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D31007《远洋运输业务》课程标准 - 海运学院

IT圈 admin 48浏览 0评论

2024年3月24日发(作者:欧阳子安)

《远洋运输业务》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远洋运输业务

适用专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航海技术专业

开设学期:第三学年第1学期

学时:32

学分:2分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是航海技术专业学生专业选修课程。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基础

知识。远洋运输的主要营运方式与特点,班轮运输业务,提单及提单业务,租船运输业务,

集装箱运输业务,远洋运价,海运代理业务及货运事故的处理等相关的业务。通过学习及实

践使学生能胜任远洋运输业及相关服务行业的业务工作。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思路:打破传统的以“了解”、“掌握” 为特征设定的学科型课

程目标,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

手能力的培养,打破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以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通过对航海技术专业人

才培养目标的分析,按任务驱动、项目引领模式来构建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和重视学生在校

学习与船舶营运工作的一致性,突出运用案例与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将课

堂教学与获取实际职业能力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的海船驾驶员职业岗位船舶营运业务能力和

职业素养。

本课程标准以航海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船舶营运中涉及到的运输业务及要

求,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三副的工作岗位实际,确定本课程的工作

模块和课程内容。

三、课程目标

航海技术的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是国际海船的船员,因此海船船员是一项国际化的职

业,具有极强的涉外性。本课程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设计与活动,使学生掌握船舶航行所

涉及的远洋业务。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1

1. 专业能力目标

1) 具有班轮运输业务知识及班轮业务处理能力。

2) 具有提单与提单业务知识及基本业务处理能力。

3) 具有租船运输业务知识及租船合同业务处理能力。

4) 具有旅客运输业务与拖航运输业务知识及基本业务处理能力。

5) 具有集装箱运输业务知识及基本业务处理能力。

6) 具有远洋运价与运费知识及运费计算能力。

7) 具有海运代理业务知识及代理业务处理能力。

8) 具有货运事故处理能力。

9) 具有海事处理相关知识。

2. 社会能力目标:

1) 具有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

2) 具有良好的沟通、组织、协调等人际交往能力;

3) 具有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4) 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5)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3. 方法能力目标:

1) 能开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2) 能通过各种媒体资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 能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并实施的能力;

4) 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四、学习项目设计

1. 学习项目划分

参考学时

序号 学习项目 任务(项目)单元

理论 实践

基础知识与营运方式

1 班轮业务

传统班轮货运程序 2

4

2

远洋货运单证

提单性质、作用和种类

2

提单及提单业务

提单的内容

提单法规与业务

航次租船业务

3

租船运输业务

航次租船合同

定期租船合同

4

5

6

集装箱运输业务

远洋运价与

运费业务

海运代理业务

集装箱船运输业务

班轮运输运费与运价运价计算

船舶代理、货运代理

理赔与索赔

7

货运事故处理业务

海事处理业务

碰撞事故、海难救助

共同海损、责任限制

课时合计

2.课程内容要求

学习项目1 班轮业务

学习目标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32

学时 8

具有正确理解远洋运输业务基础知识的能力

具有正确掌握班轮货运程序基的能力

具有远洋货运单证的应用能力

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和建议

掌握远洋运输的概念;

了解其重要性及特点;

了解国际航运的发展;

掌握各种营运方式的特点。

熟练掌握从揽货订舱到交付货物的整个货运程序;

能编制及使用各种货运单证;

熟悉班轮公会的主要业务与公会行动守则公约。

3

任务驱动法、项目导向法;演

示教学法 、案例分析

教学媒体与设

多媒体教学设

学习项目2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对船舶工作有一定的了解,有航海基础

知识。

提单及提单业务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具有航海类专业本科及以上学

历初级以上职称。

学时 6

学习目标

熟练掌握提单的概念、性质、功能和分类;

熟悉《海牙规则》、《维斯比规则》、《汉堡规则》的主要内容;

掌握提单记载事项及其证据效力;

掌握提单的首要条款、承运人责任期限、责任条款、免责条款、责任限制

条款;

了解特定货物条款及索赔通知和诉讼时效等条款

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和建议

熟练掌握提单的概念、性质、功能和分类;

熟悉《海牙规则》、《维斯比规则》、《汉堡规则》的主要内

容;

掌握提单记载事项及其证据效力;

掌握提单的首要条款、承运人责任期限、责任条款、免责

条款、责任限制条款;

了解特定货物条款及索赔通知和诉讼时效等条款

教学媒体与设

多媒体教学设

学习项目3

学习目标

租船运输业务

具有租船运输程序合同确认的能力

具有航次租船合同内容的理解能力

具有定期租船合同内容的理解能力

学习内容

租船运输的经营方式;

租船程序、;

租船合同范本;

租船合同条款的分类;

