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初中地理_埃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IT圈 admin 57浏览 0评论

2024年4月3日发(作者:巴谊)

第二节 埃及

课题

设计者

第八章 走进国家

第二节 埃 及

课型

审核

新授课

编号: 八

--2

使用时间:

教 学 过 程

目标导航

• 1.在地图上指出埃及的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介绍埃及的人口、民族、宗教、语

言等人文地理特点。

• 2.根据地图和资料概括埃及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重点)

• 3.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埃及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工农业和

旅游业的实例。((重难点)

学法指导

1、读P76“埃及地形分布”图、P77“苏伊士运河”图以及相关图文资料和文本,完成

目标1。

2、读P76“埃及地形分布”图、P17“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以及相关图文资料和文本,

完成目标2。

3、读P79“埃及矿产和物产分布”图以及相关图文资料和文本,完成目标3。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图片导入——展示“金字塔”图片,这是什么建筑?它是做什么用的(国王死后保存尸

体的陵墓。国王们认为死后能够保存完整的身体可以获得永生)?位于哪个国家?这个国家

在哪里?

第二节 埃 及 (板书)

一、 地跨两洲

学习任务一:

读P76“埃及地形分布”图、P77“苏伊士运河”图以及相关图文资

料和文本,

完成下列任务

1、 位置与组成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① 找出红海、地中海、苏伊士运河、西奈半岛以及埃及的陆上邻国。

② 找出北回归线在埃及穿过的地区与大致的纬度范围,简述埃及的纬度位置和半球位

置。

③ 找出亚洲、非洲、大西洋、印度洋,说一说埃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 找出苏伊士运河,说一说苏伊士运河开通的重要意义。

3、读图与资料说一说埃及的居民特征,并且找出首都开罗。

二、 沙漠广布

1、地形特点:

读P76“埃及地形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对照高度表即图例,埃及境内海拔高度在多少范围内面积是最大的?

(2)尼罗河沿岸和三角洲的海拔高度大约是多少米?属于什么地形?

(3)观察图中符号,埃及地表景观有何特点?理解埃及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沙漠王国”。

(4)简要描述埃及的地势特征。(南高北低)

2、气候特点:

P17“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埃及的有哪些气候类型?如何分布?

(2)

简述埃及的气候特征。

3、河流---尼罗河

阅读P.78 “阅读”——尼罗河,结合尼罗河流域图。思考下列问题。

第二节 埃及

(1)尼罗河发源于什么地方?注入什么海洋?流向是哪里?

(2)为什么尼罗河进入埃及后,没有任何支流汇入?其流量会如何变化?

(3)埃及人为什么叫尼罗河为“生命之河”?

(4)结合前面“非洲”内容,了解尼罗河定期泛滥的原因及对埃及的影响。

三、 发展中的工农业

读图

P79“埃及矿产和物产分布”图以及相关图文资料和文本

,完成下列任务。

(1)找出埃及的主要矿产和物产,看一看,它们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2)埃及盛产优质的长绒棉,想一想,埃及适合优质农产品生长的有利条件是什

么?

(3)想一想,埃及的农作物为什么集中分布在尼罗河沿岸和三角洲地区?(提示:埃

及沙漠广布,尼罗河沿岸和三角洲地区有丰富的水源,且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4)想一想,尼罗河对于埃及人民的生活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有哪些重要作用?

拓展思考:结合石油资源和和长绒棉的实例,埃及是如何因地制宜的发展经济的。

四、 富有特色的旅游业

假如游客要去埃及去旅游,请你作为一名导游为游客介绍一下到埃及能够看到哪些旅游

景点景观呢?这些旅游景点主要分布在哪里呢?为什么埃及的旅游业很发达呢?

