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掺杂氢氧化镍电子结构的量子化学DV-Xα方法研究

IT圈 admin 47浏览 0评论

2024年3月24日发(作者:京蕴秀)

维普资讯

物理化学学报(Wuli Huaxue Xuebao) 

January 

Acta Phys.-Chim.Sin.,2007,23(1):27—31 27 

【Article] WWW.whxb.pku.edu.ca 

掺杂氢氧化镍电子结构的量子化学DV.X0【方法研究 

余丹梅 , 陈昌国 司玉军 周上祺。 

4O0044) 

王 丽 

643000; ( 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重庆ZI4)(K}4.4; 。四川理工学院化学系,四川自贡

a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重庆

摘要: 用量子化学DV.Xct方法计算氢氧化镍Ni7()棚 、Ni6ZnO棚 、N ̄CuO 翟、Ni6CaOnH ̄原子簇的电子结 

构.通过对态密度、电荷集居数、净电荷、电荷密度差、电离能和跃迁能的分析表明,在氢氧化镍中加入Zn、Cu能 

增强Ni原子与氧原子的相互作用,强化Ni—_()键,提高了氢氧化镍结构的稳定性,有利于延长其循环寿命;而 

Ca的添加会减弱镍原子和氧原子间的相互作用.添加Zn、Cu、Ca都能降低氢氧化镍的电离能,提高跃迁能,促 

进电子在体系中的传递,有利于改善氢氧化镍电极的电化学性能.但是,过量的钙可能引起氢氧化镍的结构改变 

而使其失去电化学活性. 

关键词:氢氧化镍;掺杂;DV.Xct法;Zn;Cu;Ca 

中图分类号:O641 

Study on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Doped Nickel Hydroxide using 

he tDV-X0【Method of Quantum Chemistry 

YU Dan—Mei ’’ CHEN Chang—Guo SI Yu—Jun ZHOU Shang—Qi。 WANG Li 

(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Chongqing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44,P R.China; 

2Department of Chemisty,Swhuan r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llege,Zigong 543000,Sichuan Province,P.R.Chia;n 

。College of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Chongqing Universiyt,Chongqing 400044,P R.Chia)n 

Abstract 1]he electronic structures of N 翟,Ni6ZnO 翟,Ni6CuO ;,and N ̄CaO 翟clusters were calculated 

using the DV—Xct method of quantum chemistry.By analyzing the density of states,the orbital populations

the net 

charges,the ionization energies,the trnsitaion energies,and the elctreic charge densiy diftferences of the selected 

clusters,it was indicated that he tinteraction between Ni and 0 was enhanced by adding Zn nd aCu to ickeln hydroxide. 

nd tahe Ni—_()bond was strengthened.As a result,the structural stability of nickel hydroxide was improved and the 

cycling life of the elcterode WaS extended.However,the addition of Ca weakened the interaction.The ionization 

energy WaS dropped and transition energy was elevated by the doping of Zn,Cu,and Ca,and thus the transfer of 

elctreonsin electrodematerialswas acceleratedandtheelcterochemicalperformanceofnickelhydroxide electrodeWaS 

improved.However,excessive Ca-dopped will change the structure of nickel hydroxide and will deteriorate its 

electrochemical erpformance. 

Key Words:Nickel hydroxide;Doping;DV-Xot method;Zn;Cu;Ca 

金属氢化物一镍(MH—Ni)电池是在可充性镉镍电 

发展方向 .正极活性物质氢氧化镍( ̄Ni(OI-I)2)的 

池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高能碱性二次电池,具有 

较高的能量密度,良好的耐过充电性能,可大电流 

性能是MH—Ni电池整体性能提高的关键.虽然氢氧 

化镍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但与负极材料性 

能的提高相比,正极材料的性能还不能与之完全相 

匹配,还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氢氧化镍进行 

放电,容易密封,环境相容性好等诸多优点,对MH— 

Ni电池的研究已成为碱性蓄电池领域的一个重要 

Received:July 10,2006;Revised:August 4,2006.English edition available online at、)Ir、Jnv.sciencedirect

com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yudanmei.1@163.com.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403014)资助项目 

⑥Editorial oficfe ofActa Phyfico-Chimica Sinica 

维普资讯

28 ActaPhys.一Chim.Sin.,2007 VO1.23 

掺杂修饰是改善其性能的一个重要途径【l . 

