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广东大峡谷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

IT圈 admin 28浏览 0评论

2024年4月6日发(作者:游博文)

四川动物

2007

年第

26

卷第

2

期                 

SichuanJournalofZoology

 

Vol

1

26

 

No

1

2

 

2007

广东大峡谷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

刘松

,

杨道德

,

谷颖乐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所

,

长沙

410001

)

3

  摘要

:2005

8

月中下旬、

2006

3

月中下旬和

5

月中下旬

,

3

次对广东大峡谷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资

源进行了实地调查

,

结合有关文献资料的报道结果

,

广东大峡谷自然保护区现已记录

67

种两栖爬行动物

,

隶属

2

4

17

科。其中两栖纲

1

6

22

;

爬行纲

3

11

45

种。其动物区系组成以东洋界种类明显占优势

,

占总物种

数的

88

1

06%

。两栖爬行动物地理区划上属东洋界华中区东部丘陵平原亚区。此次调查发现的福建掌突蟾

(

Leptolal

2

axliui

)

为广东省两栖动物新分布记录。

关键词

:

两栖动物

;

爬行动物

;

大峡谷自然保护区

;

广东省乳源县

;

野生动物保护

中图分类号

:Q959

1

5;Q959

1

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7083

(

2007

)

02-0336-04

HerpetologicalResourcesinDaxiaguNatureReserveofGuangdongProvince

LIUSong,YANGDao

2

de,GUYing

2

le

(

InstituteofWildlifeConservation,CentralSouthUniversityofForestry&Technology,Changsha410004

)

3

 

Abstract:AsurveyofherpetologicalresourcesinDaxiaguNatureReserve,RuyuanCounty,GuangdongProvincewascarried

ombinedwithdatareportedinliteratures,67herpetologicalspeciesbelonging

to17families,4orders,2classeswererecor

linewiththeherpetofauna,thegeographyicaldivisionofthenaturereservebelongedtotheeasternhillandcampagnasub

2

dis

2

tract,OrientalRealmwhile59herpetologicalspecies

(

88.06%

)

belongedtoOrientalspecies.

Leptolalaxliui

wasanewdistri

2

butionrecordofamphibiansinGuangdong.

 

Keywords:amphibian;reptile;DaxiaguNatureRreserve;RuyuanCountyofGuangdongProvince;wildlifeconservation

  南岭位于我国中南部

,

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

之一。历史上曾有不少科研工作者对南岭地区的两栖爬行

动物进行过调查研究及区系分析

[1,2]

,

但有关广东大峡谷自

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资源尚无专项调查报告。我们于

2005

8

月、

2006

3

月和

5

月对该保护区进行了

3

次实地

调查

,

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在东南方向蛮洞附近形成大片低海拔平地

,

平均海拔

450m

大峡谷顶部位于

650m

的平坦夷平面上

(

保护区西部边缘

)

,

始于大布镇埕头瀑布

,

向南蜿蜒至英德境内

,

15km,

300

m

。峡谷顶部地势平缓

,

两崖相距远近不一

,

宽处有

1000m

以上

,

窄处仅百米

,

谷内沟壑纵横

,

奇峰林立

,

深邃险峻

,

形成

奇特的峡谷景观地貌。保护区林密、植物群落类型多样、交

通不便

,

为野生动物的生长、繁育提供了有利条件。

1

 自然概况

)

,

位于广东大峡谷省级自然保护区

(

以下简称“保护区”

韶关市乳源县西南部

,

属北回归线北缘

,

地理坐标在东经

113

°

6

′~

113

°

13

′、北纬

24

°

28

′~

24

°

32

′之间

,

总面积为

33420

2

hm

。保护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

具有光照充足、温暖湿

润、雨量充沛的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过渡性的特点。年均气

19

1

9

,

年积温

7232

,

年均日照

1610

1

3h

。年均降雨量

1761

1

4mm,

年均降雨日数

176d;

年均相对湿度

79%

。保护

区成土母岩主要为石英砂岩、绢云母板岩、石灰岩等

;

土壤类

型主要有红壤、山地黄壤、山地草甸土等

3

类。

保护区位于南岭山地南部边缘

,

其地势呈北高南低走

,

地貌属中低山山地

,

山顶大多浑圆

,

无尖峰。保护区以蕉

窝顶为中心

,

被蕉窝顶山脉由东向西从中拦截

,

形成中部高、

两侧低的山地丘陵复杂地形。北部较低而开阔

,

有大峡谷瀑

,

南部大小山峰纵横迭嶂

,

受海洋暖湿气流影响

,

生长着大

片原始森林。保护区内以阎罗头海拔最高

,

1239

1

4m,

收稿日期

:2006-12-08

2

 方法

2

1

1

 调查方法

先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

大致了解保护区内自然条件和动

植物资源现状

,

再根据两栖爬行动物的不同季节生活习性

,

在保证具代表性、随机性和可行性的前提下

,

确定

10

条调查

样带

,

即①大布镇林业工作站

-

保护区管理站

-

大峡谷

(

线长

3

1

5km

)

;

②保护区管理站

-

大峡谷

(

样线长

3

1

6km

)

;

③管理站

-

蕉窝顶

(

样线长

5

1

6km

)

;

④管理站

-

核心区

(

线长

3

1

3km

)

;

⑤核心区

-

大峡谷的溪沟

(

样线长

5

1

1km

)

;

⑥大布镇林业工作站

-

英明水电站

(

样线长

5

1

5km

)

;

⑦英明

水电站

-

大峡谷风景区门票处

(

样线长

4km

)

;

⑧大布镇林业

工作站

-

附近农田

-

溪沟

(

样线长

4

1

5km

)

