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30日发(作者:康雨筠)
UWB信道测量技术及实测应用
曹诗南;钟硕朋;李周;刘云;岳雨巍;阮雪
【摘 要】UWB信道测量方法的研究及信道特征数据的实际采集,是UWB信道传
输特征研究和信道模型建立的基础,可以加深人们对无线信道特征的理解,有助于
UWB系统设计和其他宽带系统的研究和设计。按照子课题的室内/室外无线信道
评测模型建模方案完成了测量方法的调研、测量计划的制定并实地测量,给出了原
始测量结果的比较图,验证了UWB信道的传输特征。%The research on UWB
channel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 and channel modeling is based on the
methods of UWB channel measurement and collection channel character
on the project of indoor/outdoor channel modeling,the article
describes the process of researching on measurement
technologies,making and executing the testing article gives the
testing results and validates UWB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
【期刊名称】《现代电信科技》
【年(卷),期】2011(041)009
【总页数】7页(P24-30)
【关键词】UWB;传输特性;信道测量;测量方法
【作 者】曹诗南;钟硕朋;李周;刘云;岳雨巍;阮雪
【作者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泰尔实验室;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泰尔实验室;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泰尔实验室;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泰
尔实验室;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泰尔实验室;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泰尔
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TN949.29
超宽带(UWB)信道传输特征的研究和信道模型的建立是超宽带系统设计的基础,
可以加深人们对无线信道特征的理解,也有助于其他宽带系统的研究和设计。国家
科技重大专项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专项项目“短距离无线互联与无线传感器
网络研发和产业化”的课题“超宽带设备的技术规范和性能评测”的子课题“信道
评测模型”通过对采集的大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形成了适合中国居住特点的超宽
带信道模型,体现了不同环境超宽带信号传输的差异性,为我国频谱管理和规划以
及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测量样本数据库可以形成和相关开发企业共享
的数据平台,有利于有兴趣的相关人士使用标准数据辅助系统设计[1]。
1 UWB信道特征及建模方案
1.1 UWB信道特征
UWB信道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传统无线通信系统一般采用Rayleigh分布来描述单个多径分量幅度的统计
特征,前提是每个分量可以视为多个同时到达的路径合成。不同于一般的无线衰落
信道,UWB信号可分离的不同多径到达时间之差可短至纳秒级,使得其信道上的
多径分量呈现成簇到达的特征,每个多径分量包含的路径数量可能只有2-3条,
从而不符合Rayleigh分布的条件。
(2)由于UWB常用于室内热点场景进行通信,使得其信道环境常表现为密集多
径环境,造成接收波形的时延扩展很大。该特点反映到频域,则可以看到由于信号
分量横跨了数GHz的频率范围,使得频率选择性衰落的特征极为明显。
1.2 研究技术路线
根据上述“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重大专项课题的《超宽带设备的技术规范