为了认识掺杂元素对氢氧化镍结构和性质的影 

响,本文采用量子化学计算对氢氧化镍电极的工 

表1各原子的基函数和势阱参数 

Table 1 Basis functions and funnel parameters of 

different atoms 

作过程进行研究.将元素Zn、Cu、Ca取代Ni7O 2H蛩 

原子簇的一种镍原子,分别构成了Ni6ZnOnH翟、 

Ni6CuOnH ̄;、Ni6CaO 2H翟原子簇,在相同条件下,采 

用DV.Xa方法进行计算,以探讨这些原子簇的电 

子结构,揭示Zn、Cu、Ca元素对氢氧化镍结构和性 轴为次高对称轴.由于所选取的原子簇具有G对称 

能的影响. 

性,因此,坐标系的规定为以“种子原子”为原点,垂 

直于纸面向外方向为x轴,水平向右方向为y轴, 

1计算模型和计算方法 

纸平面向上方向为z轴(见图l(c)). 

结晶完好的 .Ni(OH) 由层状结构的六方单元 

在计算中,选用冻芯的自旋非限制模型,以数值 

晶胞所组成(见图l(a)),每个晶胞中含有一个Ni原 

原子SSO基为基函数.为了选择适合的镍、氧、氢原 

子,两个。原子和两个H原子.两个Ni原子之间的 

子的势阱参数(势阱半径尺 、势阱深度 、最大半径 

距离a。=0.312 nm,两个NiO2层之间的距离C0= 

尺 ),采用不同的势阱参数对Ni7O 2H 原子簇进行计 

0.4605 nm【6J. 

算,依据计算结果的收敛情况来对原子势阱参数进 

在目前流行的众多量子化学计算方法中,计算 

行优化.选定的原子基函数和势阱参数列于表l中; 

精度与从头计算法相当的离散变分Xa(DV.Xa)方 

Zn、Cu、Ca的参数与Ni相同. 

法【7J,由于采用Diophantus积分原理将Xa方程中积 

本工作使用改进型DV.Xa程序[91,其计算能力 

分化为离散求和,同时又对交换势作了统计近似,所 

为总原子数420个,势类型数55个,总电子数3000 

以与从头算法相比,计算量大大降低,故常常用于大 

个. 

分子体系和晶体的计算. 

本工作在遵循计算模型选取原则的基础上,采 

2结果与讨论 

用“种子原子法”[81,以镍原子为中心原子,依次将其 

2.1态密度分析 

临近的原子逐步包含到原子簇内.选取原子簇时还 Ni7o 2H 及其掺杂元素Zn、Cu、Ca原子簇的总 

考虑了 .Ni(OH) 晶体结构的复杂性,以及计算程 

态密度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元素掺杂后原子簇的 

序和计算机计算能力的限制.在综合各方面因素的 

总态密度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这些元素虽然进入了 

情况下,选择Ni7O 2H蛩及其掺杂原子簇进行计算, 

氢氧化镍的结构中,但不会导致其结构发生改变,体 

其结构如图l(b)所示.另外,DV.Xa方法的源程序 

系仍然保持原来的层状六方晶系结构。不过在 

规定:坐标系的z轴为点群对称性最高次对称轴,x Ni6ZnOnH ̄;、Ni6CuOnH[;、Ni6CaOnH蛩原子簇的态密 

9 

96——oH●——Ni 

96——oH●——Nj 

(a) 

(b) 

图1 fl-Ni(OH):的结构,所选原子簇和坐标 

Fig.1 The structure,selected atom cluster,and coordinate system of/ ̄Ni(OH)2 

(a)sketch map ofthe structure;(b)Ni7()1 cluster;(c)coordinate sysetm 

维普资讯

No.1 余丹梅等:掺杂氢氧化镍电子结构的量子化学DV—x 方法研究 29 

图2氢氧化镍的总态密度 

Fig.2 The total state density of nickel hydroxide 

(a)Ni 皤 ;(b)Ni aO l2H. (c)Ni uO H} ;(d)Ni6ZnO H} 

度分布曲线中,紧靠主峰左则的一组小峰随掺人的 

元素不同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也就是对氢氧 

化镍的价带有影响.固体材料的价带反映了体系能 

带的电子填充状况 1.Zn、Cu原子的价电子构型分 

别为3 、3d [1l1,价电子数较多,所以对氢氧化 

镍的价带影响较大(见图2c、图2d).Ca的价电子构 

型为4 【ll1,价电子数少,对体系价带的影响也小(见 

图2b). 

