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6日发(作者:乌雅月明)
维普资讯
碴畲..
试用佳能EF f17~35/2.8 L USM镜头
●任佩
经过一番死磨硬缠后,终于借得影友的“心肝宝
选材要求高,因而其制造成本昂贵,加上其他生产成
贝”——佳能EF17—35/2.8L USM镜头,{编号
本,这款镜头1997年推出时的售价高达215000日
81029)。满怀兴奋之情,笔者便细细揣摩品味起这款常
元。从日本《写真工业》1999年6月号刊出的 采用非
令我等囊中羞涩的发烧友魂牵梦萦的专业级超广角 球面透镜的35ram单反相机交换镜头一览表”中可知,
变焦镜头。
日本9太照相机、镜头制造商,仅有佳能和尼康两太
这款镜头为金属材料和工程塑料的“混血儿”,托
公司采用此项技术加工制造镜头,而其他厂家大多采
在手中沉甸甸的,结实、稳重,感觉颇好。镜体表面经 用特种树脂复台成形或玻璃模压铸成形技术生产非
特殊工艺处理后,黝黑无反光,显得很气派。前端嵌入
球面镜头。从理论与技术特征上分析,采用玻璃研磨
一
条醒目的红圈,为佳能代表L级专业镜头的标志=
成形技术制造的非球面透镜,精确度高,其表面曲率
镜头对焦环宽28mm,变焦环宽22ram:对焦环防滑橡
加工公差低于0.2 m,能有救地校正球面像差和像场
胶条纹比变焦环细密一些,两者转动平滑顺畅,阻尼 弯曲,减弱光斑的负面影响,使影像更加锐利、清晰,
适中,无涩滞感,操作较顺手 但笔者主观认为,变焦 进一步提高成像质量。正因为如此,佳能公司才不遗
环操作较对焦环频繁,似乎应再宽一些更有利于使 余力地不断探索和改进非球面透镜的研磨抛光工艺
用。对焦环与变焦环之间,设有对焦距离显示窗{范围 技术,并使之日臻完善与成熟。上述一览表中,EF
0 42m~ )和AF/MF转换钮。变焦环上印有白色焦
镜头就有九款(均为L级)采用了玻璃研磨成型非球
距数值,17、20、24、28、35ram共5段。
面透镜,其中自然包括这款EF17—35/2.8L USM镜
镜头内置环形超声波自动对焦马达宁静、快速。
头。
当自动对焦完成后,仍能进行全时手控对焦=在具有
优异的自动对焦功能的同时,又不忽视手控对焦的操
作,这些都是佳能EF镜头的特色。该镜头设计为内部
浮动对焦透镜组和后部变焦透镜组,无论是对焦还是
变焦,镜体既不会随之旋转,也不会伸出外镜筒改变
长度,更方便使用。此外,镜头不锈钢卡口座端面,还
设计了可安装明胶滤镜的插槽,便于使用明胶滤镜。
随镜头附带的短浅花瓣型卡口式遮光罩E 83 clI,采
用工程塑料制造,内层经过植绒处理,有利于吸收杂
图1 EF17—35/2 8L USM镜头结构
反光,提高影像质量。但也较容易吸附灰尘,长期使用
理论分析归分析,摄影人更关心的是这款镜头的
后,可用粘性不强的脏带轻轻粘除灰尘。 实拍效果如何。笔者将镜头装在佳能EOS 50E机身
从前端不同角度观察.这款镜头镀膜层均匀细 上,使用柯达E100VS彩色反转片,分别以不同的光
腻,色谱变幻各异,内部晶莹剧透,反光极其微弱,充 圈、焦距、角度,拍摄了广场、寺庙、楼阁、花坛、民居小
分显示出佳能公司超光谱多层镀膜{S.S.C)的确工艺 院等景观,并到柯达专业反转片冲洗店,采用吊挂方
精湛。为了进一步了解该镜头的光谱透过率,笔者又 式将片子冲出.放在观片器上用德国产无畸变放大镜
查阅了相关日文资料 从数据上看,尽管该镜头每一
仔细观察。17ram焦距段,全开光圈时,画幅中部解像
片透镜的光谱透过率均达到99.2%,但由于其透镜