航次租船合同的主要内容;

定期租船合同的主要内容。

教学媒体与设

多媒体教学设

学习项目4 集装箱运输业务

4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对船舶工作有一定的了解,有航海基础

知识。

任务驱动法、项目导向法;演

示教学法;案例分析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具有航海类专业本科及以上学

历初级以上职称。

学时

6

教学方法和建议

任务驱动法、项目导向法;演

示教学法、案例分析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对船舶工作有一定的了解,有航海基础

知识。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具有航海类专业本科及以上学

历初级以上职称。

学时 2

学习目标

了解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动向;熟悉集装箱运输设备和设施;掌握集装箱货

运程序;会填写和使用集装箱提单。

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和建议

任务驱动法、项目导向法;演

示教学法、案例分析

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动向;

熟悉集装箱运输设备和设施;

掌握集装箱货运程序;

会填写和使用集装箱提单。

教学媒体与设

多媒体教学设

学习项目5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对船舶工作有一定的了解,有航海基础

知识。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具有航海类专业本科及以上学

历初级以上职称。

远洋运价与运费业务 学时 2

掌握运价和运费的概念;掌握运价的制定和运费的支付及计费的币种;掌

握班轮运价的特点、种类、运费的结构和计费标准;掌握常用的运价表;

了解中国远洋运输集团第一号运价表;杂货班轮运费计算;掌握集装箱海

运运费的计算;了解航次租船费率的估算;了解油船运价。

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和建议

学习目标

掌握运价和运费的概念;

掌握运价的制定和运费的支付及计费的币种;

掌握班轮运价的特点、种类、运费的结构和计费标准;

掌握常用的运价表;

了解中国远洋运输集团第一号运价表;

杂货班轮运费计算;

掌握集装箱海运运费的计算;

了解航次租船费率的估算;

了解油船运价。

教学媒体与设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习项目6 海运代理业务

了解代理行为的法律概念;

掌握船舶代理业务范围;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对船舶工作有一定的了解,有航海基

础知识。

任务驱动法、项目导向法;演

示教学法、案例分析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具有航海类专业本科及以上学

历初级以上职称。

学时 2

学习目标

掌握海上货物运输代理的要领及其业务范围;

掌握报关业务。

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和建议

了解代理行为的法律概念;

了解代理行为的有效和无效;

掌握代理关系的确立、变更或终止; 任务驱动法、项目导向法;演

掌握代理人的责任原则; 示教学法、案例分析

掌握船舶代理关系的类型及备用金的索汇、使用和结算;

掌握船舶代理业务范围;

5

掌握海上货物运输代理的要领及其业务范围;

掌握报关业务。

教学媒体与设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习项目7 货运事故处理业务 海事处理业务

掌握货运事故的种类及现场处理;

熟悉货运事故的责任;

能处理相关的索赔、理赔;

具有海事处理的一般知识。

学习内容

掌握船舶货运质量管理;

掌握货运事故的种类及现场处理;

熟悉货运事故的责任;

能处理相关的索赔、理赔

碰撞事故理;

救助业务

共同海损业务

海事索赔责任限制业务

教学媒体与设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对船舶工作有一定的了解,有航海基

础知识。

教学方法和建议

学时 6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对船舶工作有一定的了解,有航海基

础知识。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具有航海类专业本科及以上学

历初级以上职称。

学习目标

任务驱动法、项目导向法;演

示教学法、案例分析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具有航海类专业本科及以上学

历初级以上职称。

五、实施建议

1. 学习材料选用与编写

1) 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以基于项目课程的设计思想。

2) 应采用典型案例分析,理论结合实际以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3) 编写教材时应将典型的工作任务,按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和素质要求转

换成学习任务,结合营运货运程序组织教材内容,以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学与教、

学生与教师互动的社会交往情境,达到“学中做、做中学、学做合一”的教学目的。

4) 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航海英语的理解与灵活运用。教材

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5) 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时地

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6) 教材中的活动设计的内容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

2. 教学组织与设计

6

1) 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行动导向教学,以工作任

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通过以学习任务为依托的教学,使学生在

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是模拟真实工作任务,如出口货运程序,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和学

生分组讨论、训练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

的教学内容采用适合于内容的案例与教学方法,通常采用四阶段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头脑

风暴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等,课堂教学可以采用某一种教学法,也可以多种教学法

相结合。

3) 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特别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教学资料等网络资源让学生能够在

课堂外进行自主学习, 鼓励探究性学习,拓展学生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可以更好地运用

本课所学知识和技能; 推动协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和工作责任感,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

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4)

在教学过程中,要应用多媒体、投影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

3. 课程考核与评价

1) 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项目

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

2) 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

绩。

4.课程教学资源使用与建设

1) 注重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

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

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

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搭建

远程教学平台,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

7

2024年3月24日发(作者:欧阳子安)