【成果展示】

展示你的风采,秀出你的精彩。

【达标检测】

1.埃及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的农作物是 ( )

A. 椰枣 B. 长绒棉 C. 洋葱 D. 玉米

2.埃及的耕地、人口、城市主要集中在 ( )

A. 地中海沿岸 B. 红海沿岸 C. 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地区 D. 西奈半岛

3.埃及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因其扼守着 ( )

A. 马六甲海峡 B. 苏伊士运河 C. 直布罗陀海峡 D. 好望角

4.关于埃及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埃及属于非洲国家,领土全部位于非洲境内

B. 苏伊士运河在埃及境内,它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

C. 埃及经济以农业为主,长绒棉的出口收入是最主要的经济支柱

D. 埃及首都开罗,位于地中海沿岸

5.读埃及图,完成下列要求。

⑴写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大洲和海洋名称。

大洲: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

海洋:C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

⑵字母E代表_______半岛,该半岛属于

_______洲。

⑶F代表的河流是_______,该河是世界第

_____长河, 它自南向北注入____________海。

⑷埃及首都为___________,其图中代码是

_______;从波斯湾起航驶往西欧的小型油轮,一

般经过图示区域中的_________运河。它是连接

________海与_______海、沟通_______洋和

_______洋的世界著名运河;也是______、_____

两洲的分界线。

【反思总结】

学习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与感受?能否

形成有关埃及的知识网络呢?

第二节 埃及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走近国家”之后的第二个国家。在了解第

一国家(日本)之后,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特征的一般方

法和思路,本节教材中“目”的数量明显比第一节减少,相对于较全

面了解埃及,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下了一定空间,体现

了地理教科书编写的弹性原则,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建构完整的地理知

识体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区域地理的重要部分,学生在学习前面大

洲、地区区域地理的基础上,明确了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为本节

课的学习提供了基础,进一步促进本节的学习。

效果分析

金字塔特色图片,引入新课学习;让学生感觉新知识与今后生活

旅游有联系,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新知的信心。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部

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是学生

学习地理知识重要方式方法。教学中,教师呈现地图和图片资料,引

导学生观察思考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以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

础,经历自主的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探讨等环节,鼓励学生大胆

地呈现个性化的理解,通过比较分析地图与地理知识间的联系,引导

学生自主得出结论。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积

极性,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使学生逐步掌握识图达理

的思想方法,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

教学,发现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

教 材 分 析

《埃及》是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内容,教材重点

体现埃及的“地理位置”、“干旱的自然特征”、“特色的旅游业”等最

为独特、典型的自然和人文特征。这符合教育改革的要求和地理课程

第二节 埃及

标准的理念,以及学生认知接受水平,为学生今后学习国家地理打下

基础。

本节教材包括“地跨两洲”、“沙漠广布”、“发展中的工农业”、

“富有特色的旅游业”四部分内容,知识结构如下:

本节教材的四个部分内容中,“地跨两洲”和“沙漠广布”属于自

然地理范畴,“发展中的工农业”和“富有特色的旅游业”属于人文

地理范畴。从内在逻辑看,埃及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该国的自然地

理特征(沙漠广布),而埃及的自然地理特征又影响着工农业、旅游

业、人口、城市、文化等人文地理特征的形成。

达标训练

埃及闻名世界的名胜古迹很多,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就是其中典型代表。据此回答1~2

题。

1.埃及的主要名胜古迹主要分布在 ( )

A.东部沿海地区 B.北部沿海地区

C.西南内陆地区 D.尼罗河沿岸地区

2.影响埃及主要名胜古迹分布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水源 B.降水 C.热量 D.海陆位置

读“埃及的主要城市、部分矿产和物产分布示意图”,回答3~4题。

第二节 埃及

3. 关于埃及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全部位于低纬度 B.位于西半球

C.临近太平洋 D.地跨两洲

4. 埃及主要城市的分布特点与主要影响因素搭配正确的是

( )