2.2电荷集居数分析 

Ni7O 2H 及其掺杂元素Zn、Cu、Ca原子簇的各 

势原子轨道集居数和净电荷列于表2.从表中数据 

可知,zn原子4 轨道上有少量的电子向0原子2p 

轨道转移,而3 轨道的集居数基本恒定,说明Zn 

原子的3 轨道未参与体系化学键的形成.Zn原子 

的价电子构型是3 ,3 轨道处于全充满的稳定 

状态,不易得失电子,也没有空轨道与氧原子的2p 

电子形成 — )7r配位键;4s轨道虽然也处于全充 

满状态,但Zn的电负性相对较小,原子半径较大[111, 

在电负性比较大的O原子作用下,4 轨道上会失去 

部分电子.因此,zn原子3 轨道的集居数接近10, 

净电荷数小于+2.由于zn原子只有 轨道上少量 

电子移向O原子,所以电负性较强的O对Ni原子 

4 轨道上的电子吸引力会增强,使电子的转移增加, 

而Ni原子3 轨道的集居数与未加zn时基本相同, 

这样就使Ni原子的净电荷数明显增大.体系中各种 

O原子、H原子的轨道集居数、净电荷数也随之发生 

改变,但改变不如Ni原子的突出. 

cu元素的添加也使体系中原子轨道集居数和 

净电荷数产生变化.cu原子的价电子构型为 

3d ̄O4s ,3d轨道也处于全充满的稳定状态,得失电子 

的趋势都小,也没有空轨道与0原子的2p电子形 

成 一 7r配位键,故其3 轨道的集居数基本不改 

变,因而在氢氧化镍形成时,Cu原子的3 轨道没有 

参加形成化学键.相对而言,Cu的电负性较强,原子 

半径较小,所以Cu的4 轨道有获得电子形成 

3 稳定结构的趋向.计算结果表明,Cu的4 轨 

道的集居数不但没有减小,反而增大了,Cu的净电 

荷数也随之减小.由于Cu从体系中获得了部分电 

子,促使电负性较大的O原子增强了对Ni原子 

轨道上电子的吸引.因此,Ni原子4 轨道的集居数 

减少,净电荷数明显增加.体系中O原子和H原子 

轨道集居数和净电荷数也随之改变. 

原子簇NigCaO 2H 的计算结果表明,Ca原子 

4 轨道上较多的电子向0原子的2p轨道转移,ca 

原子的净电荷数明显增加.这是因为Ca原子的价 

电子构型是4 ,而且Ca的电负性比较小,原子半径 

又比较大,所以很容易失去4 轨道的电子,形成“八 

电子”的稳定构型.由于能比较容易地从Ca的4 轨 

道得到电子,O原子对镍原子4 轨道上电子的吸引 

力 弓,使Ni原子4 轨道的集居数增加,净电荷数 

减小.O原子和H原子的轨道集居数和净电荷数也 

随着发生相应的变化. 

2.3电荷密度差分析 

Ni7O 2H 及其掺杂元素Zn、Cu、Ca原子簇的电 

荷密度差值图如图3所示,与原子簇Ni7O 2H 相比, 

各掺杂原子簇的电荷密度差值图都有明显的变化. 

在原子簇Ni6ZnO 2H 中,由于从Zn原子上获得的 

电子少,使O原子和Ni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 

图3各原子簇的电荷密度差图 

Fig.3 Difference of the charge density of different 

atom clusters 

(a)corresponding tO electric charge density diference of Ni7ol 

cluster;(b),(c),(d)corresponding Ot electric charge density diference 

of Ni nol ,NioCuOl ,Ni6CaOl艘cluster,respectively. 

维普资讯

Acta Phys.一Chhn.Sin.,2007 Vo1.23 

表2 Ni70 ;,NisZnOl ;,NisCuOl ;及NisCaOl2琢;中各原子的集居数和静电荷 

Table 2皿Ie orbital populations and net charges of different atoms in Ni70l2l| ,Ni ̄ZnOl2H ,NisCuO12I密, 

nd aNisCaOl2lj clusters 

两核间的电荷密度增加.Cu原子具有从体系中获取 

电子的特性,将使O原子与Ni原子间的相互作用 

进一步增强,两核间的电荷密度更大.Zn、Cu的添 

加都促进了O原子和Ni原子的相互作用,强化了 

维普资讯

No.1 余丹梅等:掺杂氢氧化镍电子结构的量子化学DV—Xa方法研究 

表3不同原子簇的电离能、跃迁能和费米能 

Table 3 Ionization energies,transiiton energies,and Fermi energies of diferent atom clusters 

31 

Ni—o键,提高了氢氧化镍结构的稳定性,有利于延 

长镍电极的循环寿命.而容易失电子的钙使氧对镍 

原子的作用减弱,两核间的电荷密度减小,Ni—0键 

有减弱的倾向. 