;

⑨大布镇林业工

作站

-

大峡谷风景区门票处

(

样线长

3

1

5km

)

;

⑩大布镇林业

工作站

-

附近农田

(

样线长

3

1

5km

)

。在实地调查的同时使

GPS

手持定位仪

(

GARMIN

2

Vista

)

对采集到的或观察到的

336

四川动物

2007

年第

26

卷第

2

期                 

SichuanJournalofZoology

 

Vol

1

26

 

No

1

2

 

2007

动物进行定位

,

并用专业数码相机

Canon

2

EOS20D

(

800

万像

)

对物种及生境进行拍照

,

供物种鉴定和内业整理时参考。

同时访问保护区的管理人员、有经验的老猎人、当地的村民

,

并到当地农贸市场、餐馆了解物种种类等

,

然后根据特征进

行物种判定或查阅资料确定访问到的物种

[3,4]

。对以前常见

但现在难见的龟鳖类

,

主要采用访问调查和查阅附近地域物

种分布资料来判断。

褶蛙、弹琴蛙、泽蛙、大绿臭蛙、镇海林蛙、沼蛙、斑腿泛树蛙、

小弧斑姬蛙、花姬蛙和饰纹姬蛙共

18

,

81

1

82%;

未发现

古北界种类和华南区物种

[8]

。由此可见

,

动物区系组成以东

洋界华中区与华南区共有成分为主

,

华南区与华中区相互渗

透。

45

种爬行动物中

,

东洋界种类达

37

,

明显占绝对优

,

占保护区内爬行类总物种数的

82

1

22%;

广布种有乌龟、

鳖、北草蜥、赤链蛇、小头蛇、黑眉锦蛇、虎斑颈槽蛇和竹叶青

8

,

17

1

78%;

缺古北界种类

,

因原系古北界种类的虎

斑颈槽蛇、赤链蛇和北草蜥等爬行类向东洋界渗透、扩散

,

在东洋界广泛分布

,

使之成为国内广布种。

37

种东洋界种类

,

华中区和华南区共有种达

35

,

如中国石龙子、蓝尾石

龙子、草腹链蛇、钝尾两头蛇、灰鼠蛇、滑鼠蛇和环纹华游蛇

;

华中区种类仅多疣壁虎

;

华南区种类仅变色树蜥一种。

由此可见

,

大峡谷自然保护区爬行动物区系组成亦表现出以

东洋界华中区和华南区共有成分为主的复杂特征。

大峡谷自然保护区是粤北山原、南岭山系的一部分

,

我国动物地理区划上属于东洋界华中区的东部丘陵平原亚

,

地处东洋界华中区物种向华南区过渡地带

,

故两栖动物

区系表现为华中区物种和华中区与华南区共有种为主的区

系特征。同时大峡谷位于云贵高原东侧

,

是我国东部季风气

候与西部大陆性气候交替的过渡地带

,

气候复杂多变

,

具有

夏热多雨

,

冬寒多雪

,

降雨充沛

,

温度高的特点

,

再加上地形

破碎

,

坡度陡缓悬殊

,

冬季相对气温稍高

,

特别是山地小气候

比较稳定

,

这些有利于两栖动物的生存和繁衍

,

使得华南区

物种向此区渗透

,

造成了华中区、华中区与华南区共有种为

主的区系特征。

3

1

3

 资源现状

保护区两栖动物数量优势种有

:

中华大蟾蜍、泽蛙、华南

湍蛙、花臭蛙、小弧斑姬蛙、沼蛙和棘胸蛙

,

多分布在农田和

山溪附近

,

数量较多。爬行动物数量优势种有

:

多疣壁虎、中

国石龙子、蓝尾石龙子、北草蜥、铜蜓蜥、草腹链蛇、翠青蛇、

赤链蛇、王锦蛇、虎斑颈槽蛇、灰鼠蛇、滑鼠蛇、乌梢蛇和竹叶

青。爬行动物多分布在山溪和农田区附近的草丛。

3

1

4

 生态类型

保护区两栖类各物种所属生态类型见名录

(

2

)

。上述

5

种生态类型依次有

3

7

6

2

4

,

以陆栖2静水型

7

种最

;

静水型

6

种次之

,

树栖型再次之

,

陆栖~流水型最少。这

反映了大峡谷自然保护区由于地势高耸

,

坡度陡缓悬殊等自

然情况

,

使得适合这种生境的陆栖~静水型和静水型两栖动

物占主体

,

其余生态类型的两栖动物分布较少。

2

1

2

 两栖类生态类型划分

依据两栖类成体的主要栖息地

,

综合考虑产卵、蝌蚪及

其幼体生活的水域状态

,

将两栖类归为

5

个生态类型

:

(

1

)

水型

Q:

整个个体发育均要或完全在静水水域的种类

;

(

2

)

栖2静水型

TQ:

非繁殖期成体多营陆生而胚胎发育及变态在

静水水域中的种类

;

(

3

)

流水型

R:

整个个体发育均要或完全

在流水水域中的种类

;

(

4

)

陆栖2流水型

TR:

非繁殖期成体多

营陆生而胚胎发育及变态在流水水域的种类

;

(

5

)

树栖型

A:

成体以树栖为主

,

胚胎发育及变态在静水水域的种类。

3

 结果

3

1

1

 物种多样性

大峡谷自然保护区现已记录

67

种两栖爬行动物

(

1

)

其中

,

两栖动物

22

,

隶属

1

6

,

占广东省已记录

47

两栖动物的

46

1

81%

。其中未发现有尾目物种

;

