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马铃薯收获机械发展史

IT圈 admin 26浏览 0评论

2024年4月1日发(作者:袭识)

马铃薯收获机械发展史

摘要:马铃薯种植的农艺环节中,收获是确保增产增收的关键环节,马铃薯收获是时

间紧,耗工多的一项作业。在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促进下,国内外马铃薯收获机械得到了长

足的发展,为稳定、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确保增产

增收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农业工程;马铃薯收获机械;发展;历史

0开场白

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大马铃薯生产消费大国,马铃薯是继小麦水稻和玉米之后的第四大

粮食作物,粮菜饲兼用,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作物,加工用途广,产业链长,增产增收潜

力大,消费旺盛,对外贸易活跃,因其营养丰富,被誉为地下苹果和第二面包在马铃薯产

业发展中,机械装备特别是收获机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马铃薯收获机械的研制与推广,

有力地推动马铃薯产业全面可持续发展,对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振兴农村区域

经济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国外马铃薯斩获机械发展概况

国外马铃薯机械化收获起步早、发展快、技术水平高。马铃薯栽培技术的推广和种植

规模的扩大,促进了马铃薯收获机械等农业机械的发展。在20世纪40年代初,前苏联

和美国就开始研制、推广应用马铃薯收获机械,50年代末基本实现了机械化。70~80年

代,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瑞士、日本和韩国等相继实现了马铃薯生产机械化。随

着马铃薯产业快速发展,国外马铃薯收获机械中,挖掘机的生产和使用趋于下降,而联合

收获机迅速发展。俄罗斯、德国、法国、英国、美国和日本等国家马铃薯收获机械化程度

较高,机械性能稳定。目前,国外一些马铃薯收获机械不但生产率高,并将高新技术融于

农具之中,如采用振动、液压技术进行挖掘,采用传感技术控制喂入量、传运量及分级装

载;采用气压、气流、光电技术进行碎土和分离以及利用微机进行监控和操作等。

马铃薯斩获机械在欧美、前苏联等国家研究较晚。前苏联就是生产马铃薯收获机最早

的国家,1913年已经开始采用轻便发掘犁,1940年生产bd9型专用发掘犁,50年代已

经开始生产并采用收获机。1960年,马铃薯联手收获机保有量为3万台;1976年,保有

量为6万台;1979年,马铃薯斩获机械化程度达至77%。1976~1980年间投产应用领

域16种马铃薯收获机(其中10种就是联手收获机),至1985年已全部同时实现马铃薯斩

获机械化,其中联手斩获占到60%。90年代中期,已经开始生产自走式联手收获机,其

劳动生产率比其它2行收获机提升1~2倍。美国从1935年已经开始采用

简单挖掘机,1948年开始使用马铃薯挖掘机,1967年开始使用联合收获机。80年

代初,马铃薯收获机械化程度达85%,其中联合收获占50%,90年代,美国实现了马铃

薯收获机械化。德国在20世纪40年代主要生产和使用抛掷式收获机;50年代主要生产和

使用升运链式收获机和捡拾装载机,进行分段收获;到1970年保有量达到6205台;70年

代开始生产联合收获机,机型有20多种,均是原联合收获机的变型,其保有量达到6万

台;90年代,开始生产收获d捡拾装载机和具有自动分选装置的联合收获机。日本在

1955年以前使用畜力挖掘犁,1955~1965年生产悬挂式的抛掷式和升运链式收获机。

70年代开始引进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联合收获机,并研制适合日本国情的联合收获

机。总之,在国外几个主要种植马铃薯的发达国家,基本形成了用联合收获机直接收获,

或用挖掘d捡拾装载机加固定分选装置来进行分段收获的两种全面实现收获机械化的配套

系统,实现了马铃薯收获机械化。

2国内马铃薯收获机发展概况

我国对马铃薯收获机械的研制起步晚,发展缓慢。建国初期,我国收获马铃薯采用人

工刨或旧犁挖掘的落后方式。20世纪60年代,马铃薯收获机具的研制逐步发展起来,我

国有关农机部门引进了西德vrd2、波兰rcfd2、英国johson、瑞士samrojunior和前苏

联kthd2型马铃薯收获机,并进行了生产性能试验研究,通过吸收消化国外技术,开发

同类产品。之后,黑龙江省研制出了两种集条收获机及升运链式马铃薯收获机,研制生产

了与中型拖拉机配套的4ud2型马铃薯挖掘机,并进行了试生产。随着农民大量购买小型

拖拉机,要求为其配套马铃薯挖掘机,以确保马铃薯丰产丰收。70年代,内蒙古农机所

研制了与40.4kw拖拉机配套的4ud1型马铃薯集条收获机,乌盟中旗农机厂进行了小批

量生产,并在当地进行了试点推广,但因受当时条件的限制,没能实现大面积推广和使用。

1978年在北京举办的12国展览会上,参展的有西德rmdr型集条收获机、瑞士

samrojunior型装袋收获机;日本tpod2型集条收获机,法国m112型集条收获机,通过

展览交流技术,推动我国马铃薯收获机械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于手扶拖拉机的大量推广应用,国内刮起了向手扶拖拉机服