2.4电离能和跃迁能分析 

计算结果(见表3)表明,Ni6ZnO12I-ll ̄ 、Ni6CuO。 、 

Ni6CaO。 原子簇的电离能都比Ni7O H 原子簇的 

小,电离能低,体系容易失去电子.所以Zn、Cu、Ca 

元素的添加降低了氢氧化镍的电离能,促进了电子 

在体系中的传递,从而改善了氢氧化镍电极的活性. 

同时计算结果还表明,掺杂原子簇的跃迁能比 

Ni7O。2Hj 原子簇的有所增加,跃迁能较高的体系比 

较稳定.因此,Zn、Cu、Ca元素能提高氢氧化镍结构 

的稳定性,使其更能忍耐质子H 的脱出和嵌入,有 

利于延长氢氧化镍电极的循环寿命.从对电荷密度 

差的讨论已经知道,钙的加入有减弱镍原子和氧原 

子间相互作用的趋势,太多的钙可能会引起氢氧化 

镍结构改变,使其失去电化学活性,故钙的加入量不 

能太大. 

3结论 

量子化学DV—Xa法计算结果表明:(1)在氢氧 

化镍中加入锌、铜、钙元素,不会改变氢氧化镍的晶 

体结构,但对其价带有影响.其中锌、铜的加入能增 

强镍原子与氧原子的相互作用,强化Ni—o键,进 

而提高氢氧化镍结构的稳定性,有利于延长其循环 

寿命;钙的添加则会减弱镍原子和氧原子间的相互 

作用.(2)添加锌、铜、钙元素能降低氢氧化镍的电离 

能,促进电子在体系中的传递,有利于改善氢氧化镍 

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提高跃迁能,增强氢氧化镍结构 

的稳定性,使其更能忍耐质子H 的脱出和嵌入,有 

利于延长氢氧化镍电极的循环寿命.由于钙有减弱 

体系中镍原子和氧原子间相互作用的趋势,所以,过 

量的钙可能引起氢氧化镍的结构改变,使其失去电 

化学活性. 

References 

l Okawa,T.;Yao,T.;Gomikawa,K.National Technical Report, 

1994,40(4):476 

2 Growri,S.;Nagarajan,J.W.;Van,Z.J.PowerSources,1998,70: 

l73 

3 Wang,D.L.;Liu,Y.;Dai,C.S.;Zhang.Y.;Jang.Z.H.Battery 

Bimonthly,2004,34(1):64【王殿龙,刘颖,戴长松,张勇, 

姜兆华.电池,2004,34(1):64】 

4 Chen,S.A.;Leng,W.H.;Zhang,J.Q.;Chen,C.A. Powder 

Sources,2001,101(2):248 

5 Cressent,A.;Pralong,V.;Audemer,A.;Lenche,J.B.;Agnes,D. 

V.;Tarascon,J.M.Sofid State Sciences,2001,3:65 

6 Lei,Y.Q.New energy materials.Tinajin:Tinajin University Press, 

2001【雷永泉.新能源材料.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7 Pan,Y.G.;Li,J.Q.;Zhu,J.K.Thetheoryandpracticeofthe 

discrete variational method.Beijing:Science Press,1987:223 

【潘毓刚,李俊清,祝继康.Xct方法的理论和应用.北京:科学出 

版社,1987:223】 

8 Tong,H.Y.;Gu,M.;Tang,X.F.ActaPhysicaSinica ̄2ooO,49(8): 

1545【童宏勇,顾牧,汤学峰.物理学抿2000,49(8):1 ̄46] 

9 Zhang.H.M.Master Dissertation.Chongqing:Chongqing 

University,1999‘【张洪敏.硕士学位论文.重庆:重庆大学, 

1999】 

l0 Su.M.Z.Intrdouction to solid state chemistry.Beijing:Peking 

Univesrity Press,1987【苏勉曾.固体化学导论.北京:北京大学 

出版社,1987】 

11 Wuhan Universiyt,Jilin Universiyt.Inorganic chemistry.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1998【武汉大学,吉林大学.无机化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024年3月24日发(作者:京蕴秀)