无尾目有

6

22

,

其中蟾蜍科

2

种、角蟾科

3

种、雨蛙科

2

种、蛙科

10

种、树蛙科

2

种和姬蛙科

3

种。爬行动物

45

,

占广东省已

记录的

130

种爬行动物的

34

1

62%,

隶属

3

11

科。其中龟

鳖目

3

3

;

蜥蜴目

4

7

;

蛇目

4

35

种。蛇目中蟒

1

种、游蛇科

26

种、眼镜蛇科

4

种和蝮科

4

,

以游蛇科种

类明显占优势

[5

8]

1

 广东大峡谷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概况

分 类 地 位动 物 区 系保护动物

纲目科种东洋界古北界广布种ⅠⅡ“三有”

两栖纲

162221/1/121

爬行纲

3114538/71/44

合 计

4176759/81165

3

1

2

 区系分析

大峡谷自然保护区现已记录

22

种两栖类

,

除中华蟾蜍

为广布种外

,

其余

21

种皆为东洋界种类

(

95

1

45%

)

,

属华

中区分布的有莽山角蟾、花臭蛙、棘胸蛙和大泛树蛙共

4

,

18

1

18%;

属华中区和华南区共同分布的有小角蟾、福建掌

突蟾、黑眶蟾蜍、华南雨蛙、中国雨蛙、华南湍蛙、虎纹蛙、阔

337

四川动物

2007

年第

26

卷第

2

期                 

SichuanJournalofZoology

 

Vol

1

26

 

No

1

2

 

2007

2

 广东大峡谷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名录、生态类型和资源量

分类地位、物种名称

两栖纲

AMPHIBIA

1

1小角蟾

Megophrysminor

3

2

1福建掌突蟾

Leptolalaxliui

3

3

莽山角蟾

Megophrysmangshanensis

3

4

1中华大蟾蜍

Bufogargarizans

5

1黑眶蟾蜍

Bufomelanostictus

6

1华南雨蛙

Hylaimmaculate

7

1中国雨蛙

Hylachinensis

8

1华南湍蛙

Amolopsricktti

3

9

1虎纹蛙

Hoplobatrachusrugulosus

10

1阔褶蛙

Hylaranalatouchii

3

11

1弹琴蛙

Hylaranaadenopleura

3

12

1泽蛙

Ranalimnocharis

13

1花臭蛙

Ranaschmackeri

3

14

1大绿臭蛙

Ranalivida

15

1镇海林蛙

Ranazhenhaiensis

3

16

1沼蛙

Ranaguenther

3

17

1棘胸蛙

Paaspinosa

18

1大泛树蛙

Polypedatesdennysi

19

1斑腿泛树蛙

Polypedatesmegacephalus

20

1小弧斑姬蛙

Microhylaheymonsi

21

1花姬蛙

Microhylapulchra

22

1饰纹姬蛙

Microhylaornate

爬行纲

REPTILIA

1

1平胸龟

Platysternonmegacephalum

2

1乌龟

Chinemysreevesii

3

1鳖

Pelodiscussinensis

4

1多疣壁虎

Gekkojaponicus

5

1中国石龙子

Eumeceschinensis

3

6

1蓝尾石龙子

Eumecestlegans

3

7

1铜蜓蜥

Lygosomamaculatum

8

1北草蜥

Takydromusseptentrionali

3

9

1丽棘蜥

Acanthosauralepidogaster

10

1变色树蜥

Calotesversicolor

11

1蟒蛇

Pythonmolurus

12

1草腹链蛇

Amphiesmastolata

13

1绞花林蛇

Boigakraepelini

3

14

1繁花林蛇

Boigamultomaculata

15

1翠青蛇

Cyclophiopsmajo

16

1钝尾两头蛇

Calamariaseptentrionalis

17

1黄链蛇

Dinodonflavozonatum

18

1赤链蛇

Dinodonrufozonatum

19

1王锦蛇

Elaphecarinata

20

1灰腹绿锦蛇

Elaphefrenata

21

1紫灰锦蛇

Elapheradiata

22

1中国水蛇

Enhydrischinensis

23

1铅色水蛇

Enhydrisplumbea

24

1黑眉锦蛇

Elaphetarniura

25

1黑背白环蛇

Lycodonruhstrati

26

1小头蛇

Oligodonchinensis

27

1山溪后棱蛇

Opisthotropislatouchii

3

28

1虎斑颈槽蛇

Phabdophistigria

29

1紫沙蛇

Psammodynastespulverulentus

30

1斜鳞蛇

Pseudoxenodonmacrops

31

1灰鼠蛇

Ptyaskorros

32

1滑鼠蛇

Ptyasmucosus

33

1赤链华游蛇

Sinonatrixaequifasciata

3

动物区系

资源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生态类型

TR

Q

TR

TQ

TQ

A

A

R

R

Q

Q

TQ

R

R

TQ

R

R

A

A

TQ

TQ

TQ

保护级别

资料来源

C

C

C

C

C

F

C

C

C

C

F

C

C

C

C

C

C

C

C

C

C

F

F

F

F

C

C

C

C

F

C

F

C

Z

Z

C

C

C

C

C

F

F

C

C

C

F

C

C

C

F

Z

C

C

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38

四川动物

2007

年第

26

卷第

2

期                 

SichuanJournalofZoology

 

Vol

1

26

 

No

1

2

 