力很高,图像鲜明锐利,但四周边缘部分清晰度稍差,
组、片数较多,共有25个反光面,对光谱的反射较大, 锐度有所下降,光量不足(见图2)。随着光圈的收缩,
故实际总透过率只为83%,不算很高,毕竟光谱的总 整体像质进一步提高,中部与边缘差别较小,表现力
透过率仍是衡量一款镜头镀膜效果的一项重要指
较均匀,画面边缘照度均匀性有明显改善。尽管采用
标。
了两片非球面透镜,但仍然存在难于完全校正的像场
该镜头光学系统为10组l5片透镜,其中第一片
桶形畸变,特别是近距离拍摄高大的建筑物时尤为明
采用直径很大的玻璃研磨成形非球面透镜,第15片
显,但总体像质令人满意。变焦距至35ram,光圈设定
采用玻璃摸压铸成形非球面透镜{如图1所示)。由于 F2.8时.画幅中部及边缘光量较均匀,明锐度与解像
玻璃研磨成形非球面透镜设计难度大,工艺较复杂, 力与17ram焦距段相比似乎井未有明显提高,边缘光
毫-畦2002 6CAMERA 35
维普资讯
谚哮
量不足的情况甚少,基本上无像场畸变(见图3)。光圈
设定在F5.6时,周围光量充足,影像锐度提高,像质
优良。
图2
3
总体上分析,这教镜头腺最大和最小光圈时边缘
处像质不够锐利和清晰外,其余焦距和光圈下均有令
人称赞的锐度和反差。从色彩还原情况看,所有片子
色调层次丰富,色饱和度高,清晰明快,仅有大光圈时
图像边缘色彩不如中部鲜艳 色彩整体似乎有少许偏
黄。经查阅1998年第4期《日本力 于》杂志相关测试
数据 表明该镜头的色增生指数CCI值为0/7/6(国际
标准ISO为0/5/4)即感绿层与感红层稍偏高了一点,
但仍在ISO容许的范围值内 并不影响色彩还原。另
外,该镜头在逆光拍摄时有光晕产生,特别是全开光
圈时眩光较大,影响了画幅边缘的明锐度。故应装上
遮光罩使用,其防光晕效果显著,基本上不存在耀斑
现象。
通过几天了解和实拍分析,笔者对此款超广角变
焦镜头有了较为客观的认识。它的外观设计靓丽,操
作方便舒适,具有优良的光学成像性能,不愧为佳能L
级变焦镜头的“王牌”,成为如今众多新闻记者和摄影
师们现场采访和艺术创作的有利武器。这款镜头景深
特别大,易得到景物影像都清晰的全景画面。加之它
透视效果独具魅力,完全可以利用它和变形特征来强
调画面远近感,造就一种别具一格的深邃空间和场景
36 2。o2 6 CAMERA啦_幢
氯围,产生标准变焦镜头无法拍摄出的特殊效果。
当然,对于超广角大孔径变焦镜头而言,设计制
造难度确实很大,即使是专业级的镜头也存在不少尚
待解决的难题,其整体影像素质均要低于标准或中长
焦距专业变焦距镜头。国外几家权威机构对佳能这敦
镜头测试得出的分值都不算高,也充分说明了这一
点。所以,如何进一步校正影像透视畸变 提高影像边
缘解像力和明锐度,防止色彩损失,控制残留眩光
等,仍然是超广角专业镜头今后研究设计的努力方
向。2OO1年底,佳能公司又研制开发出新一代EF16~
35/2.8L USM超广角变焦镜头。该镜头采用了三片非
球面透镜和两片UD超低色散透镜,相信这敦镜头定
会有令人惊喜的影像素质。技术数据见表1。
衰1 佳瞳EF17—35/2.8L USM镜头技术数据
镜头光学系统 1O组15片(含两片非球面)
税场角 104c 6
光圈范围 P2 8~F22
光圈叶片 7枝
最近拍摄距离 O.42m
放大倍率 0 11倍
滤色镜口径 77ram
AF驱动 环形USM
体积 83.5mm x 95 7mm
重量 545g
(编辑沈荣根
2024年3月16日发(作者:乌雅月明)
维普资讯
碴畲..
