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工程材料同步练习

IT圈 admin 49浏览 0评论

2024年3月26日发(作者:范姜雨彤)

第三章 钢的热处理

一、名词解释

1.淬火临界冷速度

2.淬透性与淬硬性

3.调质处理与变质处理

4.本质粗晶粒钢与本质细晶粒钢

二、 选择题

1.钢的低温回火的温度为( )。

A.400℃ B.350℃ C.300℃ D.250℃

2.可逆回火脆性的温度范围是( )。

A.150℃~200℃ B.250℃~400℃ C.400℃~550℃ D.550℃~650℃

3.不可逆回火脆性的温度范围是( )。

A.150℃~200℃ B.250℃~400℃ C.400℃~550℃ D.550℃~650℃

4.加热是钢进行热处理的第一步,其目的是使钢获得( )。

A.均匀的基体组织 B.均匀的A体组织 C.均匀的P体组织 D.均匀的M体组织

5.钢的高温回火的温度为( )。

A.500℃ B.450℃ C.400℃ D.350℃

6.钢的中温回火的温度为( )。

A.350℃ B.300℃ C.250℃ D.200℃

7.碳钢的淬火工艺是将其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采用的冷却方式是( )。

A.随炉冷却 B.在风中冷却 C.在空气中冷却 D.在水中冷却

8.正火是将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采用的冷却方式是( )。

A.随炉冷却 B.在油中冷却 C.在空气中冷却 D.在水中冷却

9.完全退火主要用于( )。

A.亚共析钢 B.共析钢 C.过共析钢 D.所有钢种

10.共析钢在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产物中,不可能出现的组织是( )。

A.P B.S C.B D.M

11.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采用的冷却方式是( )。

A.随炉冷却 B.在油中冷却 C.在空气中冷却 D.在水中冷却

12.钢的本质晶粒度是指( )

A) 钢在加热过程中刚完成奥氏体转变时的奥氏体晶粒大小

B) 钢在各种具体热加工后的奥氏体晶粒大小

C) 钢在规定加热条件下奥氏体晶粒长大倾向性的高低

13.钢的淬硬性主要决定于( )

A) 马氏体的含碳量

B) 钢中的合金元素含量

C) 钢的临界冷却速度

14.T8钢加热为奥氏体后,在580℃等温转变完成后的组织为( )

A)贝氏体 B)托氏体 C)马氏体

15.下面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软氮化又称低温氮碳共渗,是以渗碳为主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B)调质处理就是调整钢的成分,从而改变钢的性能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C)生产中对精密量具采用冷处理,即将工件淬火冷却至室温后,随即放在零度以下的冷却介质中冷却的

一种处理方法

三、是非题

1. 完全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Acm以上30~50℃,保温一定的时间后,随炉缓慢冷却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2.在铁碳合金平衡结晶过程中,只有碳质量分数为4.3%的铁碳合金才能发生共晶反应。

3. 渗氮处理是将活性氮原子渗入工件表层,然后再进行淬火和低温回火的一种热处理方法。

4. 马氏体转变温度区的位置主要与钢的化学成分有关,而与冷却速度无关。

5. 临界冷却速度是指过冷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的最快的冷却速度。

6. 弹簧经淬火和中温回火后的组织是回火索氏体。

7. 低碳钢和某些低碳合金钢,经正火后能适当提高硬度,改善切削加工。

8. 完全退火主要应用于过共析钢。

9. 去应力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Ac3线以上,保温后缓慢地冷却下来地热处理工艺。

10. 减低硬度的球化退火主要适用于过共析钢。

11. 在生产中,习惯把淬火和高温回火相结合的热处理方法称为预备热处理。

12. 除钴之外,其它合金元素溶于奥氏体后,均能增加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使C曲线左移。