2007

分类地位、物种名称

34

1黑头剑蛇

Sibynophischinensis

35

1环纹华游蛇

Sinonatrixaequifasciata

3

36

1渔游蛇

Xenochrophispiscator

37

1乌梢蛇

Zaocysdhumnades

38

1银环蛇

Bungarusmulticinctus

39

1丽纹蛇

Calliophismacclellandi

40

1眼镜王蛇

Ophiophagushannah

41

1舟山眼镜蛇

Najaatra

42

1尖吻蝮

Deinagkistrodonacutus

43

1山烙铁头

rimeresurusmonticola

44

1原矛头蝮

Trimeresurusmucrosquamatus

45

1竹叶青

Trimeresurusstejmegeri

动物区系

资源量

++

++

++

+++

++

+

+

+

++

+++

+

+

生态类型保护级别

资料来源

Z

C

C

F

C

F

F

F

F

C

F

C

  注

:

3

-

中国特有种

;

动物区系

:

①东洋界华中区

,

②东洋界华南区

,

③东洋界华中华南区

,

④广布种

;

生态类型

:Q-

静水型

,R-

流水型

,TQ

-

陆栖

-

静水型

,TR-

陆栖

-

流水型

,A-

树栖型

;

资源量

:+-

少见种

,++-

常见种

,+++-

优势种

;

保护级别

:

-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

-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

-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

资料来源

:C-

采到标本或亲眼看到

,F-

访问

调查结果

,Z-

文献记录

3

1

5

 调查新记录种

根据这几次调查发现广东省新记录一种———福建掌突

(

Leptolalaxliui

)

,

体小

,

体长

26

1

7mm,

头长宽几乎相等

,

10

1

4mm

、宽

10

1

3mm

、吻长

4

1

3mm

、鼻间距

1

1

6mm

、眼间

2

1

9mm

、上眼睑宽

2

1

8mm

、眼径

3

1

2mm

、鼓膜圆而清晰

1

1

7mm

。体背部有小疣。内掌突大而圆

,

位第

1

2

指基部

;

后肢较长约

41

1

7mm,

其中胫长约

12mm,

足长

18

1

2mm

。颈

跗关节前达眼

,

趾侧缘膜几乎无

,

指基具蹼迹。体背面棕褐

,

两眼间有深色三角斑

,

肩上方有“

W

”形斑

,

上臂和胫跗关

节部位呈红棕色

,

胸腹部有斑点

,

尾部无斑。生活在海拔

730

1400m

山溪边的泥缝、石隙或树皮、落叶下

[5]

3

1

6

 保护动物和我国特有种

蟒蛇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

虎纹蛙属国家二级保护动

,

另有

21

种两栖类和

44

种爬行类属“国家保护的有益的

[9]

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有

16

种两栖爬行动物为中国特有种

,

其中两栖类有

9

:

小角蟾、

福建掌突蟾、莽山角蟾、华南湍蛙、阔褶蛙、弹琴蛙、花臭蛙、

镇海林蛙和沼蛙

;

爬行类有

7

:

中国石龙子、蓝尾石龙子、

北草蜥、绞花林蛇、山溪后棱蛇、赤链华游蛇和环纹华游蛇。

大峡谷自然保护区人员编制少

,

科学研究人员素质极待

提高

,

这几年保护区旅游业发展的十分迅速

,

人类活动对野

生动物资源造成不利影响

,

社区群众在保护区内非法捕捉经

济蛇类和蛙类现象十分常见

,

对保护区野生动物生境破坏严

,

野生动物资源被过度利用。

4

1

3

 保护对策

(

1

)

加强宣传教育

,

提高社区居民的保护意识

;

(

2

)

加大

物种多样性研究与保护

,

开展动物资源补充调查与生态环境

监测。

(

3

)

科学规划保护区内的旅游区域

,

开展生态旅游

;

(

4

)

合理开发利用野生动物资源

,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5

 参考文献

[1]

黎振昌

,

潘炯华1广东省两栖动物区系与地理区划

[J]

1四川动物

,

1995

(

增刊

)

:125

130

1

[2]

潘炯华

,

刘成汉

,

钱雄光1广东省大陆两栖类的调查及区系研究

[J]

1两栖爬行动物学报

,1985,4

(

3

)

:200

208

1

[3]

熊建利

,

杨道德

,

冯斌1广东丰溪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多样性分

[J]

1中南林学院学报

,2005,25

(

1

)

:66

69

1

[4]

杨道德

,

张应扬

,

钟象景1广东省象头山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生

态调查与多样性分析

[A]

1两栖爬行动物学研究

(

8

辑 亚洲

两栖爬行动物学第四届国际学术会议专集

)

[C]

1

2000:154

160

1

[5]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主编1中国两栖动物图鉴

[M]

1郑州

:

4

 讨论与建议

4

1

1

 资源评价

大峡谷自然保护区现已记录

67

种两栖爬行动物

,

占广

东省已记录两栖爬行动物总物种的

37

1

8%

[1,2]

。在广东省自

然保护区中

,

其生物多样性较高。如大峡谷自然保护区、鼎

湖山自然保护区

(

东经

112

°

30

39

″~

112

°

33

41

″、北纬

23

°

09

)

和象头山自然保护区

(

东经

114

°

21

″~

23

°

11

30

19

′~

114

°

)

,

两栖爬行动物种类数分别为

6727

′、北纬

23

°

13

′~

23

°

23

[3,4]

种、

39

种和

61

种。

4

1

2

 保护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1

[6]

赵尔宓

,

赵肯堂

,

周开亚

,

等1中国动物志 爬行纲 第二卷 有

鳞目 蜥蜴亚目

[M]

1北京

:

科学出版社

,1999

1

[7]

赵尔宓

,

黄美华

,

宗愉

,

等1中国动物志爬行纲第三卷有鳞目蛇亚

[M]

1北京

:

科学出版社

,1998

1

[8]

张荣祖1中国动物地理

[M]

1北京

:

科学出版社

,1999

1

[9]

国家林业局1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

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J]

1野生动物

,2000,21

(

5

)

