
TOP1圆斑蝰 头呈三角形,体粗尾短,头背有三块圆斑,体背有三纵行大圆斑,背脊一行
圆斑与两侧交错排列,圆斑中央紫褐色,四周黑色,镶以黄白色边,性凶猛。全长1米,重
达1.5公斤,头比较大,与颈区分明显,吻短宽圆。头背的小鳞起棱,鼻孔大,位于吻部上
端。体背呈棕灰色,具有3纵行大圆斑,每一圆斑的中央为紫色或深棕色,外周为黑色,最
外侧有不规则的黑褐色斑纹,腹部为灰白色,散有粗大的深棕色斑。分布范围国内分布:福
建,台湾,广东,广西。以鼠、鸟、,蜥蜴为食,采用突袭方式,躯干前部先向后曲,猛然
离地再向前冲并咬住猎物,咬住不放直至吞食下去。9--10月咬伤人畜较多,是我国剧毒蛇
类之一,平均每条蛇咬物一次排毒量约200毫升。圆斑蝰的毒素有两种,一种是出血性毒素,
另一种是神经毒素,能具备这两种毒素的蛇是十分少见的。此外,圆斑蝰的毒素会使中毒者
出现像中风的症状,令治疗者未必能及时发现毒害,因而延误治疗。目前圆斑蝰咬死人的案
件在亚洲蛇类中居冠。泰国当地的红十字会研制出一种专门对付圆斑蝰毒素的血清,名为“卢
氏蝰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