和性能评测》子课题“信道评测模型”的要求,其室内/室外无线信道评测模型建
模方案如图1所示。图1中阴影框部分为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图1 室内/室外无线信道评测模型建模方案
2 UWB信道测量需求及方法
2.1 信道测量需求
无线信道的测量分为窄带信道测量和宽带信道测量,其测量需求项如表1所示。
无线信道的测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空间或大尺度测量:固定一个终端,移动另一个终端至不同位置,距离至少
是几个波长的测量。
表1 测量量需求表测量需求项 窄带信道测量 宽带信道测量测量量 单一频率的信
道响应 冲激响应测量量提取的信息 同路径到达信号的功率变化 多径时延传输
(2)局部或小尺度测量:在特定的位置周围,移动接收机或发射机,收集测量量。
(3)时间测量:固定发射机和接收机,通过终端间的移动通信量进行测量。
(4)分段测量:不同墙体对被测信道特征的影响,把总的测量区域分段,测量和
比较分段区域的信道特征和参数。
(5)频率依赖测量:比较在不同频率下信道特征的测量。
(6)达到角度测量:从不同角度达到接收天线的多径成分特征的测量。
(7)直射路径测量: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的直射路径到达时间(TOA)的测量,
适用于基于TOA的定位系统。
针对UWB信道的特征,需要采集信道的冲激响应作为测量量进行分析研究,提取
多径延时传输等特征参数。具体测量采用大尺度测量和小尺度测量相结合的方案。
2.2 信道测量方法
2.2.1 时域测量方法
UWB信道时域测量是直接信道测量方法(直接得到时域接收信号),它用一个极
短脉冲作为激励信号,并通过对接收波形取样直接记录其冲激响应,能够充分反映
信号经信道传输后的时域特征,信道的冲激响应可以直接通过接收信号与发射脉冲
卷积得到。此外,该方法还适合分析脉冲传输过程中的瞬态特征,是研究UWB脉
冲信号传输的理想方法。该方法的缺点是系统时间分辨率由发射脉冲宽度决定,提
高系统分辨率必须减小脉冲宽度,同时提高抽样示波器采样率,因此具有高分辨率
的UWB时域测量系统结构将十分复杂且成本较高。另外由于很难获得非常短的脉
冲,无线信道中发射的非理想脉冲容易使观察到的冲激响应产生失真。
2.2.2 频域测量方法
UWB信道频域测量采用的是间接信道测量方法(得到的是信道的频域响应),使
用矢量网络分析仪对一定频率范围内的信道响应进行扫频测量,接收信号近似为其
传输函数,通过傅立叶反变换可得到信道的冲激响应。冲激响应的分辨率是与激励
信道所取的频率范围相关的函数,在大多数情况下网络分析仪被用作收发机,网络
分析仪的灵敏度高,通过增加网络分析仪的测量带宽,可以相对容易地提高测量系
统分辨率,是相对高效的信道测量方法。
然而网络分析仪与收发天线间需要电缆连接,而传输电缆的使用会带来以下一系列
问题。
首先,随着测量距离的增加,由电缆带来的噪声也增加,提高发射信号功率的办法
很难消除这种噪声的影响。
其次,增加电缆长度会增加信号在电缆中的传输时延,长传输时延会导致网络分析
仪无法正常工作。因此利用网络分析仪进行信道测量的收发天线最大距离通常不超
过30 m。时域信道测量中,电缆是用来传输触发信号的,只需要简单的计算就可
以设置触发时间以满足传输距离长的要求,所以时域方法适用各种传输距离条件。
[2]
2.2.3 两种信道测量方法的比较
上述两种信道测量方法的比较如表2所示。
综合考虑测量系统结构复杂度、测量成本、测量距离、测量结果后期处理等因素,
采用频域测量方法,通过对UWB信道环境采集数据的后处理和参数估计,得到信
道特征参数。
3 .UWB信道测量环境
3.1 测量设备的要求
3.1.1 设备信号源的要求
UWB信号传输带宽很宽,所以需要设备的信号源产生的信号带宽宽、动态范围大。
表2 信道测量方法比较测量域 时域 频域直接测量结果 信号冲激响应 S参数信道
冲激响应的获得方法直接通过接收信号与发射脉冲卷积得到 通过傅立叶反变换系
统分辨率 由发射脉冲宽度决定 由网分仪的测量带宽决定对仪表的要求脉冲发射器
产生的脉冲宽度要小;数字示波器的采样率要高网分仪的灵敏度要高测量系统结构
复杂度 复杂 简单测量成本 高 适中测量距离 适合各种传输距离条件一般最大测量
距离不超过30 m
3.1.2 设备接收机的要求
(1)设备底噪对测量结果的影响:UWB是噪声级的信号,设备底噪越接近热噪
声(即-174 dBm),对测量结果影响越小。
(2)中频带宽的设置:中频带宽,即测量带宽。中频带宽越小,接收机伴随有用
信号接收到的宽带噪声就越少,即较窄的中频带宽能够扩大测量的动态范围。但另
一方面,中频带宽过窄会延长扫描时间;中频带宽过大,可能会丢失测量中的某些
细节信息。因此,中频带宽应小于信道频率选择性的几个数量级。[3]
(3)收发同步,使S参数准确可靠。