维普资讯

物理化学学报(Wuli Huaxue Xuebao) 

January 

Acta Phys.-Chim.Sin.,2007,23(1):27—31 27 

【Article] WWW.whxb.pku.edu.ca 

掺杂氢氧化镍电子结构的量子化学DV.X0【方法研究 

余丹梅 , 陈昌国 司玉军 周上祺。 

4O0044) 

王 丽 

643000; ( 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重庆ZI4)(K}4.4; 。四川理工学院化学系,四川自贡

a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重庆

摘要: 用量子化学DV.Xct方法计算氢氧化镍Ni7()棚 、Ni6ZnO棚 、N ̄CuO 翟、Ni6CaOnH ̄原子簇的电子结 

构.通过对态密度、电荷集居数、净电荷、电荷密度差、电离能和跃迁能的分析表明,在氢氧化镍中加入Zn、Cu能 

增强Ni原子与氧原子的相互作用,强化Ni—_()键,提高了氢氧化镍结构的稳定性,有利于延长其循环寿命;而 

Ca的添加会减弱镍原子和氧原子间的相互作用.添加Zn、Cu、Ca都能降低氢氧化镍的电离能,提高跃迁能,促 

进电子在体系中的传递,有利于改善氢氧化镍电极的电化学性能.但是,过量的钙可能引起氢氧化镍的结构改变 

而使其失去电化学活性. 

关键词:氢氧化镍;掺杂;DV.Xct法;Zn;Cu;Ca 

中图分类号:O641 

Study on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Doped Nickel Hydroxide using 

he tDV-X0【Method of Quantum Chemistry 

YU Dan—Mei ’’ CHEN Chang—Guo SI Yu—Jun ZHOU Shang—Qi。 WANG Li 

(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Chongqing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44,P R.China; 

2Department of Chemisty,Swhuan r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llege,Zigong 543000,Sichuan Province,P.R.Chia;n 

。College of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Chongqing Universiyt,Chongqing 400044,P R.Chia)n 

Abstract 1]he electronic structures of N 翟,Ni6ZnO 翟,Ni6CuO ;,and N ̄CaO 翟clusters were calculated 

using the DV—Xct method of quantum chemistry.By analyzing the density of states,the orbital populations

the net 

charges,the ionization energies,the trnsitaion energies,and the elctreic charge densiy diftferences of the selected 

clusters,it was indicated that he tinteraction between Ni and 0 was enhanced by adding Zn nd aCu to ickeln hydroxide. 

nd tahe Ni—_()bond was strengthened.As a result,the structural stability of nickel hydroxide was improved and the 

cycling life of the elcterode WaS extended.However,the addition of Ca weakened the interaction.The ionization 

energy WaS dropped and transition energy was elevated by the doping of Zn,Cu,and Ca,and thus the transfer of 

elctreonsin electrodematerialswas acceleratedandtheelcterochemicalperformanceofnickelhydroxide electrodeWaS 

improved.However,excessive Ca-dopped will change the structure of nickel hydroxide and will deteriorate its 

electrochemical erpformance. 

Key Words:Nickel hydroxide;Doping;DV-Xot method;Zn;Cu;Ca 

金属氢化物一镍(MH—Ni)电池是在可充性镉镍电 

发展方向 .正极活性物质氢氧化镍( ̄Ni(OI-I)2)的 

池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高能碱性二次电池,具有 

较高的能量密度,良好的耐过充电性能,可大电流 

性能是MH—Ni电池整体性能提高的关键.虽然氢氧 

化镍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但与负极材料性 

能的提高相比,正极材料的性能还不能与之完全相 

匹配,还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氢氧化镍进行 

放电,容易密封,环境相容性好等诸多优点,对MH— 

Ni电池的研究已成为碱性蓄电池领域的一个重要 

Received:July 10,2006;Revised:August 4,2006.English edition available online at、)Ir、Jnv.sciencedirect

com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yudanmei.1@163.com.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403014)资助项目 

⑥Editorial oficfe ofActa Phyfico-Chimica Sinica 

维普资讯

28 ActaPhys.一Chim.Sin.,2007 VO1.23 

掺杂修饰是改善其性能的一个重要途径【l . 

