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地下连通通道基坑监测方案

IT圈 admin 31浏览 0评论

2024年3月17日发(作者:蒲若华)

地下连接通道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本市协和城一二期地下连通通道建设单位是本静安协和房地产。一二期地下连

通通道位于已竣工的一期建筑与建设中的二期建筑之间。

一二期地下连通通道南北两侧采用钻孔灌注桩围护,东西两侧利用原来的地

下连续墙围护。基坑开挖深度13.45米。基坑内设置三道支撑,第一道支撑采用砼

支撑,第二道、第三道支撑采用钢支撑。加固采用高压旋喷桩加固。基坑降水采

用深井降水。

2、工地周围环境情况

(1)地下管线:

基坑南侧永源路下地下管线自基坑由近至远依次为上水500、通讯48孔、雨

水800、煤气300、煤气300、电力21孔、上水300。另外有一根煤气支管,沿现

在工地西侧围墙通到小区,施工时应重点保护,加强监测。

(2)建/构筑物:

基坑周围建筑物主要有协和城一、二期建筑。在基坑西北距离基坑15米,

有一幢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3层砖木结构房屋,为大放脚基础(优秀历史保

护建筑),按设计要求,上述建筑应进行监测。

二、监测设计的原则及依据

1、监测方案编制依据

(1)本静安协和房地产提供的一二期地下连通通道图纸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3)《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 8-97)

(4)《本市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1999)

(5)《基坑工程施工监测规程》(DG/TJ08-2001-2020)

2、监测方案的编制原则

开展和加强监测工作,可以根据实时的变形数据,分析判断预测基坑开挖过

程中周边环境及围护体系的变形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达到控制基坑变形,保护

周边环境及基坑围护体系的目的。从时空效应的理论出发,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

况以及设计单位的要求,本监测方案的编制按以下原则进行:

(1)基坑施工的平面影响范围以两倍基坑开挖深度(H)确定,即在距基坑 27m

范围内的地下管线及建筑物作为本工程监测保护的对象。

(2)对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地下管线,进行监测工作。

(3)监测内容和监测点的布设,满足本工程设计和有关规范规程的要求,同时

能客观全面反映本工程施工过程中周围环境和基坑围护体系的变形。

(4)采用的监测仪器满足精度要求且在有效的检校期限内,采用方法准确、监

测频率适当,符合设计和规范规程的要求,能及时准确提供数据,满足施工的要求。

(5)监测信息及时反馈工程各方,同时在日常的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各项监测数

据综合分析,找出产生原因并建议相应的对策,及时预测下道工序的影响,优化施

工,切实达到信息化施工的目的。

3、施工监测目的

基坑开挖过程中,必须保证支护结构的稳定性,以确保基坑施工安全,从而

不危及基坑周边既有建筑物和构筑物、地下管线等。为此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相

应的监控保护措施,监测的目的主要是:

(1)了解围护结构的受力﹑变形等沉降情况,对围护结构的稳定性进行评价;

(2)对基坑周边地下水位、地下管线和建筑物的沉降﹑变形等进行监控,了解

基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情况;

(3)通过获得的围护结构及周围环境在施工中的综合信息,进行施工的日常

管理,对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合理性进行评价,为优化和合理组织施工提供可靠信息,

并指导后续施工。

4、监测内容

为了及时收集、反馈和分析周围环境要素及围护结构在施工中的变形信息,实

现信息化施工,确保施工安全。综合委托单位提供的资料、本工程周围环境特点及

围护设计单位、管线监护单位对工程监测工作的具体要求,确定本监测工程设置以

下几方面监测内容:

(1)周边地下管线沉降监测

2024年3月17日发(作者:蒲若华)

地下连接通道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本市协和城一二期地下连通通道建设单位是本静安协和房地产。一二期地下连

通通道位于已竣工的一期建筑与建设中的二期建筑之间。

一二期地下连通通道南北两侧采用钻孔灌注桩围护,东西两侧利用原来的地

下连续墙围护。基坑开挖深度13.45米。基坑内设置三道支撑,第一道支撑采用砼

支撑,第二道、第三道支撑采用钢支撑。加固采用高压旋喷桩加固。基坑降水采

用深井降水。

2、工地周围环境情况

(1)地下管线:

基坑南侧永源路下地下管线自基坑由近至远依次为上水500、通讯48孔、雨

水800、煤气300、煤气300、电力21孔、上水300。另外有一根煤气支管,沿现

在工地西侧围墙通到小区,施工时应重点保护,加强监测。

(2)建/构筑物:

基坑周围建筑物主要有协和城一、二期建筑。在基坑西北距离基坑15米,

有一幢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3层砖木结构房屋,为大放脚基础(优秀历史保

护建筑),按设计要求,上述建筑应进行监测。

二、监测设计的原则及依据

1、监测方案编制依据

(1)本静安协和房地产提供的一二期地下连通通道图纸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3)《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 8-97)

(4)《本市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1999)

(5)《基坑工程施工监测规程》(DG/TJ08-2001-2020)

2、监测方案的编制原则

开展和加强监测工作,可以根据实时的变形数据,分析判断预测基坑开挖过

程中周边环境及围护体系的变形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达到控制基坑变形,保护

周边环境及基坑围护体系的目的。从时空效应的理论出发,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

况以及设计单位的要求,本监测方案的编制按以下原则进行:

(1)基坑施工的平面影响范围以两倍基坑开挖深度(H)确定,即在距基坑 27m

范围内的地下管线及建筑物作为本工程监测保护的对象。

(2)对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地下管线,进行监测工作。

(3)监测内容和监测点的布设,满足本工程设计和有关规范规程的要求,同时

能客观全面反映本工程施工过程中周围环境和基坑围护体系的变形。

(4)采用的监测仪器满足精度要求且在有效的检校期限内,采用方法准确、监

测频率适当,符合设计和规范规程的要求,能及时准确提供数据,满足施工的要求。

(5)监测信息及时反馈工程各方,同时在日常的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各项监测数

据综合分析,找出产生原因并建议相应的对策,及时预测下道工序的影响,优化施

工,切实达到信息化施工的目的。

3、施工监测目的

基坑开挖过程中,必须保证支护结构的稳定性,以确保基坑施工安全,从而

不危及基坑周边既有建筑物和构筑物、地下管线等。为此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相

应的监控保护措施,监测的目的主要是:

(1)了解围护结构的受力﹑变形等沉降情况,对围护结构的稳定性进行评价;

(2)对基坑周边地下水位、地下管线和建筑物的沉降﹑变形等进行监控,了解

基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情况;

(3)通过获得的围护结构及周围环境在施工中的综合信息,进行施工的日常

管理,对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合理性进行评价,为优化和合理组织施工提供可靠信息,

并指导后续施工。

4、监测内容

为了及时收集、反馈和分析周围环境要素及围护结构在施工中的变形信息,实

现信息化施工,确保施工安全。综合委托单位提供的资料、本工程周围环境特点及

围护设计单位、管线监护单位对工程监测工作的具体要求,确定本监测工程设置以

下几方面监测内容:

(1)周边地下管线沉降监测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