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3日发(作者:权义)
白内障术后效果评价
摘要:伴随着白内障手术效果的提高,眼科医师及患者对白内障术后的视觉质量越来
越重视,我们可以用对比敏感度、波前像差、立体视觉等检查更全面的来评价术后的视觉
质量。
关键词:白内障术后;对比敏感度;波前像差;立体视觉
引言
白内障手术已经由最初的单纯以患者看得见为目标,变为更注重患者视觉质量为最
终目的的手术,进一步衍生出了“屈光性白内障”这一概念。在白内障术后一些白内障患
者虽然视力检查较好,但仍诉视觉质量差,这提示我们仅以视力为白内障术后效果的评价
标准已经不能全面、客观的满足白内障术后效果的评价,进而可以从视功能中对比敏感度、
立体视觉、波前像差等方面来更全面的评价白内障术后的效果。
1 白内障术后评价的现状
随着白内障手术设备、技术的不断改进,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也越来越好,因而眼
科医师和患者对白内障术后视觉质量的要求也逐渐增高,以往单一的用视力来评价白内障
术后效果已增加到了对比敏感度、波前像差等更全面的检查来评价白内障术后效果。
1.1对比敏感度
对比度临界值的倒数即是对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CS),是指光学系统
中,人眼对不同空间频率图像的辨别分析能力,反应了人眼在视觉过程中的敏感程度。我
们所看到的像的清晰程度,取决于事物成像的对比度。其在临床应用中可直观的表达为对
比敏感度函数(contrast sensitivity function CSF),我们将不同的空间频率作为横向坐
标,将对比敏感度作为纵向坐标,绘制出不同的点,这些点的连线即对比敏感度曲线
(contrast sensitivity curve,CSC)。CSF的低频区反应了视功能对比度,高频区反应视
功能的视敏度,而中频区则综合的反应了视功能对比度和视敏度,我们平时所测的视力仅
为CSC中的一个点。眩光对比敏感度(glare contrast sensitivity,GCS)是散射的光线
对CS的影响程度,CS反应了物体不同空间频率和明暗对比,GCS和CS是对视功能更加
全面、准确的评价,所以在白内障手术中,CSF可作为视功能恢复情况的参考。
1.2对比敏感度在白内障术中的影响因素
自然晶体的像差为负像差,能够抵消角膜引起的正像差,白内手术中植入的人工晶
体虽然也为负像差,可以部分抵消角膜引起的正像差,但它的屈光特性仍不能完全代替自
然晶体,这可能是白内障白内障手术后CS降低的原因之一。在关于人工晶状体
(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的临床研究中提示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比传统的球面人工晶
状体植入眼的CSF高,尤其在夜及眩光状态下这种区别更加明显,所以植入非球面人工晶
状体比球面人工晶状体更能改善患者的视功能[1,2]。有研究提示植入人工晶状体的材质不
同会影响植入眼的对比敏感度,其中丙烯酸酯制成人工晶状体的CSF曲线的GCS及各个空
间频率均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质的人工晶状体更好[3]。有研究表明散光主要影响低空间
频率的对比敏感度,而视物模糊与晕圈和中高频率的对比敏感度相关[4],多焦点人工晶状
体虽然能够兼顾近视与远视,但它多焦点的特点增加了入射光的散射,另因为多焦点影像
相互之间的叠加,进而使对比敏感度较单焦点人工晶状体降低[5]。而Montes-Mico[6]等
的研究表明在第1月内,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的对比敏感度明显比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植
入的对比敏感度低,第3月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对比敏感度较前明显增高,术后6个月多
2024年4月3日发(作者:权义)
白内障术后效果评价
摘要:伴随着白内障手术效果的提高,眼科医师及患者对白内障术后的视觉质量越来
越重视,我们可以用对比敏感度、波前像差、立体视觉等检查更全面的来评价术后的视觉
质量。
关键词:白内障术后;对比敏感度;波前像差;立体视觉
引言
白内障手术已经由最初的单纯以患者看得见为目标,变为更注重患者视觉质量为最
终目的的手术,进一步衍生出了“屈光性白内障”这一概念。在白内障术后一些白内障患
者虽然视力检查较好,但仍诉视觉质量差,这提示我们仅以视力为白内障术后效果的评价
标准已经不能全面、客观的满足白内障术后效果的评价,进而可以从视功能中对比敏感度、
立体视觉、波前像差等方面来更全面的评价白内障术后的效果。
1 白内障术后评价的现状
随着白内障手术设备、技术的不断改进,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也越来越好,因而眼
科医师和患者对白内障术后视觉质量的要求也逐渐增高,以往单一的用视力来评价白内障
术后效果已增加到了对比敏感度、波前像差等更全面的检查来评价白内障术后效果。
1.1对比敏感度
对比度临界值的倒数即是对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CS),是指光学系统
中,人眼对不同空间频率图像的辨别分析能力,反应了人眼在视觉过程中的敏感程度。我
们所看到的像的清晰程度,取决于事物成像的对比度。其在临床应用中可直观的表达为对
比敏感度函数(contrast sensitivity function CSF),我们将不同的空间频率作为横向坐
标,将对比敏感度作为纵向坐标,绘制出不同的点,这些点的连线即对比敏感度曲线
(contrast sensitivity curve,CSC)。CSF的低频区反应了视功能对比度,高频区反应视
功能的视敏度,而中频区则综合的反应了视功能对比度和视敏度,我们平时所测的视力仅
为CSC中的一个点。眩光对比敏感度(glare contrast sensitivity,GCS)是散射的光线
对CS的影响程度,CS反应了物体不同空间频率和明暗对比,GCS和CS是对视功能更加
全面、准确的评价,所以在白内障手术中,CSF可作为视功能恢复情况的参考。
1.2对比敏感度在白内障术中的影响因素
自然晶体的像差为负像差,能够抵消角膜引起的正像差,白内手术中植入的人工晶
体虽然也为负像差,可以部分抵消角膜引起的正像差,但它的屈光特性仍不能完全代替自
然晶体,这可能是白内障白内障手术后CS降低的原因之一。在关于人工晶状体
(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的临床研究中提示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比传统的球面人工晶
状体植入眼的CSF高,尤其在夜及眩光状态下这种区别更加明显,所以植入非球面人工晶
状体比球面人工晶状体更能改善患者的视功能[1,2]。有研究提示植入人工晶状体的材质不
同会影响植入眼的对比敏感度,其中丙烯酸酯制成人工晶状体的CSF曲线的GCS及各个空
间频率均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质的人工晶状体更好[3]。有研究表明散光主要影响低空间
频率的对比敏感度,而视物模糊与晕圈和中高频率的对比敏感度相关[4],多焦点人工晶状
体虽然能够兼顾近视与远视,但它多焦点的特点增加了入射光的散射,另因为多焦点影像
相互之间的叠加,进而使对比敏感度较单焦点人工晶状体降低[5]。而Montes-Mico[6]等
的研究表明在第1月内,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的对比敏感度明显比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植
入的对比敏感度低,第3月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对比敏感度较前明显增高,术后6个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