13. 马氏体硬度主要取决于马氏体中的合金含量。

14.晶粒度是用来表示晶粒可承受最高温度的一种尺度。

15.钢的热处理后的最终性能,主要取决于该钢的化学成分。

16.钢的热处理是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钢的形状,尺寸,从而改善钢的性能的一种工艺方法。

17.热处理的加热,其目的是使钢件获得表层和心部温度均匀一致。

18.过共析钢完全退火后能消除网状渗碳体。

19.淬火钢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钢的脆性值显著升高,这种现象称为回火脆性。

20.调质钢经淬火和高温回火后的组织是回火马氏体。

21.马氏体转变的Ms和Mf温度线,随奥氏体含碳量增加而上升。

四、填空题

1. 共析钢中奥氏体的形成过程是:( ),( ),残余Fe

3

C溶解,奥氏体均匀化。

2. 碳氮共渗是将( )和( )同时渗入工件表面的一种化学热处理方法,它以渗( )为主。

3. 软氮化,即氮碳共渗,它是指港间在渗入( )的同时还有少量的( )渗入。

4. 马氏体是碳在( )中的( )组织。

5. 在钢的热处理中,奥氏体的形成过程是由( )和( )两个基本过程来完成的。

6. 钢的中温回火的温度范围在( ),回火后的组织为( )。

7. 共析钢中奥氏体的形成过程是:奥氏体形核,奥氏体长大,( ),( )。

8. 钢的低温回火的温度范围在( ),回火后的组织为( )。

9. 在钢的回火时,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淬火钢的组织转变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阶段:马氏体的分解,残

余奥氏体的转变,( ),( )。

10. 钢的高温回火的温度范围在( ),回火后的组织为( )。

11. 根据共析钢的C曲线,过冷奥氏体在A1线以下等温转变所获得的组织产物是( )和贝氏体型组织。

12. 常见钢的退火种类有:完全退火,( )和( )。

13. 根据共析钢的C曲线,过冷奥氏体在A1线以下转变的产物类型有( ),( )和马氏体型组织。

14. 材料在一定的淬火剂中能被淬透的( )越大,表示( )越好。

2024年3月26日发(作者:范姜雨彤)

第三章 钢的热处理

一、名词解释

1.淬火临界冷速度

2.淬透性与淬硬性

3.调质处理与变质处理

4.本质粗晶粒钢与本质细晶粒钢

二、 选择题

1.钢的低温回火的温度为( )。

A.400℃ B.350℃ C.300℃ D.250℃

2.可逆回火脆性的温度范围是( )。

A.150℃~200℃ B.250℃~400℃ C.400℃~550℃ D.550℃~650℃

3.不可逆回火脆性的温度范围是( )。

A.150℃~200℃ B.250℃~400℃ C.400℃~550℃ D.550℃~650℃

4.加热是钢进行热处理的第一步,其目的是使钢获得( )。

A.均匀的基体组织 B.均匀的A体组织 C.均匀的P体组织 D.均匀的M体组织

5.钢的高温回火的温度为( )。

A.500℃ B.450℃ C.400℃ D.350℃

6.钢的中温回火的温度为( )。

A.350℃ B.300℃ C.250℃ D.200℃

7.碳钢的淬火工艺是将其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采用的冷却方式是( )。

A.随炉冷却 B.在风中冷却 C.在空气中冷却 D.在水中冷却

8.正火是将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采用的冷却方式是( )。

A.随炉冷却 B.在油中冷却 C.在空气中冷却 D.在水中冷却

9.完全退火主要用于( )。

A.亚共析钢 B.共析钢 C.过共析钢 D.所有钢种

10.共析钢在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产物中,不可能出现的组织是( )。

A.P B.S C.B D.M

11.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采用的冷却方式是( )。

A.随炉冷却 B.在油中冷却 C.在空气中冷却 D.在水中冷却

12.钢的本质晶粒度是指( )

A) 钢在加热过程中刚完成奥氏体转变时的奥氏体晶粒大小

B) 钢在各种具体热加工后的奥氏体晶粒大小

C) 钢在规定加热条件下奥氏体晶粒长大倾向性的高低

13.钢的淬硬性主要决定于( )