(4)提供多种分析方法:UWB频域测量是通过直接测量信道的频率响应来实现。
理论上,使用傅立叶变换,时域和频域响应可得到同一结果,最终得到信道的冲激
响应进行分析。设备应具备实时频转换功能。
(5)存储文件的要求
·易于计算机处理;
·可对测量结果进行重放分析。
综上所述,本测量选用微波矢量网络分析仪PNA-XN5242A,其性能指标如下:
·测量频率范围:10 MHz-26.5 GHz;
·测量端口数:4个;
·动态范围:127 dB;
·通道:32个;
·单次扫描测量数据点32001个;
·中频带宽范围:1 Hz-5 MHz;
·最大输出功率:30 dBm;
·具有时频转换。
存储文件类型包括:易于计算机处理的EXECL可读文件.csv格式;网络分析仪用
于数据重放分析的自定义文件格式.csa。
3.2 测量天线的要求
2008年12月6日,工信部无[2008]354号《关于发布超宽带(UWB)技术频率
使用规定的通知》规定UWB技术的使用频段为4.2 GHz-4.8 GHz和6 GHz-9
GHz,所以要求天线在上述两个频段上参数特征良好。
本测量选用的天线为定制的2.3 GHz-18 GHz,0 dB增益的全向天线。校准报告
显示天线在2.3 GHz-12 GHz的参数特征良好,满足测量需要。
3.3 馈线损耗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图2 传输线缆频响
图2中曲线1表示网络分析仪用罗森博格LA2-C125-6000低损耗的线缆作为馈
线在暗室中测量的S21参数随频率的变化。曲线2表示在同样条件下,网络分析
仪用市场低价购置的线缆作为馈线在暗室中测量的S21参数随频率的变化。罗森
博格线缆在3 GHz-11GHz频段内随频率变化较小,而市场低价购置的线缆随频
率变化很大。线缆的损耗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很大,所以选择损耗低的线缆对测量结
果的准确性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本测量选用的线缆为罗森博格低损耗射频电缆
LA2-C125-6000,阻抗为 50 Ω,带宽为 18 GHz,驻波比≤1.3,收发电缆长度为
6 m。
4 UWB信道实测
本论文为完成“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重大专项课题《超宽带设备的技术规
范和性能评测》信道模型评测课题组的任务,测量超宽带信号在不同环境中的传输
特征,收集大量的测量数据。
4.1 测量计划
测量计划具体内容包括如下部分。
(1)测量目的;
(2)测量依据;
(3)测量内容,包括:
·测量方法,具体有测量环境搭建,测量设备选择及设置,测量辅助工具清单;
·测量场景,具体有布点原则,测量场景平面图;
·测量时间估算及人员任务分配原则。
(4)测量步骤;
(5)测量数据记录表。
4.2 测量环境搭建
测量环境由一对已校准的全向天线、矢量网络分析仪N5242A、传输电缆罗森博
格低损耗射频电缆LA2-C125-6000和远程控制终端IBM X301(Vista操作系统、
2G内存、128 G硬盘)组成,具体连接如图3所示。
图3 测量环境搭建图
4.3 矢量网络分析仪参数设定
根据测量需求,确定测量设备参数,具体设置如表3所示。
表3 矢量网络分析仪参数参数 设定值扫描方式 频率扫描发射信号频率范围 2.3 G
H z~11G H z发射信号功率 10 dBm扫频点数 5600个中频带宽 10 kH z是否进
行时域转换 是测量次数 10次测量量 S21参数文件存储格式 .CSA/.CSV
4.4 矢量网络分析仪校准
校准的目的是消除测量环境对测量结果引起的误差。在测量中,采用电子校准件进
行自动校准。需要注意的是,校准时的设置测量状态应与实际测量状态相同。这些
测量状态包括:发射信号频率范围、发射信号功率、扫频点数、中频带宽等。如校
准后改变测量参数设置,将会使测量精度降低或等同于没有校准。
完成校准,保存校准文件,每次测量时,导入校准文件即可。校准不只消除了网分
仪的系统误差,也消除了外围测量传输电缆引入到测量系统中的误差。
校准数据保存格式为.CSA格式,文件保存了仪表的设置状态参数值。
4.5 测量场景
根据重大专项2009ZX03006-009《超宽带设备的技术规范和性能评测》信道评测
子课题的任务要求,设计了如表4所示的测量场景。
表4 测量场景实验距离(m)自由空间 暗室 视距 2.3-111、2、4.7室内居住 三
室一厅一卫 视距/非视距 2.3-111-8应用场景 实测环境 实验条件 频率范围(G H
z)室内办公开间大办公室 视距 2.3-111-6开间小办公室 视距 2.3-111-5闭间办
公室 视距 2.3-111-5大会议室 视距 2.3-111-7小会议室 视距 2.3-111-3穿透 非