务设施的马铃薯收获机的研制高潮,顺利研制了鼠笼式马铃薯收获机,但受到当时服务设

施动力的管制,没能大量生产和推展。1979年,12国农机展览会后,我国将全部马铃薯

收获机样机都导入在黑龙江省农机工程研究院,从而为积极开展马铃薯收获机的研究缔造

了较好的条件。70年代末期,我国已经具有自己生产的马铃薯斩获机械,其中4wmd2

型马铃薯挖掘机及4utld2型联手收获机服务设施动力

均为36.75~58.8kw,生产率可达0.33~0.6hm2/h,适用于大面积收获。80年代,

我国又引进了西德rmdr型、瑞士superdb型配套动力为30kw的马铃薯集条收获机,

由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型动力配套的马铃薯收获机械不适合一家一户的生

产经营规模,马铃薯收获基本采用犁翻人工捡拾的方式。90年代,马铃薯生产效益逐年

提高,我国薯类产区加大了马铃薯收获机械的研制力度,应广大农民需要,在一些科研生

产单位的共同努力下,研制出了一批与小四轮拖拉机配套的马铃薯收获机械,研制马铃薯

收获机已被列入重要日程。山西省农机站与山西省忻州地区农机站、黑龙江省农机站与大

兴安岭地区农机站、河北省农机站与河北省围场地区农机站、内蒙古农机站等地农机部门

分别引进了国内外马铃薯收获机械进行演示、选型,其中大型机具有俄罗斯生产的

kjikd2d01型马铃薯联合收获机,意大利生产的sp100型双行集条收获机;小型机具有意

大利生产的sp50型。内蒙古海拉尔牧机厂生产的4ud1型后悬挂抛掷式马铃薯挖掘机,

哈尔滨大顺农机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455系列悬挂式薯类作物收获机,以及武川县

水泵厂生产的fld600d1型薯类收获机等。

目前,我国存有几十家研制生产马铃薯收获机的科研、生产单位,研制生产相同类型

的马铃薯斩获机械。例如中国农机院、内蒙古、黑龙江、河北、甘肃、山西等马铃薯主产

区的农机推展单位和生产厂家,通过消化吸收国内外新技术,研制生产相同系列和型号的

马铃薯斩获机械,并获得了一定实效,而大中型联手收获机的研制处在起步阶段。总的来

看,马铃薯斩获机械发展,还无法全然适应环境马铃薯生产发展的市场需求,仍存有非常

大的发展空间。

2024年4月1日发(作者:袭识)

马铃薯收获机械发展史

摘要:马铃薯种植的农艺环节中,收获是确保增产增收的关键环节,马铃薯收获是时

间紧,耗工多的一项作业。在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促进下,国内外马铃薯收获机械得到了长

足的发展,为稳定、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确保增产

增收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农业工程;马铃薯收获机械;发展;历史

0开场白

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大马铃薯生产消费大国,马铃薯是继小麦水稻和玉米之后的第四大

粮食作物,粮菜饲兼用,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作物,加工用途广,产业链长,增产增收潜

力大,消费旺盛,对外贸易活跃,因其营养丰富,被誉为地下苹果和第二面包在马铃薯产

业发展中,机械装备特别是收获机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马铃薯收获机械的研制与推广,