试用佳能EF f17~35/2.8 L USM镜头
●任佩
经过一番死磨硬缠后,终于借得影友的“心肝宝
选材要求高,因而其制造成本昂贵,加上其他生产成
贝”——佳能EF17—35/2.8L USM镜头,{编号
本,这款镜头1997年推出时的售价高达215000日
81029)。满怀兴奋之情,笔者便细细揣摩品味起这款常
元。从日本《写真工业》1999年6月号刊出的 采用非
令我等囊中羞涩的发烧友魂牵梦萦的专业级超广角 球面透镜的35ram单反相机交换镜头一览表”中可知,
变焦镜头。
日本9太照相机、镜头制造商,仅有佳能和尼康两太
这款镜头为金属材料和工程塑料的“混血儿”,托
公司采用此项技术加工制造镜头,而其他厂家大多采
在手中沉甸甸的,结实、稳重,感觉颇好。镜体表面经 用特种树脂复台成形或玻璃模压铸成形技术生产非
特殊工艺处理后,黝黑无反光,显得很气派。前端嵌入
球面镜头。从理论与技术特征上分析,采用玻璃研磨
一
条醒目的红圈,为佳能代表L级专业镜头的标志=
成形技术制造的非球面透镜,精确度高,其表面曲率
镜头对焦环宽28mm,变焦环宽22ram:对焦环防滑橡
加工公差低于0.2 m,能有救地校正球面像差和像场
胶条纹比变焦环细密一些,两者转动平滑顺畅,阻尼 弯曲,减弱光斑的负面影响,使影像更加锐利、清晰,
适中,无涩滞感,操作较顺手 但笔者主观认为,变焦 进一步提高成像质量。正因为如此,佳能公司才不遗
环操作较对焦环频繁,似乎应再宽一些更有利于使 余力地不断探索和改进非球面透镜的研磨抛光工艺
用。对焦环与变焦环之间,设有对焦距离显示窗{范围 技术,并使之日臻完善与成熟。上述一览表中,EF
0 42m~ )和AF/MF转换钮。变焦环上印有白色焦
镜头就有九款(均为L级)采用了玻璃研磨成型非球
距数值,17、20、24、28、35ram共5段。
面透镜,其中自然包括这款EF17—35/2.8L USM镜
镜头内置环形超声波自动对焦马达宁静、快速。
头。
当自动对焦完成后,仍能进行全时手控对焦=在具有
优异的自动对焦功能的同时,又不忽视手控对焦的操
作,这些都是佳能EF镜头的特色。该镜头设计为内部
浮动对焦透镜组和后部变焦透镜组,无论是对焦还是
变焦,镜体既不会随之旋转,也不会伸出外镜筒改变
长度,更方便使用。此外,镜头不锈钢卡口座端面,还
设计了可安装明胶滤镜的插槽,便于使用明胶滤镜。
随镜头附带的短浅花瓣型卡口式遮光罩E 83 clI,采
用工程塑料制造,内层经过植绒处理,有利于吸收杂
图1 EF17—35/2 8L USM镜头结构
反光,提高影像质量。但也较容易吸附灰尘,长期使用
理论分析归分析,摄影人更关心的是这款镜头的
后,可用粘性不强的脏带轻轻粘除灰尘。 实拍效果如何。笔者将镜头装在佳能EOS 50E机身
从前端不同角度观察.这款镜头镀膜层均匀细 上,使用柯达E100VS彩色反转片,分别以不同的光
腻,色谱变幻各异,内部晶莹剧透,反光极其微弱,充 圈、焦距、角度,拍摄了广场、寺庙、楼阁、花坛、民居小
分显示出佳能公司超光谱多层镀膜{S.S.C)的确工艺 院等景观,并到柯达专业反转片冲洗店,采用吊挂方
精湛。为了进一步了解该镜头的光谱透过率,笔者又 式将片子冲出.放在观片器上用德国产无畸变放大镜
查阅了相关日文资料 从数据上看,尽管该镜头每一
仔细观察。17ram焦距段,全开光圈时,画幅中部解像
片透镜的光谱透过率均达到99.2%,但由于其透镜
力很高,图像鲜明锐利,但四周边缘部分清晰度稍差,