:49

82

1

339

2024年4月6日发(作者:游博文)

四川动物

2007

年第

26

卷第

2

期                 

SichuanJournalofZoology

 

Vol

1

26

 

No

1

2

 

2007

广东大峡谷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

刘松

,

杨道德

,

谷颖乐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所

,

长沙

410001

)

3

  摘要

:2005

8

月中下旬、

2006

3

月中下旬和

5

月中下旬

,

3

次对广东大峡谷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资

源进行了实地调查

,

结合有关文献资料的报道结果

,

广东大峡谷自然保护区现已记录

67

种两栖爬行动物

,

隶属

2

4

17

科。其中两栖纲

1

6

22

;

爬行纲

3

11

45

种。其动物区系组成以东洋界种类明显占优势

,

占总物种

数的

88

1

06%

。两栖爬行动物地理区划上属东洋界华中区东部丘陵平原亚区。此次调查发现的福建掌突蟾

(

Leptolal

2

axliui

)

为广东省两栖动物新分布记录。

关键词

:

两栖动物

;

爬行动物

;

大峡谷自然保护区

;

广东省乳源县

;

野生动物保护

中图分类号

:Q959

1

5;Q959

1

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7083

(

2007

)

02-0336-04

HerpetologicalResourcesinDaxiaguNatureReserveofGuangdongProvince

LIUSong,YANGDao

2

de,GUYing

2

le

(

InstituteofWildlifeConservation,CentralSouthUniversityofForestry&Technology,Changsha410004

)

3

 

Abstract:AsurveyofherpetologicalresourcesinDaxiaguNatureReserve,RuyuanCounty,GuangdongProvincewascarried

ombinedwithdatareportedinliteratures,67herpetologicalspeciesbelonging

to17families,4orders,2classeswererecor

linewiththeherpetofauna,thegeographyicaldivisionofthenaturereservebelongedtotheeasternhillandcampagnasub

2

dis

2

tract,OrientalRealmwhile59herpetologicalspecies

(

88.06%

)

belongedtoOrientalspecies.

Leptolalaxliui

wasanewdistri

2

butionrecordofamphibiansinGuangdong.

 

Keywords:amphibian;reptile;DaxiaguNatureRreserve;RuyuanCountyofGuangdongProvince;wildlifeconservation

  南岭位于我国中南部

,

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

之一。历史上曾有不少科研工作者对南岭地区的两栖爬行

动物进行过调查研究及区系分析

[1,2]

,

但有关广东大峡谷自

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资源尚无专项调查报告。我们于

2005

8

月、

2006

3

月和

5

月对该保护区进行了

3

次实地

调查

,

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在东南方向蛮洞附近形成大片低海拔平地

,

平均海拔

450m

大峡谷顶部位于

650m

的平坦夷平面上

(

保护区西部边缘

)

,

始于大布镇埕头瀑布

,

向南蜿蜒至英德境内

,

15km,

300

m

。峡谷顶部地势平缓

,

两崖相距远近不一

,

宽处有

1000m

以上

,

窄处仅百米

,

谷内沟壑纵横

,

奇峰林立

,

深邃险峻

,

形成

奇特的峡谷景观地貌。保护区林密、植物群落类型多样、交

通不便

,

为野生动物的生长、繁育提供了有利条件。

1

 自然概况

)

,

位于广东大峡谷省级自然保护区

(

以下简称“保护区”

韶关市乳源县西南部

,

属北回归线北缘

,

地理坐标在东经

113

°

6

′~

113

°

13

′、北纬

24

°

28

′~

24

°

32

′之间

,

总面积为

33420

2

hm

。保护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

具有光照充足、温暖湿

润、雨量充沛的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过渡性的特点。年均气

19

1

9

,

年积温

7232

,

年均日照

1610

1

3h

。年均降雨量

1761

1

4mm,

年均降雨日数

176d;

年均相对湿度

79%

。保护

区成土母岩主要为石英砂岩、绢云母板岩、石灰岩等

;

土壤类

型主要有红壤、山地黄壤、山地草甸土等

3

类。

保护区位于南岭山地南部边缘

,

其地势呈北高南低走

,

地貌属中低山山地

,

山顶大多浑圆

,

无尖峰。保护区以蕉

窝顶为中心

,

被蕉窝顶山脉由东向西从中拦截

,

形成中部高、

两侧低的山地丘陵复杂地形。北部较低而开阔

,

有大峡谷瀑

,

南部大小山峰纵横迭嶂

,

受海洋暖湿气流影响

,

生长着大

片原始森林。保护区内以阎罗头海拔最高

,

1239

1

4m,

收稿日期

:2006-12-08

2

 方法

2

1

1

 调查方法

先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

大致了解保护区内自然条件和动

植物资源现状

,

再根据两栖爬行动物的不同季节生活习性

,

在保证具代表性、随机性和可行性的前提下

,

确定

10

条调查

样带

,

即①大布镇林业工作站

-

保护区管理站

-

大峡谷

(

线长

3

1

5km

)

;

②保护区管理站

-

大峡谷

(

样线长

3

1

6km

)

;

③管理站

-

蕉窝顶

(

样线长

5

1

6km

)

;

④管理站

-

核心区

(

线长

3

1

3km

)

;

⑤核心区

-

大峡谷的溪沟

(

样线长

5

1

1km

)

;

⑥大布镇林业工作站

-

英明水电站

(

样线长

5

1

5km

)

;

⑦英明

水电站

-

大峡谷风景区门票处

(

样线长

4km

)

;

⑧大布镇林业

工作站

-

附近农田

-

溪沟

(

样线长

4

1

5km

)

;

