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9日发(作者:常秀艾)
十集大型纪录片创新之路观后感5篇
十集大型纪录片《创新之路》观后感【1】
今年2月,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说:“美国搞过一个《拜杜法案》,这对美国的创新发展起到
了很大的撬动作用。像这样的国际经验还要好好研究。”
《拜杜法案》究竟是什么?它为什么值得我们研究学习?
1978年,位于印第安纳州的普渡大学的一位教授找到该州的资深参议员博区·拜请求协助。学校获得了
多个政府资助的项目,但由于“谁出资、谁拥有”的政策,研发的成果,不仅收益权归政府,而且一切的后
续性研发也不可以由发明人独享,这导致大量科研成果闲置浪费。
纪录片《创新之路》采访约瑟夫?艾伦美国前参议院幕僚长
如果发明者不能拥有研究成果,没有商业化带来的奖励,这些成果永远都不会被商业化,所以拜杜法案
出发点是很基础的问题,谁能更好地管理新的发明,是政府吗?还是发明者自己?
1968年,日本超过西德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70年代,技术优势的失落让美国感到极大
的威胁和不安。1979年,哈佛大学著名学者傅高义,出版《日本第一》研究专著,引起巨大轰动,成为当年
美国最畅销的图书之一。
70年代末,日本的钢铁产量已经与美国相当,工厂设备却比美国更先进、更有效率。1978年,在世界
最大的22座现代化熔铁炉中,有14座属于日本,美国一座也没有。日本钢铁企业的竞争力全球第一。
在汽车制造业,日本让原本执世界工业牛耳的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厂纷纷弃甲。1979年,日本对外输出了
450万辆汽车,其中在美国销售了近200万辆,而美国汽车在日本的销售量仅1.5万辆。
然而历史充满着荣格所说的“共时性”,当时谁也不能料到,这一年,在美国中北部的印第安纳州,一个
大学老师向参议员反应的问题,竟成为改变了整个未来技术市场发展,让美国能在十年之中重新站回领导地
位的契机。
2016纪录片《创新之路》可以说是万众创新的启示录,破除了这些专家创新恫吓的魔咒,为中国的创新发展
带来新思路。
10集大型纪录片《创新之路》观后感【1】
今天的中国已经意识到,旧有的经济增长方式迫切需要改变,从资源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在这个过程
中,中国需要借鉴什么,需要思考什么,很多都在摸索之中。纪录片《创新之路》希望带着中国创新面临的
问题,去到曾经给世界带来创新的国家和正在创新的国家,在历史与现实的两个维度中,为中国创新寻找他
山之石,为转型中的中国提供一份思考的力量。
什么是创新,创新如何去做,创新与国家繁荣有着怎样的关系,与当今世界格局有着怎样的关系,与普
通人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关系,这是纪录片《创新之路》所专注的重点。创新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体系,创新
对世界众多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过推动作用,如何呈现创新及创新的意义,纪录片《创新之路》团队做了大
量的调研,最终选择了科学、人才、教育、法律、政府、市场、资本、创新者、世界未来等九个方面来探讨
创新生长所需要的土壤,这不代表创新所有的方面,但却是与当下中国社会、中国创新最有关联的方面。希
望这些内容可以撬动中国人对创新的思考。
在中国、甚至全世界,媒体如此系统地思考创新恐怕还是第一次。在时间上,纪录片《创新之路》从第
一次工业革命开始探讨历次工业革命、科技革新,为不同国家、产业带来的命运转折。在空间上,摄制组奔
赴工业文明以来相继崛起的世界创新强国,寻找它们创新成功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机制,寻找它们走过了哪些
弯路,最终以纪录片的形式,生动地展现出来,希望为决策者提供依据,为实践者提供借鉴。
历史上,“德国制造”、“日本制造”都曾是粗制滥造的代名词;一百多年前,硅谷是一片田园景象,瑞典
2024年3月19日发(作者:常秀艾)
十集大型纪录片创新之路观后感5篇
十集大型纪录片《创新之路》观后感【1】
今年2月,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说:“美国搞过一个《拜杜法案》,这对美国的创新发展起到
了很大的撬动作用。像这样的国际经验还要好好研究。”
《拜杜法案》究竟是什么?它为什么值得我们研究学习?