为了认识掺杂元素对氢氧化镍结构和性质的影 

响,本文采用量子化学计算对氢氧化镍电极的工 

表1各原子的基函数和势阱参数 

Table 1 Basis functions and funnel parameters of 

different atoms 

作过程进行研究.将元素Zn、Cu、Ca取代Ni7O 2H蛩 

原子簇的一种镍原子,分别构成了Ni6ZnOnH翟、 

Ni6CuOnH ̄;、Ni6CaO 2H翟原子簇,在相同条件下,采 

用DV.Xa方法进行计算,以探讨这些原子簇的电 

子结构,揭示Zn、Cu、Ca元素对氢氧化镍结构和性 轴为次高对称轴.由于所选取的原子簇具有G对称 

能的影响. 

性,因此,坐标系的规定为以“种子原子”为原点,垂 

直于纸面向外方向为x轴,水平向右方向为y轴, 

1计算模型和计算方法 

纸平面向上方向为z轴(见图l(c)). 

结晶完好的 .Ni(OH) 由层状结构的六方单元 

在计算中,选用冻芯的自旋非限制模型,以数值 

晶胞所组成(见图l(a)),每个晶胞中含有一个Ni原 

原子SSO基为基函数.为了选择适合的镍、氧、氢原 

子,两个。原子和两个H原子.两个Ni原子之间的 

子的势阱参数(势阱半径尺 、势阱深度 、最大半径 

距离a。=0.312 nm,两个NiO2层之间的距离C0= 

尺 ),采用不同的势阱参数对Ni7O 2H 原子簇进行计 

0.4605 nm【6J. 

算,依据计算结果的收敛情况来对原子势阱参数进 

在目前流行的众多量子化学计算方法中,计算 

行优化.选定的原子基函数和势阱参数列于表l中; 

精度与从头计算法相当的离散变分Xa(DV.Xa)方 

Zn、Cu、Ca的参数与Ni相同. 

法【7J,由于采用Diophantus积分原理将Xa方程中积 

本工作使用改进型DV.Xa程序[91,其计算能力 

分化为离散求和,同时又对交换势作了统计近似,所 

为总原子数420个,势类型数55个,总电子数3000 

以与从头算法相比,计算量大大降低,故常常用于大 

个. 

分子体系和晶体的计算. 

本工作在遵循计算模型选取原则的基础上,采 

2结果与讨论 

用“种子原子法”[81,以镍原子为中心原子,依次将其 

2.1态密度分析 

临近的原子逐步包含到原子簇内.选取原子簇时还 Ni7o 2H 及其掺杂元素Zn、Cu、Ca原子簇的总 

考虑了 .Ni(OH) 晶体结构的复杂性,以及计算程 

态密度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元素掺杂后原子簇的 

序和计算机计算能力的限制.在综合各方面因素的 

总态密度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这些元素虽然进入了 

情况下,选择Ni7O 2H蛩及其掺杂原子簇进行计算, 

氢氧化镍的结构中,但不会导致其结构发生改变,体 

其结构如图l(b)所示.另外,DV.Xa方法的源程序 

系仍然保持原来的层状六方晶系结构。不过在 

规定:坐标系的z轴为点群对称性最高次对称轴,x Ni6ZnOnH ̄;、Ni6CuOnH[;、Ni6CaOnH蛩原子簇的态密 

9 

96——oH●——Ni 

96——oH●——Nj 

(a) 

(b) 

图1 fl-Ni(OH):的结构,所选原子簇和坐标 

Fig.1 The structure,selected atom cluster,and coordinate system of/ ̄Ni(OH)2 

(a)sketch map ofthe structure;(b)Ni7()1 cluster;(c)coordinate sysetm 

维普资讯

No.1 余丹梅等:掺杂氢氧化镍电子结构的量子化学DV—x 方法研究 29 

图2氢氧化镍的总态密度 

Fig.2 The total state density of nickel hydroxide 

(a)Ni 皤 ;(b)Ni aO l2H. (c)Ni uO H} ;(d)Ni6ZnO H} 

度分布曲线中,紧靠主峰左则的一组小峰随掺人的 

元素不同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也就是对氢氧 

化镍的价带有影响.固体材料的价带反映了体系能 

带的电子填充状况 1.Zn、Cu原子的价电子构型分 

别为3 、3d [1l1,价电子数较多,所以对氢氧化 

镍的价带影响较大(见图2c、图2d).Ca的价电子构 

型为4 【ll1,价电子数少,对体系价带的影响也小(见 

图2b). 