⑨大布镇林业工

作站

-

大峡谷风景区门票处

(

样线长

3

1

5km

)

;

⑩大布镇林业

工作站

-

附近农田

(

样线长

3

1

5km

)

。在实地调查的同时使

GPS

手持定位仪

(

GARMIN

2

Vista

)

对采集到的或观察到的

336

四川动物

2007

年第

26

卷第

2

期                 

SichuanJournalofZoology

 

Vol

1

26

 

No

1

2

 

2007

动物进行定位

,

并用专业数码相机

Canon

2

EOS20D

(

800

万像

)

对物种及生境进行拍照

,

供物种鉴定和内业整理时参考。

同时访问保护区的管理人员、有经验的老猎人、当地的村民

,

并到当地农贸市场、餐馆了解物种种类等

,

然后根据特征进

行物种判定或查阅资料确定访问到的物种

[3,4]

。对以前常见

但现在难见的龟鳖类

,

主要采用访问调查和查阅附近地域物

种分布资料来判断。

褶蛙、弹琴蛙、泽蛙、大绿臭蛙、镇海林蛙、沼蛙、斑腿泛树蛙、

小弧斑姬蛙、花姬蛙和饰纹姬蛙共

18

,

81

1

82%;

未发现

古北界种类和华南区物种

[8]

。由此可见

,

动物区系组成以东

洋界华中区与华南区共有成分为主

,

华南区与华中区相互渗

透。

45

种爬行动物中

,

东洋界种类达

37

,

明显占绝对优

,

占保护区内爬行类总物种数的

82

1

22%;

广布种有乌龟、

鳖、北草蜥、赤链蛇、小头蛇、黑眉锦蛇、虎斑颈槽蛇和竹叶青

8

,

17

1

78%;

缺古北界种类

,

因原系古北界种类的虎

斑颈槽蛇、赤链蛇和北草蜥等爬行类向东洋界渗透、扩散

,

在东洋界广泛分布

,

使之成为国内广布种。

37

种东洋界种类

,

华中区和华南区共有种达

35

,

如中国石龙子、蓝尾石

龙子、草腹链蛇、钝尾两头蛇、灰鼠蛇、滑鼠蛇和环纹华游蛇

;

华中区种类仅多疣壁虎

;

华南区种类仅变色树蜥一种。

由此可见

,

大峡谷自然保护区爬行动物区系组成亦表现出以

东洋界华中区和华南区共有成分为主的复杂特征。

大峡谷自然保护区是粤北山原、南岭山系的一部分

,

我国动物地理区划上属于东洋界华中区的东部丘陵平原亚

,

地处东洋界华中区物种向华南区过渡地带

,

故两栖动物

区系表现为华中区物种和华中区与华南区共有种为主的区

系特征。同时大峡谷位于云贵高原东侧

,

是我国东部季风气

候与西部大陆性气候交替的过渡地带

,

气候复杂多变

,

具有

夏热多雨

,

冬寒多雪

,

降雨充沛

,

温度高的特点

,

再加上地形

破碎

,

坡度陡缓悬殊

,

冬季相对气温稍高

,

特别是山地小气候

比较稳定

,

这些有利于两栖动物的生存和繁衍

,

使得华南区

物种向此区渗透

,

造成了华中区、华中区与华南区共有种为

主的区系特征。

3

1

3

 资源现状

保护区两栖动物数量优势种有

:

中华大蟾蜍、泽蛙、华南

湍蛙、花臭蛙、小弧斑姬蛙、沼蛙和棘胸蛙

,

多分布在农田和

山溪附近

,

数量较多。爬行动物数量优势种有

:

多疣壁虎、中

国石龙子、蓝尾石龙子、北草蜥、铜蜓蜥、草腹链蛇、翠青蛇、

赤链蛇、王锦蛇、虎斑颈槽蛇、灰鼠蛇、滑鼠蛇、乌梢蛇和竹叶

青。爬行动物多分布在山溪和农田区附近的草丛。

3

1

4

 生态类型

保护区两栖类各物种所属生态类型见名录

(

2

)

。上述

5

种生态类型依次有

3

7

6

2

4

,

以陆栖2静水型

7

种最

;

静水型

6

种次之

,

树栖型再次之

,

陆栖~流水型最少。这

反映了大峡谷自然保护区由于地势高耸

,

坡度陡缓悬殊等自

然情况

,

使得适合这种生境的陆栖~静水型和静水型两栖动

物占主体

,

其余生态类型的两栖动物分布较少。

2

1

2

 两栖类生态类型划分

依据两栖类成体的主要栖息地

,

综合考虑产卵、蝌蚪及

其幼体生活的水域状态

,

将两栖类归为

5

个生态类型

:

(

1

)

水型

Q:

整个个体发育均要或完全在静水水域的种类

;

(

2

)

栖2静水型

TQ:

非繁殖期成体多营陆生而胚胎发育及变态在

静水水域中的种类

;

(

3

)

流水型

R:

整个个体发育均要或完全

在流水水域中的种类

;

(

4

)

陆栖2流水型

TR:

非繁殖期成体多

营陆生而胚胎发育及变态在流水水域的种类

;

(

5

)

树栖型

A:

成体以树栖为主

,

胚胎发育及变态在静水水域的种类。

3

 结果

3

1

1

 物种多样性

大峡谷自然保护区现已记录

67

种两栖爬行动物

(

1

)

其中

,

两栖动物

22

,

隶属

1

6

,

占广东省已记录

47

两栖动物的

46

1

81%

。其中未发现有尾目物种

;