《远洋运输业务》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远洋运输业务

适用专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航海技术专业

开设学期:第三学年第1学期

学时:32

学分:2分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是航海技术专业学生专业选修课程。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基础

知识。远洋运输的主要营运方式与特点,班轮运输业务,提单及提单业务,租船运输业务,

集装箱运输业务,远洋运价,海运代理业务及货运事故的处理等相关的业务。通过学习及实

践使学生能胜任远洋运输业及相关服务行业的业务工作。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思路:打破传统的以“了解”、“掌握” 为特征设定的学科型课

程目标,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

手能力的培养,打破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以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通过对航海技术专业人

才培养目标的分析,按任务驱动、项目引领模式来构建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和重视学生在校

学习与船舶营运工作的一致性,突出运用案例与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将课

堂教学与获取实际职业能力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的海船驾驶员职业岗位船舶营运业务能力和

职业素养。

本课程标准以航海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船舶营运中涉及到的运输业务及要

求,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三副的工作岗位实际,确定本课程的工作

模块和课程内容。

三、课程目标

航海技术的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是国际海船的船员,因此海船船员是一项国际化的职

业,具有极强的涉外性。本课程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设计与活动,使学生掌握船舶航行所

涉及的远洋业务。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1

1. 专业能力目标

1) 具有班轮运输业务知识及班轮业务处理能力。

2) 具有提单与提单业务知识及基本业务处理能力。

3) 具有租船运输业务知识及租船合同业务处理能力。

4) 具有旅客运输业务与拖航运输业务知识及基本业务处理能力。

5) 具有集装箱运输业务知识及基本业务处理能力。

6) 具有远洋运价与运费知识及运费计算能力。

7) 具有海运代理业务知识及代理业务处理能力。

8) 具有货运事故处理能力。

9) 具有海事处理相关知识。

2. 社会能力目标:

1) 具有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

2) 具有良好的沟通、组织、协调等人际交往能力;

3) 具有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4) 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5)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3. 方法能力目标:

1) 能开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2) 能通过各种媒体资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 能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并实施的能力;

4) 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四、学习项目设计

1. 学习项目划分

参考学时

序号 学习项目 任务(项目)单元

理论 实践

基础知识与营运方式

1 班轮业务

传统班轮货运程序 2

4

2

远洋货运单证

提单性质、作用和种类

2

提单及提单业务

提单的内容

提单法规与业务

航次租船业务

3

租船运输业务

航次租船合同

定期租船合同

4

5

6

集装箱运输业务

远洋运价与

运费业务

海运代理业务

集装箱船运输业务

班轮运输运费与运价运价计算

船舶代理、货运代理

理赔与索赔

7

货运事故处理业务

海事处理业务

碰撞事故、海难救助

共同海损、责任限制

课时合计

2.课程内容要求

学习项目1 班轮业务

学习目标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32

学时 8

具有正确理解远洋运输业务基础知识的能力

具有正确掌握班轮货运程序基的能力

具有远洋货运单证的应用能力

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和建议

掌握远洋运输的概念;

了解其重要性及特点;

了解国际航运的发展;

掌握各种营运方式的特点。

熟练掌握从揽货订舱到交付货物的整个货运程序;

能编制及使用各种货运单证;

熟悉班轮公会的主要业务与公会行动守则公约。

3

任务驱动法、项目导向法;演

示教学法 、案例分析

教学媒体与设

多媒体教学设

学习项目2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对船舶工作有一定的了解,有航海基础

知识。

提单及提单业务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具有航海类专业本科及以上学

历初级以上职称。

学时 6

学习目标

熟练掌握提单的概念、性质、功能和分类;

熟悉《海牙规则》、《维斯比规则》、《汉堡规则》的主要内容;

掌握提单记载事项及其证据效力;

掌握提单的首要条款、承运人责任期限、责任条款、免责条款、责任限制

条款;

了解特定货物条款及索赔通知和诉讼时效等条款

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和建议

熟练掌握提单的概念、性质、功能和分类;

熟悉《海牙规则》、《维斯比规则》、《汉堡规则》的主要内

容;

掌握提单记载事项及其证据效力;

掌握提单的首要条款、承运人责任期限、责任条款、免责

条款、责任限制条款;

了解特定货物条款及索赔通知和诉讼时效等条款

教学媒体与设

多媒体教学设

学习项目3

学习目标

租船运输业务

具有租船运输程序合同确认的能力

具有航次租船合同内容的理解能力

具有定期租船合同内容的理解能力

学习内容

租船运输的经营方式;

租船程序、;

租船合同范本;

租船合同条款的分类;

航次租船合同的主要内容;