视距 2.3-113-8实验区 视距/非视距 2.3-111-10走廊 视距/非视距 2.3-111-10
室外 开阔地 视距/非视距 2.3-111-8行业环境车厢 视距/非视距 2.3-111-7地下
车库 视距/非视距 2.3-111-10
4.6 测量过程
测量时,固定发射天线位置,不断移动接收天线改变发射、接收的传输距离。由于
测量的是静态信道,所有测量场景均在无人、无移动物体的条件下进行。下面以暗
室场景和走廊场景为例阐述测量过程。
4.6.1 暗室场景
暗室测量使用的暗室是5 m法全电波暗室。本场景测量时间1天,测量人员16
人。
测量过程:发射天线固定在旋转台,接收天线分别在1 m、2 m和4.7 m处进行
测量。4.7 m处,旋转台每旋转10度测量一次,共36个测量点;2 m处,旋转
台每旋转20度测量一次,旋转了180度,共10个测量点;1 m处1个测量点。
具体测量场景如图4所示。
图4 暗室测量场景
图5 走廊测量布点图
4.6.2 走廊场景
走廊位于北京海淀学院路51号首享科技大厦12层。走廊内部没有陈设物体,对
信号传输的影响主要来源于墙壁,墙壁除普通清漆外还包括窗户等玻璃材质,走廊
布置以及测量位置如图5所示。
测量位置布点思路:发射点Tx01设在走廊中间处,此位置可很好的避免信号传输
盲点;发射点Tx02设在走廊尽头处。接收位置主要布置在靠近Tx02的走廊一头,
为Rx01-Rx25共25个测量点。收发天线最短距离0.958 m,最长距离9.738 m。
发射点Tx01,没有遮挡物,所有接收点都为视距接收点;发射点Tx02,有玻璃
柱子的遮挡,Rx15-Rx25共11个视距测量点、Rx01-Rx14共14个非视距测量
点。
5 测量结果
以走廊场景为例,给出不同距离、视距和非视距条件下的测量结果比较图。
5.1 视距条件下选择距离在1-8 m之间的8个接收点进行比较
图6为视距条件下频域测量数据图,图7、图8为网络分析仪从频域转换为时域
的数据图,即未后处理的信道冲激响应。图7反映了视距条件下,最大能量径是
首径,收发天线距离越长,首径时延扩展越大,呈现正相关。图8反映了UWB信
道在视距条件下,多径分量呈现成簇到达的特征。
图6 视距频域测量数据图
图7 视距时域测量数据图(1)
图8 视距时域测量数据图(2)
5.2 非视距条件下选取距离在4-10 m之间的7个接收点进行比较
图9为频域测量数据图,图10、图11为网络分析仪从频域转换为时域的数据图,
即未后处理的信道冲激响应。图10反映:非视距条件下,最大能量径不一定是首
径;收发天线距离越长,首径时延扩展越大,呈现正相关。图11反映:UWB信
道在非视距条件下,多径分量呈现成簇到达的特征。
UWB信道的测量结果验证了UWB信道的传输特征,为进一步统计分析UWB传
输信道特征,进而建立统计模型提供了直观、可靠的依据。
图9 非视距频域测量数据图
图10 非视距时域测量数据图(1)
图11 非视距时域测量数据图(2)
6 结语
信道测量技术的研究、方法的选用、环境的搭建、设备参数的设定、计划的制定、
场景的布点等对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UWB信道研究的前提
和基础。MSTT
参考文献
[1]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超宽带设备的技术规范和性能评测”
(2009ZX03006-009)项目申报书.2008.
[2]an,ss Information k:John
Wileyand Sons,1995
[3]周文安,等译.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第二版),2008.
[4]张睿,等编著.无线通信仪表与测试应用,2010.
[5]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我国宽带无线接入和无线城市的政策及测试技术研
究,2009.
[6]UWB产业发展研究报告//超宽带设备的技术规范和性能评测(2009ZX03006-
009),2010.
[7]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超宽带信道测量方案,2010.
[8]l Modeling Sub-committee Report Final,7
February,2003.
[9]MolischAndras 802.15.4a Channel Modeling-Final Report.
[10]Agilent Technologies t 90000A系列示波器.
[11]Agilent Technologies t PNA系列高性能矢量网络分析仪.
[12]李周.基于IEEE802.15.4a模型的UWB信道测量技术研究[D],2011.