A.沿尼罗河河谷分布——水源

B.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降水

C.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热量

D.主要分布在内陆地区——光照

5、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代码所代表的大洲。

第二节 埃及

A________ B________。

(2)图中字母E代表________运河,该运河联通C______海和D ____海。

(3)F代表的河流是_______,该河自南向北注入______海,埃及人民称之为“母亲河”是什

么原因?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在教学设计上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做到图

形与知识、能力的结合。本节课注重渗透地理地图教学的思想方法,

识图达理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感知识图达理的一般方法,同时结合埃

及本节课具体内容地形图、气候图、人文图、景观图等特殊方法。本

节课还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学中领悟

知识,在与他人合作交流中受益,学会交流,在与他人探究中迸发思

维火花,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建议。本节课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

第二节 埃及

主动学习知识,学生识图能力较强,教学效果很好。

课标分析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课程基本理念:构建开放

的地理课程。地理课程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重视校内外

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着力拓宽学习空间,倡导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鼓励学生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实施建议要求选择多种多样的地理教学方式方

法: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校条件以及教师自

身特质选择合适的地理教学方式,注意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学

习。应坚持启发式教学原则,提倡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引导和鼓

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体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逐步掌握分析和解决地

理问题的方法。

“地跨两洲”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

土组成和首都”和“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

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按照“标准”的设计思路,教材首先通过图8-13展示埃及的地理位置、领土

组成和首都,通过探究式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习新内容,

达到“在地图上指出……”这一课程要求。这说明教材的编写注重学生地理学习

能力的培养,发挥了教科书的学习引导功能。然后,教材通过正文简洁地归纳了

埃及地理位置特点和领土组成,特别强调了埃及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教材采取“阅

读”的形式,通过文字资料和图8-14介绍了苏伊士运河的位置和意义,更加强

调了埃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教材用简洁地文字资料介绍了埃及的面积、人口、民族、宗教、语言,并通

过“图8-15开罗老城区”这一图片展示了埃及传统建筑特点,加深学生对埃及

伊斯兰教文化特色的了解,从而达到“根据资料说出埃及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

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的课程标准要求。埃及人口分布特点并没

有在该段教材出现,而是后移到“沙漠广布”这部分内容之中,这是因为埃及的

人口分布与其干旱多沙漠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

“沙漠广布”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

然环境的基本特点”。这一课程内容的要求已在第一节进行了阐述,可以参照理

解。

按照“标准”的设计思路,教材以不同的资料形式呈现了埃及的地形、气候、

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目的是让学生达到“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

这一“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通过“图8-13埃及地形分布”、“图8 16尼罗河

下游河谷及三角洲地区夜间灯火(卫星影像)”及简单的文字介绍了埃及的地形

特征及地形对人口分布的影响;通过文字资料介绍了埃及的气候特征;通过“阅

读”中的文字和图片资料介绍了埃及主要河流——尼罗河的特征。特别是图8-16

和图8 17两幅图片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埃及的人口分布特点和尼罗河特征,教材

从学生身边的或熟悉的地理事物入手,做到了简明、通俗、科学、直观、生动、

亲切。

“发展中的工农业”和“富有特色的旅游业”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运

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的实例”。这一课程内容的要求已在第一节进行了阐述,可以参照理解。按照“标

第二节 埃及

准”的设计思路,教材紧扣“因地制宜发展经济”这一主线,分别阐述了埃及工

业、农业、旅游业的发展特征。教材通过展示图8-18让学生知道埃及具有石油

资源丰富的特点,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发展工业,必然得出“石油工业地位突出”

的工业特点。由于埃及以沙漠气候为主,光热条件好,水源集中在尼罗河。为了

体现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材通过正文和地图重点叙述了农业分布(接近水源的

尼罗河河谷和三角洲地区)、主要农产品(对光热要求较高的长绒棉等)。并通过

“活动”让学生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教材通过文字、地图(图8-21)、景观图片(图8-19、图8-20、图8-22)说

明了埃及旅游资源丰富及埃及是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遵循“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的原则,埃及发展了富有特色的旅游业。