无尾目有

6

22

,

其中蟾蜍科

2

种、角蟾科

3

种、雨蛙科

2

种、蛙科

10

种、树蛙科

2

种和姬蛙科

3

种。爬行动物

45

,

占广东省已

记录的

130

种爬行动物的

34

1

62%,

隶属

3

11

科。其中龟

鳖目

3

3

;

蜥蜴目

4

7

;

蛇目

4

35

种。蛇目中蟒

1

种、游蛇科

26

种、眼镜蛇科

4

种和蝮科

4

,

以游蛇科种

类明显占优势

[5

8]

1

 广东大峡谷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概况

分 类 地 位动 物 区 系保护动物

纲目科种东洋界古北界广布种ⅠⅡ“三有”

两栖纲

162221/1/121

爬行纲

3114538/71/44

合 计

4176759/81165

3

1

2

 区系分析

大峡谷自然保护区现已记录

22

种两栖类

,

除中华蟾蜍

为广布种外

,

其余

21

种皆为东洋界种类

(

95

1

45%

)

,

属华

中区分布的有莽山角蟾、花臭蛙、棘胸蛙和大泛树蛙共

4

,

18

1

18%;

属华中区和华南区共同分布的有小角蟾、福建掌

突蟾、黑眶蟾蜍、华南雨蛙、中国雨蛙、华南湍蛙、虎纹蛙、阔

337

四川动物

2007

年第

26

卷第

2

期                 

SichuanJournalofZoology

 

Vol

1

26

 

No

1

2

 

2007

2

 广东大峡谷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名录、生态类型和资源量

分类地位、物种名称

两栖纲

AMPHIBIA

1

1小角蟾

Megophrysminor

3

2

1福建掌突蟾

Leptolalaxliui

3

3

莽山角蟾

Megophrysmangshanensis

3

4

1中华大蟾蜍

Bufogargarizans

5

1黑眶蟾蜍

Bufomelanostictus

6

1华南雨蛙

Hylaimmaculate

7

1中国雨蛙

Hylachinensis

8

1华南湍蛙

Amolopsricktti

3

9

1虎纹蛙

Hoplobatrachusrugulosus

10

1阔褶蛙

Hylaranalatouchii

3

11

1弹琴蛙

Hylaranaadenopleura

3

12

1泽蛙

Ranalimnocharis

13

1花臭蛙

Ranaschmackeri

3

14

1大绿臭蛙

Ranalivida

15

1镇海林蛙

Ranazhenhaiensis

3

16

1沼蛙

Ranaguenther

3

17

1棘胸蛙

Paaspinosa

18

1大泛树蛙

Polypedatesdennysi

19

1斑腿泛树蛙

Polypedatesmegacephalus

20

1小弧斑姬蛙

Microhylaheymonsi

21

1花姬蛙

Microhylapulchra

22

1饰纹姬蛙

Microhylaornate

爬行纲

REPTILIA

1

1平胸龟

Platysternonmegacephalum

2

1乌龟

Chinemysreevesii

3

1鳖

Pelodiscussinensis

4

1多疣壁虎

Gekkojaponicus

5

1中国石龙子

Eumeceschinensis

3

6

1蓝尾石龙子

Eumecestlegans

3

7

1铜蜓蜥

Lygosomamaculatum

8

1北草蜥

Takydromusseptentrionali

3

9

1丽棘蜥

Acanthosauralepidogaster

10

1变色树蜥

Calotesversicolor

11

1蟒蛇

Pythonmolurus

12

1草腹链蛇

Amphiesmastolata

13

1绞花林蛇

Boigakraepelini

3

14

1繁花林蛇

Boigamultomaculata

15

1翠青蛇

Cyclophiopsmajo

16

1钝尾两头蛇

Calamariaseptentrionalis

17

1黄链蛇

Dinodonflavozonatum

18

1赤链蛇

Dinodonrufozonatum

19

1王锦蛇

Elaphecarinata

20

1灰腹绿锦蛇

Elaphefrenata

21

1紫灰锦蛇

Elapheradiata

22

1中国水蛇

Enhydrischinensis

23

1铅色水蛇

Enhydrisplumbea

24

1黑眉锦蛇

Elaphetarniura

25

1黑背白环蛇

Lycodonruhstrati

26

1小头蛇

Oligodonchinensis

27

1山溪后棱蛇

Opisthotropislatouchii

3

28

1虎斑颈槽蛇

Phabdophistigria

29

1紫沙蛇

Psammodynastespulverulentus

30

1斜鳞蛇

Pseudoxenodonmacrops

31

1灰鼠蛇

Ptyaskorros

32

1滑鼠蛇

Ptyasmucosus

33

1赤链华游蛇

Sinonatrixaequifasciata

3

动物区系

资源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生态类型

TR

Q

TR

TQ

TQ

A

A

R

R

Q

Q

TQ

R

R

TQ

R

R

A

A

TQ

TQ

TQ

保护级别

资料来源

C

C

C

C

C

F

C

C

C

C

F

C

C

C

C

C

C

C

C

C

C

F

F

F

F

C

C

C

C

F

C

F

C

Z

Z

C

C

C

C

C

F

F

C

C

C

F

C

C

C

F

Z

C

C

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38

四川动物

2007

年第

26

卷第

2

期                 

SichuanJournalofZoology

 

Vol

1

26

 

No

1

2

 