2024年3月30日发(作者:康雨筠)
UWB信道测量技术及实测应用
曹诗南;钟硕朋;李周;刘云;岳雨巍;阮雪
【摘 要】UWB信道测量方法的研究及信道特征数据的实际采集,是UWB信道传
输特征研究和信道模型建立的基础,可以加深人们对无线信道特征的理解,有助于
UWB系统设计和其他宽带系统的研究和设计。按照子课题的室内/室外无线信道
评测模型建模方案完成了测量方法的调研、测量计划的制定并实地测量,给出了原
始测量结果的比较图,验证了UWB信道的传输特征。%The research on UWB
channel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 and channel modeling is based on the
methods of UWB channel measurement and collection channel character
on the project of indoor/outdoor channel modeling,the article
describes the process of researching on measurement
technologies,making and executing the testing article gives the
testing results and validates UWB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
【期刊名称】《现代电信科技》
【年(卷),期】2011(041)009
【总页数】7页(P24-30)
【关键词】UWB;传输特性;信道测量;测量方法
【作 者】曹诗南;钟硕朋;李周;刘云;岳雨巍;阮雪
【作者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泰尔实验室;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泰尔实验室;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泰尔实验室;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泰
尔实验室;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泰尔实验室;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泰尔
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TN949.29
超宽带(UWB)信道传输特征的研究和信道模型的建立是超宽带系统设计的基础,
可以加深人们对无线信道特征的理解,也有助于其他宽带系统的研究和设计。国家
科技重大专项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专项项目“短距离无线互联与无线传感器
网络研发和产业化”的课题“超宽带设备的技术规范和性能评测”的子课题“信道
评测模型”通过对采集的大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形成了适合中国居住特点的超宽
带信道模型,体现了不同环境超宽带信号传输的差异性,为我国频谱管理和规划以
及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测量样本数据库可以形成和相关开发企业共享
的数据平台,有利于有兴趣的相关人士使用标准数据辅助系统设计[1]。
1 UWB信道特征及建模方案
1.1 UWB信道特征
UWB信道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传统无线通信系统一般采用Rayleigh分布来描述单个多径分量幅度的统计
特征,前提是每个分量可以视为多个同时到达的路径合成。不同于一般的无线衰落
信道,UWB信号可分离的不同多径到达时间之差可短至纳秒级,使得其信道上的
多径分量呈现成簇到达的特征,每个多径分量包含的路径数量可能只有2-3条,
从而不符合Rayleigh分布的条件。
(2)由于UWB常用于室内热点场景进行通信,使得其信道环境常表现为密集多
径环境,造成接收波形的时延扩展很大。该特点反映到频域,则可以看到由于信号
分量横跨了数GHz的频率范围,使得频率选择性衰落的特征极为明显。
1.2 研究技术路线
根据上述“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重大专项课题的《超宽带设备的技术规范
和性能评测》子课题“信道评测模型”的要求,其室内/室外无线信道评测模型建