1978年,位于印第安纳州的普渡大学的一位教授找到该州的资深参议员博区·拜请求协助。学校获得了
多个政府资助的项目,但由于“谁出资、谁拥有”的政策,研发的成果,不仅收益权归政府,而且一切的后
续性研发也不可以由发明人独享,这导致大量科研成果闲置浪费。
纪录片《创新之路》采访约瑟夫?艾伦美国前参议院幕僚长
如果发明者不能拥有研究成果,没有商业化带来的奖励,这些成果永远都不会被商业化,所以拜杜法案
出发点是很基础的问题,谁能更好地管理新的发明,是政府吗?还是发明者自己?
1968年,日本超过西德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70年代,技术优势的失落让美国感到极大
的威胁和不安。1979年,哈佛大学著名学者傅高义,出版《日本第一》研究专著,引起巨大轰动,成为当年
美国最畅销的图书之一。
70年代末,日本的钢铁产量已经与美国相当,工厂设备却比美国更先进、更有效率。1978年,在世界
最大的22座现代化熔铁炉中,有14座属于日本,美国一座也没有。日本钢铁企业的竞争力全球第一。
在汽车制造业,日本让原本执世界工业牛耳的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厂纷纷弃甲。1979年,日本对外输出了
450万辆汽车,其中在美国销售了近200万辆,而美国汽车在日本的销售量仅1.5万辆。
然而历史充满着荣格所说的“共时性”,当时谁也不能料到,这一年,在美国中北部的印第安纳州,一个
大学老师向参议员反应的问题,竟成为改变了整个未来技术市场发展,让美国能在十年之中重新站回领导地
位的契机。
2016纪录片《创新之路》可以说是万众创新的启示录,破除了这些专家创新恫吓的魔咒,为中国的创新发展
带来新思路。
10集大型纪录片《创新之路》观后感【1】
今天的中国已经意识到,旧有的经济增长方式迫切需要改变,从资源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在这个过程
中,中国需要借鉴什么,需要思考什么,很多都在摸索之中。纪录片《创新之路》希望带着中国创新面临的
问题,去到曾经给世界带来创新的国家和正在创新的国家,在历史与现实的两个维度中,为中国创新寻找他
山之石,为转型中的中国提供一份思考的力量。
什么是创新,创新如何去做,创新与国家繁荣有着怎样的关系,与当今世界格局有着怎样的关系,与普
通人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关系,这是纪录片《创新之路》所专注的重点。创新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体系,创新
对世界众多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过推动作用,如何呈现创新及创新的意义,纪录片《创新之路》团队做了大
量的调研,最终选择了科学、人才、教育、法律、政府、市场、资本、创新者、世界未来等九个方面来探讨
创新生长所需要的土壤,这不代表创新所有的方面,但却是与当下中国社会、中国创新最有关联的方面。希
望这些内容可以撬动中国人对创新的思考。
在中国、甚至全世界,媒体如此系统地思考创新恐怕还是第一次。在时间上,纪录片《创新之路》从第
一次工业革命开始探讨历次工业革命、科技革新,为不同国家、产业带来的命运转折。在空间上,摄制组奔
赴工业文明以来相继崛起的世界创新强国,寻找它们创新成功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机制,寻找它们走过了哪些
弯路,最终以纪录片的形式,生动地展现出来,希望为决策者提供依据,为实践者提供借鉴。
历史上,“德国制造”、“日本制造”都曾是粗制滥造的代名词;一百多年前,硅谷是一片田园景象,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