2.2电荷集居数分析 

Ni7O 2H 及其掺杂元素Zn、Cu、Ca原子簇的各 

势原子轨道集居数和净电荷列于表2.从表中数据 

可知,zn原子4 轨道上有少量的电子向0原子2p 

轨道转移,而3 轨道的集居数基本恒定,说明Zn 

原子的3 轨道未参与体系化学键的形成.Zn原子 

的价电子构型是3 ,3 轨道处于全充满的稳定 

状态,不易得失电子,也没有空轨道与氧原子的2p 

电子形成 — )7r配位键;4s轨道虽然也处于全充 

满状态,但Zn的电负性相对较小,原子半径较大[111, 

在电负性比较大的O原子作用下,4 轨道上会失去 

部分电子.因此,zn原子3 轨道的集居数接近10, 

净电荷数小于+2.由于zn原子只有 轨道上少量 

电子移向O原子,所以电负性较强的O对Ni原子 

4 轨道上的电子吸引力会增强,使电子的转移增加, 

而Ni原子3 轨道的集居数与未加zn时基本相同, 

这样就使Ni原子的净电荷数明显增大.体系中各种 

O原子、H原子的轨道集居数、净电荷数也随之发生 

改变,但改变不如Ni原子的突出. 

cu元素的添加也使体系中原子轨道集居数和 

净电荷数产生变化.cu原子的价电子构型为 

3d ̄O4s ,3d轨道也处于全充满的稳定状态,得失电子 

的趋势都小,也没有空轨道与0原子的2p电子形 

成 一 7r配位键,故其3 轨道的集居数基本不改 

变,因而在氢氧化镍形成时,Cu原子的3 轨道没有 

参加形成化学键.相对而言,Cu的电负性较强,原子 

半径较小,所以Cu的4 轨道有获得电子形成 

3 稳定结构的趋向.计算结果表明,Cu的4 轨 

道的集居数不但没有减小,反而增大了,Cu的净电 

荷数也随之减小.由于Cu从体系中获得了部分电 

子,促使电负性较大的O原子增强了对Ni原子 

轨道上电子的吸引.因此,Ni原子4 轨道的集居数 

减少,净电荷数明显增加.体系中O原子和H原子 

轨道集居数和净电荷数也随之改变. 

原子簇NigCaO 2H 的计算结果表明,Ca原子 

4 轨道上较多的电子向0原子的2p轨道转移,ca 

原子的净电荷数明显增加.这是因为Ca原子的价 

电子构型是4 ,而且Ca的电负性比较小,原子半径 

又比较大,所以很容易失去4 轨道的电子,形成“八 

电子”的稳定构型.由于能比较容易地从Ca的4 轨 

道得到电子,O原子对镍原子4 轨道上电子的吸引 

力 弓,使Ni原子4 轨道的集居数增加,净电荷数 

减小.O原子和H原子的轨道集居数和净电荷数也 

随着发生相应的变化. 

2.3电荷密度差分析 

Ni7O 2H 及其掺杂元素Zn、Cu、Ca原子簇的电 

荷密度差值图如图3所示,与原子簇Ni7O 2H 相比, 

各掺杂原子簇的电荷密度差值图都有明显的变化. 

在原子簇Ni6ZnO 2H 中,由于从Zn原子上获得的 

电子少,使O原子和Ni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 

图3各原子簇的电荷密度差图 

Fig.3 Difference of the charge density of different 

atom clusters 

(a)corresponding tO electric charge density diference of Ni7ol 

cluster;(b),(c),(d)corresponding Ot electric charge density diference 

of Ni nol ,NioCuOl ,Ni6CaOl艘cluster,respectively. 

维普资讯

Acta Phys.一Chhn.Sin.,2007 Vo1.23 

表2 Ni70 ;,NisZnOl ;,NisCuOl ;及NisCaOl2琢;中各原子的集居数和静电荷 

Table 2皿Ie orbital populations and net charges of different atoms in Ni70l2l| ,Ni ̄ZnOl2H ,NisCuO12I密, 

nd aNisCaOl2lj clusters 

两核间的电荷密度增加.Cu原子具有从体系中获取 

电子的特性,将使O原子与Ni原子间的相互作用 

进一步增强,两核间的电荷密度更大.Zn、Cu的添 

加都促进了O原子和Ni原子的相互作用,强化了 

维普资讯

No.1 余丹梅等:掺杂氢氧化镍电子结构的量子化学DV—Xa方法研究 

表3不同原子簇的电离能、跃迁能和费米能 

Table 3 Ionization energies,transiiton energies,and Fermi energies of diferent atom clusters 

31 

Ni—o键,提高了氢氧化镍结构的稳定性,有利于延 

长镍电极的循环寿命.而容易失电子的钙使氧对镍 

原子的作用减弱,两核间的电荷密度减小,Ni—0键 

有减弱的倾向. 