模方案如图1所示。图1中阴影框部分为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图1 室内/室外无线信道评测模型建模方案
2 UWB信道测量需求及方法
2.1 信道测量需求
无线信道的测量分为窄带信道测量和宽带信道测量,其测量需求项如表1所示。
无线信道的测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空间或大尺度测量:固定一个终端,移动另一个终端至不同位置,距离至少
是几个波长的测量。
表1 测量量需求表测量需求项 窄带信道测量 宽带信道测量测量量 单一频率的信
道响应 冲激响应测量量提取的信息 同路径到达信号的功率变化 多径时延传输
(2)局部或小尺度测量:在特定的位置周围,移动接收机或发射机,收集测量量。
(3)时间测量:固定发射机和接收机,通过终端间的移动通信量进行测量。
(4)分段测量:不同墙体对被测信道特征的影响,把总的测量区域分段,测量和
比较分段区域的信道特征和参数。
(5)频率依赖测量:比较在不同频率下信道特征的测量。
(6)达到角度测量:从不同角度达到接收天线的多径成分特征的测量。
(7)直射路径测量: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的直射路径到达时间(TOA)的测量,
适用于基于TOA的定位系统。
针对UWB信道的特征,需要采集信道的冲激响应作为测量量进行分析研究,提取
多径延时传输等特征参数。具体测量采用大尺度测量和小尺度测量相结合的方案。
2.2 信道测量方法
2.2.1 时域测量方法
UWB信道时域测量是直接信道测量方法(直接得到时域接收信号),它用一个极
短脉冲作为激励信号,并通过对接收波形取样直接记录其冲激响应,能够充分反映
信号经信道传输后的时域特征,信道的冲激响应可以直接通过接收信号与发射脉冲
卷积得到。此外,该方法还适合分析脉冲传输过程中的瞬态特征,是研究UWB脉
冲信号传输的理想方法。该方法的缺点是系统时间分辨率由发射脉冲宽度决定,提
高系统分辨率必须减小脉冲宽度,同时提高抽样示波器采样率,因此具有高分辨率
的UWB时域测量系统结构将十分复杂且成本较高。另外由于很难获得非常短的脉
冲,无线信道中发射的非理想脉冲容易使观察到的冲激响应产生失真。
2.2.2 频域测量方法
UWB信道频域测量采用的是间接信道测量方法(得到的是信道的频域响应),使
用矢量网络分析仪对一定频率范围内的信道响应进行扫频测量,接收信号近似为其
传输函数,通过傅立叶反变换可得到信道的冲激响应。冲激响应的分辨率是与激励
信道所取的频率范围相关的函数,在大多数情况下网络分析仪被用作收发机,网络
分析仪的灵敏度高,通过增加网络分析仪的测量带宽,可以相对容易地提高测量系
统分辨率,是相对高效的信道测量方法。
然而网络分析仪与收发天线间需要电缆连接,而传输电缆的使用会带来以下一系列
问题。
首先,随着测量距离的增加,由电缆带来的噪声也增加,提高发射信号功率的办法
很难消除这种噪声的影响。
其次,增加电缆长度会增加信号在电缆中的传输时延,长传输时延会导致网络分析
仪无法正常工作。因此利用网络分析仪进行信道测量的收发天线最大距离通常不超
过30 m。时域信道测量中,电缆是用来传输触发信号的,只需要简单的计算就可
以设置触发时间以满足传输距离长的要求,所以时域方法适用各种传输距离条件。
[2]
2.2.3 两种信道测量方法的比较
上述两种信道测量方法的比较如表2所示。
综合考虑测量系统结构复杂度、测量成本、测量距离、测量结果后期处理等因素,
采用频域测量方法,通过对UWB信道环境采集数据的后处理和参数估计,得到信
道特征参数。
3 .UWB信道测量环境
3.1 测量设备的要求
3.1.1 设备信号源的要求
UWB信号传输带宽很宽,所以需要设备的信号源产生的信号带宽宽、动态范围大。
表2 信道测量方法比较测量域 时域 频域直接测量结果 信号冲激响应 S参数信道
冲激响应的获得方法直接通过接收信号与发射脉冲卷积得到 通过傅立叶反变换系
统分辨率 由发射脉冲宽度决定 由网分仪的测量带宽决定对仪表的要求脉冲发射器
产生的脉冲宽度要小;数字示波器的采样率要高网分仪的灵敏度要高测量系统结构
复杂度 复杂 简单测量成本 高 适中测量距离 适合各种传输距离条件一般最大测量
距离不超过30 m
3.1.2 设备接收机的要求
(1)设备底噪对测量结果的影响:UWB是噪声级的信号,设备底噪越接近热噪
声(即-174 dBm),对测量结果影响越小。
(2)中频带宽的设置:中频带宽,即测量带宽。中频带宽越小,接收机伴随有用
信号接收到的宽带噪声就越少,即较窄的中频带宽能够扩大测量的动态范围。但另
一方面,中频带宽过窄会延长扫描时间;中频带宽过大,可能会丢失测量中的某些
细节信息。因此,中频带宽应小于信道频率选择性的几个数量级。[3]
(3)收发同步,使S参数准确可靠。
(4)提供多种分析方法:UWB频域测量是通过直接测量信道的频率响应来实现。