2024年4月3日发(作者:巴谊)

第二节 埃及

课题

设计者

第八章 走进国家

第二节 埃 及

课型

审核

新授课

编号: 八

--2

使用时间:

教 学 过 程

目标导航

• 1.在地图上指出埃及的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介绍埃及的人口、民族、宗教、语

言等人文地理特点。

• 2.根据地图和资料概括埃及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重点)

• 3.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埃及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工农业和

旅游业的实例。((重难点)

学法指导

1、读P76“埃及地形分布”图、P77“苏伊士运河”图以及相关图文资料和文本,完成

目标1。

2、读P76“埃及地形分布”图、P17“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以及相关图文资料和文本,

完成目标2。

3、读P79“埃及矿产和物产分布”图以及相关图文资料和文本,完成目标3。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图片导入——展示“金字塔”图片,这是什么建筑?它是做什么用的(国王死后保存尸

体的陵墓。国王们认为死后能够保存完整的身体可以获得永生)?位于哪个国家?这个国家

在哪里?

第二节 埃 及 (板书)

一、 地跨两洲

学习任务一:

读P76“埃及地形分布”图、P77“苏伊士运河”图以及相关图文资

料和文本,

完成下列任务

1、 位置与组成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① 找出红海、地中海、苏伊士运河、西奈半岛以及埃及的陆上邻国。

② 找出北回归线在埃及穿过的地区与大致的纬度范围,简述埃及的纬度位置和半球位

置。

③ 找出亚洲、非洲、大西洋、印度洋,说一说埃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 找出苏伊士运河,说一说苏伊士运河开通的重要意义。

3、读图与资料说一说埃及的居民特征,并且找出首都开罗。

二、 沙漠广布

1、地形特点:

读P76“埃及地形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对照高度表即图例,埃及境内海拔高度在多少范围内面积是最大的?

(2)尼罗河沿岸和三角洲的海拔高度大约是多少米?属于什么地形?

(3)观察图中符号,埃及地表景观有何特点?理解埃及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沙漠王国”。

(4)简要描述埃及的地势特征。(南高北低)

2、气候特点:

P17“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埃及的有哪些气候类型?如何分布?

(2)

简述埃及的气候特征。

3、河流---尼罗河

阅读P.78 “阅读”——尼罗河,结合尼罗河流域图。思考下列问题。

第二节 埃及

(1)尼罗河发源于什么地方?注入什么海洋?流向是哪里?

(2)为什么尼罗河进入埃及后,没有任何支流汇入?其流量会如何变化?

(3)埃及人为什么叫尼罗河为“生命之河”?

(4)结合前面“非洲”内容,了解尼罗河定期泛滥的原因及对埃及的影响。

三、 发展中的工农业

读图

P79“埃及矿产和物产分布”图以及相关图文资料和文本

,完成下列任务。

(1)找出埃及的主要矿产和物产,看一看,它们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2)埃及盛产优质的长绒棉,想一想,埃及适合优质农产品生长的有利条件是什

么?

(3)想一想,埃及的农作物为什么集中分布在尼罗河沿岸和三角洲地区?(提示:埃

及沙漠广布,尼罗河沿岸和三角洲地区有丰富的水源,且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4)想一想,尼罗河对于埃及人民的生活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有哪些重要作用?

拓展思考:结合石油资源和和长绒棉的实例,埃及是如何因地制宜的发展经济的。

四、 富有特色的旅游业

假如游客要去埃及去旅游,请你作为一名导游为游客介绍一下到埃及能够看到哪些旅游

景点景观呢?这些旅游景点主要分布在哪里呢?为什么埃及的旅游业很发达呢?