组、片数较多,共有25个反光面,对光谱的反射较大, 锐度有所下降,光量不足(见图2)。随着光圈的收缩,
故实际总透过率只为83%,不算很高,毕竟光谱的总 整体像质进一步提高,中部与边缘差别较小,表现力
透过率仍是衡量一款镜头镀膜效果的一项重要指
较均匀,画面边缘照度均匀性有明显改善。尽管采用
标。
了两片非球面透镜,但仍然存在难于完全校正的像场
该镜头光学系统为10组l5片透镜,其中第一片
桶形畸变,特别是近距离拍摄高大的建筑物时尤为明
采用直径很大的玻璃研磨成形非球面透镜,第15片
显,但总体像质令人满意。变焦距至35ram,光圈设定
采用玻璃摸压铸成形非球面透镜{如图1所示)。由于 F2.8时.画幅中部及边缘光量较均匀,明锐度与解像
玻璃研磨成形非球面透镜设计难度大,工艺较复杂, 力与17ram焦距段相比似乎井未有明显提高,边缘光
毫-畦2002 6CAMERA 35
维普资讯
谚哮
量不足的情况甚少,基本上无像场畸变(见图3)。光圈
设定在F5.6时,周围光量充足,影像锐度提高,像质
优良。
图2
3
总体上分析,这教镜头腺最大和最小光圈时边缘
处像质不够锐利和清晰外,其余焦距和光圈下均有令
人称赞的锐度和反差。从色彩还原情况看,所有片子
色调层次丰富,色饱和度高,清晰明快,仅有大光圈时
图像边缘色彩不如中部鲜艳 色彩整体似乎有少许偏
黄。经查阅1998年第4期《日本力 于》杂志相关测试
数据 表明该镜头的色增生指数CCI值为0/7/6(国际
标准ISO为0/5/4)即感绿层与感红层稍偏高了一点,
但仍在ISO容许的范围值内 并不影响色彩还原。另
外,该镜头在逆光拍摄时有光晕产生,特别是全开光
圈时眩光较大,影响了画幅边缘的明锐度。故应装上
遮光罩使用,其防光晕效果显著,基本上不存在耀斑
现象。
通过几天了解和实拍分析,笔者对此款超广角变
焦镜头有了较为客观的认识。它的外观设计靓丽,操
作方便舒适,具有优良的光学成像性能,不愧为佳能L
级变焦镜头的“王牌”,成为如今众多新闻记者和摄影
师们现场采访和艺术创作的有利武器。这款镜头景深
特别大,易得到景物影像都清晰的全景画面。加之它
透视效果独具魅力,完全可以利用它和变形特征来强
调画面远近感,造就一种别具一格的深邃空间和场景
36 2。o2 6 CAMERA啦_幢
氯围,产生标准变焦镜头无法拍摄出的特殊效果。
当然,对于超广角大孔径变焦镜头而言,设计制
造难度确实很大,即使是专业级的镜头也存在不少尚
待解决的难题,其整体影像素质均要低于标准或中长
焦距专业变焦距镜头。国外几家权威机构对佳能这敦
镜头测试得出的分值都不算高,也充分说明了这一
点。所以,如何进一步校正影像透视畸变 提高影像边
缘解像力和明锐度,防止色彩损失,控制残留眩光
等,仍然是超广角专业镜头今后研究设计的努力方
向。2OO1年底,佳能公司又研制开发出新一代EF16~
35/2.8L USM超广角变焦镜头。该镜头采用了三片非
球面透镜和两片UD超低色散透镜,相信这敦镜头定
会有令人惊喜的影像素质。技术数据见表1。
衰1 佳瞳EF17—35/2.8L USM镜头技术数据
镜头光学系统 1O组15片(含两片非球面)
税场角 104c 6
光圈范围 P2 8~F22
光圈叶片 7枝
最近拍摄距离 O.42m
放大倍率 0 11倍
滤色镜口径 77ram
AF驱动 环形USM
体积 83.5mm x 95 7mm
重量 545g
(编辑沈荣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