理论上,使用傅立叶变换,时域和频域响应可得到同一结果,最终得到信道的冲激
响应进行分析。设备应具备实时频转换功能。
(5)存储文件的要求
·易于计算机处理;
·可对测量结果进行重放分析。
综上所述,本测量选用微波矢量网络分析仪PNA-XN5242A,其性能指标如下:
·测量频率范围:10 MHz-26.5 GHz;
·测量端口数:4个;
·动态范围:127 dB;
·通道:32个;
·单次扫描测量数据点32001个;
·中频带宽范围:1 Hz-5 MHz;
·最大输出功率:30 dBm;
·具有时频转换。
存储文件类型包括:易于计算机处理的EXECL可读文件.csv格式;网络分析仪用
于数据重放分析的自定义文件格式.csa。
3.2 测量天线的要求
2008年12月6日,工信部无[2008]354号《关于发布超宽带(UWB)技术频率
使用规定的通知》规定UWB技术的使用频段为4.2 GHz-4.8 GHz和6 GHz-9
GHz,所以要求天线在上述两个频段上参数特征良好。
本测量选用的天线为定制的2.3 GHz-18 GHz,0 dB增益的全向天线。校准报告
显示天线在2.3 GHz-12 GHz的参数特征良好,满足测量需要。
3.3 馈线损耗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图2 传输线缆频响
图2中曲线1表示网络分析仪用罗森博格LA2-C125-6000低损耗的线缆作为馈
线在暗室中测量的S21参数随频率的变化。曲线2表示在同样条件下,网络分析
仪用市场低价购置的线缆作为馈线在暗室中测量的S21参数随频率的变化。罗森
博格线缆在3 GHz-11GHz频段内随频率变化较小,而市场低价购置的线缆随频
率变化很大。线缆的损耗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很大,所以选择损耗低的线缆对测量结
果的准确性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本测量选用的线缆为罗森博格低损耗射频电缆
LA2-C125-6000,阻抗为 50 Ω,带宽为 18 GHz,驻波比≤1.3,收发电缆长度为
6 m。
4 UWB信道实测
本论文为完成“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重大专项课题《超宽带设备的技术规
范和性能评测》信道模型评测课题组的任务,测量超宽带信号在不同环境中的传输
特征,收集大量的测量数据。
4.1 测量计划
测量计划具体内容包括如下部分。
(1)测量目的;
(2)测量依据;
(3)测量内容,包括:
·测量方法,具体有测量环境搭建,测量设备选择及设置,测量辅助工具清单;
·测量场景,具体有布点原则,测量场景平面图;
·测量时间估算及人员任务分配原则。
(4)测量步骤;
(5)测量数据记录表。
4.2 测量环境搭建
测量环境由一对已校准的全向天线、矢量网络分析仪N5242A、传输电缆罗森博
格低损耗射频电缆LA2-C125-6000和远程控制终端IBM X301(Vista操作系统、
2G内存、128 G硬盘)组成,具体连接如图3所示。
图3 测量环境搭建图
4.3 矢量网络分析仪参数设定
根据测量需求,确定测量设备参数,具体设置如表3所示。
表3 矢量网络分析仪参数参数 设定值扫描方式 频率扫描发射信号频率范围 2.3 G
H z~11G H z发射信号功率 10 dBm扫频点数 5600个中频带宽 10 kH z是否进
行时域转换 是测量次数 10次测量量 S21参数文件存储格式 .CSA/.CSV
4.4 矢量网络分析仪校准
校准的目的是消除测量环境对测量结果引起的误差。在测量中,采用电子校准件进
行自动校准。需要注意的是,校准时的设置测量状态应与实际测量状态相同。这些
测量状态包括:发射信号频率范围、发射信号功率、扫频点数、中频带宽等。如校
准后改变测量参数设置,将会使测量精度降低或等同于没有校准。
完成校准,保存校准文件,每次测量时,导入校准文件即可。校准不只消除了网分
仪的系统误差,也消除了外围测量传输电缆引入到测量系统中的误差。
校准数据保存格式为.CSA格式,文件保存了仪表的设置状态参数值。
4.5 测量场景
根据重大专项2009ZX03006-009《超宽带设备的技术规范和性能评测》信道评测
子课题的任务要求,设计了如表4所示的测量场景。
表4 测量场景实验距离(m)自由空间 暗室 视距 2.3-111、2、4.7室内居住 三
室一厅一卫 视距/非视距 2.3-111-8应用场景 实测环境 实验条件 频率范围(G H
z)室内办公开间大办公室 视距 2.3-111-6开间小办公室 视距 2.3-111-5闭间办
公室 视距 2.3-111-5大会议室 视距 2.3-111-7小会议室 视距 2.3-111-3穿透 非
视距 2.3-113-8实验区 视距/非视距 2.3-111-10走廊 视距/非视距 2.3-111-10