【成果展示】

展示你的风采,秀出你的精彩。

【达标检测】

1.埃及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的农作物是 ( )

A. 椰枣 B. 长绒棉 C. 洋葱 D. 玉米

2.埃及的耕地、人口、城市主要集中在 ( )

A. 地中海沿岸 B. 红海沿岸 C. 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地区 D. 西奈半岛

3.埃及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因其扼守着 ( )

A. 马六甲海峡 B. 苏伊士运河 C. 直布罗陀海峡 D. 好望角

4.关于埃及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埃及属于非洲国家,领土全部位于非洲境内

B. 苏伊士运河在埃及境内,它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

C. 埃及经济以农业为主,长绒棉的出口收入是最主要的经济支柱

D. 埃及首都开罗,位于地中海沿岸

5.读埃及图,完成下列要求。

⑴写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大洲和海洋名称。

大洲: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

海洋:C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

⑵字母E代表_______半岛,该半岛属于

_______洲。

⑶F代表的河流是_______,该河是世界第

_____长河, 它自南向北注入____________海。

⑷埃及首都为___________,其图中代码是

_______;从波斯湾起航驶往西欧的小型油轮,一

般经过图示区域中的_________运河。它是连接

________海与_______海、沟通_______洋和

_______洋的世界著名运河;也是______、_____

两洲的分界线。

【反思总结】

学习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与感受?能否

形成有关埃及的知识网络呢?

第二节 埃及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走近国家”之后的第二个国家。在了解第

一国家(日本)之后,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特征的一般方

法和思路,本节教材中“目”的数量明显比第一节减少,相对于较全

面了解埃及,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下了一定空间,体现

了地理教科书编写的弹性原则,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建构完整的地理知

识体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区域地理的重要部分,学生在学习前面大

洲、地区区域地理的基础上,明确了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为本节

课的学习提供了基础,进一步促进本节的学习。

效果分析

金字塔特色图片,引入新课学习;让学生感觉新知识与今后生活

旅游有联系,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新知的信心。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部

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是学生

学习地理知识重要方式方法。教学中,教师呈现地图和图片资料,引

导学生观察思考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以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

础,经历自主的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探讨等环节,鼓励学生大胆

地呈现个性化的理解,通过比较分析地图与地理知识间的联系,引导

学生自主得出结论。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积

极性,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使学生逐步掌握识图达理

的思想方法,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

教学,发现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

教 材 分 析

《埃及》是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内容,教材重点

体现埃及的“地理位置”、“干旱的自然特征”、“特色的旅游业”等最

为独特、典型的自然和人文特征。这符合教育改革的要求和地理课程

第二节 埃及

标准的理念,以及学生认知接受水平,为学生今后学习国家地理打下

基础。

本节教材包括“地跨两洲”、“沙漠广布”、“发展中的工农业”、

“富有特色的旅游业”四部分内容,知识结构如下:

本节教材的四个部分内容中,“地跨两洲”和“沙漠广布”属于自

然地理范畴,“发展中的工农业”和“富有特色的旅游业”属于人文

地理范畴。从内在逻辑看,埃及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该国的自然地

理特征(沙漠广布),而埃及的自然地理特征又影响着工农业、旅游

业、人口、城市、文化等人文地理特征的形成。

达标训练

埃及闻名世界的名胜古迹很多,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就是其中典型代表。据此回答1~2

题。

1.埃及的主要名胜古迹主要分布在 ( )

A.东部沿海地区 B.北部沿海地区

C.西南内陆地区 D.尼罗河沿岸地区

2.影响埃及主要名胜古迹分布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水源 B.降水 C.热量 D.海陆位置

读“埃及的主要城市、部分矿产和物产分布示意图”,回答3~4题。

第二节 埃及

3. 关于埃及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全部位于低纬度 B.位于西半球

C.临近太平洋 D.地跨两洲

4. 埃及主要城市的分布特点与主要影响因素搭配正确的是

( )