A) 马氏体的含碳量

B) 钢中的合金元素含量

C) 钢的临界冷却速度

14.T8钢加热为奥氏体后,在580℃等温转变完成后的组织为( )

A)贝氏体 B)托氏体 C)马氏体

15.下面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软氮化又称低温氮碳共渗,是以渗碳为主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B)调质处理就是调整钢的成分,从而改变钢的性能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C)生产中对精密量具采用冷处理,即将工件淬火冷却至室温后,随即放在零度以下的冷却介质中冷却的

一种处理方法

三、是非题

1. 完全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Acm以上30~50℃,保温一定的时间后,随炉缓慢冷却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2.在铁碳合金平衡结晶过程中,只有碳质量分数为4.3%的铁碳合金才能发生共晶反应。

3. 渗氮处理是将活性氮原子渗入工件表层,然后再进行淬火和低温回火的一种热处理方法。

4. 马氏体转变温度区的位置主要与钢的化学成分有关,而与冷却速度无关。

5. 临界冷却速度是指过冷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的最快的冷却速度。

6. 弹簧经淬火和中温回火后的组织是回火索氏体。

7. 低碳钢和某些低碳合金钢,经正火后能适当提高硬度,改善切削加工。

8. 完全退火主要应用于过共析钢。

9. 去应力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Ac3线以上,保温后缓慢地冷却下来地热处理工艺。

10. 减低硬度的球化退火主要适用于过共析钢。

11. 在生产中,习惯把淬火和高温回火相结合的热处理方法称为预备热处理。

12. 除钴之外,其它合金元素溶于奥氏体后,均能增加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使C曲线左移。

13. 马氏体硬度主要取决于马氏体中的合金含量。

14.晶粒度是用来表示晶粒可承受最高温度的一种尺度。

15.钢的热处理后的最终性能,主要取决于该钢的化学成分。

16.钢的热处理是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钢的形状,尺寸,从而改善钢的性能的一种工艺方法。

17.热处理的加热,其目的是使钢件获得表层和心部温度均匀一致。

18.过共析钢完全退火后能消除网状渗碳体。

19.淬火钢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钢的脆性值显著升高,这种现象称为回火脆性。

20.调质钢经淬火和高温回火后的组织是回火马氏体。

21.马氏体转变的Ms和Mf温度线,随奥氏体含碳量增加而上升。

四、填空题

1. 共析钢中奥氏体的形成过程是:( ),( ),残余Fe

3

C溶解,奥氏体均匀化。

2. 碳氮共渗是将( )和( )同时渗入工件表面的一种化学热处理方法,它以渗( )为主。

3. 软氮化,即氮碳共渗,它是指港间在渗入( )的同时还有少量的( )渗入。

4. 马氏体是碳在( )中的( )组织。

5. 在钢的热处理中,奥氏体的形成过程是由( )和( )两个基本过程来完成的。

6. 钢的中温回火的温度范围在( ),回火后的组织为( )。

7. 共析钢中奥氏体的形成过程是:奥氏体形核,奥氏体长大,( ),( )。

8. 钢的低温回火的温度范围在( ),回火后的组织为( )。

9. 在钢的回火时,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淬火钢的组织转变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阶段:马氏体的分解,残

余奥氏体的转变,( ),( )。

10. 钢的高温回火的温度范围在( ),回火后的组织为( )。

11. 根据共析钢的C曲线,过冷奥氏体在A1线以下等温转变所获得的组织产物是( )和贝氏体型组织。

12. 常见钢的退火种类有:完全退火,( )和( )。

13. 根据共析钢的C曲线,过冷奥氏体在A1线以下转变的产物类型有( ),( )和马氏体型组织。

14. 材料在一定的淬火剂中能被淬透的( )越大,表示( )越好。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