2007

分类地位、物种名称

34

1黑头剑蛇

Sibynophischinensis

35

1环纹华游蛇

Sinonatrixaequifasciata

3

36

1渔游蛇

Xenochrophispiscator

37

1乌梢蛇

Zaocysdhumnades

38

1银环蛇

Bungarusmulticinctus

39

1丽纹蛇

Calliophismacclellandi

40

1眼镜王蛇

Ophiophagushannah

41

1舟山眼镜蛇

Najaatra

42

1尖吻蝮

Deinagkistrodonacutus

43

1山烙铁头

rimeresurusmonticola

44

1原矛头蝮

Trimeresurusmucrosquamatus

45

1竹叶青

Trimeresurusstejmegeri

动物区系

资源量

++

++

++

+++

++

+

+

+

++

+++

+

+

生态类型保护级别

资料来源

Z

C

C

F

C

F

F

F

F

C

F

C

  注

:

3

-

中国特有种

;

动物区系

:

①东洋界华中区

,

②东洋界华南区

,

③东洋界华中华南区

,

④广布种

;

生态类型

:Q-

静水型

,R-

流水型

,TQ

-

陆栖

-

静水型

,TR-

陆栖

-

流水型

,A-

树栖型

;

资源量

:+-

少见种

,++-

常见种

,+++-

优势种

;

保护级别

:

-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

-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

-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

资料来源

:C-

采到标本或亲眼看到

,F-

访问

调查结果

,Z-

文献记录

3

1

5

 调查新记录种

根据这几次调查发现广东省新记录一种———福建掌突

(

Leptolalaxliui

)

,

体小

,

体长

26

1

7mm,

头长宽几乎相等

,

10

1

4mm

、宽

10

1

3mm

、吻长

4

1

3mm

、鼻间距

1

1

6mm

、眼间

2

1

9mm

、上眼睑宽

2

1

8mm

、眼径

3

1

2mm

、鼓膜圆而清晰

1

1

7mm

。体背部有小疣。内掌突大而圆

,

位第

1

2

指基部

;

后肢较长约

41

1

7mm,

其中胫长约

12mm,

足长

18

1

2mm

。颈

跗关节前达眼

,

趾侧缘膜几乎无

,

指基具蹼迹。体背面棕褐

,

两眼间有深色三角斑

,

肩上方有“

W

”形斑

,

上臂和胫跗关

节部位呈红棕色

,

胸腹部有斑点

,

尾部无斑。生活在海拔

730

1400m

山溪边的泥缝、石隙或树皮、落叶下

[5]

3

1

6

 保护动物和我国特有种

蟒蛇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

虎纹蛙属国家二级保护动

,

另有

21

种两栖类和

44

种爬行类属“国家保护的有益的

[9]

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有

16

种两栖爬行动物为中国特有种

,

其中两栖类有

9

:

小角蟾、

福建掌突蟾、莽山角蟾、华南湍蛙、阔褶蛙、弹琴蛙、花臭蛙、

镇海林蛙和沼蛙

;

爬行类有

7

:

中国石龙子、蓝尾石龙子、

北草蜥、绞花林蛇、山溪后棱蛇、赤链华游蛇和环纹华游蛇。

大峡谷自然保护区人员编制少

,

科学研究人员素质极待

提高

,

这几年保护区旅游业发展的十分迅速

,

人类活动对野

生动物资源造成不利影响

,

社区群众在保护区内非法捕捉经

济蛇类和蛙类现象十分常见

,

对保护区野生动物生境破坏严

,

野生动物资源被过度利用。

4

1

3

 保护对策

(

1

)

加强宣传教育

,

提高社区居民的保护意识

;

(

2

)

加大

物种多样性研究与保护

,

开展动物资源补充调查与生态环境

监测。

(

3

)

科学规划保护区内的旅游区域

,

开展生态旅游

;

(

4

)

合理开发利用野生动物资源

,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5

 参考文献

[1]

黎振昌

,

潘炯华1广东省两栖动物区系与地理区划

[J]

1四川动物

,

1995

(

增刊

)

:125

130

1

[2]

潘炯华

,

刘成汉

,

钱雄光1广东省大陆两栖类的调查及区系研究

[J]

1两栖爬行动物学报

,1985,4

(

3

)

:200

208

1

[3]

熊建利

,

杨道德

,

冯斌1广东丰溪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多样性分

[J]

1中南林学院学报

,2005,25

(

1

)

:66

69

1

[4]

杨道德

,

张应扬

,

钟象景1广东省象头山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生

态调查与多样性分析

[A]

1两栖爬行动物学研究

(

8

辑 亚洲

两栖爬行动物学第四届国际学术会议专集

)

[C]

1

2000:154

160

1

[5]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主编1中国两栖动物图鉴

[M]

1郑州

:

4

 讨论与建议

4

1

1

 资源评价

大峡谷自然保护区现已记录

67

种两栖爬行动物

,

占广

东省已记录两栖爬行动物总物种的

37

1

8%

[1,2]

。在广东省自

然保护区中

,

其生物多样性较高。如大峡谷自然保护区、鼎

湖山自然保护区

(

东经

112

°

30

39

″~

112

°

33

41

″、北纬

23

°

09

)

和象头山自然保护区

(

东经

114

°

21

″~

23

°

11

30

19

′~

114

°

)

,

两栖爬行动物种类数分别为

6727

′、北纬

23

°

13

′~

23

°

23

[3,4]

种、

39

种和

61

种。

4

1

2

 保护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1

[6]

赵尔宓

,

赵肯堂

,

周开亚

,

等1中国动物志 爬行纲 第二卷 有

鳞目 蜥蜴亚目

[M]

1北京

:

科学出版社

,1999

1

[7]

赵尔宓

,

黄美华

,

宗愉

,

等1中国动物志爬行纲第三卷有鳞目蛇亚

[M]

1北京

:

科学出版社

,1998

1

[8]

张荣祖1中国动物地理

[M]

1北京

:

科学出版社

,1999

1

[9]

国家林业局1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

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J]

1野生动物

,2000,21

(

5

)

:49

82

1

339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