A.沿尼罗河河谷分布——水源

B.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降水

C.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热量

D.主要分布在内陆地区——光照

5、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代码所代表的大洲。

第二节 埃及

A________ B________。

(2)图中字母E代表________运河,该运河联通C______海和D ____海。

(3)F代表的河流是_______,该河自南向北注入______海,埃及人民称之为“母亲河”是什

么原因?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在教学设计上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做到图

形与知识、能力的结合。本节课注重渗透地理地图教学的思想方法,

识图达理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感知识图达理的一般方法,同时结合埃

及本节课具体内容地形图、气候图、人文图、景观图等特殊方法。本

节课还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学中领悟

知识,在与他人合作交流中受益,学会交流,在与他人探究中迸发思

维火花,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建议。本节课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

第二节 埃及

主动学习知识,学生识图能力较强,教学效果很好。

课标分析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课程基本理念:构建开放

的地理课程。地理课程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重视校内外

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着力拓宽学习空间,倡导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鼓励学生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实施建议要求选择多种多样的地理教学方式方

法: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校条件以及教师自

身特质选择合适的地理教学方式,注意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学

习。应坚持启发式教学原则,提倡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引导和鼓

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体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逐步掌握分析和解决地

理问题的方法。

“地跨两洲”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

土组成和首都”和“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

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按照“标准”的设计思路,教材首先通过图8-13展示埃及的地理位置、领土

组成和首都,通过探究式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习新内容,

达到“在地图上指出……”这一课程要求。这说明教材的编写注重学生地理学习

能力的培养,发挥了教科书的学习引导功能。然后,教材通过正文简洁地归纳了

埃及地理位置特点和领土组成,特别强调了埃及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教材采取“阅

读”的形式,通过文字资料和图8-14介绍了苏伊士运河的位置和意义,更加强

调了埃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教材用简洁地文字资料介绍了埃及的面积、人口、民族、宗教、语言,并通

过“图8-15开罗老城区”这一图片展示了埃及传统建筑特点,加深学生对埃及

伊斯兰教文化特色的了解,从而达到“根据资料说出埃及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

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的课程标准要求。埃及人口分布特点并没

有在该段教材出现,而是后移到“沙漠广布”这部分内容之中,这是因为埃及的

人口分布与其干旱多沙漠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

“沙漠广布”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

然环境的基本特点”。这一课程内容的要求已在第一节进行了阐述,可以参照理

解。

按照“标准”的设计思路,教材以不同的资料形式呈现了埃及的地形、气候、

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目的是让学生达到“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

这一“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通过“图8-13埃及地形分布”、“图8 16尼罗河

下游河谷及三角洲地区夜间灯火(卫星影像)”及简单的文字介绍了埃及的地形

特征及地形对人口分布的影响;通过文字资料介绍了埃及的气候特征;通过“阅

读”中的文字和图片资料介绍了埃及主要河流——尼罗河的特征。特别是图8-16

和图8 17两幅图片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埃及的人口分布特点和尼罗河特征,教材

从学生身边的或熟悉的地理事物入手,做到了简明、通俗、科学、直观、生动、

亲切。

“发展中的工农业”和“富有特色的旅游业”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运

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的实例”。这一课程内容的要求已在第一节进行了阐述,可以参照理解。按照“标

第二节 埃及

准”的设计思路,教材紧扣“因地制宜发展经济”这一主线,分别阐述了埃及工

业、农业、旅游业的发展特征。教材通过展示图8-18让学生知道埃及具有石油

资源丰富的特点,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发展工业,必然得出“石油工业地位突出”

的工业特点。由于埃及以沙漠气候为主,光热条件好,水源集中在尼罗河。为了

体现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材通过正文和地图重点叙述了农业分布(接近水源的

尼罗河河谷和三角洲地区)、主要农产品(对光热要求较高的长绒棉等)。并通过

“活动”让学生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教材通过文字、地图(图8-21)、景观图片(图8-19、图8-20、图8-22)说

明了埃及旅游资源丰富及埃及是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遵循“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的原则,埃及发展了富有特色的旅游业。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