2.4电离能和跃迁能分析 

计算结果(见表3)表明,Ni6ZnO12I-ll ̄ 、Ni6CuO。 、 

Ni6CaO。 原子簇的电离能都比Ni7O H 原子簇的 

小,电离能低,体系容易失去电子.所以Zn、Cu、Ca 

元素的添加降低了氢氧化镍的电离能,促进了电子 

在体系中的传递,从而改善了氢氧化镍电极的活性. 

同时计算结果还表明,掺杂原子簇的跃迁能比 

Ni7O。2Hj 原子簇的有所增加,跃迁能较高的体系比 

较稳定.因此,Zn、Cu、Ca元素能提高氢氧化镍结构 

的稳定性,使其更能忍耐质子H 的脱出和嵌入,有 

利于延长氢氧化镍电极的循环寿命.从对电荷密度 

差的讨论已经知道,钙的加入有减弱镍原子和氧原 

子间相互作用的趋势,太多的钙可能会引起氢氧化 

镍结构改变,使其失去电化学活性,故钙的加入量不 

能太大. 

3结论 

量子化学DV—Xa法计算结果表明:(1)在氢氧 

化镍中加入锌、铜、钙元素,不会改变氢氧化镍的晶 

体结构,但对其价带有影响.其中锌、铜的加入能增 

强镍原子与氧原子的相互作用,强化Ni—o键,进 

而提高氢氧化镍结构的稳定性,有利于延长其循环 

寿命;钙的添加则会减弱镍原子和氧原子间的相互 

作用.(2)添加锌、铜、钙元素能降低氢氧化镍的电离 

能,促进电子在体系中的传递,有利于改善氢氧化镍 

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提高跃迁能,增强氢氧化镍结构 

的稳定性,使其更能忍耐质子H 的脱出和嵌入,有 

利于延长氢氧化镍电极的循环寿命.由于钙有减弱 

体系中镍原子和氧原子间相互作用的趋势,所以,过 

量的钙可能引起氢氧化镍的结构改变,使其失去电 

化学活性. 

References 

l Okawa,T.;Yao,T.;Gomikawa,K.National Technical Report, 

1994,40(4):476 

2 Growri,S.;Nagarajan,J.W.;Van,Z.J.PowerSources,1998,70: 

l73 

3 Wang,D.L.;Liu,Y.;Dai,C.S.;Zhang.Y.;Jang.Z.H.Battery 

Bimonthly,2004,34(1):64【王殿龙,刘颖,戴长松,张勇, 

姜兆华.电池,2004,34(1):64】 

4 Chen,S.A.;Leng,W.H.;Zhang,J.Q.;Chen,C.A. Powder 

Sources,2001,101(2):248 

5 Cressent,A.;Pralong,V.;Audemer,A.;Lenche,J.B.;Agnes,D. 

V.;Tarascon,J.M.Sofid State Sciences,2001,3:65 

6 Lei,Y.Q.New energy materials.Tinajin:Tinajin University Press, 

2001【雷永泉.新能源材料.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7 Pan,Y.G.;Li,J.Q.;Zhu,J.K.Thetheoryandpracticeofthe 

discrete variational method.Beijing:Science Press,1987:223 

【潘毓刚,李俊清,祝继康.Xct方法的理论和应用.北京:科学出 

版社,1987:223】 

8 Tong,H.Y.;Gu,M.;Tang,X.F.ActaPhysicaSinica ̄2ooO,49(8): 

1545【童宏勇,顾牧,汤学峰.物理学抿2000,49(8):1 ̄46] 

9 Zhang.H.M.Master Dissertation.Chongqing:Chongqing 

University,1999‘【张洪敏.硕士学位论文.重庆:重庆大学, 

1999】 

l0 Su.M.Z.Intrdouction to solid state chemistry.Beijing:Peking 

Univesrity Press,1987【苏勉曾.固体化学导论.北京:北京大学 

出版社,1987】 

11 Wuhan Universiyt,Jilin Universiyt.Inorganic chemistry.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1998【武汉大学,吉林大学.无机化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