室外 开阔地 视距/非视距 2.3-111-8行业环境车厢 视距/非视距 2.3-111-7地下
车库 视距/非视距 2.3-111-10
4.6 测量过程
测量时,固定发射天线位置,不断移动接收天线改变发射、接收的传输距离。由于
测量的是静态信道,所有测量场景均在无人、无移动物体的条件下进行。下面以暗
室场景和走廊场景为例阐述测量过程。
4.6.1 暗室场景
暗室测量使用的暗室是5 m法全电波暗室。本场景测量时间1天,测量人员16
人。
测量过程:发射天线固定在旋转台,接收天线分别在1 m、2 m和4.7 m处进行
测量。4.7 m处,旋转台每旋转10度测量一次,共36个测量点;2 m处,旋转
台每旋转20度测量一次,旋转了180度,共10个测量点;1 m处1个测量点。
具体测量场景如图4所示。
图4 暗室测量场景
图5 走廊测量布点图
4.6.2 走廊场景
走廊位于北京海淀学院路51号首享科技大厦12层。走廊内部没有陈设物体,对
信号传输的影响主要来源于墙壁,墙壁除普通清漆外还包括窗户等玻璃材质,走廊
布置以及测量位置如图5所示。
测量位置布点思路:发射点Tx01设在走廊中间处,此位置可很好的避免信号传输
盲点;发射点Tx02设在走廊尽头处。接收位置主要布置在靠近Tx02的走廊一头,
为Rx01-Rx25共25个测量点。收发天线最短距离0.958 m,最长距离9.738 m。
发射点Tx01,没有遮挡物,所有接收点都为视距接收点;发射点Tx02,有玻璃
柱子的遮挡,Rx15-Rx25共11个视距测量点、Rx01-Rx14共14个非视距测量
点。
5 测量结果
以走廊场景为例,给出不同距离、视距和非视距条件下的测量结果比较图。
5.1 视距条件下选择距离在1-8 m之间的8个接收点进行比较
图6为视距条件下频域测量数据图,图7、图8为网络分析仪从频域转换为时域
的数据图,即未后处理的信道冲激响应。图7反映了视距条件下,最大能量径是
首径,收发天线距离越长,首径时延扩展越大,呈现正相关。图8反映了UWB信
道在视距条件下,多径分量呈现成簇到达的特征。
图6 视距频域测量数据图
图7 视距时域测量数据图(1)
图8 视距时域测量数据图(2)
5.2 非视距条件下选取距离在4-10 m之间的7个接收点进行比较
图9为频域测量数据图,图10、图11为网络分析仪从频域转换为时域的数据图,
即未后处理的信道冲激响应。图10反映:非视距条件下,最大能量径不一定是首
径;收发天线距离越长,首径时延扩展越大,呈现正相关。图11反映:UWB信
道在非视距条件下,多径分量呈现成簇到达的特征。
UWB信道的测量结果验证了UWB信道的传输特征,为进一步统计分析UWB传
输信道特征,进而建立统计模型提供了直观、可靠的依据。
图9 非视距频域测量数据图
图10 非视距时域测量数据图(1)
图11 非视距时域测量数据图(2)
6 结语
信道测量技术的研究、方法的选用、环境的搭建、设备参数的设定、计划的制定、
场景的布点等对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UWB信道研究的前提
和基础。MSTT
参考文献
[1]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超宽带设备的技术规范和性能评测”
(2009ZX03006-009)项目申报书.2008.
[2]an,ss Information k:John
Wileyand Sons,1995
[3]周文安,等译.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第二版),2008.
[4]张睿,等编著.无线通信仪表与测试应用,2010.
[5]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我国宽带无线接入和无线城市的政策及测试技术研
究,2009.
[6]UWB产业发展研究报告//超宽带设备的技术规范和性能评测(2009ZX03006-
009),2010.
[7]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超宽带信道测量方案,2010.
[8]l Modeling Sub-committee Report Final,7
February,2003.
[9]MolischAndras 802.15.4a Channel Modeling-Final Report.
[10]Agilent Technologies t 90000A系列示波器.
[11]Agilent Technologies t PNA系列高性能矢量网络分析仪.
[12]李周.基于IEEE802.15.4a模型的UWB信道测量技术研究[D],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