定期租船合同的主要内容。

教学媒体与设

多媒体教学设

学习项目4 集装箱运输业务

4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对船舶工作有一定的了解,有航海基础

知识。

任务驱动法、项目导向法;演

示教学法;案例分析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具有航海类专业本科及以上学

历初级以上职称。

学时

6

教学方法和建议

任务驱动法、项目导向法;演

示教学法、案例分析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对船舶工作有一定的了解,有航海基础

知识。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具有航海类专业本科及以上学

历初级以上职称。

学时 2

学习目标

了解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动向;熟悉集装箱运输设备和设施;掌握集装箱货

运程序;会填写和使用集装箱提单。

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和建议

任务驱动法、项目导向法;演

示教学法、案例分析

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动向;

熟悉集装箱运输设备和设施;

掌握集装箱货运程序;

会填写和使用集装箱提单。

教学媒体与设

多媒体教学设

学习项目5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对船舶工作有一定的了解,有航海基础

知识。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具有航海类专业本科及以上学

历初级以上职称。

远洋运价与运费业务 学时 2

掌握运价和运费的概念;掌握运价的制定和运费的支付及计费的币种;掌

握班轮运价的特点、种类、运费的结构和计费标准;掌握常用的运价表;

了解中国远洋运输集团第一号运价表;杂货班轮运费计算;掌握集装箱海

运运费的计算;了解航次租船费率的估算;了解油船运价。

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和建议

学习目标

掌握运价和运费的概念;

掌握运价的制定和运费的支付及计费的币种;

掌握班轮运价的特点、种类、运费的结构和计费标准;

掌握常用的运价表;

了解中国远洋运输集团第一号运价表;

杂货班轮运费计算;

掌握集装箱海运运费的计算;

了解航次租船费率的估算;

了解油船运价。

教学媒体与设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习项目6 海运代理业务

了解代理行为的法律概念;

掌握船舶代理业务范围;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对船舶工作有一定的了解,有航海基

础知识。

任务驱动法、项目导向法;演

示教学法、案例分析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具有航海类专业本科及以上学

历初级以上职称。

学时 2

学习目标

掌握海上货物运输代理的要领及其业务范围;

掌握报关业务。

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和建议

了解代理行为的法律概念;

了解代理行为的有效和无效;

掌握代理关系的确立、变更或终止; 任务驱动法、项目导向法;演

掌握代理人的责任原则; 示教学法、案例分析

掌握船舶代理关系的类型及备用金的索汇、使用和结算;

掌握船舶代理业务范围;

5

掌握海上货物运输代理的要领及其业务范围;

掌握报关业务。

教学媒体与设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习项目7 货运事故处理业务 海事处理业务

掌握货运事故的种类及现场处理;

熟悉货运事故的责任;

能处理相关的索赔、理赔;

具有海事处理的一般知识。

学习内容

掌握船舶货运质量管理;

掌握货运事故的种类及现场处理;

熟悉货运事故的责任;

能处理相关的索赔、理赔

碰撞事故理;

救助业务

共同海损业务

海事索赔责任限制业务

教学媒体与设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对船舶工作有一定的了解,有航海基

础知识。

教学方法和建议

学时 6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对船舶工作有一定的了解,有航海基

础知识。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具有航海类专业本科及以上学

历初级以上职称。

学习目标

任务驱动法、项目导向法;演

示教学法、案例分析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具有航海类专业本科及以上学

历初级以上职称。

五、实施建议

1. 学习材料选用与编写

1) 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以基于项目课程的设计思想。

2) 应采用典型案例分析,理论结合实际以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3) 编写教材时应将典型的工作任务,按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和素质要求转

换成学习任务,结合营运货运程序组织教材内容,以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学与教、

学生与教师互动的社会交往情境,达到“学中做、做中学、学做合一”的教学目的。

4) 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航海英语的理解与灵活运用。教材

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5) 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时地

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6) 教材中的活动设计的内容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

2. 教学组织与设计

6

1) 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行动导向教学,以工作任

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通过以学习任务为依托的教学,使学生在

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是模拟真实工作任务,如出口货运程序,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和学

生分组讨论、训练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

的教学内容采用适合于内容的案例与教学方法,通常采用四阶段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头脑

风暴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等,课堂教学可以采用某一种教学法,也可以多种教学法

相结合。

3) 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特别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教学资料等网络资源让学生能够在

课堂外进行自主学习, 鼓励探究性学习,拓展学生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可以更好地运用

本课所学知识和技能; 推动协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和工作责任感,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

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4)

在教学过程中,要应用多媒体、投影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

3. 课程考核与评价

1) 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项目

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

2) 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

绩。

4.课程教学资源使用与建设

1) 注重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

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

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

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搭建

远程教学平台,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

7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