有力地推动马铃薯产业全面可持续发展,对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振兴农村区域

经济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国外马铃薯斩获机械发展概况

国外马铃薯机械化收获起步早、发展快、技术水平高。马铃薯栽培技术的推广和种植

规模的扩大,促进了马铃薯收获机械等农业机械的发展。在20世纪40年代初,前苏联

和美国就开始研制、推广应用马铃薯收获机械,50年代末基本实现了机械化。70~80年

代,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瑞士、日本和韩国等相继实现了马铃薯生产机械化。随

着马铃薯产业快速发展,国外马铃薯收获机械中,挖掘机的生产和使用趋于下降,而联合

收获机迅速发展。俄罗斯、德国、法国、英国、美国和日本等国家马铃薯收获机械化程度

较高,机械性能稳定。目前,国外一些马铃薯收获机械不但生产率高,并将高新技术融于

农具之中,如采用振动、液压技术进行挖掘,采用传感技术控制喂入量、传运量及分级装

载;采用气压、气流、光电技术进行碎土和分离以及利用微机进行监控和操作等。

马铃薯斩获机械在欧美、前苏联等国家研究较晚。前苏联就是生产马铃薯收获机最早

的国家,1913年已经开始采用轻便发掘犁,1940年生产bd9型专用发掘犁,50年代已

经开始生产并采用收获机。1960年,马铃薯联手收获机保有量为3万台;1976年,保有

量为6万台;1979年,马铃薯斩获机械化程度达至77%。1976~1980年间投产应用领

域16种马铃薯收获机(其中10种就是联手收获机),至1985年已全部同时实现马铃薯斩

获机械化,其中联手斩获占到60%。90年代中期,已经开始生产自走式联手收获机,其

劳动生产率比其它2行收获机提升1~2倍。美国从1935年已经开始采用

简单挖掘机,1948年开始使用马铃薯挖掘机,1967年开始使用联合收获机。80年

代初,马铃薯收获机械化程度达85%,其中联合收获占50%,90年代,美国实现了马铃

薯收获机械化。德国在20世纪40年代主要生产和使用抛掷式收获机;50年代主要生产和

使用升运链式收获机和捡拾装载机,进行分段收获;到1970年保有量达到6205台;70年

代开始生产联合收获机,机型有20多种,均是原联合收获机的变型,其保有量达到6万

台;90年代,开始生产收获d捡拾装载机和具有自动分选装置的联合收获机。日本在

1955年以前使用畜力挖掘犁,1955~1965年生产悬挂式的抛掷式和升运链式收获机。

70年代开始引进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联合收获机,并研制适合日本国情的联合收获

机。总之,在国外几个主要种植马铃薯的发达国家,基本形成了用联合收获机直接收获,

或用挖掘d捡拾装载机加固定分选装置来进行分段收获的两种全面实现收获机械化的配套

系统,实现了马铃薯收获机械化。

2国内马铃薯收获机发展概况

我国对马铃薯收获机械的研制起步晚,发展缓慢。建国初期,我国收获马铃薯采用人

工刨或旧犁挖掘的落后方式。20世纪60年代,马铃薯收获机具的研制逐步发展起来,我

国有关农机部门引进了西德vrd2、波兰rcfd2、英国johson、瑞士samrojunior和前苏

联kthd2型马铃薯收获机,并进行了生产性能试验研究,通过吸收消化国外技术,开发

同类产品。之后,黑龙江省研制出了两种集条收获机及升运链式马铃薯收获机,研制生产

了与中型拖拉机配套的4ud2型马铃薯挖掘机,并进行了试生产。随着农民大量购买小型

拖拉机,要求为其配套马铃薯挖掘机,以确保马铃薯丰产丰收。70年代,内蒙古农机所

研制了与40.4kw拖拉机配套的4ud1型马铃薯集条收获机,乌盟中旗农机厂进行了小批

量生产,并在当地进行了试点推广,但因受当时条件的限制,没能实现大面积推广和使用。

1978年在北京举办的12国展览会上,参展的有西德rmdr型集条收获机、瑞士

samrojunior型装袋收获机;日本tpod2型集条收获机,法国m112型集条收获机,通过

展览交流技术,推动我国马铃薯收获机械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于手扶拖拉机的大量推广应用,国内刮起了向手扶拖拉机服

务设施的马铃薯收获机的研制高潮,顺利研制了鼠笼式马铃薯收获机,但受到当时服务设

施动力的管制,没能大量生产和推展。1979年,12国农机展览会后,我国将全部马铃薯

收获机样机都导入在黑龙江省农机工程研究院,从而为积极开展马铃薯收获机的研究缔造

了较好的条件。70年代末期,我国已经具有自己生产的马铃薯斩获机械,其中4wmd2

型马铃薯挖掘机及4utld2型联手收获机服务设施动力

均为36.75~58.8kw,生产率可达0.33~0.6hm2/h,适用于大面积收获。80年代,

我国又引进了西德rmdr型、瑞士superdb型配套动力为30kw的马铃薯集条收获机,

由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型动力配套的马铃薯收获机械不适合一家一户的生

产经营规模,马铃薯收获基本采用犁翻人工捡拾的方式。90年代,马铃薯生产效益逐年

提高,我国薯类产区加大了马铃薯收获机械的研制力度,应广大农民需要,在一些科研生

产单位的共同努力下,研制出了一批与小四轮拖拉机配套的马铃薯收获机械,研制马铃薯

收获机已被列入重要日程。山西省农机站与山西省忻州地区农机站、黑龙江省农机站与大

兴安岭地区农机站、河北省农机站与河北省围场地区农机站、内蒙古农机站等地农机部门

分别引进了国内外马铃薯收获机械进行演示、选型,其中大型机具有俄罗斯生产的

kjikd2d01型马铃薯联合收获机,意大利生产的sp100型双行集条收获机;小型机具有意

大利生产的sp50型。内蒙古海拉尔牧机厂生产的4ud1型后悬挂抛掷式马铃薯挖掘机,

哈尔滨大顺农机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455系列悬挂式薯类作物收获机,以及武川县

水泵厂生产的fld600d1型薯类收获机等。

目前,我国存有几十家研制生产马铃薯收获机的科研、生产单位,研制生产相同类型

的马铃薯斩获机械。例如中国农机院、内蒙古、黑龙江、河北、甘肃、山西等马铃薯主产

区的农机推展单位和生产厂家,通过消化吸收国内外新技术,研制生产相同系列和型号的

马铃薯斩获机械,并获得了一定实效,而大中型联手收获机的研制处在起步阶段。总的来

看,马铃薯斩获机械发展,还无法全然适应环境马铃薯生产发展的市场需求,仍存有非常

大的发展空间。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